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实力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町人(幕府时代的商人)根性”,塑造了日本外交的实用性,这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正好可以大展身手。在“町人根性”影响下,日本人不承认唯一正确的价值体系,也不认为有绝对正义。同样对于万国公法(国际法),日本人就比中国人有更为清醒的认识,时任日本参谋本部陆军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大佐在其1887年写成的《清国征讨方略》中,深刻地指出:“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最紧要者,莫过于研究断然进取方略,谋求国运隆盛。”“兵力不整之时,万国公法亦决不可信……既不足恃,亦不足守”,真是一语中的。
这样的实用主义,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升号事件的始作俑者、日本军舰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在敢于打沉英国商船的同时,却冷静地下令打捞那些落水的英国船员,船长、大副等关键人物因此获救,并在此后的国际法争论中对日本帮助极大。青木周藏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对英国政府低三下四地诅咒发誓,表态会追究肇事海军军官的责任,向英国赔礼道歉,但在法律上站稳脚跟后,他又跑到英国外交部,义正辞严地抗议英国商船不严守中立,将自己的角色迅速从加害者调整为受害者。又如在平壤战役结束后,日本将数百名清军战俘押解到日本,极尽优待,给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这样的“文明举动”此后便不再有,原因在于随着战线拉长,日军供给困难,内定的政策是不留俘虏悉数屠戮,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日本的外交与军事,表面上看似乎总是不协调,似乎“极右”的军方总在逾越界限,裹胁着有点“左”的外交进入军方的轨道。但实际上,在日本这辆武装到牙齿的战车上,外交和军事互为“油门”和“刹车”,并非相互牵制,而是相互配合。穿西装的依然是武士,着军服的也照样有着外交官的狡黠精明和国际视野。在疲于应对这样的敌人之后,晚清官方文献中大量出现“倭人不可信”的感慨,实在是不足为奇的。
英国有句外交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李鸿章总结道:“国际上没有外交,全在自己立地,譬如交友,彼此皆有相当的资格,我要联络他,他也要联络我,然后够得上交字,若自己一无地位,专欲仰仗他人帮忙,即有七口八舌,亦复无济于事。”
梁启超则认为:“夫手段狡狯,非外交家之恶德。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故西哲常言个人有道德,而国家无道德……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这或许正是近代中日外交分野的深层根源所在?
西方的假面—超级英雄的制服
文/叶喃音
超级英雄的制服最初和“二战”有关。他们为什么要穿制服?当代那些超级英雄爱好者,穿上制服后都干了些什么事?
美国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如今席卷全球,在世界各个地方受到不同种族不同年龄观众的追捧。超级英雄几乎成为好莱坞大片最主要的吸金利器,每年都会有多部根据漫画或游戏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诞生,并在全球范围掀起票房热潮。超级英雄电影似乎也脱离了好莱坞电影续集必烂的宿命,即便内里依旧是关于爱与正义打倒反派的老套路,但是依旧能讨得观众的欢心。若要分析这种热潮,势必就得回到超级英雄本身。
制服,最具识别性的标志
