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哭式交流,听哭泣的宝宝“说心里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哭泣,不仅仅是宝宝发表意见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宝宝锻炼肺活量的一种方法。面对时不时哭泣的宝宝,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呢?宝宝的哭泣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节 半岁以下宝宝啼哭的主要原因

    半岁以下的宝宝时不时地会哇哇大哭,不但让爸妈心烦,更让爸妈疑惑,宝宝到底是渴了?还是饿了?是冷了?还是热了?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答案吧。

    一、宝宝啼哭原因之一——饥饿或口渴

    吃饭和喝水,是人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活动。宝宝不能说话的时候,必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爸爸妈妈:“我渴了”或者“我饿了”。

    1.饥饿是宝宝啼哭的最主要原因。

    没有满月的宝宝,当他们无法忍受饥饿的时候,就会哭起来。如果妈妈细心地观察宝宝,就不难发现,宝宝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类似“要饭”的声音,这时候宝宝的哭声特别有节奏感,而且声音由小到大,认真听却给人有气无力的感觉,并且宝宝会重复一定的模式,往往会先短促地哭一阵子,看看有没有吃的出现;没有,继续短促地哭,就好像在说“饿啊,饿啊”。如果这个时候,妈妈把手指放在宝宝的嘴唇上,宝宝会立刻叼住妈妈的手指,用力吮吸;如果这时候还没吃的,宝宝就会不管不顾,嚎啕大哭了。

    其实,妈妈与宝宝之间天生有一种感应,那就是宝宝饿得受不了的时候,妈妈乳房中的乳汁也涨得满满的了。

    当宝宝因为饥饿而嚎啕大哭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给宝宝喂奶,只要妈妈的乳汁充沛,只要十几分钟,宝宝就可以把小肚子吃得饱饱的。等宝宝打完嗝之后,妈妈就可以把宝宝放在小床上,让他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很多妈妈的奶水并不充足,甚至没有奶水。此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呢?

    如果喂奶之后,把乳头或者奶嘴放进宝宝的嘴巴里面,宝宝还会吸吮,那就说明,宝宝还没有吃饱,需要添加婴儿奶粉。

    2.因口渴而哭闹

    当宝宝口渴的时候,妈妈可以看见宝宝的嘴唇发干、起皮,而且宝宝会很烦躁,大多数还会不停的用舌头舔小嘴唇,这就等于宝宝在告诉妈妈:“妈妈,我好渴啊!赶紧给我水喝!”这个时候,只要妈妈小心喂给宝宝水喝,宝宝就还会立刻停止哭闹。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是不用额外喂水的。因为母乳里面含有足够的水份来满足宝宝。但是,如果宝宝所在的环境比较干燥,例如:长时间开着暖气或者暖风的房间,或者干燥多风的秋天,尤其在夏天,宝宝常常会因为口渴而烦躁不安。适量的喂水可以缓解宝宝的干渴,但是妈妈们要注意,喂给宝宝普通的温水就可以,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卫生问题而喂宝宝纯净水或者蒸馏水,这样会导致宝宝的抵抗力低下。

    吃奶粉的宝宝更容易口渴,对这样的宝宝,妈妈更应该关心。

    二、宝宝啼哭原因之二——吃撑了

    半岁以下的宝宝,只要把乳头放进他们嘴巴里面,就会拼命地吸吮,根本没有“饱”的概念。很多新手妈妈不了解情况,明明宝宝的肚子鼓得像个西瓜,还给宝宝喂奶,不把宝宝撑到才怪呢!

    有些妈妈给宝宝冲奶粉的时候,生怕宝宝营养不够,把奶粉冲得浓浓的,这样不但容易撑到宝宝,还特别容易在宝宝吃完奶之后口渴。

    那么,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因为撑到而哭闹的呢?

    在妈妈喂完奶或者正在喂奶的时候,宝宝突然尖声哭闹起来,而且两腿乱踢,小手乱打,同时还伴随着吐奶的现象;当妈妈把宝宝抱起来的时候,宝宝会哭得更加厉害,有时还会伴随着呕吐,摸摸宝宝的肚子,会发现宝宝的肚子又涨又硬,像个西瓜。这就表明,宝宝是因为吃撑了而哭闹。

    贴心提示: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1、一般来说,宝宝十几分钟就可以吃完一顿“饭”,如果时间超过20分钟,就有可能撑到宝宝。

    2、喂奶的过程中,宝宝冲着妈妈笑,吮吸的力度减小,甚至吐出乳头,也说明宝宝吃饱了。

    宝宝吃撑了,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

    无论是妈妈的乳汁,还是冲饮的奶粉,都不是固体食物,所以,当宝宝因为吃撑了而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不用可以去哄宝宝,因为哭闹可以消耗宝宝的热量,促进宝宝消化。但是爸爸妈妈应该注意的是,吃撑了的宝宝往往会出现吐奶的现象,爸爸妈妈应该防止宝宝因为呕吐而被呛到。

    三、宝宝啼哭原因之三——疼痛

    跟“皮糙肉厚”的成年人相比,“细皮嫩肉”的宝宝更容易感到疼痛,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婴儿时期总是受疼挨痛,长大后的宝宝往往会脾气暴躁,情绪异常。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见的磕碰之外,以下几种原因也会让宝宝难受,甚至疼痛。

    很多的时候,稍微的鼻塞、咽喉疼、感冒发烧或者肠胃不适,都会让宝宝十分的不舒服。而且,宝宝的忍耐力很差。所以,只能用哭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痛苦。

    当宝宝哭声无力、而且时间长、声音古怪,仔细听听,哭得有点“磕磕绊绊”,有的时候还哭不出来,像金鱼一样,只会张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立刻带宝宝去看医生。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往往会吞下很多的空气,造成宝宝肚子疼,这也会引起宝宝哭闹。遇到这种情况,让宝宝打个嗝,就可以了。

    很多性格敏感的宝宝,更容易感受到疼痛,而且会哭起来没完没了。爸爸妈妈不应该因为心烦,制止宝宝的哭闹,而应该给宝宝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暖,常常安抚、鼓励宝宝,让宝宝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贴心提示: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缓解宝宝的疼痛?

    对成年人来说,止疼药是缓解疼痛最快最好的办法。对于宝宝来说,白糖水对于止疼,有神奇的效果。

    甜味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安定感和镇静作用,自然能够缓解宝宝的疼痛。

    当宝宝因为疼痛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用手指或者奶嘴蘸点糖水滴进宝宝嘴里。也可以用手指蘸点蜂蜜,抹进宝宝嘴巴里。

    四、宝宝啼哭原因之四——劳累

    看见这个题目大家会很惊讶,宝宝又不工作,怎么会累呢?宝宝累了是什么样子呢?怎样让累哭了的宝宝不哭呢?

    其实宝宝的劳累,很多时候是大人们造成的。明明宝宝要睡了,大人们却在唧唧呱呱聊天;或者你一下,我一下的逗宝宝玩,让宝宝想睡都睡不成。

    宝宝累了是什么样子呢?

