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九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珊瑚见《新修本草》。为矶花科动物桃色珊瑚Corallium japonicum Kishinouye等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主产于福建、台湾、广东、西沙群岛等地。

    【异名】红珊瑚。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镇惊安神:用于心神不宁,心悸,怔忡,惊痫,可配伍真珠、琥珀、龙骨、牡蛎、胆星、丹参等。明目退翳:用于目生翳障,研极细末点眼。凉血止血:用于心肺郁热之吐血,衄血,研极细末,以百合煮成糊,调服。治鼻衄,也可研末吹鼻中。此外,若配伍炙山甲、皂角刺、金银花、连翘、蒺藜、丹皮、当归等,又治皮肤疮疡。

    现代常用于癫痫、脑血管意外、脑震荡后遗症、化脓性结膜炎恢复期、鼻出血、支气管扩张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6g。外用:研细末点眼。

    【现代研究】含碳酸钙等。

    玳瑁见《开宝重定本草》。为海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L)背部的甲片。主产于台湾、福建及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异名】碡瑁、明玳瑁。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平肝定惊:用于热病烦躁,神昏谵语,小儿惊痫,常配伍犀角、牛黄、麝香、朱砂等,如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中风不语,可与丹砂、雄黄、白芥子、麝香、安息香等配伍,如玳瑁丸(《圣济总录》),亦可与地龙、石决明、羚羊角等同用。清热解毒:用于痘毒黑陷,可与犀角、紫草同煎服;用于疔疮肿毒,可与蒲公英、金银花配伍。

    现代常用于流脑、乙脑、脑血管意外、癫痫、皮肤瘙痒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人丸、散。

    【现代研究】含角蛋白及骨胶原等。

    珍珠见《开宝重定本草》。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L.)马氏珍珠贝Pteriamartensii(Dunker)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的病态产物。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暖海地带,及淡水养殖在黑龙江、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的江河湖泊中。

    【异名】真珠、真珠粉、蚌珠、珠子、珍珠粉。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镇惊安神:用于心神不宁、惊痫抽搐。属痰热壅盛所致者,可配伍朱砂、琥珀、天竺黄、胆星等,如金箔镇心丸(《沈氏尊生书》);属心肝血虚所致之心悸失眠,可配伍茯苓、酸枣仁、五味子等。清肝明目:用于肝虚有热所致目赤翳障,可与炉甘石、冰片、朱砂各等份,研末点眼。解毒生肌:用于咽喉肿痛,口内诸疮,可用珍珠9g、牛黄3g,共研细粉吹患处;用于皮肤溃疡,久不愈合,可与冰片、象皮、乳香、没药等同用,如生肌散(《疡医大全》)。

    现代常用于流脑、乙脑、神经衰弱、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结合膜炎、眼睑炎、化脓性伤口感染、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入丸散,0.3~0.9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点眼或吹喉。

    【使用注意】非火热者及孕妇忌服。珍珠母之功效与之相近而力稍逊,可代替使用。

    【现代研究】含碳酸钙,并含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碳酸钙有中和胃酸治疗胃痛的作用。对离体兔肠管有抑制作用;对兔有短暂的利尿作用。

    珍珠风见《草木便方》。为马鞭草科灌木植物珍珠风Callicarpabodinieri Lévl.的根或枝叶。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广大地区。

    【异名】珍珠柳、漆大白、珠子树、爆竹树。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可与月季花、益母草、对叶草同用,泡酒服;用于跌打损伤,取鲜草捣烂,酒调揉敷患处;用于吐血、咯血、崩漏下血,单用,或与仙鹤草、藕节配伍;用于尿血,可与石韦同用;治创伤出血,可研粉外敷。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捣烂酒调敷,或与独活、威灵仙等水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疡,水火烫伤,带状疱疹,研粉,麻油调敷,或单用煎水内服及外洗。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带状疱疹、烧烫伤及各种内外出血症。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珍珠母见《饮片新参》。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L.)和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异名】珠母、真珠母。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晕,头疼,耳鸣,眼花,心烦,失眠,常配伍龙齿、钩藤、代赭石、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白芍等。镇惊安神:用于心悸、失眠、虚烦、多梦,常与远志、酸枣仁、炙甘草同用;痰热壅盛所致惊痫,癫狂,可配伍黄连、天竺黄、胆南星、郁金、菖蒲、远志、僵蚕等。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或肝虚目昏。治疗肝热目赤肿痛,常与菊花、木贼草、青葙子等配伍;治疗肝虚目昏,常与苍术、猪肝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频发期前收缩)、溃疡病出血、神经衰弱、癫痫、老年性及难治性白内障、角膜翳、角膜炎、结膜炎、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

    【用法用量】煎服:9~30g(打碎先煎)。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石决明之功效与之相似,可以代用。

    【现代研究】主含碳酸钙(90%以上),另含碳酸镁、磷酸钙、角蛋白及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20余种氨基酸,还有铜、铁、镁、锰、锶、钛、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珍珠层注射液对半乳糖生理盐水眼球后注射所致豚鼠双目晶体产生的环状混浊有一定对抗作用;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损害减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恢复加快。口服粉剂有中和胃酸及收敛作用,此与本品含碳酸钙等盐类有密切关系。

    珍珠菜见《南京民间草药》。为报春花科1年生草本植物虎尾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的根或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扯根菜、狗尾巴草、黄参草、通筋草、蓼子草、红根草、红丝毛、狼尾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可与玉米须同煎服;用于淋证,小便涩痛,可与车前草、萹蓄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柴胡同用;用于湿热痢疾,可与黄柏或铁苋菜配伍;用于湿热带下,可与椿根白皮配伍。活血散瘀: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可与月月红、益母草、马鞭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可单用泡酒服,或与马兰根各15g,酒水各半煎服。用于跌打损伤,亦可取鲜草与五爪龙各等份,捣敷患处。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疮痈,可与金银花,水酒煎服,其渣外敷;用于咽喉肿痛,可用鲜根与鲜青木香根各9g,加水擂汁服,或与连翘、薄荷共煎服;用于乳痈,可与葱白、酒水各半煎服;用于蛇咬伤,可单用捣烂加酒调和涂伤口处。

    现代常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菌痢、带下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乳腺炎、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泡酒;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相思子见《新修本草》。为豆科缠绕藤本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异名】红豆、红漆豆、相思事、鸳鸯豆、土甘草豆、美人豆。

    【性味】辛、苦,平。有大毒。

    【功效应用】解毒杀虫:用于疥癣、痈疮、湿疹,捣烂如泥涂敷患处,或研粉以油调涂。

    现代常用于疥疮、顽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油调涂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一般不宜内服,以防中毒。

    【现代研究】含相思子毒蛋白,相思子碱等。相思子毒蛋白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完全抑制作用;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及吉田腹水肝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癌细胞的DNA的生物合成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种子醇提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枳壳见《雷公炮炙论》。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枸橘Poncirus trifoli ata(L.)Raf.酸橙Citrus aurantium L.香圆C.wilsonii Tanaks或玳玳花C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等将成熟的果实。主产于福建、江西、四川、浙江、江苏、广东、贵州等地。

    【异名】江枳壳、川枳壳、苏枳壳、炒枳壳。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行气宽中:用于气滞胁肋胀满,脘腹胀痛,胸闷咳嗽,呕逆纳呆。若属肝郁所致者,可配伍柴胡、白芍、香附、茯苓等;若属脾胃气滞所致者,常配伍陈皮、木香、砂仁、乌药等;若属痰壅气滞所致者,常配伍半夏、陈皮、苏子等;若属食积不化所致者,常配伍神曲、麦芽、莱菔子等。升阳举陷:用于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单用大剂量,或与黄芪、白术、升麻等同用。此外,枳壳尚可祛风止痒,单用,或与荆芥、防风等同用,治疗风疹瘙痒;与甘草等量煎服,可治小儿秘涩;若长期服用熟地、阿胶、白术等补益药,为防其滋腻腹胀,可酌加枳壳少许。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扩张,胃下垂,消化不良,脱肛,疝气,子宫脱垂,痔疮,跌打损伤,风疹,牙齿疼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剂量15~60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和黄酮类。枳壳煎剂与醇提液对兔、猫、狗有升高血压、减小肾容积的作用。对家兔肠管及麻醉狗的在体胃肠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者均有兴奋作用。

    枳实见《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酸橙Citrus aurantiurn L.或香圆Citrus wilsoniiTanaka等的幼果。

    【异名】川枳实、江枳实、湘枳实。

    【性味归经】苦、酸、辛,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破气消积:用于食积停滞,腹胀便秘,积滞泻痢,运化无力。食滞不化、嗳腐胀满者。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木香大安丸(《证治准绳》);热结便秘,腹痛胀满者,常与大黄、芒硝、厚朴为伍,即大承气汤(《伤寒论》);湿热积滞、泻痢不畅者,常配伍大黄、黄连、黄芩等,如枳实导滞丸(《脾胃论》);脾虚运化无力者,常配伍白术、木香、砂仁,即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化痰消痞:用于湿痰咳嗽,常与半夏、橘皮、茯苓等同用,如导痰汤(《济生方》);治痰浊阻滞胸阳所致胸痹,常与薤白、桂枝、瓜蒌等配伍,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所致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单用,或与黄芪、白术等同用。此外,研末调涂,可治小儿头疮;醋渍炒热外熨,可治风疹。

    现代常用于急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便秘、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疝气、小儿头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表明,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振幅增大,如浓度加大则呈抑制作用。煎剂与醇提液对兔犬有明显的升高血压,减小肾容积的作用。对家兔肠管及麻醉狗的在体胃肠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均呈兴奋作用。枳实注射液用作抗休克药,可使患者升压迅速、脉压增大、尿量增加、肢体加暖。

    枳棋子见《新修本草》。为鼠李科落叶乔木枳棋Hovenia dulcisThunb.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华北、中南、西南各省多有分布。

    【异名】鸡距子、拐枣、还阳草、棘枸、白石枣、万寿果、龙爪、碧久子、金钩钩、枳枣转钮子。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醒酒通便:用于酒醉烦热,呕吐,口渴,二便不利,单用,或与麝香制丸服用,即枳棋子丸(《世医得效方》);亦可配伍葛花、绿豆共煎服。祛风通络:用于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及小儿惊风,单用水煎服;亦可与四匹瓦、蛇莓等量煎服。若泡酒服用,又治风湿麻木。

    现代多用于解醉酒、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入丸剂。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多量葡萄糖、苹果酸钙等。具有降压,抗惊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柞树叶见《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壳斗科落叶乔木蒙栎Quercus mongol ica Fisch.的叶。分布于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等地。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痢疾,单用煎服,或制成25%的煎液保留灌肠使用。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疡,痔疮,单用捣敷患处。消食积:用于小儿食积不化,单用嫩叶,阴干研粉服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痈疖。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服。外用:适量,捣敷。

    柞树皮见《吉林中草药》。为壳斗科植物蒙栎Quercus mongolicaFisch.的树皮。

    【异名】蒙栎皮、柞栎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胆、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单用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痔疮,可用鲜皮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黄疸型肝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鞣质。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柏子仁见《新修本草》。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Biota orientalis(L.)Endl.的种仁。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养心安神:用于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常配伍酸枣仁、茯神、五味子、远志等,如养心汤(《证治准绳》)。润肠通便:用于年老、体衰、妇女产后、阴亏血枯所致大便秘结,常配伍桃仁、杏仁、郁李仁、松子仁等,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养阴止汗:用于阴虚盗汗,常与麻黄根、五味子、煅牡蛎等同用。此外,与当归同为蜜丸服用,又治脱发。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血管神经性头痛、产后及老人便秘、脱发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便溏及有痰湿者忌用。神经衰弱而又便溏者宜去油取霜服用。

    【现代研究】主含脂肪油、柏子醇、谷甾醇、双萜类成分等。具有明显改善损伤引起的记忆障碍及记忆消去等作用。

    栀子见《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实。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多有分布。

    【异名】山栀子、生山栀、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黑山栀、栀子皮、枝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应用】泻火除烦:用于热郁胸膈,烦热懊,躁扰不宁,常与淡豆豉同用,即栀子豉汤(《伤寒论》);若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可与黄连、黄芩、黄柏配伍,即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若肝热目赤肿痛者,可与菊花、黄芩、甘草等同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同用,即茵陈蒿汤(《伤寒论》),若配黄柏、甘草,即栀子柏皮汤(《伤寒论》);用于小便短赤涩痛,常配伍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如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常与侧柏叶、茅根、生地等同用。衄血者,亦可单用烧灰吹鼻中。此外,生栀子单用,或与乳香、没药水调,或醋调涂敷,对外伤性肿痛可消肿止痛;若与蒲公英、金银花等量煎服,并以鲜金银花捣敷,治疮疡肿痛。

    现代常用于感冒高热、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结膜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急性肾炎、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软组织扭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食少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栀子素、栀子苷、去羟栀子苷等。动物试验,能促使胆汁分泌。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肌肉松弛。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栀子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栀子根见《分类草药性》。为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

    【异名】栀子花根。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肝、胆、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单用,或煮瘦猪肉;用于淋证,小便不利,水肿,单用炖鸡服,或与车前草、金钱草等同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单用或配伍。泻火解毒:用于胃火牙痛,可与臭茉莉根、石仙桃同用;用于瘰疬初起,单用水煎服;用于疮痈,乳痈,单用鲜根捣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枸橘见《本草纲目》。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枸橘Poncirustrifoliate (L.)Raf.的果实。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异名】臭橘、臭杞、枸棘子、野橙子。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所致胸胁胀痛,气滞胃痛,常与青皮、郁金等同用。兼食积者,可配伍山楂、神曲、香附;兼便秘者,配大黄、莱菔子等。用于乳房结块,可配柴胡、香附、夏枯草;用于疝气腹痛,宜配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升阳举陷:用于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单用煎服。此外,与淡竹叶、望江南同煎汤当茶饮,可治咽喉肿痛。

