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想得太多-别让“想得太多”毁了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想太多的负面现象,会毁了你

    想的再多也要有说干就干的魄力。不然想太多的负面现象,会毁了一个人。想太多通俗说就是前怕狼后怕虎,一般现实中想太多的人会让自己陷入思想的漩涡,想太多会变得敏感、多虑、斤斤计较、不自信、好嫉妒……

    任何成功都需要实干,光是空想是成不了事的

    成大事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瞬间的灵感都离不开长期的埋头苦干。只有脚步不停,才能不断向前;只有勤奋才能征服一切,你不能奢望同时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懒惰会腐蚀一个人的机体和灵魂。

    卡莉·菲奥里纳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不仅是一个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更是一个敢于挑战困难、善于把握机会的决策者,可她的同事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她工作的勤奋。

    卡莉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浇浇花,喂喂鸟,但她的脑子并没有闲着。她认为早上是一天思维最活跃的时刻,最适于思考问题。她一边喂鸟一边思考好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然后她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地到公司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忙起来常常顾不上吃午饭,饿了就找些饼干、面包随便吃一点,通常一干就是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凌晨。多少个夜晚,卡莉都是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度过的,有时实在太累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然后打起精神继续工作。卡莉认为只有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时,她才觉得自己是最充实的。

    她坚持和手下的审记员和财务人员一起通宵达旦地工作,以确保第二天为股市提供的财务报表万无一失。通宵达旦,十几个小时的长时间工作对她来说不是偶尔一次两次,而是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全公司的人都知道勤勤恳恳、身先士卒是卡莉·菲奥里纳一贯的工作作风。

    再看看作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是如何工作的。

    比尔·盖茨刚创业时,他和保罗·艾伦一起全力经营微软日常业务,经常一干就是两三天不合眼,饿了便三口两口地来块汉堡包,喝口水。他能在任何地方打个小盹儿,甚至干脆就趴在键盘上。那时,也许他深深地知道,微软不过是大森林中一株刚冒出头的小芽草而已,如果他们不勤快地抢些早晨的甘露、阳光,恐怕将来做棵小草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参天大树了!

    微软小有名气后,他更加不敢懈怠。因为这时的竞争对手更加多了,大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微软的发展,盯着它是不是出现差错和漏洞。这一切都迫使比尔·盖茨在工作中更加慎重和周密,而慎重和周密的直接结果就是令他不得不更加勤奋。

    比尔·盖茨每年要花许多时间穿梭于美国和世界。在这些旅途中,每个工作日可能长达16个小时,令人疲惫不堪。在去国外的旅途中,他还得抓紧时间阅读有关该国国情的书报或杂志;当他到达目的地后,要会见微软的当地代表,讨论商务策略,还要向各种各样的听众,包括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学生和新闻界人士,亲自讲解和演示微软的产品,听取他们的抱怨和建议。

    在微软总部的时候,晚上偶有闲暇,比尔·盖茨便在公司里走来走去,到处转转看看。不仅是看有谁还在那里埋头苦战,也看看手下员工办公室里桌上的用品、墙上的图片;不仅是去了解员工在干什么,更是去了解他们在怎么干。他尝试着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人们怎样看待他们面对的任务,他们都在想些什么。他或许还会与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并肩走上几步,问问他对公司的项目或者更广泛的技术有何看法。

    无论怎么样的成功,都需要背后的实干,光是空想是成不了事的。这一点谁也不能例外。

    想要太多,会得不偿失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似乎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人们想要的太多,却往往得不偿失,甚至于把自己赔进去。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的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然后,在欲望的支配下,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太多想要的东西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

    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想要的东西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不必放在心上的事,就不要想太多

    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颗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有许多人都有和这位年轻人一样的心理,他们总是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然而问题是,这真的是别人的错吗?

