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刑官-第442章 板上钉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皇上竟然来了之后没有直接在金銮殿上宝座上就坐,而是走到他面前跟他们这些大臣寒暄,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简英立刻就意识到皇上这是在拉拢他们,皇上到底想干嘛。

    不过很快这个谜底就揭露了,景泰帝说道:“太子行为不检,不堪大用,这一点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京城中也有很多传闻,朕可以告诉你们,这些传闻大部分都是真的。所以朕越来越感觉到太子不适合作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若是那样,我大明朝必将会陷入混乱之中,对我们来说那将是致命的。所以我思考再三,把你们几个叫来商量一下,想问问你们对于更换太子的意见。”

    一听果然如此,几位王公低头不语,好像没听见似的。反正他们也没有资格参与皇位的争夺和太子的争夺,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忌讳颇深,因此最好装聋作哑为好。而且皇帝也没打算让他们来发表意见,让他们来只是做一个陪衬,皇帝甚至正眼都不瞧他们。他更关心的是这九位手握重权的大臣他们的意见。

    尤其是内阁首辅陈寻和兵部尚书于谦,他们两人的意见,因为陈寻是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宰相。但是他的功劳和威信远不如于谦,于谦虽然还只是兵部尚书,但是那是因为他不愿意皇上封他的官。在京城保卫战获胜之后,景泰帝大行封赏,最想赏赐的就是于谦。可是于谦坚决拒绝了让他当内阁首府的任命,仍然只担任他的兵部尚书,景泰帝拿他没办法。

    但是国家大事都要咨询他的意见,陈寻原来是户部右侍郎,大学士,内阁首辅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两个如果赞同更换太子的事情,那就板上钉钉了。

    但是景泰帝对这两人也非常了解,他知道如果单纯咨询他们两个的意见,他们很可能会提出反对,尤其是陈寻。因此景泰帝所幸把九位朝廷重臣全都召集起来,想问问大家的意见。结果大家都不说话,目光不时望向于谦和陈寻,而这两位似乎已经打定主意,这件事绝不轻易开口。

    因为这之前发生的这么多事情,矛头都指向了景泰帝。杀了拥戴和同情英宗皇帝的大臣,袭击蒙古史城,杀了给太上皇看病的太医。派杀手潜入南宫行刺太上皇,陷害太上皇谋反,废掉了坚决反对更换太子的汪皇后,这种种事情,矛头都指向了景泰帝。这一切已经清楚的表明,景泰帝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暴君,与他们之前的观感完全判若两人。

    看来任何一个人在坐上皇帝宝座,手握重权的时候,都免不了落俗,会陷入对皇权的迷恋。并且为了保住这种至高无上的人间特权,不惜做出手足相残的事情来。

    而现在又要废掉英宗皇帝的太子来立自己的儿子,陈寻和于谦都是景泰皇帝的忠实拥戴者。但是他们也觉得这次景泰皇帝做的太过了,或者说操作太急了,这会引起天怒人怨。但这种话私下里可以跟皇上说,但现在当着这么多人面,怎么可能不给皇上面子,任何反驳都会让皇上大发雷霆,适得其反。

    因此他们两位目不斜视,眼观鼻心,犹如老僧入定一般,这种涵养功夫真是让人敬佩。其他的几位大臣自然也都不说话了,既然你们两位该说的不说,那其他人就更不敢乱说了。

    景泰帝又说了一遍,还是没人搭理。景泰帝点点头,转头对金英说道:“把东西拿上来。”

    金英忙答应了,朝旁边的太监招了招手,太监赶紧跑到后面,接着出来了,从后面端来了一盘东西,一个黑漆描金的托盘,托盘上放了九个袋子,黄橙橙的。

    景泰帝对金英说道:“把东西给各位爱卿。”

    金英忙答应了,亲自将托盘里的九小袋东西送到了每位大臣的手中。这些大臣也不敢拆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但是听声音好像是银锭。觉得有些奇怪,皇上好端端的,每人送一袋银子,这是什么意思?