    现代常用于胃炎、肝炎、乳腺增生症、胃下垂。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洗或熬膏涂。

    枸杞子见《神农本草经》。为茄科灌木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或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果实。前者主产宁夏、甘肃、河北等地;后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苟起子、杞子、枸蹄子、狗奶子、枸杞果、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阳痿遗精,常配伍熟地、山药、山萸肉等,如左归饮(《景岳全书》)。养肝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所致两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常配伍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菊花,即杞菊地黄丸(《医级》)。滋阴润肺:治疗虚劳咳嗽及消渴。治疗虚劳咳嗽,常与沙参、五味子、贝母等同用;治疗消渴,常配伍花粉、葛根、黄芪等。此外,浸酒饮服或与龙眼肉熬膏服用,可益颜耐老,润泽肌肤。

    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变属阴虚者,有一定护肝作用,常配伍沙参、当归、麦冬、川楝子等。又用于肺结核,糖尿病,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神经衰弱,遗精早泄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熬膏、浸酒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外感表邪、内有实热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主含甜菜碱、玉米黄素及多种游离氨基酸。另含微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水浸液对四氯化碳引起肝损害的小鼠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保护肝脏的作用。对兔有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兴奋肠道等作用;有使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的降低、糖耐量增加的作用。对正常小鼠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白细胞数增多。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抑制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生成亦具有保护作用。

    枸杞叶见《名医别录》。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barbarum L.的叶。

    【异名】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肺、脾经。

    【功效应用】补虚益精:用于体虚精亏,腰膝酸软,房事衰弱,可与粳米或羊肾、葱白熬粥服,如枸杞粥方(《太平圣惠方》),枸杞羊肾粥(《圣济总录》)。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视力减退,夜盲,可单用,亦可与猪肝、夜明砂等同用。此外,煎水熏洗,又治痔疮,疮肿。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白内障、夜盲、阳痿、遗精等。

    【用法用量】煎服:鲜品60~240g,煮食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现代研究】含甜菜碱、多种氨基酸等。

    枸骨叶见《本草拾遗》。为冬青科常绿乔木植物枸骨Ilex cornutaLindl.的叶。分布于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

    【异名】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老虎刺、狗青芳、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功劳叶。

    【性味归经】微苦,凉。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用于阴虚火炎之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单味煎服,或开水泡服;亦可与地骨皮、白及、胡颓子叶等同用。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亏虚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可与红枣、红糖同煎服。此外,以嫩叶代茶饮,又能生津止渴,治外感发热.头痛。

    现代多用于肺结核、高血压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开水泡服。

    【使用注意】江苏、浙江、北京作苦丁茶使用,治外感发热头痛。

    【现代研究】主含咖啡因。枸骨注射液能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心肌收缩力。水及醇浸液给小鼠灌胃,有减少怀孕的作用。

    柳叶见《神农本草经》。为杨柳科落叶乔木垂柳Salix babylonicaL.的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毒热壅滞之疔疮疖肿、咽喉肿痛、乳痈、气瘿、丹毒、牙痛、水火烫伤,单用煎服并熬膏外涂,或煎水外洗,或用鲜叶捣烂外敷。利尿通淋: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可与玉米须、赤小豆、滑石、黄柏等水煎服。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可用鲜柳叶与鲜侧柏叶、鲜栗叶各60g,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痈疖肿痛、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慢性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现代研究】鲜柳叶每千克含碘10mL,高于一般食物数千倍。又含鞣质。

    柳枝见《本草拾遗》。为杨柳科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的枝条。

    【异名】杨柳条、柳条。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入络之关节疼痛,腰膝酸痛,煎服,或酒煮熨贴局部。解毒消肿:治疗毒热壅结之痈肿疔疮,枝叶煎膏外涂;治疗齿龈肿痛,煎水含漱;治疗水火烫伤,烧存性研末,以油调敷。清利湿热:用于湿热内阻之小便不通,淋病,白浊,湿热黄疸。单用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为主)、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路结石、睾丸炎、妇女白带过多等。治疗冠心病,可制成糖浆内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气管炎和传染性肝炎,单味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30~60g(大剂量:60~120g)。外用:煎水含漱,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水杨苷。水杨苷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

    柳白皮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杨柳科植物垂柳Salixbabylonica L.的树枝或根的韧皮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小肠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单用煎服,或温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淋浊,黄疸,带下,单用煎服;治风肿瘙痒,水煎浴汤。清热解毒:用于乳痈,酒煮或炒热温熨;用于水火烫伤,煅存性,研粉外涂。此外,鲜柳白皮含咀,治疗风虫牙痛;水煎内服,又治疟疾。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疟疾、肾盂肾炎、膀胱炎、烧烫伤、乳腺炎。此外,烧存性与枯矾、冰片按2:1:1量配合,共研细粉吹耳,治疗中耳炎。

    【用法用量】煎服:30~60g。外用:煎水洗,酒煮或炒热温熨。

    【现代研究】含水杨苷、鞣质等。水杨苷有退热作用。

    柿饼见《日用本草》。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f.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

    【异名】柿子、白柿、火柿。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肺、肝、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肺止咳:用于咳嗽带血,取柿饼饭上蒸熟,取1枚,剖开,掺青黛少许,临卧时食之,薄荷汤下。健脾涩肠: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单用服食,或与粳米煮粥食。收敛止血: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嗽血,血淋,肠风下血,痔疮出血,单用生食,或配方服用。

    现代多用于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各种出血症。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嚼食或煎汤。

    柿蒂见《本草拾遗》。为柿科落叶乔木柿树Diospyros kaki L.f.的宿存花萼。

    【异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降逆止呃:用于胃气上逆之呃逆,呕吐,气膈反胃。属胃寒所致者,常配伍丁香、生姜等,如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属胃热所致者,可与竹茹、黄连、人参、芦根、代赭石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膈肌痉挛等引起的呃逆、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人散剂。

    【现代研究】含齐墩果酸、白华脂酸、熊果酸、葡萄糖苷、鞣质等。

    柠檬见《岭南采药录》。为芸香科灌木黎檬Citrus limonia Osbeck.或洋柠檬Citrus limon Burm.的果实。我国南部有栽培。

    【异名】黎檬子、宜母子、药果、宜母果、柠果。

    【性味归经】酸、甘,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嗽,气喘,单用,或与沙参、贝母等配伍使用。祛暑生津:用于暑热烦渴,头昏闷痛,绞汁饮,或与厚朴、银花、竹叶等同煎服。和中安胎:用于孕妇胃气不和,食少纳减,哕逆噫气,绞汁加白糖饮。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慢性胃炎、维生素C缺乏症、妊娠呕吐等。

    【用法用量】内服:绞汁饮或生食。

    【现代研究】柠檬果实含橙皮苷、柚皮苷、圣草次苷、圣草酚葡萄糖苷等黄酮苷及枸橼酸、苹果酸、奎宁酸等有机酸,尚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糖类、钙、磷、铁等成分,能促使消化液分泌,橙皮苷、柚皮苷有抗炎作用。

    柽柳见《本草图经》。为柽柳科灌木或小乔木柽柳Tarnarix chinensis Lour.桧柽柳Tamarix.juniperina Bge.的细嫩枝叶。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

    【异名】河柳、赤柽、三春柳、春柳、三眠柳、长寿仙人柳、观音柳、垂丝柳、西河柳、赤柽柳、红筋柳、山川柳、红柳。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胃、心经。

    【功效应用】解表透疹: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或表邪外束,疹毒内陷者,常配伍薄荷、蝉蜕、竹叶、牛蒡子等,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亦可煎汤熏洗擦摩。疏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煎服并煎水外洗,常与荆芥、防风、薄荷等同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秦艽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麻疹、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鼻咽癌、疥癣等。治疗鼻咽癌,可与地骨皮各30g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3~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及体虚多汗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树脂、槲皮素、鞣质等。浸膏溶液对人工发热家兔有一定的解热作用。煎剂对用氨水喷雾引咳的小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体外试验,对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胡荽见《食疗本草》。为伞形科1年生草本植物芫荽Coriandrumsativum L.的带根全草。我国各地区均有种植。

    【异名】香荽、胡菜、芫荽、莞荽、莛荽菜、满天星。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发汗透疹:用于风寒束表,麻疹透发不畅及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单用水煎内服,或煎汤局部熏洗;亦常与荆芥、浮萍、薄荷等同用。消食下气:用于食欲不振,胃脘痞闷,食滞胃痛,可供调味使用;亦可与山楂、神曲、麦芽、橘皮、半夏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麻疹、风疹、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痔疮、脱肛等。治脱肛,可烧烟熏肛。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维生素C、正癸醛、芳樟醇等。

    胡椒见《新修本草》。为胡椒科常绿藤本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果实。药材商品有白胡椒和黑胡椒之分。国内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异名】浮椒、白胡椒、黑胡椒。

    【性味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单用,或与生姜、高良姜、半夏、大枣等同用。开胃进食:用于食欲不振,脘闷不适,常作调味品使用。此外,研粉煮沸外洗,又治阴囊湿疹;浸酒外涂,可治冻疮;与荜茇等份为末,布包,咬患痛处,治风虫牙痛。

    现代多用于胃肠炎、慢性胃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若将7粒胡椒置鸡蛋中蒸熟,一次食下,成人每次2个,小儿1个,10日为1个疗程,间隔3日再服第2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治疗肾炎效果良好。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贴之。

    【使用注意】阴虚有火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及挥发油等。嚼服本品,可使血压暂时升高,持续10~15分钟;小量内服,可增进食欲;胡椒碱具有中枢神经抑制,催眠,镇静,抗惊,抗抑郁,松弛肌肉,局部麻醉,抑制真菌等作用。

    胡芦巴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 foemum-graecum L.的种子。主产于河南、安徽、四川等地。

    【异名】葫芦巴、苦豆、芦巴子、胡巴、季豆、香豆子。

    【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

    【功效应用】温肾助阳:用于肾脏虚冷,寒疝腹痛,阴囊冷缩,单用,或与小茴香、荔枝核、乌药等同用;若与覆盆子、黄精、附子等配伍,又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祛寒除湿:用于寒湿脚气,酸胀冷痛,行走无力,常与补骨脂、木瓜、牛膝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疝气、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将其研粉制蜜丸服用,每日2丸(相当于生药4g),可预防高山反应;一日剂量8~12g,则有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胡芦巴碱、胆碱、蛋白质、挥发油、维生素B1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利尿,抗炎等作用。

    胡枝子见《救荒本草》。为豆科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Turcz.的茎叶。我国南北各地多有分布。

    【异名】随军茶、扫条、野花生、豆叶柴、夜合草、假花生。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润肺:用于邪热壅肺之咳嗽,痰黄黏稠,鼻衄,常与冰糖同煎服;也可配伍黄芩、款冬花、百部、川贝母、桔梗、甘草等。利水通淋:用于下焦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可配伍车前草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泌尿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30~60g)。

    【现代研究】含槲皮素、山柰酚、三叶豆苷等。

    胡桃仁见《本草纲目》。为胡桃科落叶乔木胡桃Juglans regiaL.的种仁。主产于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异名】胡桃肉、核桃仁。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补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腿脚酸软,起坐困难,常与补骨脂、杜仲同用,即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肺定喘:用于虚寒喘咳或肺肾虚喘,常与人参、生姜同用,即人参胡桃汤(《济生方》);久咳不止者,可与人参,杏仁共为蜜丸。润肠通便:用于老人肾虚精亏及病后津液不足之肠燥便秘,单用,或配伍火麻仁、肉苁蓉、郁李仁、当归尾等。此外,单用煮粥服,可治石淋;捣碎和糖开水冲服,每日3次,可治脏躁证。

    现代常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泌尿系结石、习惯性便秘、皮炎、湿疹、外耳道疖肿等。治疗尿路结石,可用胡桃仁120g,油炸酥后与糖适量研磨成膏,于l~2日内分次服完。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大便溏泻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微量的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胡萝卜见《日用本草》。为伞形科草本植物胡萝卜Daucus carotaL.var.sativa DC.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黄萝卜、胡芦菔、红芦菔、丁香萝卜、红萝卜。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健脾化滞:用于消化不良,食滞脾胃,可单用煮服或生食或捣汁饮。除痰止咳:用于痰湿恋肺之咳嗽,百日咳。可与红枣或半夏、陈皮、茯苓、款冬花、百部等同用。透疹解毒:用于麻疹,水痘,常与芫荽、荸荠等同煎服。养肝明目:用于肝虚视物模糊,可与何首乌、女贞子等同用;用于夜盲,可与羊肝同煮食。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适量,生食或捣汁。

    【现代研究】含多种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花色素、糖、伞形花内酯、脂肪油、挥发油等。

    胡黄连见《新修本草》。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胡黄连Picrorrhiza kurrooa Royle ex Ben或西藏胡黄连Picrorrhiza scrophulariaeflora Pennell.的根茎。胡黄连产印度、印度尼西亚;西藏胡黄连产西藏、云南、四川。

    【异名】胡连、假胡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退蒸消疳: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常与银柴胡、地骨皮、鳖甲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用于小儿疳积发热,常与党参、白术、使君子等配伍,如肥儿丸(《医宗金鉴》),亦可用胡黄连15g、五灵脂30g,同研细末,以雄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日服1次,每次服10~20丸,米汤送服。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单用,或与黄柏、黄芩、苦参等同用;用于痔疮,研末,与鹅胆汁外涂,漏管已成者,可与穿山甲、石决明、槐花制丸服用。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痢血,便血,常与生地各等份,猪胆汁为丸服,即胡黄连散(《普济方》)。此外,与穿山甲(烧存性)等份为末,茶或鸡子清调涂,可治痈疮;人乳浸渍点眼,治疗目赤。