    千万不要做一个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人。如果你现在正在什么地方受了冷落,被人忽视,不要怨气冲天,你应该记住,你是个普通人,没有人会太在意你。

    小李因为工作的变动到了一个全新的部门,这个部门似乎没有以前的职位风光,没有以前的地位显赫,于是,他总是担心别人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怎么回事,是不是犯了错误而下来了”等。虽然是正常的工作调动,而且也是自己一直希望的,但还是担心别人会说些什么,于是待在家中好久也没有露面。

    有一天在大街上他遇到一个熟人,那人说:“你不做老总啦?调到哪儿去了?”小李说:“不做了,调北京办事处去了。”他说:“好呀,祝贺你呢!”小李笑笑:“有时间去玩呀。”然后作别。但是小李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感觉,害怕熟人是在笑话他。

    过了不久,小李恰巧在某处又碰到了那位熟人,那人说:“听说你不做老总了,调哪儿去了呢?”小李心想你这人怎么这样,这么不在意人,不是和你说过了吗?但最后他还是淡淡地说:“我调北京办事处去了,有时间去玩。”他好像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了对了,你说过的,对不起呀,对不起呀,我忘了。”听了他这话,小李心里突然清朗起来,好像是一下子悟出什么来。是呀,自己整天担心别人说什么,整天把自己当回事,而别人早把自己忘了。于是,小李和原来一样,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大家依然是那样的热情,依然是那样的真诚和开心。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的许多事,比如,说了什么不得体的话,被他人误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尴尬的事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必揪住所有人做解释。因为事情一旦过去,没有人还有耐心去理会曾经的一句闲话,一个小的过失和疏忽。你那么念念不忘,说不定别人早已忘记了,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别人的一次失误或尴尬,真的会总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你时时惦念吗?你对别人的衣食住行真的就是那么关心,甚至超过关心自己吗?人生中有那么多事,每个人自己的事都处理不完,没有多少人还会去关心与自己不太相关的事情,只要你不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只要不是损害了别人的某种利益,没有什么人会对你的失误或尴尬太在意的,也许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别人什么事都没有了,只有自己还在耿耿于怀。晋代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中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想想也是,在你还沉浸在悲伤之中时,别人早已踏歌而去了,所以你要明白,在别人的心中你没有那么重要。

    所有的不堪和烦恼,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担心和疑惑,全是自己的原因。在别人的心中,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一些在自己看来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或许根本就无足轻重。这样想来,你的心里便多了一份安然。

    算计太多,终被算计

    你算计的事情,终将离不开因果。如果舍本求末,到头来悔恨的是你自己。于是,很多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在很大程度上归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算计。而且,一般情况下,很多人算计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人,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走的路越来越窄,如果再被人报复,就使自己会陷入更加不堪的境地。

    想得到,就要做得到

    失望的情绪大多源自于想得到,却未得到。天天想着猎物,却不实施狩猎行动的人将永远处在失望的心境中。

    杰克·韦尔奇曾如此说道: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收获的,而你也只会落得失望的结果。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明白,人为什么有失望的感觉?大多是因为你想到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实和梦想的反差自然引起了你失望的情绪。在你失望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失望?

    或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愚蠢,人失望无非是愿望和初衷没有得到满足。为什么没有得到满足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才是值得所有失望的人认真思考的——只想得到,但是做不到,才是失望的根源。

    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一百次的心动如果没有一次行动,就是一百次的失望。失望的情绪存在于很多人的身上。当他们看到成功者时,这种情绪或许更浓烈,因为这些成功者的想法或许也是他们曾经想到过的。可是那些人成功了而自己依然默默无闻,这种巨大的差异更会让人深陷失望之中。

    只想得到,却没有实际行动,肯定得不到理想的满足,失望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当你了解了失望的原因以后,你就可以去克服这种境况了,那就是积极行动起来,不能只想得到,更要做得到。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在西班牙举办的一次庆功宴上,有位贵族骄傲地说道:“哥伦布无非是坐着轮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后在海洋中遇到一块大陆而已。我相信我们之中的任何人只要坐着轮船一直向西行,都会发现这个微不足道的陆地。所以说,发现新大陆没什么了不起,这不过是件谁都可以办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张扬。”旁边一位船长叹了一口气说:“说起这件事情来,真是惭愧又失望。事实上,我也早有这样的想法,打算一直往西航行,这样肯定会有什么新发现的,结果一直没有机会去做,太可惜了,真是让人失望!”

