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以后,孩子的各种情绪逐渐成熟,他们会用各种情绪来表达自己,而家长们常常摸不清孩子们的心情好坏,也弄不清楚为什么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那么究竟为什么孩子会情绪突变,爸爸妈妈们怎样才能摸清孩子怪异行为的真实心理呢?
一、孩子“捣乱”,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受到重视
两岁以后,孩子已经会自己玩耍了,有的时候,孩子会独自一人抱着玩具,咿咿呀呀地乐呵半天,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也不需要大人的指指点点。然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时候,大人越是忙碌、越是有事情要做的时候,孩子越来“凑热闹”,不仅不会像平日里那么乖巧地一个人玩耍,反而会凑过来“捣乱”。
多多两岁多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捣乱”,每逢妈妈接听或者拨打电话,他都凑过来,不是拉扯妈妈跟他一起玩玩具,就是上来抓妈妈的手机。
而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多多也会特别“闹腾”,如果客人和多多说话,聊天,多多就会使劲地表现自己,撒欢的玩耍;如果客人和爸爸妈妈聊天说话,妈妈让多多到一边去玩耍,多多就会一会儿要妈妈帮自己倒水喝,一会儿缠着妈妈讲故事,一会儿要爸爸陪他开小火车。总之,他会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打断爸爸妈妈和客人的谈话。
有一次,妈妈接到一个电话,着急去公司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多多却拉扯着妈妈,说什么也不让妈妈出门,最后妈妈急了,狠狠地打了多多的小屁股两下,多多嚎啕大哭。妈妈走后,奶奶哄了很久,多多还是啜泣。
宝宝为什么喜欢“忙里添乱”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宝宝们总喜欢“忙里添乱”,大人越是着急,宝宝越是难缠。而且有时候,宝宝们似乎故意和爸爸妈妈们作对,你不忙的时候,他不找你玩,你越忙,他越来纠缠。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究其根源,是宝宝的心理安全感缺失。
很多宝宝,特别是妈妈单独带的宝宝,特别喜欢给妈妈“忙里添乱”,因为这样的宝宝,始终在妈妈的陪伴下,缺少与其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所以也不懂得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爸爸妈妈们还需要和别的人交流和沟通,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当他看到妈妈或者爸爸不关注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就会想尽办法去争取爸爸妈妈的关注。甚至会爬到爸爸或者妈妈的身上,要求陪他玩,要求哄他睡觉,要求给他拿这样那样的玩具或者零食。
贴心提示:
及时肯定孩子,不要冷落孩子
对于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家长要多动动脑筋。告诉孩子,妈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一小会儿就来陪宝贝,但是宝贝一定要听话,要自己开心的玩耍,这样妈妈才会过来陪宝宝。还可以告诉宝宝,咱们现在做一个游戏,你先去垒积木,垒出一个城堡,不能要求爸爸妈妈帮忙哦,垒好了,再来告诉爸爸妈妈,然后可以妈妈再垒,大家比赛哦。当然,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足够的安抚和关注,这样才能获得宝宝的理解。其实只要你温柔的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很乖,如果吓唬、吆喝,那么,宝宝就会马上感到不安和紧张起来,也就会越来越缠爸爸妈妈。
二、谁都会焦虑,孩子也一样
两岁以后,孩子已经能够认识人,大多数已经能够很好的说话、咿咿呀呀地唱歌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宝贝,来,给阿姨唱一个儿歌”,或者“宝贝,来,给爷爷背首唐诗”。然而事实上,孩子们都是会不说话,更有孩子,会躲在爸爸妈妈身后,不愿将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
嘟嘟妈是个非常大方得体的职场丽人,也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妈妈,她教两岁多的女儿学会了很多的儿歌,背了不少唐诗,十一的时候,社区举办亲子活动,嘟嘟妈就报了名,想和女儿一起去参加活动。
然而,嘟嘟妈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家里背起唐诗来从不“断篇”的嘟嘟,一看到一大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都在楼下,并且要当着这么多人背诵唐诗,唱儿歌,一下子竟然不安起来,躲在妈妈身后,妈妈怎么劝,都不肯开口说话。
最后,嘟嘟妈就在场地中间,蹲在嘟嘟面前,一遍遍跟嘟嘟讲,咱们给叔叔阿姨,给小朋友们,唱个歌吧?
