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美满的婚姻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架起心灵的桥梁

    两颗心之间需要有一架桥梁,只有这样,彼此才可以更好的沟通,才可能少产生很多的误会,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创造爱的氛围,营造一个温情的港湾。

    这是在我的笔记中的一个故事:克里斯·培玛先生是个合格的计程车司机,有着削瘦的五短身材,银灰色的头发和淡蓝色的眼睛,看起来有50岁了。

    一天中午,我和培玛先生坐在街边的一条长凳子上,紧靠着一处专门提供计程车司机三明治的地方。

    “有趣的是,我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我遇见一个中国老人。”培玛先生说:“那天晚上,他向我招手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准备回家了。他问我能不能载他去火车站,因为他要搭23:20分的火车去约克。虽然车站跟我家不是同一个方向,我还是答应载他过去。我们在车上就开始聊天了,没聊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些平常的事情,新闻啦、天气啦、球赛等等。可是当我们无意中谈到有关人际关系和爱的主题时,我就告诉他说,别跟我提到爱,我跟我老婆的关系正处于瓶颈,我不要再听到有关这种事了。然后他说了一些话,使我印象很深刻。”

    “他说:‘使人类苦恼的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就是沟通的无能。’乍听之下,我实在不懂,所以很自然地,我要他再解释清楚一点。他说:‘有一个人,他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跟太太说我爱你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他也不记得最后一次跟太太说谢谢是多久以前了。这个人虽然很想当个好丈夫,可是他连跟老婆说爱的勇气都提不起来。你能想象吗?他竟然没有勇气说出口!’”

    “我当然可以想象啊!因为我的情况就跟他一模一样。所以我就说:‘可是我确定他老婆一定知道他爱她的。’”

    “老人说:‘她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也许她需要经常被提醒。你很难相信,亲耳听见别人跟你说谢谢或我爱你,可以使情况产生多大的差距。这是天生的,我们都需要真实地感觉到被感谢。’”

    “我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他看着我继续说:‘这是爱的一个秘密——沟通的力量。’”

    “我想要老人再多解释一点,可是那时刚好到了车站。老人下车之后,又转过身对我说:‘谢谢你载我这一程!你真是敬业的司机,能坐到你的车真好。’”

    “我傻住了,我开了这么多年的计程车,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真情实意地感谢我、恭维我。然后他一面拿出车费给我,一面说:‘再次谢谢你了!’可是我一数,发现他付给我双倍的车钱。我大叫说你给太多车费了,他微笑着回头说:‘我没有。’然后就转身走了。”

    “你知道吗,当人们在他们的关系中发生问题的时候,如果他们想一想导致问题的原因,通常都会想到同一个答案,就是——我们是无法沟通的。这是真的!我们很少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也绝少仔细去听对方究竟要说什么。很多人甚至在餐桌上是不讲话的,反而是坐在电视机前吃东西的时候会说说话。如果这种情形长年累月地持续着,我们就停止了真正的沟通。而且,经常地,我们也停止了爱。”

    “我开始记笔记。”培玛先生继续说:“如果我们要学会爱,就要先学会如何沟通,这也是我以前很不擅长的事。我把问题留在自己的心里,也很少把感觉说出来分享。后来,我决定告诉太太我爱她。我早就想不起来,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对她说出这三个字的。我试了好几次,结果,因为某些原因,我就是说不出口。最后,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把那三个字很快地吐出来,我太太很惊讶地看着我。事实上,她是被吓到了,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我刚刚说什么,这一次就简单一点了,我又说了一次‘我爱你’,泪水突然涌上她的双眼,她抱着我说:‘我也爱你!亲爱的!’”

    “这种感觉真好!虽然那时已经很晚了,可是我还是决定打电话到学院去给我住校的儿子,告诉他我爱他。我想,从他长大以后我就没有再跟他说过这三个字了。他接起电话的时候,我说:‘赛门,我只是打电话来告诉你我爱你,我想现在是应该让你知道的时候了。’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然后他说:‘爸,你喝酒了吗,你知道我这里几点了吗?’我忘了他那边的时间,比我这里快两个钟头。我说:‘对不起把你吵醒了,儿子!我是很认真的,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爱你。’然后我儿子说:‘我知道啊!老爹!不过听你这么说还是满好的,嗯!顺便告诉你,我也爱你!现在我可以去睡觉了吗?’”

    “有些人会觉得光凭‘我爱你’三个字哪能改变什么,这太可笑了。可是他们显然没有试过。”

    “我深吸一口气,我儿子就是这种人。他就是对他母亲也说不出这三个字,更别说他的朋友了。”

    “如果我们不能表达、沟通我们的情感,”培玛先生继续说:“我们就无法接受或付出爱。我越想就越觉得沟通是多么重要!我仔细回想自己过去的行为,发现我不只从来没对别人说过我爱他们,我还很少恭维别人,或告诉他们我有多么感谢他们。我太太帮我洗衣服、熨衣服超过二十年了,而我从来没有谢谢她。”

    “然后你知道吗,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我一旦开始对我太太及其他身边的人们表达我的情感,告诉他们我有多关心他们、感谢他们,他们对我的举动也改变了。他们也开始告诉我,他们非常爱我,非常珍惜我。而且,当我开始开放地、真诚地沟通时,我跟人们的各种关系竟都开始有了进展。”

    “你先前提到说,你从不会跟人分享问题,只是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听了他讲了那么多的故事,我有些疑问,就问培玛先生:“这点很重要吗?”

    “是的,我很高兴你提醒我。爱,表示分享和沟通。但是,这不只限定于你对某人的感觉而已,还包括你的希望、恐惧和难题。如果你把所有的想法都锁在内心里,你自己不但会因此心胸狭窄和沮丧,那些跟你亲近的朋友们也无法适时地给予你帮助、同情或支持。每一个问题都会带来一份礼物,那会使你的人生丰盈起来。”

    “在我心里,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塔玛先生继续说:“就是如果人们要体验爱,或增进他们的关系,他们就必须学会沟通,人们必须通过感激才能感受到爱。我最重要的发现是,爱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人们通常以为你爱某人,事情就结束了,他们就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事实却是,爱像一种植物,它不是成长开花结果,就是凋零死去。全凭我们如何对待它而定。沟通就像水,没有了它,植物是活不成的。”

    我望着远方,想着,从前他总是怕得要死,从来不敢告诉别人他的爱和关怀。

    “我了解了。”我收回视线,转头看着培玛先生说:“可是,你是怎么学习沟通的,尤其是如果你并不擅长这个技巧。”

    “对!我自己从来都不是个善于沟通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沟通的力量对我的帮助会有那么大。”培玛先生说:“可是我可以跟你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沟通的技巧,你只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有些人怕自己会因此而显得傻气,或担心别人会拒绝他们。我所得到的一个最好的建议就是,经常在心里放一个问题——如果你将要死去了,而你可以打一通电话,你会希望打给谁,你会说什么?还有,你还在等什么?”