    现代常用于结核病、消耗性疾病之发热、黄疸型肝炎、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结膜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胡黄连素、胡黄连苦苷Ⅰ、胡黄连苦苷Ⅱ、D-甘露醇、香荚兰酸、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醇等。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水浸剂对12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胡颓子见《本草经集注》。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果实。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异名】蒲颓子、甜棒捶、假灯笼、甜果儿。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脾、胃、大肠、肺经。

    【功效应用】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单用水煎服。健脾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单用煎服,或与山楂、神曲、莱菔子同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日久不愈,单用煎服,或炒枯研粉冲服。此外,若与猪大肠、大枣水酒煮熟服食,可治崩漏,带下,大便下血。

    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置】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胡颓子叶见《本草拾遗》。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叶。

    【异名】胡颓叶、蒲颓叶、潘桑叶。

    【性味归经】酸,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肺失清肃之咳嗽,气喘,痰多,单用煎服,或文火炒至微黄,研末,以热米汤送服。止血消痈:用于肺络损伤之咳痰带血及金疮出血,痈疽发背。治疗肺络损伤之咳痰带血,可与冰糖同煎服;治疗金疮出血,鲜叶捣烂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蜂、蛇咬伤等。治慢性气管炎,可以胡颓子叶配鬼针草各15g,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卡他布兰汉菌和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胡颓子根见《本草拾遗》。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ns Thunb.的根。

    【异名】牛奶根、贯榨根、叶刺头。

    【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久咳气喘,单用,或配伍款冬花、百部、桔梗、杏仁、厚朴等。和血止血:用于邪伤络脉之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单用水煎服;用于跌打损伤,可与娃儿藤根、寥刁竹根配伍,酒水各半煎服。祛风利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疼痛,湿热黄疸,泻痢,水煎服;治疗皮肤湿疹,可水煎外洗。清利咽喉:用于毒热蕴结之咽喉肿痛,喉痹失音,可配伍川黄连,或板蓝根、银花、连翘、桔梗、甘草等。此外,单用煎浓汁涂洗患处,并煎水内服,又治无名肿毒,乳痈。消积化滞:用于饮食停滞,胃脘胀痛,小儿疳积,单用,或配伍香附、陈皮、莱菔子、山楂、连翘、茯苓等。

    现代常用于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牙齿疼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荆芥见《吴普本草》。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异名】假苏、姜芥、稳齿菜、四棱杆蒿、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常配伍防风、羌活、苏叶等,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身疼痛、咽喉肿痛,常配伍银花、连翘、淡竹叶、桔梗等,如银翘散(《温病条辨》)。透疹止痒: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而有表证者,常配伍蝉衣、葛根、薄荷或麻黄、防风等;治疗风疹瘙痒,单用研粉撒布患处,反复揉搓,或配伍防风、蝉蜕等;治疗湿疹,常配伍黄柏、白鲜皮、苦参等。消痈解毒: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常配伍银花、土茯苓、蒲公英、连翘、赤芍等。理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炒炭后配合其他止血药同用。祛风止痉:用于风中经络之牙关紧闭,口眼喁斜,可配伍蝉蜕、防风等。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感、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牛皮癣、荨麻疹、疖肿。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用于止血需炒炭。

    【使用注意】本品主能祛风,故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煎剂或浸剂对用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棒状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炭疽芽胞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炒炭后能缩短兔毛细血管的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有止血作用。

    南藤见《开宝重定本草》。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Piper wallichii(Miq.)Hand.-Mazz.var.hupehense(C.DC.)Hand.-Mazz.的茎叶或全株。主产于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地。

    【异名】丁父、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蓝藤、巴岩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小肠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风寒湿痹,络脉受阻,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煎服,或浸酒饮。亦可配伍独活、桑寄生、细辛、威灵仙等。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阳痿,可配伍杜仲、续断、五加皮、桑寄生、怀牛膝等。阳痿者,亦可配伍韭菜子、淫羊藿、巴戟天、熟地。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初起,茎中疼痛,可配伍木贼、八仙草、甘草水煎,点水酒服。此外,与良姜、臭胡椒煎水服,又治胃痛;口嚼烂含痛处,可治牙龈肿痛。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泌尿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酿酒或酒煮。外用:捣烂炒热包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鞣质、单糖等。提取液对用热板法试验的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注射剂对人体手术后疼痛、骨折整复及胃肠肝胆疼痛、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等均有镇痛效果。

    南瓜子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eh.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驱虫:用于绦虫、蛔虫、血吸虫病,去皮生食;或微炒,研烂加冰糖或蜂蜜空腹服,每次60~120g。治绦虫,更可于两小时后服槟榔煎剂(30~60g)和盐类泻药。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面色萎黄,可与胡桃仁、花生仁同用。

    现代常用于牛肉绦虫、猪肉绦虫,产后少乳等。治少乳,可用生南瓜子15~18g,去壳取仁捣如泥,加开水适量和服,早晚空腹各1次。

    【用法用量】煎服:50~100g;研末;或制成乳剂。

    【现代研究】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脲酶、蛋白质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对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灌服南瓜子有显著降低血吸虫幼虫成长率的作用,剂量愈大、疗效愈佳。大量水煎剂对成虫有一定抑制和杀灭作用。

    南瓜蒂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瓜蒂。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痈疡,疔疮,对口疮,乳头破裂或糜烂,水火烫伤,煅存性,研末,油调敷。安胎:用于妇女妊娠胎动不安,单用煎汤服。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单用焙焦研末,温开水送服。

    现代常用于皮肤溃疡、先兆流产。对于晚期血吸虫病性轻度腹水也有一定疗效,可焙焦,研末吞服,每次0.5g,每日3次,连服2~3周。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南沙参见《本经逢原》。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杏叶沙参Adenophora axilliflora Borb.等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异名】沙参、白沙参、白参、文希、泡参、桔参、泡沙参、土人参。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肺: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痰少,咯痰不爽,咽干音哑,常与沙参、麦冬、知母、贝母、玉竹等同用。养胃生津:用于胃虚有热,口干咽燥,饥不欲食,可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萎缩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50~100g)。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者忌服。反藜芦。

    南蛇藤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卫矛科落叶攀援灌木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的藤茎。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异名】南蛇风、地南蛇、过山龙、老龙皮、黄果藤。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祛风活血:用于风湿性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瘫痪,单用,或与八角枫根、凌霄花浸酒服;用于瘀血闭经,跌打损伤,可与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疡,皮肤疱疹,毒蛇咬伤,煎服,并捣烂加白酒、雄黄少许调敷患处。此外,与槐米、猪大肠煮食,可治肠风痔瘘,脱肛;单用煎服,可治痢疾与摇竹消煮蛋吃,又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牙龈疼痛、风湿怊关节炎、细菌性痢疾、痔疮出血,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南酸枣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willaris(Roxb.)Burttet Hill的鲜果或果核。分布于华南、中南、西南各地。

    【异名】五眼果、山枣子、广枣、山枣。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行气活血:用于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痛,食滞胀满,疝气腹痛,单用煎服,或取鲜果嚼食。养心安神:用于失眠健忘,常与石决明等配伍。解毒敛疮:用于水火烫伤,可与金樱子根、鸡内金各适量,研末,加冰片粉少许,茶油调涂患处;或以果核煅存性研末,茶油调涂患处。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神经衰弱、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鲜果2~3枚,嚼食。外用:适量果核,煅炭,研末调敷。

    南天竹叶见《纲目拾遗》。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叶。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异名】天竹叶、南竹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热淋尿痛,常与木通、车前草、萹蓄等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虎杖、金钱草、茵陈、田基黄等同用;用于湿热泻痢,常与铁苋菜、地锦等配伍。泻火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枇杷叶、桑白皮等同用;用于疮痈肿痛,可单用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地丁等同用;用于瘰疬,可与夏枯草、威灵仙、金银花水酒煎服。

    现代常用于尿路感染、黄疸、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烂涂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木兰花碱、维生素C等。

    南天竹根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 Thunb.的根。

    【异名】土黄连、钻石黄、鸡爪黄连、山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可用鲜根与鲜枇杷叶各30g,水煎服;用于百日咳,可与一煎球各30g,水煎加冰糖适量服。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单用,或配方煎服;用于腹泻,可与炒麦芽等配伍。除湿疗痹: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单用水煎调酒服或与忍冬藤水煎,或泡酒服,亦可以鲜根与猪蹄共炖,对酒服。

    现代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主为南天竹碱、D-甲基南天竹碱、小檗碱等。

    南蛇藤根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lrus orbiculatus Thuno.的根。主产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胜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疼痛,可与猪蹄1只,水酒炖食;亦可配伍凌霄藤、石南藤、鸡血藤、千年健等,浸酒服。行气散血:用于气血瘀滞之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水煎服,或浸酒服。解毒消肿:用于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煎服并捣敷。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发性脓肿、妇女经闭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南蛇藤醇等。体外对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对吉田肉瘤亦有抑制效力。

    茜草根见《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异名】血见愁、过山龙、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红棵子根、小活血龙、红茜草、红茜根、茜草、茜根、茜根炭。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或血瘀所致之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单用,或配伍大蓟、小蓟、茅根、栀子、侧柏叶、丹皮等,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治疗血痢,可配伍黄连、黄芩、地榆等;治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可配伍黄芪、白术、龙骨、牡蛎、乌贼骨、棕榈炭、五倍子、阿胶珠等;治疗外伤出血,可与白及、紫珠等研粉撒敷患处。活血祛瘀:用于瘀血经闭及产后瘀阻、恶露不下,单用30g,黄酒煎服,或配伍当归、桃仁、红花、益母草等;治疗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可配伍红花、赤芍、苏木、乳香、没药、骨碎补等,煎服,或外用捣敷。

    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鲜品10~20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生用活血,炒用止血。性味苦寒,故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紫茜素、茜素、茜草色素、黑茜素等。茜草粉用于割破股动脉的家兔,以纱布覆盖加压,35分钟后可使出血停止。茜草根煎剂能缩短人体出血和凝血时间,有轻度止血作用。对氨水喷雾引咳法及酚红排泄法的小鼠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离体兔肠痉挛,有解痉作用。水提液对离体豚鼠有兴奋子宫作用,产妇口服有增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部分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20%茜草制剂喂饲小鼠,能防止实验性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尤其对碳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温浸液有扩张蛙蹼血管的作用。

    荜茇见《新修本草》。为胡椒科藤本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未成熟果穗。主产于云南、海南、厂东。

    【异名】荜拨、荜拨梨、椹圣、鼠尾。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胃肠虚寒之脘腹疼痛,呕吐呃逆,腹痛腹泻,单用,或配伍高良姜、干姜、厚朴、党参、诃子等。祛寒止痛:用于寒气外束,火郁于内之牙痛,偏头痛,单用研末涂搽,或与胡椒同用;治偏头痛,亦可研末搐鼻使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鼻窦炎、乳腺炎、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置】煎服:1.5~3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搐鼻,或纳蛀牙孔中。

    【使用注意】实热郁火,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胡椒碱、挥发油、芝麻素、脂肪油等。胡椒碱有镇静,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荜茇提出的挥发油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荜澄茄见《雷公炮炙论》。为胡椒科攀援性藤本植物荜澄茄Piper cubeba L.或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果实。前者主产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等地;小乔木山鸡椒的果实,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澄茄、毕茄。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及脘腹胀满冷痛。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常与高良姜、半夏、丁香、吴茱萸同用;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常与高良姜、木香、青皮同用。若夹有食积者,可与炒麦芽、神曲、莱菔子等配伍。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可与胡芦巴、吴茱萸、元胡等同用;用于尿频,尿浊,可与乌药、益智仁、鸡内金、芡实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睾丸和附睾肿痛、阿米巴痢疾等。治阿米巴痢疾,可单用研粉入胶囊中服,每次1g,日服4次。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辛温助火,阴虚有热及热证患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荜澄茄素、树脂等。对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并能吸收。对泌尿道及呼吸道黏膜也有此作用。山鸡椒流浸膏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

    草果见《本草品汇精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rn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的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异名】草果仁、草果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除寒燥湿:用于寒湿停滞脾胃所致脘腹胀满,呕吐,食少,泄泻,常配伍厚朴、陈皮、白术、半夏、生姜、砂仁等。除痰截疟:用于痰浊壅盛之疟疾,或疟疾兼有中焦寒湿阻滞者,可配伍柴胡、黄芩、半夏、苍术、佩兰、草豆蔻、槟榔、常山、厚朴等,如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达原饮(《瘟疫论》)。

    现代常用于疟疾、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气虚血亏或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等。

    草乌头见候宁极《药谱》。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chb.等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安徽、辽宁等地。

    【异名】乌头、鸡毒、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断肠草、生草乌、制草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及中风瘫痪,半身不遂。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常与羌活、独活、附子、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疗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常与天南星、川乌、半夏、皂角配伍,如五虎汤(《杨氏家藏方》)。散寒止痛:用于寒邪凝滞所致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偏正头痛。治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吴茱萸同用;治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同用;治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五灵脂、麝香等同用,如寻痛丸(《世医得效方》);治头痛,常与细辛、白芷、川芎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阴疽肿毒,单用研末外敷,或与贝母、花粉、生半夏、芙蓉叶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管意外、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人丸、散。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大毒,故身体虚弱、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品慎服,炮制品煎煮须1小时以上。反白及、贝母、白蔹、半夏、瓜蒌、天花粉;畏犀角、饴糖、黑豆;恶藜芦;忌豉汁。

