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七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麦芽见《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颖果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

    【异名】生麦芽、炒麦芽、麦蘖、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胃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呕吐,泄泻,常与山楂、神曲等同用;治小儿乳积不化之吐乳,可单用煎服。回乳:用于乳汁郁积,乳房胀痛或需断乳者,可单用生品60~120g,水煎服。此外,若于补脾益气药物中酌加本品,可使补而不滞,防止腹胀;治疗肝郁气滞、肝脾不和之证,可单用或复方使用。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妇女回乳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回乳用60g以上);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哺乳期宜慎用。

    【现代研究】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脂酶、朊酶等多种酶类物质,有助消化作用。另含大麦芽碱、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含抗真菌有效成分大麦芽胍碱A、B及其葡萄糖苷。浸剂口服可使家兔与正常人血糖降低。

    麦斛见《新修本草》。为兰科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麦斛Bullmphyllure inconspicuum Maxim.的全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果上叶、七仙桃、石豆、青兰、小扣子兰、石仙桃。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润肺化痰:用于肺燥干咳及肺痨咯血。单用,或与麦冬、桑叶同用;亦可与贝母、百部等配伍。滋阴养胃:用于阴虚口渴,胃痛,单用水煎服。此外,与冰糖少许同杵敷患处,可治颜面疔;单用水煎,调食盐少许内服,治疗风火牙痛;与山豆根、桔梗、甘草同用,治疗咽痛。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咯血,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急、慢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敷。

    麦门冬见《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oph ipogon japonicus Ker-Gawl.的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

    【异名】麦冬、寸麦冬、寸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脾、胃、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用于燥伤肺阴,干咳少痰,咽干口渴,舌红少苔,常与沙参、玉竹、桑叶、天花粉、扁豆、甘草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亦可与天冬、白蜜同用,即二冬膏(《张氏医通》)。益胃生津:用于胃阴不足,口渴舌燥,常与沙参、生地、玉竹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清心除烦:用于心烦不安。温热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者,常配伍生地、元参、丹参、竹叶心、黄连等,如清营汤(《温病条辨》);治疗心肾阴虚,心烦失眠,可配伍丹参、茯神、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生地、玄参等,如补心丹(《摄生秘剖》)。0润肠通便:用于热病后期之肠燥便秘,常与生地、玄参同用,即增液汤(《温病条辨》)。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肺结核咯血、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风寒痰饮咳嗽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多种沿阶草苷,还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豆甾醇等。麦冬粉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能明显提高耐缺氧能力,故对心绞痛可能有缓解作用。动物试验表明有升高血糖作用。

    远志见《神农本草经》。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异名】远志肉、苦远志、小草根、远志筒、炙远志、炒远志。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应用】养心安神:用于惊悸恐惧,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与党参、茯苓、菖蒲、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祛痰开窍:用于痰多咳嗽,及痰阻心窍之神昏,癫痫。用于痰多咳嗽,多配伍半夏、陈皮、杏仁、桔梗、紫菀等;用于神昏癫痫,常配伍郁金、白矾、菖蒲等。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单用为末,浸酒服,渣敷患处,如远志酒(《三因方》)。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癫痫、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儿童多动症、慢性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皂苷,水解得远志皂苷元A、B。另含远志醇、细叶远志定碱、脂肪油、树脂等。全远志、皮有祛痰作用。对动物均有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全远志有抗惊厥作用,溶血作用。远志皂苷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煎剂和流浸膏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乙醇提取液体外对革兰阳性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

    杜仲见《神农本草经》。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厚杜仲、绵杜仲、炒杜仲、焦杜仲、杜仲炭、木棉、思仲、丝棉皮、扯丝皮、丝连皮。

    【性味归经】甘、微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肝肾,强筋骨:用于各种腰疼。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阳痿,尿频者,常与巴戟天、附子、仙茅、淫羊藿、熟地、萸肉等同用,如赞育丹(《景岳全书》);寒湿腰痛者,可与桂枝、独活、秦艽等配伍;妇女经期腰痛者,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等同用;外伤腰痛者,常与续断、骨碎补、苏木等同用。固经安胎:用于肾虚胎漏,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枣肉同用,如杜仲丸(《证治准绳》)。此外,与自芍、石决明、牛膝、黄芩、夏枯草等同用,又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用杜仲与猪脚炖汤服,可治小儿下肢瘫痪。

    现代常用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骨质疏松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先兆流产、不孕症、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杜仲胶,还有抗高血压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及杜仲醇筋骨草苷、哈帕苷乙酸酯等。对正常及高血压狗有持久、较弱的降低血压作用。炒杜仲降压作用比生杜仲大,煎剂比酊剂作用强。对动物还有镇静、利尿、抗炎等作用。

    杜衡见《名医别录》。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 Maxim.的根茎及根或全草。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异名】土细辛、马蹄香、马辛、南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发表散寒:用于风寒头痛,单用为末,热酒调下,即香汗散(《杏林摘要》);亦可与川芎、葱白同煎服。消痰平喘:用于痰多咳喘,单用为末服;或与麻黄、桂枝、干姜等配伍。止痛:用龋齿牙痛,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损伤疼痛,单用为末吞服,或鲜品捣烂外敷。此外,捣烂外敷,又治疮毒。

    现代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龋齿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研末服,0.6~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体虚多汗,咳嗽咯血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杜衡素A、B、C、D,榄香脂素,挥发油等。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降脂,抗过敏等作用。

    杜鹃花见《本草纲目》。为杜鹃花科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的花或果实。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艳山花、清明花、映山红、山踯躅、报春花。

    【性味归经】酸,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单用水煎服;用于跌打疼痛,取映山红子1.5g,研末酒吞服。和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单用鲜花15~30g水煎服。此外,单用浸酒服,还可治疗风湿痹痛。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外伤疼痛、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花:煎服,15~30g;果实:研末服,0.9~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矢车菊素和杜鹃黄素的糖苷。煎剂和浸膏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

    杜鹃花叶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的叶。

    【性昧归经】酸,平。有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疮,单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收敛止血:用于外伤出血,鲜品捣烂,外敷伤口。此外,还可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单用浸酒服,或与五指毛桃、鱼腥草、胡颓子等同用;煎水洗浴,可治风疹。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荨麻疹、疖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浴。

    【现代研究】含杜鹃花醇、杜鹃花醇苷、香豆精、三萜类等。有祛痰和镇咳作用。

    杜鹃花根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的根或根皮。

    【异名】翻山虎、搜山虎。

    【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和血止血: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治血瘀月经不调,可配伍香茶菜根、益母草、月月红等;治衄血,可与黄芩,青黛煎服;治吐血,可与藕节或荷叶蒂同煎;治崩漏下血,可与金樱根,绵毛旋复花根,茜草根,粉干葛同煎服;治经行淋漓不尽,可与贯众炭,荆芥炭同煎服。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可与虎刺、红牛膝水煎对酒服。治跌打损伤,亦可以鲜根皮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此外,单用煎服,还治泄泻、痢疾。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肠炎、痢疾、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乳腺炎等。治乳腺炎初起,可单用煎服,亦可以鲜叶配香附捣敷。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杉木见《新修本草》。为杉科常绿乔木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心材及树枝。分布于我国淮河、秦岭以南地区。

    【异名】杉材、杉材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燥湿,消肿解毒:用于漆疮,臁疮,风疹痒疮,脚气肿痛,单用或配方煎汤浸洗。温肾助阳:用于肾虚阳痿,可用本品15g与猪蹄90~120g久煎,食肉喝汤。下气止痛:用于疝气疼痛,常配伍吴茱萸、青皮、小茴香、橘核、干姜、煎汁饮。此外,本品煅炭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可治烫伤。

    现代常用于漆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煅存性研末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雪松醇、柠檬烯,桉叶素等。

    杉木油见《本草纲目拾遗》。杉科植物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的木材所沥出的油脂。

    【异名】杉树油、杉木脂、杉树脂。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肾、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用于淋证,小便不利,单用,研末冲服;用于带下,单用,或配伍菟丝子藤煎汤服。杀虫疗癣:用于一切顽癣,可蘸油外涂。

    现代常用于尿路感染、前列腺肿大、癣疾。治前列腺肿大,可取杉木油30g,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日2次。

    【用法用量】煎服:3~30g;或冲服。外用:适量,搽患处。

    杨梅见《食疗本草》。为杨梅科常绿乔木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的果实。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圣生梅、白蒂梅、朱红、树梅。

    【性味归经】甘、酸,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生津止渴:用于津伤烦渴,咽喉肿痛,单用生食,或盐、糖腌后含咽。和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肠满胃胀,单用腌食,或与橘皮同煎服。此外,还可治疗痢疾,单用研末服,或浸酒服,亦可煎服;烧炭为末,麻油调敷,可治烫火伤。

    现代多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热病烦渴,口腔、咽喉炎症,痢疾等。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糖,有机酸,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双葡萄糖苷及微量的杨梅树皮素。

    杨梅根见《本草纲目》。为杨梅科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的根。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肝经。

    【功效应用】理气和胃:用于气滞胃痛,隔食呕吐,单用煎水服,或与鸡炖服;亦可与青木香各等量,研粉冲服或制丸服。化瘀止血:用于吐血,血崩,可与肉炖服;用于痔疮出血,可以炖鸭服;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敷伤处;用于跌打损伤,可单用煎水、熏洗伤处。此外,单用水煎,酌和酒或红糖服,可治疝气;单用水煎洗患处,可治臁疮。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出血症、跌打损伤、疝气腹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鲜品30~6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含漱;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鞣质等。

    杨梅树皮见《本草纲目》。为杨梅科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的树皮。

    【异名】杨梅皮。

    【性味归经】苦、辛、微涩,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理气和中:用于胃肠气滞,恶心区吐,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单用,或与青木香等同用。活血疗伤:用于跌打扭伤,可与百两金根配伍,浸酒10天,搽擦患处;亦可与南五味子根浸童便中7日,切片晒干,加小茴香共研粉,米酒冲服。解毒敛疮:用于疮疡肿痛,水火烫伤,研末调涂。此外,单用研末外敷,还治外伤出血。

    现代常用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成分等。对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豆油见《本草纲目》。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Merr.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单用炖温饮。此外,单用涂患处,还可治疥疮。

    现代常用于大肠秘结、急性肠梗阻。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饮,30~60g。外用:调药涂患处。

    【现代研究】含脂肪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即生育酚)等。

    豆瓣绿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胡椒科1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豆瓣绿Peperomia reflexa(L.f.)A.Dietr.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异名】豆瓣鹿衔草、岩筋草、豆瓣草、石还魂。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均可浸酒服,或水煎服。治跌打骨折,还可取鲜草捣敷患处。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痛,取鲜品捣烂,调食盐少许外敷。祛痰止咳:用于虚劳咳嗽,哮喘,百日咳等,单用水煎,或泡酒服。此外,与胡椒、红糖共煨服,可治水泻。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支气管炎、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

    芫花见《神农本草经》。为瑞香科落叶灌木芫花Daphne genkzcva Sieb.et Zucc.的花蕾。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湖南等地。

    【异名】醋芫花、闹鱼花、棉花条、芫条花、银腰带。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应用】泻水逐饮:用于身面浮肿,胸胁积水,大腹水肿,二便不通.功似大戟、甘遂,而尤能泻胸胁水饮,单用,或配伍甘遂、大戟、大枣、牵牛子等,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杀虫疗疮:用于头疮,白秃,顽癣,单用研末,或与雄黄共研,猪脂调膏外涂。此外,煎水含漱,或研末擦痛处令热可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病毒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体质虚弱者及孕妇忌服。反甘草。

