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仙魔情-第五十三章:妙用真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方有一座城池。

    夏志在野外无人之处降到地面,领着陆羽和宁引二人入城,再买了车马代步,一路往西。

    陆羽笃定了心思,要在悟道宗好好修行,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拜师学艺。他对夏志不继续飞行,反倒用马车赶路的举动,也是不闻不问,安心安意的坐上了马车。

    宁引却问道:“前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飞回去?”

    夏志揉了揉胡须,道:“如果是我一个人赶路,我当然会直接飞回师门。可我现在,带着你们两人,飞起来太费法力,还不如坐马车方便。”

    宁引想了想,又问道:“可是,我们去碧海的时候,小晨曦前辈带了那么多人飞行,她都不觉得累。”

    夏志眼一瞪,嘴一咧,道:“别人是佛门高手,得道高人,我能比得了她?”

    宁引讪讪一笑,不再多问。

    归根到底,是夏志修为不够,法力不深。

    陆羽早已发现,先前夏志从空中落地的时候,他的脸色就有些发白,显然是消耗过度。

    “难怪昨天晚上,夏志喝了一整夜的酒,肯定是因法力不够,这才饮用仙门灵酒,以蕴含药效的酒水来补充法力。夏志前辈很讲面子,不肯对我们明说,可宁引却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书生的性格,说得好听是耿直,说得不好听是又酸又臭。”

    陆羽暗暗觉得好笑,心中对宁引的好感,又增长了几分。

    拜入悟道宗之后,陆羽和宁引,将会是同门师兄弟。

    宁引不懂得变通,也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性格或许不讨人喜欢,可陆羽却更愿意跟这样的人相处。

    西陲之地,地广人稀。

    天气越来越冷。

    三人乘车二行,走了数千里,过了大周的边关,来到了秦国。

    秦国跟楚国一样,都是大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

    秦楚两国,经常会有联姻。

    陆羽六七岁的时候,堂姐远嫁秦国。

    相隔十余年,陆羽对那位堂姐的印象,已有些模糊,甚至记不清堂姐当年出嫁的时候,有没有像别的新娘子一样哭哭啼啼。

    他只记得,当时秦国送来的聘礼,足足有上百车,将楚国国都的一条街,塞得水泄不通。

    秦地气候干燥,大风呼呼作响。

    陆羽是楚国人,习惯了江南水乡,有些水土不服,格外口渴,不停的喝水。

    这风刮得让夏志十分的快活,脸上呈现出一种如鱼得水的愉悦感。

    他推开车门,坐在赶车的位置上,扬起马鞭用力一甩,鞭响如爆竹,啪啪、啪啪,很有节奏感。

    夏志顺着马鞭声的节奏,咳了咳嗓子,张口就唱。

    “学艺在仙山,采药炼仙丹。跳出红尘外,星月掌中玩……”

    他这嗓门极大,似铜锣敲响,声音里透着朴实、粗犷、豪放,唱腔格外的夸张,很是雄壮。

    陆羽身为楚王世子,对于诗词歌赋曲艺一类,他都有所涉猎。

    夏志刚一开口,陆羽就听出来了,这是秦腔。

    “好不好听?”

    夏志唱完一段,回头询问。

    陆羽微笑点头。

    宁引却说道:“前辈这破锣嗓子,唱的时候跟敲锣一样,脑仁儿都被震疼了。”

    拉扯的马儿似被夏志的歌声惊道,撒腿狂奔。

    车轮下掀起一股烟尘。

    “哈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夏志没有责怪宁引,反倒说道:“别的地方唱曲儿,喜欢用琴瑟琵琶伴奏。秦国的人唱曲儿,大多会用砸铜板、锤大鼓、敲铜锣来伴奏,有时候虽然用琵琶伴奏,可用的却是铜琵琶,有金铁之音,和别处不同。”

    宁引不再多说。

    夏志又哇呜哇呜的唱了起来。

    宁引听得头皮发麻,直皱眉头,却碍于对方是师门前辈,不能忤逆,也不敢捂耳朵,只得强忍着不适,被迫听夏志唱歌。

    陆羽倒很喜欢这种歌声。

    男子汉大丈夫,生来豪迈,岂能只爱酒楼歌姬的莺歌燕舞,只听那些软绵绵的靡靡之音?

    这才是男人的歌!

    宁引听了一阵之后,似乎察觉到了夏志歌声里的妙处,竟跟着夏志哼唱起来。

    夏志觉得好笑,问宁引为什么突然又喜欢这种歌了。

    宁引回答道:“我小的时候,梦想做一个大将军,后来书读得多了,知道世间有仙人,于是又想修仙问道。前辈的歌声里,隐含着金戈铁马的意境,似万军出征,听久了之后,让人豪气顿生。”

    夏志道:“你小子人有点傻,耳朵却不傻嘛。我与你说,我唱歌实际上也是在修行,佛门有狮子吼,道门有虎豹雷音。这等音律法门,在某些时候用出来,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你二人可别小看了。”

    宁引大点其头,听得更加用心。

    陆羽也暗暗的揣摩夏志声音里的真谛,却什么都研究不出来。

    三人虽出了大周边关,进入秦地,可距离悟道宗还有上千里。

    夏志法力不够,难以带着陆羽和宁引长途飞驰,却有一把好嗓子,连续唱了十几天,依旧声音洪亮。

    寒风越来越冷,白雪飞扬。

    前方白雪遮盖了青山,茫茫一片,天地间银装素裹。

    这样的天气,马车已经跑不动了。

    “师门就在前面不远。”

    夏志舍弃了马车,用金叶子带着二人飞行,又道:“到了悟道山之后,你们两人,不可再叫我前辈,要叫我师兄。”

    陆羽心早已飞向了悟道宗,一心只想修仙问道,至于其他事务,全都不被他放在心上,夏志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宁引却有些茫然,问道:“难道我们会和你拜在同一个师傅门下?”