    大多数时候,爸爸妈妈很容易看出宝宝累了,累了的宝宝往往会睡眼惺忪、还会哈欠连连,个别的宝宝还会哭闹,拼命想翻身,甚至还会屈身,有的宝宝还会踢腿,或者小手无力地乱抓。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说明宝宝已经累了。如果大人不管,继续喧闹,或者仍然“一厢情愿”地逗宝宝玩,宝宝就只有用嚎啕大哭表示抗议了。

    宝宝累的时候怎样哭呢?

    宝宝因为累而哭的时候,哭声特别激烈,节奏带有颤抖和跳跃,还透出一种不耐烦的情绪,同时还会用小手揉眼睛。一般情况下,劳累引起的哭闹大多会持续10到30分钟,宝宝越累,哭得声音越大,时间也越长。

    如果宝宝长期因为疲劳而哭泣,很可能会造成宝宝神经衰弱,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非常差。这样,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成长和发育。

    贴心提示:

    怎样才能让劳累而哭的宝宝停止哭泣?

    当宝宝累哭了的时候,妈妈应该立刻保持屋子的安静,同时播放些轻柔缓慢的音乐,让宝宝神经放松,慢慢宝宝就不哭了。

    平时,妈妈应该认真观察宝宝,一旦宝宝出现疲劳的迹象,就赶紧安静下来,让宝宝尽快入睡。为了宝宝的健康,最好让宝宝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每天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就让屋子里面安静下来,让宝宝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松自己,逐渐进入睡眠。

    如果宝宝过于兴奋,或者睡不着,可以用本书前面的办法哄宝宝入睡。

    五、宝宝啼哭原因之五——害怕

    宝宝天生就对很多东西有一种恐惧感,例如:凶猛的动物、鞭炮的声音、陌生人的脸等等。很多的时候,宝宝会因为害怕而哭泣。那么,什么东西会让宝宝害怕呢?妈妈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宝宝受到惊吓呢?对于因为惊吓而哭闹的宝宝,妈妈应该怎样安抚呢?

    宝宝受到惊吓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1.在宝宝完全没有精神准备的时候,发出巨大的声响。例如:在宝宝耳边猛然大声说话、剧烈的鞭炮声等等。

    2.睡眠中受到惊吓。例如:宝宝在车里睡觉,道路的颠簸。

    3.妈妈强迫宝宝做一些事情。例如:宝宝不喜欢洗澡,但是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猛地把宝宝放进浴缸里面。

    4.被新奇古怪的东西吓到。例如:动物园里的河马、老虎等等。

    5.营养不良导致宝宝容易受到惊吓:当宝宝的身体缺乏营养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受到惊吓。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减少宝宝受到的惊吓呢?

    1.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充足,避免宝宝因为营养不良而受惊。

    2.爸爸妈妈应该认真观察宝宝,尤其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不要在房间里面喧哗。

    3.爸爸妈妈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必须要做,例如洗澡,也要用比较委婉的方式劝说宝宝。

    4.不要带宝宝去过于拥挤、喧闹的地方。一旦宝宝在热闹的地方哭闹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把宝宝带回家。

    贴心提示: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安抚受惊的宝宝?

    当宝宝受到惊吓的时候,妈妈可以拥抱宝宝,妈妈的怀抱可以带给宝宝莫大的安全感;也可以像抚摸小狗一样,抚摸宝宝,这样的抚摸也具有很大的镇定和安慰作用。

    六、宝宝啼哭原因之六——刺眼的光亮

    爸爸妈妈不难发现,晚上的时候,宝宝原本睡得好好的,但爸爸妈妈一打开电灯,宝宝就很快醒来,然后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呢?

    光亮对于宝宝的眼睛有什么刺激呢?

    我们在电视中常常会看到,在抢救塌方掩埋的人员时,被抬出来的人都被蒙上了眼睛,很多医生也禁止记者对准伤员拍照。这是因为人在黑暗的环境里,瞳孔会放大甚至散开,当突然遇到光亮的时候,眼睛就会感到刺痛,甚至会被烧伤。

    宝宝的眼睛还没有发育成熟,受不起任何的刺激。黑暗当中,宝宝睡得好好的,爸爸妈妈突然打开电灯,宝宝肯定会感觉不舒服,甚至疼痛。自然,就会大哭起来。

    贴心提示: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照顾宝宝,让宝宝的眼睛不受强光伤害?

    当宝宝在夜里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尽量不要开灯,即使开灯,灯光也要暗淡一点,而且要尽量离宝宝远一点。

    很多父母,因为担心宝宝的安全,常常彻夜开灯睡觉,这种做法也是十分错误的。在灯光下睡眠,必然会导致宝宝的睡眠质量低下,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宝宝身体以及智力的发育。

    第二节 半岁到一岁的宝宝为什么更爱哭?

    很多老年人会告诉年轻的爸爸妈妈,宝宝越大越不爱哭,可是,很多宝宝在半岁之后,比以前更爱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宝宝用眼泪表达抗议

    1.我忍无可忍啦!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赶紧要看一下,是灯光太刺眼了?还是电视声音太大了?是人们说话的时间太长了?还是周围有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让宝宝害怕了?

    很多时候,当妈妈给宝宝创造一个安宁的环境之后,宝宝就会停止哭泣。

    2.我可能受伤了!

    如果宝宝的哭声像汽笛一样尖锐猛烈,妈妈应该立即检查,是宝宝被床栏杆卡住了?还是被衣服或者袜子的线头挂到了?或者是被灰尘迷了眼睛?只要排除这些因素,宝宝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3.赶紧给我换尿布!

    “皮薄肉嫩”的宝宝对干湿的感受特别敏锐,当干爽的尿布变成湿答答的水蒲团的时候,宝宝肯定就会不答应了。宝宝因为尿布问题而哭闹,往往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小手会向小屁股摸过去,同时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

    2、全身扭动,好像在试着寻找一块干爽的地方让自己躺下。

    当宝宝出现上述的表现之后,妈妈就应该第一时间检查,是不是尿布已经湿透了,如果是,只要及时给宝宝换上干爽的尿布,他就会停止哭泣。

    经过科学家观察发现,让宝宝睡湿尿布,不仅仅会让宝宝哭哭闹闹,更容易让宝宝患上湿疹和皮肤病。

    4.我饿了,怎么还没有东西吃!

    这个时候,宝宝往往会用很低的声音哭泣,但是哭的声音特别有节奏,而且会循环重复一组“音节”。很多新手爸妈对这种声音低沉的哭泣并不敏感,认为宝宝在“无事哭”,其实,这个时候,宝宝已经饿得没力气哭了。把宝宝饿成这个样子,真是为人父母的失职啊!因此一旦判断宝宝是饿哭得,那就别犹豫了,赶紧给宝宝喂奶吃吧。

    二、哭泣是宝宝的获取宠爱的一种小伎俩

    宝宝跟普通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而且宝宝也能够感受到大人的喜怒哀乐。渐渐地,宝宝就会找到一个规律:每次哭完闹完,总是能够得到妈妈的爱抚或者甘甜的乳汁。这样次数多了,宝宝自然就会把哭闹当成博得爸爸妈妈同情的一种小伎俩。面对宝宝的小伎俩,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呢?

