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想得太多-少想些没用的,多想点有用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能抵消无谓的想法

    听说过很多人有抑郁的表现,甚至是很多名人也有同样的症状。而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在万众瞩目下,一旦没有事情做,就会变得无所事事,就是变得空虚、烦躁。所以说,人要经常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要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当你眼睛盯着一个小地方的时候,你就看不到更宽阔地方和更远的未来。因此,我们要放下那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专心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那些无意义的信息便会与你无关,你便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了。

    无论境遇如何,都欣然接受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常常会有人这么问,是啊,为什么倒霉总会落到你的身上呢?短时间看,倒霉肯定是不公平,或者就是运气不好。但是如果仔细想,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至少在佛家的因果说中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当我们遭遇人生突变时,无论是谁,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抱怨。比如,某人因为工作调岗而不高兴。可是回头想,调岗能够让你对公司的工作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对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少的帮助,说不准还能够让你发现自己的另一长处。还有人,因为喜欢的人不理自己而不高兴。可是回头想,如果是你自己在忙的话,也会不怎么理别人。当然如果别人不喜欢你,不理你,那你就更没有必要不高兴了,因为你的喜欢本就是要让你能够有好的情绪的。

    这看似有点无奈的辩解,也的确是人生的一种境遇,人生的境遇本来就是常常发生变化,无论如何你都得保有乐观的心境。

    有句“诸行无常”的佛语,其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再怎么糟糕的工作,你去好好做,也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再怎么好的工作如果你不好好去做的话,结果也会是一团糟。

    对于不喜欢你的人,要么你自己改变,变得让人家喜欢,要么你不如承认这是客观的存在,因为你也有不喜欢的人。何必太过勉强的去强人所难呢?“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流传几千年的话至今适用。

    也就是说,对人生中所有的无常、变化,我们欣然接受就好了。即使是不利的、糟糕的,我们也应当避免让自己的情绪变坏。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如是说道:“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最重要的是在上天赐予的境遇中坦然地活下去。”这绝对是至理名言。

    只要坦然地活着,就没有境遇好坏之分。改变你的境遇的永远是你的生活态度,所以,为了有更好的境遇,我们何不如欣然接受呢?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

    犹豫的习惯往往会妨碍人们做事,因为犹豫会消灭人的创造力。比如写信就是一例,一收到来信就回复,是最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复了。因此,许多大公司都规定,一切商业信函必须于当天回复,不能让这些信函搁到第二天。其实,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热忱的时候去做一件事,与在热忱消失以后去做一件事,其中的难易苦乐要相差很大。趁着热忱最高的时候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一种乐趣,也是比较容易的;在热情消失后,再去做那件事,往往是一种痛苦,也不易办成。

    命运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要趁热打铁,立即行动。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耀在一个作家脑海里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意念写在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有些不便,无暇执笔来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那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竟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跃入一个艺术家的思想里,迅速得如同闪电一般,如果在那一刹那间他把幻想画在纸上,必定有意外的收获。但如果他拖延着,不愿在当时动笔,那么过了许多日子后,即使再想画,那留在他思想里的好作品或许早已消失了。

    没有哪一种习惯比犹豫更为有害。有的人身体有病却拖延着不去就诊,不仅身体上要受极大的痛苦,而且病情可能恶化,甚至成为不治之症。更没有哪一种习惯比犹豫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人们做事的能力。决断好了的事情犹豫着不去做,还往往会对我们的品格产生不良的影响。唯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增进自己的品格,才能受到他人景仰。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他的决心,也只有这少数人是最后的成功者。

    更糟糕的是,犹豫有时会造成悲惨的结局。恺撒大将只因为接到报告后没有立即阅读,迟延了片刻,结果竟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曲仑登的司令雷尔叫人送信向恺撤报告,华盛顿已经率领军队渡过特拉华河。但当信使把信送给恺撒时,他正在和朋友们玩牌,于是他就把那封信放在自己的衣袋里,等牌玩完后再去阅读。读完信后,他情知大事不妙,等他去召集军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最后全军被俘,连他自己的性命也丧在敌人的手中。就是因为数分钟的迟延,恺撒竟然失去了他的荣誉、自由和生命!

    人应该极力避免养成犹豫的恶习。受到拖延引诱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去做,决不要去做最容易的事,而要去做最艰难的事,并且坚持做下去。这样,自然就会克服犹豫的恶习。拖延往往是最可怕的敌人,它是时间的窃贼,它还会损坏人的品格,败坏好的机会,劫夺人的自由,使人成为它的奴隶。“立即行动”,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格言。要医治犹豫的恶习,唯一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自己的工作,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将人们从拖延的恶习中拯救出来。要知道,多拖延一分,工作就难做一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其实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日的事情拖延到明日去做,实际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当初来做会感到快乐、有趣、如果拖延了几个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艰辛了。没有都有每天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决断,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为明日还有新的理想与新的决断。所以,想到了,就立刻去行动吧,不要再犹豫了!

