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
现实中人们看到,很多做大生意、大事业的人并不是他们读了多少书,而是这些人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懂得赚钱的手法,所以纵横商界,成为做大事的人。
生活中也确实有大字不识的文盲赚到了大钱,而满腹经纶的文化人下“海”却找不到岸,这其实并不奇怪。做大事的确更需要胆魄与手腕,世事人情的洞明与练达。而这些东西大多不是从书本里可以得到的。
“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这是胡雪岩当着他的读书人朋友稽鹤龄的面,从心里说出的一句深有感触的话。
胡雪岩之所以对读书的重要有如此感触,一是因为他本人根本没有正儿八经读过书,不过只是识得一些常用字,因为读书太少,场上场下结识了不少读书人朋友,却很难与他们作畅快而文雅的交谈,甚至连他们说的话自己也常常不能很懂,要凭着自己心思去猜,有时会因此闹出笑语,这让他在这些读书人朋友面前尴尬。另一个原因是胡雪岩在与读书人朋友如稽鹤龄、裘丰言等的交往中,确实感到知书识礼的人都是非同一般的。比如他每次与稽鹤龄长谈都会觉得深有所得,这和郁四、尤五等江湖朋友在一起的感受有天壤之别。
可以说,胡雪岩从心里佩服读书人,羡慕读书人,因此,他在立足商界生意发达之后便开始注重读书,闲时也常常翻翻四书,读读《史记》之类,所以最后他喜欢收藏字画以至文房四宝,也不完全是有钱有闲之后的附庸风雅。
就赚钱的手段和为人处世方面,胡雪岩的那些读书人朋友可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他。胡雪岩这样一个吃透人情世故,在生意场上获得了绝大成功的商人,居然也会从心里发出不可以不读书的感慨,这的确更让我们深思。
毫无疑问,读书为学不仅是人求知益智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打拼事业的基础。因为由读书为学而来的学问可以锻炼人的智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明察大道、权衡轻重的做事能力。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会轻视读书,而是把读书看成是很神圣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成大事的人要读书,而且最好是尽可能地多读书。从这个角度看,胡雪岩钦服他的那些读书人朋友,不仅仅是出于对他们的钦佩,更是认识到读书给人带来的益处很大,所以才有“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的感慨。
胡雪岩不仅意识到读书的作用,而且如何读书也有自己的见解。胡雪岩曾说过:“光是读死书,做八股……倒不如一字不识。”在胡雪岩看来,读书的关键还是在于不能读死书。书读死了会上当,会成呆子。说穿了,书上写的其实都是过去的东西,而我们每个人毕竟是生活在今天的现实之中。过去的东西只有与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化为我们需要的东西。一个人既不能不读书,同时也要记住学会读那部现实的大书。一般人要懂得这一点,做大事的人,特别是渴望有大成就的人更要懂得这一点。把读书与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结合起来,所读之书才会真有所得,才会在实际应用中无往不利。
学识可以造就一个人行止儒雅、举措得体的风度,能使一个人严谨缜密、能言善辩。事实上,没有人会真正愿意和那些胸无点墨,举止粗鲁,开口除了钱再说不出别的有味道的言语的人打太多交道。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不管你事业有多大,不管你有多少赚钱的手段。读书会让一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要想成功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一定要多读书。
踏实做事成就胡雪岩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可以说“天生一副熊样”。他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却活得很精彩,活得很成功。无疑,他是一个成功人士,因为他懂得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件事。就像剧中高连长说的:“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试想,我们有几个人,能像许三多那样心无旁骛去做一件事呢?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很多人更多的是在炫耀自己的智商,而忽视做好手上的事情。
当下,很多人想拥有自己的事业,但他们总是先看老板给自己多少钱,然后才去做多少工作,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发展。所以,我们要学学胡雪岩,老板的态度怎样,那是老板的事情,但机会对于自己是何等的难得,既然出来了,就要好好学,学到手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这一年,胡雪岩十五岁了,一位金华的客商来杂粮行谈生意,可是一来大阜就病倒了。这个客商在大阜举目无亲,生病就无人照顾,病着又回不了金华,心里愁苦不堪。
杂粮行老板本是个热心肠,得知这个客商遭遇这样的窘境后,就让胡雪岩照顾一下,胡雪岩就赶到这个客商的病榻前,忙前跑后来照顾他。
在胡雪岩的精心照料下,客商的身体很快就痊愈了。
客商十分感动,就问杂粮行的老板:你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徒弟。老板很开心,于是把胡雪岩在自己店里的表现跟他细说了一遍,对胡雪岩大加赞赏。
客商听后大为感叹,就主动问胡雪岩:“我是在金华做火腿生意的,我们那里比大阜好玩得多,你随我一起到金华如何?”
