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白话全译-声东击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人处于心迷神惑、行为紊乱、意志混沌的状态时,就像处于高出地面的沼泽,溃决之势已成,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发事件。此时,应该利用他们心智混乱,无法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灵活机动地运用时东时西,似进似退的战略,造成对方的错觉,进而出其不意地将其一举消灭。

    解读“声东击西”之计一般用在己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声东”旨在虚晃一枪,所击之“西”才是主攻目标。因此,此计的重点在于对我方的企图和行动绝对保密,制造假象、佯动误敌来伪装己方的攻击方向,转移敌人的目标,使其疏于防范,让“西”成为敌方的不备或不及之地,然后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进攻,一举击败敌人,出奇制胜。

    “声东击西”的战例颇多,使用的方法也各异,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攻方的“声东”是否能让防御方完全相信,或迷惑其意志,或故布疑阵,使对方力量分散,使其减弱“西面”的防御甚至完全放弃对“西面”的防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总结起来,“声东击西”之计可以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一是忽东忽西牵制敌人。不固定我方的进攻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把敌方弄得晕头转向,无法确定我方的主攻方向和真实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时间一长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我方便可利用时机大获全胜。二是即打即离迷惑敌人。是指我方时而主动攻战,时而远远离开。敌方以为我方要打时,我方不打;敌方以为我方不打,我方却突然发动袭击。以致敌人无法部署战前准备,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三是发动佯攻蒙蔽敌人。是指我方故意向甲地发动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等敌人把兵力全部调到甲地时,我方突然在乙地发起猛攻。敌人知道后,为时已晚。四是避强击弱袭击敌人。是指在我方飘忽不定的进攻下,敌人无法制定准确的进攻计划,我方就避开了敌之锋芒,乘机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让其无力应对,妥协就范。总之,“声东击西”历来受到中国兵家的重视,但是如果此计运用不好,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则会搬起石头反砸到自己的脚。

    秘密与主动是处事的最高手段,公开等于不设防,被动则必然受牵制。不管在战场、商场还是政治舞台上,“声东击西”之计都处处可见,时时可用,种类繁多。只不过有的利用得好,结局很成功;有的使用不当,反而弄巧成拙。而当别人对我们实施“声东击西”之计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防范对策来应对。首先,要尽可能前后呼应,防备不测。为各个方向的部队建立良好的即时联系,这样一处受到攻击时,另一处就可以立刻赶到救援,有效应对敌人的阴谋。其次,敌人伪装得再隐蔽,也会有蛛丝马迹露出来。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总可以发现破绽。最后,多换位思考,谨防被诈。经常站在敌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是对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然后观察敌人的所作所为是否与自己所设想的相同,如果完全相反,就要防备敌人是否有诈了。

    智慧典例

    英军突袭登陆

    1982年,在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中,英军就曾利用“声东击西”战略成功地突袭登陆。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线曲折,有许多避风海湾和自然港。英军在其中选择的登陆地点圣卡洛斯港,其优点是入水处水深36米,可供大型舰只停靠,岸上地域开阔,便于部队活动。但其不利之处在于海湾呈狭长状,宽度仅6~16公里,导致舰队活动余地狭小,无法对空建立纵深的防御警戒体系,容易被敌方战机集中袭击。而且,此处交通很不便利,只有一条小道和斯坦利港相通,一路还沼泽丛生、泥泞不堪、行进困难,不便于登陆部队向斯坦利港移动。因此,阿军断定英军不会由此登陆,便只派出极少量的部队进行防卫,而将防御重点部署在海面较为宽阔、交通条件较好的斯坦利港、达尔文以及古斯格林港。

