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嘟》第二季-野外的爱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野合而生的历史名人

    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谁呢?比尔·盖茨,世界上最大的老板。中国最有钱的人是谁呢?马云。马云有没有老板?有老板。他的老板叫孙正义,日本人。孙正义在日本也是最有钱的人了。但他上面还有一人,叫柳井正。这人是干吗的呢?卖背心和裤衩的,那店叫优衣库。说到这里,你就知道了,因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叫“优衣库男女”。

    古人认为,人是融化在天地万物之中的,所以天和地、日和月、昼和夜、寒和暑、阴和阳、正和负构成了宇宙。所以,男女之间的结合是宇宙二元的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而且,人本身就是与宇宙宏观世界功能十分相似的一个微观世界。

    《周礼》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是,春天来了,政府下令让男男女女们赶紧找机会会合。当时还有规定,无故不去的还得挨罚。阳春三月,猫要叫春,人也思春。为什么思春?是因为过去日子过得苦,冬天屋里比较寒冷,一到春天,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春心就动了嘛。当时祭祀设计的日子,就是让青年男女自由交往。

    《吕氏春秋》也有这样的记载,说在过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就是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昔太古常无君,就是说过去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那时候的人就是凑在一起过日子,只知道谁是妈而不知谁是爹。只有他妈看见过他爹,但也因为爹多而记不住,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也就没什么亲戚了。所以,那时候的男女都是一种状态,叫野合。

    《列子·汤问》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不找媒人,也不下聘礼。那意思就是说,男人女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结婚仪式。那时候,只要你身体发育成熟了,只要你开始萌动了,到了春天你就找一自然的地儿,该干嘛干嘛,想干嘛干嘛。所以,那时候的人都是衣不遮体的。

    古籍中有大量类似的记载。今天的人都很斯文,尽管在心里一上来就想跟人办那事儿,但要假装很斯文,跟人先探讨唐诗宋词,其实最后都是为了那事儿。古人却是直接奔主题,就说咱俩行不行,行咱就山上去,不行就拉倒了。《史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滑稽列传》中说,男女之会,杂坐其间,又喝酒又干什么的,一会儿耳坠掉了,一会儿簪子丢了,日暮酒阑,杯盘狼藉,暗送秋波,打情骂俏,都微醺或者大醉,最后堂上烛灭,大家爱干嘛干嘛,想干嘛干嘛。你想想这事多热闹啊。《诗经》里也有很多关于野合的记载,说的就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为什么诱你呢?就觉得你有诱成功的可能。历史上有名的人也有野合生下来的。《孔子世家》记载得清楚,叔梁纥七十二岁与颜氏女十六岁,差五十多岁的两人野合生了孔子。孔子三岁,他爹就走了。

    今天说野合,就是俩人跑野地里捏一块儿去了。但有学者认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野合,可能有另外一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迎娶礼数不到,跟婚礼不合,所以叫野合;另一种说法是,两人年纪相差太大,也叫野合。

    人爱野合源于动物性

    人喜欢野合,是源于人的动物性。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就四千年,再往前倒也不过五千年,再往前最多推到七八千年,说一万年就到头了。一万年以前的人都是上古时期的人,其动物性大于我们现在的这种社会性。其动物性表明的是他跟动物没什么区别,首先就是没有羞耻心。小猫小狗当着人面什么都干,也没人去拍它,都知道那是它的动物性。上古时代的人就是动物性更多,而我们今天就是社会性的人了。社会性的人就会说“我爱你”。

    那时候我们上农村去,人小,还不太懂人事。虽然我下乡的时候也已经十八岁了,但好多事都不懂,不像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什么都懂了。到了农村,忽然发现农民有很多很有乐趣的事。比如,有农民有时候就会去玉米地,经常说谁谁谁又被从玉米地里抓出来了。为什么去玉米地?百思不得一解。屋里多舒服啊,也不会被人抓着。玉米地其实特恐怖,玉米叶子跟小刀似的,光着膀子进去,拉得身上全是小口子,一出汗就疼。后来我才明白他为什么愿意去玉米地里了。这玉米地一进去,哪儿也看不见,觉得安全。电影《红高粱》里,没有玉米地,爷爷奶奶就奔高粱地去了。那时候的人,觉得自然环境是他们生命的一种向往。

    我在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出差是特有意思的事儿。那时候出差全都是两人甚至三个人住一个房间。次一点的招待所都可能五六个人住一个房间。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两人住一间。我认识一个朋友,大我几岁,人特实诚,特爱跟我聊天,就聊他当年在陕北的事。那时候我还年轻,都没想到人生还有这种事。他跟我讲,他在陕北,带着女朋友上塬上去,借了一个军用帐篷。塬上夏天没有蚊子,满天星斗,银河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就跟女朋友钻到自个儿支开的军用小帐篷里。有时赶上了瓢泼大雨,雨水哗哗往下流,两人就躲在帐篷里头野合。后来成瘾了,两人隔一段时间就带着小帐篷专门跑到塬上去。他说夏天不下雨的日子,塬上的夜晚最舒服,天成幽蓝色,月朗风清,露天野合非常惬意。我那时二十几岁,半夜黑咕隆咚躺在床上,听另外一张床上的人吐露心声,说那种难忘的感受。