    【现代研究】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生物碱。乌头碱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紫草乌碱具有表面局部麻醉作用。煎剂有明显的促使蛋清性足跖肿胀消退的作用。

    草石蚕见《本草会编》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石蚕StachysSIEBOLDII Miq.的块茎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异名】地蚕、甘露儿、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风子草、螺丝菜。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解表退热:用于风热感冒,单用水煎服。祛湿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取根与积雪草、栀子根、鲜茵陈、瘦肉同煎服;用于风湿痹痛,单用全草,水酒各半煎服;用于疮毒肿痛,蛇咬伤,可与积雪草、生半夏捣敷患处。此外,单用其根炖猪肺食,又治肺痨。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黄疸、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水苏碱、胆碱等。

    草血竭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 WaLL.的根茎。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回头草、蛇疙瘩、鸢头鸡、蜂王七、老土蜂、血三七、紫参。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单用水煎服;用于外伤出血,研粉外涂伤口。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经闭痛经,癥瘕痞块,单用煎服,或焙干研粉温酒冲服。用于跌打损伤,亦可与接骨草水煎对酒服。解毒疗疮:用于痈肿疮疡,蛇咬伤,单用焙干研粉外敷。若与冰片共为粉,调蓖麻油或麻油外搽,又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疖痈、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鞣质等。

    草豆蔻见《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异名】豆蔻、漏蔻、草蔻、偶子、草蔻仁、草叩、草叩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温中燥湿:用于中焦寒湿不化所致脘腹满闷,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口泛清涎,舌苔白腻,可配伍藿香、苏梗、半夏、苍术、厚朴、砂仁等。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疟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津亏血少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豆蔻素、山姜素等。水煎剂小剂量对离体豚鼠肠管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及挥发油则呈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及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

    草苁蓉见《吉林中草药》。为列当科寄生草本植物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 Fedtsch.et Flerow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

    【异名】金笋、地精、肉松蓉、苁蓉、不老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补肾壮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冷痛,小便遗沥,可与菟丝子、菖蒲,或山茱萸、补骨脂等配伍;用于妇女不孕症,可单用浸酒服,或与杜仲、鹿角胶、熟地、当归、麦冬共煎服。

    现代常用于性功能障碍、女子不孕症、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泡酒。

    【现代研究】地上部分含草苁蓉醛、草苁蓉内酯;地下根茎含生物碱。

    茵陈蒿见《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嫩茎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因尘、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肝、胆、脾经。

    【功效应用】利湿退黄:用于黄疸。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者,常配伍栀子,大黄,即茵陈蒿汤(《伤寒论》);若黄色晦暗如烟熏、纳少脘闷、神疲畏寒者,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即茵陈四逆汤(《玉机微义》);若身重困倦、小便不利证候显著者,可配伍茯苓、猪苓等,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祛湿止痒:用于湿疹瘙痒,遍身风痒,疥癣,单用煎服,或外洗,也可与黄柏、苦参、土茯苓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系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普通感冒,流感,浅层真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糖尿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茵陈烯、茵陈酮等,另含叶酸、绿原酸。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胆作用。水煎剂或注射液对四氧化碳所致肝损害,无论在肝脏功能或病理形态方面均有治疗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志贺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艾氏腹水癌有轻度抑制作用。茵陈素等对引起皮肤病的某些真菌有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尚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醇浸剂对注射伤寒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解热作用。动物试验有明显降压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抗凝血,使冠脉流量增加。

    荞麦见《备急千金要方》。为蓼科1年生草本植物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 Moench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乌麦、花荞、荞子、净肠草。

    【性味归经】甘、酸,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宽肠开胃:用于绞肠痧痛,噤口痢疾,磨粉炒黄,水调服。消积导滞:用于胃肠积滞之脘腹胀满,胃痛纳差,炒焦为末,水调服。消肿解毒:用于毒热壅结之赤游丹毒,痈疽发背,水火烫伤,磨粉,水或醋调涂。

    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菌痢、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内服:磨粉炒黄,10~15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等。

    荞麦七见《陕西中药志》。为蓼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er et Diels的块根。主产于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等地。

    【异名】白药子、石天荞、红要子。

    【性味归经】酸、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用于水火烫伤,可与冰片分研混匀,麻油调敷,亦可与大黄、地榆、冰片共为粉,香油调涂。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可与白茅根、地榆、侧柏叶、生地共煎服。0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可与地榆各等份,研粉冲服,或煎服。

    现代常用于疖肿、烧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肠炎、痢疾等。【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少量蒽醌,并含大量鞣质。

    茯苓见《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等地。

    【异名】茯菟、茯灵、伏灵、白茯苓、云苓、松苓、朱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肺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兼有脾虚之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常配伍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即五苓散(《伤寒论》);用于热淋,小便不利,常配伍栀子、赤芍、甘草、当归,即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健脾补中:用于脾虚湿盛之证。若见倦怠乏力,食少,腹胀,泄泻者,常与党参、白术、山药、莲子等同用,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见痰饮停滞,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半夏、橘皮、桂枝、枳实等同用,如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见带下,白浊明显者,可与山药等份为末,米饮调服。宁心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常配伍人参、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能安卧者,常配伍人参、龙齿、远志等,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现代常用于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宫颈炎及附件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虚寒滑精,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现代研究】菌核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乙酰茯苓酸等。醇浸剂腹腔注射于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水、乙醇或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有增强心肌收缩及加速心率的作用。水浸膏及醇浸膏对家兔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水浸剂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的作用。对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茯苓聚糖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茯神见《名医别录》。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抱有松根的菌核。

    【异名】伏神。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宁心安神:用于心虚血少所致心悸,失眠、健忘,惊痫,常配伍当归、黄芪、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如养心汤(《证治准绳》)。若与远志、石菖蒲等份为散,可治痰浊蒙蔽心神而健忘者,如三神散(《古今医统》)。健脾利水:用于脾虚水停之小便不利,可配伍白术、泽泻、猪苓等。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冠心病、心律失常、肾脏性水肿、泌尿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用朱砂拌红,可加强安神定志的作用。

    【现代研究】对于苯甲酸钠咖啡因兴奋之小鼠,有镇静作用。

    茯苓皮见《本草纲目》。为多孑L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的外皮。

    【异名】苓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湿停滞之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胸膈烦闷,饮食不下,常与桑白皮、生姜皮、陈橘皮、大腹皮等份同用,如五皮散(《中藏经》)。

    现代常用于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性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茯神木见《本草纲目》。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中间的松根。

    【异名】黄松节、松节、茯神心、茯神心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心悸,惊痫,健忘,可配伍龙齿、菖蒲、当归、远志、酸枣仁等。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之中风不语,口眼喁斜,不省人事,可与蝎尾、薄荷等同用,如茯神散(《卫生宝鉴》)。此外,与乳香、木瓜等同用,又治脚气转筋,如松节散(《脚气治法总要》)。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面神经麻痹、脚气病。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人丸、散。

    茶叶见《本草图经》。为山茶科常绿灌木茶Camellia sinensisO.Ktze.的芽叶。我国南部山区及河南、陕西等地均有栽培。

    【异名】苦茶、茗、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神除烦: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目昏痛,头风热痛,心烦口渴,躁卧不安,单味泡服,或与黄芩、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同用,即茶调散(《赤水玄珠》)。化痰消积:用于食积痰滞之多睡善寐,肢体困倦,纳食呆滞,单味煎服,或配伍半夏、陈皮、茯苓、杏仁、薏苡仁、山楂、枳实等。解毒止痢:用于热毒壅滞之赤白下痢,腹痛泄泻,单用,或配伍黄连、黄芩等;若研末调敷,又治脚趾缝烂疮。通利小便:用于小便不通及湿热黄疸。治小便不利,可配伍海金砂、生姜、甘草等;治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胃肠炎,肠伤寒,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产妇羊水过多症,稻田皮炎,牙本质过敏症等。治疗细菌性痢疾,可用100%的茶叶煎液,日服3~4次,每次2~10mL,或并用2%~5%煎液灌肠。

    【用法用量】煎服:3~9g;泡茶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失眠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咖啡碱(咖啡因)、可可豆碱、茶碱、黄嘌呤鞣质及挥发油。尚含茶皂醇、茶叶皂苷及维生素C、少量胡萝卜素等。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过量则引起失眠等症。茶碱、咖啡碱可直接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冠状、末梢血管及肾血管,收缩脑及内脏血管;茶碱有利尿和解除支气管及胆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各型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霍乱弧菌有杀灭作用。并有激活纤溶酶原引起抗凝的作用。鞣酸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

    茶油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种子的脂肪油。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异名】楂油、茶子油、梣树子油。

    【性味归经】甘,凉。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水火烫伤,可与鸡蛋白、百草霜共擂匀,搽患处;用于褥疮,可取生姜切成薄片,浸茶油中8~12小时,取出薄片外敷患处。润肠通便:用于痧气腹痛,便秘,单用30~60g,冷开水送服。杀虫疗癣:用于疥癣,可单用涂搽患处。

    现代常用于烧烫伤、便秘等。此外,还可用于急性蛔虫性肠梗阻,可用茶油150~200mL,1次口服。如服后立即吐出者,须坚持再服。

    【用法用量】内服:50~100mL(大剂量可至200mL)。外用:适量,涂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茶子饼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异名】枯饼、茶枯、茶油巴、茶子麸。

    【性味归经】辛、苦、涩,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湿杀虫:用于湿邪留滞肌肤所致皮肤瘙痒,阴囊湿疹,单用,或与青蒟、熟烟煎水洗患处。活血止痛:用于气血郁滞之心气疼痛及跌打损伤。治心气痛,煅存性研末,开水送服;治跌打损伤,火煨,研末加酒糟调敷患处。驱蛔杀虫:用于蛔虫腹痛,可将本品浸于温水或清水中,反复数次,晒干为末,内服使用。

    现代常用于荨麻疹、癣疾。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煅存性研末,3~6g;或煎汤。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烈催吐作用,故内服必须煅存性,以去其毒性,防止呕吐。

    【现代研究】含皂苷、鞣质、生物碱。茶子饼粉在体外有良好的杀灭血吸虫卵的作用。

    茶树根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O.Ktze.的根。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行气活血:用于气血郁滞之胸闷,心悸,脉结代,单用,加糯米酒适量及清水煎熬睡前服,或与万年青、锦鸡儿根同煎服;用于胸痹心痛,可与余甘根、茜草根共煎服。调经止痛:用于行经腹痛,常与小茴根、凌霄、米酒适量炖服。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漆过敏,可单用煎水外洗;用于水火烫伤,可用温开水泡取白沫搽患处;用于口疮,可煎汤代茶含咽;用于外痔,可煎汤坐浴熏洗。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磨醋涂患处。

    荠菜见《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十字花科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e-pastoris(L.)Medic.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荠、护生草、芊菜、净肠草、菱角菜、地米菜、假水菜、地地菜、上己菜、清明草。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咯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单用,或与仙鹤草、侧柏叶、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等水煎服。平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及肝热目赤肿痛。治疗肝阳上亢,可与夏枯草、决明子等同用;治疗肝热目赤肿痛,取鲜草捣绞取汁点眼中。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泻痢,可配伍马齿苋、铁苋菜、地锦等;用于尿淋、尿浊,可配伍车前草、萆薜、连钱草等。此外,荠菜煮蛋后食蛋饮汤,还治积滞不化,小儿疳积。

    现代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痢疾、肠炎、肾炎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汁点眼。

    【现代研究】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蛋氨酸等有机酸,蔗糖、乳糖、甘露醇及钾、钙、钠、铁、锰,还有胆碱、乙酰胆碱、芥子碱等。具有兴奋子宫,缩短凝血时间,降低血压和抗肿瘤作用。

    茺蔚子见《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益母草子、苦草子、野黄麻、茺玉子。

    【性味归经】甘、辛,凉。有小毒。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气滞之经行不畅,痛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单味煎服,或配伍当归、赤芍、香附等。清肝明目:用于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可配伍川连、杞子、枳壳、青葙子、生地、车前子等。此外,与枳壳同煎服,可治子宫脱垂;与血余炭、当归炭等同用,可治月经过多,血崩不止。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结膜炎、白内障、高血压。治高血压,可与夏枯草、黄芩、生杜仲、桑寄生同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人丸、散,或捣绞取汁。

    【使用注意】瞳孔散大者及孕妇禁服。

    【现代研究】含益母草宁碱、水苏碱、脂肪油、维生素A等。具有降压作用。

    荔枝见《本草拾遗》。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的果实。分布于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异名】荔支、丹荔、火山荔、丽枝、勒荔。

    【性味归经】甘、酸,温。归脾、肝经。

    【功效应用】生津止渴:用于津伤烦渴,咽喉干燥疼痛,单用水煎服。健脾益血:用于脾虚血虚,常与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同用。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胃痛,上气呃逆,呕吐,烧存性,研末调服;或配伍半夏、旋覆花、党参、川楝子、玄胡索、香附等。0消肿解毒:用于瘰疬溃烂,疔疮肿毒,捣烂外敷。此外,晒干研末掺患处,可治外伤出血。

    现代常用于膈肌痉挛、外伤出血及体虚调补。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烧存性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使用注意】本品甘温,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果肉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及枸橼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尚含多量的精氨酸与色氨酸。

    荔枝草见《本草纲目》。为唇形科2年生草本植物雪见草Salviaplebeia R.Br.的全草。分布于除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以外全国各地。