    等到每人手里都拿到了,景泰帝说道:“这些银子是朕的一点心意,是朕自己掏腰包的,可不是国库的钱。给你们买杯茶喝,因为朕想听听你们的主意,估计你们的嗓子都难以开口,喝点茶或许说话顺溜些。今天想好今天可以说,如果没想好,回去想想再来告诉朕,但是要快,不能拖。朕觉得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脸色微变。简英是个火爆脾气,最是受不了这些的。

    他立刻站了起来,拿着那一包银子说道:“皇上,您这是向我们行贿吗,天底下有皇上向大臣行贿的,恐怕就属我们明朝了,真是千古奇闻。”

    景泰帝脸色有些尴尬,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忙望向金英。金英咳嗽了一声,说道:“简大人误会了,刚才圣上已经说了,你们整天上朝说话,料理国家大事辛苦,给你们银子润润喉咙,这是皇上对你们的关切之意,没有别的意思。而且皇上刚才也什么都没说,你们听到什么了吗?”

    简英含糊不清的嘟囔了一句:“这还用说吗?已经明摆着的。”

    还是陈寻开腔打圆场,说道:“皇上赏赐的咱们就收下。至于这件事,大家回去各自想想,然后分别给皇上上书。对皇上的一番心思不要白费,总得有个交代才好。诸位以为如何?”

    于谦率先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其他人。

    他觉得这样比较好,不要当面撕破脸,虽然现在满朝文武都极其反感景泰帝现在的做法,可是每个人性格不同,做法不同。比如他于谦,就不会当面跟景泰帝闹翻了。

    眼看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最有权势的于谦都这么表态了,其他众人也都纷纷点头。说回去再好好想想,拱手谢过。

    景泰帝点点头,站起身进了屏风后面,从后堂走了。宫女太监也跟着走了,大殿之上就只剩那么几个,大家面面相觑。但是谁也不开腔,都在想着心事。

    这种事情对于这些老奸巨猾的,混迹于朝堂数十年的老油子,自然不会轻易把心里的想法告诉别人。所以一个个阴着脸,拿着那包皇上向他们行贿的银子离开了皇宫。

    金英回到家,越想越气,提毛开始写奏折,洋洋洒洒。他觉得皇上这样做实在是违反天道了,坚决反对更换太子,甚至还提到了废除皇后的事情,觉得那也是非常不妥的。

    他撰写的激动,门房跑来禀报说佥都御史叶知秋来访。

    简英听罢,只好搁下了笔,急匆匆来到前院。

    叶知秋坐着轮椅,由车夫推着的。原先是瑞雪负责推他的轮椅,现在瑞雪留在了太子的东宫,所以赶马车的车夫就担任起了推他轮椅的责任。

    见到简英进来,叶知秋向车夫挥挥手,示意他在外面等候。车夫赶紧退了出去,简英在交椅上坐下,望向叶知秋说道:“你知道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样奇怪的事情吗?真是天下奇闻。”

    叶知秋愣了一下,说道:“刚才发生的?是大人到我家来之前吗?还是之后?”

    “之后,之前我本来想问问你,在更换太子这件事上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毕竟你是太子的先生,或许你在宫中知道更多消息。结果没想到从你家出来,这些消息已经不需要从从你的嘴里得知,我直接就用眼睛和耳朵看到和听到的。”

    “因为皇上把我们九位朝廷大臣和王公叫道偏殿,问我们更换太子的意见,当然说了一大堆太子的不好。这还不算啊,最为荒唐的是,他见大家都不说话,竟然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小袋银子,每人给了我们一袋。我回家打开了,里面有十两银子,他竟然给我们每个人送了十两银子的贿赂,想让我们赞同他更换太子,天底下还有这种事,皇帝向大臣行贿的。”

    “我饱读诗书,不敢说博览古今,也算得上通晓历史。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过皇上向大臣行贿?就数咱们朝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一番话把叶知秋也说的眼睛都带绿了,说道:“不会吧,皇上向你们每人行贿了十两银子,就为了让你们赞同更换太子吗?”

    “就是这样。”

    叶知秋摇头苦笑:“那还真是天下奇闻,咱们遇到了一位奇葩的皇帝。”

    简英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所以我事先想好,不能够让皇上如此的任意胡为。他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了,我觉得他真是头脑出了大问题,不能够在这么放任下去。所以我刚才在你来之前,正在准备写一份奏折上奏皇上,坚决反对更换太子。这是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事,绝不允许在我朝我再发生。你来得正好,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联合署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