    1.“磨人精”的心理需求

    有些宝宝特别让人心烦,只要身边没人,就会扯开嗓门,大声哭泣,这些宝宝往往被人称为“磨人精”或者“爱哭鬼”。“磨人精”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宝宝的性格越敏感,对社会、对环境适应的能力也越差,也越容易形成“磨人精”。“磨人精”的哭声一般比较低,而且声音很小,往往还都是只打雷不下雨。这时候,如果仔细观察宝宝,会发现宝宝哭的时候还伴随着其他的动作,例如:用眼睛盯着奶瓶、用手指指着好玩的玩具或者对大人伸出手来,希望大人拥抱他。只要大人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立刻会停止哭泣。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给“磨人精”的宝宝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这对宝宝树立稳定的情绪,以及健全的人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2.用哭声吸引爸爸妈妈注意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常常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了宝宝,加上很多育儿书籍片面强调对宝宝“自立”能力的培养,必然会让宝宝出现“感情饥饿”。很多时候,宝宝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而大声哭啼,让爸爸妈妈赶来照顾自己。

    当宝宝因为“感情饥饿”而哭闹的时候,往往哭声响亮,也是干打雷不下雨。此时,只要爸爸妈妈多多的抱抱宝宝,或者抚摸宝宝,宝宝的感情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不会哭闹了。

    3.用哭声获得妈妈的拥抱以及安全感

    很多的时候,宝宝明明看上去哭得很伤心,但是只要妈妈把宝宝抱起来,宝宝立刻就会停止哭泣。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妈妈应该认真回想一下,是不是很长时间没有拥抱宝宝了。如果答案是“是”,那说明,宝宝哭闹,只是为了得到妈妈的拥抱,以及感受被妈妈拥抱的安全感。

    有的时候,妈妈难免会担心,常常抱宝宝会惯成宝宝很多坏毛病,关于“一哭就抱”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拥抱宝宝的时候,只要掌握好时机和频率,就不会惯坏宝宝。

    三、爱哭的宝宝更健康

    很多妈妈可能记得,宝宝出生的时候,如果不哭,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家人,都会感觉特别紧张。虽然哭闹会让爸爸妈妈十分心烦,但是哭其实意味着宝宝的身体健康。那么,哭对宝宝有什么好处呢?哭闹过少对宝宝有什么危害呢?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应对宝宝的啼哭呢?

    1.哭的好处

    宝宝健康地啼哭,声音洪亮,而且时间非常短暂,爸爸妈妈可以感受到宝宝的生机和活力,哭完之后,宝宝无论是精神还是食欲都特别好。而且在宝宝健康地哭完之后,宝宝的面色红润,皮肤颜色粉红。对于这种哭泣,爸爸妈妈无需理会,因为这种啼哭,对于宝宝的身体非但没有害处,反而有不少好处。

    对宝宝来说,哭闹的时候,是锻炼肺活量的最好的时机。哭闹可以使宝宝的胸腔增大,肺泡扩张,充分锻炼宝宝的呼吸肌,使得宝宝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育。同时,在哭闹的时候,宝宝可以得到比以往更多的空气,从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宝宝身体的成长和发育。

    现在的爸爸妈妈热衷于让宝宝学游泳锻炼身体,或者引导宝宝在床上挥挥小手,伸伸小腿。却往往忽视“哭”这一最基本、最简便、也是最安全的运动。“哭”可以消耗宝宝体内多余的热量,达到身体营养的均衡。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哭也是宝宝的一种语言。宝宝的啼哭,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还可以促进宝宝智力的发育,尤其对今后语言的发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妈妈可以每天定时让小宝宝哭一会儿。当然,哭闹的前提是宝宝没有任何的身体不适且室内空气新鲜,氧气含量正常。千万不可以让宝宝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哭,这样容易造成宝宝窒息。

    2.没有适当哭闹的危害

    很多爷爷奶奶见不得宝宝哭,一哭就哄,或者想尽办法制止宝宝哭。但是,如果宝宝得不到适量的啼哭,那么他体内多余的营养就得不到消耗,而且肺泡以及呼吸器官也得不到良好的锻炼,无法充分发育,甚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都会受到阻滞。将来宝宝身体发育肯定受到影响,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到那时候,哭的不是宝宝,而是爸爸妈妈了。

    贴心提示:

    如何应对宝宝的啼哭?

    爸爸妈妈不能剥夺宝宝哭闹的权利,并不是说眼睁睁看着宝宝哭得死去活来,却不去管他们。每次宝宝哭泣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在第一时间检查宝宝的情况,看宝宝是渴了?还是饿了?是不是哪里受伤了或是生病了?还是需要换尿布?

    如果宝宝只是想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抚摸,那么不用把宝宝抱起来,只要牵牵他的小手、和他说说话即可。有的时候,用手或者柔软的手帕为宝宝擦眼泪,也是安抚宝宝的好办法。

    四、缺钙的宝宝半夜爱啼哭

    1.缺钙引起夜间啼哭

    有些半岁以后的宝宝经常夜晚啼哭不止,白天也不如以前活泼,可是又没有患上其他疾病,让爸爸妈妈很是困惑。其实,宝宝夜哭的现象,大多时候,是宝宝身体缺钙引起的。

    2.宝宝缺钙的表现

    因为宝宝生长发育非常快,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却很少,太阳照射量也不足,所以即使宝宝不缺乏营养,却经常会因为钙质吸收不充分而导致缺钙。宝宝缺钙的时候,常常会有以下几种症状::

    1.无论温度如何,宝宝总是频频出汗,尤其在睡眠中,后脑勺会大量出汗。后脑勺的湿润,导致宝宝频频摩擦枕头,时间长了,宝宝的后脑勺会出现斑秃。

    2.宝宝精神暴躁,易怒,但是不如以前活泼,也不如以前精神,而且任何事物,都很难引起宝宝的兴趣。

    3.宝宝常常会半夜惊醒,然后哭个没完没了。

    4.正常情况下,一岁左右,宝宝就开始长牙了,而且前囟门开始闭合。如果宝宝缺钙,长牙就晚,而且囟门很难闭合。

    5.各个肋骨的软骨上面,往往会出现珍珠样的增生,这些增生会压迫宝宝的肺部,造成宝宝呼吸困难,很容易患上气管炎和肺炎。

    如果宝宝身体缺钙严重,全身都会很软。而且肚子常常会积攒气体,像个大青蛙。还有的宝宝,脊柱发育不良,往往会出现驼背的现象。

    贴心提示:

    爸爸妈妈应该如何给宝宝补钙呢?