    【现代研究】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苯甲酸及谷甾醇等。芫花素能刺激肠黏膜,引起剧烈的水泻和腹痛。煎剂给大鼠口服和麻醉狗静脉注射,均可引起利尿作用。水浸剂在体外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实验动物有止咳、祛痰作用。

    芫花根见《吴普本草》。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根。

    【异名】金腰带、黄大戟、蜀桑、铁牛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逐水消肿:用于水肿体实者,单用为末,空心温水调服。解毒消肿:用于乳痈及鱼脐疔疮,久疗不瘥者。治疗乳痈,单用捣烂,塞患侧鼻孔中,或水煎服;治疗鱼脐疔疮,常与猪牙皂荚、白矾、黑豆熬膏外贴,如芫花根膏(《太平圣惠方》)。若捣汁服,又治瘰疬。

    现代常用于神经性皮炎、急性乳腺炎、鼻炎等。治神经性皮炎可研末用醋或酒调敷。治疗急性乳腺炎,可取鲜根祛除外皮及木心,切碎捣烂,搓成小团,塞于鼻孔内,约20分钟有热辣感后5分钟取出。亦可制成100%浸液,用棉球蘸药后塞鼻。治疗鼻炎,取根30g切碎,浸入75%乙醇100mL中2周,用黄豆大小棉球浸吸芫花酊2~3滴,外面再用消毒棉花包裹,塞在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副鼻窦炎可以塞在中鼻道,每日1次,每次1~2小时,5次为1个疗程。

    【用法用量】煎服:1.5~4.5g,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使用注意】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反甘草。

    【现代研究】根皮含芫根苷、芫根乙素、β-谷甾醇等。对动物有引产作用。根的碳酸溶解部分对动物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芜荑见《神农本草经》。为榆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大果榆Ulmusmacrocarpa Hance果实的加工品。主产于华北、东北各地。

    【异名】臭芜荑、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糊。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积杀虫:用于虫积腹痛及小儿疳积。治虫积,单用为末,米饮送服,或与雷丸、干漆共为末,温水调服,即芜荑散(《奇效良方》),亦可与苦楝根皮、使君子、槟榔等合为丸剂,如化虫丸(《医方集解》);治小儿疳积,常与党参、白术、山药、鸡内金等健脾益气药同用。此外,单用为末,蜜调涂,可治疮疥,湿癣。

    现代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鞣酸等。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著治虫效力。水浸剂在试管内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芜菁子见《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2年生草本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异名】蔓菁子。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养肝明目:用于青盲,目暗,单用蒸熟,晒干,研粉冲服,或煎服。祛湿利水:用于小便不利,妊娠水肿,湿热黄疸,均可单味研末冲服。

    现代常用于青盲、黄疸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芸香草见《四川中药志》。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Nees)A.Camus.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诸葛草、香茅筋骨草、香茅草、射香草、石灰草。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温。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筋骨草、牛膝、伸筋草等同煎服。发表解暑:用于夏月外感,吐泻腹痛,单用水煎服;或与苍术、木瓜、厚朴、生姜、甘草同用。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喘,可与紫苏、五匹风、桑叶、倒挂牛根等配伍;用于肺热燥咳者,可与沙参、麦冬、桑根皮、桔梗、款冬花、甘草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伤暑感冒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现代研究】含酸性皂苷类物质、鞣质、蛋白质、黏液质、糖类、挥发油等。具有镇咳,平喘作用,并能抑制离体兔肠平滑肌。体外试验,对革兰阳性球菌及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及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芸薹子见《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十字花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var.oleifera DC.的种子。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各地。

    【异名】油菜子。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破血行气:用于血瘀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常与当归、桂心、赤芍等份为末,即芸薹散(《产褥集验方》)。消肿散结:用于乳痈、肿毒,研末调敷或榨油涂;用于跌打损伤,可与小黄米、龙骨研末,醋调成膏贴患处。润肠通便:用于便秘,可与厚朴、当归、枳壳同煎服。

    现代常用于妇女产后胎盘残留、避孕、便秘、粘连性肠梗阻等。用于避孕,可用芸薹子12g、生地9g、白芍9g、当归9g、川芎3g,水煎,于月经净后连服3d,可避孕1个月;用于肠梗阻,可用芸薹子150g、小茴香60g,水煎,分数次服。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40%~50%,蛋白质23%,芸香苷等。

    苋见《神农本草经》。为苋科1年生草本植物苋Amaranthus mangostanus L.的茎叶。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苋菜、青香苋。

    【性味归经】甘,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止痢:用于赤白下痢,可煎水下米煮粥,即紫苋粥(《寿亲养老新书》)。泻下通窍:用于二便不通,单用水煎服。此外,煎汤外洗,可治漆疮瘙痒;苋菜梗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撒敷患处,可治黄水疮,痔疮。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痔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煮粥;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现代研究】茎含以亚油酸为主要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棕榈酸;叶中有苋菜红苷、棕榈酸、亚麻酸、三酰甘油、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花生见《滇南本草图说》。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落花生Arachishypogaea L.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长生果、落花生、番果。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干咳,可与冰糖煎汤服。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单用,生研冲服或嚼服。和胃增乳:用于反胃不食及乳汁不足。治反胃,可以炒花生每日多服食之;治少乳,可与猪脚一只共炖服。此外,若与赤小豆、红枣各100g煮汤服用,可防治脚气。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用量】煎服:60~90g;或研末冲服,每次10~15g。

    【使用注意】素体湿盛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之。

    【现代研究】种子含脂肪油、氮、淀粉、纤维素、水分、灰分。含氮物质除蛋白质外,还有氨基酸、卵磷脂、嘌呤、甜菜碱和胆碱等。维生素中有维生素B1、泛酸、生物素、生育酚等。种子中还含有三萜皂苷,焦性儿茶酚型鞣质,无色矢车菊素,无色飞燕草素及花生苷等。种子含某种植物血球凝聚素,能凝滞以涎酸酶处理过的人红细胞,属抗P凝集素。动物实验证明:花生水溶液可缩短凝血时间、再钙化时间,提高血浆对肝素的耐受力,增进血栓形成及凝血酶元活性。口服落花生米皮能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使血友病患者的凝血时间缩短至正常。

    花椒见《日用本草》。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 Maxim.的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川椒、蜀椒、秦椒、点椒。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可与干姜、党参等同用,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久寒腹痛下甚者,常与附子、干姜同用,即椒附汤,或将本品炒热,布包熨痛处;治里寒腹泻,常与苍术配伍,如椒术丸(《普济方》)。杀虫止痛:用于蛔虫腹痛,呕吐或吐蛔,单用,或与乌梅同用。挟寒者,可再配伍生姜、细辛、桂枝等,如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挟热者,可再配伍黄连、黄柏、枳实等。此外,煎汤浸洗,可治漆疮,手足皲裂;6%的水煎液加红糖30~60g,乘热服用,可以回乳;单用醋煎口含可治齿痛;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水外洗,可治湿疹。

    现代常用于胃肠痉挛、急性胃炎、蛔虫病、蛲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湿疹等。治蛲虫病,可单用煎水保留灌肠。

    【用法用量】煎服:1.5~4.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毒,故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花椒果实含挥发油,其中含栊牛儿醇、柠檬烯等,尚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小量牛儿醇对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大量则抑制。稀醇液还有局部麻醉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宋氏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

    花生衣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豆科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皮。

    【异名】落花生衣、花生皮。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可与冰糖共炖服;或与大蓟、小蓟配伍。敛肺止咳:用于气逆咳嗽,单用花生衣,文火煎煮加糖服。

    现代常用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术后出血、各种内脏出血、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现代研究】含β-谷甾醇、棕榈酸、肉豆蔻酸等。可使血友病患者的凝血时间缩短至正常,使血浆再钙化时间缩短,血浆凝血致活酶活性增强。

    花蕊石见《嘉韦占补注神农本草》。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Ophicalcite的石块。产于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异名】花乳石、白云石。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内有瘀血的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常与三七、茜草、血余炭等同用;用于金疮出血,可单用为末撒患处;亦可与硫黄共研末外掺伤口,如花蕊石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现代常用于多种内、外出血症。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包煎);或研末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凡无瘀滞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主含碳酸钙、碳酸镁及少量铁盐、铝盐等。内服后能增加血中的钙离子浓度,使管和淋巴管壁致密,有防止血浆渗出和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本品细末,撒于犬之脾脏及股动脉切口处,均能迅速止血。

    芥子见《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Coss.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

    【异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利气豁痰:用于咳喘痰多,肺寒咳嗽,常与苏子、橘红、莱菔子等同用。温中散寒:用于胃寒吐食,心腹疼痛,单用为末,空腹服;亦可浸酒服。通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单用研末醋调敷;用于经闭腹痛,可单用研末,热酒调下,如芥子散(《仁存方》)。此外,捣末,以醋或水蜜调敷又治痈肿,瘰疬;与半夏等份为末,生姜汁调搽,可治眉毛不生。

    现代常用于急、慢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胃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过量,否则可致呕吐。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黑芥子苷、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等。

    苍术见《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s(Thunb.)DC.的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Koidz.的根茎。前者,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后者主产于东北、华北地区。

    【异名】茅术、茅苍术、制苍术、京苍术、炒苍术、南苍术、赤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胜湿:用于各种痹症。治风湿或寒湿引起的关节肢体疼痛,可与防风、羌活、桂枝、秦艽等同用;治热痹,或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及带下秽浊,常与黄柏等同用,如二妙散(《丹溪心法》),三妙丸(《医学正传》),四妙丸(《成方便读》);治湿温多汗,一身尽痛,可与生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燥湿健脾:用于脾为湿困,脘腹胀闷,不欲饮食,呕吐,或泄泻,常与厚朴、陈皮同用,如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痰饮,或水溢之水肿,可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胃苓汤(《证治准绳》)。散寒解表: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可与藁本、细辛、羌活、白芷等同用,如神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除障明目:用于内外翳障,青盲,夜盲,常与黑芝麻,或猪肝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胃酸过多、风湿性关节炎和麻疹后角膜软化、夜盲症。

    【用法用量】煎服:4.5~9g;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温燥烈,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苍术醇、β-桉叶醇、苍术酮。另含较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煎剂对家兔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对大鼠有明显排钠、钾、氯的作用。但无利尿作用。

    苍耳子见《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tr.ex Widd.的带总苞的果实。

    【异名】葈耳实、苍子、苍棵子、牛虱子、炒苍耳子。

    【性昧归经】甘、苦,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散风通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单用炒研口服;或与辛夷、白芷、薄荷同用,即苍耳散(《济生方》)。除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肌肉麻木,可与羌活、防风、当归、牛膝等同用,如史国公药酒。此外,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煎水内服或外洗,可治风疹瘙痒,疥癣湿疹;单用煎水热含,可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感冒、慢性鼻窦炎、副鼻窦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痹痛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苍耳子苷、树脂、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C和色素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

    苍耳草见《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的茎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胡藁、藁耳、野茄、粘粘葵、疔疮草、苍子棵、狗耳朵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归膀胱、肝经。

    【功效应用】散风除湿:用于头风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单用,或与豆豉、五味子等同用,如苍耳叶羹(《太平圣惠方》)。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乳痈,单用熬成黑膏贴患处,或与苍耳子捣烂外敷;用于痔疮,痢疾,单用研粉,或熬膏内服。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可与地肤子、白鲜皮、枯矾、益母草、或浮萍、薄荷水煎洗患处。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乳腺炎、痈疖、荨麻疹、疥癣、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大剂量30~60g);或捣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过量。气虚血亏者慎服。