    “你只要记得,每次你看见某人,那次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所以,当你还可以的时候,告诉他们你想说的话。生命中最悲惨的痛苦就是,没有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说出你对他们的感想是什么,说出他们对你有多么重要。”

    “而我们必须靠沟通来预防问题在一段关系里面产生。事实上,人际关系会产生问题,经常是由于一方或双方无法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觉,结果就是,气愤和怨恨被建筑起来,直到某一方的脾气爆发出来。如果我们学着去沟通,委屈可以在还不严重的时候就被处理掉了。这意思也就是,对我们所爱的人表达我们自己,并且能够聆听别人告诉我们的有关他们的感觉。人们经常是听而不闻的,我们听着别人说话,可是并没有真正听懂或听进去。”

    “并且,如果我们不沟通我们的感觉,我们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约一个女孩子出来,你怎么跟她约会呢?是不是?”

    我点点头,转头望着别处。我想着,许多人因为害怕沟通,而让很多机会平白消失掉了。

    “你还好吗?”一阵沉默之后,培玛先生看见我茫茫然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问我。

    我回过神来,回答道:“是!我很好,我只是在思考。”“你知道,”培玛先生说:“当我们会开放地、真诚地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觉,人生是会改变的,就像有个人迷失在森林里的故事。”

    “那是什么故事?”我问。“那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人迷失在森林里,虽然他试过好多条路,每次都希望能走出森林,可是每次他都回到原处。那儿还有许多路径等着他去试,可是他又累又饿,所以就坐在地上思索着,下一步该试哪一条路。就在他想着的时候,他看到另外一个人走向他,他对着逐渐走近的人喊道:‘你可以帮我忙吗?我迷路了。’那个人看起来像是松了一口气,他说:‘我也迷路了。’所以他们就把自己的经验和彼此分享,情况就越来越清楚了,他们都各自尝试了不同的路,所以互相帮忙,使对方不需再重复错误的道路。他们谈一谈就笑了起来,忘了疲累也忘了饥饿,然后两人一起走出森林。”

    “人生就像一座森林,我们总会迷失或疑虑,而如果我们能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觉,我们就会觉得人生旅程没有那么糟,有时我们还能找到更好的道路,更好的方式。”

    傍晚,我读着今天所做的笔记。当我们学会了开放而真诚的沟通,人生便因此改变了。

    爱某个人就是去跟他沟通。让你所爱的人知道你爱他们,你感激他们。永远不要害怕说出这三个奇妙的字眼:我爱你!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赞美他人的机会。永远对你爱的人留下爱的语言——那可能是你最后一次看他们。

    如果你将要死去了,而你可以打一个电话,你会希望打给谁?你会说什么?还有,你还在等什么?

    第二节怎样创造热情

    这个世界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因为很多人都充满了热情从事生活和工作。如果自己想活得快乐,就必须为自己创造热情。

    彼得·希金特先生是一家大广告代理公司的资深决策者,他在大楼角落里拥有一间办公室,视野很好,正对着城市的东南方。下面的文字,就是我和他在一起谈话的记录,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创造热情的,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相信也会大有帮助。

    希金特先生说:“想起这一切来历历在目,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那天我在办公室加班,大约晚上八点钟,我把桌子收拾干净,正想着要怎么跟太太说我想离婚。我们有一段时间疯狂地相爱,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切都开始不对劲了。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时刻我们开始停止爱对方?一刻、一个小时、甚至一天,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我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然后又停止了尝试。我们的婚姻里已没有爱情了,即使在周末,我们也很少在一起。”

    “那晚,我坚决地想着,是该结束这种猜谜游戏的时候了,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分手。后来,办公室的门被打开了,走进来一个清洁工,吹着口哨,是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的调子。”

    “我问他在高兴些什么,他回答说:‘你在恋爱的时候不该快乐吗?’”

    “恋爱?”我说,“你应该过了那个年龄了吧?”

    “他说:‘爱,让我感觉年轻有活力。’”我说:“那感觉一定很棒。”

    “是啊!”他笑了笑,“不过我确定,像你这样的人一定知道恋爱的感觉吧?”

    “老实跟你说,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我说。

    他说:“你听起来好像某个我认识的人,一个婚姻有了问题的朋友,他正打算离开他老婆。”

    一听他这么说,我不觉目瞪口呆,脸颊僵硬。这时,他又继续说了:“他们曾经深爱对方,可是经过多年以后,他们渐渐疏远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摇摇头,他继续说,“因为他们忘了什么是爱。”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什么是爱。他解释说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创造爱和爱的关系——无限的爱。基本上我是个对什么事都存疑的人,不太相信那些什么爱的秘密真的可以改变情况。”

    “虽然我一心只考虑到出现问题的婚姻,可是一方面因为礼貌,一方面实在是有点好奇,所以我还是继续听着清洁工的谈话。不过我得承认,他说的很多的确有道理。他离开之前拿了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写了十个名字和电话号码。他说如果想学习有关爱的秘密的力量,可以试试跟这些人联络。”

    “真的会这么神奇?我生平第一次觉得这么兴奋,事实上,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我从办公室打了通电话给太太,我很少这么做的。她接到电话时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等我把事情经过告诉她之后,她竟然也同样的感兴趣。”

    “那天晚上,是长久以来的第一次,我们一起坐在餐桌上,真正地谈话。我们好像着手开始了一段探险,因为两人都想找出那个人所说的爱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几个礼拜,我们拜访了名单上所有的人,并逐渐一点一滴地感受到那些秘密在生活中所造成的影响。我不相信这么简单的事,竟会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重要。各式各样的事开始发生了,不单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增进到刚结婚时的状况,就连我们和朋友、家人以及工作上伙伴的关系,也有所改观。”

    “有一天早上我醒来,我体会到,我又恋爱了,不只是和我太太,我跟生活恋爱了。”

    我很好奇地问:“这些秘密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影响力吗?”