    (1)在阳光明媚,但不炎热的天气,带宝宝到室外活动。老祖母们常常告诉我们:“多晒太阳可以长大个儿。”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使皮肤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促进钙质吸收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春秋的时候,爸爸妈妈更应该趁着宝贵的阳光,多带宝宝去外面逛逛。

    (2)口服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现在宝宝的食物当中并不是缺乏钙质,而是宝宝无法吸收。所以,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为宝宝添加维生素D,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同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添加一些补钙的药剂。但是要注意,补钙的药剂要在两餐之间服用,且尽量不要随餐服用,以免食物影响钙质的吸收。

    五、为什么宝宝一吃奶就哭闹?

    好多半岁以后的宝宝一直吃奶吃得好好的,但突然有一天,宝宝就是不想吃奶了,甚至看到奶瓶就哭闹。爸爸妈妈绞尽脑汁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虽然这个时候宝宝的吃奶量比平时要少,但是宝宝却没有生病。

    那么宝宝厌奶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生理性厌奶

    大多数宝宝均属于生理性厌奶,半岁之前的的宝宝,饿了就会闹着吃奶,而且吃得很“英勇”,体重也增长的特别快。但是半岁之后,宝宝就不再“一鼓作气”地吃奶,而是一边吃一边玩,听到周围有声响、有人走动,就停止吃奶。个别的宝宝甚至把妈妈的乳房或者奶嘴当成了玩具,只玩不吃。

    还有不少宝宝,根本连奶碰都不碰,一看见奶就变脸,妈妈喂给他们的果泥,蔬菜泥、米粉以及各种蛋奶糊糊却吃得有滋有味。

    以上都被称为“生理性厌奶期”。在生理性厌奶期,虽然宝宝吃奶吃得很少,但是,只要宝宝的发育基本不受影响,而且精神不错,智力发展也正常,妈妈就不用过分担心。

    2.身体内部调节厌奶

    很多的时候,宝宝忽然拒绝吃奶,是因为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摄入了大量的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粉。宝宝无法消化这些东西,只能拒绝吃奶,慢慢消耗体内多余的营养。

    身体内部调节造成的厌奶,就更不用担心了,而且更不能硬让宝宝吃奶,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宝宝的呕吐,甚至会导致母子关系的恶化。

    当宝宝身体因为内部调节而厌奶的时候,妈妈应该尽量用清爽一点的食物代替乳汁,例如:菜汁、米粉、蛋奶糊等等。但是要注意,这些食物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也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连续喂几天的清淡食品,等宝宝把身体里多余热量消化完,就自然又会喜欢吃奶了。

    3.贪玩厌奶

    明明到了吃奶的时间,但是宝宝还是舍不得放下自己的玩具,即使在妈妈的督促下,勉强吃奶,也是有一口没一口的吃奶,稍微有一点响动,就会停止吃奶,眼睛骨碌碌的四处乱转,有的时候,还会一挺身,或者使劲向上一窜,让妈妈心惊肉跳。

    出现贪玩厌奶的现象,其实不是坏事,这表明,随着宝宝的智力发育,宝宝由单纯的只关注自己的吃喝,发展到了关注周围的环境。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就要想一些对策,以调整宝宝吃奶时的情绪。不要在宝宝玩得开心的时候给宝宝喂奶吃,更不要让宝宝在吃奶之前,做一些剧烈的运动。最好在吃奶半个小时之前就让宝宝渐渐的平静下来。同时,在喂宝宝吃奶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以免干扰宝宝吃奶。

    4.因为喜欢吃辅食厌奶

    说实话,宝宝吃了半年的母乳了,终于有一天,吃到味道完全不一样的食物了,宝宝当然会胃口大开,以前甘甜的乳汁也失去吸引力了。面对宝宝因为爱好辅食而拒绝吃奶的现象,妈妈不用太担心,可以由着宝宝的兴趣,让宝宝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如果担心宝宝的营养不够,可以用母乳搅拌宝宝喜欢吃的米粉或者糊糊,做出营养而又可口的食物,满足宝宝的需要。只要宝宝的胃口开了,自然慢慢就会找回对母乳的兴趣。

    其实,很多的时候,宝宝厌奶,并不是真正的不想吃奶,只是对乳汁的容器感到了厌烦。同样是一瓶奶,装在这个奶瓶里面,宝宝一口不吃,但是换个奶瓶,却吃得美滋滋的。所以妈妈一定要认真观察,对症下药。

    值得注意的是,当宝宝对妈妈的乳汁再次感兴趣的时候,不能一次性喂太多的奶,应该慢慢的来,将喂奶的量逐渐的增加,直至恢复原来的奶量。

    六、如何让宝宝不再哭?

    当宝宝又哭又闹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应该让宝宝哭一会儿呢?还是应该立刻放下手头一切事物,赶紧哄宝宝呢?新手爸妈肯定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宝宝哭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哭,而且怎么哄也哄不好。

    1.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哭泣的宝宝

    经过研究发现,哭,不仅仅能够锻炼宝宝的呼吸肌和肺泡,增加肺活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哭还可以释放压力,缓解不良的情绪。

    如果爸爸妈妈可以明确宝宝哭泣的原因,尤其当宝宝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妈妈没有答应造成宝宝哭泣的时候,爸爸妈妈暂时不用安抚,可以由着宝宝哭闹一会儿。但是,如果宝宝哭起来没完没了,爸爸妈妈就要插手了,否则会导致宝宝呕吐甚至声带受伤,即使哄过来,也是上气不接下气,“呼哧呼哧”地换半天气,才能缓过来。

    如果宝宝哭个死去活来,却找不到原因,那么,很可能是宝宝病了,爸爸妈妈应该赶紧带宝宝去看医生。

    2.如何让宝宝快速停止哭泣

    每个宝宝都有“软肋”,只要找好对策,用对方法,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哄好宝宝。以下几种方法,可供新手爸妈一试:

    1.将宝宝用柔软的毯子裹好,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拍打的节奏要和妈妈的心跳相同。

    2.把宝宝放进摇篮,轻轻晃动,慢慢的宝宝就会安静,渐渐还会睡着。

    3.把宝宝横放在妈妈肚子上,用手小心的按摩宝宝的背部,让宝宝放松,自然就不会哭了。

    4.宝宝洗个舒服的澡也是制止宝宝哭泣的一种方法,洗澡时可以在澡盆中滴几滴精油,香气可以制止宝宝的哭泣。

    5.把宝宝抱在怀里,他来回走动。因为小宝宝特别喜欢和大人有亲密的身体接触,高兴了的宝宝自然也就不哭了。

    6.给宝宝放点轻柔缓慢的音乐,既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还能放松宝宝的神经。

    7.如果以上种种办法都不管用,那么爸爸妈妈可以找爷爷奶奶,或者家里其他人看一会儿宝宝,宝宝看见新的面孔,因为好奇,自然也就不哭了。

    8.如果爸爸妈妈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制止宝宝的哭泣,那就别犹豫了,赶紧带宝宝去看医生吧。

    第三节 如何让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哭得更健康更顺畅

    哭泣对于宝宝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何让宝宝哭得健康,哭得流畅呢?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感情,那么妈妈需要处理的问题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宝宝的哭声会传染呢?为什么宝宝会钟情与毛绒玩具呢?身为妈妈的你,知不知道,很多的时候,宝宝只是因为无聊才会哭闹?既然哭泣不是坏事,那是不是宝宝哭得越多越好呢?宝宝的哭声跟生病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就让我们一一解开谜底。

    一、为什么宝宝看见别的宝宝哭,也会一起哭?