嘟嘟皱着小眉头,看着妈妈,又看看四周,就是不开口说话。
嘟嘟妈生气了,干脆就对嘟嘟说,“你再不唱歌,妈妈就不给你买新玩具了。”结果嘟嘟竟然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委屈的样子让举办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过来劝说。
不要强迫宝宝去直视压力
其实,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有些时候也会怯场,这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孩子也一样。经常见到的人,经常出入的环境,孩子们习惯了,就不会感到不安和恐惧,然而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是未知的叵测,是未知的体验,孩子们畏惧,甚至抵触,都是正常的。而且,父母们太多的期许,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比如承诺孩子表演节目后给买玩具,比如要求孩子好好表现不要丢人等,都是一种压力。事实上,强迫孩子直视压力并不是正确的做法,家长们需要做的,是减压,把有压力的事情,变成没有压力的游戏,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焦虑和畏惧。
呵护宝宝的兴趣,其实就等于呵护了宝宝的才华。如此才会激发宝宝的潜能。一旦发现惹宝宝反感的事情发生了,家长尊重宝宝的选择,不要先考虑到自己面子问题,让孩子感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事。不逼迫宝宝上台表演,而是心态平和地与宝宝一起在台下做观众,欣赏成功的,也欣赏演出“失败”,都用欣赏的态度的去交流小伙伴的表演,是一次很好的引导机会。
贴心提示: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想怎样表现就怎样表现
在对待压力这件事上,家长们一定要灌输给孩子轻松减压的思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公共场合,告诉孩子,你愿意怎样表现就怎样表现,不过,你不能退缩。孩子哪怕哭,哪怕闹,都是他自己的表现,家长们不要过度批评或者表扬,这样孩子才会轻松上阵。哪怕孩子在文艺汇演上,磕磕绊绊,一首诗都没有背出来,一点都没关系,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你能上台就不错了,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才不会焦虑。否则,他会想到,我没有表现好怎么办?妈妈会不会骂我?不给我买新玩具怎么办?如此,孩子不焦虑才怪。
三、我是一只小螃蟹
两岁以后的宝宝,已经学会了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姿态,比如学小羊咩咩叫,比如学小狗汪汪叫,比如学螃蟹横着走路,比如学小鱼吐泡泡……不过让爸爸妈妈头疼的是,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做自己,而是常常把自己说成是某种小动物。
铛铛小朋友最近一段时期特别喜欢小螃蟹,就连小区里的爷爷奶奶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啊?”她都这样回答:“我是一只红色的小螃蟹”,搞得铛铛的妈妈哭笑不得。
就先吃饭的时候,铛铛小朋友也总是说:“我是小螃蟹,爱吃小鱼小虾,我不要吃这些”。这可愁坏了铛铛的姥姥,她怎么可能天天给铛铛做小鱼小虾吃呢?