火腿生意可是那时很多人都想进的行业,客商原以为胡雪岩会欣然答应,没想到胡雪听后还是同样的态度:“这个不行,要问我们的老板。老板同意,我才可以答应你。如果老板需要我在这里,虽然我想去,但是也不能跟你走。”
胡雪岩把金华掌柜的意思告诉了老板,老板欣然答应让胡雪岩去金华,因为火腿行要比自己的杂粮行规模大上许多,这对胡雪岩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好老板,看到自己的伙计有更好的舞台,更广阔的前途,没有不高兴的,再怎么讲也是他培养出来的人才。于是,胡雪岩随这位客商从大阜来到了金华。
很多事情,哪怕差之毫厘,都可能给人很坏的印象,可能错失机会,可能使好事变成坏事。胡雪岩每样事情都做得十分圆满,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如何才能在打拼中获得机会?做事业的过程很多就是不断做出阶段性的合理调整的过程。在家放羊,就要像个放羊的,要把羊照顾好;在外做学徒,就要像个学徒,要让老板满意。就算别人问话,该怎么回答,也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如果胡雪岩在杂粮行里好吃懒做,就算他照顾了金华火腿行的掌柜,掌柜的也不会主动去要他,顶多给点钱表达一下谢意就是了。
所以,一个人好好做事,不单是对别人好,更多的是对自己好。胡雪岩勤奋好学,粗活细活统统干,这样的人,自然会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其价值。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一个人能力可能不强,阅历也可以不深,这都不是你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关键是你能不能踏踏实实做好手上的事。成功的事业需要有踏实的心态。
做事不要挑肥拣瘦
一个人要想做好自己的事业,做事就不要挑肥拣瘦。做事不挑肥拣瘦,很大程度是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中。如果要做的事是其他人都感到棘手的事情,这时候你要勇于把这件同事不能做的大事承担下来,因为“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这时你能从容镇定地把问题解决,人们对你就会刮目相看。
胡雪岩在钱庄当学徒,做事的风格始终和在大阜、金华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学徒的分内之事更加勤快了。每天,胡雪岩都会早早起床,去给老板端洗脸水倒尿壶,扫地抹桌买早点。有客户来办业务,他总立在老板一旁,见机行事,从来不用老板吩咐。
一个人能不能做出大事业,从他平时的工作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任劳任怨地去做事是一个人能成大事所必要的态度。
在钱庄当学徒时,老板让胡雪岩去一个地方催款,那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沿途有很多土匪,在很多其他钱庄伙计看来,这是十分危险的事。因此,在把这个任务分派给胡雪岩之前,老板曾经三次把这个任务交给过钱庄里的其他人,但是都被他们推掉了。他们一致认为那个地方偏僻,沿途土匪众多,接受这个任务,不仅会丢银子,还会有丧命的危险。
但胡雪岩在得到老板的指示后什么也没有多说就出发了。
三个月后,胡雪岩回到了钱庄,他带回了应收的款项平安归来。其实,在胡雪岩出发之前,老板也认定那笔款项是一笔死账,而且来回的路上会遇见土匪,风险很大。但是,由于胡雪岩坚决的服从意识,他毅然前往,结果最终成功拿回了钱庄的款项。
所以,做事有畏难情绪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一个人在工作中不管被安排到什么位置,最好不要挑挑拣拣。也许在你的周围,有的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人们对待这样的工作,都是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但是,工作总要有人来做,众人只想暗自祈祷这差事可别落到自己的头上。假如你表示自愿做这种没有人要做的工作会怎样呢?
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同。有时还会让老板对你心存感激:“这可多亏了你的帮忙!”
当然,有些工作是非常辛苦且吃力不讨好的,就算你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得到丰硕的成果。但你还是要勇气百倍地默默耕耘,那才是勇者的表现。事实上,这一类工作一般比那些表面看起来花哨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你的斗志及潜藏的乐趣。
每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具有各种各样优秀的能力。但这并不等同于,我们就只能胜任最简单的工作,一辈子只能做一类事情,永远得不到进步。一个人能迎接挑战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获得更多锻炼能力和学习的机会,这不正是做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吗?
任何比你成功的人一开始在经历和技术上和你都没什么区别,不过他们确实拥有高人一筹的勇气,他们勇于接受和解决问题,于是得到了提升自己、走向成熟的机会,最终由平凡走向卓越。
所以,遇到比较棘手的工作时,你还要把它像皮球一样踢给别人吗?
