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想得太多-不迷茫于过去,才能够成就将来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再好的想法,也要行动才能变成梦想

    再远的路也在脚下,再好的想法也要行动才能够达成。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你下定决心,立即行动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行动和努力,是成就你的唯一条件。

    远离空想,脚踏实地

    人的一生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得实实在在。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地基为第一;参天大树搏风雨,扎实根基为第一;谷子低头笑茅草,丰盈子实为第一;有志之士建功业,充实自己为第一。

    然而,在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胸怀大志,但又有点好高骛远,总爱想入非非,不愿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行动。这样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空想家,最后啥事儿也干不了。你如果好高骛远,那就在成功的操作方法上犯了大错误。不经过程而直取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黄粱梦一场。而脚踏实地的人,则会心想事成。

    有个玉匠收了两个徒弟。在这两个徒弟跟着师傅学艺五年以后,师傅想考察一下他们,于是在一天晚上把他们叫到跟前交代说:“在那崇山峻岭深处有一块美玉,它没有任何缺陷、毫无瑕疵,是一块无价之宝。你们都跟我学了五年了,应该出去成就一番事业。你们去找那块没有瑕疵的玉石,找不到就不要回来见我。”

    这两个徒弟第二天就离开师傅,进了深山。

    大徒弟是一个注重实际不好高骛远的人。在路途中,有时发现的是一块有所缺陷的玉石或石头,或者是一块成色很一般的玉,他都统统装进他的包里。三年之后,到了他和师弟约定的回家的日期。此时他的行囊已经装得满满的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玉石和一些充其量只是“奇石”的东西。

    小徒弟也来了,可是他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拿,他说他没有找到绝世珍品。

    小徒弟还说,我不回去,师傅说过,找不到绝世珍品就不能回家,我要继续去更远更险的山中探寻,我一定要找到绝世美玉。

    大徒弟带着他的那些东西回到了家,师傅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徒弟又把小徒弟的话传达了一遍。师傅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师弟不会回来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探险家。他如果幸运,能中途醒悟,明白至美是不存在的道理,是他的福气。如果他不能早悟,便只能以付出一生为代价了。”

    后来大徒弟开了一家玉石馆和一家奇石馆。他把玉石加工,结果每一块玉石都成了无价之宝。他的奇石馆也很赚钱,那些奇石也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短短的几年过后,大徒弟的玉石馆已经享誉八方。

    又过了很多年,师傅生命垂危。大徒弟对师傅说要派人去寻找师弟。师傅说,不要去找,如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多的失败都不能醒悟,这样执迷不悟的人即使回来又能做成什么事呢?世界上没有纯美的玉,没有完善的人,没有绝对的事物,好高骛远,为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而耗费生命的人,何其愚蠢啊!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人,注定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这种人没有坚实的基础,获得的只有空中楼阁。

    开工吧,别等到明天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拖延,拖延是阻碍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之一。人都是有惰性的,总是希望今天能够少做些事,能拖到明天的就拖到明天,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如果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明天的事情又放到什么时候去做呢?只有今天及时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完,才能轻松地处理明天可能要做的事情,只有每天都有条理地完成每天的工作,才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景。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后天,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沓,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唯一良方就是马上开工,不要等到明天。当你开始及时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的改变。

    “拿下美国B客户非常难!”海尔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大家都这么说,因为前任各产品经理在这位客户面前都业绩平平。崔淑立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绝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这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B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因时差12个小时,此时正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即时回复,客户就不用再等到第二天了!从这天起,崔淑立决定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当地上午的时间里处理完客户的所有信息。

    三天过去了,由于崔淑立与客户能及时沟通,开发部很快完成了新外观洗衣机的设计图。就在决定把图样发给客户时,崔淑立认为还必须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今天的事情必须在今天干完,绝不能拖到明天,当她拿着众人努力的结晶——整机外观图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大约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立刻打开家中电脑,当她看到客户的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她顿时高兴得睡意全无,为自己的日事日清有效果而兴奋不已!

    样机推进中,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可以回复的就即时给客户答复。美国那边的客户完全被崔淑立的精神打动了,推进速度更快了,B客户第一批订单终于敲定了!

    其实,市场没变,客户没变,拿大订单的难度没变,变的只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崔淑立。崔淑立完全有理由说:“有‘时差’,我没法当天处理客户邮件。”但她只认目标,不说理由!为什么?崔淑立说:“因为,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自我经营的快乐!有‘时差’,也要今天干完!”