    1.宝宝的哭声有传染性

    临床上观察发现,如果婴儿室里有一个宝宝哭泣,往往容易引起室内其他宝宝跟着一起哭泣。哭声,是宝宝们最初的信息交流方法,也可以说是宝宝们语言的“初级阶段”。当一个宝宝哭泣时,同处一室的其他宝宝会感染到他的难过情绪,最后演变成室内的宝宝们集体大声哭闹的情况。

    2.宝宝的同情心和模仿能力

    一般来说,哭泣的传染是“由大传小”,年龄大点的宝宝哭了,小点的宝宝就会去主动学习,跟着一起哭起来。这种情况是由于年纪小的宝宝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他看到年纪大的宝宝哭泣,就会去模仿,一起哭起来。

    宝宝一岁之后,感情比以前更加丰富,并且学会了思考。宝宝明白,其他宝宝之所以会哭泣,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伤心的事情,然后以自己的角度去猜测这个宝宝为什么哭泣,甚至天真地把自己的妈妈找来给哭泣的宝宝。小宝宝比成年人具有更强的同情心,他们的感受力也特别敏锐,往往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同龄人的苦恼。如果年龄小点的孩子先哭了,宝宝就会产生同情心,把别人的痛苦误以为是自己的,从而也会跟着他一起哭泣,所以就会出现有的宝宝因为同情心而对别的宝宝进行安慰,所以自己也跟着哭。

    3.内心的不安全感

    小宝宝因为年纪还小,并不明白其他的宝宝为什么会哭泣。但是当他看到其他宝宝哭的时候,即使自己没有伤心、烦恼的事情,心里也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于是跟着一起哭泣。

    贴心提示:

    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宝宝哭声的传染呢?

    (1)当宝宝遇到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可以用其他的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给宝宝一些玩具陪他一起玩耍,也可以和他一起唱儿歌,或者放音乐给宝宝听。这样就会缓解宝宝的情绪,让他停止哭泣。

    (2)爸爸妈妈可以把宝宝抱出去,远离正在哭泣的宝宝,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如果屋内有别的宝宝在哭泣,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去室外转一圈,等到屋内的宝宝不再哭闹时再回来,这样自家宝宝就不会跟着其他宝宝哭泣了。

    (3)让宝宝感觉到你就在他身边,你会保护他,给他一种安全感。这样宝宝就不会因为别的宝宝大声的哭闹而感到不安了。

    (4)每个孩子都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你也可以用和同龄人说话的口气与宝宝对话,让他知道哭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他也能很快安静下来。

    二、宝宝为什么钟情毛毛熊?

    好多妈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自家的宝宝很是钟情某一个毛毛熊或者其他的毛绒玩具,受委屈了抱着它哭,高兴了也抱着它,甚至会一个人抱着毛毛熊,咕咕唧唧地对它诉说一天的事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宝宝喜欢抱着毛毛熊的原因

    1.把毛毛熊当作心灵的慰藉。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在为工作而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宝宝,让宝宝长期承受着亲情的缺失。由于长时间得不到亲情的安慰。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送给宝宝毛毛熊的人在他心中是个特别的人,而他对这个人很依恋,就有可能把他送的礼物当作一种心灵的慰藉。

    2.把毛毛熊当做依靠。由于缺乏安全感,宝宝可能会把毛毛熊或其他事物当做缓解恐惧心理的“救命稻草”。比如宝宝晚上独自睡觉或者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让宝宝感到紧张,进而产生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借助毛毛熊等物品来帮助自己缓解害怕的心理。长此以往,毛毛熊慢慢地就变成了宝宝的依赖物。

    宝宝长时间地抱着毛毛熊,渐渐地就赋予了毛毛熊一种特殊的意义,甚至会把毛毛熊当做自己唯一的好朋友,很自然地把受安慰的模式和毛毛熊结合在一起,于是就会有刚开始提到的受到委屈就想要抱着毛毛熊哭,或者高兴也要抱着毛毛熊的现象。时间长了,宝宝就很难再摆脱他这个不真实的“伙伴”,甚至会有过多地依赖毛毛熊的行为。

    贴心提示:

    怎样改善宝宝对毛毛熊的依赖?

    大多数时候,爸爸妈妈不用纠正宝宝依恋毛毛熊的行为,只要注意毛毛熊的干净卫生即可。如果宝宝过分地依恋毛毛熊,爸爸妈妈就应该想办法,纠正宝宝的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爸爸妈妈应该尽量的多多陪伴自己的宝宝

    宝宝不是你饲养的宠物,不是只给他提供吃的、穿的,他就能够快乐、健康地长大。对于宝宝来说,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的安全感以及幸福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代替的。只有宝宝得到了爸爸妈妈更多的关爱,他们才不会感到孤独和焦虑,更不会从“物品”的身上寻求情感的慰藉。

    (2)爸爸妈妈要多拥抱和抚摸宝宝,给他安全感

    父母的拥抱对宝宝来说是天下最好的礼物。拥抱和抚摸不一定要在夸奖宝宝时给予,不要等到宝宝做了好事才去拥抱他。爸爸妈妈应该经常拥抱宝宝,尤其是在宝宝感到不安和紧张时,更是要多抱抱他,就象是在告诉他:我在就你身边,我永远爱你;有我在,什么都不用怕……

    (3)经常给宝宝更换玩具,让他摆脱对单一玩具的依赖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不断地变换宝宝的玩具。比如说,先让宝宝摆弄一会儿积木,再让宝宝自己操纵遥控飞机,也可以把宝宝带到户外,让宝宝看看五颜六色的景物,分散宝宝对于毛毛熊的注意力,让他知道,还有很多的东西比毛毛熊好玩。时间久了,宝宝自然可以摆脱对于毛毛熊的依恋……

    三、宝宝用哭泣表达需要

    虽然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开始学习说话,但是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很多的时候,宝宝也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1.打嗝

