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二节如何建立领导威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是品德高尚威信,俗话说:“德高而望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公而无私,国而忘家,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自然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戴。优秀品德和高风亮节,是建立威信的第一要素。

    二是以身作则树威信。汉将军李广可算这方面的典型。李广作战极勇敢,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使敌人闻声丧胆;健又十分廉治,“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他特别注意以身作则,据《史记》说:“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颇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所以士兵都愿意听他的指挥。李广死时,“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司马迁很有感慨地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他还从中领悟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广正是从作战到生活都处处以身作则。于是得到部属的一致拥护,从而建立了很高的威信。

    三是言出必行建威信,这要数大军事家孙武了。孙武系春秋时期齐国人,后辅吴王。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武刚到吴国时,吴下想了解一下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拨了18O名宫女给他布阵演武。孙武把宫女分两队,每队选用吴王宠姬一名充任队长,并说明训练要求和军事纪律。但这些官娥彩女满不在乎。听到孙武的母令,嘻嘻哈哈地哄笑,虽经三令五申,仍是笑声不止,使指挥的威信受到损害。孙武为了确立指挥权威,决心语到法随,言出必行,他不顾吴王的宠爱,严格军法从事,坚决果断地处决了两名队长――吴王的两个爱妃。于是全体震慑,使军事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唐人周县有感于此,写了《孙武》诗曰:“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随刀八阵成。”孙武说到办到,这就使他一言一语具有极大的威信。倘是说话不算数,可以当作耳旁风,那么威信也就谈不上了。

    四是做出实绩立威信。《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因为还未拿出“真实效验”,所以关公、张飞都不大服气,甚至发牢骚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曹操差夏侯�引兵1O万杀来,张飞闻知,还对关公说风凉话,“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关云长直到领了将令还在嘟嚷说:“我们且看他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未迟。”其余将领也是“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孔明并不计较这些,只等事实说话。待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就,真实成绩在那里摆着,当初颇不服气的关、张二位,这时心服口服地说:“孔明真英杰也!”及见孔明,立即“下马拜伏于车前”,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和陆逊,也曾有过与诸葛亮相似的树威信的过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总领兵马,准备与敌决战。这时老将程普对于“瑜爵居其上”有点不服气,所以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程咨看到周瑜调度有方,动止有法,回去报告了程普,程普这才由衷叹服:“真将才也!”遂亲诣行营谢罪,陆逊“守江书生拜大将”时,众将“皆小服”,韩当还言:“命此孺夫为将,东吴体矣!”然而,待到“陆逊营烧七百里”、“一旦威名惊蜀魏”,别说是众将拜服,甚至“吴王宁不敬书生”,直拜陆逊为辅国将军,“自此军权皆归于逊”,连曾经竭力反对陆逊统领大军的张昭等人,也称陆逊“极有高见”了。事实说明:事在人为。不怕没威信,就怕不争气。只要殚精竭虑,创造出卓绝的成绩,人心自然佩服,威信也将不求自来!

    总之,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派的思想作风,出色的工作成绩,加上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是建立威信的基本条件。不难想象,一个营私舞弊,蝇营狗苟的人,一个圆滑虚伪,搞不正之风的人,一个尸位素餐,得过且过的人,一个空喊不干,吹吹拍拍的人,一个投机钻营,欺上瞒下的人,是不可能有良好的群众威信的。

    有道是:“有麝自来香”,“是真名士自风流。”只有加强品德修养和以身作则,言出必行,人们心服口服了,你的威信也就会越来越高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