    【现代研究】叶含苍耳内酯、隐苍耳内酯、苍耳醇、异苍耳醇、胆碱、植物甾醇及萜醇。叶的浸剂可增强兔离体肠管运动,离体兔耳血管扩张,并抑制蛙心的冲动传导。

    苍耳根见《食疗本草》。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的根。

    【性味归经】苦,平。有小毒。归肺、小肠、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疽,可单用熬膏贴敷患处;或与叶煎汤熏洗红肿处;用于肠痈,可单用60g水煎内服;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可与老姜研烂滤汁,兑酒服,或单用水煎,加食盐适量,调味代茶饮。清热利湿:用于小便不利,热淋涩痛,可与车前草、白茅根同用;用于痢疾,可与马齿苋、老鹳草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疮疖肿痛、阑尾炎、肾炎水肿、高血压等。治高血压,可单用15~30g,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熬膏涂。

    【现代研究】含糖苷等,具有抗癌作用。

    苍耳蠹虫见《本草纲目》。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异名】麻虫、苍耳虫。

    【性味归经】解毒消肿:用于一切疔肿,无名肿毒,恶疮,常炒黄后与白僵蚕、江茶等份为末,蜜调涂;或单用香油浸渍,用时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痈疖。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捣敷或用香油浸后敷。

    芡实见《本草纲目》。为睡莲科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种仁。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主产山东、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异名】芡实米、南芡实、北芡实、苏芡实、鸡头、鸡头米。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常与党参、白术、山药、云苓等同用。益肾固精:用于肾虚梦遗滑精,小便不禁,常与莲须、龙骨、牡蛎、沙苑蒺藜为丸,即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若与金樱子同用,即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祛湿止带:用于湿热带下及脾肾虚损之带下清白。治湿热带下,常与黄柏、车前子、白果、山药同用,即易黄散(《傅氏女科》);带下清稀者,可与茯苓、山药、菟丝子、海螵蛸、煅龙骨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遗精、带下症、慢性腹泻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主含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烟酸、抗坏血酸等。

    芦荟见《开宝重定本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好望角芦荟Aloeferox Mill.及斑纹芦荟Aloe 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的叶汁浓缩后的制成品。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真芦荟、草芦荟、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泻下清肝:用于热结便秘,头晕目赤,且又烦躁失眠,肝火旺盛者,常与朱砂同用,即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治肝经实火、心经有热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狂躁易怒,惊痫抽搐而兼见大便秘结者,常与黄连、大黄、龙胆、青黛等同用,如当归龙荟丸(《医学六书》)。杀虫疗疳:用于小儿虫积腹痛,面色萎黄消瘦之疳积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使君子、神曲、麦芽等同用,如肥儿丸(《医宗金鉴》)。此外,还可杀虫疗癣,用于疥癣,单用研末调涂。

    现代常用于大便秘结、小儿营养不良、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4.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芦荟大黄素苷、少量异芦荟大黄素苷等。为刺激性泻下药。在体外对某些皮肤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芦根见《本草经集注》。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鲜芦根、干芦根、苇根、苇茎、活芦根、芦柴根、芦通、芦芽根、甜梗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生津: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与天花粉、麦冬等同用;亦可以其鲜汁与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共服,如五汁饮(《温病条辨》)。清泻肺热:用于痰热互结之肺痈,咳吐腥臭脓痰,肺热咳嗽及风热感冒而有口干、舌燥、咳嗽者。治疗痰热互结之肺痈,常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鱼腥草等同用,如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治疗风热感冒,咳嗽者,常与银花、连翘、桑叶、桔梗、杏仁等同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清胃止呕:用于胃热呕哕,反胃,呃逆,单用浓煎频饮,或用鲜芦根配伍鲜竹茹、生姜、粳米等,如芦根饮子(《备急千金要方》)。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伍车前子、白茅根等。

    现代常用于肺脓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120g);或捣汁。

    【现代研究】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蛋白质等。

    苎麻叶见《本草纲目》。为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的叶。主产于江苏、山东、陕西等地。

    【性味归经】甘,寒。归胃、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尿血,血淋,赤白带下,可与白茅根、仙鹤草、茜草根等同用;用于创伤出血,研末外敷。解毒消肿:用于毒热蕴结之痈疽疮疡,丹毒,肛门肿痛,煎服并鲜叶捣敷。治乳痛初起,可与韭菜根、葱根、橘叶同酒糟捣烂敷患处;用于湿疹,可与丝瓜叶、南瓜叶研末,茶油调涂。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可与苏叶擂烂敷疮上,或与石灰捣作团,晒干,研末敷之;亦可与鲜陆英叶、红茶叶、生姜各适量,捣烂外敷。此外,与红篦麻仁(去壳)捣烂外敷,又治钉或子弹人肉。

    现代常用于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创伤出血、尿路感染、月经过多、宫颈炎、皮肤化脓性感染、蛇虫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研末,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现代研究】含绿原酸、咖啡酸、奎尼酸、漆叶苷、芹菜素、芸香糖、黄酮等。所含黄酮具有收敛作用,溶血试验阴性反应。

    苎麻根见《药性论》。为荨麻根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的根及根茎。

    【异名】苎根、苎麻头。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心、膀胱、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之疔疮,痈疽疮疡,丹毒,痔疮肿痛,蛇虫咬伤,鲜根捣敷患处,或配伍黄连、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用于天行热疾、大渴大狂,鲜根捣汁饮。散淤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疼痛,捣碎,好酒煎服,并捣烂外敷。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紫癜,单用,亦可配伍白茅根、茜草根、侧柏叶等。清热安胎:用于胞宫蕴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腹痛难忍,可配伍黄芩、竹茹等。治胎漏下血,亦常与香附、阿胶、当归、生地、桑寄生等同用。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之尿道滞涩疼痛,小便不通,白浊,可配伍生地、木通、竹叶、车前草、白茅根、六一散等;或与蛤粉同用,捣细罗为散,温水调服。

    现代多用于支气管扩张、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妊娠水肿、前列腺炎、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4.5~15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久病泄泻及非血热所致病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等。浸膏酸化后的醇提物水溶性注射液及绿原酸衍生物,对小鼠有明显的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对小鼠断尾创面有局部止血作用;苎麻根所含咖啡酸的二乙铵盐,对钴60。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芭蕉叶见《本草纲目》。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d.etZucc.的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可与山栀子煎汤做熏洗剂,或做温浴剂。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单用研末,与生姜汁涂;用于水火烫伤,单用研末,麻油,或鸡蛋清调敷。化鱼鲠:用于鱼骨鲠喉。单用,烧存性研末,水或酒送下。此外单用阴干烧存性,研末,更入烧盐少许,再研匀,早、晚揩牙用,具固齿作用,可防止牙齿松动。

    现代常用于疖肿、肾炎水肿、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烧存性研末服,0.5~1g。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芭蕉根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芭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的根茎。

    【异名】芭蕉头。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及疔疮、丹毒、痛肿发背。治热病烦渴,单用鲜品绞汁饮;治疔疮、丹毒等,单用捣敷。利尿祛湿:用于血淋心烦,小便涩痛,可与旱莲草同用;治黄疸,可与山慈姑、龙胆捣烂冲服;治白带,可炖猪肉服。此外,捣汁外涂,可治疮口不合;煎汤含漱,可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感冒、高血压、肝炎、痢疾、尿路感染、中耳炎、创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嗽。

    苏木见《新修本草》。为豆科常绿小乔木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产于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异名】苏方木、红柴、赤木、苏枋。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瘀:用于血滞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牛膝等配伍,如通经丸(《类证治裁》);用于产后血晕,胀闷欲死,常与荷叶、芍药、肉桂、鳖甲等同用,如苏枋饮(《圣济总录》);用于心腹疼痛,常与丹参、川芎、延胡索等配伍;用于痈肿疮毒,可与金银花、连翘、白芷等同用。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疼,常与乳香、红花、血竭等同用,如八厘散(《医宗金鉴》)。此外,单为极细末敷患处包扎固定,可治指断。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经闭、痛经、冠心病、心绞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熬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巴西苏木素、苏木酚、β-香树脂醇葡萄糖苷等。煎剂对动物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对抗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作用;能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对抗水合氯醛等药引起的抑制。浸剂与煎剂对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对百日咳鲍特菌、肺炎链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苏合香见《名医别录》。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orientalis Mill.所分泌的树脂。主产于土耳其。我国广西有栽培。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产生香树脂,渗入树皮内。于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将其溶解在乙醇中,过滤,蒸去乙醇,则成精制苏合香。

    【异名】苏合香油、苏合油、帝油流。

    【性味归经】辛,温。芳香。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开窍豁痰:用于中风,猝然昏迷,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而属于寒邪、痰浊内闭者,可与安息香、麝香、冰片、丁香、檀香等同用,如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外,利用其开窍豁痰之功,又可用于胸痹心痛,如“冠心苏合丸”即由本品配檀香、乳香、青木香、冰片制成。若将苏合香溶于酒精中涂敷外用,又治冻疮。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次量为0.3~0.9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溶于乙醇,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为温开之药,只适用于寒闭症,如属热闭或正气虚脱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桂皮酸,α-及β苏合香树脂醇,桂皮酸酯,齐墩果酸等。苏合香脂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缓解心绞痛功效。又为刺激性祛痰药,并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用于局部可缓解炎症,如湿疹和瘙痒,并能促进溃疡及创伤的愈合。

    苏铁叶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苏铁科常绿灌木或乔木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的叶。分布于福建、广东,现各地普遍栽培。

    【异名】大风尾、番焦叶、铁树叶。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理气止痛: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腹胀痛,胁肋疼痛,呃逆,头痛,常单用煎水服。活血行瘀:用于瘀血阻滞之闭经、难产,跌打,刀伤,吐血。治闭经,常烧炭存性,红酒送服;治难产,常煎水服;治跌打损伤,可与原酒糟敷之;治吐血,常配伍紫金牛、青石蚕、糯米饭草等;治刀伤出血,烧黑研末撒患处。此外,与棕榈炭、荷叶炭水煎服,可治崩漏。化痰止咳:用于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多,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肝癌、宫颈癌等。治肝癌,可与蜀羊泉、半枝莲各30g,水煎服;治宫颈癌,可与红枣同煎服,数剂后,改用赤地利、茅莓、榔榆根、蛇床子,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烧存性,研末服。外用:适量,烧灰;或煅存性研末敷。

    【现代研究】含苏铁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

    赤小豆见《神农本草经》。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种子。前者,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后者,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红小豆、红豆、朱赤豆。

    【性味归经】甘、酸,微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及虚性水肿。用于水肿脚气,常与桑根白皮、紫苏同用,如赤小豆汤(《圣济总录》);用于虚性水肿,可与落花生、红枣等煎汤,长期服用。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可与麻黄、连翘、桑白皮等同用,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肠痈及痈肿初起、红肿热痛,丹毒,痄腮。治肠痈,常与薏苡仁、防己、甘草同用,如赤豆薏苡仁汤(《疡科捷径》)。治疮痈痄腮,单用研末,以水或醋调敷外用,亦可内服;亦可以赤小豆末与芙蓉叶末同用调涂。此外,单用煮汤饮,可下乳,治乳汁不下。

    现代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糖尿病、腮腺炎、阑尾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生研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津伤者慎用。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烟酸、钙、铁、磷等。还含三萜皂苷类。