    哭声:宝宝的哭声连续、短促,说明宝宝是因为打嗝而难受。

    对策:妈妈用手摩擦宝宝的背,同时轻轻拍打宝宝即可,同时注意要给宝宝的小肚子保暖。

    2.想睡了

    哭声:用颤抖的声音哭闹,而且哭声当中透出来一阵阵的不耐烦,同时还用小手揉眼睛,这就说明宝宝已经很困,要睡觉了。

    对策:妈妈应该让宝宝周围的环境迅速安静下来,同时还要将灯光调暗,尽快让宝宝入睡。

    3.不舒服

    哭声:宝宝的哭声先强后弱,而且声音错乱,很可能表明宝宝在难受。

    对策:很多的时候,宝宝的难受不一定需要去医院,妈妈可以帮宝宝翻个身或者给宝宝把把尿,都会让宝宝停止哭泣。

    4.肚子胀气

    哭声:宝宝边哭边弯曲身体,而且会把脚丫向胸部弯曲,头向肚子弯曲,这就说明,宝宝的肚子里面有胀气……

    对策: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膝盖上,轻轻摩擦宝宝后背,或者让宝宝平躺,按摩宝宝的胃部即可。

    5.冷了

    哭声:宝宝的嘴唇紫红,哭声低沉而且颤抖,全身向一起收缩,哭泣的时候身体很少活动,手脚冰冷,这就说明宝宝是因为寒冷而哭闹。

    对策:妈妈可以时不时的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如果宝宝手脚发凉,就说明宝宝需要添加衣物或者被子了。

    虽然宝宝的哭声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每个宝宝的哭声又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爸爸妈妈应该在平时认真观察宝宝的习惯,仔细聆听并且辨别宝宝哭声的差异,如果有困难,就在奶奶或者姥姥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到了宝宝嚎啕大哭的时候,心思忙乱,更无法辨别宝宝的哭声了。

    四、宝宝爱哭,也许是太无聊

    1.没人理我我就哭

    很多人认为宝宝不具备感情,其实,宝宝也会寂寞,也有交流的渴望,当宝宝的交流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肯定会心里烦躁,继而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候宝宝的哭声比较有特色,先是发出像叹息一样的几声缠绵悠长的哭声,而且这种哭声,来自于喉咙底部,如果爸爸妈妈还不理他,宝宝就开始大哭了。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给宝宝以关注,可以拍一拍、抱一抱他,也可以轻轻哼唱经常给宝宝听的歌,或者把玩具拿出来和宝宝一起玩,很快,宝宝的精神就能镇定下来。当宝宝哭个不停的时候,最好把宝宝抱起来,放在妈妈的左胸处,让宝宝听到妈妈的心跳声。另外,爸爸妈妈在在给宝宝洗澡、擦婴儿油的时候,轻轻地哼歌、抚摸宝宝,也可以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2.厌烦了长久的独自玩耍或想办的事情办不到

    爸爸妈妈在忙自己的事情时,有可能会把宝宝放在床上给他一个玩具让他自行玩耍,时间一长宝宝就会感到厌烦。因为宝宝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很快就需要新的事物来吸引他的目光,否则可能会因为无聊而哭闹。有时宝宝也会因为想办的事情没办到而生气,进而大声哭闹。比如:爸爸妈妈没把玩具给他、够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等。

    如果宝宝长时间玩一个玩具感到厌烦,爸爸妈妈就拿给他一个新鲜的玩具,也可以把宝宝抱到其他的房间,或者陪宝宝说说话。如果外面天气好的话,还可以把宝宝带到外边,让宝宝看看外面的花草树木,如果爸爸妈妈实在没时间,就可以给宝宝播放动画片或者童话CD,让热闹的画面和音乐,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样宝宝就会重新对其他事物感兴趣而不再哭闹。爸爸妈妈在忙完之后,也要及时注意宝宝的需要,解决宝宝的问题。

    很多宝宝在无聊的时候,不但会哭,还会发脾气、乱摔乱扔东西,对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多亲亲、抱抱宝宝,时不时地给宝宝一点新鲜的东西玩。有时间的爸爸妈妈尽量陪宝宝做些游戏或体操,不然就准备几个新奇有趣的玩具,交替拿出来,让他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宝宝也就没有时间哭闹了。

    五、小心别让宝宝哭坏了身体

    放任宝宝哭泣也要有个度,不能让宝宝长时间的大哭不止,更不能让宝宝哭到声嘶力竭,以免损伤宝宝的声带。

    1.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妈妈认为,宝宝哭累了自己就会停下来。但是如果宝宝哇哇大哭,爸爸妈妈却不予理睬,那种没人疼、没人爱的感受,会对宝宝的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也会给宝宝的成长留下阴影。

    育婴专家认为,爸爸妈妈不该冒给宝宝留下阴影的险,而放任宝宝大哭。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宝宝哭,妈妈就要干。,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只是小声的哼唧几声,爸爸妈妈就没必要管宝宝。但如果宝宝一直地哭,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一般说来,不要让宝宝连续哭闹超过20分钟。

    当宝宝把眼泪当做武器,威胁爸爸妈妈满足他的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妈妈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不合理的要求就是哭也不会满足。妈妈要用语言明白地告诉宝宝,别认为小宝宝完全听不懂,宝宝也是很聪明的。

    2.过度哭闹引起屏气

    不少宝宝在哭闹的时候,往往会突然哭不出声来,同时脸色发紫,这种现象叫做“屏气”。屏气一般持续时间为十几秒到几分钟,如果不及时处理,大多数会造成窒息,个别的宝宝会四肢抽动,严重时会造成宝宝的死亡。

    贴心提示:

    屏气发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尽管宝宝屏气发作的时候很吓人,但是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手脚忙乱。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平放在床上或者毯子上,保持呼吸畅通,同时松开宝宝所有的紧身衣物,用手帮宝宝曲腿或者抻拉宝宝的胳膊,拍打后背或者脚心。如果没有改善,就用手指按压宝宝的人中、印堂等穴位,让宝宝尽快的恢复过来,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宝宝紧紧搂在怀里,避免缺氧的现象更加严重。

    宝宝的哭是要有度的,适度的哭泣能让宝宝生长发育更快,但是过度的哭闹则会给宝宝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爸爸妈妈千万要注意在宝宝过分的又哭又闹的时候,要及时的哄抱宝宝,以防过度哭闹危害宝宝的健康。

    六、宝宝突然爱哭是生病的征兆

    宝宝哭闹,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自己的愿望、或者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泣,但也不能排除,很多时候哭闹时候是因疾病而引起。,不论爸爸妈妈怎样抱怎样哄也无法搞定,那么宝宝可能是生病了!