    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种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担心今天对一件事情进行了决断,明天也许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以致对今日的决断发生怀疑。许多优柔寡断的人,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如果有了事情,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他人。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所以,要逼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犹豫不决。

    有这样一个人,他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从来不把事情做完。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比如他写信的时候,如果不到最后一分钟,就决不肯封起来,因为他总担心还有什么要改动。我时常看见他,把信都封好了,邮票也贴好了,正预备要投入邮筒之时,又把信封拆开,再更改信中的语句。他身上一件最好笑的、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是,一次他给别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又打电报去,叫人家把那封信原封不动立刻退回。这个人是我的好友,也是个社会名人,在其他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才能与品格,但是正是由于他这种犹豫不决的习惯,使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为他这一弱点感到可惜。

    我还认识一个令人尊敬的妇女,她也是个犹豫不决的人。当她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样东西的商场都跑遍。当她走进了一个商店,便从这个柜台跑到那个柜台,从这一部分跑到那一部分。她从柜台上拿起了货物时,会从各方面仔细打量,看了再看,心中还不知道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她看了又看,还会觉得这个颜色有些不同,那个式样有些差异,也不知道究竟要买哪一种好。她要买一样取暖的衣帽,不喜欢穿戴着太笨重,又不喜欢过分暖热。她要那一样衣物,既便于夏天又便于冬天,既适用于高山又适用于海滨,不仅可用于礼堂又可用之于影剧院。心中带着这几种几乎不可能的苛求,她还能从哪里买到这样的东西呢?万一碰巧她买到了这样一件衣物,她心中还是怀疑所买的东西是否真的不错?是否要带回去询问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去店中调换?无论买哪一样东西,她总要掉换两三次,最后还是感到不满意。她还会问各种问题,有时问了又问,弄得店员们十分厌烦。结果,她也许竟一样东西也不买,空手而去。

    虽然,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人也难免会发生错误,但是他们总要比做事处处犹豫、时时小心的人要强得多。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但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

    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品格上的训练,实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犯有此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败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的全部精神能力。果断决策的力量与一个人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你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一叶孤舟,永远漂流在狂风暴雨的汪洋大海里,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正是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所以,对你的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到你、破坏你的力量、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即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

    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摩托罗拉大学大力倡导严密、高效率和主动进取的文化。摩托罗拉大学校长威廉姆·A.威根豪恩说:“我们是统一行动的队伍。”

    为鼓励员工重返学校的培训计划,摩托罗拉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譬如:掌握一门新技术可以使员工有资格晋升。

    为使培训课程具有趣味性,课堂上的许多问题来自摩托罗拉公司的实践;教师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落后生还可以得到教师的单独辅导。如果有些员工仍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他们就可能被降级。

    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摩托罗拉公司培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现场操作”或实习。

    由此可见,企业培训工作可使员工从各方面都受益匪浅。因此,企业员工要抓住企业培训这一契机,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充实自己。虽然别的公司的培训也许不如摩托罗拉正规和严格,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看到企业培训的好处,在今后发展趋势中,他们一定会越来越重视该项工作。

    有位公司老板就曾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和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不仅使知识在企业中日趋重要,而且使培训成为一种日常活动。”所以,企业员工要想成为老板欣赏的人,就必须重视企业的培训工作,并给予积极的配合。因为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使员工成为知识丰富、业务熟练、敬业爱岗的人,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并借此增进员工之间的团结精神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对员工进行实际的为人处世教育。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已不再被认为是上学时的事,学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已经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学习场所的限制,学习已变成了终身的事情,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地学习,因此学习能力的提高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必须要经常自省,审视自己。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归因时,通常是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情境。如果这样,你很难做到主动、积极、公正地审视自己。

    因此,我们要想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自身情绪、思维及能力,准确评估组织及客观世界,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创建新的发展要素。

    正如狄更斯所言,“不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样。

    克制自我,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不成功就做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也觉得不错。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成功的动机不是特别强烈,因此,倘若碰到什么需要付出代价时,就退而求其次了,或者干脆放弃。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发誓一定要成功。真正地追求成功,就要摆正心态,以坚实的精神力量作支撑。

    有一个故事说明了坚强的意志对把握人生机会的重要性:

    一个商人需要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里的窗户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在村里引起了议论,有点不平常。它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们的思考。这自然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

    “能阅读吗?小伙子。”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他把一张报纸放在小伙子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他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小伙子手上,上面印着他答应不停顿地读完的那一段文字。阅读刚一开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男孩的脚边。这太过分了。小伙子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由于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小伙子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读错了。当然他也因此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

    就这样,商人打发了70个小伙子。终于,有个小伙子不受诱惑一口气读完了。

    商人很高兴。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商人问:“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

    小伙子回答道:“对,先生。”

    “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对吗?”