    “是的,这些秘密为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注入新的活力,不过影响最深的就是‘热情的力量’。”

    “爱跟肉体的吸引力有什么大关系呢?”我又忍不住想问。

    希金特先生说:“我说的热情并不是指性或肉体方面。热情是指非常深的兴趣和热心,当你对某人或某事或某物热情的时候,你会深深地关心他们,你会持续地关怀他们的幸福。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失去了对任何人、事的热情,我们就会失去对爱的感觉。同样,如果你对某人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你很难喜欢他们。”

    “爱的关系中需要热情,”希金特先生解释道,“大多数的关系一开始都很好,双方都对彼此有很强的热情,总是对另一方充满兴奋、热心和兴趣。问题是,纯粹的肉体的热情是不会持久的,双方便开始觉得没兴趣、无聊了。”

    “热情是点燃爱的神奇火种,当你失去了这火种,关系就会慢慢地死去。当然不是马上,会耗去一点时间的。一开始热情如火,什么事都像个奇迹似的,可是有一天醒来,发现热情走了,你也就不再有爱了。我跟太太就是这样——所有的热情、奇迹和罗曼蒂克都一起消失了。”

    我仍然问他:“可是当热情走了以后,你怎么把它再找回来呢?”

    “创造它。”希金特先生说。

    我又一次地提问:“热情怎么创造?它是身体的化学作用,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怎么可能从没有创造出有呢?”

    “热情是一种存在于我们兴趣范围内的强大兴奋或热爱,”希金特先生解释说,“它可以被我们身体的化学变化或性的吸引力激发出来,可是肉体的热情很少长久,也无法维持住爱的关系。而更强大的热情,来自于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当我们对某事感兴趣或渴望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非常热衷。这就意味着,在爱的关系里,我们会对另一方引起我们兴趣的特质或人格十分投入。”

    我继续提出我的疑问:“这听起来不错。可是,如果对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引起我的兴趣,更别说让人兴奋了,这时又该怎么办呢?”

    “那你就必须在他们身上找出能够激起你兴趣的事,否则这段关系会失去热情,一旦到了这个地步,两人就无法在关系中获得快乐了。”

    我还有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经验里,大多数的关系,都是因为我变得不再对另一方感到兴趣,然后就觉得无趣了。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有趣而令人兴奋的,可是当我们再进一步认识彼此,关系就逐渐变得脆弱和无聊了。这种状况,你如何防止它发生呢?有什么实际的方法可以让热情一直存在?”

    “的确是有一些方法的。”希金特先生说,“首先,你可以把过去让你有热情的经验再重新创造出来。譬如说,你可以带着你的伴侣回到过去度蜜月时曾住过的旅馆;或是去你们第一次约会的餐厅晚餐。”

    “你也可以凭空创造出一些发自内心的言行。譬如,偶尔做一些让伴侣惊喜的事,做一些她高兴的事,然后,神奇的事就会发生。她也会做出一些让你欢喜的事来回馈你。很快地,你们的关系里会充满了惊喜。”“我和我太太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一个月至少要出去约会一次。第一个月由我作主,我太太要等到当天那一刻,才会知道我安排了什么,然后下个月换我太太作主,而我就会有一个惊喜了。我们对自己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维持这个每月一次的惊喜。”“当我第一次学习热情的力量的时候,会刻意去做一些我知道太太会喜欢的事。我买给她一个意外的礼物,我花更多时间在家跟她共度,对她的生活细节保持兴趣。”

    “一开始的时候当然有浓厚的兴趣,可是渐渐地,所有事都一成不变了。每天都一样,几年以后,千篇一律的生活使我们对彼此的热情消失了。我被其他事情层层包围住:例如我的工作,而我对我太太的生活则没有注意得太多,我从来没有认真地问过她日子过得怎么样,譬如她做了什么,她去了哪里……”

    “可是,当我开始留意到她和她的生活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她也开始关心起我和我的生活,而许多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果我们想活得快乐,就一定需要别人对我们热情,我们可以对工作、信仰和休闲活动感兴趣,可是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别人对我们的关怀。爱和快乐,在这方面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只是让每天都活得有热情。”

    热情点燃爱,并使它永生。持久的热情并不单单来自于肉体的吸引力,而是从深层的承诺、关怀、感兴趣和兴奋而来。过去让你有过热情的经验,生活可以让你重新创造出新的热情。

    惊喜或发自内心的言行,都可以创造出热情。爱和快乐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只是让每天都活得有热情。

    第三节如何留住岁月

    岁月终究会在我们身边慢慢逝去,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挽留住它,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只要你想留住岁月,方法还是有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想办法。

    年老并不意味腐朽或无助,相反的,年纪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具有创意和新的精力,并且使我们在年轻时所培植的个性得以开花结果。假如我们把成长或迈向成熟当成是人生的目标,那么,我们必须深深体会到罗伯·布郎宁所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的果实,要看你最初如何去培植。”

    有个朋友向我坦白承认:“并不是年龄让我感到害怕,而是某些与之相继而来的特质,实在令人不愉快。如:自怜、爱发牢骚、无用感、孩子气地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生活在过往的回忆里。诸如此类会令人心生恐惧的感觉。我宁死也不愿意变成这种样子。”

    谁又会愿意呢?幸好这里有个好消息:科学证明,我们可以防止退化性的精神失调,不必再陷入那种痛苦里了。我们没有理由在80岁(或更大岁数)的时候,不能像二三十岁那样的具有个性、讨人喜欢或具有价值。有许多人都已做到这点。让我们看看这世界上有多少优秀人物可以当作活生生的教材。

    像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九十余岁的时候,曾抱怨自己已不能“一次走完5英里路而不觉得气喘”。他又说:“我知道许多人一退休,没多久便因无事可做而过世了。假如一个人曾经十分活跃忙碌,虽然终其一生也常向往能有片刻休闲的时间,但若真的碰到无事可做或不能用尽自己能力的时候,仍会觉得不可忍受。我相信,那些能享受生活的人,应该会更容易生存,那些一向精力充沛的人到了老年,假如不能仍旧维持忙碌的话,一定不可能快乐。”