    【异名】水羊耳、过冬青、凤眼草、雪里青、皱皮葱、癞子草、虾蟆草、小活血、臌胀草、落地红、野猪菜。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利尿消肿:用于水湿停滞之腹水鼓胀,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可捣烂敷肚脐上,或煎水洗。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咯血,吐血,尿血,崩漏,可用鲜根15~30g,瘦猪肉60g,炖汤服。清热解毒:用于毒热蕴结之咽喉肿痛,双单乳蛾,捣汁饮,或捣汁滴患处;用于乳痈疼痛,痈肿疮疡,绞汁服并捣敷;用于蛇、犬伤,破伤风,荔枝草90g,酒煎服;用于痔疮,脱肛,水煎,先熏后洗,也可与槐米制丸服用。杀虫止痒:用于疥疮及多种皮肤奇痒,脚胫疮痒流黄水,煎水洗或捣汁涂。此外,鲜草30g捣汁,滚甜酒冲服,其渣捣敷,可治跌打损伤;鲜草含口中,可治风火牙痛;捣?十滴耳,治疗耳脓。

    现代常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阴道炎,宫颈炎,细菌性痢疾,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跌打损伤,蛇、犬咬伤,破伤风等。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可取鲜荔枝草500g,煮沸10分钟,过滤后用于冲洗阴道;再用棉球浸100%的鲜草水煎液纳阴道内宫颈处。治疗慢性气管炎,可用鲜草制成的片剂、针剂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鲜品15~60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捣汁含漱;滴耳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全草含原儿茶酸、4-羟基苯乳酸、高车前苷、高车前苷元、挥发油、皂苷等。高车前苷和高车前苷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原儿茶酸和4-羟基苯乳酸有平喘作用与抑菌作用。醇提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有抑制作用;在体外有抑制或杀死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荔枝核见《本草衍义》。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种子。主产于广东、海南、福建、广西。

    【异名】荔仁、枝核、大荔核。

    【性味归经】甘、涩,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寒凝经脉所致寒疝腹痛,睾丸肿痛,可与茴香、青皮等份研末,以酒送服,或与小茴、吴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用于妇女腹中血气刺痛,煅烧存性,与香附等份共研细末、盐酒送服。温中散寒:用于中焦寒凝气滞之心腹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可与木香等份研末,清汤调服。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肠痉挛、腹股沟斜疝、睾丸鞘膜积液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无寒湿气滞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皂苷、鞣质等。对小鼠有降低血糖及肝糖元含量的作用。

    荭草见《名医别录》。为蓼科1年生草本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全草。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异名】游龙、水荭、大毛蓼、东方蓼、追风草、八字蓼、家蓼。

    【性味归经】辛,凉。有小毒。归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味煎服;或与鹅不食草同用。燥湿止泻:用于湿热泻痢,可与黄连、木香、神曲,或马齿苋、地锦草等同用。活血消肿:用于毒热疮肿,溃久不敛,以根煎水淋洗,取叶研末掺局部,每日1次;用于跌打损伤,可与石胡荽共煎服。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水淋洗。

    【现代研究】叶含牡荆素、异牡荆素、荭草素等。茎叶水溶性提取物对蛙、兔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及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能使犬的血压短暂的升高。对麻醉或不麻醉兔的在位子宫有兴奋作用。牡荆苷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活性。

    砒石见《开宝重定本草》。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Arsenolite的矿石,或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异名】砒黄、信砒、人言、信石、红信石、白信石。

    【性味归经】辛、酸,大热。有大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蚀疮祛腐:用于痈疽恶疮,瘰疬,瘘管,牙疳,痔疮,溃疡腐肉不脱,单用研末撒,或人膏药中贴敷。劫痰截疟:用于寒痰哮喘,咳嗽晨夕不眠,常与豆豉按1:10配合,研粉制丸服用,即紫金丹(《本事方》);用于疟疾寒热,可与面粉制饼焙干,研粉,并与扁豆粉、细茶末和匀服。此外,与黄蜡制丸服,即缚虎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治休息痢;研极细末,以米汤5、6匙稀调,用毫笔外涂患处,治皮肤癣疮。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骨关节结核、花斑癣、皮肤癌等。治疗慢性气管炎,可用白砒0.9g、白矾、淡豆豉各9g,共为细末,成人每日0.5g,睡前冷开水送服。治疗花斑癣,取白砒1份,硫黄10份,密陀僧10份,共为细末,加等量姜汁和醋调成糊状,涂患处。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作复方散剂,或人膏药、药稔用。内服:每次0.002~0.004g,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和持续服用,以防中毒。体虚者及孕妇忌服。砒石加热升华可得纯净品砒霜,作用相似,可以互用。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外用可自黏膜面吸收。急性中毒可见呕吐、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发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致死亡。

    砂仁见《本草原始》。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rn Lour.或缩砂Amomum Xanthioides Wall.的成熟果实或种子。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异名】缩砂仁、春砂仁、蜜砂仁、香砂仁、缩砂蜜。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化湿行气: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苔腻,常配伍白豆蔻、枳实、厚朴、木香、陈皮等;若脾胃虚弱兼湿阻者,常配伍党参、白术、木香、茯苓等,如香砂六君子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温中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泄泻,食少纳呆,单用研末服;或与附子、干姜、白术、陈皮等同用。理气安胎:用于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单用为散,生姜自然汁少许,开水冲服;也可与白术、紫苏、半夏等同用,有热者,与黄芩同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消化不良、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妊娠呕吐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温燥,故阴虚有热者忌服。不宜久煎。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水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有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挥发油可促进胃液分泌,并可排除消化道积气而行气消胀。

    砂仁壳见《中药志》。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或缩砂A.xanthioides Wall.的果壳。

    【异名】砂壳、春砂壳。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行气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积不消,恶心呕吐,功与砂仁相近,唯力量平和,常与藿香、陈皮、木香、厚朴、枳实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咽炎、口腔溃烂等。

    【用法用量】煎服:1.5~4.5g,或烧存性研末。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牵牛子见《雷公炮炙论》。为旋花科1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毛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种子。药材商品以种皮呈灰黑色者名黑丑,淡黄色者名白丑,合称二丑。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草金铃、金铃、黑牵牛子、白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子、丑牛。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o泻下逐水:用于水肿胀满,鼓胀腹水,二便不利,单用,或与小茴香等同用,如禹功散(《儒门事亲》),重症者,常配伍大戟、甘遂、芫花、青皮等,如舟车丸(《丹溪心法》);若肠胃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气,单用,或配伍大黄、枳实、槟榔、焦三仙等。杀虫攻积:用于虫积腹痛,大便干结,常与槟榔同用研末,开水冲服。

    现代常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蛔虫病、绦虫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体虚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牵牛子次酸、脂肪油、树脂等。醇或水浸出液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致泻成分为牵牛子苷,它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引起腹泻,并有利尿作用。体外试验,对绦虫、蛔虫有一定杀灭作用。

    厚朴见《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Rehd.et Wils.)Cheng的树皮或根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等地。

    【异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朴、紫油厚朴、紫朴、温朴。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燥湿行气: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呕吐泄泻,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积滞便秘,腹满胀痛,常与大黄、枳实等同用,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伤寒论》)。降逆平喘:用于痰湿阻肺之咳嗽气喘,舌苔白腻,常配伍半夏、苏子、杏仁等;若外感风寒引动宿痰所致咳喘、恶寒、发热、头痛,常配伍桂枝、杏仁、芍药等,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伤寒论》);若七情郁结、痰凝气阻而致梅核气,常配伍半夏、茯苓、紫苏等,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此外,若与黄连同用,可治痢疾;与槟榔、乌梅配伍,可治虫积腹痛。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蛔虫病。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丸、散。燥湿除满宜生用,止呕宜姜汁炒用。

    【使用注意】气虚津伤者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厚朴酚、异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少量的木兰箭毒碱及厚朴碱等。注射给药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煎剂对兔离体肠管及支气管均呈兴奋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鲍特菌、霍乱弧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厚朴花见《饮片新参》。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biloba(Rehd.et Wils.)Cheng的花蕾。

    【异名】调羹花、川朴花。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理气宽中:用于肝胃气滞之胁肋疼痛,胃脘胀痛,可配伍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甘草等。芳香化浊:用于湿邪阻滞,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肢体困倦,舌苔白腻,可配伍半夏、茯苓、陈皮、白术、藿香、佩兰等。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

    【使用注意】阴虚液燥者忌用。

    【现代研究】厚朴花酊剂,水溶物均具有降压作用,并有使心率加快的作用。

    威灵仙见(唐·候宁极《药谱》)。为毛茛科攀援性灌木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的根。主产于我国南部各省及河南、山东等地。

    【异名】葳灵仙、铁脚威灵仙、灵仙、九草阶、黑木通、七寸风、牛闲草、老虎须、灵仙藤、芝查藤根、铁丝灵仙、黑灵仙。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中风手足不遂,单用研末,温酒送服;或与羌活、秦艽、防风、红花、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软化鱼骨:用于诸骨鲠喉,可单用大剂量浓煎含咽;或与砂仁、砂糖同煎服。此外,鲜根捣烂,浸米醋3日,取醋浸液涂患处,可治痄腮。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鱼骨鲠喉、腮腺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等。治黄疸型肝炎,可将根烘干研粉,取9g与鸡蛋一个搅匀,菜油煎后服用,每日3次,连服3日。

    【用法用量】煎服:4~9g,浸酒,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气血虚弱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白头翁素、皂苷、糖类、氨基酸等。煎剂对用热板法试验的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对麻醉犬有增强食管蠕动节律、增加频率、增大幅度的作用。醋浸液对鱼骨刺似有一定软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使骨刺易脱落。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等有抑制作用。

    轻粉见《本草拾遗》。为水银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主产于湖北、河北、湖南、云南等地。

    【异名】汞粉、峭粉、水银粉、腻粉、银粉、扫盆。

    【性味归经】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攻毒杀虫:用于疥癣,常与硫黄、白蒺藜、吴茱萸等研末,麻油调搽,如神捷散(《圣济总录》);用于梅毒,可与大枫子等份为末,涂之;用于皮肤疮疡,湿疹,阴痒,常与血竭、当归、紫草、白芷等制药膏外贴,如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逐水通便:用于水肿臌胀,二便不利,可配伍甘遂、大戟、芫花等,如舟车丸(《丹溪心法》)。

    现代常用于疥癣,化脓性皮肤感染,梅毒,汗斑,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内服:10~25mg(多入丸剂)。

    【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毒性反应,故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主含氯化亚汞。轻粉能直接升高汞离子,对肾脏有直接利尿作用。进入肠腔,能刺激小肠加强蠕动,促进肠液分泌而有缓泻作用。由于对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故有消毒作用。水浸液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梅毒螺旋体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鸦胆子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苦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鸦胆子Brucca iavanica(L.)Merr.的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异名】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小苦楝。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里急后重,单用去壳,囫囵吞服,或龙眼肉包裹、开水冲服。截疟:用于疟疾,单用人胶囊或龙眼肉包服。腐蚀赘疣:用于鸡眼,寻常疣,捣烂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疟疾、滴虫性阴道炎、肛门裂、赘瘤等。

    【用法用量】内服: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饭后吞服,每次15~20粒,1日3次。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对胃肠有刺激,故脾胃虚弱。呕吐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苦味素,尚含鸦胆灵、鸦胆子苷、鸦胆子碱、鸦胆宁等。水浸液、醚浸膏在体外有杀灭阿米巴的作用。对肠内寄生虫如鞭虫、绦虫、蛔虫有驱除作用。鸦胆子口服液、水溶液,对实验性鸡疟有显著的抗疟作用。

    韭子见《本草经集注》。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r.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

    【异名】韭菜子、韭菜仁。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肝益肾:用于肝肾虚弱之腰膝酸软冷痛,筋骨疼痛,妇人阴寒少腹疼痛,疝痛,可配伍杜仲、续断、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等。壮阳固精:用于肾阳虚衰之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小便频数,白带,淋浊,可配伍补骨脂、金樱子、芡实、桑螵蛸、仙灵脾、白龙骨等。降逆止呃:用于顽固性呃逆,炒用,或生用研末服,每次9~15g,每日服2次。

    现代多用于阳痿、遗精、不孕症、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坐骨神经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生物碱、皂苷、硫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等。

    韭菜见《滇南本草》。为百合科植物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r.的叶。

    【异名】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扁菜。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温中行气:用于中寒气滞之胸痹疼痛,脘腹疼痛,噎膈反胃,生用捣汁服。散血止血:用于吐血、咯血、呕血、衄血、淋血、尿血、便血,捣汁冷饮,或与生地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可取鲜韭菜3份、面粉1份,共捣成湖状敷患处。温肾壮阳:用于阳虚肾冷之阳道不振,遗精梦泄,腰膝冷痛,可与胡桃肉用芝麻油炒熟食服。解毒杀虫:用于皮肤瘙痒,漆疮作痒,狂犬、蛇、蝎咬伤,捣绞汁服,或捣敷。此外,百虫入耳不出,可捣汁灌耳中。

    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胃炎、慢性细菌性痢疾、膈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泌尿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痔疮出血、过敏性紫癜、脱肛、子宫下垂、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饮,30~60mL,或炒熟作菜食。外用:捣敷;取汁滴注,炒热熨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者忌食。

    【现代研究】含苦味质、苷类、芳樟醇及多种甲基和烯丙基的硫化物。用韭菜茎压榨过滤所得之原液给小鼠静脉注射,可产生休克样症状乃至烦躁、痉挛,以后转人镇静、嗜睡、发绀而死亡。对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对离体蛙心先抑制后兴奋,大量应用可使心脏停搏于扩张期;对蛙下肢及兔耳血管有轻度扩张作用。

