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秦灭六国(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平定江南蛮族,越人降秦,置会稽郡。郡一级的行政区,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通过朝廷—郡—县这样一种垂直管理模式,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只要把剩下的几个诸侯王消灭,那么秦王嬴政将成为前无古人的权力之神,他将凌架于众人之上,高高坐在云端,把整个世界捏在手心,掌握每一个人的生死命运。

    这种权力,绝对是超乎梦想的,可是又已经是触手可及了。秦王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想梦想变为现实,无论是燕代还是齐国,都是摇摇欲坠的树叶,在狂风到来时,只有飘零的命运了。

    此时的燕、代都只据有一隅之地,燕王喜困守辽东,代王赵嘉则盘踞代地。这两位王,实力并不强,但仍然一定影响力。

    秦王嬴政把铲除燕、代政权的重任交给王翦的儿子王贲。可以说,王翦、王贲父子俩,乃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王贲对燕国的残余力量发动雷霆一击,一举攻陷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紧接着,王贲挥师入代,同样势如破竹,击破残赵兵团,俘虏代王赵嘉。此时的秦军已是风卷残云之势,根本遇不到有力的抵抗了。

    战国七雄,除了秦国之外,硕果仅存的只有齐国了。可是齐国仅仅比燕、代多苟存了一年罢了。

    齐王建很不幸成为末代君王,在此之前,他统治齐国已经四十四年,将近半个世纪了。齐王建是齐襄王的儿子,齐湣王的孙子。

    在战国中期,齐国曾经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在齐威王时代,凭借着桂陵、马陵两战,齐国取代魏国的霸主地位,并开启诸侯称王的时代。在齐宣王时,又凭借垂沙一役,重创楚国,进一步恐固东方老大的地位。到了齐湣王,伐秦、灭宋,威风一时。可是随后的燕师伐齐,乐毅几乎灭掉齐国,倘若不是田单力挽狂澜,齐国恐怕会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出局者。

    齐王建统治下的齐国,已全然没有往日的威风。但是他的运气不错,国家倒还算太平,地缘优势使齐国避免了频繁的战争。在齐国政坛上,有一个女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人便是齐王建的母亲、齐襄王的王后,在史书上称为“君王后”。当年齐襄王田法章流落民间时,躲进太史敫家中当奴仆,太史的女儿慧眼识贵人,两人陷入情网,谁想到最后竟然成为齐国的国王与王后,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君王后是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推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不结盟。为什么不结盟呢?因为在她看来,其他的诸侯国都靠不住,当年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前来瓜分齐国吗?齐国要生存,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跟任何一个国家结盟。君王后知道,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齐国不能轻易得罪秦国,这是保全自己的必要手段。当时秦国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对齐国也是一意拉拢,齐国便顺水推舟,以秦国之力制约赵、魏、楚等国家。对于东方诸侯的合纵,齐国一概不参加,以免惹来秦国的报复。

    应该说,君王后的这一套外交政策,对维持齐国的稳定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她生前,齐国既不是东方五国的盟友,也不是秦国的盟友,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精明的女人利用六国的种种矛盾,坐享渔翁之利,故而“四十余年不受兵”,成为乱世中的一片净土。

    但是君王后去世后,齐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走样了。齐国宰相后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亲秦分子,秦国也花费巨资,收买后胜的宾客门人。秦国的反间计大获成功,后胜执政时,齐国开始偏离中庸的外交,向秦国靠拢,他甚至建议齐王建朝见秦王,实际上就是俯首称臣。看来齐国是铁了心要当一个“永久中立国”,几乎放弃了必要的军备,“不修攻战之备”,同时,“不助五国攻秦”。齐国眼睁睁看着东方其他五国被一一消灭,完全无动于衷。

    最后,只剩下一个庞大的秦国与一个弱小的齐国。宰相后胜对齐王说:到咸阳去朝见秦王吧,俯首称臣,国家还是保得住的。齐王建果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听从了后胜的话,打算前往秦都咸阳朝见秦王。当齐王建的马车刚到临淄城门时,雍门司马手握一把长戟,拦住了去路,厉声喝道:“之所以要立一个国王,乃是为了江山社稷。既然是为了社稷,大王您为何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去朝见秦王呢?”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投降。齐王建哑口无言,只好调转马头回宫去了。即墨大夫听到这件事后,以为齐王幡然醒悟了,他天真地认为齐国还有希望,齐王会发愤图强,保疆卫国。以前齐国曾经差一点灭于燕人之手,如今面对虎狼秦国,他们还可以再创奇迹吗?