    曾经参与签订《凡尔赛条约》的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在94岁的时候,仍然每天工作10小时。他在议院里相当活跃,并且主持了一家相当有名的法律顾问公司,他是律师公会的会长,也同时是罗马大学里的一名教授。

    举世闻名的外科医师巴斯提亚尼利在90岁的时候,每天的工作表就连许多年轻人都表示难以承受。他在自己的私人医院里,每星期要动三次手术,他还有每日例行的门诊、研究工作及抽空开车或驾驶飞机。

    据说,巴斯提亚尼利医师在30岁的时候,曾经患上风湿性的关节炎、胃病、失眠症等,但他有无比坚强的毅力和活力,终于克服了这些身体上的疾病。

    著名哲学家克洛斯在89岁的时候,也是每天工作10小时。除了写作之外,还要教书。据说在好几年前,他还曾中风,徘徊在生死边缘。

    意大利另一名首相尼提,也是每天工作10小时。

    他已86岁。

    英国乔治国王的御医侯德,在进入86岁生日的时候,仍然每天工作12小时。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休闲时间整理花园和写诗。

    英国著名女医生爱丽丝·海伦·伯叶女士,是“皇家医药心理学协会”的首任女会长。她住在一间小平房里,没有水电和煤气。在她84岁的时候,还是整天忙到晚。虽然她午后会小睡片刻,但许多工作往往使她必须忙碌到凌晨才能休息。著名的翻译家奥莉维亚·罗赛提女士,在80岁的时候仍然每天工作16小时。她酣睡6小时之后,便又起床重新开始。

    我们的诗人桑德堡,在80岁的时候仍然不停创作,并写出许多有名的诗篇。还有摩西祖母,她在78高龄的时候才开始画画,并且成就非凡,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现在她已96岁,仍然不停地忙着创作。

    芝加哥大学的名誉退休教授卡尔森医师,同时也是“国家医学研究协会”的会长。在他度过80岁生日之后,每天仍然工作9到10小时。在此之前,他每日工作15小时。

    这些只不过是名单中的一小部分,相信大家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提出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都是杰出的不平凡人物,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但是,也有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人,没有什么辉煌的头衔或特殊表现——他们一样不愿因为生理年龄而变得无用或无助。

    举例来说,住在加州洛杉矶的强斯敦老爹,现年正好一百岁,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做他的木工。他可以把百磅重的屋顶贴纸,一口气提到20英尺的扶梯上。对他来说,他根本不知道衰老是怎么一回事。

    现年70岁的蕾恩·瓦兹特老太太,家住宾州的杜鲁克村。她十分瘦弱,体重只有96磅,而且患有神经炎和静脉曲张的毛病。瓦兹特太太前后动过13次大小手术,但是,据她儿子告诉我,瓦兹特太太不但性情一直很开朗,并且每天努力工作。她独自照料一栋拥有9个房间的大别墅,每天都清理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还有那一大片种满了花草树木的花园,也是由她亲自料理;此外,她更是烹饪高手,她制作的精致糕点,据说在当地极富盛名。

    我记得还有一位住在俄克拉何马州的格拉罕先生。他现年已超过一百岁,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富人。他的精神和生理状况都十分良好,每日都要走上10英里路以维持自己的体能。他最喜爱的一句谚语是:“一个能用两腿走路的人,抵得上两个只坐不动的人。”

    住在新罕普夏州的威廉·霍可先生,也是个百年人瑞。他和儿子共同经营一个农场,儿子照料牛群,霍尔先生则负责所有烹饪和清理的工作。

    现年103岁的尤妮丝·帕莫太太,住在缅因州的麻契亚波特市。她长生之道不过是:“保持忙碌,如此,你就没有时间去忧愁自己的疾病,或是其他的烦恼。”

    这些人除了长寿之外,都没有人呈现老态或“返老还童”的孩子气行为。这些人不但没有一般老年人所特有的不良性质,相反的,他们都正处于马丁·甘波特博士所谓的“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也就是70岁以后的精力再生时期。

    “老年可产生一种渴望和力量。”甘波特博士如此写道,“关于这方面,我们一直很少去关注,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不可知的宝藏,生活会因此而变得更丰富、更快乐……”如果有这么多人可以克服对年龄的恐惧——是长大,而不是变老,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可以做到。只要我们能去除掉那些无用的惧怕心理,而把注意力放在心灵方面的追求,便能逐渐迈向成熟。虽然我们的肉体会逐渐退化,精神却仍能保持年轻有活力。

    著名的大卫·雷斯曼说:“像罗素或托斯卡尼尼这类人物,是靠着精神力量来支撑肉体的生存……弗洛伊德在患上口腔癌之后,仍能活得有精神、有活力。虽然疾病吞咽困难,食不知味,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却能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更独立、更活跃。”

    确实如此,愈来愈多的证据证明我们以前对年龄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年老并不意味腐朽或无助,相反的,年纪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具有创意和新的精力,并且使我们在年轻时所培植的个性得以开花结果。假如我们把成长或迈向成熟当成是人生的目标,那么,我们必须深深体会到罗伯·布郎宁所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的果实,要看你最初如何去培植。”

    没有什么科学上的理由证明年龄会令我们变老,并成为自己和社会的负担。我们的部分心智可能会日久遭到损坏,却不致影响到整体的功能;有时我们会生病,但年轻人也同样不能避免;我们的经济状况或许会遭到困难,但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各有烦恼,我们应勇敢地去面对,并逐一解决这些难题。

    1954年,有两位医师:佛兰德·当伯和他的兄弟佛兰西斯·当伯,共同开始了一项极有趣的医学研究调查——研究百岁寿星的长生之道。根据他们的调查,全美国约有1580个男女的年龄达到或超过了100岁。两位医师及其助手,开始对其中百分之二十的寿星展开调查。

    他们的调查结果刊登在由伦敦出版的《老人医学》期刊上。其中有许多新发现,与大多数人对老年的看法不大相同。

    根据两位当伯医师的报告,百岁寿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小,但受个性和情绪的影响则极大。假如你的健康情形良好、个性独立、有勇气、待人友善、具同情心并且喜爱目前的工作,你便有机会能活上一个世纪,而且乐在其中。

    所有接受调查的寿星,身体都相当健康,对生命充满热忱。他们懂得照顾自己,有求生意志,而且不那么畏惧死亡。事实上,这些人看起来都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对我来说,当伯的报告证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所谓“变老”这回事。我们只有在停止成长的时候,才会开始衰老。