    响铃草见《滇南本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假地蓝C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野花生、荷猪草、马响铃、肾气草、响铃子、黄花野百合、野毛豆、荷承草。

    【性味归经】苦、微酸,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咳痰带血,蜜炙煎汤服。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所致耳鸣耳聋,头晕目眩,梦遗滑精,单用炖肉服。治耳聋,可配伍石菖蒲;治遗精,可配伍夜寒苏、爬岩龙、毛药、双肾草等。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车前草、萹蓄等同用。解毒消肿:用于疔疮肿痛,痄腮,单用捣敷或煎服。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遗精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哈士蟆见《饮片新参》。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chensinensis David或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的除去内脏的全体。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

    【异名】哈什蟆、蛤蚂、田鸡、蛤蟆。

    【性味归经】咸,凉。归肺、肾经。

    【功效应用】益肺滋肾:用于肺肾俱虚,咳嗽气喘,气短乏力,动则加剧,炖汤服;或配伍人参、五味子、补骨脂、胡桃肉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用法用量】炖汤:1~3个。

    【使用注意】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现代研究】中国林蛙含蛙醇、三磷酸苷等。

    虾见《名医别录》。为长臂虾科动物青虾Macrobrachiurn nipponense(de Haan.)等多种淡水虾的全体或肉。我国南北各地淡水河流、湖沼中均有分布。

    【异名】虾米、米虾、糠虾、青虾、白虾、梅虾。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亏损之阳道不振,腰膝酸软,可取鲜活河虾清水漂洗净,韭菜适量,略加油盐炒熟食。通下乳汁:用于产妇乳汁不下,取净肉捣烂,以黄酒热服,少时乳至,再饮猪蹄汤。托毒消肿:用于阴疽恶疮,可与黄芪水煎服;用于血风臁疮,可与黄丹捣和贴之。

    现代常用于性功能障碍、产后缺乳症。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或研粉服。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撒。

    【使用注意】肝阳亢盛及实热证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虻虫见《本草经集注》。为虻科昆虫夏带虻Tabanus bivittatusMats.及其他同属近缘昆虫雌虻的干燥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蜚虻、牛虻、牛蝇子、牛蚊子、牛苍蝇、瞎虻虫。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破血逐瘀:用于瘀血凝滞之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癥瘕积聚,常与水蛭、廑虫、大黄、桃仁等药同用,如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与桃仁、苏木、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现代常用于经闭、痛经、早期肝硬化、肝脾大、子宫肌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人丸、散,0.3~0.6g。

    【使用注意】年老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蚂蚁见《四川中药志》。为蚁科昆虫黑蚁Formica fusca L.的全虫。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蚁、马蚁、黑蚂蚁、大黑蚁。

    【性味归经】咸、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可与九香虫、桑螵蛸、人参、淫羊藿、韭子、枸杞子、桂枝、白芍共研粉,黄酒送服。通经活络:用于风湿痹痛,单用烘干研粉,蜜丸服,或与秦艽、穿山龙、千年健、牛膝等同用;用于手足麻木,全身窜痛,单用泡酒服。解毒消肿:用于疔毒肿痛,可与苍耳虫共捣绒涂;用于蛇咬伤,单用捣涂。

    现代常用于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乙型肝炎、蛇咬伤等。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与茵陈、黄芪、三七、五味子、仙灵脾、鳖甲、虎杖共研粉,蜂蜜调服。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2~5g,或人丸剂,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敷。

    【现代研究】含多种脂族烃、蚁酸、17种氨基酸、硒、锗等无机元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性功能,提高耐力,延缓衰老等作用。

    星宿菜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星宿菜Lysimach fortunei Maxim.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地区。

    【异名】红根草、假辣蓼、百煎草、血丝草、红灯心、红筋仔、拔血红、定红草、散血草、红气根、红筋草、矮桃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单用水煎服,或与野南瓜根、大青根、白茅根配伍,与精肉水炖服。清热解毒:用于目赤肿痛,单用水煎服,并煎水熏洗眼部;用于咽喉肿痛,可与青木香加水擂汁服;用于乳痈,痈疽,蛇咬伤,单用,或配伍,煎服并取渣外敷。凉血活血:用于血热之吐血,血淋,崩漏下血,可配伍大蓟、小蓟、侧柏叶、地榆等;用于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单用水煎服,或配方使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代茶饮。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摁贝素、紫金牛醌等。具有降低总胆红素,保肝,抗炎作用。

    骨碎补见《本草拾遗》。为水龙骨科附生草本植物槲蕨Drynariartunei0(Kunze)J.Sm.或中华槲蕨Drynaria ba rmlii(Christ)Diels.等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异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石岩姜、石良姜、毛姜、申姜、毛贯仲、碎补、鸡姜。

    【性味归经】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久患痹证,下肢无力,可配伍杜仲、续断、独活、桑寄生、牛膝、威灵仙等;用于肾虚耳鸣,耳聋,牙痛,单用蜜炙为末服,或与熟地、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等同用;用于肾虚久泻,脱肛,可配伍党参、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炒山药等。接骨续筋: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取鲜品和生姜同捣汁外敷,或浸酒内服,亦可与自然铜、土鳖虫、续断、乳香、没药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腰肌劳损、遗精、慢性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牙周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浸酒或人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阴虚及无血瘀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橙皮苷、葡萄糖、淀粉等。

    秋石见《本草品汇精要》。为人中白和食盐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制成。人中白与石膏等加工而成的名淡秋石,主产于华东;食盐与洁净泉水加工而成的名咸秋石,主产于安徽。

    【异名】秋丹石。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效应用】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咳嗽咯血,头昏目眩,虚劳羸瘦,可与山药、莲肉、地黄等同用;用于口舌糜烂,咽喉肿痛,可用淡秋石煎服,或咸秋石研末外用。补肾涩精:用于肾亏遗精,白浊,膏淋,可配伍白茯苓、菟丝子,即秋石交感丸(《郑氏家传方》);用于妇女赤白带下,可用红枣蒸熟与秋石制丸服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前列腺炎、泌尿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淡秋石主含尿酸钙与磷酸钙。咸秋石含氯、硫酸盐、钠、钾、钙、稀盐酸不溶物及微量的镁与硝酸盐等。

    秋海棠根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的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一口血、金线吊葫芦、岩丸子、大红袍。

    【性味归经】酸、涩,凉。归肝、大肠、小肠、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化瘀:用于跌打损伤,伤后吐血,单用研粉用酒吞服,或与连钱草等配伍;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可与川芎、泽兰、牛膝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可单用捣汁含漱。化瘀止血: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内服或外敷。清热利湿:用于淋证,泻痢,带下,均可单用煎服或研末冲服。治带下,亦可与椿根白皮共煎服。

    现代多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尿路感染、肠炎、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捣绒或研末敷,或捣汁含漱。

    钟乳石见《本草崇原》。为碳酸盐类矿物钟乳石Stalactite的矿石。产于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石钟乳、夏石、滴乳石、鹅管石。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肾经。

    【功效应用】温肺下气:用于虚劳咳喘,吐血,单用研粉,糯米汤下;或与沙参、莱菔子等同用;或与黄蜡制丸服,如钟乳丸(《圣济总录》);或配伍附子、胡桃肉、肉桂、五味子等。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弱之阳痿,泄精,腰腿冷痛,可配伍杜仲、菟丝子、仙灵脾、熟附片、肉桂为丸服。利窍通乳:用于乳汁不通,可与漏芦各等量,研末饮服。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产后缺乳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碳酸钙,尚含少量的镁与极少量的酸不溶性残渣。

    钩吻见《神农本草经》。为马钱科常绿藤本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及西南各地。

    【异名】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朝阳草、大茶药、黄猛草、苦晚公、羊带归。

    【性味】辛、苦,温。有大毒。

    【功效应用】攻毒消肿:用于痈疮肿毒,疔疮,臁疮,瘰疬,单用捣烂外敷,煎水外洗,或晒干研末,用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捣烂外敷;用于风湿痹痛,脚膝疼痛,四肢拘挛,可配伍防风、独活,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祛风杀虫:用于疥癞,湿疹,癣疾,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常用于皮肤湿疹、疥癣、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禁止内服。

    【现代研究】根、茎、叶含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钩吻素甲、钩吻素丙、钩吻素辰等。根、茎、叶3部分均有剧毒,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钩吻素寅对家兔的中毒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

    钩藤见《本草原始》。为茜草科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或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茎。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四川、云南、湖北、广西等南部各地。

    【异名】钩藤钩子、钩钩藤、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钩耳、双钩、嫩钩藤。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平肝:用于肝火上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失眠,耳鸣,肢体麻木,单用水煎服,或配伍天麻、黄芩、生石决、川牛膝、夜交藤等,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熄风定惊:用于热性病热盛动风,惊厥抽搐,小儿急惊风,常配伍羚羊角、天麻、全蝎、蜈蚣、菊花、黄连、天竺黄、郁金、胆南星等,如钩藤息风汤;用于孕妇子痫,可配伍当归、茯神、桑寄生等,如钩藤汤(《妇人良方》)。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癫痫、面神经麻痹、孕妇胎动不安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体虚及无火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多种生物碱。煎剂、醇提物、钩藤总碱和钩藤碱,无论对麻醉动物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不论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均有降压作用。煎剂或醇提物对大小鼠有明显镇静作用。尚具有抗组胺作用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另钩藤碱能抑制离体和在位蛙心、兔心,并能抑制蛙和小鼠的呼吸和缩小瞳孔的作用。

    香附见《本草纲目》。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地。

    【异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香附米、生香附、制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

    【功效应用】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纳食不香,胸闷善叹息,常配伍柴胡、白芍、郁金、枳壳、陈皮、厚朴、山楂等,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用于乳房胀痛,乳痈初起,可配伍银花、蒲公英、赤芍、乳香、没药等;用于寒凝肝脉,疝气腹痛,可配伍小茴香、吴茱萸、川楝子、乌药等。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常配伍柴胡、当归、白芍、熟地、红花、五灵脂、川楝子、桃仁等,如定经汤(《傅青主女科》)。此外,香附子炒后为末,米饮送服,可治崩漏下血;其末以紫苏汤调下,可治胎动不安;与姜黄同为散剂内服,可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乳腺增生症、不孕症、胃炎、消化道溃疡、肝炎、抑郁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使用注意】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附子烯、香附醇等。尚含葡萄糖、果糖、淀粉及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等。有安定,镇痛作用。香附油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去卵巢大鼠有轻度雌激素性作用。总生物碱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香蕉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巴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蕉Musa paradisiaca L.var.sapientum O.Ktze.的果实。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四川等地。

    【异名】蕉子、蕉果。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润肠:用于热病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炖熟,连皮服食。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可与冰糖炖服。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痢疾,单用,加冰糖炖服。此外,直接喂食,或捣烂拌人米汤内煮熟喂食,又治婴幼儿腹泻。

    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生食或炖熟食。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分、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未成熟的香蕉肉对豚鼠的保泰松诱发性胃溃疡有预防或治疗作用;对强制性不动所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另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抑菌作用。

    香橼见《本草图经》。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枸橼Citrus medica L.或香圆Citrus uilson ii Tanaka.的成熟果实。长江以南各省多有分布。

    【异名】陈香橼、香橼皮、香橼片。

    【性味归经】苦、辛、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郁金、香附、佛手等同用。理气宽中:用于中焦气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气逆呕吐,常配伍半夏、生姜、木香、砂仁、蔻仁等。燥湿化痰:用于痰饮壅肺之咳嗽胸闷,痰多气喘,常配伍半夏、细辛、茯苓、苏子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水芹烯和柠檬油素。尚含橙皮苷、枸橼酸、草果酸、鞣质、维生素C等。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并有祛痰作用。

    香薷见《名医别录》。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 Maekawa的带花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多有分布,主产于江西、河北、河南等地。

    【异名】香葇、香菇、陈香薷、香茸。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夏日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疼痛、肢体倦怠、胸痞腹痛、呕吐泄泻,可配伍白扁豆、厚朴,即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行水消肿:用于水湿停滞之遍身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单用,或配伍白术,即薷术丸(《僧深集方》)。

    现代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炎水肿、脚气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及表虚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薷酮、苯乙酮等。尚含甾醇、酚性物质、黄酮苷、维生素C等。挥发油有利尿作用;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水煎剂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香加皮见《中药志》。为萝藦科落叶缠绕灌木杠柳Periplocasepium Bge.的根皮。主产于吉林、辽宁、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异名】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脚膝拘挛,筋骨疼痛,屈伸不利,可配伍当归、白芍、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全蝎等。强壮筋骨:用于肝肾虚损,筋骨软弱,脚痿无力,小儿行迟,可配伍木瓜、牛膝等份为末,温开水送服。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泛滥之水肿,心悸,气短,小便不利,可配伍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等。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心源性水肿、肾炎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浸酒;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血热及肝阳上亢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北五加皮苷等。有强心,利尿与升压作用。对实验性脚肿有抗炎作用。

    禹白附见《中药志》。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茎。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异名】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白附子、制白附。

    【性味归经】辛、甘,大温。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痰,定惊止痛:用于风痰阻络之眩晕,头痛,语言蹇涩,半身不遂,常配伍天南星、全蝎、远志、石菖蒲等,如解语丹(《医学心悟》);用于破伤风,颈项强直,肢体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常与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同用,即玉真散(《医宗金鉴》);用于偏正头痛,常配伍白芷、川芎、半夏、天麻、蔓荆子等。解毒散结:用于毒蛇咬伤,可与生南星等份为末,水酒调涂,或与雄黄研粉外用;用于瘰疬痰核,可单用捣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面神经麻痹、癫痫、破伤风、淋巴结结核、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生品内服宜慎,一般炮制后用。全草名独角莲,也可入药,烂外敷,可治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等。