    哥伦布听了他们的谈话,颇有风度地说:“您说的没错,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真的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但是关键就是你是否想到了,然后也去做了。我之所有能够荣幸地让国王给我开这样一个庆功宴,关键就是在于这个。”继而,他又转向那位错失良机的同行:“您不要再沉浸在失望的心情里了,希望这次的经历同样能给您带来启迪,希望下一次您也能成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仅仅是想到而不去做,才是失望的真正根源。很多美妙的想法,如果仅停留在脑海里而不落实到行动上,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在别人成功以后产生失望的不良情绪,这样更不利于人生的健康成长。

    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过失望的经历,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一下你失望的原因,有多少次的失望是因为你有了美好的想法却被别人捷足先登而造成的?又有多少次失望是因为你想法在前,可是却因为行动没有坚持下来而以夭折告终而产生的?失望的情绪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我们要克服失望感带来的挫败和消极,从这一次的失望中获得教训,这样才能避免下一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导致失望。

    优柔寡断,什么都会错过

    美国拉沙叶大学的一位业务员前去拜访西部一个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想把《推销与商业管理》课程介绍给这位房地产商人。这位业务员到达房地产经纪人的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一台古老的打字机上打着一封信。这位业务员自我介绍一番,然后介绍所推销的这个课程。

    那位房地产商人显然是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听完之后,却迟迟不肯作出决定。

    这位业务员只好单刀直入了:“你想参加这个课程的,不是吗?”

    这位房地产商人以一种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说:“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参加。”他说的是实话,因为当时像他这样难以迅速作出决定的优柔寡断的人有数百万之多。

    这位业务员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但接着他说的这段话使房地产商人大吃一惊。

    “我决定向你说一些你不喜欢听的话,但这些话可能对你很有帮助。先看看你工作的办公室,地板脏得吓人,墙壁上全是灰尘。你现在所使用的打字机看来好像是大洪水时代诺亚先生在方舟上所用过的。你的衣服又脏又破,你脸上的胡子也未刮干净,你的眼光告诉我你已经被打败了。

    “现在,我告诉你你为何失败。那是因为优柔寡断的你没有作出一项决定的能力。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养成一种习惯:逃避责任,无法作出决定。错过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么,也无法办得到了……

    “我的批评也许伤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够触动你。现在我以男人对男人的态度告诉你,我认为你很有智慧,而且我确定你很有能力。你不幸养成了一种令你失败的习惯,但你可以再度站起来。我可以扶你一把,只要你愿意原谅我刚才所说过的那些话。你并不属于这个小镇。这个地方不适合从事房地产生意。赶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钱也要去买来,然后跟我到圣路易斯去。我将介绍一个房地产商人和你认识,他可以给你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教你有关这一行业的注意事项;你以后投资时可以运用。你愿意跟我来吗?”

    三年以后,这位去掉了优柔寡断弱点的房地产商人开了一家拥有60名业务员的大公司,成为圣路易斯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之一。

    不知满足,就不会幸福

    我们常常在报刊上阅读到一些荒唐的闹剧,比如下面这一则:某公司宣称,凡到他们公司购物,每花100元,2个月后就可以返奖100元。比如200元钱的衣服,公司定价1000元。虽然价高了点,但两个月后就返给你1000元,你白得一件衣服……不少人闻知此等好事,纷纷上门,一时间公司生意好不兴隆。开始大家还得了些甜头,但半年之后,公司老板卷款私逃,钱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这样的事情,稍有头脑者都会看穿,这不过是骗子拙劣的骗术。但可悲的是,却有那么一些人偏偏深信不疑。最后当然是中了骗术,落得个破财懊悔的凄凉结果。一些人之所以上当受骗,究其原因就是“贪”字作祟。“贪”使他们“塞智为昏”,对骗子设下的陷阱视而不见,结果赔了钱又丢了脸。这个教训不可不吸取,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在商业社会,人都有基本的物质需求,也有对金钱的需求,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人不能放任自己的欲望,不能“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有了贪念,不但会“塞智为昏”,还会“销刚为柔”,使自己丧失骨气,变得软弱低贱。贪也会使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变恩为惨”,全不念亲情、友情,变得狠毒刻薄。例如兄弟争家产,打得死去活来;曾一起创业的朋友,为争股权,打起没完没了的官司……原本纯洁的一个人,变得人品污浊。所以,“贪”是“第一可贱可耻”的东西,就像苍蝇逐臭、蜣螂逐粪,有了贪念的人就会和丑恶搅在一起。

