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运用吸引力法则,改变生活状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积极气场是一种能带来幸福的能量,这种气场,你说不出来,但它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生活和人生。心怀希望,发扬积极乐观的精神,以积极的气场与困厄抗争,你的人生将会出现别样的精彩。

    内心的平衡才是幸福的能量源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有人对此用幸运和不幸来解释,其实,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只是内心,准确地说是控制运用气场的能力有所不同。

    拥有幸福的人,他们大多是善于运用气场的人,在人生道路上他们不是多么一帆风顺,也不是能力有多么超群,而只是因为他们懂得激发自身积极的气场,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美丽的彩虹,能在一败涂地中看到美好的将来,并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为暂时的困厄而沮丧,这样的气场状态给人带来的往往都是积极的影响。相反,一个不幸福的人,也并不是真的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缺少运气,甚至像某些人说的老天无眼,给自己的保佑不够多,原因仅仅是这种人没有控制好自己内心的平衡,没有在自身周围形成一个积极的气场,任自己的情绪跟随发生的事情起伏不定。

    有两个人在黑夜的沙漠中行走,水壶中的水早就喝完了,两人又累又饿,体力渐渐不支了。在休息的时候,其中一个人问另一个人,现在你能看到什么?被问的那个人回答道:“我现在似乎看到了死亡,似乎看到死神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不过发问的这个人却微微一笑说:“我现在看到的是满天的星星和我的妻子、儿女等待我回家的脸庞。”

    最后,那个说看到死亡的人真的死了,就在快要走出沙漠的时候,他用刀子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另一个说看见星星和自己妻子、儿女脸庞的人靠着星星指示的方位成功地走出了沙漠,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故事中的这两个人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仅仅是当时的心态所形成的气场有所不同,但在最后却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其实,很多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场,便有不同的看法,正面的想法产生积极的效果,形成积极的气场;负面的想法产生消极的效果,引发消极的气场。乐观的人,在每一个忧患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看到忧患。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幸与不幸取决于你的内心。内心处于平衡状态,周围形成的是积极气场,则会感到幸福;相反,则感觉不幸福。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内心是自己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内心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平衡的心态可以让你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相反,失衡的心态则会妨碍自我价值的实现。

    乐观开朗的人做事一定是很积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这类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相对比较多。自我价值实现得越多,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也就越多,这样就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气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反,悲观、抑郁的人整天愁眉苦脸地面对生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积极,甚至错误百出,那么他的自我价值就会实现得越来越少,自我否定的因素就会增加,这样也就使心情更加消极抑郁,继而滋生消极气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样的事情,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对待。选择积极的方面,并作出积极的努力,就一定会看到前方的风景。

    一个人的内心往往会关系到一个人的气场性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要想时刻都过得愉快,那就得让自己的内心永远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你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拥有什么样的气场能量,这种能量将决定你是否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美国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对瑞德说过一句话:“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安迪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大银行副总裁,因涉嫌枪杀有婚外情的妻子及其情人,被判处无期徒刑,送押至肖申克监狱。

    服刑期间,安迪辅导犯偷窃罪的年轻囚犯通过高中考试,让他为扩建图书馆争取经费以给“生活失去希望的人们”带来文化和思想食粮。安迪心怀着希望,在行动中带着希望,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凭借这种因希望而形成的强大的气场,安迪逐渐被狱友接纳,并赢得了老狱犯瑞德的友谊。

    后来在瑞德的帮助下,安迪弄到了一把小小的鹤嘴锄和一张大海报。借助这样的工具,安迪每天晚上为自己挖掘通向自由的密道,最终在十九年后的一个风雨之夜,他与自由拥抱了。

    充满希望的气场能帮助他人,也能振奋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你的人生将会呈现异样的精彩。

    曼德拉说:“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人人都希望拥有太阳,但太阳只有一个,还高悬在天空。得不到太阳就设法去争取月亮吧。而月亮也是独一无二,遥不可及。那就选择星星吧。若星星也无法拥有,那就让星光照耀你前行吧!若觉得星光太微弱,那就点亮你的心灯吧!只要人心不死,只要一息尚存,你心中的灯盏就会一路照耀着你!