    【现代研究】含β-谷甾醇、肌醇、黏液质、草酸钙、蔗糖、皂苷及生物碱等。动物实验证明,本品有镇静作用,炮制后此作用还有所增强。

    禹余粮见《神农本草经》。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的矿石。产于河南、江苏、广东、浙江、四川等地。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异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禹粮石、余粮石、煅禹余粮。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常与赤石脂等量同用,即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若虚寒泄泻,可与补骨脂、白术等配伍。止血止带:用于崩漏,便血,月经过多,可配伍灶心土、乌贼骨、龙骨、牡蛎等;用于白带过多,可与干姜等份为末,温酒送服。大便下血者,亦可配伍地榆炭、槐花炭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实证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铁、磷酸盐及Al、Mg、K等。动物试验证明,能抑制肠蠕动。

    鬼针草见《本草拾遗》。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豆渣菜、一把针、刺儿鬼、清胃草、黏身草、小鬼针、一包针、家脱力草。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大肠、肝、胆、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毒热壅滞之咽喉肿痛,肠痈腹痛,单用水煎服;用于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煎服并捣敷。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蕴滞之腹痛泄泻,下痢赤白,黄疸胁痛,水肿淋浊,小便不利,单用水煎服。治泻痢,可与车前草同用;治黄疸,可与连钱草等配伍;治水肿,小便不利,又可单用煎汤煮鸡蛋食之。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水煎加黄酒服;用于肠痈者,单用水煎,或加冰糖、蜂蜜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可与臭梧桐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贲门痉挛、食管扩张、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肾炎、阑尾炎、偏头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鞣质和皂苷等。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消炎作用。醇浸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有抑制作用。

    鬼箭羽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卫矛科落叶灌木卫矛Euonymusalatus(Thunb.)Sieb.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卫矛、六月凌、四棱锋、四面戟、千层皮、见肿消。

    【性味】苦、辛,寒。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破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痛经,瘾瘕,产后瘀血腹痛,常与当归、红花、益母草等同用,如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鬼箭羽散(《太平圣惠方》);用于跌打损伤,可与大黄、红花、赤芍等同用;用于疝气腹痛,常与川楝子、玄胡索、荔枝核等同用;用于关节痛,可与羌活、独活、牛膝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痛,可与蒲公英、金银花、地丁等同用;用于蛇咬伤,可与半边莲、蚤休、徐长卿等同用。祛风杀虫:用于疹毒瘙痒,可与白蒺藜、蛇床子、地肤子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叶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槲皮素、卫矛醇。种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己酸、乙酸、苯甲酸等。动物试验,水提液有降低血糖、尿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给糖尿病病人口服,每日0.1~1.0g,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盾叶薯蓣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薯蓣科草质藤本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的根茎。分布于陕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异名】枕头根、黄姜、黄连参、地黄姜。

    【性味】甘、苦,凉。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蜂螯伤,单用研末调敷。

    现代常用于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皮肤已破烂及脓已形成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薯蓣皂苷元,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良好原料。

    食盐见《神农本草经》。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体。我国沿海各地均产,内地有盐井、盐池、盐泉的地方亦产。

    【异名】盐、炒食盐、大盐。

    【性味归经】咸,寒。归胃、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涌吐痰食:用于饮食、痰饮、毒物停留胃脘,以浓盐汤探吐;若痰迷心窍,喜笑不休者,亦可火烧令赤、水煎令吐。泻火解毒:用于疮痈肿痛,毒虫蜇伤,化水外洗;用于咽喉肿痛,开水冲淡服;用于风火牙痛,淡盐水含漱,或以盐末刷牙;用于目翳遮睛,化水点眼。此外,又治湿热内蕴之小便不通,腹部胀满,可与葱白,麝香适量,捣烂敷脐部。

    现代常用于结膜炎、白内障、皮肤溃疡、龋齿疼痛、牙周炎、消化不良、阴囊湿疹等。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0.9~3g;作催吐用宜炒黄,9~18g。外用:适量,炒热熨敷;或化水点眼、洗疮。

    【使用注意】水肿、咳嗽、消渴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氯化钠,粗品可夹杂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等。

    独活见《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Shah et Yuan或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 Maxim.等的根或根茎。前者主产于湖北、四川;后者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异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香独活、山独活、大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胜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常配伍杜仲、秦艽、当归、牛膝、桑寄生、防风等,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若风中经络,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喁斜,可与生地汁、竹沥同煎服。发散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肢体沉重,常配伍荆芥、防风、川芎、羌活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感冒、面神经麻痹等。治疗慢性气管炎,可以独活9g、红糖15g,煎成100mL,分4次服完。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独活内酯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脂、挥发油等。动物试验灌服或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分枝杆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酊剂对麻醉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胆矾见《神农本草经》。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Chalcanthite的晶体,或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水硫酸铜。主产于云南、山西。

    【异名】石胆、基石、翠胆矾、胆子矾、蓝矾。

    【性味归经】酸、辛,寒。有小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涌吐风痰:用于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研末单用,温醋汤调下,探吐;治咽喉肿痛,可配伍白僵蚕研末,吹喉中,即二圣散(《济生方》);若误食毒物,单味研末,水调服,探吐。解毒收湿:用于毒热壅滞之口舌生疮,走马牙疳,鼻疳蚀烂,鼠瘘恶疮,痔疮热肿,研末外掺或调敷,煎水洗;用于风眼烂赤,烧研,泡汤洗目;用于百虫入耳,用胆矾末和醋灌耳。

    现代常用于癫痫,眼睑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点眼。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外用均不宜过量,或久服。体虚者禁服。

    【现代研究】主含带有结晶水的硫酸铜。溶液内服可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但对胃黏膜损伤太强,要慎用,此外,还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外用,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的蛋白化合物沉淀故胆矾浓溶液对局部黏膜具有腐蚀作用。

    胆南星见《本草纲目》。为天南星粉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异名】胆星。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内结之咳嗽气喘,痰黄黏稠,咯痰困难,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常配伍黄芩、瓜蒌仁、枳实、陈皮、茯苓、半夏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豁痰镇惊:用于痰热壅盛之中风瘫痪,惊痫抽搐,头风晕眩,小儿惊风,痰迷不醒,口流涎沫,手足拘挛,常配伍牛黄、天竺黄、生大黄、羚羊角、郁金、菖蒲、远志、竹沥、黄连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管意外、癫痫、精神分裂症、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皂苷,D-甘露醇、苯甲酸等。

    胜红蓟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异名】藿香蓟、脓泡草、毛射香、胜红药、广马草、臭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肝、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单用煎服或绞汁饮;用于痈肿疮疡,加黄糖少许捣敷患处。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治肺痨咳痰带血,可与矮茶风、麦冬、叶上珠各15g,水煎服;用于鼻衄,可用鲜叶搓烂塞鼻中;用于崩漏下血,可单用水煎服;用于外伤出血,单用捣烂敷患处。活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单用鲜草捣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蜂窝织炎、肺结核、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研末,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吹喉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抗菌作用。

    胖大海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梧桐科落叶乔木胖大海Sterculiascaphigera Wall.的种子。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异名】安南子、大洞果、大发、通大海。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肺利咽:用于肺热声嘶,咽喉疼痛,痰热咳嗽及干咳无痰,单味泡服,或配伍玉蝴蝶、蝉衣、沙参、甘草等。润肠通便:用于热邪内蕴之大便秘结,头痛目赤,单味泡服,或配伍火麻仁、郁李仁、杏仁等。此外,开水泡发加冰糖调服,可治大便下血。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泡茶。

    【现代研究】含戊聚糖、黏液质、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等。水浸出液能增加兔肠内容积,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管蠕动,有缓泻作用。水浸提取物有一定的利尿与镇痛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种仁除去脂肪后的温浸液对猫,犬均具降压作用。胖大海素对血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能改善黏膜炎症,减轻痉挛性疼痛,可用于前列腺炎,尿道炎,子宫及附件炎和月经不调等。

    胖血藤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蓼科1年生蔓生草本牛皮消蓼Polygonum cynanchoides Hemsl.的根。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及甘肃、陕西、湖北等地。

    【异名】荞麦蔓、毛血藤、云扣莲、百解药、黄姜蔓、何首乌蔓。

    【性味归经】酸、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敛肺止咳:用于肺痨咳嗽,咳痰带血,百日咳,单用炖肉服,或与冰糖、胡椒泡酒服。治百日咳,亦可与鹿衔草同煎服。行气健胃:用于气滞脘腹胀满疼痛,单用浸酒服,或与穿心莲同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可与透骨草各等量泡酒服。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急性子见《救荒本草》。为凤仙花科1年生草本植物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 L.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金凤花子、凤仙子。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通经:用于血行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研末为蜜丸,以当归煎汤送服,或与丹参、益母草、泽兰等同煎服;用于难产,可研末调服,外以蓖麻子捣涂脚心;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单用煎汤加红糖和服,或研末温酒送服;用于跌打损伤,可与沉香各1.5g研粉冲服。软坚散结:用于骨刺鲠喉,捣碎,温水化服;用于单、双乳蛾,研末吹喉。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骨鲠、食管癌、扁桃体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3~4.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调敷。

    【使用注意】体虚无瘀血积滞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凤仙甾醇、皂苷、多聚糖、挥发油、蛋白质等。水煎剂、水浸剂、酊剂对家兔离体子宫及麻醉兔在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煎剂还对雌性小鼠有显著的避孕作用,并能抑制发情期,降低卵巢及子宫的重量。

    前胡见《雷公炮炙论》。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Miq.)Maxim.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异名】岩风、小防风、土当归、鸭脚前胡、鸡脚前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疏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之头痛、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常配伍牛蒡子、桔梗、白前、桑叶、薄荷等。降气化痰: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嗽气喘,痰多黏稠,胸膈痞闷,常配伍桑白皮、贝母、杏仁等,如前胡散(《太平圣惠方》)。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炽,气血虚少者慎用。恶皂荚。畏藜芦。

    【现代研究】白花前胡根含挥发油、白花前胡内酯甲、乙、丙、丁及微量的紫花前胡苷等。紫花前胡根含挥发油、异茴香醚、柠檬烯、紫花前胡苷等。紫花前胡煎剂口服有祛痰作用。白花前胡丙素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脏耗氧量等作用。

    穿山龙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的根茎。分布于除新疆、西藏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

    【异名】穿龙骨、穿地龙、狗山药、穿山骨、火藤根、黄姜、竹根薯、地龙骨、串山龙。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腰腿酸痛,筋骨麻木,单用水煎,加红糖服,或与淫羊藿、防风、香加皮、威灵仙、独活、赤芍等配伍。活血消肿:用于痈肿恶疮,可与鲜苎麻根等量捣烂外敷;用于腰肌闪伤,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单用水煎服,或浸酒服。化痰止咳:用于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单用水煎服,或制片服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痈疖、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现代研究】含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动物试验有明显止咳,祛痰,平喘作用。能显著降低兔血胆甾醇及血压,延缓心率,增强心收缩振幅,增加尿量,改善冠状循环。对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有抑制作用。

    穿山甲见《名医别录》。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 pentadactylaL.的鳞甲。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南、贵州等地。

    【异名】鲮鲤甲、川山甲、山甲、甲片、麒麟片、炮山甲、炮甲珠。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通经下乳:用于乳腺不通,乳房胀痛,单用,或配伍王不留、路路通、通草等;用于瘀血经闭,可配伍桃仁、红花、白芍、牛膝、香附等。消肿排脓:用于痈疮初起,红肿掀痛,常配伍皂刺、归尾、赤芍、红花、乳香、没药、银花、贝母、陈皮等,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用于痈肿脓成不溃者,常配伍黄芪、皂角刺、当归、川芎,即透脓散(《外科正宗》);用于瘰疬瘿瘤,可配伍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等。活血通络: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肢体拘挛,四肢疼痛,常配伍羌活、防风、天麻、川芎、当归、独活、伸筋草、威灵仙等。此外,外伤出血,手术出血,也可炒黄研细末敷。

    现代常用于哺乳妇乳汁不足、妇女经闭、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意外、痈疖、乳腺癌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气血不足、痈疽已溃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硬脂酸,胆甾醇、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18种微量元素、16种氨基酸等。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抗心肌缺氧,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穿心莲见《广东中草药》。为爵床科1年生草本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ro.f.)Nees的全草或叶。长江以南温暖地区多有栽培,主产于广东、福建等地。

    【异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斩蛇剑、金香草、苦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毒热蕴结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目赤疼痛,胃火牙痛,肺热咳喘,肺痈咳吐脓血,单味研末,装胶囊吞服,或配伍使用;用于疮疖痈肿,丹毒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煎服并捣汁外涂。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壅滞之腹痛泄泻,赤白下痢,湿热黄疸,脘腹胀痛,尿频涩痛,煎服,或研末制成片剂或装入胶囊吞服;治疗湿疹,研末合甘油调搽。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结核病、肺脓肿、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急慢性肝炎、急性阑尾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疖肿、蜂窝织炎、烧烫伤、蛇咬伤、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研末。外用:煎汁涂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口服可致胃脘不适,食欲下降,故宜装入胶囊吞服,或用糖水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穿心莲苷等。有一定抑菌作用。在体外能提高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穿心莲甲、乙、丙、丁素(即4种内酯)对于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苗所致的家兔发热,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爪水肿,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穿根藤见《福建中草药》。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Psychotriaserpens L.的枝、叶或全株。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