铛铛的妈妈就纠正铛铛:“你是人,宝贝,不是小螃蟹,你可以假装自己是小螃蟹,但是不能说自己是小螃蟹,不能吃螃蟹爱吃的东西哦。”纠正了几次都不管用,铛铛的爸爸就着急了,跟铛铛很严肃的说,“你再说自己是小螃蟹,爸爸就打屁股了啊!”结果铛铛当时就哭了起来,边哭还边说:“我就是小螃蟹,我是红色的小螃蟹”。
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孩子总会有很多想象
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模仿是学习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基础途径,不管孩子如何模仿,只要不会伤害到自己,只要不存在不健康、不道德的因素,家长都不应该阻止。
有时候,孩子在动画片里看多了某种动物的形象,就会觉得自己是某种动物,比如铛铛所喜欢的红色的小螃蟹,家长们不必对此太介意,也不必刻意去纠正,这是孩子心理成长的正常反应。比如曾经有新闻报道,被狼叼走的孩子,生活在狼群里,逐渐就成了“人狼”,这就是环境对人的造就。铛铛说自己是红色的小螃蟹,那么,她生活的环境,绝不会让她真的成长为有螃蟹习性的孩子,所以家长们根本没必要担心。
相反,如果家长过度纠正,就有可能诱发孩子的抵触心理,反而适得其反。
贴心提示:
如果你是螃蟹宝宝,好吧,那么我们就是螃蟹一家
对付孩子的这种心理模拟,其实很容易。既然你是螃蟹宝宝,好吧,那么我们就是螃蟹一家,看,饭桌上这些就是小鱼小虾,哦,这是青菜味的小虾,这是大米味的小鱼,你看,这么多你爱吃的小鱼小虾,快来,吃一口。
螃蟹爸爸,今天下班的时候记着给红色的螃蟹宝宝带回来二斤豆腐味道的小虾哦!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要以为安子在真的教你如何把孩子变成小螃蟹,呵呵,这只是游戏,孩子们通过现实生活,渐渐就会识别自己的身份,也就会渐渐明白,这不过都是游戏。
也许明天,她就会说,“我是小鸟,我要飞”!后天她就会说:“我是大怪物,我们是怪物一家”。
好吧,她知道自己是人,放心吧,就和她一起快乐游戏吧!
四、孩子也爱唠叨
有不少家长,会发现两岁多的孩子爱唠叨,甚至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我家宝贝是不是小话痨?我家宝贝怎么这么爱唠叨?他干吗总在重复一句话?
事实上,孩子有一个语言爆发期,这不仅仅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会有,在学会了说话之后,也会有。
不要担心宝宝话痨,相反,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哪怕不停地重复同一句话,因为这就是他们学习说话,记忆事务的方法,而且他们的话越多,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相对发展就越快。
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正确“唠叨”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唠叨”,选择了置之不理。这是不正确的。
孩子会反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今天是周一?”
家长解释了一堆,孩子最后还是这个问题:“为什么今天是周一?”
这些“唠叨”,常常会让家长们抓耳挠腮,甚至感到抓狂。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耐心,再耐心,不要怕麻烦,更不要发脾气,这正是启发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好时机。把宝宝当成你最重要的客户吧,想尽办法跟他解释他的同一个问题。
比如你可以解释一周七天的来历,也可以解释周一的英语怎么说,更可以跟宝宝一起,学写“周一”这两个字。不用苛求宝宝学会英语单词,或者会写字,启蒙教育只需要让宝宝知道和熟悉。
贴心提示:
重视孩子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
儿童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两到三岁,所以一定要注意引导“爱唠叨”的孩子的语言发育。
两岁到三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学习绕口令,对于唠叨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不如教孩子们几句绕口令,这样他们的“唠叨”就能有的放矢了。
比如“门口吊刀刀倒吊着”“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不用担心孩子能不能学会,只要他们反反复复的说就好了,家长适当引导纠正,就能够有效帮助孩子的口头语言发育。
第二节 宝宝为什么喜欢“胡说”
很多家长都发现,两岁多的宝宝,在表达上常常出现问题,说不清楚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们常常会“胡说八道”。
一、认不清颜色的宝宝
面对两岁多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宝宝为什么总也辨不出颜色?宝宝不会是色盲吧?别着急,宝宝辨识颜色需要一个过程,别着急,很少有真正色盲的宝宝。
最让果果妈头疼的,就是果果不会辨识颜色,总把红色说成绿色,或者把黄色说成蓝色。这一天,果果妈给单位印刷宣传册,去了一趟印厂,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个小伙子是色盲,进厂的时候没有发现,结果配色的时候,竟然把红色油墨当成了绿色油墨,结果毁掉了很大的一批印刷品。果果妈突然想到果果,禁不住心里打鼓:自己的宝贝果果不会是色盲吧?
