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2-野心再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佐贺那里的事儿刚刚搞定没几天,明治政府里那些没辞职的家伙们又开始闹腾了起来。这次的议题依然是打仗,只不过目标被换成了中国的台湾。

    之所以打台湾,倒也不是没有理由,事情得从明治四年(1871)开始说起。且说那一年的10月,一艘琉球船因遭到了飓风的袭击,被吹到了台湾海岸。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琉球被萨摩藩给打下来过,所以原本是中国属国的他同时也向萨摩人称臣,而每年的年贡也分成两份,一份给中国,一份给萨摩。这次的这艘船就是运送年贡的。

    且说船漂到了岸边,船员们瞅着这风大浪高的也没法再开,天上又下着暴雨,四下一合计,决定就在当地找个地方呆两天,等风雨过了再说。这群人共有66个,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看四周有没有民居之类的地方,结果人住的没找着,神住的倒是看到了。这帮人来到了一个土庙前,并且欣喜地发现庙里挺热闹,一堆人在里头像是做法事的样子,琉球人很高兴,觉得既然有人,那么商量一下也就有住的地方了。这群人也没多想,一起手拉手,满脸堆笑地冲进了土庙。

    然后正在做法事的当地人看到了这群不速之客,脸上的表情异常惊异。纷纷一边站起身子一边朝着琉球人走来,神色很凶,一点也不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样子。琉球人心知不妙,连忙大声解释说自己不是可疑的人,就是想进来讨个地方住,但没人理他们,因为听不懂琉球话。这66个人里好歹还有那么几个会汉语的,于是便又用汉语大声说了一遍,可当地人似乎依然不为所动的样子,其实也正常,因为他们听不懂汉语,他们是台湾的原住民高山族。

    当时的高山族民风彪悍,人人尚武,出门走个亲戚腰间也会别着一把砍刀,属于标准的未开化民族,像琉球人这样莽莽撞撞地跑到他们的神堂里来,还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些啥玩意儿的,通常下场只有一个死字。这次也不例外,那群高山族人噌噌地抽出各自的家伙,朝着手无寸铁的琉球人就追杀了过来。

    略过少儿不宜的血腥内容我们直接来说结果:66个琉球人里被砍死了54个,其中有4个是日本人。剩下的12个在当地汉族人的帮助下先经福建省然后又回到了琉球。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京,当时举国哗然,因为大家对于高山族汉族都没甚概念,只知道这是大清下属台湾岛人干的好事儿,而且就在事发前不久,外务卿副岛种臣还去北京跟北洋大臣李鸿章签署了《日清修好条约》,现在笔墨未干就发生这等惨案,岂不让人感到胸闷?于是外务省提出了强烈抗议并严正交涉。

    清朝也知道这事儿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对,便对日本人说那你们什么时候就抽空来一次北京吧,我们面谈。

    明治六年(1973),副岛种臣再赴北京,来到了总理衙门跟时任总理各国衙门行走的毛昶熙进行了一次会谈。

    寒暄过后,便直入正题,副岛种臣问毛昶熙这事儿打算如何处理,因为事先沟通问题没做好,以至于毛昶熙并不知道里面还挂了日本人,便非常奇怪地反问道:“琉球也好,台湾也好,都是我大清的藩国,即便那琉球给你们日本纳贡,可也不是日本的领土,怎么说这也是我们大清内部的治安事件,要抚恤受害人或者是惩处凶手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关你们日本人何干?”

    于是副岛种臣赶忙拿出了证据,证明被砍死的54个人力有4个系日本土生土长的老百姓,然后又准问怎么办。毛昶熙很明确地表示既然死了日本人了,那我们也一概赔偿,这个没问题。但副岛种臣却并没有就此罢休:“我方要求严惩凶手。”

    毛昶熙当场就回绝了,表示你这纯属扯淡,杀你们的是当地化外生番,平时就来无影去无踪也不登记在册,而且还是那么多人一起动手砍的,你让我找谁去?