    “对,先生。”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

    “因为你告诉过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

    “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7点钟来,你每周的工资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发展前途。”小伙子的最终发展的确如商人所说。

    克制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太多的人会因某种喜好,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完成自己伟大的使命。这可以解释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

    自我克制是品格的力量。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比征服了一座城池的人还要伟大。意志造就强者,造就机遇,造就成功。

    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此路不通换彼路

    当你在因为一时失去工作而陷入绝境时,不要放弃,请记着:此路不通彼路通,总有一颗星星会为你点灯。

    伟大的人物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很优秀,只是将他们最好的一方面发挥出来了。所谓人才,其实就是做了他们能做好的事,将他们才能上的优势方面表现出来了。所谓庸才,不过是做了他们做不好也不该做的事情,从而将他们才能上的平庸方面表现出来。所以,不存在绝对无用的人。

    丘吉尔,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少年时在校成绩很差。他是个使人感到棘手的少年,并且数学和外语成绩都很差劲。他父亲想让他进入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可是他的成绩无法进入大学,因此不得不去报考英国的第三流学校——英国陆军军官学校。可是他竟然也名落孙山。他在家过了两年的补习生活,请过家庭教师,还是考不上大学。到了第三年他才好不容易考上,而且是最后一名。

    很多人认为像丘吉尔一样的不良少年,外文与数学成绩又不好,是不可能成功的。丘吉尔年轻时代虽然如此差劲,可后来,他竟然能成为20世纪著名政治家之一。

    丘吉尔数学虽然不好,可是他在文学方面,却创下了伟大成绩,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对绘画也有天分。虽然他曾经是一个落魄的少年,但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并且能活用自己的才能成为大政治家。

    下面我们谈谈关于美国“福勒制刷公司”创办人的故事。

    “福勒制刷公司”创办人阿尔弗拉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住在加拿大东南的新斯科夏半岛。福勒似乎不能保住他的工作。事实上,在头两年中,他虽努力维持生计,却失去了三份工作。

    但是,接下来在福勒的生活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他试图销售刷子。就在那时,福勒受到了激励。从而开始认识到他的最初的三份工作对他都是不适合的。因为他不喜欢那些工作。

    那些工作并非自然而然地来到他的身边,自然而然地来到他身边的工作是销售。他立刻明白了:他会把销售工作做得很出色,他喜爱这种工作。所以福勒把他的思想集中于从事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他在攀登成功的阶梯时又立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拉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高兴。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屋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做销售。那个最初失去了三份工作的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一份适合你的工作才会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你创造更大的辉煌,书写更大的成功。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做适合自己的,哪怕是一份很不起眼的工作,只要能让你发挥天分,你就能成功。福勒不就是从推销刷子开始,最终缔造了一个刷子王国吗?

    如果你失去了一份没干好的工作,这不是败局的来临,而是希望的开始,你有希望开始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时需要经过好长一番摸爬滚打。正如作家贾平凹曾深有感触地说:“要发现自己并不容易,我是花了整整3年时间啊!”所以成功需要耐心和不间断的探索。

    达尔文曾对诗歌产生过兴趣,他年轻时每天上午都要背诵几十行诗。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诗才”平庸,就转向生物学了。

    马克思也曾想当诗人,当他发觉自己写诗不怎么样的时候,就转向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了。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发觉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少思、专注者能让人更强大

    很多时候,失败,并不是因为你不会做、做不好,而是因为你没有在限定的时间里做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不够专注。很多时候,看起来好像你的时间是无限的,所以你总是把要做的事情推到明天、后天,然后去做那些并不重要、却可能有用的事情,从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你还美其名曰扩大眼界、学习潮流……而结果,大多是你并不能像想象中的那样同时做好。如果你一样一样的专心去做,在同样的时间内,可能都已经完成了好几件事了。

