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的文物容易被人查抄呢?就是那些收藏家和有地位的人。因为他们的东西多,值得查抄。比如,大家熟知的王世襄先生,他所有的家具在1966年时都被查抄走了。
王先生是个很仔细的人,他所有被抄走的东西都有详尽的名单,名单上所有的要素都很清晰,比如名称、材质、尺寸。家具这东西好辨识,你说你有一条案,长三米二三,一量三米二三,那就是这件;宽四十六点五,就是四十六点五,一看肯定是这件了。所以,相对来说,被抄走的家具很多都返还了。王世襄先生被抄走的家具退赔以后,搁到小屋里,弄得他都没地儿睡觉,有一段时间只好睡在顶箱大柜上。过去的柜子面宽,宽的能达到一米八,跟一个人的身高差不多(王先生个儿不算太高),里头净深有七十公分。你算算,就是一单人床的宽度。王世襄先生的家具清单比较详尽,查抄的物资大部分都追回来了。
有人就没那么幸运。有的人在查抄前还自由着,虽然冲击到了,但人身还没有受到伤害,还没有身陷囹圄,还有机会陪伴这些东西或者看这东西一眼。有的老先生被抄家的时候上来说:你打我可以,东西不能动,东西我全部上交;清单在这,把东西运走,小心为好;东西我可以交给国家,我自己不留也要把东西保护好。所以有很多东西,当时都抄到了公家的文物单位。
北京有几个著名藏家,比如关祖章关家。关家的铜镜闻名中国。关祖章先生是在美国受的教育,学的是工艺。到民国时,他是交通部的工程师,专门主攻铜镜。过去收藏铜镜的人就是收三代铜镜,什么叫三代铜镜呢?就是战国、汉和唐。关先生有眼力,他把中国历史上每个阶段的铜镜都收集齐了。几千面铜镜,就是一部中国铜镜史,却一股脑地全给查抄了。查抄都是开卡车去,据说当时上他们家抄的时候,装了好几卡车,拉了好几天才把东西拉完。
关祖章的铜镜我看过很多面,他有很多很精彩的镶嵌铜镜,嵌金的,嵌螺钿的——唐代的螺钿都是国宝级的,后来都让给了国家博物馆。二十年前,刚开始有拍卖的时候,他有一部分东西还上过拍卖,是他的后人拿出来的。据王世襄先生书中的描述,关祖章是在1966年动乱的时候被打死的,想起来都很恐怖。
跟王世襄先生非常熟的一位家具收藏家叫陈梦家。王先生《明式家具珍赏》的扉页上写着:“仅以此书纪念陈梦家先生”。王先生生前说过多次,如果梦家在,是轮不上我写这本书的。当时他跟陈梦家先生都是家具收藏界的大腕,两个人互相比着。陈梦家的家境相对来说,比王先生可能还好点,所以他老说陈梦家的东西比他好。陈梦家每买到一个东西都向他炫耀。但后来的收藏中,陈梦家的东西不如王世襄,为什么?是因为王先生的东西基本上都发还了,而陈梦家在1966年就自杀了,死时年仅五十五岁,他比王先生大三岁。返还给陈梦家的这批东西,被遗属转让给了上海博物馆。
陈梦家先生年轻时是诗人,“新月派”代表。他是在南京的中央大学读的书,读书时候的老师是谁呢?一个叫徐志摩,一个叫闻一多。他什么时候被抄家的呢?也是1966年8月。1966年8月,北京刮起一股抄家风,把他们家东西全都抄了。抄了以后全部没收了,发还的时候,陈梦家先生已经离世,发还的就可能不是他的所有东西,也不可能是。
田家英——难以幸免的高官
还有一个人,当时地位非常高,叫田家英,毛泽东的秘书。他十六岁去延安,二十六岁就成为毛的秘书,一直到死。田家英天生聪慧,是《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总编辑,毛的所有诗篇都由他校对。在业馀时间,他专门收藏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书家的书札和对联。他买了多少呢?从1949年后开始买,一直买到1966年,说起来买了十多年,大概有一千多件。
田家英先生的收藏质量非常高。我当年到琉璃厂瞎转悠,跟很多老先生都认得,平时聊起这事来,就说当年田家英先生跑来买东西,他买东西我们最麻烦。我问怎么麻烦,对方说,田先生买东西,我们都不敢当时给他,怕出错,说出了这错,没人能承担这责任。说你卖毛主席秘书一个书札三瓜两枣钱,结果是个假的,那你不是等于骗毛主席么?田家英老说这东西都给主席看,那你说谁敢卖他假的?所以每卖他一件东西,都是在场的所有明白人看一遍,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东西就收了,根本不给他看。
那时候东西也多,很多高级干部没事就逛琉璃厂买东西。那东西怎么卖的呢?老师傅跟我这么说的,说三块钱进三块钱卖,五块钱进五块钱卖,八块钱进八块钱卖,十块钱进就没这事了。那时候那东西都值几块钱,没有上十块钱的。田家英工资高,有几百块钱工资,他经常往琉璃厂跑,陆陆续续买了很多东西。
1966年5月,田家英在中南海自杀身亡。他这批东西本来都搁在中南海里,干脆直接就封存了,所以没有丢失。文革后查抄退赔时,这批东西都退给了他的后代。后来出了一本书,大概选了有三百幅,叫《田家英与他的小莽苍苍斋》。
翻过头看田家英的收藏,他的东西都是真的。为什么都是真东西?就是当年所有的人,都本着一种认真的、不赚钱的态度,为国家、为毛主席、为毛主席秘书工作的态度去做的这笔生意,这生意也不是个赚钱的生意,也不是个赔钱的生意,是个公平的生意,三块钱买三块钱卖,反正不能赚主席的钱,所以这东西就全卖给他了。