    副岛种臣则口口声声称自古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既是你大清的人干的,自然要由你大清去缉拿凶犯以示公道。并且还说:“如果贵国认为生番杀人可以置之不理,那就由我国来问罪岛人如何?因为我们两国是友好邻邦,所以特地来跟你说一下。免得你们说我们不讲道理。”

    一方说抓不到凶手,一方死活就要凶手,结果毛昶熙烦了,随口就来了一句:“这生番系我化外之民,你知道能找得到凶手,问罪什么的随便你了。”

    正是这句不经过大脑思考后的话,最终埋下了祸根。

    不过当时倒还没看出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来,副岛种臣见毛昶熙这幅德行便表示那就下次再说吧,而毛昶熙则说北京欢迎您,下次再来,拜拜。

    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而且一过就是大半年。到了江藤新平被斩首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4月15日,副岛种臣在会议上突然建议说向台湾发兵,理由也想好了,是为“无主番土”平定不稳定因素。

    其实毛昶熙说的无主,指的是那些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断然没可能说台湾岛,可就因为话不是特严密,给副岛种臣抓了个把柄。他在阁议中发出提案,说应该尽快调集军队,去台湾教训一下那些生番。

    头一个反对的是木户孝允。这哥们儿在明治六年(1873)政变的时候因有事所以没出现在现场,但他至始至终是反对出兵海外的,不管是台湾也好朝鲜也罢。

    岩仓具视这几天正好有公干,所以没参加会议。

    三条实美一听说又要讨论是不是打别的国家了,连忙声称突然病重,在家请起了病假。

    于是,整个明治政府中央核心里,说了算的只剩下两个人了,一个是木户孝允,还有一个是大久保利通。因为后者在之前的那场征韩政变中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所以地位较之前者更高一点。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两位在之前都是反对出兵的,理由大抵一样,他们一致认为日本现有的国力还不足以跟外国势力进行军事上的抗衡,等国家建设地富足了,富国强兵了之后再说。现在事隔不过一年不到,日本断然是没可能被建设得有多发达,自然,观点也应该是不会变的。可偏偏意外就发生了,大久保利通表示,自己支持对台湾的出兵。

    在大久保心目中,原本的确是打算等国家富强了再学人西方列强搞搞扩张,弄两块殖民地之类,但很快,他就发现等不及了。废藩置县,兵制改革,仅这两样就让全国失业的士族人数达到了40多万,之前我们有说过,其实他自己也很明白,西乡隆盛之所以提出所谓的征韩论,就是为了让这些失业人员重操旧业,通过战争发展相关产业,以带动国内的经济。可大久保利通在当时依然选择了反对,因为他不敢冒险,他生怕扩张没成反倒引火烧身,偷鸡不成蚀把米。可现如今显然不对了,去年的政变,一大群公务员辞职,这些人回到自己家乡各个都是说了算的人物,比如江藤新平,他就领到了佐贺失业士族闹腾了好一番,弄得中央政府焦头烂额,虽说是镇压下去了,可难保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江藤新平,如果再这样下去,明治政府很有可能就要颠覆在这些失业士族的手里,与其让自己人给闹翻船,还不如就这样对外扩张赌一把呢。

    综上所述,使得大久保利通由一个反侵略者变成了一个支持侵略的人。

    但木户孝允依然坚持己见不肯放弃。他表示,就算姑且不谈什么失业士族,国富民强之类,就以政府颜面而论,也是不该支持侵略的。要知道,你半年前刚刚明确反对征韩,为了这事儿还弄得鸡飞狗跳,政府高官疯了一个,走了一群,还来了一场叛乱,闹得辛辛苦苦就是为了不发动海外战争,可现如今才过了多久,就突然转变风向支持起侵略来了,这不是往自己脸上扇耳光么?

    结果两人对立了起来,但大久保利通的论调更得地方官员们的支持,所以在他的游走下,天皇最终在请求出兵台湾的折子上盖了戳。

    木户孝允闻讯之后愤然辞职回了山口县老家。

    明治七年(1874)四月,在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也就是西乡隆盛他兄弟,之前在寺田屋事件中出现过的那位的带领下,三千六百余名日本兵坐着幕府时代遗留下来的小军舰开赴台湾。这是很值得我们记住的一件事儿,因为它是近代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