    赤石脂见《神农本草经》。为单斜晶系的多水高岭土Halloysite。产于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

    【异名】红土、赤石土。

    【性味归经】甘、涩,温。归胃、大肠、肾经。

    【功效应用】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便下脓血,脱肛。治虚寒下痢、便下脓血,配伍干姜、粳米即桃花汤(《伤寒论》);治泻痢日久,滑泄不禁;与禹余粮同用,即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与伏龙干等份为散外用,治脱肛不收。固崩止带:用于崩漏带下,常与侧柏叶、乌贼骨,煅烧为末服,即赤石脂散(《太平圣惠方》)。生肌敛疮: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湿疹,湿疮脓水浸淫之证,常与象皮、龙骨、血竭等配伍外用,如生肌散(《经验方》)。若与五倍子、松香研粉撒敷,又治外伤出血。

    现代常用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2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有湿热积滞者忌服。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主含水化硅酸铝,氧化铁等物质。内服能吸附消化道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对胃肠出血有止血作用。

    赤芍药见《本草经集注》。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m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根。主产于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

    【异名】赤芍、京赤芍、木芍药、红芍药。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用于血热所致多种病症。治血热痈肿,掀热疼痛,常与当归、川芎、银花、连翘等同用;治血热吐衄,斑疹色赤,常与犀角、生地、丹皮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散瘀止痛: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炮姜等同用;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常与乳香、没药、当归、桃仁等同用;治血瘀头痛,可与川芎、白芷、当归、羌活等配伍;治胸痹心痛,可与川芎、降香、红花、丹参配伍,即冠心二号方。清肝泄火: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郁气滞所致胁痛。前者,常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同用;后者,常与柴胡、香附、陈皮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经闭、痛经、痈疖、跌打损伤、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者慎服,反藜芦。

    【现代研究】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鞣质等。芍药苷对实验动物胃、肠及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具镇痛,镇静,解热,抗炎,抗溃疡等作用,尚可使狗冠脉流量增加。赤芍煎剂,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抑制作用。

    赤沙糖见《随息居饮食谱》。为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msinensis Roxb.的茎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异名】沙糖、紫沙糖、黑沙糖、红糖、片黄糖。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助脾和中:用于下痢噤口,可与乌梅同煎服;用于呕逆,可与姜汁同煎服。活血化瘀:用于产后瘀血阻滞的腹痛,单用冲服。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津伤之喘咳烦热,常与姜汁同用。此外,本品瓦上煨,研末,菜油调敷,可治水火烫伤。

    现代多用于妇女产后血晕、烧烫伤、体虚赢弱等。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酒或药汁冲化,9~15g。外用:适量,化水涂,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有痰湿者不宜服。

    赤茯苓见《本草经集注》。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产地同茯苓。

    【异名】赤苓、赤茯。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渗利湿热:用于小肠、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不畅,常与车前子、栀子、甘草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赤胫散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蓼草本植物缺腰叶蓼Polygonumruncinatum Buch.-Ham.和华缺腰叶蓼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var.sinense Hemsl.的全草。分布于湖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异名】花蝴蝶、花脸荞、散血连、蝴蝶草、九龙盘、化血丹、散血丹、金不换。

    【性味归经】苦、酸、辛,寒。归肝、脾、心、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痢疾,泄泻,单用,水煎服;用于痈肿疮毒,乳痈,蛇咬伤,可单用鲜草捣烂敷患处;用于水火烫伤,可单用研末,麻油调搽患处。活血化瘀: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煎服;用于跌打损伤,可单用泡酒服,并取渣包敷伤处;用于风湿痹痛,可单用水酒煎服,或炖鸡吃。此外,与吉祥草、旱莲草、白茅根、仙鹤草、藕节同用,又治肺热咳嗽、咯血。

    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乳腺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赤车使者见《雷公炮制论》。为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赤车使者Elatostema umbellatum Bl.var.majus Maxim.的全草。分布于我国中部各地。

    【异名】小锦枝、半边山、半边伞、细水麻叶、小自沙、毛骨草、风湿草、猴接骨、见血青。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胜湿:用于风湿骨痛,可与勾儿茶同煎服;或与猪蹄煨汤服。活血行瘀: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单用鲜草加食盐少许,捣敷伤处;或与生栀子、糯米、米酒同捣烂后加热敷患处。解毒疗疮:用于痈肿疮疡,单用煎服并捣敷;用于蛇咬伤,单用捣敷。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疖痈、骨髓炎等。治骨髓炎,单用水煎服。此外,与猪脊椎骨共炖服又治遗精。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杏叶防风见《滇南本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 Wight etArn.的根或全草。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异名】山当归、马蹄防风、清当归、兔耳防风。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可与小茴香、草豆蔻共为末冲服。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单用水煎服。活血行气:用于跌打损伤,可用其根与地檀香、黑骨藤各等量泡酒服,或用鲜叶捣烂外敷;用于疝气腹痛,可与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水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痈疮溃烂,鲜叶捣烂外敷;用于半夏、南星中毒,单用其根,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消化不良、跌打损伤、疝气腹痛、痈疮肿痛等。

    【用法用置】煎服:6~15g;或研末;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还阳参见《内蒙古中草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屠还阳参Crepis turczaninowii C.A.Mey.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藏等地。

    【异名】驴打滚儿草。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肺痨咳嗽,常与大枣熬膏服;或与白芥子、葶苈子、洋金花等制丸服。健脾消食:用于小儿疳积,产后乳汁不足,单用,或与猪蹄共炖服。

    现代常用于慢性气管炎、产后乳汁不足、小儿营养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熬膏、制丸。

    扶芳藤见《本草拾遗》。为卫矛科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的茎叶。分布于华北、中南及陕西、山西、云南等地。

    【异名】滂藤、岩青杠、白对叶肾、小藤仲、爬墙虎、藤卫茅、山百足。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单用泡酒服;用于肾虚腰痛,常与大血藤、梵天花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散瘀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单用泡酒服,或鲜叶捣敷患处;用于创伤出血,单用研末撒敷。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创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卫矛醇。

    连翘见《神农本草经》。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果实。主产于山西、河南、陕西、山东。

    【异名】青连翘、连翘壳、连翘心、大翘子、连壳、落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胆、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散结:用于痈肿疮疡,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若疮疡红肿未溃,常与皂角刺、穿山甲等同用,如加减消毒饮(《外科真诠》);若疮疡溃烂、红肿、脓出不愈者,可与金银花、天花粉、牡丹皮等配伍,如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治乳痈肿痛,可与瓜蒌、青皮、橘叶等配伍,如连翘饮(《证治准绳》);治肠痈腹痛,可配伍红藤、败酱草、大黄等;治痰火凝结之瘰疬,可配伍夏枯草、牡蛎、玄参等;治瘿瘤,可与夏枯草、海藻、黄药子等同用;治喉痹,可与马勃、山豆根、板蓝根等同用。疏散风热:用于风热外感,温病初起,常与金银花、薄荷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邪热人里,初涉营分而致心烦谵语,斑疹隐隐,可与水牛角、生地黄、金银花等同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清心利尿:用于热淋涩痛,可与车前子、白茅根、木通、竹叶等配伍,如如圣散(《杂病源流犀烛》)。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急性肾炎、阑尾炎、痈疖、病毒性心肌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白桦脂酸、齐墩果酸、松脂醇、连翘酚、连翘苷、芸香苷。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变形、鼠疫和人型结核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连翘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煎剂并有一定的镇吐作用。注射剂对动物有降压、利尿及抗炎作用。

    卤地菊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菊科多年生蔓草卤地菊Wedelia prostrata(Hook.et Arn.)Hemsl.的全草。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异名】黄花龙舌草、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尖刀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可与金银花、野菊花、岗梅叶等水煎服;用于喉蛾、喉痹,单用鲜草捣烂绞汁,和等量冬蜜服,或单用和醋煎开激喉;用于乳痈,蛇咬伤,单用鲜草捣敷患处。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喘,肺痨咯血,单用捣烂绞汁和蜜,开水冲服。

    现代常用于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肺炎、肺结核等。

    【用法用量】煎服:9~18g(鲜者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吴茱萸见《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Evodia rataecarpa(Juss.)Benth.将近成熟的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异名】吴萸、淡吴萸。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散寒止痛:用于肝寒气滞诸痛。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伤寒论》);治寒疝作痛,常与小茴香、金铃子、木香同用,如导气汤(《医方简义》);治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可与木瓜、槟榔、生姜同用,如吴萸木瓜汤(《时方讲义》);治经寒腹痛,月经后期,常与当归、芍药、川芎、桂枝等配伍,如温经汤(《金匮要略》)。下气止呕:用于胃中虚寒,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及肝火犯胃之胁痛,吞酸,呕吐。用于胃寒食后欲吐,腹痛,亦可用吴茱萸汤;用于肝火犯胃之胁痛呕吐等,常与黄连为丸用,如左金丸(《丹溪心法》)。引火下行:用于口舌生疮,肝阳眩晕,头痛,单用为末,醋调外敷足心。助阳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泄泻,常配伍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即四神丸(《内科摘要》)。此外,煎水外洗,可治阴部湿痒,生疮。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神经性呕吐、子宫阵缩无力和出血、高血压、湿疹、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能损气动火,故阴虚有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生物碱及挥发油等。吴茱萸有驱除肠胃气体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的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某些成分有镇痛作用。动物试验显示有降压作用。

    岗梅根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Hook.et Arn.)Champ.exBenth.的根。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

    【异名】点秤根、土甘草、百解、山梅根、天星根。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应用】解表清热: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单用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肺痈,乳痈,单用水煎服,或与青壳鸭蛋一个炖服。润肺生津:用于热病燥渴,咳血,单用水煎服。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鲜品配鸡一只,水、酒各半炖服。此外,还可止咳,用于小儿百日咳,常配伍白茅根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肺脓肿,胆道感染,子宫内膜及附件炎,肠炎,痢疾,病毒性肝炎,野蕈、砒霜中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

    【现代研究】岗梅根注射剂有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心收缩力的作用。

    旱芹见《履巉岩本草》。为伞形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旱芹Apium graveolens L.Vat.dulce DC.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芹菜、香芹、云芹、南芹菜、蒲芹、野芹、药芹。

    【性味归经】甘、辛、微苦,凉。归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单用煎服,或捣汁服;亦可与鲜车前草、红枣煎汤代茶饮。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喘,多痰,单用旱芹根与冰糖适量,水煎服;用于肺痈,可用鲜旱芹根与鲜鱼腥草,酌加瘐猪肉炖服。利尿通淋:用于小便淋痛,单用鲜品捣绞汁,调糖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可与蒲公英、赤芍、甘草水煎洗患处,或与散血草、红泽兰等捣敷患处。此外,若与茜草、六月雪同煎服,又治月经不调,崩中,带下,小便出血,有化瘀止血作用。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补固脂素、花椒毒素、香柑内酯、挥发油等。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癫痫,改善学习和记忆力,降低血压等作用。

    旱莲草见《饮片新参》。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a L.的全草。全国各地均产。

    【异名】旱莲子、墨斗草、墨烟草、墨记菜、墨汁草、黑墨草。

    【性味归经】甘、酸,凉。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单用煎服,或绞汁服,亦可与生地、藕节、侧柏叶、阿胶、蒲黄、白茅根等药同用;治疗外伤出血,可以鲜品捣烂外敷。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牙齿松动,多与女贞子同用,如二至丸(《医方集解》)。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妇女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鼻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血、肺结核咯血、须发早白、齿摇发脱、高血压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者加倍)。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捣绒塞鼻。