查抄退赔:一段沉重的历史
查抄退赔特别有意思。我看过两个有意思的展览,一个是1968年,叫作“红卫兵查抄成果展览”,在北京展览馆,即当时的莫斯科展览馆。我去之前人家告诉我,说成果那个字,“红卫兵查抄成果展览”是用金砖拼的。哎哟,当时我就想,金砖,这一块金砖得多大个儿?等进去我才知道,那金砖敢情就鸡蛋这么大个儿。“红卫兵查抄展览”什么都有,那时候也不懂,瞎看,看一热闹,就出来了。
后来查抄退赔的时候,有的东西没争议。但有相当多东西的查抄手续不完备,有的红卫兵进去,字都写不利索,谁知道你这都是什么?直接就往车上一装,你还没说话,就先挨一顿打,你当然不敢再问,所以大部分东西,东西跟单子对不上。那怎么办?就开展览。这展览里头全是查抄的东西,暂时无主,每个被查抄的家庭都有权进去认亲去。怎么认呢?这里全是东西,人家告诉你,你手里拿这个条,说你看着这个东西是你们家的,就写上你们家的名字张三李四,往上一贴,就行了。结果这展览,溜溜弄一年多,谁都进去看。我进去看了好几回,一开始进去的时候全是东西,后来再进去里头全是条,谁都贴,都认亲去,嘣嘣嘣贴,贴完了你想看那瓶子是什么,你得把那纸掀起来看,噢,里面是一个九桃瓶啊。
为什么好看的东西贴条多呢?很多人不是想发财,而是根本不记得家里被抄走的是什么。从查抄到退赔,近二十年过去,一代人成长起来,很多当事人都走了,人走了,所以不知道哪个是家里的,所以就瞎贴,看着好看的就贴一个。有的人有印象,他说我们家是有几个青花瓶进去,凡是青花的全贴上,说万一哪个给我呢?就贴了。一年多时间,这屋里由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变成了全是纸条,到最后你进去的时候感觉很恐怖。
到某一天截止,门一关。国家规定:凡是上面贴着一个人的条的,您拿家去;凡是贴着两个以上条的东西全部充公,因为有争议啊。剩下多少件呢,剩下了十二万件,溜溜做一博物馆。这东西就充了公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去分辨这些东西究竟是谁的。这段历史非常沉重。很多人都未必知道有这么一段历史。《物权法》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我们才知道我们的财产别人不能侵犯!尽管今天侵犯你个人财产的事比比皆是,但好在你可以依法去争取。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这东西,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当我开始收藏的时候,又在一个抄家退赔的环境中。有的东西我是这么买的,那人找我来说哎哎哎,我说什么意思,他说听说你收藏了,我说是喜欢。他拿一纸单子说,几件东西,是我们家的,查抄退赔的,说我不爱看这东西。我说什么意思?说你要帮我买一冰箱彩电,这东西你领去。我一看那东西还真不错,查抄退赔能领回来啊,但是他这诉求是什么呢?说我家里就缺一冰箱彩电,你帮我买了这个,这些东西就归你。我说你能不能把这东西先领回来,让我看看这东西。他说我懒得看这些东西,我就不愿意看到它,看到它就想起当年的痛苦,我们家有人为此付出生命,所以我不想看它,说你要愿意你就帮我一个忙,你就买一冰箱彩电,这东西我就让给你了。
你想一想,什么事情能把一个人伤害成这样?这些人都是我打过交道的人,我好多年前帮人鉴定,还有人拿出那查抄的单子,一看单子,我就说这些单子都是我过去见过的。那单子有的是带复写纸的,两张纸中间夹一蓝纸,写下来,模模糊糊,时间长了还不太清楚。就是这些东西,连那张单子,今天都成为文物了。
这椅子就是当年查抄退赔的一个成果。它怎么到我手里的呢?当年我拍《海马歌舞厅》的时候,有天晚上来一人,说他们家有一椅子,问我要不要。
就是这把椅子。椅子上面写着四个字:风光和雅。过去家具上很少有字,这种凸起来的字,肯定是事先设计好的。我一看这椅子,紫檀的,但他说是红木的。1990年时,这只椅子,如果是红木的,就值五百块钱,但他当时跟我要五千块钱,说您要是能买就买,不能买拉倒,这是我们查抄退赔的。我一看还确实是查抄退赔的,我也没敢多说什么。这把椅子设计的空间感很好,是清代雍正到乾隆时期的,只好痛下决心把它买回来。
这上面有查抄的字样“424”。这是当年写的,清出来费了好大劲。后来我做博物馆,展出这件东西时,有人跟我说,这东西是和珅他们家的。为什么呢?上面写着“风光和雅”,古人愿意拟一个词,把自个儿的姓氏融进去,还说椅子是一对,另外一只早年在恭王府。哎哟,我就跑到恭王府去看,转了所有的房间,也没看到一只跟这一模一样的椅子。它究竟是不是和珅他们家的,我还真不知道。那就权当是他们家的,经过二百多年,和珅被查抄一回,“文革”时候又被查抄一回,最终阴错阳差地落到我手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