回到家,果果妈禁不住叫过来果果,拿着识色卡,认真的学习颜色,可果果还是分不清楚各种颜色,而且还忍不住跟妈妈争辩,把红色非要说成绿色,把蓝色非要说成黄色,果果妈揪心极了,难道自己的宝宝也是色盲么?
每个宝宝都会分不清颜色
事实上,人类对任何事物的概念,都是人为定义的,比如红色,大家约定俗成那种颜色就是红色,可对于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是红色,并没有固定的概念,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注定要学习各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颜色,这些都是行走世界的必备知识。
宝宝其实很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儿童玩具和儿童书籍,颜色越鲜艳,对孩子越有吸引力,可对于这些花花绿绿的颜色,孩子们很难一下子就记住什么是红色,什么是绿色,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真正色盲的孩子很少,所以每个宝宝都有一个阶段,分不清楚颜色。
而且,两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孩子们会自主地识别颜色,对于他们记不清楚的颜色,他们会固执地将自己模糊的概念定义到某种颜色上,这就需要父母不管提醒、纠正。不要担心孩子们是色盲,这个过程哪个孩子都会遇到,也不要说宝宝“胡说”,他们慢慢就会学会,非要给他们扣上色盲或者胡说的大帽子,就是家长们的错误了。
贴心提示:
我们和白雪公主一样,有七个好朋友
要想让宝宝们尽早识别颜色,安子教给爸爸妈妈们一个方法,将七张硬纸片涂上红、黄、蓝、绿、紫、黑、白七种颜色,然后随时装在口袋里。
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就跟宝宝说:“今天我们当白雪公主吧?我们带七个好朋友一起出门吧?”然后出门后,让宝宝选择,现在跟哪个好朋友玩呢?宝宝选择“黄色的好朋友”,就掏出黄色的小卡片;宝宝选择“红色的好朋友”,就掏出红色的小卡片……
这样,宝宝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识别各种颜色。
二、宝宝的话让人莫名
孩子的话,常常会让大人们摸不着头脑,不仅仅是宝宝们“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的各种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奇言怪语”,有的简直让爸爸妈妈们莫名其妙。
天天不过两岁半,却常常让妈妈感觉莫名其妙,当然,妈妈常常也会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不一样啊。
这不,晚上从姥姥姥爷家吃饭回来,看见天上的月亮,天天就站住不走了,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用竹竿把月亮够下来,拿个篮子,把月亮装回家,锁进柜子里。”妈妈看着天天一脸认真,既不能同意,也不能反驳,只好任其自己联想,想够了,就拉着天天,回家“找装月亮的篮子”去了。
周六的时候,天天和爸爸去小公园玩,看见一窝蚂蚁,爸爸饶有兴趣地带着天天看蚂蚁搬家,天天却说,“我要带蚂蚁回家吃饭”,然后就动手把小蚂蚁一个个捏起来,装进口袋里。天天的爸爸赶紧阻止,天天却不肯将口袋里的蚂蚁拿出来,天天的爸爸最后忍不住吼了起来,结果天天很委屈地哭了。
五一,天天一家去动物园,在熊猫展馆,天天看到了可爱的大熊猫,大家以为天天会很开心,不想天天却说:“我要把熊猫炖了吃肉”。
宝宝们并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规则,有些东西不现实,比如“将月亮够下来,锁紧柜子里”;很多东西不理性,比如“带小蚂蚁回家吃饭”;有些话不该说,比如“把熊猫炖了吃肉”。然而对于孩子来说,正所谓童言无忌,他们并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对于他们来说,月亮和桌子上的月饼看起来差不多,只不过月亮在天上,如果能够够下来,就可以拿回家吃掉;蚂蚁和妈妈的同事也没有太多区别,只是一个个头小一个个头大,如果喜欢蚂蚁,也可以请蚂蚁回家吃饭;熊猫和爸爸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活鸡也没有太多区别,都是关在笼子里的,胖乎乎的很可爱,也许也可以买回家炖了吃。
贴心提示:
切忌指责孩子的“胡言乱语”
爸爸妈妈们对于孩子们这些“胡言乱语”,大可不必介意,千万别因此说孩子不懂事,更不要指责孩子,告诉他们为什么月亮不能够下来,为什么蚂蚁不能请回家,为什么熊猫不能炖了吃就好了,如果一味地职责和阻止孩子的胡言乱语,那么不仅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也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怯懦。
三、和孩子一起“胡言乱语”
宝宝最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妈妈?