    【使用注意】脾肾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全草含皂苷,烟碱、鞣质、维生素A、鳢肠素,多种噻吩化合物。叶含螃蜞菊内酯等。具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以抑制5-脂氧酶,保护染色体,保肝,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加冠脉血流量,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下的生命,提高在减压缺氧情况下小鼠的存活率,并有镇静,镇痛,促进毛发生长,使头发变黑,止血,抗菌,抗癌等作用。

    牡蛎见《神农本草经》。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Thunb.、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 Gould等的贝壳。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

    【异名】生牡蛎、煅牡蛎、海蛎子壳、左壳、左牡蛎、蛎蛤。

    【性味归经】咸、涩,凉。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镇惊安神:用于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夜卧多梦,常与龙骨、枣仁、远志、夜交藤等同用。益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耳鸣,肢麻及热病伤阴,虚风内动症。治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耳鸣等,常与龙骨、代赭石、龟板、白芍等同用,如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常与鳖甲、炙甘草、生地、麦冬、阿胶等同用,如二甲复脉汤(《温病条辨》)。收敛固脱:用于虚汗,崩带,遗精。治自汗,盗汗,常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同用,即牡蛎散(《太平惠和剂局方》);治遗精,滑精,可与莲须、芡实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崩漏带下,常配伍阿胶、赤石脂、续断等。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之瘿瘤,瘰疬,常与玄参、贝母同用,即消瘰丸(《医学心悟》)。此外,还可抑酸,用于胃痛吐酸,单用煅研,或与乌贼骨、浙贝共为粉末服;研粉外敷,可洽金疮出血。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甲状腺肿大、肝脾大、消化道溃疡、萎缩性胃炎、肺结核盗汗、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增生症。

    【用法用量】煎服:9~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潜阳,软坚宜生用;收敛,制酸宜煅用。

    【现代研究】主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铅、硅、氧化铁及有机质等。钙盐有抗酸及轻度镇静、消炎作用。

    牡蒿见《名医别录》。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o的全草。主产于江苏、四川等地。

    【异名】齐头蒿、土柴胡、臭艾、油蒿、脚板蒿。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发表解暑:用于暑热烦渴,咽喉肿痈,单用水煎服。清热解毒:用于蛇咬伤,单用嚼烂敷伤处;用于急性丹毒,可用鲜牡蒿与鲜地龙各适量,捣敷患处。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便血,崩漏,可与侧柏叶、生地黄、苎麻根等同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带下,单用,或配伍。此外,煎水洗患处,可治疥疮,湿疹等。

    现代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肺结核潮热、功能性子宫出血、疥癣、湿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油中含烯、乙酸金合欢醇酯、柠檬烯。乙醇或丙酮提取物在体外有抗红色毛癣菌的作用。

    牡丹皮见《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四川、陕西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粉丹皮、丹皮、酒丹皮、丹皮炭、丹根、牡丹根皮。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人血分而见身热发斑,血热吐血,衄血,舌绛,脉数者,常与犀角、地黄、赤芍同用,即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治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鳖甲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治阴虚发热,腰酸眩晕,常与地黄、枣皮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妇女血虚、经前发热,常与青蒿、地骨皮、黄柏、熟地、白芍等同用。活血散瘀:用于血滞所致多种病症。治瘀血闭经,瘾瘕积聚,常与桃仁、茯苓、赤芍、桂枝同用,即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火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白芷等药配伍;治肠痈腹痛,可配伍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即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又可与赤芍、乳香、没药等同用。清肝泻火:用于肝郁火旺,日哺潮热,头痛目涩,颊赤口干及妇女月经不调,常与栀子、柴胡、芍药、当归等同用,如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现代常用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肺结核、肾结核、小儿夏季热、妇科术后低热、经闭、痛经、阑尾炎、跌打损伤、疮痈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挥发油等。

    牡荆子见《本草经集注》。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的果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异名】牡荆实、荆条果。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喘。治寒痰咳喘,可单用,或与苏子、杏仁等同用;治热痰咳喘,可与枇杷叶、鱼腥草、胡颓子等配伍;若病久肺肾两亏,可与紫河车、山药等同用。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胃痛,可单用研粉服;用于疝气腹痛,可单用加酒煎服,或与小茴香,荔枝核等配伍。利水祛湿:用于湿胜泄泻,痢疾,白带,白浊,脚气肿胀,皆可研末内服。治脚气肿胀,亦可与牛膝、木瓜、独活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痢疾,带下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入丸、散、浸酒。

    【现代研究】含淡紫花牡荆苷、黄酮苷、强心苷、生物碱、氨基酸、中性树脂和少量挥发油。动物试验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牡荆叶见《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的叶。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解表:用于风寒外感,可与紫苏叶等同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可与杏仁、苏子等配伍。祛湿和胃:用于暑湿泄泻,胃痛,腹痛,单用水煎服,或与积雪草同用。解毒杀虫:用于乳痈肿痛,单用,水酒煎服;用于风疹瘙痒,单用煎服,另用叶煎汤熏洗;用于脚癣,可用鲜叶与鲜马尾松叶,油茶子饼各等量,煎汤熏洗患处。

    现代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乳腺炎、足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等。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降血压,提高免疫功能,镇静,催眠,抗菌等作用。

    延胡索见《开宝重定本草》。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块茎。主产于浙江、江苏、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

    【异名】元胡、玄胡、延胡、元胡索、玄胡索、醋玄胡、醋元胡。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疼痛,单味研末冲服或制成片剂服用。脘腹疼痛,常与川楝子同用,即金铃子散(《保命集》);胸痹刺痛,常配伍瓜蒌、薤白、郁金、丹参等;痛经,常配伍川芎、当归、白芍、香附等;经闭,癓瘕,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三棱、莪术、红花、益母草等;疝气疼痛,常配伍橘核、川楝子等,如橘核丸(《济生方》);跌打损伤,肢体疼痛,常配伍乳香、没药、姜黄、赤芍等。

    现代常用于各种内脏疾病所引起的疼痛、神经痛、月经痛及脑震荡头痛、外伤疼痛、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结核、局部麻醉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研末服,1.5~3g。

    【使用注意】本品醋制可加强止痛作用。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和去氢延胡索甲素、黄连碱等。所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对小鼠、大鼠、兔均有镇痛作用,以乙素作用较好,镇痛作用虽不及吗啡,但无明显成瘾性。不同剂量的乙素对各种动物有催眠、镇静、安定作用,并有明显的中枢性止呕及降温作用。去氢延胡索甲素对大鼠实验性溃疡病有保护作用和抑制内脏平滑肌作用。醇提取物有显著扩张离体兔心和在体猫心的冠状血管、降低冠脉阻力与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腹腔注射于小鼠可明显提高动物常压或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

    何首乌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Polygo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主产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异名】生首乌、制首乌、首乌、地精、红内消、赤首乌。

    【性味归经】甘、苦、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证。治精亏血虚之头昏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痛,常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牛膝、茯苓、补骨脂同用,即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治血虚精亏之须发早白,脱发,常配伍熟地、生侧柏、女贞子等;治阴虚阳亢之头目眩晕,肢体麻木,可取生首乌与女贞子、桑寄生、生地、白芍、豨莶草等同用。润肠通便:用于阴血不足之肠燥便秘,单用生首乌水煎服,亦可配伍当归、肉苁蓉、火麻仁、黑芝麻等。截疟:用于久疟不止,气血俱虚,可取生首乌与党参、陈皮、煨姜、当归同用,即何人饮(《景岳全书》)。解毒止痒:用于遍身疮肿痒痛,常与苦参、防风,薄荷等量煎汤,热洗,即何首乌散(《外科精要》)。此外,配伍夏枯草、昆布、土贝母、香附、当归、川芎等,还可治瘰疬。

    现代常用于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荨麻疹、精神分裂症、高胆固醇血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调涂。

    【使用注意】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动物试验,口服何首乌可使血胆固醇降低,动脉病变亦较轻。制何首乌水浸液能使切除肾上腺的饥饿小鼠的肝糖元积累有升高。所含蒽醌类化合物能促进肠蠕动,有泻下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

    伸筋草见《分类草药性》。为石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带根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多有分布。

    【异名】宽筋藤、舒筋草、狮子毛草、狮子草、筋骨草、凤尾伸筋、小伸筋、穿山龙。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屈伸不利,单用煎服或浸酒饮,或与羌活、独活、桂枝、威灵仙等配伍。活血通络: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苏木、土鳖虫、红花、桃仁等煎服,泡酒或外洗;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可与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威灵仙、茜草、杜衡共煎服。解毒疗疮:用于带状疱疹,单用研末,青油,或麻油调糊涂患处。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石松碱、伸筋草碱、伸筋草素等。具有解热,镇痛,兴奋小肠及子宫平滑肌,利尿及增加尿酸的排泄等作用。

    佛手见《滇南本草》。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佛手Citrus reedica L 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果实。主产于四川、广东等地。

    【异名】佛手片、陈佛手、鲜佛手、五指柑、佛手香橼。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可与柴胡,香附、郁金等同用。理气和中: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少食,可与砂仁、木香、香附等配伍。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可与半夏、橘皮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2.4~9g;或泡茶。

    【使用注意】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柠檬油素、香叶木苷、挥发油等。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降低血压,平喘,祛痰,提高免疫功能,对肠道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

    佛甲草见《本草图经》。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异名】火烧草、铁指甲、佛指甲、鼠牙半枝莲。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热毒病证。治咽喉肿痛,风火牙痛,可单用捣汁含漱;治痈肿疔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丹毒,漆疮,带状疱疹,外伤出血,常单用鲜品捣敷;治目赤肿痛,目翳遮睛,单用鲜品取汁和人乳点眼。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痢疾,单用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迁延性肝炎、痢疾、疖肿、烧烫伤等。治疗迁延性肝炎可用佛甲草30克、当归10克、红枣10枚,共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滴眼。

    【现代研究】含景天庚糖等。

    皂荚见《神农本草经》。为豆科落叶乔木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实。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

    【异名】皂角、焦皂角、猪牙皂角、牙皂、大皂荚。

    【性味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祛痰止咳:用于顽痰阻塞,胸满咳喘,时吐稠痰,单用为末,蜜丸,枣汤送服,如皂荚丸(《金匮要略》)。通窍开闭:用于中风口噤及癫痫痰盛,神昏窍闭。用于中风口噤,可与细辛、薄荷、南星、半夏、雄黄等为末,吹鼻取嚏,如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用于癫痫痰盛,神昏窍闭,可与白矾等份为末,温水调灌取吐,如稀涎散(《圣济总录》)。若治大便燥结不通,可单用煅炭存性,研末,米汤送下;亦可与细辛等量研末服。此外,还可散结消肿,除湿杀虫,用于疮癣疥癞,可与雄黄、蛇床子、轻粉等入黄蜡中制膏剂外搽,如神异膏(《证治准绳》);用于疮肿末溃者,可与蓖麻仁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慢性气管炎、脑血管意外、癫痫、蛔虫性肠梗阻、急性乳腺炎、疥癣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搐鼻,或煎水洗,或研末撒、调敷,或熬膏涂。

    【使用注意】口服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呕吐、腹泻,故仅能小剂量研粉或入丸剂使用。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数种皂苷、鞣质、谷甾醇等。动物试验,能增加呼吸道黏膜分泌,有祛痰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皂角刺见《本草衍义补遗》。为豆科植物皂夹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产地同皂荚。