    这种持续不断的成长,就是我们迈向成熟的过程。当我们停止学习,停止自求进步,我们的生命便结束了。我们会开始老化,准备坐上安乐椅或送进垃圾堆里。这种情形,与我们实际年龄无关——有可能发生在60岁,也很可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发生了。

    当伯报告还显示了一个事实:快乐长生之道,与人的精神和心理态度有极密切的关系。百岁寿星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共同现象,就是保持忙碌。事实上,根据当伯医师等研究人员的调查,所有的百岁寿星,没有一个是无所事事的告老退休人员。

    因此他们下了结论:“退休和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许多65岁以上的人,他们如果想维持健康,一定要有工作的欲望。只要他们持续工作,就能一直维持健康状态。”虽然有许多百岁寿星从职务上退休,但他们仍有其他工作取代原有的职务。

    在情绪上,这些百岁寿星是性情平和、不太容易发脾气的人。他们也不会耽于幻想、纵容他人,或个性怪异难以相处。一般说来,他们的性情都相当稳定,具有幽默感,不会忧虑过度或遇事紧张。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不过于注意,像其中一位百岁寿星便记不得自己医师的姓名,因为她根本很少去看医生。另一位百岁寿星在113岁的时候才首次去拜访医师,因为她不小心感冒了,她的孙儿坚持要她非看医师不可。

    虽然,这些百岁寿星吃的食物彼此不同,但在是否抽烟或喝酒这方面,他们都相当有节制,绝没有酗酒或过量抽烟的坏习惯。

    百分之九十八的百岁寿星都结过婚,很少有离婚的情形。他们平均抚养3到9个小孩,这数字较一般美国人的1到6人要高出许多,其中还有不少是多达10个或20个小孩的。他们认为抚养小孩是一种乐趣,不是负担,因此从不为了抚养问题而发出怨言。

    百岁寿星另一特征是自力更生。他们大部分都不愿与子女同住。事实上,他们更喜欢帮助自己的子女,而不是接受儿孙辈的服侍。

    由于他们生活忙,因此很少有时间去担忧死亡的事。大部分的百岁寿星都认为自己还可以多活上好几年。

    百岁寿星也很容易接受新观念和环境的变迁。他们通常有许多朋友,因此不太拘泥自己的成见,并且还具有幽默感。此外,他们也很少缅怀过去的好日子。

    总而言之,当伯的研究调查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希望——无论是否活到一百岁,我们至少可以培养出一些态度,就像那些百岁寿星的人生观一样,岁月应该是一种祝福,而不是诅咒。有些生理学家也认为,人的身体,其生长的速度各有不同。根据马利兰州巴尔的摩的市立医院调查研究显示:“身体的老化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但是,只要一停止成长,老化便逐渐开始。”

    加拿大马吉尔大学的伯利尔博士亦说过:“无论是男是女,每一个人的老化过程都不一样。也许有某位年届65岁的男士,其心脏年龄只有40岁,肾脏年龄为50岁,而其肝脏却已有80岁,另一个宣称自己已届91岁高龄的男子,其神经系统的状态只有30岁,肾脏功能是60岁,而一般的新陈代谢情形差不多是80岁。因此,由他的年龄来看,其生理状态仍然十分年轻。”

    不用担心年老会使我们变得愚钝不堪。根据夏克医师和其他研究人员的调查,许多高智慧的老年人,其智慧的成长与年龄成正比。正如另一种相对的现象:愚笨的人,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不可救药。

    虽然,智慧成长的速度在60岁之后会逐渐缓慢下来,但我们心灵运作的功能却丝毫未损。人的身体,据说在开始走路之后便逐渐“老化”,但人的精神功能却一直急速增加,直到40岁左右为止,而且以后也仍旧持续增长,直到60岁,只是速度减慢而已。

    伯利尔博士还认为:“人的精神品质在80岁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和35岁的时候一样好。当然,80岁的精神状态和35岁的状况不同,但其价值毫不减少。我们在年岁增长之后,其问题并非学习能力减退,而是积习难返,变得不想学习新的东西了。精神功能的减退主要是久未使用,一旦我们勤加磨炼,其功能必将再度恢复原状。”

    对此颇有研究的卡尔森博士说道:“许多成年人浪费不少时间,结果只是做了令人失望的演出,像充满幻想、喜好竞争、固执己见、视野褊狭等等。于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本应该是人生的顶点,却只剩下空虚的外壳,并且变成不明事理、令人生厌的无助老人。这样的老人会因此而神经过敏,并因之痛苦不堪。”

    照理说,人的晚年应是生命中最丰盛的阶段,就好像收获季节——我们早年所历经的种种奋斗、压力和紧张,这时都已成为过去,而我们的智慧和经验都已开花结果,正是欢乐收割果实的时候了。

    今日的科学技术不仅战胜许多疾病,也延长了我们的寿命。人类在近半世纪以来,寿命平均增长了20年。要如何使这多出来的生命能活得更有目的、更有意义,应是我们每个人所努力的目标。

    第四节工作也是生活

    假如你认为“幸福人生”就是到处玩乐,假如你正在日夜盼望早日退休,好坐进安乐的摇椅里面,那么,你便是生活在傻瓜的乐园里了。游手好闲可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其滋味就好像地狱中的美酒佳酿,味道虽好,却也带来了腐朽和死亡。

    霍兰德和法兰克尔两位博士,在《今日健康》杂志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堪萨斯市有一位妇女,要把女儿送她的一张摇椅退还给厂商。其理由是:“我没有时间坐这张摇椅,我太忙了!”