    这事儿也说明,人确实有这样一种原始的动物性。三十年前,大部分中国年轻人谈恋爱,都想尽一切办法进屋,要找一间屋子。实在不成了,就趁爹妈出去买菜那工夫两人蹿进屋,办完事了赶紧跑出来。今天的年轻人反倒是希望走出去,去郊游,去到野地里,车震。电影《心花怒放》,一路车震就过去了。我不明白,小车里空间那么小,个儿大的进去,在里头也不会太舒服吧,但他喜欢。车震不够了,现在有词更新鲜了,叫马震。

    早期春宫画美不胜收

    古代有个画家叫马相舜,他画过一幅长卷,叫《山林鸳梦》,描绘的是一对夫妻,估计还有点钱,带着俩侍女进入山林,山泉沐浴后就在野外交合。“交合”是一个科学名词。完事喘喘气,换个地方,换个姿势,再干这事。画家也就一段一段地画过来。原来这画家是专门画春宫的。

    清代春宫画在绘画当中算一个小小的门类。春宫画是一个门类,而不是一个派别。前两年,香港苏比士拍卖行展览过一部分春宫画和春宫瓷器,是一个荷兰人收藏的,有几百件。展览不公开,需要有人带领才能看,这种春宫画一般博物馆都是不允许公开展出的,仅可作为内部展览。中国春宫画明代后开始流行,到了清代康乾盛世的时候,春宫画风靡,对日本都产生了影响。当时的春宫画画得非常好,准确地描述了当时的家居环境。我爱看这东西,更多的是看当时的家具陈设,比如紫檀家具、黄花梨家具、漆家具,在春宫画里都有体现,画得非常细致准确,而且也体现了很多家具的功能。比如过去有些东西的功能现在已经不清楚了,后来看了春宫画里的描述,才明白那东西是干这事儿的。我们过去对这类东西都是批判的,大部分都已经被毁掉了,只有少部分流到国外以后,被国外藏家收藏起来了。

    我看到过十八世纪的春宫画,还出过画册,发现那时候其实有很多春宫画。春宫是有过程的,一开始的两个人一定都是合一的,就是两人有一个交往过程,按我们现在说,就是调情的一个过程。然后再慢慢进入状态,而进入状态的画面就是唯美的。但十九世纪以后就不成了。十九世纪以后的春宫画比较色情,而且尽画一些不正常状态。到了现在,所谓的春宫直接就是单刀直入一刀见血,就没有情趣了。古人认为夫妻之间的交合,是需要环境衬托的,更需要文化的衬托。所以,十八世纪留下的那些春宫画,会让你觉得美不胜收。可惜,我们今天绝大部分人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文明人的心路历程。人类早期并不文明,在远古的时候跟动物没有区别,只是一万年以来开始由狩猎采集时代慢慢过渡到农业革命,开始种植和养殖了,才逐渐知道生活可以改变我们,才让我们逐渐变得文明起来。文明是什么呢?文明就是把野蛮的东西去掉而已。野蛮又是什么呢?野蛮就是不顾别人的一切。所以,在今天,我们一旦成人了,一旦有了男欢女爱的愿望,按照李银河先生的话说,就应该遵守三大原则:成人、自愿、私密。首先必须是成年人,未成年人一定是不可以的;第二,一定是自愿的,当然最好是在法律框架之下;第三就是私密。

    “合”,就是男女扣在一起。这是个黄花梨盒子,很重。打开看,牙并不长,但就是能够死死地抓住。这是一个整木头旋出来的黄花梨盒子,中间搁一个脐,防止开裂。壁很厚,镶了个乾隆时期的羊脂白玉璧,一螭虎趴在上面。我也不清楚这盒子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它是清代初年,可能是乾隆时期的镶制。白玉璧的镶制,使盒子显得非常厚重和高级。

    黄花梨的木性最为稳定。一般木头车成圆后,抽胀后会变成略微的椭圆,就不可能轻易转起来。但这盒子能转起来,表明它的抽胀是很轻微的。这盒子有木纹,且都能完整地对齐了,包括大鬼脸的纹饰都对接得很清晰,表明它是一个木头的整挖。整挖特别费料,所以其价值就比拼接的大很多。

    这盒子距今大概三百年。保持得这么完整,看着很新,却也有历史感,感觉非常温顺。用这样一个盒子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盒子有盒身和盒盖,男人和女人则互为盒身和盒盖,如果合适的话,就能扣在一起——严丝合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