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理论指导-体育健身过程和内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体育健身过程

    体育健身过程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与人们的其他活动一样,体育健身过程同样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者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体育健身过程的效果目标主要在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适应能力、培养美感和调节心理。体育健身过程的构成要素为体育健身手段、体育健身负荷、体育健身频度和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等。体育健身过程可以分为工作力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工作力下降阶段。体育健身过程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安排体育健身过程时,必须考虑锻炼者的体力因素、心理(情绪)因素、饮食营养因素、劳动负担因素、作息制度因素和体育素养因素等。

    体育健身过程的概念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必须科学,体育健身的实质,就是要科学地把握和安排体育健身过程。在此基础上了解体育健身规律,懂得科学健身原则和方法,据此选择合理的体育健身手段,从事专门化的体育锻炼,并注意做好反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健身的效果。

    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者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一般所称的体育手段,包括身体练习、自然因素与卫生因素等三大因素,以身体练习为主导因素。体育健身过程要求锻炼者运用体育手段,承受一定的身心负担,通过相应的磨炼和克服某种困难,使生命体发生趋优的变化。简言之,体育健身的锻炼效果需要流汗和吃苦换来的。

    体育健身过程的特点

    体育健身过程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改造和完善自身。体育健身活动除具有人类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共性,即意识性、社会性、客观性以外,还具有以下若干特点:

    1.从活动目的来看,体育健身过程是一种集健身、健心、健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影响过程。从现代体育观来看,体育健身活动本身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功能;从个体的体育需要来说,人们要用以满足多种需要(身体、康复、消遣、参与等)。从这一角度来说,体育健身运动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负有对人的机体和人格进行全面塑造和多方面改善的任务。但是,从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分析,体育健身的最为本质的目的,则是对人体进行生物学的改造。

    2.从表现形式来看,体育健身过程是人的体力、智力、外环境助力共同参与的运动行为过程。人的身心统一决定了体力与智力的不可分,人与环境的统一决定了人必须充分利用外环境的助力。这就决定体育健身活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譬如,有的运动以体力投入为主,但也需要心理的“修炼”,还要求大脑神经中枢对运动反馈信息加以及时调控,如跑步;有的以智力投入为主,但其实施也需相应的体力活动,如门球、台球;有的则要接受自然的恩惠和经受大自然的洗礼,如旅行、夏练与冬练。娱乐体育则强调身心的放松与超脱,是现代人为“淡出”社会烦恼、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如此等等。在健身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强化“三力”,以达到“三健”的目的。

    3.从机体适应的特征看,既要注意机体所承担的负荷与机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即强调锻炼效果,同时,又要注意锻炼以后的休息与恢复,即注意保养效果。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过程不仅首先要注意健身过程本身,同时还要注意其后效应。因此,应十分注意对运动中和运动后身体状况的监测,其中,疲劳反应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监测指标。

    4.从组织方法来看,体育健身过程是形式多样、组织灵活、因人而异的社会活动。从组织形式上说,既可以集体合练,也可小组分练、个人独练,以及家人朋友共练。在方法要求上,有的要求十分严格,如集体表演或比赛;有的则极为灵活,无一定之规。

    5.从它与客体的关系来看,体育健身过程是一种主动体育。就体育的表现形式而言,可分为主动体育和被动体育(或称媒介体育)。体育的活动对象投射到主体身上的称为主动体育,活动对象投射到客体上的则称为被动体育或媒介体育。健身体育是一种典型的主动体育,它要有意识地改变主体的某些性状。由于体育健身具有主动体育的特点,因此非要“动其主观”不可。

    6.体育健身过程与人类其他身体活动(如劳动、生活)的关系极为紧密。从健身的角度看,只要达到一定的身体刺激量,均可获得一定的健身效果。这样,只要不违逆机体能量代谢的一般规律,体力工作、家务劳动均可作为健身的辅助手段而达到健身强体的效果。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用工作、劳动代替体育健身活动的理由。

    体育健身过程的影响因素

    体育健身过程是一个专门组织的科学活动过程,正如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要有良好的竞技状态一样,体育健身锻炼开始以前也有必要形成一定的运动准备状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运动准备状态,才会有运动欲望,才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运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缺乏运动准备状态而贸然投入运动,不能收到锻炼效果,还可能出现伤害事故。良好运动状态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外部因素或条件,这些外部因素或条件,有的是锻炼者本身必须具备的,有的则需运动前调整形成。

    体力因素

    体力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没有体力就不可能进行体育锻炼,体力包括走、跑、跳的基本能力以及力量、耐力等基本素质、时空感知能力等。体育健身者拥有充沛的体力,运动后才有积极效果。一般人的体力尽管呈波浪式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大。在异常情况下,体力会急剧变化,锻炼时要及时调整负荷。

