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海底漫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间小房子,说得准确些,就是“鹦鹉螺”号的军火库与储衣处。墙上挂有十二套潜水服,随时等候海底漫步者穿戴。

    这些看起来令人反感的潜水服,内德·兰德似乎不喜欢穿。

    “您知道吗?忠实的内德·兰德”我对他说,“那克雷斯波岛的森林可是海底森林呢!”

    “什么!”捕鲸手失望地说,他那吃鲜肉的梦想破灭了,“阿罗纳克斯先生,您自己也要套上这种衣服吗?”

    “那是!内德·兰德师傅。”

    “先生,您喜欢穿您就穿吧!”捕鲸手耸耸肩说。

    依照艇长的咛嘱,两个船员走过来帮助我们穿这些沉甸甸、不透水的潜水衣。衣服是用橡胶做成的,浑身上下没有一道缝,因此可以承担强大的压力,保护潜水者不受损伤,可以说这是一套又坚固又柔软的完美甲胄。裤子和上衣连在一块,裤脚下是厚厚的鞋,鞋底装着特别重的铅铁板。上衣都是由铜片一层层叠加起来的,如同铁甲一样保护着胸部,充分抵抗水的冲压,使肺部得以自由呼吸。衣袖跟手套连在一块,特别柔软,一点儿也不妨碍两手的自由运动。

    那些尚不完备的潜水衣,比如发明于十八世纪的广受称赞的树皮胸甲,无袖外罩,入海衣,潜水箱等等,比起我们目前这套完美的潜水衣来,那真的是相形见拙了。

    尼莫艇长、他的一个有着过人的臂力,如同赫拉克勒斯[1]的大力士同伴、我、孔赛伊,总共四个人,全部穿好了潜水衣。只要再将我们的脑袋钻进金属圆球里,就算整装完毕了。可是在戴上金属圆球之前,我要求尼莫艇长将猎枪拿出来给我瞧一瞧。

    “鹦鹉螺”号船上的一个船员将一支枪拿给我看。这枪的造型特别简单,枪托是钢制的,中空、体积特别大,那是储藏压缩空气的容器,上面有一个活塞,只要轻轻地转动机件,就可以让空气流入枪筒。枪托里面早已安好满满一盒子弹,盒中有二十粒电气弹,利用里面的弹簧,子弹可以自动弹入枪膛,一粒子弹发出后,另一粒马上填补上来,因此可以连续发射。

    “尼莫艇长”我说,“这支枪非常好,使用也很方便,我恨不能现在就想试试。不过我们怎么下到海底呢?”

    “教授,目前“鹦鹉螺”号搁浅在海底十米深的地方,我们只等动身出发了。”

    “我们怎么出去呢?”

    “一会儿您就知道了。”

    尼莫艇长将自己的脑袋套进圆球帽子里去。孔赛伊跟我按照他的动作,各自将圆球帽戴上。我们又听到加拿大人对我们讥讽地说了一声“好好地打你们的猎去吧”。潜水衣的上面是一个镶有螺丝钉的铜领子,铜帽就在这领子上装订着,圆球上有三个孔,用特别厚的玻璃防护着,只需脑袋在圆球内部转动,就能看到周边的东西。当脑袋钻进圆球中时,放在我们背上的鲁凯罗尔呼吸器,立刻开始启动,发挥作用。就我个人来说,我呼吸地非常顺利,没有一点儿困难。

    我腰里挂着鲁姆科尔夫探照灯,手中拿着猎枪,随时预备出发。可是,说老实话,穿上这沉甸甸的衣服,被铅做的鞋底钉在甲板上,一步也挪不动。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认为,我被人推进与藏衣室相连的一间小房子里。我的同伴,和我一样被推着,紧跟在后面。我听见装有阻塞机的门在我们被推出来之后立马关上,我们的四周立刻变得漆黑一片。