    据研究,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猪的记忆力极差,有的猪两天之中挨几次打还不忘吃。贪食和没记性是猪只记吃不记打的原因。报纸上时常见到有人用“捡钱包”“翻扑克牌”的把戏骗人钱财,本以为通过媒体传播会使许多人引以为戒,但事实上这样的事却是经常反复地发生。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被骗者往往也都听说过这种骗人的把戏,而落在自己身上却还是不能自已。究其根源,无非是一个“贪”字使之“塞智为昏”。

    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能超越一世,留其美名。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孔子。孔子不受。献玉的人说,玉匠看过了,说这是宝物,我才敢献给您。孔子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要把它给了我,我们两个人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不如你我都留着各自的宝吧。

    历史上有许多如孔子一样的“以不贪为宝”的人。宋朝年间,有一位有名的清官叫寇准,他曾推举过一位叫张虞的人做官。一次,寇准路经张虞任县令的江菱县,张虞殷勤款待,报谢恩师。深夜,张虞来拜见寇准,他见室内无人,迅即从怀中捧出十斤黄金,说是为报栽培之恩。寇准连忙辞绝,说:“以前我举荐你,是因为你有才学。可今日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张虞说:“反正是黑天,无外人知道,你就收下吧。”寇准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是无人知道?”张虞只好收起黄金,谢罪而去。

    “贪”与“不贪”并不是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的是非判断,而与一个人的为人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的人都看重利益,而品行廉洁高尚的人都看重自己的名声。“进不失廉,退不失行”是《春秋》中的一句名言。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另外,人活一生,应该有比求富更高的追求。一位世界巨富说过,你不可能一天同时穿两件衬衣。过度的物质享受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追求人格的完美,而不是贪婪,因为贪婪所带来的只是自私、刻毒、吝啬、欺诈、背信弃义等等人的劣根性。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其结果却像熊瞎子掰包米,把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通通失掉了。

    任何人都懂得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道理很简单,用不着多说,问题是,你的权衡标准是否正确?你所取的“大利”真的大吗?如果你只是以“钱多钱少”作为唯一标准,就可能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

    某职业经理人受聘就任新职,职位虽然很高,但那却是个他不甚了解的行业。对方开的月薪是几万,他却主动减为九千。有人说他笨,他回答说:“我如果拿几万的月薪,就要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一旦自己没做好,上面不说,我自己也要走人;我自动减价,正是向上面反映我的谦虚与客气,如果没做好,情况还没那么严重,如果做得好,月薪当然会回到那个水准。所以长期来看,我自动减薪是划得来的。”

    另外一个人得了工作奖金,一位同事要买礼物,这种事当然是不便拒绝的,于是他要对方挑选,结果对方挑的是非常贵的礼物,让他差点付不了账。这件事,让他对那同事有了心结,他暗暗发誓:再也不和他相处了!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关键就在于“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殊不知,你所要的利益的背后还有个人在,你的“贪”不止是损害了他的利益,也会使他对你的“贪”起反感。如果你只要“五分钱”,他却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并因此而延续和你的关系。而“贪”呢?这种机会很可能只有一次!而你一旦给人这种印象,虽还不至于影响你的事业,但对你的形象却是不利的。人在社会上行走,口碑是很重要的。

    其实,所谓“傻瓜”,不过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比起那些目光短浅者,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可叹的是,现代社会充斥着下列的现象:人际关系一次用完,做生意一次赚足!以为自己这样做是聪明,其实却是杀鸡取卵,是在断自己的路!

    看问题一定要把眼光放长、眼界放宽些,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就争抢拼夺,到头来只会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耍小聪明者,往往会吃大亏

    爱耍小聪明、占便宜者,往往吃大亏。

    有一个笑话:

    列车员检票时发现,一个苏格兰成人用的是儿童票,但苏格兰人坚决不肯补上剩下的票款。于是检票员拿起旅客的衣箱就往车外扔。

    此时,火车正在过桥。“您疯啦!”苏格兰人狂喊。“您跟我的票过不去,又淹死了我的弟弟!”