    独处静思,才能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迷失其中。此时最好的对策就是静下心来一个人待一会,来个冷处理,冷静地权衡利弊。只有独处的时候,大脑才是最清醒的,才能最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日本的美能达照相机公司专门为员工们设有一间“静坐沉思室”,里面就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此室不受外界电话、信件、人和事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既可以让员工思考过错,也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产生灵感,以助于公司的管理与生产。即使有员工在里面睡上一小觉,公司也不会阻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可以让员工恢复体力和精力,以利于更好地工作,同样对公司有利。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一切烦恼与不快皆来自于心,只有心静才能降伏一切魔道。宁静可以致远,独处时的宁静,能让人放松身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庄子曾经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大意是说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人的智慧则会很浅薄。的确,自古智者都是能够适应独处之人。只有独处才能让人大彻大悟,才能具有大智大慧,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独处时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宁静祥和,忘却争斗与烦恼,如同走出喧闹的都市进入万籁俱寂的旷野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此时独坐一室,于清茶中品味人生,则生命的目的因此明晰;在书中品味生活,则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曾向一个修为极高的出家人请教养生之道。出家人磨墨运笔,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张处方递给他。

    曾国藩接过处方又问道:“现在正是七月流火之时,天气炎热,弟子往日总感到五内沸腾,如坐蒸笼。为何今日在大师这里似有凉风吹面一样,一点也不觉得热呢?”

    出家人朗声说道:“乃静耳。老子云:‘清静物之正。’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落石出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世间凡夫俗子,为名、为利,为妻室,为子孙,心如何能静?外感热浪,内遭心烦,故燥热难耐。大人或许还要忧国忧民,畏谗惧讥,或许心有不解之结,肩有未卸之任,也不静下来,故有如坐蒸笼之感。切脉时,我以己心静感染了你,所以你就不再觉得热了。”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如能心如止水,心中无任何烦恼,无任何牵挂,自然会“凉风拂面”,如果有太多的惦念,心不得闲,肯定会“如坐蒸笼”。

    在这样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里,灵魂和内心更需要独处时的宁静。这片宁静可能在高山上,也可能在大海边,更可能藏在一所乡村小屋中。只要敢于独处,用心去体味,就能体会到它的妙用。

    独处之时,你可以把脑海中的各种想法全释放出来,冥想白天令人愤怒时的情景,在冥想的宁静之中经过加工的愤怒与烦恼,再次返回大脑的记忆时,已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会对我们形成伤害,也不会带来压力。

    如此,当你面对世间纷扰时,便能在宁静中超越自我。

    凡事尽最大努力去做

    让自己发挥能力和让自己的潜能充分燃烧,它们所散发出来的能量是大不一样的。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是尽心尽力还远远不够,这样你最多比别人干得好一点,却无法从平庸的层次跳出来。只有竭尽全力,发挥出别人双倍的能量,你才会有优秀的表现。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惜结果却很令人失望。”说这话的人,是否真的尽了最大的努力呢?未必!他们把做得有点累视为尽了全力,其实还远远未能充分发挥潜力;或者一曝十寒,并未时时努力。正如我国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所说:“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让你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的追求,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奥秘而有所收获。有压力感,觉得还不够好,做出苦味来才会不断进步,一放松就不行了。”

    事实正是如此,只是感到有一定压力,并不等于竭尽全力。竭尽全力就是要求我们凡事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无论我们做什么,学什么,只要我们让自己的潜能燃烧起来,疯狂地去做、去学,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我们学不会、做不成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你付出多少,便会得到多少回报。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收获的也是最多最大的回报。

    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在海军学院毕业时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里·科费将军不但没有夸奖他,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这句话使吉米·卡特惊愕不已,很长时间答不上话来。

    但他却牢牢地记住了将军这句话,并将它作为座右铭,时时激励和告诫自己要不断进取,永不自满和松懈,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最后,他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远进取的精神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他成了美国第39任总统。

    面对竞争,只要自己是认为有希望的,就全力去做。每天结束时,都要问问自己:是否已经竭尽所能了?要永远尽力而为,诚实努力。如果你切实做到,到了最后,你一定会得到丰硕的果实。

    有一位少女,她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帮人洗马桶。刚刚开始,她非常不习惯,每当将抹布伸进马桶里时,她就会恶心得想吐,她觉得她不能再做这份工作了,她受不了。有一天,她在洗马桶的时候又想呕吐,于是就将抹布抛到一边,伤心地想,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做这种工作?