    英军在5月初,就已选定圣卡洛斯港为登陆点,但为了掩盖这一真实目的,迷惑阿军,英军采取了各种“声东击西”的措施:首先是在英国报纸上大量登载虚假预测及分析,指出英军将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西岛或东岛南部登陆。在发起登陆作战前不久,英国防部官员仍在向媒体佯称,英军目前只是利用小股作战部队对阿军进行袭扰,消耗阿军的武力,并不准备大规模登陆。接着,在登陆前两天,英军又用飞机连续轰炸驻扎东、西岛南部的阿军,对马岛北部不闻不问。到了5月20日午夜,登陆舰船向圣卡洛斯湾进发之际,英特遣舰队的两艘航空母舰仍在从东北方向驶往马岛南端海域,假装进攻目标为马岛南部。就在英军登陆圣卡洛斯港时,他们仍在不停地用飞机、军舰对斯坦利港、古斯格林港、豪沃拉港、路易港和狐狸湾进行轰炸。同时,突击队还煞有介事地强行登陆达尔文港、路易港和狐狸湾,并发起牵制性的攻击。英军在做了以上这些“声东”准备后,还觉得不够,又把阿军的通讯设施通通摧毁,导致阿军无从得到前线消息,不能及时实施空援。同时,还利用无线电静默中断向美国提供英阿双方舰位的相关情报。这既使得阿军无法准确判断英军的真正意图,同时还将他们牵制在错误的地点。阿军明知圣卡洛斯已失守,却无法抽兵解救。

    由于英军采取了一系列“声东击西”的措施为总战略服务,阿军一直被蒙在鼓里,不断地加强对斯坦利港和南部达尔文港的警戒与防守,却没有在北部的圣卡洛斯港增加一兵一卒。5月21日凌晨2时,英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迅速上岸,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登陆。阿军一直到天亮后才醒悟过来,而此时,英军已在圣卡洛斯港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这次成功登陆为英军后来取得节节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将阿军7 000人被困在斯坦利港,迫使阿军投降求和,从而结束了战争。

    总裁造势救企业

    十年前,日本SB咖喱粉公司一度产品滞销,入不敷出,濒临破产。新上任的总裁为此寝食难安,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种特殊的制造舆论的办法,帮助公司起死回生。当时,日本的私车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都无力承担,因此不少人持有驾驶执照却没有车。新总裁了解到这情况后,果断决定利用这点来为公司扩大名声。几天后,他在几家报纸上同时刊登了一条广告:“征求有照无车者。本公司出租咖喱色小轿车,租期一年,收费低廉。”这则广告很快吸引了众多有照无车的年轻人。仅仅几天时间,东京街头便随处可见咖喱色的小轿车。每当人们看到这种小车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说:“这些车是SB公司出租的。”小小的咖喱色轿车,为SB公司做了极为有效的活广告,让SB公司名声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咖喱粉的销量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SB公司从此摆脱了困境。

    第二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SB公司又抛出新的一招:他们在日本几家最大的报纸上同时刊出巨幅广告,声称将租用几架直升飞机,将公司的咖喱粉撒到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让富士山变颜色。“天呢!白色的富士山顶将一去不复存在!以后人们看到的会是黄顶的富士山啦!”广告一经刊出,全国民众立刻哗然,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怎么可以随便玷污!人们纷纷提出批评,甚至开始对SB公司进行猛烈的抨击。在一片谴责声中,SB公司的大名传遍了整个日本。而精明的SB公司在飞临富士山的前一天,又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决定撤销原来的计划。日本民众欣喜若狂,以为是他们的声讨发挥了作用,而SB公司也同时在庆祝自己的胜利。因为这一切都是总裁虚张声势的计谋,并不是真的要把咖喱粉撒到富士山上。他完全料到了这则启事会遭来的舆论压力,因此决定用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引来日本民众的关注,让他们牢牢地记住SB的名字,并且误以为这是家实力极其雄厚的企业。这一出人意料的举措,果然让SB公司名声大噪,并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财大气粗”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前来与SB洽谈业务,几年之后,SB果真一跃成为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公司。

    在企业竞争中巧妙地使用“声东击西”,大造舆论,故布疑阵,是有力打败对手、拓展产品销路、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SB公司先后采取的两种造势策略,让他们成功地蒙蔽了民众和合作伙伴,利用舆论的力量,为自己的产品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唐伯虎装傻巧脱身

    唐朝书画家唐伯虎一生的风流韵事很多,这位江南才子,不但善于在红粉翠绣间周旋,而且能够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运用“声东击西”之计保全自己。