    很可能有人会说,在必要的时候拖延一下也是情有可原,甚至是有所裨益的,比如在倦怠、懒散、消沉或者恼怒的时候,停止工作比硬撑着继续工作的成效要好;比如在条件还不很充分就匆匆着手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不如暂时先把工作放在一边等待条件的进一步成熟;比如有突如其来且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的时候,分清轻重缓急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准备奋力迎接挑战却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先歇一歇以期积蓄更多的能量,很可能在再次出手时就一切轻而易举,游刃有余。

    这些都是在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我们也很明显地看到那些出众的人没有谁会因此而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他们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推脱确实需要立刻行动的工作。所谓的情绪、效率等都不能成为你拖延工作的理由,我们能做的是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去适应工作,而不是随着自己的心情去工作,因为这样是不能成功的。

    从现在起就克服掉自己的惰性吧!立即行动起来,把手头该做的事情完成吧!不要拖到明天,如果事事待明日,只能是万事成蹉跎。

    立即行动,不要让梦想萎缩

    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但因为缺乏立即行动的个性,梦想于是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亦即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妙用无穷,而用“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但是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美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美元,外加6600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要再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一事无成。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地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人,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现在不想做的,以后就会更不想做

    “我会尽快去做的”“最近我很忙”“过几天再说吧,现在我手头有事”等等借口,最容易养成拖延的不良习惯。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你把一件任务派给他并且要求立即就做时,对方却说“先放着吧,我现在不想做”或者“我现在不想做这个,先做别的吧,最后再做这个”。而实际上的结果却是,最初你不想做的事,到最后还是不想去做。

    所以,不要把开始没做好的事指望以后做得更好,其中的理由和借口只能让你越来越不想做。与其这样,反不如把每一件接到手的任务在最初阶段就做好做完善,而不是日后集中修补。

    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在工作中找任何借口的。能力平平的人会以勤补拙,来超额完成任务;技能不足的人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来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如果在时间上产生冲突了,为了更合理地利用时间办最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说“我真是太忙了”“我没时间现在做”等借口,而是尽量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他人所需,哪怕是占用了自己的一点点个人时间。所以,优秀的员工从来都不会把事情放到最后去做,也不会说“现在不想”之类的理由。他们总是采取积极的行动,出色地完成交付给自己的工作,即使再忙也不会置任务于不顾。

    别在最初的起点上耽误自己。

    小王和小刘都是很有梦想并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同时进了一家集团公司,分在不同的分公司工作。然而一年后,进行工作总结时,两人却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小刘因为成绩突出得到了表扬和奖励,小王却因为业绩平平受到了批评。

    刚进公司时,小王给大家的印象更好一些,因为他脑子比小刘更活,思维也更开阔,但为什么却做得不如小刘好呢?

    人事部的领导对两位员工进行了研究分析后发现:一年来,两人都想把自己的创造性贡献给公司,也都很努力。两人唯一的区别是:小刘有了一个好想法就会立即行动起来,即使实现这一想法的条件不具备、会遇到困难,他也不会找借口,而是毫不犹豫地去做。而小王尽管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总是停留在构思阶段,或者当想法不符合现实条件的需求时,他就会放弃。这样虽然好想法不少,却没有一个付诸实践,并且还以种种理由抹杀了一些好的想法。

    之所以有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把时间耽误在了起点上。比如“现在不想做”“过段时间再说”等,在这样的想法上徘徊得时间越长,就越会产生不想做的心理。很多事情都没有行动或没有结果的原因就是在起点上耽误的时间过长,而滋生了以后不愿意做或者不做的惰性。

    加快执行速度,加大执行力度对于你的想法是最好的证明。

    某集团的CEO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苦思冥想,一脸疲惫。已经很晚了,公司其他的人早已下班回家,只有他还在思索:为什么自己伟大的战略最终会归于失败?为什么自己拥有行业中最出色的团队还是会失败?为什么各种准备很齐全却无法成功?董事会已经不会再信任我了,该怎么办呢?

