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嘟》第二季-窖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什么是窖藏呢?你如果藏红酒,你们家那个红酒窖藏是吧,红酒窖。过去一家一户都有一个菜窖,就是冬天储存菜的,这叫窖藏。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让古人都把东西急匆匆地埋在地下呢?有的我们能揣摩出来,有的干脆就不知道。

    宝鸡农民一锄挖出一窝青铜器

    窖藏出得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说早期的窖藏,是陕西宝鸡。宝鸡是中国青铜器出土最多的地方。宝鸡有个青铜器博物馆,里头收藏了有两万件青铜器,什么都有。馆长很苦恼,说展品全是高古,个个是古国宝,却没人看。

    2003年,眉县有四五个农民在干活的过程中,偶然一锄头下去,从黄土里刨出一洞来,一看里头摆的全是青铜器,有多少件呢?二十七件。青铜器上有铭文,青铜器凡是带铭文的就很重要,凡是铭文多的,一定比铭文少的更重要,为什么?字越多这事说得就越清楚。比如其中有一个逨盘,这逨盘非常著名,上面有三百七十二个字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十一代十二位王。

    这一组青铜器上面有四千多个字的铭文。它对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有助力。

    这一窝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器怎么就搁到这个地方?谁也猜不出来。简单的说法就是避乱,就是有乱的时候,赶紧把好东西埋了。人跟动物没啥区别,你看那猫,猫就愿意把吃的东西埋起来,狗也愿意埋愿意藏。

    历史上此类窖藏都是公家发现的,私人发现的他不跟你说。江苏有个盱眙县,1982年那会儿,生产队挖水渠挖沟,有俩农民兄弟挖了没两下,“咣当”就碰上一东西,打开一看,是一个汉代青铜壶,壶上趴着一头纯金豹子,十八斤重。打开一看,里头有九块半金饼,还有金爰,叫郢爰,郢是楚国国名,爰是钱币,全是金币,黄金重四十四斤。这头豹子是汉以前中国单体金器最大的文物,豹子温顺地趴着,眼睛炯炯有神,身子全是錾刻的纹理,非常漂亮。

    盱眙这个地名非常古老。这地方历史上经常打仗,所以有人就判断,这个东西是当时的军饷。因为郢爰就是切着用的,上面有切的痕迹,就是有用过的痕迹。我们都知道,黄金在历史上是最能够浓缩财富的。如果让你带着铜钱,你这后勤部长背都背不动,但是黄金这么大一块,能抵很多人的开销。有学者认为,这东西就是当时军队的军饷,在战争情况下也许暂时埋了,因为它埋得很浅,离地表就几十公分,仗可能打败了,埋的人也可能被俘了。可以推想这个人宁死不屈,死活没说这事。这东西就躲过一劫,跨越两千多年到现在,让我们能够看到两千年前中国人对黄金的需求和感受。那头金豹子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是一个高等级的艺术品。这就算窖藏了。窖藏不是说地底下有一大菜窖,里面全是东西。这一包东西,这一青铜壶中的所有黄金,就算一个窖藏。

    法门寺窖藏解开了千古之谜

    法门寺地宫从某种意义上讲,跟前面说的这种窖藏是不一样的。当年,地宫埋下去的目的非常清晰。法门寺这个地宫,是因为要修佛塔做佛事,所以把当时所需求的东西,全部一股脑儿埋下去,然后写了账本。窖藏的一件出土文物,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秘色瓷。

    什么是秘色?秘密的颜色是什么颜色?不知道。有的学者附会说,秘色瓷可能是蜂蜜的蜜,是蜂蜜的颜色。这事没有定论。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出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账本上面写着“秘色瓷十三具”,碗几何,碟子几何。我们终于看到了什么是秘色瓷。它是什么颜色呢?它是一种艾叶绿中闪灰。秘色瓷的出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它的本来面目。

    这是晚唐时期的窖藏。后面又过了几十年,到了五代时期,秘色瓷就更加漂亮,更加翠绿。杭州钱镠家族墓地出土的秘色瓷,也不叫秘色瓷,就是青色的越窑,非常漂亮。

    一千年前,中国瓷器形成了两大局面,就是南越北邢,南青北白。南方使用青瓷,北方使用白瓷,形成了一种对峙的局面,地域文化特征非常清晰。

    唐代的越窖,是青瓷经过三国以后,尤其经由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入宋以后,南方的越窖被龙泉替代。今天翻过头去看法门寺窖藏的时候,忽然觉得它的每件东西都很珍贵。不要说舍利函和佛祖舍利,那都不是国宝,那叫世界宝。那些都不说,仅这个账单,就解开了我们长久以来的疑惑。