最喜欢和自己一起瞎玩,一起“胡言乱语”的爸爸妈妈,对于宝宝来说,很多时候,不听话,惹大人生气,很有趣;把玩具弄了一地,看妈妈猫着腰,撅着屁股收拾很有趣;不遵守游戏规则,把围棋的黑白旗子撒了一地很有趣;和爸爸一起“胡言乱语”,把妈妈气地瞪着眼睛,气呼呼地很有趣。
孩子最喜欢打破规则,对于孩子来说,世界原本是没有规则的,大人们非要强加给他们这样那样的规则,好无趣。
丁丁常常喜欢“气妈妈”,妈妈刚刚收拾好了房间,他就走过去,呼啦啦,把东西全都推到地板上;奶奶刚刚扫了地,他就刺啦刺啦撕下几片卫生纸,扔在地上;爸爸刚刚给鱼缸换了水,他就偷偷将自己的玩具熊“掉”进鱼缸里。看着大人们大呼小叫,丁丁似乎很开心,于是在一次次恶作剧之后,他常常被爸爸打屁股。可他却总是乐此不疲,还常常自己解释,“恶作剧”。
丁丁最喜欢的,就是和爸爸一起“胡言乱语”,一会儿叫妈妈“羊羔妈妈”,一会儿叫奶奶“鲨鱼奶奶”,一会儿叫爷爷“调皮的小爷爷”,丁丁的爸爸常常听得哈哈大笑,丁丁的妈妈常常无可奈何。
孩子最喜欢无规则的语言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打破规则,有一种快感,这对孩子来说,是反抗规则,回复天性的一种表现,作为家长千万不要阻止。只要孩子的“胡言乱语”无害,就可以任其发挥。
通过“胡言乱语”,孩子会懂得很多东西,别看他们嘻嘻哈哈,他们一样会通过这样的游戏,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为什么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呢?为什么要让孩子变成刻板的小绅士、小公主呢?如果孩子在家里还不能“胡言乱语”,他又能去哪里学习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呢?
所以爸爸妈妈们如果有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胡言乱语”吧!
第三节 宝宝的性格养成
两岁到三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有的孩子在这段时间收到了父母过多的指责和压抑,就会变得怯懦、胆小和内向,而有的孩子又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会特别张扬,特别霸道。要注意在两岁到三岁之间,宝贝的性格养成,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
一、宝宝为什么争强好胜
有的宝宝性格内向,而有的宝宝则比较张扬,喜欢出风头,见不得别的宝宝比自己强,那么,为什么有的宝宝争强好胜?这样的争抢第一,对宝宝的成长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佳宝妈妈常常和别的妈妈唠叨,佳宝总是嫉妒别的小朋友,看见森森有一把小手枪,就嚷着要妈妈给买;看见冰冰去上幼儿园,就嚷着要爸爸也送自己去幼儿园;看见嘟嘟的奶奶给嘟嘟买了滑板车,就要奶奶也给自己买滑板车,而且一再说,要比嘟嘟的更高级!
佳宝妈有点头疼,这样的宝宝,可怎么办好啊!