    【异名】春根藤、木头疳、伸筋藤、石邦子。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壮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疼腿痛,单味煎服,或浸酒;亦可与鸡血藤、威灵仙、寻骨风、杜仲、牛膝等同用。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疮疡,痔肿,鲜根绞汁涂患处;用于咽喉肿痛,鲜根绞汁,徐徐吞咽。此外,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可治反胃噎膈。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扁桃体炎、痈疖肿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30~60g),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全株含高级脂族醇、酮、豆甾醇、β-谷甾醇等。

    穿破石见《岭南采药录》。为桑科常绿灌木小柘树Cudrania co ch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或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的根。前者主产于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后者主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人石、黄蛇。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微凉。归肝、胆、小肠、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困重,单味煎服,或配伍羌活、独活、桑枝、海风藤、薏苡仁、防己等。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积雪草等同用;治疗淋浊,小便不利,可配伍车前子、茯苓、白术等。活血通经:用于血瘀闭经,可配伍当归、赤芍、炮甲珠、香附等;治疗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煎服并用鲜品捣敷。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单用水煎服,或与柴胡、木香等同用。此外,若与铁包金、百部同用,又可化痰止咳,治疗肺痨咳嗽。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肺结核、急、慢性肝炎、疖肿等。治疗急、慢性肝炎,可用本品配伍五指桃、葫芦茶制糖浆服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品15~5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

    美人蕉根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I.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异名】观音姜、小芭蕉头。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脾、胆、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带下,白浊,单用水煎服,亦可辨证配伍。解毒消肿:用于毒热疮疡,红肿疼痛,捣烂外敷;治疗牙龈肿痛,可与糯米炖鸡服。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咯血,血崩,单味煎服,或配伍白及、白茅根、藕节等。

    现代常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支气管扩张、功能性子宫出血、痈疖肿痛、牙龈炎、牙周炎。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30~120g)。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β-植物血凝素。具有保肝,利胆,降压等作用。

    姜黄见《新修本草》。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或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的根茎。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黄姜、宝鼎香、片姜黄、片子姜黄。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腹刺痛,胁肋胀痛,癥瘕积聚,常配伍丹参、乳香、没药、枳壳、川楝子、玄胡索等;用于跌打损伤,常配伍桃仁、丹皮、苏木、当归、乳香、没药等,如姜黄汤(《伤科方书》);用于痈肿疮疡,单用,或与大黄、白芷、生南星为末,调敷;用于血瘀经闭,经来腹痛,产后壅滞腹痛,常配伍当归、白芍、艾叶、香附、五灵脂等。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常配伍羌活、防风、归尾、桂枝、白术等,如姜黄散(《赤水玄珠》)。此外,与白芷、细辛等份为末外擦,可治牙痛。

    现代常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经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肩周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炮姜见《珍珠囊》。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异名】黑姜。

    【性味归经】苦、辛、涩,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下血,单用,或与棕榈、乌梅炭、灶心土等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温脾止泻:用于虚寒性腹痛泄泻,可与党参、炒白术、茯苓等同用。若与附子、白术、补骨脂等同用,可治脾肾阳虚泄泻。

    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人丸、散。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树脂、淀粉等。具有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抑制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等作用。

    洋金花见《本草纲目》。为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白曼陀罗Oaturametel L.或毛曼陀罗Datura innoxia Mill.等的花。前者主产于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后者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异名】山茄花、曼陀罗花、胡茄花、虎茄花、酒醉花。

    【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少痰或无痰,单用切丝、加入烟丝中吸入。麻醉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心腹冷痛,胃脘刺痛,跌打损伤痛,单味煎服或研末吞服;用于疮疡疼痛,面上生疮,可研末贴敷。古代名医华佗行刮骨,剖腹手术之麻沸散即用有本品。近年来我国所用中药麻醉药也多由洋金花、生草乌、川芎、当归等药组成,采用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祛风止痉:用于癫痫,惊风,常与全蝎、天麻、天南星等药同用。

    现代常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手术麻醉,顽固性头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用法用量】煎服:或泡水,0.3~0.6g;入散剂,90~150mL,作卷烟吸。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青光眼、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高热、体虚及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阿托品等。东莨菪碱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与他药配合,可用作全身麻醉,并有镇静、抗晕、抗震颤性麻痹,及兴奋呼吸中枢等作用。对胃肠道及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祖师麻见《陕西中药志》。为瑞香科小灌木黄瑞香Daphne giraldii Nitsche.的根皮或茎皮。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

    【异名】大救驾、祖司麻、走司马、走丝麻、金腰带。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心、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及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独活等同用;用于半身不遂,可煮鸡蛋,吃蛋喝汤。散壅止痛:用于血壅气滞之心胃气痛,可与甘草同煎服;用于风寒头痛,可配伍葱白、生姜等。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现代研究】孕妇忌服。

    神曲见《药性论》。为辣蓼、青蒿、杏仁等加入面粉或与麸皮混合,经发酵而成的曲剂。我国各地均能生产。

    【异名】六曲、六神曲。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食健胃: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泄泻,常与山楂、麦芽、莱菔子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脾胃虚弱,不能化食者,可再加党参、白术、茯苓等,如小保和丸(《医方集解》);若丸药中有金石类药物,恐难以消化,可以神曲糊为丸,如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产后回乳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脾阴不足,胃火炽盛者忌服。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淀粉酶、酵母菌、挥发油、苷类、脂肪油及维生素B等。

    扁竹根见《分类草药性》。为鸢尾科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Thunb.的根茎。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异名】鸭儿参、铁扁担、土知母。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用于食积腹胀,可与臭草根、香附子各9g,水煎服。驱蛔杀虫:用于蛔虫腹痛,可与川谷根、苦楝皮、水案板(全草)煨水服。利水祛湿:用于水肿鼓胀,单用煎服;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车前草同煎服。解毒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单用鲜品捣烂取汁服,或晒干研末,和以冰片少许吹喉。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单用煎服,或研末吞服,此外,与绿壳鸭蛋共煮食,可治胃火牙痛。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蛔虫病、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扁豆花见《本草图经》。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L.的花。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南豆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解暑化湿:用于暑湿,湿温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荷叶、竹叶、西瓜翠衣等同用,如清络饮(《温病条辨》)。健脾和中:用于夏日暑湿泻痢,常与藿香、佩兰、厚朴等同用;用于脾虚湿胜之带下症,常与苍术、山药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夏日中暑、急性胃肠炎、小儿夏季热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香豆精等,具有抑制志贺菌等作用。

    费菜见《救荒本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费菜Sedumkamtschaticum Fisch.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湖北、安徽等地。

    【异名】养心草、马三七、白三七、七叶草、回生草、血草。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痈肿疮肿,鲜草煎服,或捣烂外敷。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煎服,或捣烂加开水擂汁服;用于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研末撒,或捣汁涂敷。宁心安神:用于热扰心神之心悸,头昏,烦躁,失眠,可与猪心、蜂蜜共用。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痈疖肿痛、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高血压、癔症、神经衰弱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泻者忌服。

    娃儿藤见《江西草药》。为萝藦科植物娃儿藤Tylophora floribunda Miq.的根。分布于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异名】七层楼、一见香、老君须、白龙须、三十六根。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煎服并捣敷。化痰止咳:用于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喘,单味煎服,或配伍白芥子、葶苈子、半夏、杏仁、地龙等。解毒散瘀: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腔糜烂,胃脘疼痛,单用水煎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研末,水酒冲服,或捣敷;用于毒蛇咬伤,可配伍半边莲、犁头草等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慢性胃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体弱者及孕妇慎服。

    娃娃拳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Grewiabiloba G.Don的根、茎、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夹板子、葛荆麻、月亮皮、麻糖果。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健脾益气:用于脾虚少食,小儿疳积,单用其果30~60g水煎服,或与糯米藤、鸡矢藤、广橘皮水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浸酒,或与稀莶草共煎服。固精止带:用于遗精,带下,单用煎服。治带下,亦可与紫茉莉根、白鸡冠花、刺萝卜炖肉服。

    现代常用于久病体虚、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遗精、带下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蚤休见《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的根茎。产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异名】重楼、重楼金线、独脚莲、三层草、草河车、铁灯盏、七子莲、螺丝七、白河车、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所致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单用,或配伍玄参、生地黄、黄芩、赤芍、山豆根、连翘、薄荷等;用于毒蛇咬伤,单用,或与半边莲鲜品研末服或煎服,并捣烂外敷;用于痈肿疔毒,疮疖肿痛,瘰疬痰核,单用,或配伍银花、连翘、黄连、赤芍、当归、红花、炙山甲、蒲公英等。熄风定惊:用于温热病,毒热炽盛之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常配伍犀角、钩藤、黄芩等。

    现代常用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毒蛇咬伤、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疟疾、子宫糜烂、脱肛、神经性皮炎、蜂窝织炎、肺癌等。治疗慢性气管炎,可单用去皮、磨粉压片,每次3g,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停药3日。

    【用法用量】煎服:4.5~9g;磨汁、捣汁或人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

    【现代研究】含甾体皂苷、类蚤休苷、蚤休士宁苷及生物碱、氨基酸等。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化脓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对肉瘤180、肉瘤37、实体型肝癌均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小鼠有镇静、镇痛和明显的平喘、止咳作用;对离体兔肠血管有直接收缩作用;对豚鼠离体回肠有兴奋作用。

    孩儿茶见《饮膳正要》。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Willd.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 gambier Roxb.的枝叶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豆科植物儿茶,主产于云南、海南;茜草科植物儿茶,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异名】儿茶、黑儿茶、铁儿茶、乌爹泥、乌丁泥、西谢、方儿茶。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心、肺经。

    【功效应用】收湿敛疮:用于湿疹,疮疡多脓水,或久溃不收口,常与龙骨、轻粉、血竭、冰片、乳香等同用,研粉外撒;用于咽喉肿痛,可与硼砂、柿霜、冰片等研粉吹患处;用于口疮,牙龈溃烂,常与黄柏、硼砂、青黛、薄荷等研粉外搽。活血疗伤:用于跌打伤痛,筋断骨折,常与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如七厘散(《同寿录》)。化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可配伍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等;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与煅龙骨、象皮、降香、血竭、白及等研末撒疮口。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嗽,可与细辛、猪胆汁为丸服,或配伍黄芩、贝母、百部等。

    现代常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0.9~3g;或人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儿茶心材含儿茶鞣酸、儿茶精、黏液质等。儿茶钩藤含儿茶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等。水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腹水癌细胞有伤害作用;儿茶鞣质有增进毛细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对大鼠有抑制膀胱结石形成的作用。

    络石藤见《本草拾遗》。为夹竹桃科常绿攀援灌木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Lem.的带叶茎藤。主产于我国南部各省及河南、山东等地。

    【异名】石龙藤、络石草、鬼系腰、石薜荔、白花藤、爬山虎、鹿角草、乳风绳、沿壁藤、石盘藤、软筋藤、吸壁藤。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偏热者,常单用浸酒,或配伍忍冬藤、青风藤、伸筋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桑枝等。利咽消痈:用于痈肿疮疡,可与乳香、没药、皂角刺等配伍,如止痛灵宝散(《外科精要》);用于咽喉肿痛,单用水煎,慢慢含咽。凉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与桃仁、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痈疖、扁桃体炎、咽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浸酒或人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汁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牛蒡苷、络石糖苷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及伤寒沙门菌有抑制作用。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骆驼蓬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蒺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全草。分布于华北、西北干旱草地,盐碱化荒地。

    【异名】苦苦菜、臭草、臭牡丹、沙蓬豆豆。

    【性味归经】辛、苦,平。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单用水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鲜草适量,捣烂外敷。解毒杀虫:用于无名肿毒及皮肤瘙痒,单用煎水洗患处。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过量可引起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严重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全身震颤、窒息死亡。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黄酮类等。具有抗癌作用。

    骆驼蓬子见《新疆中草药》。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种子。

    【性味归经】苦,温。有毒。归肺、脾、肝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单用为末,加白糖或蜂蜜适量,开水冲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捣碎榨油涂患处。解郁安神:用于精神郁闷,心慌烦躁,单用煎服,或榨油服。

    现代常用于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癔症。此外,研粉内服,又治食管癌,胃癌。

    【用法用量】煎服:1.5~3g;研末,0.6~1.2g;或榨油。外用:适量,榨油涂。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

    【现代研究】含多种生物碱及葸醌类化合物、黄酮类成分等。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抑菌和抗癌作用。

    绞股蓝见《救荒本草》。为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llum(Thunb)Makin.的根状茎或全草。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

    【异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脾、胃、心、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食纳不佳,可与白术、茯苓同用。化痰止咳:用于痰浊壅肺之咳嗽气喘,胸闷,常与半夏、橘红、茯苓、瓜蒌、葶苈子、白果等同用。益气活血:用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所致胸痹心痛,常与丹参、当归、川芎、赤芍、苏木、菖蒲等配伍。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两虚所致消渴,形瘦,乏力,可配伍太子参、天花粉、山茱萸、生地、玄参等。解毒利湿:用于肝郁湿阻所致胁肋胀痛,常配伍板蓝根、茵陈、栀子、郁金、茯苓、香附、当归、五味子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血管性头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研末,3~6g。

    【使用注意】少数患者服后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轻微反应,但不影响服药。

    【现代研究】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并含有数10种皂苷,其中有5种绞股蓝皂苷和人参皂苷结构相似。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具抑瘤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肥胖,抗衰老,有强壮作用和抗应激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防止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保护肝脏,对血压、心脏功能有人参皂苷样影响,对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对血小板聚积有抑制作用。对老年大鼠空腹血糖有一定预防作用,能明显地改善老年大鼠血糖耐量低下,具镇静止痛和抗溃疡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