    明孝宗弘治年间,宁王朱宸濠试图起兵谋反。他特地在南昌城南建了座阳春书院,并且用重金到处招揽人才,打算扩大自己的势力,为起兵篡位做准备。宁王久闻唐伯虎才名,便有意为己所用,于是特地派人带重金到苏州礼聘。唐伯虎不知道宁王的野心,以为对方真的器重自己,当下便受聘来到宁王府。到南昌以后,朱宸濠对他倒也不错,处处以上宾礼节相待,并腾出一栋别墅让他居住。不久,唐伯虎看出宁王心怀不轨,有意谋反的迹象,便一心想要逃出虎口,但是,怎样才能脱身呢?唐伯虎想出一条妙计,他效仿孙膑装疯卖傻起来。

    宁王派人送重礼给他,他便借酒撒泼,将东西全部打翻在地,并对前来侍候他的几个婢女大发淫威,又是暴打又是蹂躏,吓得婢女们谁都不敢靠近他。宁王听说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以为他是在装疯,就同王妃一起前去探个虚实。唐伯虎老远见他们来,就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开始跳舞。朱宸濠大为震惊,恼羞成怒地说:“谁说唐伯虎是贤士,我看他不过是一个疯子而已!”于是立即下令把唐伯虎赶出宁王府,永不叙用。唐伯虎终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苏州老家。很快,宁王起兵谋反,巡抚王守仁将其镇压后,将那些被宁王礼待过的名士们都作为逆党进行诛杀,只有唐伯虎佯装癫狂脱身而去,才没有受到株连,得以在苏州城安享晚年。

    唐伯虎表面上狂放洒脱,放荡不羁,其实一生聪慧而有才能,当洞察到宁王将有异志时,巧妙地设计脱身,保全了自己。他知道如果辞官回乡,宁王说不定会怀疑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借酒装傻,见东西就砸,见女人就追,采用这些表面上“声东”的假象,招致宁王的反感,直至被下逐客令,实现了自己避免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击西”目的。

    小哈利巧揽观众

    15岁的小哈利是一家马戏团的童工,他的任务是在门口招揽观众。哈利勤快好学,深得团长喜欢,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一心想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点成绩来。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他向团长请求允许他在场内出售饮料。团长告诉哈利,卖饮料可以,但不能影响演出收入。哈利神秘一笑:“您放心吧!团长您瞧着吧,马上会有更多的观众。”哈利很快买来了花生和柠檬水,然后在花生中加了一些盐,炒了炒,最后用纸把花生米包成了一个个小包,来到了售票处。“买一张马戏票,赠一包花生米,精彩的马戏,喷香的花生米,边吃边看,快来啊!”哈利扯开嗓门吆喝起来。“赠一包花生米?你不是要亏了吗?”卖票员惊讶地看着哈利,哈利冲他一笑,不说话。果然,花生的香味吸引了很多人,许多本不打算看马戏的人也因为这赠送的花生米而动心了。“给我一张票,当然,还有花生米。”“我也要一张……”“还有我……”很快,马戏票就卖完了。观众们边看着精彩的马戏,边吃着香喷喷的花生米,一会儿,许多人就口渴难耐了。这时哈利又带着他的柠檬水出现了。“有人要柠檬水吗?”哈利轻轻地问道。不等话音落下,人们纷纷喊道:“我要!”转眼间,哈利的柠檬水也卖完了,他的口袋里装满了鼓鼓的钞票。这一天,哈利稳赚了一大笔。

    名义上是赠花生米,实则推销柠檬水,哈利的聪明之处在于“声东击西”,不仅帮老板招来了大量观众,还填满了自己的口袋。

    神偷妙计出狱

    南宋时,国都临安有一位神偷,每次作案后,都留下“我来也”三个大字,因此得绰号“我来也”。神偷名气轰动整个临安城,就连官府都拿他没办法。不料有一次,神偷失手被抓,但由于审讯时没有人证物证,无法定罪,官府只好将他临时监禁起来,慢慢侦查。