还要愚钝地将提升自己、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拱手相送吗?如果放弃了锻炼的机会,就等于放弃了成就自己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想想你自己,有没有选择逃避?这时,你要学学胡雪岩——做事不要挑肥拣瘦,因为只有乐于奉献的人,才是真正成为拥有大事业人。
做大事的人志当高远
一个人要成就大业,一定要有志向、有理想。如果没有志向,他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和无法改变的,所以等待他的只会是平庸的人生。
一个人有了志向在背后的支持,便会多很多独立和勇敢,它们会帮助你战胜困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胡雪岩经历了离奇曲折的一生,他凭着自己的才智游走于官商之间,饱尝了盛衰荣辱之味。
因为家道败落,他的母亲在无奈之下才把他送到信和钱庄去当一个伙计。但是勤快聪明的胡雪岩不断成长,可是遗憾的是,因资助潦倒中的王有龄,挪用公款而陷入困境。
幸运的是,王有龄进京捐官成功,并得到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
王有龄知恩图报,回杭州之后找到胡雪岩,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这使得胡雪岩的境况有了巨大转机。
此时的胡雪岩时来运转,横在他面前的有两个很不错的机会: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做他的助手,凭他的能力,日后也有可能在官场中有所作为;另一个机会则是回信和钱庄,在官场有靠山的他必将会得到钱庄的重用。
然而,这两个绝佳的机会都被胡雪岩拒绝了,他深知自己的兴趣并不在官场,而回信和钱庄,即使自己做得再好,也终究不过是个“打工的”,不能做老板。在胡雪岩心中,他的最终目标是要干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业。
胡雪岩决心要开办自己的钱庄,虽然他身无分文。但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王有龄的势力,以开钱庄起家,层层托靠,左右逢源,周旋于官府势力、漕帮首领与洋商买办之间,不仅开起了钱庄,还开丝行、办药店、设典当、贩运粮食,甚至去买卖军火。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中国近代金融贸易中心呼风唤雨的富商,最终挣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见,当初胡雪岩的决定是明智的,这也说明了胡雪岩有着远大的志向,假如他缺乏这样的志向,当初留在王有龄身边安逸的做一名助手,或者做钱庄的“高管”,那么,胡雪岩日后就不会有这样辉煌的事业。
所以说,志存高远是一种超脱的胸怀,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往往决定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志向是事业的酵母,是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指南针。
曾经有人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事?”第一个人听了回答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人回答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人笑着回答说:“我在建筑世界上最有特色、最美丽、最实用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
为什么会是第三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呢?为什么不是第二个人与第一个人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人,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把志向放得微不足道;而第二个人,满脑子里都是些庸俗的想法;然而第三个人却拥有远大的志向,所以,他成功了,这无疑印证了一句名言:
“志当存高远!”可见,要想成功做事,就不能没有志向的引导。
一代巨商胡雪岩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是:志向,是成功的前提;志向是成功的前奏。曾有人说过:“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也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追求理想。”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是多么重要。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障碍,但是,志存高远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轻言放弃,因为,他们相信,胜利最终是属于有远大理想并勇于拼搏的人。
成功之前要认真学习
胡雪岩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老师所讲的道理他有听不懂的,一定会请教父亲。后来他当学徒的时候,非常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胡雪岩会如此幸运,和他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
在金华火腿行掌柜的支持下,胡雪岩到了杭州,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钱庄的学徒,开始了他往后几十年的钱庄生涯。
对于钱庄而言,门户安全至关重要,为了防盗防贼,打烊以后都是大门紧闭,任何人不准从正门进出。胡雪岩从金华到了杭州已经是晚上,所以他第一次到阜康钱庄是从后门进去的。安睡一夜,第二天一早被带去见了老板,问过一些情况之后,便被指定在金库里当学徒。
胡雪岩从进入钱庄的那一夜起,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未踏出店门半步。
因为按照钱庄的规矩,学徒进门要先练习“坐功”,就是整日呆在金库里面,练习算银票,包银元,串铜钱。白天不准出门,晚上住在店中,同样不许外出。坐功的考验期是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内遵守规矩闭门不出,而且表现不错,就算合格。如果在第一个月便出了差错,可以再考验一个月。若是仍有违规的行为,就会被彻底辞退。金库里连胡雪岩在内一共三个学徒,年龄都差不多,稍大的一个刚满师,在金库里指导他们工作,大家叫他师兄。胡雪岩人缘很好,没几天便与大家混得很熟了。
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初次来到风光明媚、景色如画的杭州,我们将心比心,相信他心中的第一个愿望,应该是抽空去看看西湖的景色。但胡雪岩认为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就要一切遵守规矩。他想起母亲的教诲,要认真,要用心,要勤劳,要努力,更要听老板的话;他也想起已经去世的父亲读过书却没有机会,自己读书不多,却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格外珍惜才是。所以一个月过去了,他始终没有离开钱庄,工作不但熟练而且准确,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人就必须不停地学习。电脑巨头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