    【异名】皂刺、皂针、皂角针、天丁、皂荚刺。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消肿排脓:用于痈疽疮肿,乳痈,瘰疬痰核,常与山甲、银花、生甘草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痈疽脓成不溃者,常与黄芪、当归、川芎、山甲配伍,即透脓散(《外科正宗》)。搜风杀虫:用于麻风,皮癣。治麻风,可与大枫子油、大黄等同用,如追风散(《证治准绳》);治皮癣,常与醋浓煎,外涂。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痈疮、乳汁不通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单用10g水煎,早晚2次分服。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酚类、皂苷。

    含羞草见《岭南采药录》。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地区。

    【异名】知羞草、喝呼草、怕羞草、感应草。

    【性味归经】甘,微寒。有小毒。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肿,带状疱疹,单用鲜叶捣烂外敷。安神镇静:用于夜寐不安,失眠,常与夜交藤、远志、酸枣仁等同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泄泻,淋证,小便不利,常与车前草、海金沙、木通等配伍。此外,与伸筋草各15g水煎加酒少许服,可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痈疖、带状疱疹、胃肠炎、泌尿系结石、神经衰弱、急性肝炎等。治急性肝炎,可单用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含羞草碱及其葡萄糖苷、松醇等。

    含羞草根见《云南中草药》。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根。

    【性味归经】微苦,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止咳化痰:用于肺气上逆之痰咳,单用水煎服。祛湿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泡酒服。和胃消积: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嗳腐吞酸,单用水煎服;或与山楂、莱菔子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内酯类物质和黄酮苷。动物试验其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致离体兔肠的痉挛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17型亦均有抑制作用。

    怀牛膝见《神农本草经》。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根。主产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异名】怀膝、准牛膝、牛膝、怀夕。

    【性味归经】甘、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痰:用于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常与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同用;用于产后胞衣不下,可与冬葵子同用;用于跌打损伤,常配伍当归、川芎、续断等。补肝肾,强筋骨:用于下肢无力,腰膝酸痛因肝肾不足所致者,可与杜仲、续断、补骨脂等配伍;湿热偏胜者,常与苍术、黄柏同用,即三妙丸(《医学正传》);风湿所致下肢关节疼痛,常配伍独活、木瓜、防己、萆薜等。引血下行: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可与小蓟、茅根、栀子等配伍;用于阴虚火旺所致龈肿齿痛,口疮,常配伍地黄、石膏、知母等,如玉女煎(《景岳全书》);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常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尿痛,尿血,常与瞿麦、滑石、通草等配伍,如牛膝汤(《备急千金要方》)。此外,牛膝生用捣敷,可治金疮疼痛。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结石、月经不调、急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均忌服。

    【现代研究】含三萜皂苷(其中一个苷元是齐墩果酸)、多量钾盐、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等,醇浸液能抑制大鼠的实验性关节炎。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小鼠实验性疼痛(扭体反应)。流浸膏对多种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能短暂降低狗、兔的血压;并有轻度利尿作用,还能抑制心脏和肠管的收缩。

    谷芽见《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异名】稻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用于食积停滞,胀满,泄泻,可与山楂、神曲、橘皮水煎服;亦可与白术、砂仁、甘草配伍。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食少,单用,或与党参、白术、砂仁、炙甘草制丸或研粉服,如谷神丸(《澹寮集验方》)。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谷精草见《开宝本草》。为谷精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的带花茎的花序。主产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异名】天星草、灌耳草、珍珠草。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偏正头痛,单用炖鸭肝服,亦可与荆芥、龙胆草、赤芍药等同用,如谷精龙胆散(《证治准绳》)。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目疾者禁用。

    【现代研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龟板见《神农本草经》。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腹甲。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异名】生龟板、炙龟板、龟甲、龟壳、败龟板。

    【性味归经】咸、甘,寒。归肝、心、肾经。

    【功效应用】滋阴潜阳: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盗汗,常与黄柏、知母、熟地等同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者,常与天冬、玄参、龙骨、牡蛎等同用,如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热邪伤阴、筋脉拘挛、手足抽搐等症,常与白芍、麦冬、生地等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益肾健骨:用于肾阴亏虚之腰脚痿弱,筋骨不健或小儿囟门不合,常与虎骨、熟地、白芍等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固经止崩:用于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常与白芍、黄柏、椿根皮、香附等同用,如固精丸(《医学入门》)。养血补心:用于心虚惊悸,失眠健忘,可与龙骨、远志、菖蒲等同用,如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癫痫、儿童多动症、高血压、糖尿病、小儿软骨病、中风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

    【现代研究】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骨胶元,18种氨基酸及钙、磷、锶、锌、铜等元素。具有解热,补血,镇静,抗凝血,增加冠脉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双向调节DNA合成率等作用。

    龟板胶见《本草崇原》。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甲壳熬煮成的固体胶块。

    【异名】龟板膏、龟胶、龟甲胶。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肾、心经。

    【功效应用】滋阴补血:用于肾阴不足,精血亏虚所致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腰膝酸软及久病血虚,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心悸气短,单用烊化冲服,或与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等同用;若潮热骨蒸,可再与地骨皮,银柴胡等配伍。收敛止血:用于阴虚肺痨咯血及月经过多,崩漏下血。治疗阴虚咯血,可与百部、阿胶、白及、北沙参同用;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炭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衰弱、重度贫血、性功能减退、肺结核等。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3~15g。

    【使用注意】胃有寒湿者忌服。

    【现代研究】具有明显升高小白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

    迎春花见《本草纲目》。为木樨科落叶灌木迎春花Jasminumnudiflorum Lindl.的花。分布于山东、陕西、辽宁、湖南、江苏、浙江、贵州等地。

    【异名】金腰带、金梅、黄梅、清明花。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身痛,单用水煎服;用于咽喉肿痛,可与点地梅、甘草共煎服。清热利尿:用于小便热痛,可与车前草各15g水煎服。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单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急性咽喉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调麻油搽。

    辛夷见《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或乔木辛夷Magnolialiliflora Desr.或玉兰Magnoliadenudata Desr.等的花蕾。主产于河南、四川、湖南、安徽、浙江等地。

    【异名】辛夷苞、辛夷花、木笔花、迎春花、姜朴花。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散风解表,宣通鼻窍: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流清涕,可与白芷、防风、川芎等同用;用于外感风热,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常与苍耳子、薄荷、白芷同用,如苍耳散(《济生方》)。

    现代常用于鼻炎、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等。挥发油有收缩鼻黏膜血管作用;对动物在体、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

    沙棘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乔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果实。分布于西北、华北及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异名】醋柳果、沙枣、醋柳、酸刺子、酸刺。

    【性味归经】酸、涩,温。归肺、肝、胃经。

    【功效应用】健胃消食: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泄泻,单用水煎服,或制膏服用。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可与白葡萄干、广木香、栀子、甘草各等份,为末,加冰片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肺痈,可与鲜鱼腥草、桔梗等同用。活血散瘀:用于经闭,跌打瘀肿,可与当归、红花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身体虚弱、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成分,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去氢抗坏血酸,叶酸,胡萝卜素。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氧耗,保肝,抗胃溃疡,抗氧化作用。

    沙苑子见《临证指南医案》。为豆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或华黄芪Astragalus chinensis L.的种子。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

    【异名】沙苑蒺藜、潼蒺藜、潼沙苑、夏黄草。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肾固精:用于肾虚不足之腰膝酸痛,遗精早泄,小便不禁,常与山药、莲须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养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之头晕眼花,目暗不明,单用为散,食后开水送服;亦可与枸杞子、熟地、女贞子等配用。

    现代常用于遗精早泄、不育症、不孕症、前列腺炎、习惯性流产、病毒性心肌炎、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青少年近视。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维生素A类物质、鞣质等。

    没药见《药性论》。为橄榄科灌木或乔木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 modendron eh renber gianum Berg.的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也门及印度等地。

    【异名】制没药、末药。

    【性味归经】苦,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乳香、血竭、红花等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腹诸痛,妇女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常与红花、延胡索、当归等同用。消肿生肌:用于痈疽肿痛或疮溃不敛。前者,常与乳香、雄黄、麝香等同用,如醒消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者,可与乳香共研细末,掺疮面,以膏贴之,即海浮散(《疡医大全》)。此外,没药浸乙醇外用,又治口疮,牙痛,喉痹。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局部化脓性感染、伤口久不愈合、口腔炎、咽炎、痛经、经闭、高脂血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无瘀滞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树脂、树胶、挥发油等。具有降血脂,抗炎,镇痛,抑菌等作用。

    没食子见《海药本草》。为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Quercus itt fectoria Olivier.幼枝上所生的虫瘿。产于希腊、土耳其、伊朗等国。

    【异名】无食子、没石子、无石子。

    【性味归经】苦,温。归肺、脾、肾经。

    【功效应用】收敛固涩:用于小儿洞泄下痢,可与煨诃黎勒共为细末,粥饮调下,即没石子散(《普济方》);用于小儿肠虚受热,下痢鲜血,腹痛后重,昼夜不止,常与地榆、黄柏、黄连、酸石榴共为末,醋煮面糊为丸,米饮冲服,即没石子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痔疾,下血无度,常与樗根白皮、益母草、神曲、柏叶、桑耳同用,即没石子散(《太平圣惠方》);用于阴汗,可单用煨熟研粉,先以温汤浴之,再以灰敷之。止血生肌:用于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单用研末撒或调敷。止痛:用于牙齿疼痛,单用为散,以绵裹3g,当痛处咬之,有涎吐出,即没石子散(《圣济总录》)。此外,还可祛痰止咳,可酌情使用。

    现代常用于痔疮出血、创伤出血、疮口不敛、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泻痢初起,湿热内郁,或有积滞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鞣质、没食子酸、丁香酸、树脂等。具有降低血糖浓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延长睡眠时间等作用。

    沉香见《名医别录》。为瑞香科常绿乔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或沉香Aquilariaagallocha Roxb.的含树脂的心材。前者,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后者主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等地。

    【异名】盔沉香、沉香片、沉香屑、蜜香、沉水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常与香附、砂仁、甘草同用,即沉香降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与乌药、木香、槟榔同用,即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降逆止呕: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常与丁香、白蔻、苏叶、柿蒂同用,即沉丁二香散。温肾纳气: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常与附子、生姜同用,即沉香散;用于痰饮喘咳,常与苏子、陈皮、半夏、前胡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g;磨汁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和树脂等。

    羌活见《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等的根茎和根。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

    【异名】川羌活、西羌活、蚕羌。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

    【功效应用】散寒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一身肢节疼痛,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知难》)。通痹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肩、臂、肢节疼痛,常与独活、防风、蔓荆子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现代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青光眼、破伤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痹痛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β-谷甾醇、香豆素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具有镇静。抗炎,解热,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和抑制皮肤真菌、布氏杆菌作用。

    诃子见《本草图经》。为使君子科高大乔木诃子Terrninalia chebulaRetz.的果实,主产于云南。

    【异名】诃子皮、诃子肉、煨诃子、诃黎勒。

    【性味归经】苦、酸、涩,温。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脱肛。治久痢腹痛而偏热者,可与黄连、木香、甘草同用,即诃子散(《保命集》);治虚寒久泻或脱肛者,可与干姜、罂粟壳、陈皮等配伍,如诃子皮散(《兰室秘藏》)。敛肺止咳开音:用于肺虚喘咳,或久咳失音,与桔梗、甘草同用,即诃子汤(《宣明论》);与杏仁、通草配伍,即诃子饮(《济生论》)。