    这位妇女一定深知“不老”的诀窍,因为她明白工作是生活、健康及成为有用人物的最基本法则。

    假如你认为“幸福人生”就是到处玩乐,假如你正日夜盼望早日退休,好坐进安乐的摇椅里面,那么,你便是生活在傻瓜的乐园里了。游手好闲可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其滋味就好像地狱中的美酒佳酿,味道虽好,却也带来了腐朽和死亡。过分工作并不会伤害到你,但过多的休息却会。

    许多医师常常散播这样的观念,认为过度工作会伤害人的身体,而休息则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但是,也有不少医师持不同的看法。英国伯明翰大学医院的阿诺德教授,便认为过多的休息其实有害无益。他指出:“至今尚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工作会影响人体组织。辛劳的工作,只要不具有危险性,不影响睡眠或营养等,都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相反的,却对人大有助益。”

    实际上,工作似乎是延缓人体老化的一种重要因素。德国一位“人脑研究协会”的佛特博士,最近在国际会议中报告指出:脑细胞的运动,确实可以延缓人的老化过程。就算过度工作,也不会伤害身体,反而一样能减缓身体的老化作用。根据佛特博士对一般成人大脑神经细胞的研究显示,这些脑神经细胞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他以两名年约90及100岁的妇人做研究——由于这两名妇人生前都十分活跃,因此脑神经细胞都较实际岁数年轻。

    “此外,在我们收集的其他资料里,都没有发现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过度工作会加速人脑细胞的老化作用。”佛特博士如此解释道。

    不错,努力工作并不会伤害你的身体,但忧虑和紧张就会。在今日大家力争上游、处处充满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里,许多事业有成的公司高级主管,往往在50余岁的壮年时期便突然离去——一般人会认为这是勤奋工作的结果,其实不然。这样的不幸下场,并非单单由身体劳力的支出,而是由于工作环境的压力和紧张,导致当事人产生过度忧虑、害怕竞争、担心失败等种种情绪问题,进而发生失眠、劳累等现象。为了逃避这些压力,当事人往往借由酒精、安眠药、兴奋剂等来试图解决问题。但很显然,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相反,他的身体和整个神经系统会因长期的不当待遇而崩溃下来,最后甚至导致死亡。

    有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全美的有病床的医院里,如今有一半以上是被精神病患所占据,这比癌症病患、心脏病患、麻痹病病患及所有其他病症的患者总和还多——这显示我们的社会在某些地方出了问题,工作过度不会有如此严重后果。

    许多科技上的发明,使我们得以免去许多苦差事——这在我们祖父母时代,甚至是父母亲时代,都是不能想象的。我们的工作环境一直都在改善,许多不需要什么特别技能的职业亦如此。工人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机器取代了大部分的劳力,我们的休闲生活因此得以增加许多。像这种情形,我们怎可再埋怨自己工作过度呢?工作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只是谋生的工具。假如缺少了活动,人的身体会逐渐萎缩,直至死亡。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人的精神层面。工作,并不像古老传说中所叙述的,是人类原罪的惩罚。相反的,工作应该是人类管理世界的印记和象征,也是一种奖赏和荣耀。我们现在所谓的“文明”,其实就是整个人类靠双手和智慧逐渐累积和建立起来的。这是人类活力的表现,没有了这份活力,甚至连国家都难以生存。

    如伟大的罗马帝国,本是由许多充满活力的农夫、商人、思想家和实践家所建立起来的,后来却因腐败和颓废的风气而瓦解——许多人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使农、工、商的各种活动都减少了,最后终于落入精力充沛的野蛮人手中。

    罗马帝国衰亡之后,西方世界兴起一股小小的、新的势力。一群被称为基督徒的宗教信仰者,他们来自乡下——如技术工人、小企业家甚至奴隶都是工作勤奋的人。

    对我来说,基督教的创始者是个木匠之子,这一点不足为奇。而他最初的几个门徒,也都是勤奋工作的人——像渔夫、税吏等。此外,圣经的伟大作者之一保罗,也是个制造营帐的工人。

    我们若把工作当成是谋生工具,必须等到退休或死亡才能结束,而这无疑剥夺了生为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大满足感。工作本身是件极好的事,除了有益健康,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因此,工作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是个重要的成分。

    所有的工作都有这样的性质。无论是烹饪、刷地板、装配零件或是练习一个舞步,它的主要目的是要使生活更美好、更舒适、更快乐。因此,工作本身极富创意性。假如我们想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或好处,都得重视这个富有创意性的目的。

    英国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蓝克先生说过:“许多人常常忘记‘为什么’会有某个行业的理由。一个制造坐椅的工厂,不仅只是生产坐椅和获取利润,其主要任务是要制造出人人喜欢坐的椅子来。假如从事此行业的人忘了自己工作的任务或目的,终有一天会发现,别人不但把他制造的椅子拿出去扔掉,连他想要的利润也都会无影无踪了。”

    许多人埋怨现代的工业文明,扼杀了工作的创造性,使工作变得毫无尊严,好像只是机械中的小零件一样。这些人的工作只是每天不停重复某些动作,完全不明白整个工作的进行过程和意义,因此很难由自己的工作获得什么成就感,更不会对工作感到骄傲。

    以我的一个学员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我有几句话要说。好几年前,她在一家公司担任打字员,主要的工作便是打字——一大堆的财务报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无穷无尽。这项工作注重正确性,其次是速度。由于这做起来并不容易,而且单调无聊,因此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但是,老实说,当我把这份工作做得近乎完美的时候,还是颇能引以为荣的。因为这项工作虽然呆板,却仍然需要熟练的技术,因此在达到要求的标准之后,实在有一种满足感。虽然在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中,我所担任的工作并不重要,但它对我个性的成长十分有益,使我在处理每件小事的时候,都能够力求正确、完美。

    契斯特顿有句十分动人的格言:“要想不再当秘书的最好办法,便是尽量把现在的秘书工作做好。”

    在加州“福乐神学院”教授神学和基督教哲学的卡尔·亨利博士相信:人的经济生活——也就是工作经验,实不能单独分开来看,而应视为他整个人格和宗教信念的一部分。他说:“工作经验对提升人的能力和品格具有极大价值,纵使它听起来也许很平凡。今天,最让工作者感到辛苦的,并不是单调的机械性操作,而是必须去克服对工作的憎恶感。我们的日常工作缺少一种使命感,也就是缺少了与神和全人类的紧密关系。我们对工作失去兴味,而单调的工作也带来压力,这不能只怪工作本身,工作者的精神和整个工作环境的品质也一样重要。”

    换句话说,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是将其视为苦差事,还是能满足心灵需要的活动。

    有许多家庭主妇把每天的家务事当成不可忍受的苦差事,如洗碗、扫地等。但是,有一名妇女却将此看做是有趣的工作。她的名字叫波西德·达尔。达尔女士是个职业作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并为杂志撰写文章。她曾失明多年,等到视力稍微恢复之后,根据她的说法,她把每日的家务要事当成是有趣的奇迹来看,并为此衷心感谢上帝。