    这时,有位前辈走了过来,拿起抹布,一遍又一遍地擦着马桶,直到把马桶擦得光亮照人。然后,他拿了一只杯子,舀了一杯马桶里的水,仰头一饮而尽,就像喝可口可乐一样。这位前辈没有说一句话,却让那位少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没想到一件小事也可以做得如此完美。

    从此以后,她时时用前辈的行为来鼓励自己,做好每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这位少女最后成为日本的邮政大臣,也就是邮政部门的最高长官。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论是大是小,都应该尽心尽力,满腔热情,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无憾无悔的人生!

    从大局出发,放弃不必要的

    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许多很有潜力的人正是被一些次要、渺小的东西阻挡了前进的道路,有些人甚至因为斤斤计较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做工作时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为什么总把眼光盯在细枝末节上边呢?不去纠缠小节、小问题,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才是做事的方法。

    《淮南子》中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里有能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好马可以从外貌、筋骨上看出来。但千里马很难捉摸,其特点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马,但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什么是天下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您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找千里马。3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他:“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结果是一匹公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于是将伯乐召来,对他说:“真是糟糕,您推荐的那个寻找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马呢?”伯乐长叹一声说道:“他相马的本领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里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现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领,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应该看到的,而没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观察到了他所要观察的,而放弃了他所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才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匹马,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很多男人常常会埋怨陪伴女人买东西,既费时间又很劳累。她们不是对布料不满意就是对式样百般挑剔,或者觉得虽然式样勉强过得去,可惜质地实在不行,因为各种因素而犹豫不决,结果常常空手而归。其实,这些毛病并非只有女人才有,一般人在工作或读书的时候,也会因拘于小节而失去大局。

    一个人对于某事犹豫不决时,就会发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这时候,如能针对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问题来研究,就可以发现一条排除迷惑的大道。比如,你要选购西装,不妨先明确地限定是何种花纹、式样、布料,如果决定以花纹为主,那么式样和质料就可以作为次要考虑的条件。如果抓住重点考虑问题,自然能果断地选购,而且以后也不会遭到别人的埋怨,自己也不会后悔。

    我们看问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较大的目标上。如果用部队里的术语来说,我们宁愿失去一场战斗而赢得一场战争,也不愿因赢得一场战斗而失去整个战争。

    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从大局出发,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

    每件小事都值得认真做

    哪怕是一件小事,我们也应该用心去做。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它的性质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工作时的心境。

    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泥瓦匠们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图书管理员们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时感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学校的老师们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从未感到丝毫的厌倦,他们一见到自己的学生就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只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工作或许就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

    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那里面布满了灰尘,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透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精彩的图画。

    人们通常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上看是无法认识到其意义所在的。每个人只有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作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才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

    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小的一件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事情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大事情的顺利达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才不会轻易跌落。工作真正的能量就蕴藏在其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成名之前,这些人早已默默无闻地拼搏了很久。

    成长是一种累积。不论哪种行业,想攀上顶峰,通常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如果想登上成功的巅峰,你就得永远保持自发的精神,在快速成长中耐心等待更高的人生回报。当你养成这种习惯时,你就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

    成就大业的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得过且过者只知道讨好别人和机械地完成目标,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愿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工作其实很简单,不过在那些优秀的人看来,这些工作却能潜移默化地给予他们宝贵的经验。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也不管从事哪种档次的工作,他们都可以学会不少东西。

    如果你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深信这一点,那么你的生活自然会好起来。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的工作开始,而不必等到遥远的、未来的某一天,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动。自动自发的人通常能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他们拥有足够的以目标为导向、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他们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公司和主管的目标要求,而是他们心中的最好。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是公司战略目标的执行者。还是努力培养员工主动性、自尊心的教练。员工主动性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他们工作时的表现。那些工作主动性较差的员工,避免犯错,墨守成规,凡事只求忠诚公司规则,主管没让做的事他绝不会插手;而那些工作主动性较高的员工则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必要时会发挥创意,很出色地完成任务。

    什么是自动自发?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和强迫你,而你却自觉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

    自动自发的人对待工作是勤奋的,对待老板是忠诚的,对待公司是敬业的,对待自己是负责的。

    只有在别人注意或老板在身边的时候才努力工作的人是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巅峰的,因为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由别人要求和提出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主管对你的期望更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会失去这份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你的快速成长必将指日可待。

    用好二八定律,把精力放在最见成效的地方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所提倡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它将20∶80作为确定比值,本身就说明企业管理不应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因此,企业家要想有建树,就必须将企业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采取倾斜性措施,确保它们得到重点突破,进而以重点带全面取得企业经营的整体进步。

    要弄清楚哪些经营要务属于20%应该列为重点的工作。就一般性企业来说,不外乎六个方面:重点人才、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用户、重点信息、重点项目。将这六个方面的重点按占经营工作20%的比例选定下来,实施二八法则,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二八法则揭示了一个道理:一小部分原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部分结果、产出或收益。