    几分钟之后,一声尖锐的呼啸传进的我耳朵。我觉得好像从脚底涌到胸部升起一股冷气,!明显是有人将船内的水门打开了,外面的海水蜂拥而至,没多长时间,水就挤满了这小小的空间。这时候“鹦鹉螺”号船侧面的另一扇门也打开了。我们被一道忽明忽暗的光线照着。一会儿,我们的两脚便踏在海底上了。

    现在,我已经完全没有散步的概念了,这种神奇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即便是最好的画笔也难以勾勒出如此壮美绚丽的图景,可能只有更科学的更先进的工具才可以记载下当时的状况。

    尼莫艇长走到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几步远的地方跟着我们。孔赛伊与我相互紧挨着,似乎我们能经过厚厚的金属外衣交谈一样。我感觉不到我的衣服、空气箱、鞋底的沉重了,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也彻底消失了,我的头在圆球里摇来晃去,好似在核中滚动的一粒杏仁。所有这些物体,在水里失去了一部分重量正好相当与它们排水的重量,所以我对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真是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不再是带木头一块,几乎说能运动自如了。

    阳光能够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处,这股力量真令我钦佩。强有力的阳光穿过水层,驱散水中的颜色,方圆一百米之内的物体都能清晰的映入我的眼帘。百米以外,水底现出层层渐变的蓝色基调,从浅蓝,到亮蓝、到深蓝、到墨蓝、最后成为模糊的黑色。真的,周边的这水不过是一种空气,只是密度大于地上,透明得与地上无异。在我头上,我又看到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海底的沙滩很平,很细,没有一点皱纹,只有一道道潮水的痕迹。这种光彩夺目的地毯,如同真正的反射镜,强烈地反射着太阳光。就这样,大量的光线辐射投入层层海水。如果我说,我能在水中三十英尺深的海底可以看清一切,如同在陆地上一样,陆地上的人们能够相信我吗?

    整整有一刻钟,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漫步,沙子是由贝壳变成的粉沫构成的。“鹦鹉螺”号那长长的暗礁似的船身,已经渐渐消失了。可它的探照灯,很周到的留下一道特别清晰的光柱,在水中黑暗处标注着潜艇的位置,可以指示我们回到船上去。光柱被海水打成一道道的辉煌的白光,人们陆地上也曾看到过,可对于电光在海底下的作用,相比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在陆地上,空气里充满尘土,一道道光线就如同明亮的云雾似的;海底则不同,电光在海底异常透亮,一点不模糊。

    一直没有放下脚步,广阔的细沙平原好像无边无际,走不到尽头似的。我用手把眼前的水帘轻轻拨开,走过之后它又迅速地自动合上,在水的压力下我的脚迹也马上就消失了。

    走了一阵,隐约看到有些东西在眼前时隐时现,尽管看不清具体形象,可凭借大致轮廓,我一眼认出这是海底岩石里最美丽的一列,形形色色的最漂亮的植虫动物铺满了整个石面。独有的海底景观把我彻底征服了。

    此时正是清晨十点。太阳光的角度特别倾斜,光线投射在水波面上,由于折射的作用,如同被三梭镜分解一样。在这种光线的笼罩下,海底的植物、介壳、花、石、珊瑚类动物看边缘闪动着七彩的光线,仿佛披上了一层七彩的外衣。这种或浓或淡的颜色错综交结,简直就是一架黄、绿、红、橙、青、蓝、紫的色彩斑澜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特别讲究的水彩画家的倾尽才华调和出来的一整套颜色!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大饱眼福!我怎样才可以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孔赛伊呢!怎样才可以跟他一块发出赞叹呢!我如何才能跟尼莫艇长的同伴那样,利用一种约定的手势来传情达意呢!统统没有,因此我只好自言自语,在套着自己头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喊这些空话只能比消耗更多的空气。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孔赛伊和我一样不顾旁人的惊奇地欣赏。明显,这个守本分的人,需不停地给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与软体动物分门别类,满眼都是腔肠动物跟棘皮动物,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百变的叉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被称之为雪白珊瑚的、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把地面打扮得如同艳丽的地毯,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如同星座一样散漫在沙间的海星和海盘车,这全部的一切就如同水中仙女织绣的绫罗绸缎。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哪怕最轻微的波动也使得朵朵鲜花颤微微、轻悠悠地摆动起来。