    心理因素

    情绪高涨则锻炼积极性高,运动感觉良好,动作轻松协调,负荷总量容易加大;反之,心理状态不佳,情绪不佳,则使人倦怠,不想运动。因而,心理因素对锻炼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形成固定的锻炼制度以后,由于生物钟的及时警醒,锻炼情绪较为稳定,心理状态正常。锻炼制度一旦改变,情绪也会发生变化。精神适度紧张对发挥机体能力有好处。但当劳动过度、精神过于紧张时,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此时负荷不宜安排过大。

    饮食营养因素

    其基本原则是保持机体同化与异化的平衡。当营养不足或空腹运动时,则负荷安排宜小,以降低因血糖低而引起的不适;当营养过剩时,要适当加大负荷,特别要注意延长运动时间,促进脂肪的消耗。应注意饮食平衡和饮食卫生。

    劳动负担因素

    劳动也是一种消耗,从生理角度来看属于异化过程,具有促进同化的作用。劳动负担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健身活动安排。当劳动强度过大时,运动更多地带有调整和放松的性质;而当劳动强度小时,运动多带有锻炼因素。劳动性质和部位对运动锻炼过程的影响很大,健身锻炼时劳动肢体要注意放松,非劳动肢体要加强锻炼。脑力劳动者的全身锻炼更是必要。

    作息制度因素

    运动在余暇时间进行;余暇时间的多少,对锻炼制度亦有重要影响。时间充裕的锻炼者,锻炼时间较为自由,多采用运动与休息相间安排,即疏状安排方式;时间较紧的锻炼者,要采用集约化安排方式,注重提高单位时间的锻炼效率。缺乏整块余暇时间的人,也可以分散安排,积零成整,亦有效果。许多学者研究认为,“高质轻负”(即负荷不大,提高运动质量)的安排方式,对现代人是有利的。

    体育素养因素

    体育素养表示在人生经历中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程度与水平,它包括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水平等。它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性,对健身运动的倾向性以及对人的运动行为均会有所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健身过程。

    体育健身的内容

    体育健身内容一般可以分成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医疗体育、矫正体育、娱乐体育和防卫体育等。根据体育健身的特征,可以将其有条件地分成传统健身、身体基本运动、球类运动、体操舞蹈运动、自然力锻炼、民间大众体育以及健身器械运动等。传统健身源远流长,身体基本运动简单实用,球类运动趣味性强,体操舞蹈运动富有表现力,自然力锻炼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民间大众体育灵活性强,健身器械运动具有针对性。对这些基本特征的创造性把握,是科学运用和取得实效的关键。

    体育健身内容概述

    体育健身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在尧舜时期阴康氏发明的“消肿舞”,开创了医疗体育内容的先河。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体育健身内容,如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至今仍广为流传。随着西方文明的兴起,欧美盛行的某些体育健身内容,如田径、体操、球类、舞蹈等,也逐渐植根于中国的大地上。在我国大力倡导推行体育健身运动的今天,一些锻炼者和研究人员已经革新和创编了许多新的锻炼内容。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的前身)也曾专门组织人员,对体育健身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推陈出新。可以预言,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体育健身的内容大体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1.健身运动

    健身运动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健身运动。健身走的姿势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础上,躯干伸直,同时收腹挺胸抬头,随走步速度的加快,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自然前后摆臂,同时膝盖朝前,脚跟先着地,过渡到前脚掌,然后推离地面。健步走时,上下肢应协调运动,并配合深而均匀的呼吸。

    2.健美运动

    健美指人的健康强壮的身体所显现出的审美属性,是人们追求人体美的一个综合标准,指肌肉、骨骼、血液、肤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无论其外部形式或内部结构都是匀称、协调、充满生机的。任何行动都能显示出全身各部分的协调和谐、自然舒展、生气盎然、神采奕奕。

    健美是与人的形体美密切相联的,健美是形体美的基础。人体有对称的造型、均衡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坚强的骨骼、匀称的四肢、丰满的躯体、弹性的肌肉、健康的肤色,这是形体美不可缺少的条件。健美还要求具有充沛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青春的活力。

    美的人体应该是健、力、美的结合。美的人体应该是健康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人的形体美。只有健康、匀称的人体形象,才能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美,显示出生机勃勃和充沛的精力,才能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载体。要造就健美的体型,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体力劳动。因为健美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获得。人的身体结构是十分完善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必要的营养和经常参加劳动,坚持体育锻炼,是促进健美的条件,它能使肢体各个部位得到匀称的发展,肌肉会结实而富有弹性,关节灵活,体型完善,面色红润。

