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看历史精选集-人文春秋(3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1962年进入日本市场到1972年,方便面经历了足足十年的沉默期。不是没能力卖,也不是不努力卖,但就是难卖。研发人员想为差旅者提供容器方便,就开始由袋装面,改为生产杯碗装面,但是价格一下子提到了三倍多。于是很多顾客被伤害了,他们只有把面低价卖给警察局,让他们在外出执勤时食用。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卖对了人。1972年,日本发生过激组织“赤军”占据轻井沢山庄的突发事件,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实况转播。凡是能看到电视新闻的朋友,都看到在寒风凛冽的现场,警察们在呼噜噜地吃着碗装方便面。对安藤及其家族企业来讲,他们如果这天也收看电视,一定心中有很多感慨。总之,这一天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段,洞穿了日清(安藤百福成立的公司)人的所有的不愉快。

    安藤百福剩下的生命时光都和方便面粘在一起。总有科学家攻击吃方便面有损人体健康,安藤百福坚持每天都吃自己发明的食品,用最质朴、最直接的办法,抨击这些反对者。这是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实业帝国,能做的最后一件有益之事了。当安藤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脏病逝世时,享年九十六岁。

    美国洛杉矶市1981年向他颁发了荣誉市民奖;巴西和泰国分别于1983年和2001年表彰了他的贡献。这些褒奖很快就会被当事人和新闻关注者遗忘,能记得的只有一包包在超市和风景区小卖部里,在通往地球各地的许多长途交通工具上,正被无数人买到手或者吞到嘴里的东西。

    方便面不该被过度形容,否则就不配叫方便了。它只率领一大群吃过的人,包藏独一无二的日本天才故事。

    糖:被传染的甜蜜与苦涩

    文/杨东晓

    从17世纪中叶开始,加勒比海产出的蔗糖,成为英国自王室至贵族餐桌上最昂贵最时尚的用品。

    在此之前的年代,砂糖这种昂贵的东西只在药店里出售,并被认为能医治从眼科到胸科的许多疾病,还有说不清的淋巴病和体液病。在英国,只有王室、贵族才能在没病的时候享用砂糖。因此,蔗糖变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

    但随着世界贸易的开展,糖逐渐进入日常百姓之家,也正是由糖开始,揭开了一场长达三百年的重新构建世界商业秩序的序幕。

    从高贵到流行

    最先引发对糖的偏好的是英国王室——在王室的餐桌上,如果不能出现上流社会喜爱的糖品,则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英王詹姆士一世在17世纪初期,废除了按身份等级来消费的规定后,“有能力过奢侈生活的人就是上等人”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进口奢侈品的需求便爆棚起来,茶、糖、烟草成为最受欢迎的舶来品。除了王室和贵族,只要是有钱人,都尽量用砂糖给自己装点门面。

    1650年,牛津大学出现了一间天使咖啡馆,咖啡馆成了将砂糖与英国紧紧连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咖啡的饮用和茶一样需要放糖。所以糖逐渐从上层社会流入中产阶层的生活,再进入百姓之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吃糖大国”。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17世纪中叶,开始在加勒比海和巴巴多斯使用黑奴种甘蔗,“护国主”克伦威尔把东印度公司改制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为了排挤在海上贸易重量级国家荷兰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他还制订了《航海法》并不断修订,作为英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一直用了二百多年。

    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中,英国处在世界中心位置,这样的参照系下,中国和加勒比海放到地图的两端,欧洲和亚、非、拉连成了一条贸易纽带,而英国就是纽带的中心。牙买加自17世纪后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砂糖产地,英国把生意做到欧洲以外之后,自己也成为殖民帝国,这场由贸易带来的变革被史家称为“商业革命”。英国就站在商业革命带来的世界构架的中心位置,并由此形成了“近代世界体系”。

    这场贸易进行了一百年的时候,英国从殖民地进口的砂糖量是法国的八倍至九倍——法国人饮葡萄酒,而不是加糖的茶。如此巨大的市场需要,使得英国砂糖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相应的需求还有保持英伦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银糖盒、银糖罐、银糖筛、银糖篮、银糖镊、银糖夹以及当时最高级的玻璃糖罐。1773年英国从世界各地进口的各种商品之中,砂糖就占了四分之一强。(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英国人将对糖的热情以及对糖所代表的高贵的崇拜,带到了他们的殖民地和新大陆,只要英国国内流行什么,在殖民地和美利坚都能找到,这也是使美国成为糖的消费大国的原因之一,那些种植园园主都想把自己打扮成英国绅士。仿效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用英国流行款式的瓷器和银器盛放茶叶和蔗糖,成为有教养的标志,也是殖民地上流阶层的象征。

    在殖民地上大发其财的英国人,把孩子送回英国上学,让其接触上流社会。这些种植园主出身的暴发户渐渐变成新贵,进而影响得国会议员围着他们转,一位种植园主还当上了伦敦市长。

    川北稔记录过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些靠砂糖牟利、成为大富翁的种植园主过着堪与国王比肩的奢靡生活。乔治三世是个强势人物,他在18世纪下半叶缔造了一个强化王权的时代,然而当他在路上看见擦身而过的种植园富豪的马车时,带着饱受刺激的表情向同车的首相兴师问罪:“彼得,关税是怎么搞的!关税!”

    奴隶与糖

    10岁的黑孩子厄奎亚诺被吓坏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响的枪声,一群持枪的男人,乒乒乓乓地放枪抢人,他就在这阵突如其来的枪声中成了小俘虏。接着就与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一起,从海岸被塞到了船上。

    他不知道是谁这样大胆地在自己的家乡劫持了他,他当时还不知道有奴隶贩子这个词。

    奴隶贩子是由欧洲、非洲和加勒比海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生出来的一个“品种”。他们做着多头生意:把非洲黑人抢到手,再卖到英国利物浦码头那些开往加勒比海的船上,由船主出面卖给在海外建种植园的欧洲人;然后把能让加勒比海开种植园和制糖厂发了财的欧洲人的糖转手倒回欧洲;船上载的枪支可以卖给非洲的有钱人,并换取奴隶。这样一船跑几头,哪头都有生意做。奴隶贸易和砂糖贸易成了孪生子。

    这种跨界欧美非的“三角贸易”,在18世纪第一次把三大洲连在了一起。除此之外,三角贸易还带来咖啡的饮用和茶一样需要放糖。所以糖逐渐从上层社会流入中产阶层的生活,再进入百姓之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吃糖大国”。

    在交易黑奴的英国利物浦口岸,把棉花卸下来。这些棉花被运到不远处的曼彻斯特,使这座城市成为英国的棉纺织基地,另一场产业革命在此时此地滥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