    对于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实施这个法则,抓住重点。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聪明人要学会抓住重点,首先解决主要问题,然后解决次要问题。

    用好二八法则,即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的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有时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机遇的出现使你轻松获胜,或者在整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取得显著成效。抓住这些机遇!机遇并不会为你和团队创造全部胜利,但鼓舞了士气,增加了信任,让那些关注你的人知道你很能干而且很认真。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其实这反映的是人在复杂的问题之间,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终归是方法问题。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是一个很关键的工作思路,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把握未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当我们面临很多工作的时候,心里可能是一团乱麻,如何厘清思路,迅速拿出方案,不仅需要机灵的思维,更要有把握大局的能力。

    一个人对于某事犹豫不决时,就会发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这时候,如能针对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问题来研究,就可以抓住事情的本质而不致出错。

    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且要求的不仅是某一方面的能力,需要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学好运用二八定律,将对我们做事有很大裨益。

    克服负面情绪、缓解心灵压力

    一个成功的人士大多是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们肯定也有愤怒、沮散、低落、紧张……的时候,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知道如何去克制。经常愤怒、沮丧、低落等这些负面影响,对成功没有一点好处,也鲜有成功人士,或者能够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当然,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憋着忍着,那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克服掉负面情绪,是要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化解一切。

    主动付出,战胜嫉妒

    嫉妒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感受,爱它是因为它能带给你优越感,恨它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对别人造成了危机感、不安和痛苦。这也让你很痛苦,而且弄不好它会形成你前进道路上的阻力,成为你人际关系中的定时炸弹。于是,聪明的人便以主动付出、宽厚待人、低调处理的方式将它化整为零。

    某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年龄比较小,可他一进来就是公司的副总,这让在公司呆了好几年的甲非常不舒服。甲认为自己目前仅仅是个部门主任,凭自己的能力和资历完全可以当副总,可这等好事偏偏落在了一个新进员工身上。加上其他同事的煽风点火,甲就更加郁闷,对对方不服气,还常常说一些阳奉阴违的话。但是对方似乎并不在乎甲的态度,而总是主动找甲说话,他听闻甲感冒了,还从家里煲汤带到公司,平时有什么零食也总是往甲桌上堆,中午吃饭也总是主动叫甲跟其一起去用餐。经不起对方的糖衣炮弹攻击,甲对其态度慢慢软化了很多。时间久了,他发现这个新进员工不但会跟人打交道,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是一流。慢慢地甲由嫉妒转变成羡慕,不断向对方学习,时间久了,两人便成了朋友。

    俗话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无论对方出于什么原因嫉妒你,主动找对方谈谈心,让对方发泄一番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既然是对方因为你得到了某个好处,或者你身上有他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嫉妒你,那么你主动找对方,让其发泄一下又何妨?而且对方的发泄恰恰再一次证明了你的优势。如果你能用宽容之心包容他,给他鼓励,甚至给他机会让他跟你公平竞争,最终你赢了,对方心服口服自然无话可说。如果你失败了,就让对方高兴一下,而你也可以据此寻找自己的不足,力求完善。

    示弱是以退为进消除身边嫉妒的良好方法。你适当地夸夸别人的优势,也昭显着你的胸怀和气度。事实上,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又能看见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时,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不足。也许你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对方,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就不如对方。不过对方所看到的只是你比他强,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优势。这个时候不妨给对方提示,告诉对方他身上的优点。如果可以,你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弱势。同时,你也可以找对方帮忙,告诉他这件事情除了他没有人能解决。当他发觉比自己强的人也要求助于自己时,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当对方嫉妒你时,不妨主动找对方说话,并给予帮助和关照。当对方告诉你,自己也很努力,也很有能力,但是升职、高薪、执行好项目的事情就是落不到自己身上时,不妨给对方一个这等好事落到你身上的正当理由。比如你付出的努力、辛苦、汗水,以及你做事前所做的各种规划,等等,让对方心服口服,觉得他所有的努力跟你的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从而让他自己思索醒悟。另外,化解嫉妒的最佳方式就是将你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你的实力是给对方最好的解释。如果可以,你们也可以共同从事一件事情,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让对方看到你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对方对你刮目相看。当他发觉你真的很厉害后,这种嫉妒往往会化成羡慕和尊重。

    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有的采取卑劣手段想毁掉别人的幸福为目的;嫉妒的人又是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总是生活在恨和不快的黑暗面;嫉妒的人又是可悲的,心情长久处于阴暗,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