在一所大学里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正在进行毕业与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其中一些学生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很明显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甚至都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优势来征服这个社会。
考试一点也不用紧张,因为教授曾经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参考资料。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讨论。
考试时间到了,学生们看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这些学生看起来不再自信了。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问道:“能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依然没有人回答。
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说,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学习,但关于学习的路还很长,请你们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成长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就应该在你从事的领域内找到一位成功的前辈,然后虚心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思考、策略、信念,做好充分的准备后,等机遇一来,你就是下一个成功者。
所以,不管你有多能干,要是没有不断学习、不断追寻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以及不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的精神,你就会丧失基本的生存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对于缺乏学习意愿的人很是无情。一旦拒绝上进,人就会迅速退化,所谓“不进则退”,转眼之间就被抛在后面,被时代所淘汰。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一个人只有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接受,他才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力和能力,去为他的梦想而奋斗。
谋事在我,成事在我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了几百年,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的宿命论观点。同时,这句话也是人们在某件事失败时的自我安慰,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反过来说,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说明的则是一种大自信。胡雪岩却不一样,在他看来是“谋事在我,成事在我”,正是具有这种大自信之人,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才成就了他的伟业。
正如当初胡雪岩开办钱庄一样,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当时的王有龄还只是一个海运局的坐办,压根儿没有实权,而胡雪岩就对王有龄的仕途很有信心,他相信王有龄的仕途一片光明,因为王有龄有他胡雪岩的帮忙。尽管王有龄也支持胡雪岩开办钱庄,对于自己的仕途升迁很有帮助,但是王有龄却认为等他具有了实权之后再开办钱庄会更好,因为那时候他有实权了,就可以凭借这种实权来打理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到时候就能狠狠地赚上一笔了。
但胡雪岩却相信他自己的能力,他相信通过他的帮助与办事能力,王有龄拥有实权是早晚的事,所以在胡雪岩的劝说下,王有龄同意在他拥有实权前开办钱庄,取名“阜康”。可不久之后机会终于来了,在胡雪岩的帮助下,王有龄完成了漕米的运输,稳稳当当地坐上了湖州知府的位子,所以,阜康的利润也就来了。
第二,当时的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建立了另一个政权。南京到杭州路途很短,太平军为了巩固他的政权,势必要把附近的土地都占领了,这样才能有效地抵挡清政府的包围,同时也能扩大自己的范围,把战线往外推,可以更好地保护好南京城。
当时,杭州作为江南富甲之地,必定是太平军第一个占领的地方。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商贾大绅都是离开杭州,而胡雪岩却偏偏选择杭州作为他的钱庄开办地,这确实是一种自信,要不然,逃命都还来不及,哪敢拿自己的钱用来开办钱庄呢。
第三,当时的钱庄是山西晋商的票号一统天下,侯荫昌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字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而杭州就是他的分号地。因为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有钱人的地方,王公贵族、富商大贾云集。所以在那里经营票号就成了侯荫昌的首选。胡雪岩要想在杭州开钱庄,蔚字号就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还有胡雪岩的老东家“信和”也是一家很有实力的钱庄,不管怎么说都要比胡雪岩的“阜康”强多了。但是胡雪岩就在这种强手如林的环境中坚持把钱庄开下来了,并且借助于王有龄的官场势力,让“阜康”的生意远远地好过其他的钱庄或票号。
正是这种大自信,才使得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从一开办以来就生意兴隆。也正是胡雪岩的这种大自信,才使得他在以后的各种生意场上都能应对自如。但“谋事在我,成事在我”,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因为盲目地自信就变成狂妄了。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胡雪岩开办钱庄,不是他一时的冲动才做出的决定,他是有事实依据的。因为他在信和钱庄当伙计当了很多年,对钱庄的操作方法了如指掌,同时,他也通过经手各种业务的往来,得知开钱庄是一种暴利的行业,只要你有资本,把钱庄开办起来了,赚钱的事是很自然的。
胡雪岩开钱庄就是以这种“谋事在我,成事在我”的自信为基础的,他以后的生丝生意、军火生意、药店,无不以这种知己知彼的自信为基础,正是这种自信,所以胡雪岩每进入一个行业,他都能成功,并且是大成功。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一个人的自信心,其实是他能为某个高远的人生目标发愤忘食、奋力拼搏的内在支撑。有了这种支撑,就能拥有不避艰难、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