    几个星期后,这名CEO被董事会解雇。他在就职之初,由于具有颇高的天分,被董事会寄予厚望,他也做出了最好的计划和远景规划,提出的战略也被董事会看好。然而,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将自己的战略很好地执行,他不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开。

    计划多么周密详尽,也只能占到成功的一小部分,关键在于执行。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优秀的团队是否在执行者的指挥下发挥了作用,这些都是检验执行力度的标准。

    要事第一,条理清晰

    每天都会有一堆纷繁的事情要做。怎么办呢,总要给它们排排顺序吧。成功人士明白,永远先做最重要的。

    当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时,他的老板查理斯·舒瓦普,曾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怎样才能更高效地执行计划。

    艾维·利于是递了一张纸给他,并向他说:“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各项工作,并按重要性的次序加以编排。明早当你走进办公室后,先从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做起,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该项工作为止。重新检查你的办事次序,然后着手进行第二项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项着手进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假如按这种方法你无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么即使运用任何其他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且若不借助于某一件事的优先次序,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清楚。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每一个工作日里的习惯。当这个建议对你生效时,把它提供给你的部属采用。这个试验你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吧,你认为值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

    一个月后,查理斯·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并附上一封信。信上说,艾维·利给他上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之一。

    也许你确实很有能力,老板指派的每件事都能出色完成。但是,你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听命于人的角色。如果让你独立地、实质性地操作一项多角度、全方位的大事,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你能在千千万万的事物中理出头绪来吗?这就是考验你的时刻。其实,商界大亨亨利·杜哈蒂早就说过:“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其余的完全可以雇人来做。”

    善于从诸多的小事中抓住大事,从大事中把握、做好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总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总会有完不成的任务。我们要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去努力完成它,实现它。

    只是,你知道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么?事情可以分为很多类别,你一定要学会区分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

    有一些事情很重要,但是并不紧急。比如说你那些关于“坚持学习、提升能力、锻炼身体”等的计划,它们看起来可能并不急迫,但这些事情应该是我们人生中的主要事件,因为这类事情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成功。前面已经说过,要量化我们每天的工作。对于这类事情,更要如此,规定每天需要完成的部分,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做。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并非迫在眉睫就避重就轻。真正有效率的人,总是急所当急并且防患于未然的。

    另外有一些事情,看起来很急迫但是并不重要。比如说接电话、回复邮件、查找那些不知被我们放在何处的文件等。在这些事情上花的时间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朋友跟你煲电话粥,你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自己还要工作,接电话不要花太久;把文件资料之类的放置得井井有条,至少自己要知道在哪里,不要满世界去找一会儿要用的文件……学会恰当处理不重要但紧迫的事情,会给你留出更多时间去处理真正重要的事情。

    还有一些事情是根本不需要做的,不要以为真的重要。一个几乎每天都参加饭局和宴会的经理人说,在分析之后,他发觉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宴请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出席。有时他甚至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因为主人并不真心希望他出席,他们发来邀请纯粹是出于礼貌,如果他真的接受了邀请,反而会使人家感到手足无措。分析一件事情对你来说,对你所在的企业来说是不是真的重要,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千万不可忽视。

    记得,不要被别人重要的事情牵着走,而你自己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时间在飞翔,但你就是驾驶员,可以驾驭它。把你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用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上吧。

    你不知道做什么好时,就让自己静一静

    一个人要前行必然会遇到各种自己未知的事情,也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扰、麻烦。虽然对于棘手的事情,最好快刀斩乱麻地处理,但很多时候不妨让自己静下来,再想想看看,说不定你能找到最为妥当的方法。

