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掌故发现-谁打响了海湾战争第一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海湾战争是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典范,在整整42天的战争中,空中作战贯穿于战争的始终,独立的空中作战达38天之多,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投入各型作战飞机3500多架,对伊拉克进行了全面的地毯式轰炸。仅在第一天的空袭中,多国部队就出动飞机1000多架次,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100多枚,投下1.8万吨各种炸弹,相当于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威力的1.5倍。高密度的轰炸摧毁了伊拉克的绝大部分防空系统、通讯和指挥系统,并且摧毁了伪装失败的装甲坦克车辆等重型陆军装备,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军事抵抗力量,以至于在地面战争仅仅开始了4天之后,伊拉克就放弃了抵抗,同意从科威特撤军。

    在这样一场空前浩大的空中打击战役中,究竟是谁打响了第一炮呢?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好几种说法。

    “F-117迷”们坚持认为是F-117隐型轰炸机打响了第一炮。的确,早在开战几个月之前,美军的20多架F-117隐型轰炸机就进驻了海湾地区。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给F-117下达的命令是:首先打掉伊拉克军队的通讯指挥系统。F-117是美国空军的“王牌”,它的最大特点是能“隐身”。虽然F-117的飞行速度不是很快,但它携带的激光制导炸弹却非常厉害,常常是“弹无虚发”,命中率很高。海湾战争一打响,伊拉克军队设在巴格达的通讯大楼就被炸,这就难怪有人说这是F-117所为。

    可是,美军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打响海湾战争头一炮的不是F-117隐型轰炸机,而是8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1991年1月17日凌晨,8架美国陆军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过超低空飞行到达了位于沙特阿拉伯正北、用于探测入侵战斗机的伊拉克雷达阵地的上空。短暂的枪声之后,伊拉克设在边境旁的这两座雷达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第一枚“反雷达导弹”击中雷达阵地的22分钟之后,多国部队的近百架各种型号飞机,飞过了伊拉克防空网的这个突破口,急速北上,攻击巴格达的重要军事目标。

    然而,美军一位叫比尔德的空军中校——B-52轰炸机中队长向世人透露了一个秘密:是他们中队在海湾战争中用B-52轰炸机最先向巴格达发射了“巡航导弹”,打响了海湾战争第一炮。这位中校当时是美空军第8航空队第596轰炸机中队的中队长。他回忆说:“1991年1月16日凌晨3时27分,我们中队的所有人员都被从酣睡中叫醒。20分钟后第八航空队司令向我下达了作战命令。他说:‘你们是沙漠风暴行动的一部分,是长矛的矛尖。’”

    1月16日6时30分,第596轰炸机中队的7架B-52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的巴克斯代尔基地起飞向伊拉克进发。飞机上携带着装有常规弹头并能在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机群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空进行了两次空中加油,飞行了16个小时,终于抵达海湾上空。

    1月17日2时30分(当地时间),比尔德中校向他的队员们发出攻击的命令,35枚空射AGM-86C型巡航导弹,分别向伊拉克的8个重要目标飞去。这些目标包括发电厂、电力输送网、通信枢纽和预警中心,目标全部被击中。

    看来到底是谁打响了“沙漠风暴”的第一炮,已经无从追踪了,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都想拥有这个载入史册的机遇。然而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海湾战争的第一天,美军的各种先进武器都“粉墨登场”了。正是这些先进武器,把战争推向了高潮。玛雅人信奉的羽蛇神是否为中国龙

    玛雅人奉为重要神明的羽蛇神,在头形、身形及艺术表现手法(如云纹、弯须)上,与中国的龙有相似之处。许多到过玛雅遗址的中国人,都惊异于这种相似性。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甚至于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学者中间,也广泛流传着类似的猜测。那么,羽蛇神到底是不是中国龙呢?

    羽蛇神的名字叫库库尔坎,是玛雅人心目中能带来雨季,与播种、收获、五谷丰登有关的神。事实上,它是一个舶来品,是在托尔特克人统治玛雅城时带来的北方神。中美洲各民族普遍信奉这种羽蛇神。羽蛇神在玛雅文化中的地位可以从许多方面观察到。古典时期,玛雅“真人”所持的权杖,一端为精致小人形,中间为小人的一条腿化作蛇身,另一端为一蛇头。到了后古典时期,出现了多种变形,但基本形态完全变了,成为上部羽扇形、中间蛇身、下部蛇头的羽蛇神形象。

    羽蛇神与雨季同来,而雨季又与玛雅人种玉米的时间相重合,因而羽蛇神又成为玛雅农人最为崇敬的神。在现今留存的最大的玛雅古城中有一座以羽蛇神库库尔坎命名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北面两底角雕有两个蛇头。每年春分、秋分两天,太阳落山时,可以看到蛇头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与许多个三角形连套在一起,成为一条动感很强的飞蛇,象征着在这两天羽蛇神降临和飞升。据说,只有这两天里才能看到这一奇景。所以,现在它已经成为墨西哥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而在当年,玛雅人可以借助这种将天文学与建筑工艺精湛地融合在一起的直观景致,准确把握农时。

    羽蛇神的形象还可以在玛雅遗址中著名的博南帕克画厅等处看到。要说它的形象,与中国人发明的牛头鹿角、蛇身鱼鳞、虎爪长须、能腾云驾雾的龙,还着实有几分相像。起码在蛇身主体加腾飞之势(羽蛇的羽毛)的基本组合上,是一致的。此外,如画厅一室屋顶上画的羽蛇头、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与龙头也有较大的类似。而且,羽蛇神和中国龙崇拜都与祈雨有关。

    有人说玛雅人的羽蛇神是殷商时期的中国人带过去的中国龙。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其中所说的玛雅人,首先应该改成中美洲人。因为,中美洲的许多民族都有对羽蛇神的崇拜。而且,与中国龙有关的雨水纹图案也可以在中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古迹中发现。

    然而,要证明中国龙与中美洲羽蛇神的传播、吸收关系,有很多牵强之处。确实,有人猜测,中国人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数百年就“发现了新大陆”。但是,中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龙这种想像出来的动物图案(这一点已为考古发现所证实),而玛雅、或中墨西哥及其他中美洲地区的羽蛇神崇拜早于这个所谓的“发现”时间。

    有些西方学者非常希望在美洲、东南亚、甚至欧洲各文明之间找出一种一脉相承的一统关系。甚至任想像力随意驰骋,不惜将大陆板块漂移、跨洋航海交流、甚至怪力乱神的指点山河等等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扯到一起,欲证明一些文明间的相似有着深层而精致的根源。这种一览寰宇小的普遍联系倾向,也许发端于人们喜欢将知识片断罗织成网、联成体系的自然愿望。但是,如果着眼于古代中美洲各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如果将神秘而遥远的古代玛雅文明放到它实实在在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中去,同时,也把中国龙观念自身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放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真实背景中去,那么,这种纯粹由一种表面相似和传播猜想所组成的观点,恐怕很难站得住脚。

    羽蛇神不是中国龙,但是这两者又确实都从最初就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文化角色,单凭这一点就发人深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