    希望是我们的心灯,可以照亮我们的前程,指引我们勇敢地向前进。一个人,只有带着希望才能穿越人生的沙漠,才能度过生命中的各种坎坷与不幸,所以,当生活让你哭泣的时候,一定要心怀希望,坚强地面对不幸。

    不要羡慕别人,努力过自己的人生

    对于那些富有与成功的人,我们往往是既羡慕又嫉妒,想象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着傲人的成绩和辉煌。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数年过去了,这些还都只是想象,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原因何在?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成功致富的潜能,都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如果你不用心去做,不在内心树立实现它的坚定信念,那么你永远不会产生吸引美好事物的气场,这样只会让自己永远停在羡慕嫉妒恨里。所以不要去嫉妒别人的命有多好,也不要只让梦想停留在想象里,告诉自己你会富有,会拥有美好的生活,将自己置于渴望成功的氛围中,然后努力去做,时刻给自己呐喊加油,很快你就会发现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已经变得触手可得了。

    羡慕是人的一种本能。通过羡慕,可以审视自身与别人的差距,获得努力的参照,或者在你失望的时候,给你注入奋进的动力。但是,我们不能耽于羡慕。羡慕,只应是开启自己美好未来的开始。中国古人有句话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以,我们与其浪费时间去羡慕别人或者抱怨,不如提升自身的素质,坚守信念,发挥自己的气场能量,尽力让自己变强。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就告诉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附上一封短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断然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退稿信,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打动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便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截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真实姓名呢?”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听后,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不艳羡父亲的优秀和成功,小仲马用自己的气场打造了一片天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艳羡别人的成就可以,但更要懂得打造属于自己的气场。鲜花虽然美丽,掌声固然醉人,但它们也只能肯定某些人的成就,却无法否定多数人的价值。只要你在梦想的道路上拼搏着,你就要时刻给自己呐喊、鼓掌。

    为自己鼓掌喝彩,就是尊重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在无情的竞争中获得一份鼓励和温情。也许你是一只煅烧失败、一出世就遭冷落的瓷器,没有凝脂般的釉色,没有精致的花纹,无法被人藏于香阁,可当你摒弃了杂质,由一个泥坯变成一件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已经在烈火中变得光彩而又亮丽,你就应该为此而欣慰。

    汲取前进的动力,发扬积极乐观的精神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逃避和消沉解决不了问题,也难以获得生活的幸福。唯有以乐观的阳光心态去迎接挑战,以积极的气场面对生活,发扬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不论担子有多重,每个人都能坚持到夜晚的来临,”罗勃·史蒂文生写道:“不论工作有多苦,每个人都能做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一个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爱、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而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不错,生命对我们所要求的也就是这些。可是住在密歇根州沙支那城的薛尔德太太,在学到“要生活到太阳下山为止”这一点之前,却感到极度颓丧,甚至于几乎想自杀。

    1937年,薛尔德太太的丈夫死了,她觉得非常颓丧,而且经济状况很糟。她写信给她以前的老板李奥罗区先生,希望能回去做她以前的工作。她以前靠推销世界百科全书过活。两年前她丈夫生病的时候,她把汽车卖了。现在她勉强凑足钱,分期付款才买了一部旧车,又开始出去卖书。

    她原想,再回去做事或许可以帮她摆脱颓丧。可是要一个人驾车,一个人吃饭,这几乎令她无法忍受。有些区域简直就做不出什么成绩来,虽然分期付款买车的数目不大,却很难付清。

    1938年的春天,她在密苏里州的维沙里市,那儿的学校都很穷,很难找到客户。她一个人又孤独又沮丧,有一次甚至想要自杀。她觉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活着也没有什么希望。每天早上她都很怕起床后面对生活。她什么都怕,怕还不起分期付款的车钱,怕付不起房租,怕没有足够的东西吃,怕她的健康状况变坏而没有钱去看医生。让她没有自杀的唯一理由是,她担心她的姐姐会因此而难过,而且她姐姐也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自己的丧葬费用……这样的消极气场一直围绕着她,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出路。

    直到有一天,她读到一篇文章,开始从消沉中振作起来,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她永远感激那篇文章里一句很令人振奋的话:“对一个聪明人来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她用打字机把这句话打下来,贴在她的车子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这样,在她开车的时候,每一分钟都能看见这句话。她学会了忘记过去,不想未来,每天早上她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气场的转变让她成功地克服了对孤寂和生存的恐惧,现在她很快活,也还算成功,并对生命保持着热爱。她现在知道,不论在生活上碰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害怕;她现在知道,不必怕未来;她现在知道,自己以前曾那么愚蠢,而“对一个聪明人来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碰到令人兴奋的事情,也同样会碰到令人消极的、悲观的坏事,这本来就是正常的。如果我们的思维总是围着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转动的话,也就相当于往下看,那么,终究会摔下去的。因此,我们应尽量让脑海想的、眼睛看的以及口中说的都是光明的、乐观的、积极的事物,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发扬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让生活过得更精彩。

    思想成熟者,不会强迫自己做“完人”

    在美国,历史文件《独立宣言》的地位也许仅次于联邦宪法。《独立宣言》的原件珍藏于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是美国的无价之宝。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份神圣、庄严的文件,其中竟有两处“缺憾”!

