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在制品,广义上讲,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到制造出成品前的各种制品,包括正在各生产阶段加工中的制品;狭义上讲,指正在生产阶段加工中的那部分制品,包括正在进行工艺加工、技术检验,运输传递中的零件、部件、毛坯等制品。
保持在制品、半成品的合理储备,是保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制品过少,会使生产过程中断,反之,又会造成物质积压,流动资金占用,工作地拥挤,物流阻塞。因此,应提倡把多余的、不必要的在制品降为零,杜绝浪费。在组织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流转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量,避免在制品损失和积压;努力做好各生产环节间的衔接、协调,按生产作业计划有节奏地、均衡地和配套地组织物流活动;尽量提高作业面积的利用率,保证产品质量,加速物资和资金周转;合理布置半成品库、工具库和成品库。
2.工厂物流合理化的综合分析
(1)工厂平面布置合理化。合理布置工厂平面和车间的机器设备,基本上固定了工厂物流的大致方位,必将减少物流迂回、重复以及过远运输等不良现象。
(2)工厂物流活动与生产工艺流程同步化。工厂物流必须严格地按工艺流程要求移动,工艺流程从物流的连续性。时间性、稳步性和有序性等方面进行控制。按生产作业计划要求,物料按所需日期、时间、品种、数量进行移动,既不准超量多流,也不能减量少流。
(3)物料搬运短路化。直线化。要求各作业点间以及与储存点间的安排尽量紧凑、路线要直,避免迂回,倒流往复,以减少装卸搬运费用。
(4)物料搬运机构设备机械化、省力化。包括外场作业机械化与起重运输作业机械化和省力化,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采用起重搬运设备,各种运送装置,如运载平车、输送机、滚道等。
(5)存放器具的标准化、通用化。避免磕碰,定量存放,尽量作到过目知数,达到标准化、通用化。
(6)库存合理化。在生产的各环节中,制定合理的库存量,包括最大、最小和安全库存量,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在满足生产前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库存,特别是在制品库存,尽量做到下道工序需要多少,前道工序就生产多少,提出下道工序按时、按质、按量向前道工序取货,它控制在制品库存达到最小。
(7)采用看板运输管理,保证生产物流活动准时化。通过看板运输,控制车辆运行路线,物料发运时间。数量和地点,实行生产准时化。
(8)在搬运工艺设计中,尽量扩大装卸搬运单位,以减少物料搬运次数,提高物料搬运性系数,提出储、运、包一体化,集装单元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