不要用消极词汇定义孩子
事实上,佳宝妈错误定义了佳宝的争强好胜,不要轻易用嫉妒、懒惰、不聪明等不积极的词汇定义孩子,争强好胜,只是孩子天生的积极因子在起作用,很多时候,这种积极性并不是有害的,而是有益孩子成长的。
但是,这种争抢第一的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或者不自信,比如佳宝,如果他没有拿到比嘟嘟更好的滑板车,如果他没有和冰冰一样去上幼儿园,就可能会有挫败感,从而萌发自卑心理。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正确引导孩子,将他争抢第一的好胜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比如背的唐诗比多多小朋友更多,比如认识的数字,比乐乐小朋友更多……
贴心提示:
不要让孩子有太多心理压力
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事实上,每个人天生都有好胜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有的被家长抹灭了。然而,好胜心的背后,却隐藏着自卑和不自信,所以在引导孩子正确发展好胜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承受因为没有获得第一而感受到的痛苦和自卑,也不要让孩子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与其他人比,比如与自己比,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有所进步,就是成绩,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少很多,成就感就会多很多。
二、为什么宝宝爱操心,爱管事
有这么一个跟孩子有关的历史故事。一次,康熙帝带着皇后和侍卫出宫去散心。结果看见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有着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家”。康熙心中不悦,觉得这家人口气不小,自己贵为天子都不说天下第一家,他一个老百姓怎么敢称自己家是“天下第一家”!于是带着侍卫和皇后闯进了人家家里,这家的主人听说皇上来了,赶紧出来迎驾,为首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于是康熙皇帝就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多大年纪了?为什么敢称自己家是天下第一家?”
那老头恭恭敬敬地回答他叫张世贤,已经98岁高寿了。因为家里是九世同堂,所以有九百多口人。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和睦的地方,子孙齐心,敬老爱幼,所以在邻近几个县都很有名。他过90岁生日时,众乡亲前来贺寿,送了这块匾额。本来他不想接的,但是拗不过乡里乡亲的一片好意,只好收下挂了起来。并请皇上恕罪。
康熙皇帝听完张世贤的回答后没有回话,旁边的皇后不冷不热地开了口:“既然你家大业大,十分富裕,那就给你家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吧。先皇的孝陵正好缺少十八对金人金兽,你家就负责把它们建好吧。”康熙正为那“十八对”发愁呢,听皇后这么一说正合心意,于是也同意了皇后的话,要张家按皇后的懿旨去办,给一年期限。
颁下这道旨意,康熙帝是高高兴兴地起驾回宫了。只可怜张家一家人,本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却没有想到祸从天降。别说十八对金人金兽了,就是一个小金人他们家也铸不起啊!全家人急得抱头痛哭,无技可施,最后家里的大人病倒了一大片。
张世贤有一个重孙子叫宝儿,才八岁,却聪慧过人。他恳求家里大人说自己有一个主意,但要一个人去见皇上,家里大人怎么也拦不住,最后想反正铸不出金人金兽也得死,还不如让他试一试。
康熙皇帝听说一个小不点来求见自己,觉得很稀奇。结果一见面,发现虽然宝儿年纪小,但走起路来动静却不小。为什么呢?因为他一个小人儿身上竟然有一串大大的钥匙,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的。
康熙帝就问:“怎么就你一个小人儿跑来了?”
宝儿回答:“我家太爷爷、爷爷、父亲因为建造金人金兽的事情都病倒了,实在没办法,我就一个人来了。”
康熙又问:“你来就来吧,一个小不点干吗带着一大串钥匙?”
宝儿一本正经的回答说:“我们家有一个老规矩,谁当家谁就要掌管家里的钥匙,因为我太爷爷、爷爷他们都病倒了,所以就让我掌管,我来见皇上只好把钥匙也带来了。”
康熙很纳闷:“你太奶奶、奶奶、母亲、婶婶难道也病倒了?为什么她们不管家呢?”