    她说:“从我厨房的小窗户,我可以看见一小片蓝天。而透过洗碗槽上飞舞的肥皂泡沫,那五颜六色如彩虹般的美丽景观,更使我百看不厌。经过多年不见天日的黑暗生活,能在做家务的时候再重新体会这世界美丽的色彩,真使我衷心感激不尽。”

    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人虽然都拥有健康的眼睛,却对周围的环境视而不见。我们不但没有达尔所具有的成熟想像力,也不能由日常工作中捕捉到对我们最有意义的价值。

    住在德州的丽达·约翰逊女士,以她亲身的经历向我们说明了如何用努力工作来解除精神上的危机。

    1941年,约翰逊先生和太太带着两个小孩,搬到新墨西哥一处约有360英亩大的农庄里。根据约翰逊太太回忆:“没想到,那个农庄其实是大蛇坑,住了许多可怕的响尾蛇,我们实在吓坏了。”

    “那时,我们的农舍还没有水电和煤气,但这些不便倒不令我担心,我日夜所忧患的,是那可恶的毒蛇。万一有天家人被蛇咬了,该怎么办呢?我夜里经常梦见孩子遭到不幸,白天也一直担心在田里工作的丈夫。只要有片刻不见家人的踪影,我就紧张不已。”

    “这种持续的恐惧,使我几乎绝望。如果不是我开始勤奋工作,相信早就支撑不住了。我把玉米粒刮下来播种,直到双手起茧为止;我为小孩缝制衣服,把多出来的食物装在罐子里,收藏好。我不停地工作,直到精疲力尽地倒在床上为止。如此我便没有精力担忧其他的事了。”

    “一年之后,我们搬离那个农庄,全家大小都安然无恙,没有人被蛇咬。虽然自此以后我不再那么辛劳工作了,但我一直为那段时间的境遇感谢上帝。那一年,辛劳的工作的确拯救了我的生命。”

    正如约翰逊太太的亲身经历一样,我们若能自困境中体会出辛勤工作所能产生的力量,再遭遇危机,便有坚利的武器可以自我防卫了,工作通常可以支持我们渡过难关、危机、个人不幸等。

    爱德蒙·伯克曾说:“不要绝望,但假如你真觉得如此,继续工作。”爱德蒙·伯克并不是只会空谈的理论家,他也是过来人,曾遭丧子之痛。根据研究,他得了一个苦涩的信念,认为人类文明业已消失。因此,在这疯狂的世界里,工作是使人保持神智清明的方法。于是他不停地工作,甚至在最绝望的时刻,亦不停止下来。

    是的,工作是生命之节奏。如果我们被剥夺了工作权,无论理由如何,我们都会感到十分痛苦。许多治疗机构都采用工作疗法,如精神病院、监狱、疗养院及其他被隔离起来的地方。一般人认为:“人一旦退休,便开始步向死亡。”话虽残酷,却是事实。

    人一旦由各种活动中退休,由忙碌的有意义生活变成无目标的“纯休闲”生活,便会使原有的旺盛精力熄灭,因而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迅速步入死亡。假如你想在退休后仍能快乐生活,最好是用别的工作来取代原有的繁忙生活。

    规定人必须在年届65岁的时候退休,这种过时的观念是旧时代的残留,是任何进步国家都应引以为耻的做法。规定60岁必须退休,这是在1870年首先由“铁路工作人员退休系统”采用的;接着,是1937年由“社会安全系统”来使用的。由于1900年之后,人类的寿命已逐渐增加了20岁,所以,65岁的退休年龄已显得不太合理。无论是男是女,许多65岁的人都还精力十分旺盛,根本还不准备坐进安乐椅或准备走向殡仪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权威是汤玛士·克林先生。他是芝加哥《每日新闻》的专栏编辑,也是《黄金年华》一书的作者。克林先生认为强制退休的规定十分残忍,以下是他的观点:

    “七年来,我访谈了无数年届或刚过65岁的工作者。根据我的观察,强制退休的规定十分残忍,假如同样的情形发生在狗或马的身上,相信它们也难以忍受。至少,马在告老退休之后,还能随时奔跑在草原上,嚼食青草;而狗也是被喂养到老死为止。”

    “但是,人的情形并不只是生计问题,这同时也伤害了这些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更伤害了他们精神上的尊严。对人来说,因年老而变得无用是极为可怕的现实,连上帝都无能为力。人被剥夺了工作权、收入、甚至自尊,只因他已年届65——这不是极残忍吗?”

    那么,为什么人们不起来反对这样的无理规定呢?根据印第安那州的调查,有百分之九十的工作者,表示不愿在65岁的时候被迫退休。在某些大工厂里,此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有些企业与产业,对雇请高龄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开始有所松动。此方面的研究权威朱丽耶塔·亚瑟女士表示:“根据195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许多年过75岁的人仍然继续工作,其中不少是自己开公司。”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在1954年曾发表过一篇报告,指出65岁到69岁之间的男性,有五分之三仍然受雇担任职务;而70到74岁之间的工作男性,其比例是五分之二;超过75岁仍然担任职务的男性则为五分之一。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是自己当老板。

    这项统计指出一个存在的事实——一个人在欢度65岁的生日之后,并不表示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意愿已宣告终止。

    多数人在能力尚可的时候,都表示愿意继续工作,而不是由退休计划人员来强迫退休。由于有这么多人表示反对这个制度,许多企业已开始注意这个事实,并开始修订某些不合理的规定。有的公司延长退休的年限,或做比较富有弹性的规定。只是,这样的公司数量很少,要想全面废除所有不合理的强制退休办法,还有待于我们继续不断努力。

    第五节学会倾听和赞美

    善于倾听别人的心语,善于真诚地赞美对方,你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了友善,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应酬,恐怕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方式,从理论上说,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合理的。有许多事情,由于长期的习惯和惰性,变成无理。但你不要企图把这些不合理的习惯打破,不然的话,在应酬上,要遭遇到对方“心理上的抵抗”。所谓“心理上的抵抗”,是指对方认为你不近人情,既然对方有些感觉,你的应酬效果就会大大减低。

    关于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例子太多了,最平常的小事,是日常见面的那种礼貌。比如我们与友人见面,分明并无失礼之处,但一定说:“真是失礼得很。”分明是别人邀请你去,但临行时总会说句:“打扰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职,分明不是某人介绍的,但他问起你时,你会说:“托你的面子,我进了某公司。”

    但如果你不说这种不合理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了。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一样。

    在应酬上,“第一印象”不好的话,如要挽回,就要作很大的努力,“第一印象”一定要特别注意。

    怎样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呢?我认为,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装。

    有人会有异议:“服装哪会成为问题?应酬的内容最重要。”

    你看见一个成年人穿了一条牛仔裤,你会有轻佻的印象么?你看某人穿的长裤裤管正中没有一条线,你会有“不好看”之感么?如果你的答复都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不能不正视现实。留意你的服装吧,这意思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时髦的衣服,只是请你穿得使人觉得有整齐、清洁之感,至于衣服是新是旧,质料是好是坏,都不成问题。

    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定”,所谓规定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

    专家们所著的书中,提出应酬前的衣饰应注意六点:一、鞋擦过了没有?