    学会心怀坦荡地为人处世

    悠悠岁月,世事纷扰。芸芸众生中,谁都有过痛苦、困惑、烦忧抑或委屈的时候。如何怀着平淡的心态去看待或解决这些伤神、无奈而又弃之不得的事,这就跟一个人的品格、涵养、智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关系了。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叫白隐的禅师,是位生活纯净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在白隐禅师的住处附近住着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愕然发现女儿已有身孕。夫妇俩勃然大怒,逼问女儿那个可恶的男人是谁?女儿吞吞吐吐说出白隐两字。夫妇俩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是若无其事地回答:“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然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平时免不了遭受别人的白眼或冷嘲热讽,但他总是泰然处之,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后来孩子的母亲实在觉得羞愧,终于老实向父母吐露实情:孩子的父亲是在鱼市工作的一个年轻人。她的父母立即带她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并祈求得到他的宽恕。白隐仍然淡然如水,他没有趁机教训他们,仍说那句淡淡的话:“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白隐超乎“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想想我们遇到一点挫折或委屈就容易产生的消沉和迷惘,我们应该感到汗颜。这比之白隐又算得了什么?白隐泰然自若、淡然处之的气度,不但体现了他的品德、修养,而且他的所为也蕴含了一种无限的智慧。假如一开始白隐就据理力争,他的形象也许就不那样完美了。使恒久的忍耐化为无形的坚毅,使无数的干戈化为玉帛,白隐的宽容实际也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在生命流逝的过程中,矛盾、争议和误解几乎无所不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亲人之间都需要我们心平气和的宽容。如果没有宽容,如果不能宽容,而是带着误会、埋怨甚至愤恨投入到工作生活当中,这样不但使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进展,生活也不会和谐、快乐。蔺相如接受廉颇的“负荆请罪”,唐太宗接纳魏征无视礼节的劝谏以及刘备“三顾茅庐”……他们的坦荡胸襟实际也是一种智慧。

    做人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学会心怀坦荡地为人处世,也许将使我们受益一生。

    心平气和,方能圆满

    一位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

    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漂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位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的确如此,双方只要心平气和地忍让一下,什么事都不会发生的。

    古人与人为善、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警示世人,一个人唯胆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的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反而会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方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淡定人生需要清理心灵垃圾

    英国诗人威廉·费德说过:“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乞求别人的施舍。”

    神秀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

    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处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我们又不确定哪些是我们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我们必须一次扫完。但我们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心灵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清扫心灵的任务,对于这一点,古代的圣者先贤看得很清楚。圣者认为,“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得欲之谓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的纯净和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他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我们都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吧。每当整理完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唱片、影碟、画册、衣物后,我们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爱了!

    其实,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来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池污水,让我们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自己的“心地”,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清空心灵,宁静平和

    宁静是人的一种感觉,而能够处变不惊的宁静,却是需要一番历练才能够拥有的,是一个人成熟的象征。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铁制的器具,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老铁匠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于是他走了过去拿起那把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商人一看,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

    商人端起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来。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马上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然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茶,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不菲的茶壶后,总是拥破宅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

    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第二天,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一百多岁了。

    老人愤怒地砸烂了茶壶,他只想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这是个故事真实而感人,宁静的净化,让人感动。

    当我们真正领略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广阔,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我们就读懂了宁静,理解了宁静。于是,宁静不再是宁静,宁静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成了享受。

    停下脚步,等待沉淀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到关渡,看到有一群人,手里拿着望远镜,对着蓝天,对着那一片泥沼,对着那整片红树林望着。他不禁好奇地趋前问他们:“你们在望什么啊?”

    只见那些人理所当然地回答道:“我们在等啊!”

    “等?等什么呢?”

    “等鸟飞过来!”

    又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到海边玩,看见许多人手里握着钓竿,面向大海,把线放得远远的,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笃定。

    他便问其中的一人:“你们面对大海,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个人回答说:“我们在等啊!”

    “等什么?”

    “等鱼儿!”

    于是,年轻人也开始在生活中学习“等”的感觉。等着红灯变绿灯,等着太阳升起,等着夜晚变白天,等一种“沉淀”。他开始享受等待的美好感受了。

    古时候人们曾用驴子推磨,但为了避免它懒惰不肯用力,就先把驴子的眼睛蒙起来,让它看不见东西,再将花生酱抹在驴子的鼻子上,驴子闻到香味,以为前面一定有好吃的食物,就会拼命往前冲。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在追逐着这个、追逐着那个,到头来往往也都是空忙一场。这跟驴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了“等”的期待,就有了“停一停”“等一下”的美好。很多人是不喜欢“等”的感受的。走在马路上,我讨厌等红灯;搭公交车时,我讨厌一站站地停;买东西时,我讨厌排队结账;到馆子吃饭,我更讨厌站着等位子。

    然而,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等的感觉。“等”可以使心情变得美好起来!试想,在音乐里如果没有休止符,那音乐就会变成刺耳的噪音:在一幅画里如果没有空白那就是杂乱无章的垃圾;而人生中如果没有“等”的期待,就没有办法享受希望与梦想的美妙感受了。

    在下雨时,我们等着太阳出来;当阳光透出云际的同时,我们等到了彩虹。然而,无论是等待时的希望还是彩虹给我们的美妙,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感受啊!如果,彩虹时刻挂在天空里,那我们还会觉得它是那样的美丽吗?