    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痢疾、慢性咽炎、肺结核、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酸涩收敛,有留邪之弊,凡痰嗽,泻痢初起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鞣质,其中主要成分为诃子酸、诃子素等。煎剂在体外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富含鞣质,对细菌性痢疾或肠炎时形成的黏膜溃疡有收敛作用。诃子素有罂粟碱样的平滑肌解痉作用。诃子有一定的抗实验性肿瘤作用。

    补骨脂见《雷公炮炙论》。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果实。主产于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

    【异名】破故纸、黑故子、破故子、婆固脂。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遗精,腰膝冷痛。治阳痿,常与菟丝子、胡桃、沉香等同用,如补骨脂丸(《太平惠和剂局方》);治腰膝冷痛或酸弱无力,常与杜仲、胡桃同用,即青蛾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固精缩尿:用于滑精,遗尿,尿频。治滑精,常与青盐等份同炒为末服;治小儿遗尿,单用炒研末服;治肾气虚冷之小便无度,常与茴香等份为丸服,即破故纸丸(《家藏方》)。助阳止泻: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泻,常与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同用,即四神丸(《内科摘要》)。此外,50%补骨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5mL,外用补骨液涂抹局部白斑处,同时用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治白癜风。

    现代常用于阳痿、遗尿症、神经性尿频、前列腺增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白癜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擦;或浸酒搽。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花椒毒素、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异补骨脂定、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等。补骨脂乙素对动物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兴奋心脏、提高心脏功率作用,能对抗乳酸引起的蛙心心力衰竭。补骨脂对因化疗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某些升高作用。并有抗实验性肿瘤作用。异补骨脂素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镇静,解痉作用。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为光敏感成分,能促进皮肤黑色素新生;对妇科出血有止血作用。补骨脂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体外有强抑制作用。

    灵芝见《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Fr.)Lloyd或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的全株。前者分布华南及浙江、福建等地;后者分布华东、西南、华南及河北、山西。

    【异名】灵芝草、木灵芝、菌灵芝。

    【性昧归经】甘、微苦,平。归心、脾、肺经。

    【功效应用】滋补强壮:用于虚劳体弱,食少头晕,单用,或与龙眼肉、党参、白术、当归等同用。止咳平喘:用于老年或小儿咳嗽,气喘,单用水煎服,或与党参、半夏、五味子等同用。养心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单用,或与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哮喘、胆固醇过高症、白细胞减少症、冠心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3~15g;或入丸、散,1~3g。

    【现代研究】含甘露醇、生物碱、麦角甾醇、氨基葡萄糖、树脂、多糖类等。动物试验,有镇静,止咳,祛痰,强心作用。并能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改善心肌供血。灵芝注射液有较弱的降胆甾醇作用。对某些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多糖有增强免疫活性作用。

    陆英见《别录》。为忍冬科植物蒴藿Sambucus javanica Reinw.的全草或根。分布于中南、东南、西南各地。

    【异名】蒴藿、接骨草、排风藤、臭草、英雄草、八棱麻、落得打、七叶莲、走马风。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大肠、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水煎服。利湿退黄: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单用水煎服,或配伍使用。舒筋活血: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单用鲜品捣烂罨患处,或与山枝子、酒适量捣烂外敷;亦可与当归、白芍、川芎、乳香等配伍,炼蜜为丸,黄酒送服。此外,鲜叶捣烂,稍加鸡蛋白捣和敷患处,可治疮肿;研粉冲服,可治牙痛,腹痛等,有消肿止痛作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急性病毒性肝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多发性疖肿、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素等。具有镇静作用。

    陆英根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忍冬科植物蒴藿Sambucus javanica Reinw.的根。

    【异名】蒴蓼根。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脾、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活血通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风湿痹痛,单用,水酒各半煎沸过滤,加白糖调味服。治扭挫伤,还可取鲜根与连须葱白、酒糟捣敷患处。利水通淋: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单用,或与玉米须、生黄芪等水煎服;用于妇女赤白带下,可与猪小肠炖服。凉血解毒:用于血热所致吐衄,咯血,单用,或与侧柏叶、地榆等同煎服;用于痈肿疮毒,可取鲜根或叶,捣烂,稍加鸡蛋清捣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跌打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妇女带下症。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阿胶见《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主产于山东、河北、浙江、河南等地。

    【异名】生阿胶、阿胶珠、陈阿胶、驴皮胶、蛤粉、炒阿胶、蒲黄炒阿胶、傅致胶。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血养血:用于血虚诸证,尤以出血而致血虚者最佳,可单用,亦可与熟地、白芍、当归等同用,如阿胶四物汤(《杂病源流犀烛》);若与桂枝、甘草、人参等同用,可治气虚血少之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伤寒论》)。滋阴润燥:用于阴虚津亏血燥所致的各种病证。治阴虚火旺,心烦失眠,常与黄连,鸡子黄,黄芩,白芍,生地等同用,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肺虚有热之燥咳,或痰中带血,常与马兜铃、牛蒡子、杏仁等同用,如补肺阿胶汤(《温病条辨》);治燥邪伤肺,干咳无痰,鼻燥咽干,心烦口渴,常与麦冬、桑叶、杏仁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止血安胎:用于阴虚血热之吐血,衄血,可与生地黄、蒲黄等同用;用于妇女冲任虚损所致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妊娠下血,常与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甘草、艾叶炭等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用于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崩漏下血,常与灶心土、生地、白术、附子、甘草等同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熄风止痉:用于热病后期,阴虚动风,手足瘈疭,常与龟板、鸡子黄等同用,如大定风珠、小定风珠(《温病条辨》)。

    现代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先兆流产、上消化道出血、眼球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衰弱、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咯血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汤剂溶化,或另用黄酒或开水烊化,4.5~9g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有碍脾胃运化功能,若脾胃虚弱者慎用。

    【现代研究】主含骨胶元及其部分水解产物。阿胶能改变动物体内钙的平衡,促进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长。能预防和治疗豚鼠进行性肌营养障碍,其原理可能是防止食物中维生素E的氧化。阿胶还能对抗猫的创伤性休克。

    阿魏见《新修本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阿魏Ferula assafoetida L、新疆阿魏Ferula caspica Marsh.-Bieb.或宽叶阿魏Ferula Conocaula Eug.的油胶树脂,主产于新疆及伊朗、阿富汗等国。

    【异名】臭阿魏、五彩魏。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积化滞:用于肉食停积,胃呆不纳,常与山楂、黄连、连翘等同用,如阿魏丸(《医学纲目》)。消痞散结:用于腹中痞块,瘀血癓瘕,多与雄黄、肉桂、乳香、没药、血竭等配用,制成硬膏外敷,如阿魏化痞膏(《何日中手集》)。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肝脾大、疟疾、痢疾等。治疟疾,常与丹砂为丸,人参汤下;治痢疾,可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9~1.5g。外用:适量,熬制药膏;或研末入膏药内贴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树脂和树胶。动物试验水浸剂能延长血凝时间。煎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能引起离体豚鼠子宫的强烈收缩。

    附子见《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异名】制附片、熟附片、淡附片、黑附块、盐附片、炮附子、川附子、生附子。

    【性味归经】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所致的各种病症。治疗因大汗、大吐、大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虚脱证,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伤寒论》);治疗寒邪人里、四肢厥冷、腹痛吐泻者,可与干姜、肉桂、人参等同用,如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治疗阳衰而表不固,冷汗不止者,可与炙黄芪同用,如芪附汤(《魏氏家藏方》)。助阳行水:用于肾阳衰弱,身面浮肿,腰以下肿甚,腰痛酸重,尿少及脾阳不足,肢体浮肿,腹胀便溏。治疗肾阳衰弱,身面浮肿,腰以下肿甚,常与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治疗脾阳不足之肢体浮肿,腹胀便溏,常与干姜、白术、草果等同用,如实脾饮(《济生方》)。补阳益火: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胃寒足冷,阳痿滑精,小便频数,可与肉桂、熟地、枸杞子、山萸肉等同用,如右归丸(《景岳全书》);用于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三因方》)。散寒通痹: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助阳解表:用于素体阳虚,感受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常与麻黄、细辛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心源性休克等伴有心力衰竭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病、胃肠神经症、慢性结肠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有毒,宜炮制内服。阴虚阳盛,真热假寒者及孕妇忌服。反半夏、贝母、白蔹、瓜蒌、白及。畏犀角。

    【现代研究】含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生物碱以及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等。熟附片煎剂有兴奋心脏作用,静脉注射有短暂的收缩力增强、心跳变快及降压作用,并扩张冠状血管。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附子磷脂酸钙等脂类成分具有促进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新陈代谢作用,减少它们在动脉壁的沉着和血液中的含量,曾用于试验性动物粥样化兔的治疗,获得初步效果。所含生物碱的药理,见川乌头条。

    忍冬藤见《本草经集注》。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茎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二花藤、银花藤、过冬藤、金银藤、金银花藤。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外感,温病初起,可与荆芥、薄荷、连翘等同用;用于痈肿疮毒,可用鲜品与甘草酒煮内服,并捣烂外敷,如忍冬酒(《外科精要》),亦可与黄芪、当归等配伍,以扶正祛邪,托毒外出,使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如神效托脓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热毒血痢,可单味浓煎服,或与地榆、黄连、赤芍等配伍。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单用,或与豨莶草、鸡血藤、老鹳草、白薇等同用。此外,取其清热解毒作用,又治肠痈、乳痈。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咽炎、细菌性痢疾、肠炎、痈疖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或入丸、散,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熬膏贴;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叶含忍冬素、忍冬苷、木樨草素、番木鳖苷等。茎含鞣质、生物碱。所含木樨草素对离体兔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有抗炎作用,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鸡子见《神农本草经》。为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Brisson的卵。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异名】鸡卵、鸡蛋。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滋阴润燥:用于燥咳不止,可用白糖加水煮沸,趁热冲人打碎去壳的蛋,搅和,并加少许姜汁,搅匀服之。养血安胎:用于血虚胎动不安,常配阿胶,酒煎服,如鸡子羹(《圣济总录》)。此外,将鸡蛋浸于醋中密封7日,蘸蛋清、蛋黄于患部,可治顽癣。

    现代常用于病后调补、小儿疳积、妊娠胎动不安、慢性支气管炎、肾炎等。治急、慢性肾炎,可将蜈蚣1条研粉,纳入1个生鸡蛋内,搅匀,外用湿纸封口,放灶内煨熟食之,每日1个,7日为1个疗程。

    【用法用量】内服:煮或炒1~3枚;或生服;或沸水冲服;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去壳取黄、白,和药调敷。

    【现代研究】具有滋补强壮,降血压,增强小肠运动功能等作用。

    鸡肉见《神农本草经》。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rnesticusBrisson的肉。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补中益气:用于虚劳赢瘦,胃呆食少,崩漏,产后乳少,常配生地、饴糖,蒸熟,食肉饮汁;或与陈皮、良姜、胡椒、草果及葱、醋、酱焖炖熟,空腹服,如乌鸡汤(《饮膳正要》)。益精填髓:用于肾虚耳聋,可取乌雄鸡用无灰酒煮熟趁热食;用于产后虚赢,可以百合、粳米饭纳入鸡腹内,以五味汁煮鸡令熟食之,如黄雌鸡饭方(《圣济总录》)。

    现代常用于营养不良症、病后体虚调补、产后乳少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服或炖汁。

    【使用注意】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食。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还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维生素E,胆甾醇等。