    虽然是个笑话,但说明的道理并不可笑。耍小聪明,占小便宜,往往是成功的陷阱,只会让你丧失做人的人格。

    一些商店规定,买某一件商品按原价,再买第二件则按优惠价。一些人便先买一件再买第二件,各开一张收据,之后,把其中一件以原价退掉,于是达到了买一件而享受优惠价的目的。

    这些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很聪明,比别人聪明呢?做人没有基本的准则,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自以为是地觉得别人都比他傻。这样目光短浅的人不会成功。

    做人还是脚踏实地的好,千万别耍小聪明,不然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他人的便宜,占合作伙伴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是,他们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这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往往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失去了长远的利益,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笨人。

    有没有觉得“狼来了”中的那个小孩子聪明?把耍小聪明作为处事之道,最终耍来耍去耍的是自己。

    有错误就老老实实承认,并想办法解决,不要试图以耍小聪明掩饰;做事情就诚信待人,不要因贪图小利丢了原则。心机用得过多,便容易不得要领,或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聪明是件好事,小聪明却不然。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凡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你真正的聪明,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那样,不但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成功需要的是智慧,不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小聪明在时间面前不堪一击。只有大智慧才会成就亮丽的人生。

    放下,成全别人也成全自己

    成长是不断的自我修炼的过程。当你发现原来想过很多的事情都是小事,都可以不去担心,都可以放下的时候,你就获得了成长。放下是种境界,成全别人,也成全自己。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

    大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对此不理解,毕加索说:“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穷画家混口饭吃不容易,我也不能为难老朋友,还有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况且我也没吃什么亏。”

    意大利的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阿雷蒂诺说:“人如果太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较真既是盾,刀枪不入;不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如果说官场上的“不较真”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的话,那么在与人交往中的“不较真”就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较真的时候,我们就得装模作样,甚至是装聋作哑。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在为人处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装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桌面,大发脾气:“洛克菲勒,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拿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样注视着他,对发生的事似乎毫无知觉,就如同被骂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大闹一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会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不开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几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趣地离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聪明,就如洛克菲勒。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斤斤计较、咄咄逼人,看似聪明绝顶但最后往往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才是真正的傻瓜。

    不要因为小事窝火

    人与人相处,很难不发生矛盾与摩擦。当别人嘲讽你、攻击你时,你可以反唇相讥、针锋相对,但结果肯定是大家都生气。如果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冤冤相报,是很不值得的。学会不为小事生气,用宽容的心去说服对方,你才能赢得对手与众人的尊重。

    生意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和气生财”,因为做生意只有脾气好一点,说话态度和气一些,顾客才会心里舒服,愿意买你的东西。相反,如果总是一副生气的表情,不仅赚不到钱也很难做成大事。这正应了农村的一句谚语:“好活计不如好脾气,好买卖全靠一张嘴。”

    人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果你是一个面带微笑、讲话和气的人,别人跟你说话时也会客客气气的,语调也会很友好。如果你不会说和气话,别人也就不愿意对你态度好。

    黄振两口子在一家饭店旁边开了一家小便利店。经常有顾客到黄振的店里买完东西后,就把车停在店门口,到饭店里吃饭。这天中午,黄振和妻子正在吃午饭,一辆高级跑车,停到店门口。一位中年男人在黄振的店里买了一包中华烟,然后就要到旁边的饭店里去吃饭。

    黄振的妻子见状,连忙跑出门叫住了那个男人:“先生,麻烦你把你的车子移一下吧,你的车挡在我家的店门口了。”中年男人不想移车,随口说道:“我吃完饭很快就回来,不耽误你们做生意。”黄振的妻子听完后很生气:“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开个好车有什么了不起,快点把车挪开。”中年男人也不示弱:“你说对了,我就是很了不起。我爱停哪就停哪,你管得着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地吵了起来。两人越吵声音越大,周围的人纷纷驻足围观。有几个路人本来想来小店买烟,一看这架势便纷纷绕道往别处去了。

    黄振一见这种情况,赶紧从店里走了出来,对妻子说:“行了,咱们开门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和客人吵架。”随后,黄振微笑着对中年男人说:“先生,不好意思,我老婆她脾气不太好,还请您多担待。”

    中年男人没有说话。黄振接着说:“这车真不错,您一定是大公司的老板吧?”“也不算太大。”中年男人的语气已经缓和多了。“别谦虚了,您的公司怎么也比我们这家小店强,我们也就是在北京混口饭吃。”黄振说。