    所以,与其嫉妒别人,不如放宽胸襟,学会主动付出。气量大,自然不会去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语,依旧能做到坦诚对人。因为足够自信,嫉妒者也就放弃了继续跟你斗。你应该懂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别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取得成功和荣誉时,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因为这样很容易招来他人的嫉妒。相反,真诚地感激大家,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感谢,虚怀若谷,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支持,不致招来嫉妒。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

    作为家庭主人的你,每天都在尽最大努力去避免家庭所面临的各种污染,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源污染等。这时不知你是否忽视了另一种新的污染,你的坏情绪,就是一种情绪污染。

    情绪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无论喜、怒、思、悲、惊,都有其原因和对象。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高尚的品德、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都能引起人们愉快、轻松的良好情绪;而环境脏乱、虚伪庸俗、文化枯萎等,则可能导致人们厌烦、压抑、忧伤、愤怒的消极情绪。情绪具有两重性:一是两极性,如快乐和悲哀、热爱和憎恨、轻松和紧张、激动和平静等;二是暗示感染性的大小,往往由人们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而不同。

    现代心理学告诉人们,人的情绪有两个关键时间,一是早晨就餐前,二是晚上就寝前。在这两个关键时间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境,稳定自身情绪,尽量不要破坏家庭的祥和气氛,避免引起情绪污染。假如在一天的开始,家庭某一个成员情绪很好或者情绪很坏,其他成员就会受到感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于是就形成了愉快、轻松或者沉闷、压抑的家庭氛围。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每当这时,一是要有点忍耐和克制精神,二是要学会情绪转移。把不良情绪带回家,将心中怨气发泄在家人身上,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诸如此类,都会影响他人情绪,造成家庭情绪污染。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同样需要一片宁静的天空,那么就让我们的情绪在宁静的天空下,得到平复与安宁。

    人人向往宁静,然而,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在兴风作浪而难以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人们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不加控制欲望而浮沉波动。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控制心灵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快节奏的生活、无节制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都让人难以平静。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达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宁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宁静在心,在于修身养性。只要有一颗宁静之心,追求宁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为诱惑所动,坦荡自然。

    宁静和智慧一样宝贵,其价值胜于黄金。真正的宁静是心理的平衡,是心灵的安静,是稳定的情绪。

    心灵的宁静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对未来进行抗争的人,才有面对宁静的勇气;在昔日拥有辉煌的人,才有不甘宁静的感受;为了收获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宁静。

    善于寻找方法会有更多机会

    善于寻找方法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是我们决胜的根本,更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竞争力的保障。无论在什么时候,善于找方法的人比遇到问题就逃避的人有着更多的机会,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

    每个人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没有任何问题的理想状态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完全不必担忧和逃避,只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问题容易发现,解决办法却难找,成了人们不喜欢解决问题、一见到困难就想躲的理由和借口。每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是不同的。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也常常喜欢想各种应对的方案和办法。而不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更不会主动去想问题该怎么解决,当别人发现了问题,想与之共同解决时,得到的回应却是借口。

    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方法用得对不对是做事的关键所在。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特点和难点,所以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不可随意地乱用方法,强加套用或照搬模仿都是不可取的。碰到容易更改方法和可以反复实验的事情,或许多尝试几种办法也未尝不可,然而一旦关系到整体全局的利益或重大决策的实施时,就不能轻易地替换方案,而应在采用之前慎重商讨和修改。

    改进方法离不开向高效率人士的学习,既要有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还要有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思维。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也就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

    一个国王约见平时以笨出名的平民阿笨,要他完成一项任务:在一个同时只能烙两张饼的锅中,三分钟内烙好三张饼,并且每张饼必须烙两面,每面烙一分钟。

    阿笨并不笨,而且还开过烙饼连锁店,被业内人士称为“高效率人士”。

    按照国王的要求,这最少需要四分钟的时间,可是阿笨却用了一个笨方法实现了要求。第一分钟,他先烙两张饼。第二分钟,把一张翻烙,另一张取出,换烙第三张。第三分钟,把烙好的一张取出,另一张翻烙,并把第一次取出的那张放回锅里翻烙。结果,他用了三分钟时间烙好了三张饼。

    通过集思广益,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许多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方案方法。集思广益不仅有利于会议决策者在短时间做出决定,也激发了与会者的思维潜能和工作热情。

    有一位企业家新注资到一家服装厂,但他本人对服装领域一窍不通,一切的运转程序都由企业家的搭档来负责。但是没过多久,他的搭档因为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这意味着所有的重担都由这个对服装领域并不熟悉的企业家一人担当。