    即墨大夫很快就失望了。秦国派出使者陈驰到临淄城,许诺齐国倘若不战而降,将封给齐王建五百里之地。此时的齐王建哪有抵抗的决心呢?听说有五百里之地,虽然没有齐国这么大,但也足够安度晚年吧。与其拼死拼活,倒不如活得自在逍遥呢。于是他下令不许抵抗,全国放下武器投降。当秦军大摇大摆地开进临淄城时,已经有半个世纪没有打过仗的老百姓,谁也不敢反抗。就这样,东方六国中的最后堡垒,也被秦国收入囊中了。

    那么齐王建的下场如何呢?秦王把他流放到了一个名为共的地方,这里估计有一片原始森林,但不知道有没有方圆五百里,长满松树与柏树,荒无人烟。这就是齐王建所享受到的待遇,他最后在这片原始丛林中饿死了。

    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灭六国之战总共只用十年,可以说是摧枯拉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此之前,夏、商、周几代,都是诸侯制,底下有数百个诸侯国,上面有一个王。从表面上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中央政府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度是有限的。每个诸侯国不仅高度自治,还有自己的行政体系与财政体系,同时拥有军队。诸侯制下松散的权力结构,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数百年间的战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秦国最后扮演了终结者的角色,实现中央集权制下的大一统。

    在秦国统一中国的道路上,秦王嬴政(秦始皇)是个重要的角色。但也必须看到,秦始皇的赫赫武功,实际上是继承先前诸位秦王的事业。没有前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哪轮得到他来摘取果实呢?用贾谊的话来说,就是“奋六世之余烈”。所谓的六世,就是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在这六世中,又以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三人最为重要。秦孝公用商鞅,推行变法,为秦国走向强盛打下基石;秦惠王用张仪,秦国开始凶猛扩张;秦昭王用魏冉、范雎、白起等,取得对东方诸侯的绝对优势。到秦王嬴政上台时,秦国的实力已遥遥领先诸国,吞并天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即便如此,对秦王嬴政来说,他的人生历程也决非一帆风顺,而是跌宕起伏。童年时便与母亲为避赵国政府的通缉而东躲西藏,尝尽艰辛;登上王位的那一年,他年仅十四岁,吕不韦擅权,太后淫乱后宫,嫪毐之乱等等,这些都可能毁掉秦国的百年基业。不仅如此,他还曾遭到荆轲的惊天一刺,荆轲的那把匕首,差点要了他的命。必须说,秦王嬴政是个充满勇气的人。尽管秦国十分强大,但与六国为敌,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不行的,因为有无数的人想取他的性命。除了荆轲之外,在秦王嬴政的一生中,还遭到过多次暗杀。倘若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的。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秦军在统一战争中能势如破竹,除了实力超强外,与外交活动、间谍战是分不开的。秦王的伟大在于他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李斯与尉缭所提供的外交攻势,是秦国胜利的根本原因。东方合纵被破坏、赵国大将李牧被杀、齐国不战而降,这些事件都是秦国谋略大师们的杰作。正因为在外交战、情报战、间谍战中取得了绝对的领先,最后才能演化为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东方六国在兵力总数上并不逊于秦,但只能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最后被逐个击破,这就是输在外交上。

    精彩纷呈的战国史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中国进入一个转折点,秦王朝奠定了未来两千年君主专制的政治基础,夏商周以来的诸侯分权制让位于中央集权制。秦国的胜利,可以说是商鞅主义的胜利,而商鞅主义的核心,是高度君主专制。战国虽然是个战乱频频的年代,同时也是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自由时代。这种自由,在东方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哲人、思想家、诗人无不出自东方诸国,而秦国除了吸纳东方人才之外,自己却无法培植出思想界的巨人,这就是专制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巨大局限。

    如今,秦国要把巨大的政治枷锁套在六国百姓身上,不仅要禁锢他们的人身自由,也要禁锢他们的思想自由,高傲的秦国统治者,能用武力之鞭,驱打天下人的身躯与灵魂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