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1-四侯会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2月25日,孝明天皇病逝,年36。根据病历记载,从12月11日开始,天皇就高烧不退,卧病在床,经过多方会诊之后,总算是稳定了病情。本来以为再休息休息就没大碍了,不想24日病情突然又一下子恶化了,天皇不断的呕吐,吃什么吐什么,实在没得吐了就吐胆汁,就这样一吐就是一天,吐到25日,终于不再吐了,彻底的不再吐了。

    朝廷是当月29日对外发布了这个沉痛的消息的,但很快,民间就传出天皇不是病死而是被毒死的谣言,而且还传的有鼻子有眼,什么有人在天皇的毛笔上下毒,在砚台上下毒,传的最邪乎的是说有人潜入天皇的厕所,把里面的熏香换成传说中的九九断魂香,于是天皇就驾崩在了马桶边上。但不管故事的情节怎么变,大家嘴里的凶手似乎很统一,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的老熟人岩仓具视。

    要说这哥们儿也挺倒霉,自从在和宫下嫁的事儿上坑了幕府一把之后是落了个两头不是人,幕府觉得这小子贼坏,尽干丧尽天良的事儿;尊攘派觉得这家伙太不忠,前后张罗着要把皇家公主卖给幕府,就这样,在幕府的操纵下,朝廷判了他滚出京都在乡下找个小宅子反省自己,同时,尊攘派也给他送去了恐吓信,说是要把他砍死然后曝尸街头。

    从此之后岩仓具视的日子就难过了,他整天就得学的跟乌龟一样躲在家里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深更半夜都不敢出去吸口气,上街买菜的自由也没了,这种乌龟缩头功一练就是好几年,搞得尊攘派想暗杀也没了方向,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岩仓具视究竟躲在哪儿。幸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孝明天皇觉得其实这人也没什么,当时为了平息幕府的不爽才不得已赶走了他,现在既然已经顺利平息了,那就让他回来吧。

    岩仓具视表面上没说什么,很听话的回到了朝廷,继续做了个官,但仅仅是表面上。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我把你赶到乡下去,一连好几年断了你的娱乐断了你的电话,连出门都不让你出,你能不恨我?这岩仓具视回归朝廷之后,恨上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孝明天皇,还有一样是幕府,后者是比较主要的。

    事实上,在岩仓具视躲乡下的时候,尽管不出门,但也不是没人来拜访,比如萨摩藩的同志们就很关心这位前朝廷高级干部的生活,时不时的派人送点礼物来,主要是萨摩产的红薯,在这个过程中,岩仓具视跟萨摩越走越近,关系也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孝明天皇一死,坏处最大的是幕府,因为他是支持公武合体,且积极跟幕府合作的,现在人没了,今后朝廷跟幕府的关系怎么走也就成了个未知数,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节,幕府若是没有朝廷的支持,那真是很难接着往下混了。而得益最大的,就是倒幕派了,长期以来倒幕派一直盼着幕府迅速消失,可无奈他们打的旗号是尊王倒幕,偏偏尊的那个王跟幕走的特别近乎,所以也就只能搞搞天诛,弄点恐怖袭击,除了被逼上梁山的长州藩之外,谁也不敢真刀真枪的倒,现在可好了,孝明天皇死了,说难听点倒幕道路上最大的那块拦路石被挖走了,今后的前途搞不好就是一片光明了。

    而集痛恨孝明痛恨幕府且又经常能接触到天皇于一身的岩仓具视,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天皇之死的最大嫌疑人,这是没办法的事儿,而且更加引人瞩目的是,他的妹妹和外甥女都在宫里做女官服侍天皇,实在是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外加无以伦比的动机。尽管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表明孝明天皇之死跟岩仓具视有关,但鉴于那么多客观事实存在,所以一百多年来他都不得不背上了这口黑锅。说心里话,蛮可怜的。

    孝明天皇死后,由其子睦仁亲王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明治天皇。当时小天皇不过15岁,政务自然得由身边人帮着处理。

    再说德川庆喜一听到孝明的死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虽说他很清楚这位老大的死对幕府意味着什么,但眼下已经顾不上这种什么“对幕府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影响”之类的长远意义了,因为远近全是事儿,一堆事儿,只能先顾着近的。

    最近的事情有,法国公使列昂罗丘上书幕府,说是请开兵库港,兵库港在今天兵库县神户市那块儿。德川庆喜这会儿正忙的团团转,本想说过段日子再议,但终究没好意思说出口,因为兵库开港这事儿已经来来去去拖了快10年了。