    企业家起初对接手这项工作一筹莫展,那些服装领域的书籍对他而言更派不上用场。但是,企业家想出了一个办法,虽然自己是外行,但这里的员工都不是外行。于是,企业家深入员工当中,以领导和专家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来到服装公司后,企业家找到各个部门的主管,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无法与你继续合作下去了。公司不会雇佣一个没能力的员工。若是你能正确指出公司以前所犯的错误,并指出合理的更正办法,说明你知道如何做好你的工作,我就愿意与你继续合作。”

    这种方法果然奏效。经过与各部门主管的谈话,企业家的桌前很快就放满了堆积如山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并未认真地阅读和分析,而是只负责执行。结果令人惊讶的是,服装公司运转良好,盈利也越来越多。

    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的方法永远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美洲刚刚开始得到开发的时期,一群社会学家在路易斯安娜州买下了几百亩土地,开始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工作。他们拟定了一套制度,让每个人都去从事他最喜爱的工作,或者从事拥有最佳装备的工作。他们拥有自己的牧场和制砖工厂,还有一个印刷厂出版自己的报纸。

    一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瑞典移民也加入了这个组织。根据他自己提出的请求,他马上就被分配到印刷厂工作。但没过多久,他却开始抱怨,说自己并不喜欢这项工作。于是,他被调到农场工作,负责驾驶一台拖拉机。但是,他对这项工作只忍耐了两天,就觉得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他又申请调职,而后被分派到牛奶厂工作。结果,他和那些温顺的奶牛也相处不好。就这样,他一一尝试过每一种工作,但没有一样是他所喜欢的。

    正当他要退出这个组织的时候,有人突然想到,有一个工作是他尚未尝试过的——就是在制砖工厂中工作。于是,他领到一辆独轮手推车,负责把制好的砖头从砖窑里运送到砖场上码成堆。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有人听到他的抱怨声。有人问他是否喜欢这项工作,没想到他十分开心地说:“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工作。”

    从此,这个瑞典人就一直独自承担这项任务。虽然这个工作在别人眼里枯燥无比,但他的工作效率却奇高。

    并不是同样的方法在所有的人那里都能产生相同的效率和结果,适合于一个人的方法在另外的人看来也许是最笨的,但是喜欢用这种方法做事的人却运用自如,将问题解决得很棒。因此,遇到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选对方法才能做对事。

    总之,遇到问题,方法总会比问题多,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用对方法,坚持下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不带着情绪做事,学做情绪的主人

    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

    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你要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遇事需冷静,考虑一下后果,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化解矛盾,我们就不至于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缠不清,更不会使矛盾扩大、升级。即使在双方僵持不下,未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寻求司法、主管部门的帮助,运用法规、政策妥善处理遗留问题。没有爬不过去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忍一时的委屈,保全了大家的和谐、宁静,并不损失什么,反而会赢得一个更宽阔的心灵空间。

    常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堵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时间很紧,你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您前面的车子迟迟不起动,因为开车的人思想不集中。您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终于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一挡。而你却在几秒钟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讨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研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使人受到压力是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他的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61%的德国人感到在工作中不能胜任;有30%的人因为觉得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20%的人抱怨同上级关系紧张;16%的人说在路途中精神紧张。

    理查德·卡尔森的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困难等不愉快的事,而一味地生气、焦虑、埋怨,不但不会使事情好转,反而会严重地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不要让情绪影响我们做事的进程,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好积极情绪,才会更有利于事情的进展。

    情绪给我们带来许多感受:它能使我们精神焕发,也能使我们萎靡不振;能让我们时而冷静,时而冲动,时而理智地去思考,时而失去控制,暴跳如雷。情绪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产生着奇妙的效果。比如,当我们获得荣誉和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内心里充满了得意、骄傲和轻松愉快;受到挫折或经历打击、遭遇委屈时,则悲观、失望、沮丧。面临危险,我们会害怕和恐惧;面对不友好的挑衅和威胁,我们会愤怒。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们会不满;当期望变成失望的时候会觉得有失落感;前途渺茫时会忧郁,而紧迫的工作和众多的压力会让我们焦虑不安……这些情绪的变化和活动是人人都具有的。这些情绪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和结果的好坏。所以说,做事之前先做情绪的调节师,这对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做事态度和习惯十分关键。

    研究表明,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骤然阻断人们的正常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潜能去完成某些工作。

    每个人都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愉快的心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心情好了,你才会愉快地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只要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就能常常有好情绪。你可以试着用理智来驾驭情绪,使自己的情绪逐渐成熟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