    3.医疗体育

    医疗体育,又称康复体育,运动医学的一部分,是指病患者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进行的身体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医疗体育的内容,即根据疾病性质相应采取的手段。一般采用动作轻缓、运动负荷较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按摩、保健操等。为提高康复效果、缩短疗程而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按运动处方进行定量锻炼。医疗体育不仅治疗疾病,同时还能促进各种脏器机能的恢复,既对全身有积极影响,又对局部器官产生强有力的作用。医学界把用体育运动治病的方法称为体育疗法。

    4.矫正体育

    它是指为了弥补身体某些缺陷或克服功能障碍而进行的身体锻炼。练习内容应根据身体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安排,如近视眼可通过眼保健操适当恢复视力或控制近视加深,轻度驼背可做脊柱弯曲矫正操等。

    5.娱乐体育

    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生活、调节精神、欢度闲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娱乐体育的特点是注重人文关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时尚、流行、从众性与创新性。娱乐体育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活动,人们对活动项目选择的自由度很大。另外,娱乐体育能够丰富生活、调节情绪、缓解精神紧张、善度余暇。娱乐体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内容选择上以个人爱好为前提,如游戏、球类活动、郊游、钓鱼等。

    6.防卫体育

    防卫体育是指为提高防身和应变能力而进行的身体锻炼。这种锻炼既可强身,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如摔跤、拳术、擒拿、攀登、爬越以及各种灵敏性、自我保护性的专门练习。

    体育健身具体内容

    1.传统健身

    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方法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具有独特发生发展机制的文化类型,具有古朴、自然、和谐及生活气息浓厚、娱乐色彩浓郁等特点,是当今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身体基本运动

    平常所讲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游泳等运动,属于人体基本活动的范畴。它们是人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是重要的健身运动手段。身体基本运动手段是最简便最易见实效的健身运动项目,也是最易标定负荷量度的运动项目,在体育医疗康复中运用十分广泛。

    3.球类运动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劳动之余,出于休闲娱乐和侍奉祭祀的心理需要,常常会利用某些充气或实心的圆形物件,进行比赛或表演活动,逐渐形成最初的“球类运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球类运动形式,譬如与足球起源有着密切联系的蹴鞠,就产生于古代的中国。当今以“球”为运动媒体的活动更是项目繁多。在竞技运动领域,球类运动项群,是这一家族的重要成员,既是奖牌大户,又充满无限魅力。在各类学校体育活动中,球类运动是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内容。各种球类活动项目,也逐步成为广大中老年人十分爱好的健身活动项目,满足着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

    球类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游戏性(即娱乐性),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活动和欣赏兴趣。球类活动常以竞争和群体的方式进行,不仅能有效地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果断、机警等意志品质,而且能极大地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和审美意识。此外,各种球类运动由于其项目特征不同,负荷特征也迥然有异,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们的特定要求,如青少年可参加强度较大的足球、篮球运动,中老年人则可参加强度稍小的网球、门球等运动。

    在大众的体育健身锻炼中,除了人们喜爱的篮、排、足球等项目以外,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也都是受人青睐的项目。

    4.体操舞蹈运动

    体操和舞蹈运动是按照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创编的肢体运动,属于非自然体育的范畴。从现代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向看,非自然体育也和自然体育一样得到飞速的发展。现代体操不仅是竞技运动的重要领域,更是大众健身的重要内容。大众健身中的体操,主要包括:徒手操、器械体操、健美操、广播体操、医疗体操等。舞蹈属于文化娱乐活动的范畴,其历史十分悠久,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兴起、发展、繁荣而不断兴盛。在现代社会里,舞蹈中的一支——体育(健美)舞蹈,具有十分明显的身体文化的特征,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5.自然力锻炼

    人体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内外环境的统一和平衡的问题。人体不仅要增强机体功能,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求得生存,而且应该利用各种自然因素(自然力)进行身体锻炼,以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由此衍生出某些自然力锻炼手段,如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等,俗称“三浴”。人类在其生命长途中,时刻都与日光、空气、水打交道,但它与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三浴”相比较,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6.民间大众健身

    在民间流传着深受人们欢迎的民间大众性体育健身手段,这种大众性运动手段,有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的则纯粹是为休闲娱乐而设置,有的已逐步形成较为严格的活动规则,有的则无一定之规。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大众性运动手段。近年来,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时,国家体育总局也组织整理、创编和推广了大量的民间大众性体育运动手段,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体育健身手段的宝库。

    7.健身器械运动

    由于世界范围内大众健身运动特别是健美运动的普及,使得以前作为竞技运动手段的许多体育器材,也逐渐转向大众体育领域,另一方面,人们已经研制出了许多适合健身锻炼需要的体育器材,这样,就形成了一类新型的健身运动手段——健身器械运动。现代健身器械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健身中心,向大众化、家庭化的方向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