    夏志道:“我们悟道宗,创派不过百余年,我师尊门下,还没有几人修炼有成,达到能够教导别人修行,做别人师傅的层次。所以,你们拜入师门之后,除了师尊以外,其他的都是你们的师兄师姐。以后那些拜入师门的弟子,全都是你们的师弟师妹。”

    这回陆羽算是明白了,原来这悟道宗,就小猫两三只,高手仅有妙用真人一个。

    不过,陆羽也不失望。

    如果拜入无量宗那样的门派,不知会拜入何人门下,也许会拜一个庸师。至少拜师悟道宗,能直接拜在掌门真人座下,受掌门教导。

    飞行一二百里之后,前方山中,隐隐有晶光闪烁。

    “那就是我们悟道宗。”

    夏志指着晶光闪现之处,飞了过去,落在了山腰。

    石头砌成的台阶,蜿蜒向上。

    路上积雪不多,残留了一些扫帚扫过的痕迹。

    三人拾阶而上,过不得多久,就有几个身穿素袍,手持扫帚扫雪的人,站在路旁朝三人打招呼。

    夏志朝这些人点点头,继续上山。

    “他们都是仰慕仙道,来悟道宗拜师学艺的人,可因为资质不够,师尊没有收他们入门。可他们孜孜不倦,不肯下山,师尊就在山间建了一座道观,让李师兄前去做馆主,带着他们打坐念经,叫他们一些凡俗间的武艺。师门里一些诸如扫雪,修路一类的杂事,都是他们在做。”

    夏志稍作解释,领着二人往上走,不久后就见到一座道观,建在路边。

    往上再走三五里,前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宫殿,因殿宇全被冰雪覆盖,阳光一照,就似水晶宫一样,灼灼生辉。

    正门附近的大殿里,一个面色白净,下颚有山羊胡须之人,正在打坐,他见夏志带着二人前来,便开口道:“三位师弟稍安勿躁,且在师门里安顿下来,师尊正在闭关。再过几日,师尊出关之后,我会通知你们。”

    夏志辞别此人,领着陆羽和宁引,来到一片院子。

    “刚刚那是杨师兄,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心地却是极好的。”

    夏志从袖中掏出了烤羊腿、烤鸭等等凡俗间的吃食,摆在桌上,给二人做晚餐,又拿出几卷经书,道:“这里虽然简陋了些,不过你二人正式拜师学艺之后,可以在师门里,各自选一处单独的院子住着。如果觉得原来的院子不满意,还能去山中找一处风水宝地,自己建房子,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你们先在这里住着,师尊出关之后,我再来找你们。我这里有几本道书,记载的都是一些修行问道的基础知识,你们好好读一读。”

    陆羽拱手致谢。

    宁引则死死盯着那几本道书,双眼焕光。

    夏志叮嘱道:“蒹葭山那个扶摇子,喜欢把一些粗鄙至极的法诀,暗藏在书中,给那些谋求仙缘的人看。你二人千万不要修炼扶摇子经书里的功法,我悟道宗妙法繁多,比扶摇子的法诀不知高深了多少倍。”

    随即,夏志又交代了一些修行中人的基本礼节。

    数日后。

    夏志领着二人,前去悟道大殿。

    大殿两侧,坐了十几个弟子,陆羽见过的杨师兄,也在其中。

    夏志把二人领到殿中,再退到旁边,坐在了空出来的那个蒲团上。

    妙用真人端坐于蒲团之上,身穿绣了八卦图纹的道袍,手捧拂尘,宝相庄严,问道:“你二人姓甚名谁,何方人士?”

    “弟子陆羽,是楚国人。”

    “弟子宁引,是邺郡人士。”

    妙用真人按照道家的规矩仪式,将二人收入门下。

    当陆羽和宁引端着茶水,拜在妙用真人面前,齐齐说一声:“师傅请用茶”。

    妙用真人接了茶杯,闻一闻,饮了一口,再点点头,对二人道:“自今日起,你二人就是我悟道宗的外门弟子。这三年间,我会考察你二人心性,只要不是奸恶之辈,我自会收你们做正式弟子。”

    听闻此言,陆羽心中一紧。

    他可不想做三年外门弟子,每天砍柴挑水,美其名曰磨砺心性,考察平行,实际上却荒废了光阴。

    夏志赶紧呈上一封书信,说是广济大师亲手所写。

    妙用真人打开书信看了看,摇头微笑,道:“蒹葭观之事,广济大师已在信中说了。广济大师是我的至交好友,陆羽能受他看中,必有过人之处。既然这样,那我就破例,先传你一道真传法诀,免得你在白白做了三年外门弟子,虚度光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