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标准,就能够根据标准对照事实,判断优劣,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否则,就会陷入主观判断,也就不能称其为物流管理了。然而实际上,物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标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仍有很多汽车运输企业对司机管理,无论是生产效率、汽车满载率,还是出车率,都没有很明确的标准(或目标),任司机所为。
“物流成本在营业额中究竟占多大比重合适”?这是被经常问到的问题。如何回答暂且不论,问题的提出就足以说明现在还没有标准。
标准的范围较广,这里设想一些具体数据表现的标准。尽管如此,仍不是十分清楚。因为它没有表明以何种水平为最佳的判断标准来衡量是否行使了物流的职能。理由如下:
(1)能够实际应用的物流理论还不成熟,以什么为标准?怎样作为标准?还不清楚。
(2)认为物流受生产(采购)、销售的影响很大,是不断变化的,无法制定标准。
(3)形成物流概念的历史短浅,数据和积累不充分。
(4)没有统一的物流效率标准和计算标准。
(5)还没有物流的独立理论体系。
(6)物流管理迄今仍然依靠经验和技巧。(有很多企业认为这种管理方法不错)。
(7)企业领导只对物流的总体结果感兴趣,不关心其过程。
上述原因使得管理的标准“不统一”、“不协调”、“不系统”、“不全面”。而真正想认真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则担心这些问题将会阻碍物流管理的实施。
2.制定效率标准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必须制定物流的效率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物流活动。
例如,水泥制造厂家的D公司,首先制定了物流效率的指标。背景是:原先公司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业务所,但除现场作业外,物流计划、物流系统的管理都由总公司负责,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又把全国分为八个集团,每个集团设一人负责物流管理。物流负责人对本集团的物流管理都有相当的权限,即自己制订物流计划、实施物流管理。为此,公司制定了物流负责人自己鉴定的通用效率指标。
3.时间系列和集团建设
D公司自然明白,通过纵横比较来看,物流是首要目的。所谓纵、横是指:
纵,即时间系统的比较。通过观察一个集团每年、每月的变化,来发现问题,发现销售、生产的某些现象同物流的关系。
横,即进行各集团的横向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刺激它们的动机。
设立效率指标本身就是有意义的。由于过去没有理论和数据积累,与其在论证和准备上花费时间,还不如先制定标准,至少D公司是这样认为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