    也许有时我们真的等不下去了,其实那是我们已经感到没有了希望。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再无望地等了,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向,我们就可以开始新的一切了。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开始新的等待。

    生活中,由于有了等待,才会让我们在获得时感到了更强烈的兴奋和感激。不要再为等待的漫长而倍感焦急,让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去用平和的心境感受等待和希望的美妙吧。

    不纠结于错误,不迷茫于过去

    每个人都是活在当下的,悔错之心可以有,但是太过自责,则把自己停留在悲伤之中了。要是我们得不到所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不为后悔而纠结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举了。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难收,往事难追,后悔无益。

    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老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声。可是不断的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老师说:“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只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们懂得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如箭,来不及后悔。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减少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让我们牢记卡耐基的话吧:“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尽管忘记过去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实上,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过去的不会再发生,你不能让时间倒转。无论何时,只要你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损害了目前存在的意义,你就是在无意义地损害你自己。超越过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恋过去,不要让过去损害现在,包括改变对现在所持的态度。

    如果你决定把现在全部用于回忆过去、懊悔过去的机会或留恋往日的美好时光,不顾时不再来的事实,希望重温旧梦,你就会不断地扼杀现在。因此,我们强调要学会适当地放弃过去。

    当然,放弃过去并不意味着放弃你的记忆,或要你忘掉你曾学过的有益事情,这些事情会使你更幸福、更有效地生活在当下。

    遇事冷静分析,谨防猜疑

    我国古代就有“疑人偷斧”的寓言。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给自己使坏。有时我们自己也喜欢猜疑,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来。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很可能琢磨半天,试图发现其中的“潜台词”。

    玲有这样一位女友,疑心特别大,她的心总处在极度的不安全感中。谁帮她介绍对象,她就怀疑谁跟那个人一定关系不一般。不仅反复用话试探女友,也询问男友,还会进行秘密侦察。比如,男友没有赴她的约,她会马上给介绍人打匿名电话,以刺探他们是否在一起。有一次玲接到她的匿名电话,可当时玲并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害得那位男性朋友一再问玲:这个女孩人品好吗?玲跟他打保票:是我好朋友的好朋友,绝对没问题。但后来他们还是分手了,一年后,女孩另嫁他人,而她们也因为其他事而疏远了。直到这时,那位男性朋友才告诉玲他们分手的原因:女孩太多疑,这样的人是不适合过日子的。他说,玲和玲的朋友一直在他面前说她的好话,而她却在他那里说她们的坏话,怀疑玲跟他的关系,这是人品不忠厚的标志,他不能找这样的人。后来,玲还陆续听到传闻,说那女孩婚后过得似乎也不怎么好,总是怀疑老公跟办公室的女同事关系不一般,还经常玩一些跟踪的把戏,两人为此经常吵得地动山摇。玲觉得这个朋友实在太可悲。她的可悲之处就在于聪明与愚蠢就像一元钱的硬币一样正反两面相依而生,有多少个闪念就有多少个疑点。因此,她有多聪明也就有多愚蠢。

    再怎么美好的家庭也会被“猜疑”扰乱夫妻关系。因为猜疑也是投向夫妻、家庭间的阴影,它使人郁闷、压抑,甚至陷入烦恼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有了猜疑,夫妻间就犹如筑起了一道屏障,爱情、幸福被拒于屏障之外。

    多疑心态会严重地影响人际关系。不仅自己很苦恼,周围的人也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一些单位里,总有一些人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或是流言蜚语。当流言蜚语被夸大、扭曲时,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是一种恶性刺激。

    多疑的人会对别人的某些行为和动作做盲目联想。别人在一起轻轻地议论某件事,正巧自己走过,他们停止了议论或突然发笑。尽管这些人议论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但也马上会敏感地联想到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于是,心中的不平衡马上膨胀,情绪立即激昂起来。

    多疑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神经过敏。他们往往过分的敏感,把发生在周围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强行与自己联系,听风就是雨。听说同龄妇女得癌死亡,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可能也会有同样的下场;在家里,孩子放学后晚归,会联想起路上是否发生车祸;有女同志往家里打电话或爱人晚归,联想是否有第三者。

