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一节认识自己,看清事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知道这一点,硬是挺着去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显然是出力不讨好。比如一个皇帝承担举国之重,一个莽撞汉面对千军万马,一个外行客却要授业解惑,等等,莫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程度,轻则损已,重则损国,不自知,乃大祸临门!所谓力微负重,是指自身能力弱小,却要承受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对于一个有志成就大事的人而言,盲目承担自己能力不及的责任,是很危险的。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变通,绝不能力微而负重,那样虽出尔英豪,但只会身败名裂,给自己带来不幸,智者以为,不取也!赵国有一位大将名叫赵奢,是与廉颇、蔺相如齐名的大臣。因为战功显赫,被赵惠文王赐为“马服君”的称号。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书,熟读兵法,与别人谈起打仗来,头头是道,谁也比不上他。就是他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可是,赵奢从来不夸奖他,赵括的母亲觉得奇怪,就问赵奢:“儿子不是兵法不错吗?怎么没听见你夸奖他呢?”赵奢回答她说;“嗨,你哪里知道吁,他是纸上谈兵,打仗那是生死的较量。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以后赵王不用他带兵还好,如果一旦让他带兵打仗,那非把军队毁了不可!”孝成王在位时,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交战。那时赵奢已经死了。蔺相如重病在床,廉颇率兵迎敌,打退丁几次秦兵的进攻之后,就坚守阵地,不再出战。这时秦国利用离问计,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当将军!”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代替廉颇。蔺相如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上奏赵王,反对赵括任将,他也知道赵括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秀才,不堪敌兵。可是赵王主意已定,没有听从蔺相如的意见。赵括的母亲也反对他领兵出征,赵王召见她,问道:“为什么不让你儿子当将军呀?”赵括的母亲说:从前赵奢为将军时,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有了赏赐也能与人共享。可是赵括却使士卒畏惧他,军吏没有人敢仰头看他;有了钱财,买田买地,一点也不像他父亲。所以千万别派他。赵王听了她的话,并不以为然。赵括的母亲看看已不能说服赵王了,就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说:“既然大王这样决定了,那么以后赵括如果不称职,出了差错,我可不能同他一起获罪呀!”赵王答应了她的要求。赵括为将出征,改变了军规,更换了军吏,与秦兵交锋,他自识很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熟读了几句兵法的一个白面秀才,轻看了厮杀血拼的疆场。像他这样既不知血雨腥风又自视甚高的人,结局又能怎样呢?秦军的大将白起,用了一个假装败退的小计策,引赵括上钩,然后从其背后断了赵军的粮道。赵军四十多天得不到粮食,士卒大乱,皆无斗志,一仗大败,赵括丧命,损失了四十五万士兵。赵括纸上谈兵,力微负重,将四十多万赵卒系于自己无知上,结果惨遭坑死,赵国也元气大伤。缺乏制胜的条件,却硬要承受巨大的重任,以卵击石,全凭血气之勇,结果必定是惨败。为英雄者,千万不可仅凭血气之勇,而忽视敌我力量的对比。要在正确分清形势的条件下,决定能否堪当大任。必要时,应韬光养晦,隐忍待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