    西安何家村窖藏猜想

    与此同时,唐代还有一份很重要的窖藏,叫何家村窖藏,它是在西安何家村发现的。

    窖藏的命名一定是地名。也是盖房子,挖了没多深,就挖到两个大瓮,两个瓮里出土了一千件文物,从金银器、宝石、玉器、珍贵药材到中外货币,什么都有。

    这些东西是谁埋的呢?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一说是邠王李守礼的后人所藏。如果说是邠王后人所藏,那就是他们家族的财富。另一种说法呢,说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埋下的。租庸使就是今天的税务官。

    有人说这东西是军饷,我觉得不大可能。里面有金盒子、金碗、银盒子,还有全套唐代茶具,以及大量的中药材,不可能拿着这些实用品进行支付,它跟盱眙的窖藏完全不一样。窖藏中的每件东西,都很清晰地记载着它的功能,有的写朱砂多少,重量多少。上面的墨迹,就跟刚写上去的一样,可见当时那个盒子的密封程度。

    有许多学者对何家村窖藏进行了研究,有一本书是北大考古系教授齐东方先生主编的,名曰《花舞大唐春》,取自于唐诗。

    这些窖藏都是偶然发现的,古人也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埋进去的。那么在埋和挖之间,隔着的是历史。当然如果是在其他情况下,比如说这个窖藏不是国家发现,是被个人发现,这段历史的所有信息或许就湮没了。仔细想想,被湮没的信息的重要性远大于物体自身的重要性。了解历史,更多的应该是信息,而不是实物,尽管我们今天主要是通过实物来了解历史。

    四川金鱼村窖藏的背后

    四川出土的窖藏最多,最有名的窖藏是遂宁的金鱼村窖藏。它出土的时间是1991年,里头差不多也有一千多件文物,埋在地里,距地表很浅。

    看看各地发现文物的报告你会发现,在四川,前前后后有记录的大概有六七十次窖藏,时间都是南宋末期,东西都埋得很浅。这么清晰的时间指向,那肯定是有大事出现:很简单,蒙古人打到四川去了。南宋末年蒙古人一路西行,打到四川,非常残酷,很多百姓就把家里的细软埋在地底下逃跑,逃跑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死了,回不来。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晰,就是蒙古人打到四川的时候,“人死十之九”,十个人死掉九个。

    这一讲讲的不是墓葬,是窖藏。窖藏跟墓葬比起来少很多,但是它非常集中,它的相对的文化信息,都出在器物自身,而往往都没有辅助的文化信息——除了这种地宫窖藏,它是有辅助文化信息的。法门寺地宫解决了秘色瓷问题,可是前面说的青铜窖藏、黄金窖藏和瓷器窖藏,都没有任何辅助文字,也没有任何辅助信息,那就看文物自身。好在这些文物自身都有横向的墓葬出土,所以能准确地确定这个文物是什么时期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有现代意义的考古的原因。

    这尊龙泉青瓷贯耳瓶从造形到颜色,跟金鱼村窖藏中的一件非常相像。可以想见在宋末,龙泉呈现出梅子青。东西没有清洗干净,干净点更漂亮。梅子青的釉面去掉了玻璃感。龙泉最初的釉面是有玻璃感的,到了元明时又呈现玻璃感,只有宋代的梅子青,一点玻璃感没有,是一种乳浊釉。乳浊釉在瓷器中的表现比较收敛,钧瓷也是一种乳浊釉。

    梅子青是一种颜色的追求。到了南宋,文人对颜色非常敏感,梅子青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两个耳朵贯穿,所以叫贯耳。造型为投壶状,古代有一种游戏叫投壶,投壶就是拿剑一样的东西往里扔。这种造形逐渐演变成一个瓷器的陈设器。要欣赏它,必须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是它直接给你感官刺激的就是颜色,颜色以收为主;第二是它的造形,跟常见的花瓶不一样,在上部夸张地做了两个耳,吸引你的注意力。这种贯耳造形显得非常古朴。

    这瓶子拿着很舒服很踏实。有人问我,说你为什么拿这瓷器不戴白手套?有人说是自己家的就可以不戴,不是这意思。戴白手套的都是外行。如果你戴上白手套,拿东西就特别滑,滑到你每次拿它的时候都心惊肉跳。如果不戴手套,你拿瓷器是非常安全的。

    什么东西要戴手套呢?有两类。一类是书画。过去老先生看书画,不戴手套绝对不动书画,为什么?因为手会析出汗液,汗液对纸张是有伤害的。而汗液对瓷器的伤害近乎于零。另一类是金属器,尤其是拿锈蚀重的青铜器,戴手套可以防止汗液对它进行二次伤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