    以下几种疾病,是导致宝宝大声哭闹的主要原因:

    1.肠痉挛

    肠痉挛的宝宝,哭声是一阵一阵、时哭时不哭的,而且宝宝的小肚子会发出咕咕噜噜的声音。妈妈可以把手掌搓热,放在宝宝的肚子上,也可以让宝宝弯腰,放松腹部的肌肉,减轻宝宝的痛苦,让宝宝渐渐安静下来。

    2.肠套叠

    这时候的宝宝哭声像汽笛一样尖锐激烈,而且一次哭闹长达十几分钟,同时还会出现脸色发灰、嘴唇发白、额头出冷汗,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便血的症状,用手摸摸宝宝的肚子,可以摸到搅成一团的肠子。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治疗。

    3.佝偻病

    佝偻病就是俗称的缺钙。大多数的宝宝缺的不是钙,而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这种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宝宝喜欢在夜间哭闹,而且夜汗严重、出牙慢、囟门迟迟不闭合。

    4.其他疾病

    任何的不舒服都会让宝宝不停哭闹,例如中耳炎、感冒、鼻塞等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应该认真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当宝宝出现异常的时候,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总之,妈妈在抚育宝宝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掌握并学会听懂宝宝的各种哭声,对宝宝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不要让宝宝养成喜欢哭闹的坏习惯。对生病引起的哭闹,如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等现象发生时,应该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第四节 好妈妈,引导宝宝正确地哭

    看到这个题目,妈妈一定很奇怪,什么是正确的哭呢?对于宝宝来说,怎样的哭泣才是健康的呢?妈妈的爱抚对于宝宝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以和平的方式来拒绝宝宝呢?宝宝不爱哭,是好事吗?大多数妈妈都知道,音乐对于宝宝来说,是最好的止哭良药,但是应该如何选择音乐呢?作为一个称职的妈妈,又怎样才能让宝宝主动的停止哭闹呢?

    一、什么是健康无害的哭泣方式

    尽管宝宝的啼哭对宝宝的身体很有好处,但是如果让宝宝过度的哭泣则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害的,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那宝宝怎样哭泣才是健康无害的呢?

    1.宝宝健康的哭泣方式

    哭是宝宝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与父母或周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健康的哭泣和笑同样有益于宝宝的智力发育。

    当宝宝健康的哭的时候,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并且大多的时候是干打雷不下雨,而且能够正常的吃饭、睡觉、游戏。宝宝健康哭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次数多,只要被抚摸或者轻轻拍两下,就可以停止哭闹。

    2.健康的哭泣对宝宝的益处

    前文已经介绍了哭泣对于宝宝呼吸器官的好处。另外,宝宝在哭泣的时候流出的眼泪,也是最最天然健康的“洗眼液”,可以把眼里的盐、糖、蛋白质等废物冲刷出去,让宝宝的眼球一直保持干净的状态,有效地预防眼病。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哭泣的时候强行喂奶或者塞食物给宝宝的办法不但不可取,而且容易呛到宝宝。

    贴心提示:

    宝宝哭泣要恰当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宝宝的哭泣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得过于激烈和持久。

    二、好妈妈,会爱抚

    婴儿不但需要生理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尤其是宝宝哭叫的时候,更希望爸爸妈妈给他们爱抚和拥抱。

    1.哭闹的宝宝需要爱抚

    科学家研究统计发现:宝宝在哭闹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必要的关心和回应,必然会妨碍宝宝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那么,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安慰哭闹的宝宝呢?

    肌肤接触,是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的一种特别有效、而且极其温和的方式。在哭闹的时候抚摸宝宝既能制止宝宝的哭闹,又可以镇定宝宝的感情。

    2.安抚的方法

    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按摩以下几个部位,不但可以让宝宝停止哭泣,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1.胸部。

    爸爸妈妈可以把双手搓热,分别放在宝宝的两侧肋骨上,自下而上的抚摸,这种手法可以有效避免宝宝屏气。

    2.腹部。

    爸爸妈妈可以一边用眼睛盯着宝宝,一边用搓热的双手按摩宝宝的小肚子。这种方法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同时能够防止便秘,而且可以有效的缓解宝宝腹部的疼痛。

    3.上肢。

    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活动上肢,但是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伤到宝宝。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宝宝上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密切,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

    4.下肢。

    爸爸妈妈可以握住宝宝的小腿,指挥宝宝运动,同时给宝宝按摩下肢。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宝宝的身体放松,停止哭闹。

    5.背部。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脸朝下趴在自己的大腿上或者手臂上,像抚摸小狗一样抚摸宝宝,这样不但能让宝宝呼吸顺畅,还可以放松宝宝的身心。

    三、如何拒绝宝宝的不合理要求?

    很多时候,只要宝宝一哭,种种不合理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时间久了,哭就成了宝宝让爸爸妈妈答应自己无理要求的杀手锏。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种情况:热闹的商场里面,宝宝在玩具柜台前撒泼打滚,爸爸妈妈感到颜面尽失,恼羞成怒,在宝宝屁股上狠狠来一下;家里在招待重要的客人,可是宝宝却哭个没完,爸爸妈妈一生气就把宝宝关进卧室。

    对于宝宝无理取闹的哭啼,爸爸妈妈绝对不能心太软,更不能纵容,否则宝宝只会变本加厉,甚至认为哭是灵丹妙药。长期下去,不但家长头疼,更会对宝宝的性格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贴心提示:

    当宝宝无理取闹、撒泼大哭的时候,应该怎样拒绝呢?

    对待宝宝的哭闹,有的父母采取软的办法,有的父母采取硬的办法,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有以理服人才是正确的。但是以理服人,不等于简单的说教,要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比如在宝宝耐心接受道理之后,给宝宝一点奖励,但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用满足不合理要求作为对宝宝的奖励。为了让宝宝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更为了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爸爸妈妈应该收拾起威信,狠心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以下方法,可供爸爸妈妈参考。

    两岁以下的宝宝,思维和语言功能都不完善,大道理肯定听不懂,所以面对宝宝的无理,只能干脆利落的说“不!”如果宝宝因为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就没完没了地又哭又闹,就给他一点惩罚,例如:取消掉一天当中的动画片时间或者外出散步时间。

    当宝宝大哭大闹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哄他,但是可以在宝宝身边抚摸他,以这个动作传递给宝宝一个信息:爸爸妈妈时刻在你身边,但是不会因为你哭,就无条件投降。反复多次,宝宝意识到,哭不是灵丹妙药之后,自然也就不用这种办法威胁爸爸妈妈了。

    四、宝宝不哭就是“乖”么?

    很多宝宝的哭闹让爸爸妈妈心烦,但是有些宝宝却是很少哭,偶尔哭得时候,也是像小猫一样哼哼几声,宝宝不哭就是好事情吗?

    过于“乖巧”可能是不健康的表现

    如果宝宝在出生之后,很少哭闹,甚至不哭,那么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意味着宝宝可能患有某些疾病。

    什么疾病会导致宝宝不爱哭呢?

    1.某些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的严重大脑发育不全,或者先天性的呆小症。这样的病儿出生之后吸吮能力很差,而且平时很少哭闹,即使饥饿也不会出声,同时还会有腹胀、便秘、两眼间距过宽、表情呆板等现象。

    2.严重的全身疾病:例如黄疸、红斑狼疮或者败血症。这种病儿往往会拒绝吃食物,即使吃,也吃得极少,对人对事反应冷漠,天天昏昏沉沉。

    贴心提示:

    宝宝过于乖巧,爸爸妈妈要注意的事项

    宝宝过于安静并不一定是好事,爸爸妈妈应该检查宝宝是不是正常的吃奶以及排便,同时还要跟其他宝宝比较,是不是出牙较晚、囟门闭合较迟、智力发展是不是比同龄宝宝落后。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早送宝宝进医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

    五、音乐是最好的止哭良药

    实验证明,刚出生的宝宝,只要在他的旁边轻轻晃两下风铃,宝宝就会停止哭泣。在宝宝一周大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分辨妈妈的声音了,再焦躁不安的宝宝,听见妈妈的声音,都会安静下来。

    如果在宝宝哭闹不止的时候,给宝宝听一段轻柔的音乐,大对数宝宝都会慢慢安静下来。给宝宝听音乐有什么好处呢?什么样的音乐可以让宝宝不哭呢?