    海底柔软晶莹的沙滩上,洒满成千上万的软体动物,全是漂亮的品种:海糙鱼、环纹海扇、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天使翅膀似的袖形贝、叶纹贝,与其他特别多的数不清的海洋生物。我不忍心伸出脚来走路,生怕一不小心践踏这可爱而又漂亮的生灵。可是我们不得不离开,我们继续迈步前进,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在我们的头顶上飘过,它们伸出天蓝色触须,一连串地在水里优雅泰然地飘荡。还有月形水母,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盖,套了天蓝色的边框,为我们遮挡阳光。在黑暗里,竟然碰到会发光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闪烁不定的磷光,仿佛我们的指示灯,把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

    大概在四分之一的海底空间里,我走走停停,目不暇接地观赏着这些珍品。尼莫艇长朝我招手,我才晃过神来随他前进。没多长时间,脚下的土壤变了性质,细沙平原变成一片泥地,这是单独由硅域石灰贝壳构成的胶粘合而成的,美国人叫它为“奥阿兹”。之后我们跑过一段海藻地,它们都是些海水没冲走的海产植物,繁殖力特别强。这种纤维绵密的海草坪,踩在脚下软绵绵的,可以于人工织出的最柔软的地毯媲美。可是,不光我们脚下是绿草如茵,脑袋上也是翠绿一片。一层海产植物慢慢地浮在头顶的水面上,都是取之不尽的海藻类,像这类植物,我们已经知道的至少有两千多种。我看到特别长的球形藻、红花藻、管状海带、细叶薛苔、非常像仙人掌的蔷薇藻浮在水里。我注意到,比较接近海面的是一层青绿色的海草,再往深处一些是红色的海草,最深处就是赫色或黑色的水草,就是这些海草,形成美丽神奇的海底花园与草地。

    这些海藻类的确是造物者的杰作、植物世界的不休神奇,地球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植物全在海藻类中产生。每五平方毫米处,就有四万条肉眼看不到的微生植物,与此同时,人们又从海里捕捞过超过五百米长的海带。

    我们离开“鹦鹉螺”号有一个半小时左右了。快到中午时,我看到阳光垂直地照下来,没有了曲折。海水慢慢没有了变幻莫测、色彩斑斓的花样,各种色度青玉和翠玉也消失在我们脑袋上了。我们用非常规律的有节奏的步伐走着,踩在地上不时发出异常响亮的声音,即时十分轻微的声响也能迅速地传出去。这是耳朵在陆地上时所不熟悉的——对于声音,相比空气,水是更佳的传音体,它声音传播速度较空气快四倍。

    这时,由于有明显的斜坡,海底逐渐地低了下去,光线的色泽却依然不变。我们到了百米的深度,受到十个大气压的压力。可我的潜水衣就是专为这些情况制成的,因此我没有感到这种压力带来的难受。我仅仅觉得手指有些不灵活,可这种窘况没多长时间也消失了。穿着自己不习惯的潜水衣,连续不断地漫游了两小时,本来应该疲倦,但是现在一点儿都不感觉疲惫。在水力的帮助下,我的行动尤其灵便。

    到了三百英尺处,我依然看到特别微弱的太阳光。强烈的阳光所反射出来的红色曙光,照在海底就如同昼夜之间的阴暗光线。光线有点微弱,但依然可以给我们引路,此时还用不着鲁姆科尔夫灯。

    这时,尼莫艇长停下来。他等去到他面前我,他把在不远处的阴影中逐渐露出来的一堆堆模糊不清的东西指给我看。

    我猜,那就是克雷斯波森林了。的确,我猜的不错。

    注释:

    [1]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大力之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