    事儿还得从安政5年(1858)幕府跟英美俄法荷签订的安政五国条约说起,条约里规定的很明白,说是5年之后开放兵库港,也就是文久3年(1863)开放,但孝明天皇知道了之后是勃然大怒,表示其他的港口开放了也就开放了,唯独这兵库港死也不许开,因为那儿离自己住的京都太近,万一洋鬼子使什么坏心眼坑自己一下,那不全完了?就算不使坏,一想到要跟洋人挨的挺近,孝明也觉得浑身不自在,所以坚决驳回了这一条。

    幕府没辙,到了文久3年(1863)的时候,只得跑去跟洋人商量,说是要不再推后5年?列强有点光火,你这拖拖5年拖拖5年的,还开不开了?在英国公使帕克斯的策划下,大家伙开着舰队浩浩荡荡的冲进了濑户内海,停在了兵库港门口,把条约上还没执行的内容变成了既定事实。幕府一见这架势当场就怕了,慌忙派使者去保证说,我们5年之后一定开,绝对开,不开你们再来也不迟的。

    列强答应了,把条约给修改了,根据上面所说,规定的开港日期变成了公元1868年的1月1日,按照和历来算的话,就是庆应3年(1867)的12月,眼瞅着日子一天天的就要到了,列强生怕幕府再放自己鸽子,便公推法国公使为代表上门提醒:眼看只剩下一年了,你们幕府是不是该准备准备?

    德川庆喜答应的很爽快:我明天就给皇上递折子,您瞧好了吧。

    按照他的设想,大愤青孝明天皇已经挂了,新天皇才15岁,哪知道什么是开国什么是攘夷啊,折子上去再通通路子,那港口不就开了?

    不想奏折交了才两三天,就被退了回来,天皇明确表示,不能开港。德川庆喜很郁闷:这尊王攘夷还带子承父业的?

    其实他一开始的盘算并没错,睦仁天皇的确是年幼无知啥玩意儿都不懂,可偏偏他身边由一个基本上啥都懂的人在,那人就是有栖川炽仁亲王。

    如果你已经忘记这哥们儿是谁了,那就往前翻,一直翻到和宫下嫁的那段,没错,这倒霉的家伙就是当年被德川家茂给抢了老婆的那位亲王。自打老婆没了之后,他开始跟长州藩走的很近,还和久坂玄瑞他们一伙人搭上了,等孝明天皇死了之后,他作为睦仁天皇的叔叔,把持了睦仁身边的一切事务,这次德川庆喜呈上来的开港折子,也是在他的鼓动下被拒的。

    正所谓打人不打脸,夺人不夺妻,你要不是真的深仇大恨或者是真的爱的死去活来,千万别去动人家的老婆,一点好处也没有,真的。

    知道了事情原委后的德川庆喜也不慌,他一边召见了各国公使信誓旦旦的告诉他们说,到了时间绝对开港,都上下打点好了,绝对没问题,然后一边又找来了诸大名,说是开会。

    他的意思也很明确,在会议上说服大名们,再用群众的意见来给炽仁亲王压力,这么一来,就算是天皇大叔也是顶不住的,最终只能乖乖的从了幕府搞开港。

    与会代表除了庆喜之外还有5个,分别是松平容保,松平庆永,伊达宗城,山内容堂和岛津久光,其中松平容保请病假说来不了,所以只来了4个,大家伙在当年的5月聚集在了一起,主要讨论的议题有两个,一个是开港,还有一个就是对长州的处理。

    其实对长州根本没法处理,我们之前就已经说过理由了,可偏偏幕府好面子,一定要以老大的身份再来压长州一下,那也只能随他自己高兴了,反正怎么看都是自己安慰自己。

    开会之前,幕府收到了一个不错的消息,那位把他们折腾的焦头烂额的大少爷高杉晋作,在当年的4月14日因肺结核医治无效病逝,年28。

    这位折腾了差不多一辈子的大少爷终于消停了。不过,凭良心说上一句,他虽然爱折腾,虽然想着一出是一出,但是他并不是在瞎折腾,这家伙其实非常有脑子,清醒得很。

    比如在禁门事变的那会儿,松阴门下的几个主要的毕业生几乎各个都站在了久坂玄瑞这边,说要搞军事政变绑架天皇,唯独他跟木户贯治(桂小五郎)持的是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一旦擅动刀枪,必定会引来灭藩之祸,结果没人听,后果么我们也看到了,不多说了。

    这家伙看起来如同一只没有任何目的性在四处随性活动的野兽一般,但其实却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男儿。

    总而言之一句话,少爷的身子豪杰的命。

    高杉晋作的死,是长州藩的一大损失,藩主毛利敬亲自然也非常的悲伤,他亲自给晋作主持了葬礼,并且随行安排送葬,下葬。丧礼当天长州的各界人士都纷纷自发赶来送高杉晋作最后一程,大家身穿丧服,气氛非常隆重,在这一片沉痛的哀思中,突然人群里一阵乱动,一群来历不明的黑衣人蜂拥而来,朝着棺木奔过去,开始毛利敬亲还以为来了抢尸体的,正待一声令下捉拿可疑分子,定睛一看,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居然全都是美女。确切的说,她们都是妓女。