    “都一样,大家都不容易……”那男子看了看自己的车说,“我的车停在这里,确实会影响你的生意,我给倒开吧。”黄振赶紧跑到车后面,指挥着,“倒,倒,倒……停”,协助他重新停车。就这样,一场冲突平息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作为生意人,最忌讳的就是与顾客针锋相对地争吵。当顾客情绪激动的时候,你不应该告诉顾客他错在了哪里,而是要避其锋芒,先稳定住顾客的情绪,再让顾客心平气和地听自己讲道理。

    面对中年男人的不合作态度,黄振的妻子选择用感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毫不掩饰自己的气愤,结果双方越说越僵。而黄振则非常理性和圆滑,尽管事情错不在自己,他还是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努力促使事态向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他以和气的口吻与中年男人沟通,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让步,使事情得以顺利解决。车挪开了,生意继续做,双方皆大欢喜。

    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他人的做法不合理、甚至不讲理时,如果一味地采用强硬的态度、以责问的方式去沟通,只会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使事情越闹越僵,一旦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做人,就要有好脾气,学会说软话。只要是不涉及原则利益的问题,就要使气氛尽量和谐一些,千万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引起冲突而影响大局。

    别为无意义的事情费心思

    小的时候,你是否曾经被这样的无聊想法日日夜夜地折磨着,心里总是充满了忧虑。暴风雨来的时候,担心被闪电打死;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担心东西不够吃;怕任何一个比你大的男孩会威胁你,或无缘无故地揍你一顿;怕女孩子在你向她们问好的时候取笑你;怕将来没一个女孩子肯嫁给你;还为结婚之后该对自己的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常常花几个小时想这些惊天动地的,却又不得不承认是杞人忧天的问题。日子一年年过去了,你渐渐发现,你所担心过的事情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比方说,你以前很怕闪电。可是现在你肯定知道,你有幸被闪电击中的概率大约只有35万分之一。

    事实上,我们在嘲笑这些在童年和少年时所忧虑的事时是否想过,很多成年人的忧虑也几乎一样的荒谬。如果根据平均法则考虑一下人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并真正做到好长时间内不再忧虑,人们忧虑中有百分之九十可以消除。

    罗温娜太太是一位平静、沉着的女人,她好像从来没有忧虑过。有一天夜晚,她和友人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当友人问她是不是曾经因忧虑而烦恼过。她就给友人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以前,我觉得我的生活差点被忧虑毁掉了。在我学会征服忧虑之前,我在自作自受的苦难中生活了11个年头。那时候我脾气很坏,很急躁,总是生活在非常紧张的情绪之下。每个礼拜,我要从在圣马特奥的家乘公共汽车到旧金山去买东西。可是就算在买东西的时候,我也愁得要命——也许他又把电熨斗放在熨衣板上了;也许房子烧起来了;也许我的女佣人跑了,丢下了孩子们;也许孩子们骑着他们的自行车出去,被汽车撞了。我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因发愁而弄得冷汗直冒,然后冲出店去,搭上公共汽车回家,看看是不是一切都很好。难怪我的第十次婚姻没好结果,我的第二任丈夫是个律师——一个很平静、事事能够加以分折的人,从来没有为任何事情忧虑过。每次我神情紧张或焦虑的时候,他就会对我说:“不要慌,让我们好好地想一想……你真正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看一看事情发生的概率,看看这种事情是不是有可能会发生。如果检查一下所谓的概率法则,就常常会因所发现的事实而惊讶。比方说,如果你知道在五年内就得打一场盖茨堡战役那样惨烈的仗,你一定会吓坏了。你一定会想尽办法去加保你的人寿保险;你会写下遗嘱,把你所有的财物变卖一空。你会说:‘我大概没办法活着撑过这场战役,所以我最好痛痛快快地过剩下的这些年。’但事实上,根据概率计算,50岁到55岁之间,每1000个人里死去的人数,和盖茨堡战役里16.3万名士兵中每1000人中阵亡的人数相同。当你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时,你发现大部分的忧虑也都是因此而来的。”

    当我们都在对杞人忧天嗤之以鼻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常常在不自觉地成为一个“杞人”。而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忧心的人,又是多么的不必要,或者不应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