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九节鉴别人才的依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孟学说一直是中国学术的主流,对中国人有很大的影响。现代依然相当通用而被肯定的人间观察法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视其所以”就是说观察其行为,看他班在做什么。但是只是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更进一步了解他的动机是什么,仔细吟味他的目的为何。若能做到此,就可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了。孔子的这个看法没有什么欺骗的味道,是一个极为正统的意见,在今日依然是一个完全通用的人间观察法。战国初期的法家先驱李克,曾身为魏文候的宰相,从法治主义的立场断然改革国内的政治,和理想主义的孔孟思想不同,他是一位极富于现实感的政治家。当李克还是文侯的政治参将时,有一次,文侯问他关于选任宰相的意见。当时有魏成子和翟璜二位宰相候选人,二位都是朝廷的重臣,论才能、经历实在分不出优劣。魏文候不知要选哪一位当宰相,于是询问政治参谋李克的意见。选任宰相是一国的最高人事,如果说出人名,说不定会为自己日后招来祸端,所以李克很慎重地避免说到个人的名字,只间接地提出人物鉴别的五条依据。一、境遇不佳时都亲近些什么人?二,富裕时都施予些什么人?三、处于离位时采用什么样的人?四、陷于穷地时是否不做不正的行为?五、贫穷时是否不贪取?李克所着重的,不是二个人的能力和才能,而是整个人的资质,这点很值得研究玩味。附带说明,当时被选为宰相的是魏成子,后来翟璜也被认为是宰相人物,因为就能力、才能这一点来看,他们二位,不相上下,但如果从李克所提出的五个方面来看,特别是第三条“处于高位时采用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则有明显的差异。他们二位重臣都积极地启用人才,这点是相同的,但他们所推荐的人则有质的差别。翟璜推荐吴起、西门豹,乐单等蒙受魏的隆盛之有力之士,这些人充其量只不过是文侯的臣下,而魏成子所推荐的人是子厦、田子方、殴干木等,都是文侯仰之为师的人,以当时中国人的常识来看,很明显魏成子较能采用优秀的人才。从李克的时代开始约百年以后,燕照王因齐的攻击想要重整国内的政治,从各国广招人才,乃找师傅郭隗商量,当时郭隗提出了一个人才招揽法。“以礼出任对方,谨受其教,如此可招致比自己优秀百倍的人才;对对方表示敬意,洗耳恭听他的意见,如此可招致比自己优秀十倍的人才。”“如果和对方对等,只能招致和自己差不多少的人。倚靠在床口边,柱着拐杖横眼竖眉地颐伎着,这样只能招致一些小官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大声叫嚷申诉,这祥只能招致些下仆。”这也是一个卓越的人才招揽法,在此所谓人才的意义,不是单指有才能而已,其着眼点在于善用比自己优秀的人才。有了这种想法,所以,推荐魏文侯所仰慕为师之人的魏成子,比推荐有才能但只能做文侯臣下之人的翟璜,他的评价要来得高,此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在鉴人用人方面,中国的传统是以德为主,但也有以才为主的,三国时代的曹操就是“唯才是举”。他曾三次下了求才的招贤令,致使魏国人才云集,战将千员,雄兵百万,成为三国之中力量最强盛的国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