说起超级英雄身上最直观的特征,除了他们看家的非凡能力外,便是他们人手一件风格各异的制服。每个英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和制服,比如超人是红蓝紧身衣,蝙蝠侠是黑灰两色的铠甲。这些制服构成了超级英雄在世人面前最基本的特征,他们的制服连同名字一起,成为最具识别性的标志。
在美国超级英雄漫画发展的早期,虽然漫画作者非常强调和宣扬主角们的超能力,但此时的主角要么与常人无异,要么有着迥异人形的外表。这类漫画基本延续自19世纪以来西部冒险小说的特征,总体上还是属于欧洲传统的“骑士斗恶龙”的叙事套路。但是当现代超级英雄的鼻祖——超人出现后,情况发生了改变。超级英雄越来越依仗身上的制服,并随着时代的不同,制服的用途也变得多样化,由最初的单纯的服装变为具备战斗力的武器。从超人到蝙蝠侠,再从蝙蝠侠到钢铁侠,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制服上的演变。唯一不变的,是制服已然成为英雄的象征。
如果说超人的制服只是原作者为了让超级英雄有别于以往冒险故事主角而做出的改变的话,那么之后出现的神奇队长、蝙蝠侠、绿灯侠、闪电侠等则说明漫画作者们已经有意识地将制服作为超级英雄的识别特征。拥有鲜艳色彩和帅气制服的超级英雄比身着普通衣服的英雄更有吸引力,这一点,逐渐成为漫画创作者们的共识。自超人之后,不管是DC还是Marvel旗下的漫画英雄基本具备拥有独特制服这一特点。
将超级英雄第一次推向大众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功。在“二战”爆发前后,德国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全力证明德国侵略行为的正当性。在当时德国的宣传海报里,身着冲锋队卡其色制服的纳粹党员和纳粹党标往往作为主要内容出现。海报整体偏向肃穆和庄严的风格。一些以纳粹青年团为主题的海报经常使用身着制服的纳粹青年士兵的侧身像,风格类似中世纪的宗教壁画里的人物。这类宣传海报对青少年非常具有蛊惑力,青少年往往为海报上塑造的正义形象所吸引。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二战”爆发时,德国纳粹政府曾长期向美国输出纳粹主义,并在美国本土培养起纳粹党海外分部,吸引到不少白人青少年加入。对于青少年来说,纳粹的宣传海报和纳粹党标这种离经叛道的事物反而具有吸引力。用当时的观点来说,加入纳粹党也是一种时髦。
在欧美的主流媒体里,纳粹的各种宣传措施自然得不到正面报道。在20世纪政治讽刺漫画已经高度成熟的时代,纳粹自然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图片报类的报纸均会用动物化的讽刺漫画来讥讽纳粹政府。纳粹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吞并奥地利后,超级英雄们也参与到对抗纳粹的舆论阵地中。在以自由为名的美国精神下,超级英雄们重拳出击打败邪恶的纳粹侵略者,以致出现了随战争爆发而诞生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
美国队长的制服以美国星条旗为主要参考,色彩采用了国旗色,胸口正中使用了美国陆军的军徽。这种形象设定使美国队长成为最具国家代表性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的漫画在“二战”最激烈的时期里大量派发到欧洲前线,漫画里在各个战场上舍生忘死的美国队长,陪着大兵们征战在对抗法西斯的最前线。如果说纳粹使用制服和勋章来吸引年轻人,那么美国则采用漫画英雄和扮演超级英雄的玩具套装巩固了年轻人的思想阵地。
英雄,脱下制服就是普通人
“二战”结束后,超级英雄热一下子冷却下来,不少在战争期间大获好评的超级英雄漫画不仅在销量上遭遇寒冬,还受到国内舆论的批评。原因其实很简单,战争期间的超级英雄漫画大多以暴力对抗邪恶的面目出现,一些过激的暴力画面在对抗纳粹这个大前提下受到纵容。但在战争结束后,这类过激场面却因为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比如在神奇女侠的漫画里,希特勒、裕仁天皇、墨索里尼的脑袋被割下来当保龄球。来自教育界和家长的巨大舆论压力迫使漫画创作者不得不考虑自我规范的问题。另一方面,长达20余年的超级英雄漫画连载里,非黑即白、以暴制暴的战斗情节也让读者们感到腻味。于是,一度高涨的超级英雄漫画热暂时冷却下来。