宝儿很严肃地回答:“那可不行,要让女人当家,听女人的话,就会败家乱事,非乱套不可。我们家从来就是男人当家,不让女人插手。”
康熙听了这话,心头一震。终于明白这个小孩是借事说事,在讥讽自己听从皇后的话。心头不由大怒,正想发火,一看到大殿上宝儿孤零零的小身影,想到他一家大人都病倒了,再想到皇宫里“后宫嫔妃不得干政”的祖训,怒气又消了。气一消,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和皇后的旨意对张家的来说,确实是太为难了。最后康熙说:“朕历来爱民如子,不喜奢华。这样吧,张宝儿你回去对你家大人说,孝陵前的金十八改为石像铸造的十八对吧。”
这个故事有点长,不过,安子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爸爸妈妈们,如果你家有个爱操心、爱管事的宝宝,千万不要阻止他来操心,孩子有他的天性,也有他自由发展的权利,适当引导,就可以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感谢家里有个有责任心的宝贝
如果家里有个宝贝,不管是爸爸妈妈出门,还是自己出门,都会说:“东西带齐了么?”“出门要小心”“妈妈手机拿了么?”爸爸妈妈们可千瓦别职责孩子咸吃豆腐淡操心,这是孩子责任心的一种体现,家里有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爸爸妈妈应该开心才对。
贴心提示:
注意不要引导过度
宝宝责任心强,爱操心,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一味地鼓励孩子,让孩子多操心,那么孩子就可能成为小朋友中间的“强势管家婆”,好则成为孩子王,坏则,会让小朋友们避之不及,所以,适当引导孩子,让他在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去关心、爱护别人,这样才能真正成就宝宝的责任心。
三、放纵宝宝是害了孩子
有的父母,特别宠溺孩子,看孩子小,就不加约束,早上爱睡到几点睡到几点,晚上玩够了再睡,吃饭爱吃什么吃什么,不爱吃的食物不吃也罢,爱看电视就给看电视,爱看手机就给看手机……
倩倩的爸爸在四十岁的年纪,才有了倩倩这个独生女,所以对倩倩百般宠爱,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
倩倩喜欢看小猪佩奇,爸爸就给她买了全套小猪佩奇的光盘,买了各种各样小猪佩奇的玩具,从场景配图到毛绒玩具;倩倩又喜欢托马斯小火车,ok,爸爸就给买各种配套玩具,从小火车到绘本书,只要能找到的,爸爸都给倩倩买来。倩倩喜欢漂亮裙子,爸爸就给买各种各样的漂亮裙子,一年到头,倩倩几乎每天都穿裙子出门。倩倩喜欢和爸爸一起熬夜,看光盘,玩游戏,爸爸也乐此不疲,工作之余所有的时间,统统都给了倩倩。
倩倩的妈妈对倩倩的爸爸很满意,不再热衷出去喝酒,也不再和“狐朋狗友”出去飙车,而是成了标准的好奶爸。
然而,倩倩却很瘦弱,还不长个,虽然很漂亮,但是很小巧,爱生病。这让倩倩的爸爸妈妈都很头疼。
公主病、王子病,都是宠出来的
传统意义上的公主病、王子病,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放任其在白纸上胡写乱花,孩子就会“生病”。而且公主病、王子病,也不仅仅是性格上的问题,因为太放纵,所以孩子会有这样那样不够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让孩子的身体变得不健康起来。
贴心提示:
规律的作息,正常的生活是花朵的保鲜膜
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宝贝挑食,自己的宝贝爱谁懒觉,自己的宝贝任性……其实,大部分问题,都是家长宠出来的。宝贝当然会对食物有所选择,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告知孩子,青菜不好吃,但是吃了可以长高,长高了才能去摘星星和月亮,才能和太阳公公一起玩耍,那么孩子就会对青菜感兴趣。宝贝当然都爱谁懒觉,但是如果你让孩子早睡,那么到了早晨,他睡饱了,你不让他起床,他也会爬起来玩耍。孩子任性,也是宠出来的,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他就会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
所以,规律的作息,正常的生活,是花朵们的保鲜膜,不要放纵孩子肆意生活,否则,就是害了孩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