    原来,当初这份文件成稿后,大家发现遗漏了两个字母,但没有人认为应该重新抄写一遍,只是在行间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并打上了“∧”的符号。在上面签字的56位美国精英,并未因此认为这有辱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

    《独立宣言》篇幅不大,重新抄写得工整漂亮并不难做到。但这种细枝末节的完美对于问题的实质有无影响呢?值不值得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这上面呢?56位胸怀全局、不拘小节、务实而又浪漫的精英们签下自己的大名,就迅速地为了文件的内容而奋斗去了。世上完美无缺的文件很多,但成为国宝的有几件呢?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你做了还感到不好,改了还感到不快,考了99分还嫌不是100分,苛求完美,这样就会遮蔽你发现幸福和快乐的目光,阻碍你更恰当地运用气场,所以,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善。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缺点,也都会犯错误,只要你合理控制,这并不会影响到你的气场。纵观古今中外的那些名人志士,那些取得过耀眼成绩的成功人士,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完美,他们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做“完人”,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气量来容纳自己的“缺陷”。

    中国有句老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只能不断地去完善,改变是不可能的。错误和缺点也是一样,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会有缺点,谁也难免会犯错误,即使是四条腿的大象,也有摔跤的时候。“人要不犯错误,除非他什么事也不做,而这恰好是他最基本的错误”,既然我们无法避免错误,那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正确地对待它,以强大气场来弥补它。

    当然,我们并不是告诉大家不要追求完美,做“完人”的这种愿望值得鼓励,只是不要过于苛求自己,更不能希望自己完美到没有一丝缺点。一个有强大气场的人该说就说,该做就做,努力追求完美,但若偶有过失,也能潇潇洒洒地承认:“这次错了,下次改正就是了。”不必把一个污点放大为全身的不是。

    然而,生活中总是有人对自己偶尔的小错误、小疏忽过分苛责,一旦犯了错误,就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由自责产生自卑,自卑引发消极气场,在消极气场的影响下,心情沮丧,无精打采,做事没有激情从而又出现错误……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反省是一种美德,但这种因悔悟而责备自己的行为应该适可而止。在你已经知错、决定下次不再犯的时候,就应该摆脱悔恨的纠缠,使自己有心情去做别的事。如果悔恨的心情一直无法摆脱,而你一直苛责自己,懊恼不止,那就会让消极气场弥漫全身。所以,当你知道悔恨与自责毫无意义的时候,赶快告诉自己“尽快停止对自己的苛责,因为这样会阻碍积极气场的形成,会影响人际关系,也会阻碍美好生活的到来”。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永远是有缺憾的。佛家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译成中文就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人的世界本来就有诸多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就是缺陷。

    从前有一个圆,被弄掉了一个边,它总想找到那个小边,好让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圆。可是,由于不完整,它滚动得非常慢,也因而领略了沿途鲜花的美丽,它和虫子们聊天,充分享受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那一块。

    它坚持着找寻……直到有一天,它找到了丢失的部分。然而,成了一个圆以后,它滚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鸣……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放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找回的碎片。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为有缺憾而烦闷和忧愁,应当积极地去面对人生。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缺憾让我们领略了人生真正意义的完美。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缺憾呢?还在为它而烦恼吗?要想寻求到快乐,就必须学会放弃完美。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幸福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亲人的离去、生意的失败、失恋、失业……它们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在这些灾难面前,有人活得轻松,也有人活得沉重,原因何在?因为前者善于发挥自己的积极气场,他们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拿得起却放不下,在受到伤害之后,一蹶不振,在伤痛的海洋里沉沦,消极气场充斥了整个个人世界。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9岁起就去大阪做了一个小伙计,后来,父亲的过早去世又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22岁那年,他晋升为一家电灯公司的检查员。就在这时,松下幸之助发现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经有9位家人在30岁前因为家族病离开了人世。他没了退路,反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与疾病作斗争的办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面对疾病,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与病魔斗争,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持续了一年,他的身体变得结实起来,内心也越来越坚强,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来的苦苦思索,改良插座的愿望受阻后,他决心辞去公司的工作,开始独立经营插座生意。创业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物价飞涨,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资金还不到100元。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产品是插座和灯头,却销量不佳,工厂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员工相继离去,松下幸之助的境况变得很糟糕。

    但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创业的必然经历,他对自己说:“再下点工夫,总会成功的!”他相信: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工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生意逐渐有了转机,直到6年后拿出第一个像样的产品,也就是自行车前灯时,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积极的气场让松下幸之助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斗志,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继续前进。如今松下已经成为享誉全世界的知名品牌,而这个品牌也是在不断的磨砺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试想,如果当初在得知自己患上家族病的那一刻,松下幸之助就将自己埋没在悲伤之中,那么,或许今天我们就不会看到松下这个品牌了。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从这些事情所造成的影响中走出来,不知道改变自己的气场,尽早地以最新、最好的状态投入下面的事情。哪怕我们现在身无分文,我们也可以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打拼,最终获得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