在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漫画过激内容的批判里,超级英雄的某些暴力行为经常被列举。譬如无视法律、逾越法律,对于不服从的对手以暴力压制,强调英雄的绝对正确和战斗的必要,等等。这类内容均被认为是极端主义的典型代表。超级英雄身上最惹眼的制服也受到质疑,评论家认为这种利用制服和标记吸引年轻人的手段与纳粹如出一辙,利用光鲜的表面掩盖二元化的以暴制暴。纳粹集中营里的党卫军不也身着帅气的军装,佩戴闪亮的勋章么?这一时期批判的重点就在于,对于法理外的暴力行为,超级英雄根本无法证明其正当性。
但是,即便超级英雄们身上的制服被人议论有效仿纳粹之嫌,也没有影响到制服在越来越多超级英雄身上风靡。归根究底,正是因为制服这一特征才将超级英雄和普通人区分开来。在超级英雄漫画早期,故事主人公穿着与普通人无异,在故事结束时也能回归普通人生活,这一方面的典型如《大力水手》。而之后出现的超级英雄却如西部片的主角们一般,虽然帮助了小镇上的居民,但作为异乡客的他们却不得不最终选择离去。在超人之后的超级英雄基本延续这种基调,一方面是为保卫人类而奋斗,另一方面却不能靠着真身融入人类社会,只能以另一个身份掩藏自己的能力。而制服,正是完成这种普通人到英雄转变的关键。很难想象没有蜘蛛服的彼得·帕克穿着休闲装在高楼大厦间穿梭,没有蝙蝠斗篷的布鲁斯·韦恩身着商务西服从夜空中降落。制服成为超级英雄的重要道具。
20世纪70年代风靡的“义警电影”也为超级英雄们的制服引入新的论调。所谓的义警电影,即是指脱离队伍的前警察为捍卫正义和法律尊严,不得不逾越法律、打击枉法之徒的一系列影片。这本身便是一种矛盾论,一方面义警是为了维持正义,另一方面却得为这种维护的行为犯法。70年代诞生的超级英雄便陷入这样的“怪圈”,他们不再像“二战”期间的那些前辈那样炫耀自己的超能力,大胆出击,而是在使用超能力这个问题上产生疑问和动摇。比如绿巨人就因为超能力而一直受着来自政府方面的迫害,忍者神龟一行人虽然保护着城市却不得不深居下水管道,不能以真面目示人。这样的矛盾贴近了时代的发展,也使得超级英雄们更具有亲和力。因此,使用制服这个特征也是强调超级英雄不再以普通人的法律约束自己。制服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不管是军队、警察还是各个组织都有着自己的制服,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制服的出现才让系统之间有了区分,工种之间有了显著差别。每个制服系统下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因而制服能够给予超级英雄在法理上的独立,也就是所谓的法外制裁权利,同时也强调了超级英雄遵守的法则与普通人的不同。钢铁侠托尼豪言保卫美国他一个人就足够,钢铁制服的技术不会转让给国家。其原因就在于钢铁制服给予国家后,国家建立的是警察和军队,这个系统依旧受着法理的辖制。而孑然一身的钢铁侠托尼却能跳出法理上的烦琐和程序流程上的官僚主义,直接对美国的敌人予以打击。所谓的超级英雄,便是逾越法律的裁判权,施以个人的裁判权。所以,超级英雄本身的定位就是置于无政府状态下的。我们在美国诸多超级英雄身上都可以总结出这一点,国家危难当头,政府基本缺位,拯救世界的是超级英雄。当然,要是政府效率太高,可就没超级英雄什么事了。
所以,对于如今的超级英雄来说,“制服等于超级英雄本身”这句话倒是没什么大错。
模仿,超级英雄带动起的风潮
制服在给予超级英雄们保护的同时,也创造了另外一种偶像风潮。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受到青少年追捧的是异域冒险。刺激这种冒险作品诞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大拓荒和全球范围内的殖民黄金时代。在当时,异域冒险、寻找宝藏、最后抱得美人归是最为畅销的故事模式。但是随着殖民时代的衰落和西部拓荒时代的完结,这种故事模式也渐渐落下帷幕。但这类故事促成的模仿效应是巨大的,不少年轻人因为仰慕英雄们得到宝藏和爱情,投身于西部拓荒或殖民探险,这一时期与其说是对于故事主人公们的模仿,倒不如说是对于美好生活的身体力行。异域冒险题材的小说和连环画在不经意间起到了启发作用,它所促成的模仿是基于现实考量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