    对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无端地怀疑。比如,晋级、加薪、分房没有满足本人的愿望时,会盲目怀疑。怀疑领导班子、人事部门有人在背后作怪,甚至扳着手指将这些领导干部逐个“排队”;怀疑同一部门的人员在背后打小报告,“搅掉了我的好事”,一旦认定,愤恨之情就会急剧上升。

    不管怎样,猜疑都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或同事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同事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在猜疑中的人总是郁郁寡欢,缺少内心的宁静。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从而不能更好地与别人交流,变得孤独寂寞,危害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加以改变。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因此,消除猜疑之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

    爱猜疑的人,首先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开朗、豁达、大度的性格。需要澄清的事实,诚恳同别人交换意见;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过分计较,不必过分在乎别人的态度与说法。不无端地猜疑别人,理智、冷静地对待别人的猜疑,这就是我们应保持的正常心态。

    一旦有了猜疑,不要意气用事,而要冷静分析。人在猜疑的时候,容易为封闭性思路所支配。这时,需要冷静、克制。要多设想几个对立面,只要有一个对立面突破了封闭性思路的循环圈,你的理智就可能及时被唤醒。

    承认事实是一种坚强

    有一个人,他的性情并不很开朗奔放,他对待事情几乎从不见有焦躁紧张的时候。这并不是他好运亨通,而是他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应方式:比如,他被小偷扒走了钱包,发现后叹息一声,转身便会问起刚才丢失的身份证、工作证、月票的补办手续。一次,他去参加电视台的知识大赛,闯过预赛、初赛,进入复赛,正洋洋得意,不料,却收到了复赛被淘汰的通知书。他发了几句牢骚,随即又兴致勃勃地拜师学起桥牌来。这些反映出他的一种很根本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承认事实。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下。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作它的保护伞,为它遮风挡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工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倒。”

    远处的一棵树安慰它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挡,阳光会照耀你,甘霖会滋润你;你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你盛开的花瓣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阳光下。人们就会看到你,并且称赞你说,这朵可爱的小花长得真美丽啊!”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自己失去的东西难过,甚至明知已不可挽回,也不肯让自己去积极地排解。其实,在许多豁达者的眼中,任何一种失去都会诞生一种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将有新的机会。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难过,但其中却隐藏着无限的祝福和机会。失去的时候,向前看,永远向前看——过了黑夜就是黎明。

    事实一旦来临,不管它多么有悖于心愿,也毕竟是事实。大部分人的心理会在此时产生波动抗拒,但豁达者会迅速地绕过这种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转到该做什么的思路上去。发生的事情不可再改变,不如做些弥补的事情后立刻转向,而不让这些事在情绪的波纹中扩大它的阴影。

    忘记烦恼,开心愉快

    庄子说:“养志者忘形。”就是说修身养性首先应忘却自己形体的存在,这样,就什么也不惧怕了。即使身患这样或那样的病症,也能使自己泰然处之,镇定自若,不焦虑,不消极,自然有利于战胜疾病,康复身体。境遇不佳者,忘掉自己的烦恼,将有助于走出低沉的心态,获得光明的前景。

    爱默生经常以一种美妙的方式为他一天的生活作结尾。他经常说:“你已经做完了你能够做的事情。你昨天一定做过一些愚蠢荒唐的事情,你应该把那些事情尽快忘掉。明天是崭新的一天,明天要好好地开始,要使你自己的精神昂扬振奋,才不至于让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累赘。”他深深知道,一个人不应该以悔恨的心情来结束一天。

    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女作家三毛小时候是一个勇敢而活泼的女孩儿。12岁那年,三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地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初二,数学成绩一直滑坡,几次小考最高分才得50分,三毛很有些自卑心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三毛的人生轨迹。

    有一次考试,由于题目难度很大,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对她非常不满,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了三毛。她从此不肯踏进校门一步,整天躲在家里自己的小屋内,不肯出来见人,因而患上了少年自闭症。

    少年自闭症影响了三毛一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甚至在她长大成人之后,她的性格变得脆弱、偏颇、执拗、情绪化。这样的性格对于她后来的作家职业可能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却严重影响了她人生的幸福。1991年1月,三毛在台北自杀身亡,多少与她的性格弱点有关。