    一天,“我来也”对看守说:“我做贼没错,但我不是‘我来也’,官府误会我,估计要将我终身监禁了。坐牢在所难免,只可惜我藏在外面的金银财宝无法享用了。这段时间,你对我不薄,我决定把那些金银财宝给你,以表谢意,那金银藏在宝塔顶屋上,你去取用就是了。”看守半信半疑地到塔上巡看,确实看到一个小包藏在灰土中,打开一看,里面都是黄金白银。他满心欢喜,回来后对“我来也”更是照顾有加。几天后,“我来也”又对看守说:“我还有一酒瓮放在侍郎桥下,装满金银。你让家人假装去那洗衣服,把酒瓮取出,用衣服包好拿回家就是。”看守让妻子去取,果真又得到许多金银,对“我来也”更加优待。又过了一些日子,“我来也”对看守请求道:“现在是深夜二更,我想出去办一些私事,我保证四更时准时回来,绝不连累你。”看守得了“我来也”两次恩惠,不好意思拒绝,而且觉得他是讲信用的人,便把他放了出去,独自饮酒等待。到四更时分,忽有人从屋檐跳下,看守一看,原来是“我来也”按时返回。看守大喜,给他上了锁。第二天,城内一名巨门豪富上县府报案,说前一晚三更时分,被贼盗走黄金千两,门上留着“我来也”三个字。赵太爷吃惊地说:“看来,‘我来也’还逍遥法外,所捉之贼并不是他。”于是下令对“我来也”略施惩罚,便放了出去。“我来也”出狱后没几天,看守回家,妻子对他说:“昨夜四更时有人来敲门。开门一看,不见人影,却有一包东西放在门口。只听得说,这是酬谢你丈夫的,不要声张出去。打开看时,只见又是黄金白银。”看守当时便明白,原来那贼果然是真的“我来也”。“我来也”成功地运用“声东击西”的计策,让官府以为真的神偷还在逃,于是得以顺利脱逃出狱。

    实用的推销战术

    一位推销员去拜访某公司的董事长,试图推销一批产品,不料碰了一鼻子灰。推销员苦思冥想,突然记起当他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女秘书突然探进头来说:“真抱歉董事长,今天没有收到信件,所以没弄到好看的邮票给您!”推销员一打听,原来是董事长12岁的儿子正在集邮,女秘书每天都要从各地的来信中挑一些特别的邮票送给他。推销员心想,好,有门了。

    第二天下午,推销员又去找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给他儿子送几张精美邮票来的。一听是精美邮票,董事长马上站起来热情相迎,推销员很恭敬地将邮票递给董事长。董事长接过邮票,像喜得贵子一样,连连称赞:“多有价值!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邮票,我儿子一定喜欢!”兴奋之余,他还主动把儿子的照片拿给推销员看,推销员趁机大加夸奖董事长的儿子聪明可爱。两人见彼此很投机,便又谈起集邮的心得和趣闻,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没等推销员开口,董事长便主动订购了一大批产品。

    推销员明着是给儿子送邮票,其实是迎合董事长的心意;明着是夸奖儿子,实则称赞董事长;看起来是投老子和儿子所好,其实是想要董事长手里的钞票。此种“声东击西”法,的确是职场中常用的有效计策。

    下面这一例妙用也较有代表性。一个苦心经营了30年的三流导演,到头来功不成,名不就,于是便打算搞点副业,为家里填补家用,顺便也改善一下生活。一番精心调研过后,他决定涉足此时正热火朝天的服装生意。而当他得知某服装店经理是一位从艺术学院毕业后改行经商的大学生,此前还做过几年话剧演员时,激动的心情便油然而生:“真是天助我啊!”

    不过,他没有直接找经理推销服装,而是巧妙地以在商店里寻找临时演员,拍一些电影镜头为由,慢慢接近他。拍摄中,导演主动邀请经理做现场指导,以便勾起他对过去艺术生活的回忆,拉近两个人的距离。经理一听要拍电影,马上便来劲了,最后竟跃跃欲试,想要亲自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导演见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心头一喜,便故意有些为难地说:“扮演角色这件事恐怕不太好办,想要出演这部片子的人很多,而且还都是些又有名气又有实力的人。不过既然你开口了,我就一定会想办法促成这事,咱们是什么关系,你说呢?”之后,导演巧妙地给服装店经理安排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经理极其满意,于是很爽快地从导演那定购了一大批服装,为导演的服装推销生意开了个好头。

    故事中的导演“声东击西”,想要推销服装,却假装拍起电影,无非是料到这种方式很容易让服装店经理“上钩”,于是制造假象,迷惑对方,并顺势满足了经理做演员的愿望,对方的心愿达成,事情就会好办很多。“声东击西”之计,实属在销售行业极其实用,运用也极为广泛的计谋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