    给宝宝听音乐的好处

    大多数的妈妈在怀孕时都会做一些音乐胎教,例如给宝宝播放一些优美的钢琴曲或者让宝宝安睡的摇篮曲之类。因此,对于小宝宝来说,这些优美的音符是在爸爸妈妈的声音之外最为亲切的一种声音了!给宝宝听音乐,不仅能够促进宝宝产生安全感,而且在音乐的影响下,宝宝在人格情操也会同时得到提升。

    常常听音乐的宝宝其面部表情很和善,肢体动作也明显比不听音乐的宝宝活泼、优雅许多,领悟能力也比一般宝宝要高,不但可以很快领悟妈妈的意图,而且能与妈妈良好地沟通。

    而且胎教音乐不仅仅可以安抚宝宝的心灵,更能给宝宝带来回到妈妈肚子般的安全感。

    贴心提示:

    什么样的音乐能让宝宝不哭?

    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是音乐就可以让宝宝停止哭泣,某些摇滚、重金属音乐只会吓到宝宝,甚至不少妈妈拿着橡皮玩具在宝宝耳边挤压,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都会把宝宝吓坏,反而睡不着了。给宝宝选择音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音乐当中不能有突然高亢的片段,更不能有过于强烈的节奏,最好选择胎教音乐给宝宝听。

    在宝宝安静的时候,也可以给宝宝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舒缓宝宝紧张的神经,促进宝宝身体和智力的发育。

    六、引导宝宝学会自己停止哭泣

    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宝宝的哭闹,是父母的无能,并且把宝宝的哭闹看作一种麻烦。的确,哄宝宝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有没有办法让宝宝自己停止哭泣呢?

    让宝宝放声的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一不小心摔倒了,这时宝宝肯定摔得很疼,满脸憋得通红,伴随着的是放声大哭。面对这种情景妈妈可以把宝宝搂在怀中,抚摸着他受伤的地方告诉他:“如果你觉得疼,就放声的哭吧,妈妈就在你身边。”宝宝的伤痛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缓解的,如果你告诉他“想哭就哭”,你这种对宝宝感受的认可和宽容让宝宝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他知道你是关心他的,这时疼痛也不再那么难以以忍受了。同时,短暂响亮的哭泣,可以让宝宝的情绪得到充分地释放,当宝宝心理的压力消除之后,自然就会停止哭泣了。

    贴心提示:

    如何让宝宝不再哭?

    好多爸爸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哭泣的次数也在增加。对于有些聪明的宝宝来说,他会发现哭闹是最有效的求救办法,能让爸爸妈妈立刻关注自己。当宝宝遇到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的时候,第一个反映就是用哭闹声来召唤父母,让他们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告诉宝宝,下次遇到麻烦的事可以直接找妈妈,不用哭闹妈妈就会立刻赶到,而且你要尝试着这样做几次。慢慢地宝宝就不会再用哭泣来寻求帮助了,他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你他需要帮助了。

    第五节 小测试:你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吗?

    不会说话的宝宝,不管心情好不好、不管是冷还是热、是渴还是饿,一律用连哭带闹的方式表达。经过前面的学习,你是否明白宝宝哭泣的原因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的小测试,看看是否可以当个称职的新妈妈。

    宝宝的哭泣大多是因为生理上的痛苦,例如饿了、渴了、困了、尿湿了、太冷、太热或者生病等等。

    1.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宝宝的哭声声调很低,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发出一声短促的啼哭,然后停顿一下,再次发出短促的哭闹,再次停顿。这个时候宝宝哭闹的原因是( )

    A 饥饿 B 身体过冷 C 疲倦

    答案:A

    2.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每天定时定点地哭,而且哭的时候双腿绷直,甚至双脚也是直直地伸着,而且常常出现在宝宝一岁之前。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肠绞痛 B 尿布湿了 C 疲倦

    答案:A

    3.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宝宝一边哭,一边转动脑袋四处乱看,看不到人时声音很小,一般只有哼哼唧唧的声音;一旦看见人,就开始哇哇大哭,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身体不适 B 生病了 C 寂寞,无聊

    答案:C

    4.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啼哭的声音很低,而且往往是干打雷不下雨,这种哭闹大多发生在宝宝睡醒之后或者吃完奶之后,同时还伴随着两脚乱蹬、身体频繁晃动。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过冷或过热 B 尿布湿了 C 寂寞,无聊

    答案:B

    5.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哭声低沉,而且有一定的节奏,妈妈摸宝宝的时候,会感觉宝宝的小手小脚冰凉,同时宝宝的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身体过冷 B 饥饿 C 生病了

    答案:A

    6.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哭闹得特别激烈,还耍花腔,连续嚎叫,哈欠一个接一个,还透出不耐烦的情绪,同时还用小手揉眼睛,大人怎么哄逗,也不能引起他的兴趣。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身体不适 B 饥饿 C 困倦

    答案:C

    7.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经常会被突然出现的声响吓得哇哇大哭,或母亲的离开也会引起宝宝的哭闹。如果出现在陌生的环境当中,则是表情非常紧张,眼睛紧盯四周的环境,一旦出现一点动静,立刻嚎啕大哭。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生病 B 缺乏安全感 C 无聊,寂寞

    答案:B

    8.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这种哭泣,常常在宝宝吃饱之后,而且是很突然的哭声,第一声象是叹息,又长又响,之后是一分钟左右的安静,紧接着一声大哭,又是一声大哭。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饥饿 B 消化不良、腹胀 C 困倦

    答案:B

    9.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哭泣时间长而且声音怪异,往往出现在吃饱之后或是睡觉之前,一般会连哭带闹几十分钟,大多数时候给人感觉呼吸不顺畅,听上去甚至有想哭哭不出来的感觉。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缺乏安全感 B 生病 C 寂寞,无聊

    答案:C

    10.宝宝哭泣时的行为表现:宝宝此时的哭喊声是不同于其他时候的,他的哭声是尖锐的、急迫的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同时伴随着眉头皱起,拼命挤压闭着的眼睛、嘴巴不时地紧闭、嘴角强烈下咧。有些宝宝在哭泣时还会要动他们的双臂和双脚。当妈妈去抚摸孩子小手小脚的时候,孩子会立刻收回它们。此时宝宝哭闹的原因( )

    A 疼痛 B 缺乏安全感 C 饥饿

    答案:A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