    从三毛的经历来看,对于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以及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就应及时地忘掉,别放在心上,以免伤害自己。同时,只有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我们有时陷入情绪的纠缠中,往往不是事情真的那么令人烦恼,而是我们太斤斤计较,换句话说,是心胸太狭隘了。

    坚持自己,放弃模范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女孩,她出身平凡(是公车调派员的女儿),天生拥有非常动听的声音,确实有当歌星的潜能,可惜嘴巴长得很不好看:她的嘴很大,又有暴牙,这看来确实是当歌星的致命伤。

    当她第一次在美国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献唱时,为了让自己看来比较优雅,一直企图用上唇遮住暴牙。当然,这么做使她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歌艺,也使别人很快地看出,她正做作地遮掩自己的缺陷。

    还好,当晚有个说话很直的人,马上给她一个忠告:“我知道你觉得暴牙很难看,所以故意要掩饰你的牙齿。其实,你越掩饰,大家越会注意到它,如果你不在意,大大张开嘴来唱,听众并不会在意你的牙齿不好看,只会听到你美妙的声音!”

    这个女孩虽然觉得难堪,但接受了那人的直言无忌,勇敢地张开嘴,唱出自己最完美的声音。后来,这个女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顶尖歌手,她的暴牙也成为她醒目的个人商标,别人想模仿那种韵味都不成!

    “讨好别人”的原则常和“做自己”是冲突的。但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一个毫无个性的人不可能脱颖而出。如果真的想当一只捕捉人们听觉的云雀,你不能和所有的麻雀发出同样的叫声。

    讨好别人,使你找不到自己生命的真正指标。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如此分析:“我的病人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在医学上找不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拼命自怜而已。”

    我们该自爱,但自怜却不是好东西;该对别人好,但一味讨好,恐怕没有人认为该真正尊敬你。

    哈利教授少年时就认识一个非常在乎别人看法的人。那时候他很喜欢在星期天上教堂,因为教堂的音乐总使人心情舒畅。但这家伙未免有点讨厌,他虽然眉清目秀,待人也非常客气,却总是每隔几个礼拜,就要发给同年龄的人一份问卷。他总是问:你会给我打几分?你认为我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缺点需要改进?

    这人勇于自我检讨的精神也许值得嘉奖,但他看见问卷的反馈信息后,却屡屡变得更不快乐。试想,别人在白纸黑字上诚实地写下你的缺点,除非圣贤,谁会真的开心?

    看到他那么不开心,过几个礼拜,他再发问卷给哈利时,哈利干脆昧着良心给他一百分,在缺点栏下填:无!

    没想到他并不因此而高兴,他把哈利拉到一旁,指责哈利不是个诚实的朋友:“我从你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你并不认为我十全十美,既然这样,你为什么口是心非地给我一百分?”

    “因为你实在很烦!”年轻气盛的哈利冲口而出。

    这时,牧师走了过来,当牧师倾听了他们的争执之后,微笑地对那个人说出一句妙语:“下一次,不要再麻烦你的朋友为你打分数,请上帝为你打分数吧!”

    是的,就让我们心中的上帝为我们的表现打分数吧,何必斤斤计较别人给你几分呢?

    放心,你永远不会让全世界都满意,也没有必要。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当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于是把钞票揉成一团,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踏上一只脚,并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你们始终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常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啊,只要有能力,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看。

    是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能作为警世之言遗留下来的中国俗话,在感化人类心灵上很是温馨,很是慈祥。它没有强求,但求自然;它没有过多的欲望,它有清淡净化的领悟。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你是最好的。只要你是最好的,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就自动会向你靠拢。乔丹打篮球成为世界顶尖篮球明星,不但一年收入几千万美金,而且有人找他拍电影、拍广告,还有找他出书,请问他的运动鞋需要自己买吗?不用,耐克会提供。他穿的西服需要自己买吗?当然也不用,别人不但免费提供还要付他广告费,甚至香水厂商还借乔丹的名字与肖像生产乔丹牌香水。乔丹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出名字与头像,别人就送他30%的股份。为什么?因为乔丹相信自己:他早年被校篮球队拒绝过,但他一定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发现属于自己的天籁。没有一个人应该糟到放弃自己,去模仿别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别人能够默默无闻到有所成就,你其实也行的,只要你朝着最好的自己出发,就会终有成就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