    鸡血见《名医别录》。为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Brisson的血。

    【性味归经】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中风口眼喁斜,雄鸡血煎热涂之,或新取之血涂之,如鸡血涂方(《圣济总录》)。活血疗伤:用于筋骨折伤,急取雄鸡1只刺血,量患者酒量,一碗或半碗和饮。解毒:用于痈疽疮癣,蜈蚣、蜘蛛咬伤,雄鸡冠血或热鸡血频频涂之。

    现代常用于面神经瘫痪、外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生血热饮,每次20mL,每日2次。外用:适量,涂敷。

    鸡肝见《名医别录》。为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Brisson的肝。

    【性昧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益肝明目:用于肝虚目暗,目翳,夜盲,可以苍术煎水煮鸡肝食之;或与密蒙花、青葙子同炖食。亦可与豉和米做羹粥食,如乌鸡肝粥(《寿亲养老新书》)。消疳杀虫:用于小儿疳积及妇女阴蚀。用于小儿疳积,可与牡蛎、朱砂极细粉掺入肝上,蒸熟食,如鸡肝散(《良朋汇集》);用于妇女阴蚀,可取鲜鸡肝切片,纳入阴户内,每日换两次。助阳缩尿:用于阴痿,可与菟丝子为丸服;用于遗尿,可与桂心等份为丸服。

    现代常用于夜盲症、角膜软化症、小儿营养不良症、妇女阴道滴虫病、遗尿症、遗精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煮粥;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切片用。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鸡胆见《名医别录》。为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Brisson的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小儿咳嗽日久不愈,鲜汁加糖稠匀内服;亦可制成片剂内服。清热明目:用于眼热流泪,取五倍子、蔓荆子煎汤,洗后,用雄鸡胆点之;用于不明泪出,乌鸡胆临卧敷之。

    现代常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内服:鲜鸡胆1~3个,取汁加糖服;亦可烘干研粉;或制成片剂。

    鸡子白见《本草经集注》。为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卵白。

    【异名】鸡蛋白、鸡蛋清、鸡子清、鸡卵白。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经。

    【功效应用】润肺利咽:用于咽痛,不能言语,声不出,常与半夏、苦酒同用,如苦酒汤(《伤寒论》)。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症。治痈疮初起,痄腮,瘰疬,可以地下深层新鲜黄土适量与鲜蛋清搅拌成糊状(黄蛋膏)涂敷患处,再以固定;治水火烫伤,皮肉溃烂疼痛,可将新鲜鸡蛋置于75%的乙醇中消毒15分钟,然后取出蛋清,涂布于清创处理后的烫伤处,每日2~3次。

    现代常用于急性咽喉炎、疮疖肿痛、流行性腮腺炎、急性颌下淋巴结炎、烧烫伤、宫颈糜烂、疟疾等。治疟疾,可用鸡蛋清1个,白酒20mL,调匀,于疟疾发作前1~2小时顿服;治宫颈糜烂,可用新鲜蛋清直接涂于宫颈部。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3枚;或生服。外用:适量,涂敷。

    【现代研究】主含蛋白质,其中主要为卵白蛋白,卵类黏蛋白等。蛋白质中含所有的必要氨基酸,营养优良。所含脂类甚少。

    鸡子壳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蛋壳。

    【异名】鸡卵壳、凤凰蜕、鸡子蜕。

    【性味归经】咸、涩,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制酸止痛:用于胃痛吐酸、反胃,可以鸡蛋壳焙燥研极细粉,饭前服;或与甘草、橘皮共为细末,饭前服。益肾壮骨:用于骨质发育不良,筋骨痿软无力,可单用研极细粉冲服;或与胡萝卜粉、酵母粉、延胡索粉混匀服用。收敛止血: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证。治内出血,以蛋壳粉配合适量食盐和维生素C内服食用。明目退翳:用于目生翳膜,可与贝齿(烧灰)共研极细末点眼中。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骨质发育不良、缺钙、佝偻病、各种出血证。

    【用法用量】内服:1.5~6g,研细为散。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油调敷。

    【现代研究】主含碳酸钙,还含碳酸镁、磷酸钙、胶质、有机物等。具有补充体内钙质,降低血压等作用。

    鸡子黄见《名医别录》。为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蛋黄。

    【异名】鸡卵黄、鸡蛋黄。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胃、肝、肾经。

    【功效应用】滋阴润燥:用于阴虚心烦不寐,常与黄连、黄芩、芍药、阿胶同用,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养血熄风:用于小儿惊痫,及温病热邪久羁,热灼真阴之神倦瘈疭,可和乳汁服;或与白芍、阿胶、龟板、地黄等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清热疗疮:用于小儿热疮,水火烫伤,湿疹,脓耳。用于小儿热疮,常与头发、苦参同用,如乱发鸡子膏(《传信方》);用于烫伤、湿疹、脓耳,熬油,加冰片少许涂之。

    现代常用于烧烫伤、静脉曲张性溃疡、麻风溃疡、皮肤湿疹、小儿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生食,煮食,或以药汁冲服。外用:调药涂,或煮熟熬油敷。

    【现代研究】含脂类(主含卵磷脂),又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强身健脑,调血脂,促进汗腺分泌,改善皮肤营养,促进皮肤生长与再生,减少老年斑和皮肤色素沉着,对皮肤有明显保护作用。

    鸡内金见《本草蒙筌》。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膜。杀鸡后,取出沙囊剖开,趁热将内壁剥下。

    【异名】炙内金、炙鸡金、鸡肫皮、鸡黄皮、鸡舭胫。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健胃消食:用于饮食停滞,小儿疳积,单用,或与神曲、麦芽、山楂同用。固精缩尿:用于遗尿,小便频数,可与桑螵蛸、黄芪、龙骨、牡蛎等配伍;用于遗精,单用炒焦研末用,或与莲肉、菟丝子等同用。此外,还可消石化坚,用于淋证和结石。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胆、肾、膀胱、尿路结石,遗精,遗尿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焙干研末调敷,或生贴。

    【现代研究】含胃激素、角蛋白等。口服能提高消化力,使胃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运动功能增强,作用迟缓而持久。

    鸡血藤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 Dunn、白花油麻藤Mucuba birdwoodiana Tutcher或香花岩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等的藤茎。主产广西等地。

    【异名】血风藤、猪血藤、活血藤、大血藤。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血活血:用于血虚及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等同用。舒筋活络:用于中风肢体麻木瘫痪,常与黄芪、丹参、地龙等同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等同用;用于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常配伍炮山甲、当归、桃仁、红花、大黄等。

    现代常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月经不调、经闭、乳腺增生症、风湿性关节炎、脑卒中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30g),或浸酒。

    【现代研究】香花岩豆藤的茎含无羁萜、3β-无羁萜醇、蒲公英赛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密豆藤煎剂对实验性贫血家兔有补血作用。香花崖豆藤煎剂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显著抗炎作用,在试管中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鸡肝散见《云南中草药》。为唇形科1年生草本植物四方蒿Elsholtzia blanda(Benth.)Benth.的全草。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异名】白香薷、沙虫药、四棱蒿、野薄荷。

    【性昧归经】苦、辛,平。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解表退热:用于感冒发热,单昧煎服。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单用煎服,或取鲜叶捣汁内服;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研末冲服;用于胁痛,黄疸,可与地耳草、九股牛配伍;用于脚丫烂痒,单用鲜草捣绒外敷,或以干品研末,调油敷患处。解毒杀虫:用于水火烫伤及疥癣瘙痒。治烫伤,可单用研粉,调鸡蛋清搽患处;治疥癣,可取鲜草捣汁涂患处。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痢疾、肝炎、黄疸、肾盂肾炎、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鸡骨草见《岭南采药录》。为豆科木质藤本植物广东相思子Abrus fruticulosus Wall.ex Wightet Arn.的带根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异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猪腰草。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脾、肝、胆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常与红枣同煎服,或与地耳草、茵陈、栀子等同用;用于小便不利,尿淋刺痛,可与海金沙、叶下珠等同用。疏肝散瘀:用于肝郁胁痛,胃脘胀痛,可与两面针、救必应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单用水煎服,或拇烂外敷。解毒消痈:用于毒蛇咬伤,乳痈,鲜叶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氨基酸、糖类等。相思子碱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肩部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炎症反应,高浓度可抑制羊血球的溶解。

    鸡冠子见《本草拾遗》。为苋科1年生草本植物鸡冠花Celosiacristata L.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赤白痢疾,单用水煎服。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可代青葙子使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煎剂在试管内能杀灭入阴道毛滴虫。

    鸡冠花见《滇南本草》。为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花序。

    【异名】鸡髻花、鸡冠头、鸡公花、鸡角枪。

    【性味归经】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固涩止带:用于妇女带下证,单用或配伍均可。治脾虚带下,常与芡实、莲子、白术、山药、茯苓等同用;治湿热带下,常与黄柏、苍术、车前子等同用。收敛止血:用于崩漏下血,常与苎麻根、茜草、丹皮、赤芍等同用;用于血热便血,痔疮出血,常与槐花、地榆、黄芩炭等同用;若与党参、黄芪、炮姜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之崩漏下血。涩肠止泻:治疗赤白下痢及久痢不止。用于赤白带下,单用酒煎服,或与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等同用;治疗久痢不止,可与椿根皮、石榴皮、罂粟壳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妇女带下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现代研究】含山柰苷、苋色素、松醇及多量硝酸钾。煎剂在试管内对入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鸡屎藤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茜草科蔓生草本植物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异名】鸡矢藤、毛葫芦、甜藤、牛皮冻、清风藤、香藤。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食健胃:用于饮食停滞,单用,或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脾虚少食,可与党参、白术、麦芽等配伍。化痰止咳:用于热痰咳嗽,单用,或与瓜蒌、胆南星、枇杷叶、黄芩等配伍。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水火烫伤,可煎服,或取鲜叶捣烂外敷;用于咽喉肿痛,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全草含鸡屎藤苷、鸡屎藤次苷、车叶草苷、熊果酚苷、齐墩果酸、挥发油等。动物试验,本品有轻度中枢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平滑肌的收缩。醇制剂有降压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菌属有抑菌作用。

    鸡眼草见《救荒本草》。为豆科1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至西南等地。

    【异名】入字草、蚂蚁草、白斑鸠窝、鸳鸯草、花生草、瞎眼草、铺地锦。

    【性昧归经】辛、甘,微寒。归肝、胆、大肠、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及痈疖疔毒。治感冒发热,单用煎服,或捣烂冲开水服;治痈疖疔毒,鲜品捣敷。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车前草,或阴行草、六月雪同煎服;用于湿热泻痢,可与马齿苋、地锦草各30g,水煎服;用于尿淋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水煎服。化瘀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水、酒各半煎,白糖调服,或以鲜叶捣烂外敷;用于痨伤咳嗽咯血,可单用炖肉服。此外,单用研粉,与猪肝蒸食,可治夜盲。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黄疸、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现代研究】含酮类、葡萄糖苷等。5%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驳骨丹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爵床科灌木裹篱樵Gendarussavulgaris Nees的茎叶。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异名】接骨草、小还魂、小驳骨、细骨风、驳骨草。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煎服,或与大风艾、过山香、水菖蒲等各适量,水煎熏洗患处。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单用,或与益母草、鸭舌癀同煎服;用于产后腹痛,可与胡椒、岩林泡酒炖热服。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水煎服,或与火连包根各等量,共捣烂,酒炒后包患处;用于骨折,既可取鲜草捣烂,或干草研末,用酒、醋调敷患处,也可与枇杷叶、九节茶叶、小雄鸡1只,共捣敷。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