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二节切忌听风就是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吕氏春秋・察传》中讲过一个“打井得人”的故事。故事说: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因为家里没有井,需要到外边打水吃,所以家里总有一个人常存外边。后来他家凿了一眼井,他便告诉别人说:“我凿了一眼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句话,便传播出去说:“丁家凿井得了一个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宋国国君耳朵里,他便派人去问丁家,丁家说:“我是说自己有了井,就不用花一个人工出外打水,等于得了一个人,并不是说从井里打出来一个人呀!”原来,人多嘴杂,把事情全都传拧了!奇怪的是,分明是以讹传讹,却居然能够众口纷纭.广为传说,而且越传越玄乎!尤其可笑的是,听到的人竟还能够信以为真,甚至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其实,这种听风就是雨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是不少的。《红楼梦》第三十九回里,刘姥姥进荣国府时,为了讨得贾府人们喜欢,“没话也编些话说”,顺口诌出来一个若玉的故事。说什么一个大雪天的早晨,有个极标致的小姑娘到她家院里偷柴火,原来是一个老爷的独生女儿,名唤若玉,长到17岁时病死了,老爷太太疼得心肝似的。为她盖了祠堂,塑了像,日久天长,泥胎成了精,时常变了人出来闲逛,如此等等。这所谓的“若玉”本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的,贾宝玉听了却信而不疑,居然非要把那个小姑娘找到不可,弄得连刘姥姥也啼笑皆非。听风就是雨,并不是真的有雨,只不过是盲目轻信罢了。而盲目轻信的结果,往往是上当受骗,悔之不及。据《列子・贪爱》说:昔者有蜀侯,生性贪婪,又轻信。秦惠王准备伐蜀。而蜀道艰难:进兵不便。他听说蜀侯有这个弱点,就凿了一条石牛,在石牛身上置放金银财宝,扬言说是石牛屙出来的,要把它送给蜀侯。蜀侯果然相信,便派人修通大道,迎接石牛。于是秦国大军得以长驱直入,灭了蜀国。《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听说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不问青红皂白,回到梁由。便砍倒杏黄旗,还要砍宋江的脑袋,差点闹出乱子来,直到弄清那是冒牌宋江干的,才知道自己轻信了。我们的爱轻信的同志,如果冷静地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训,恐怕就会发现,自己也是吃过不少听风就是雨的苦头的吧!世界上的事物是很复杂的。现象和本质,说的和做的,明的和暗的,有时可能相反。《小尔雅・广训》说:“无念、念也,无宁、宁也,不显、显也,不承、承也。”传言之中往往会有正言若反、反言若正的情形,所谓“词负而意正,词正而意负打便是。有人把笑话说成真话。有人把真话说成笑话,也有人是为说笑话而说笑话,还有真话假说或假话真说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头脑复杂一点,就不能听到什么,不加分析,便信以为真。全盘接受,甚至代为传播成为义务宣传员;而只要运用大脑,对谣传分析研究,一般说来是不难去伪存真,得其真谛的。就拿上述谣传来说,说l980年建房的要遭水灾,那么,既是水灾,就不可能只冲我一家一户,那岂不是不建房的也要受水灾吗?不建房的同样受水灾,那也就小能说建了新房的才受水灾。诸如此类,只要稍加分折,一切谣传岂不是都要露馅吗?有的人刚听到“风”时,也未必就认为是“雨”,而当大家都认为是“雨”了,弄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地步,他也就认为是“雨”了。这仍是一种盲目性。繁华的街市上当然没有老虎,一个人说街上老虎,听者不信;两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听者仍不信;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了。所谓“三人成市虎”,所谓“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正是这种心理的反映;所谓“谎言说一千遍,便成了真理”。也正是植根于人们盲目性基础上的法西斯箴言。受克服听风就是雨的毛病,就要不受“三人成市虎”习俗的干扰,不管有多少传言,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自己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冷静头脑,任何情况下都不轻信起哄。克服听风就是雨的思想方法,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调查研究。不管吹来了什么风,自己都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一定自己实际调查研究一番。有个“齐人乞�”的故事颇能给人以启示。《孟子・离喽下》讲,有位齐人,有一妻一妾。他每次外出,总是酒足肉饱而归,回来还吹牛说,都是与有钱有势的人物一起饮的宴。可是,他的家里从未来过有钱有势的人呀。这就引起了妻妾的怀疑。第二天齐人又外出时。他的妻子便尾随后而观察。原来,那位牛皮大王是向上坟祭奠的人乞讨祭毕的酒食,经这一调查研究,真相便顿时大白。这两位女子不仅有分析的头脑,还认真调查研究,这就避免了盲目轻信,不至于听风就是雨了。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吕氏春秋・疑似篇》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有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于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唐人李绅说:“假金只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而到底是真金还是硫化铜。那却是需要下番功夫进行调查研究和仔细辨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谁这样做了,谁就不至于听风就是雨而拾人牙慧、讹也便有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少上当受骗或不上当受骗,少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或不犯严重错误。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李白这话可说是生活经验之淡。“宁可抱香被上老,不逐黄叶舞秋风”!我们在形形**的谣传面前一应以这样的风范砥柱中流。且不可象杜甫讽嘲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第三节大胆起用“仇人”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jǔ)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你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

    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呢?对你有什么好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