    毛利敬亲有些想不明白了,这些人都是打哪儿来的?她们来葬礼干嘛?难不成打算在棺材前表演歌舞?这也太那个了吧……

    还没等他念叨明白,为首的女孩双手供上了一把三味线,也就是日本的传统三弦乐器,接下来率领群芳高声痛哭,哭诉老天不公,过早的夺去了她们的高郎。

    毛利敬亲终于明白了,这来的全都是高杉晋作的老相好,这位大少爷平时就是一不折不扣的风流浪子,到处闲逛,四处留情,加上人长得帅又有钱,自然倍受花界女性的欢迎。

    参加葬礼的众人看了之后也只得摇头叹息了:难怪死那么早,还是吐血死的……

    顺便一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中国也有,故事的主角是宋朝伟大词人,婉约派的柳永柳七郎,不过柳爷要比高杉晋作厉害的多,他是死的时候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众妓女不但为他送葬,还纷纷自掏腰包给他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一时间,众名妓春风吊柳七也成了传唱全国的一段佳话。

    高杉晋作一死,幕府挺高兴的,毕竟少了一个添堵的人怎么说都是好事儿。当然,高兴过后还是接着开会吧。

    会议上,德川庆喜先是阐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又诉说了日本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迫切需要更快更广更彻底的打开国门的现状,最后提出,要开兵库港。

    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庆喜将军连茶都没喝一口,他用非常期待的眼神看着下面,希望大家能被他的说辞给打动,然后支持他的看法。

    第一个发言的是岛津久光:“将军大人,兵库港的事情我们暂且放一放,先讨论一下长州吧?这仗打完也有大半年了,至今还没能给天下一个说法,似乎有点不应该吧?”

    德川庆喜连忙表示这事儿不急,等咱们敲定了开港之后马上就来讨论长州。

    岛津久光连连摆手:“别介,事儿得一样一样的办哪,您还是先说长州的事儿吧,要不然,咱就不跟您说开港了。”

    会议从5月4日开始开的,开到21日,两个多星期,整个会场上就听到这哥俩在争是先开港还是先处理长州,其中松平庆永是帮着将军的,伊达宗城则站在了岛津久光的一边,至于山内容堂,看他们两边互相这么争执不下,倍感无聊,所以干脆就请了病假天天躲宾馆里头了。

    德川庆喜一看山内容堂请了假,连忙找来了幕府的老中稻叶正邦和板仓胜静一起协同参加会议,反正他们也是诸侯,论资格论地位绝对没问题,最重要的是,幕府的老中自然是帮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为的就是给自己壮声势。不过相当不幸的是,包括松平庆永在内的其他三人,对于这二老的加入皆表示不欢迎,不接纳,而岛津久光见状,也使了绝招,他派手下前去游说松平庆永,成功的将他拉拢到自己这边,然后决定先下手为强——23日,包括山内容堂在内的四位大名打算联名上奏朝廷,要求解决长州相关事宜,奏折中对于兵库开港之事只字未提。如此一来,岛津久光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了,这折子一旦交上去了你德川庆喜再怎么能耐也请跟天皇说去吧,别来烦老子了。

    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23日当天夜里,德川庆喜居然亲自访问了松平庆永和伊达宗城,一番游说之后,又把这两位给说到幕府的阵营里去了,这还不算,庆喜还拿到了尚未上奏的奏折,把它给改了,改成四大诸侯联名要求开港。

    等到岛津久光和被排除在外的山内容堂知道了这事儿,已经是睦仁天皇的圣旨下来的时候了,天皇当然不可能知道这帮家伙在搞什么鬼,眼瞅着将军加诸侯联名要求开港,自己又不是跟爹一样的极端愤青,所以大笔一挥,准了。炽仁亲王在一旁也不好说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事情的原委,还以为真的是诸侯的联名奏折呢。

    岛津久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哥们儿从一开始搞攘夷秀,搞投机政治起家,始终想混进幕府的中央核心队伍,现在好容易让他削尖了脑袋凑了进去,结果还被德川庆喜大大的调戏了一把,于是他决定,不再挤进中央里了,他要把这中央给推翻了,自己再造一个新中央。

    萨摩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正式决定武装倒幕了。事实上,从孝明天皇死的那一刻开始,岛津久光就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快就能去争取了。

    而另外一哥们儿山内容堂也气的不轻。他大小也是个大名,千里迢迢的请他去参加会议,临了就因为请了几天病假便把自己给一脚踢了出去鸟都不鸟,这也太过分了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