    二、裤管有没有线?三、衬衫的扣子全部扣好了没有?四、剃了胡子没有?五、梳好头发没有?六、衣服的皱纹是否注意到?

    不只在美国如此,其实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样。泰国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外勤员向公司报告,当他们向农民进行劝说工作时,穿得整齐比穿得不好在生意成绩上相差甚多,可见农民们本身虽然穿得不好,但对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信赖感的。

    所以,不要过分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社会风习。

    我们进行应酬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话,便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对于陌生的人,我们应找个人介绍。以人寿保险经纪人为例,他们去找新的主顾,现在都已采用“托人介绍”的方式了,因为有人介绍,就绝不会吃闭门羹。当然,替你写介绍信的人,一定是在对方心目中很有面子的,如果那是一个对方讨厌的人,当然例外。

    现在社会上逐渐流行用名片加若干字句代替介绍信了,这是较好的办法,因为介绍信对方要拆开来看,有些人看了信拒绝信内所提事项时,会把原信退回来人,这时就使来者十分难堪;如果写名片就不会有这种情形。

    卡迪克在他所著的《应酬之道》中说:“和陌生人首次见面,最好用介绍人做初次见面的话题。”这话是很中肯的。

    应酬时间的长短问题,在一种适当的应酬上有很重要的价值。当然,我们要从应酬的本质、目的和种类去加以判定,不可一概而论。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市内公用电话规定基本通话时间是三分钟,这一规定是通过极深刻的研究才做出决定来的。它表示了一件小事情应该在三分钟内了结。如果事情不是一说即合,或需要辩论的,可能花上一小时也说不定。但是一种不变的原则,就是我们应该尽量缩短应酬时间,要提防自己和对方产生“疲劳感”。因为时间这种东西,有物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区别,当你和一位知己朋友谈了一小时时,他一看手表,啊呀,12点了,快没有公共汽车了,末班船也快开了……这样的应酬使人感觉到,分明物理的时间只有一小时,心理上却有20分钟的感觉。

    有些人参与应酬,对于物理时间满不在乎,却很重视心理上的时间,那就是说,当他对于这场应酬有兴趣时,他不计较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否则,心理上就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毕竟我们人类是被物理时间控制着来生活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方便自己,也方便了别人,更要紧的是使应酬本身有效。

    我们应该记着,时间是应酬的最后一项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好好掌握时间吧。

    应酬学上有一条原则是:先适合别人的需求而达到自己的需求。但是非常遗憾,这个社会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还不是多数,因为人有怕吃亏的心理。

    但是,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却总是运用这一套的,有时甚至可以反败为胜。

    日本有一份大报,前几年总编辑换人,新人从未在报界担任过较重要的职务,甚至“连采访的大车都未坐过”(日本新记者在见习时多坐报社大车集体出发,如果资格较老,就可以自己开车了),这句充满敌意批评的话是出自一些新闻记者之口的,但是这些意见让新任总编辑知道了。

    他上任第一天,便在“就任演讲”中含笑对各位同事说:“我此次就任报社的职务,别说是做总编辑,就是当资料室职员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关于资料调查统计方面的知识,我所知甚少,我只对经济方面略知一二。所以我只有一种意愿,希望坐坐新闻记者的大车,同时也希望由于坐了大车能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体验,将来去某银行请求他们合作,替本报同事办一种接近市区的购房分期付款……”

    他的话还未讲完,会议室里已是一片掌声,大家都拥护他的上任了。

    有一位女歌星,从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后,再到东南亚表演歌舞。

    她需要一两个短剧本,而在她心目中,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如果能够为她动笔就太好了。这位作家学贯中西,文笔风趣,但他脾气古怪,而且也很忙。

    这位歌星打电话给她朋友,说她已由某导演介绍,当晚就要和某作家共进晚餐,但她不知道怎样向他开口提出请求。

    “你究竟打算请他写些什么短剧?”“随便,只要他肯写就行。”“这样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写得不理想,等他写完你发觉不理想时又要请他修改,这时问题便会变得很严重了!”

    “我最希望他替我写《哑女奇缘》,不过要有新的内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这样很好,他以前写过不少这类东西,你只要说知道他曾写过这些剧本,并且十分崇拜就行……”

    过了两天,这位歌星给她朋友打电话,很高兴地说:“他不等我提出要求便答应替我写两出短剧了。”

    她朋友说:“你们在晚餐时,你是不是一直在谈论他过去的那些得意之作?”

    “你说得对,我主要是讲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人喜欢。”

    “对了,这是应酬中迎合别人的兴趣所产生的成功。”日本有一个妇女组织,每天下班时间过后,便有许多太太小姐在一块场地打网球,但有一位先生却天天都到那个男人的禁地打网球。

    有一天,他朋友应邀同去时,听他说起那个组织的名字有些犹豫。就问他:“你怎么不去市立体育馆?”这位先生说:“我不只到那儿打网球,并且还是那儿的教练,有一次网球比赛我还担任领队呢!”

    原因是,那儿的女性网球好手不多,多半人还在学习阶段,她们有一条原则:“要来打网球就要好好地练。”换句话说,既然来到网球场,就要对网球发生兴趣。除非你生来就有打网球的天才,否则就要练习。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在应酬场合中也是如此,在社交中,我们可曾注意到别人的兴趣?我们与人交往,可曾在这方面努力过?有些人天生就应酬有术,这自然是可喜的。但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我们就需要学习了。

    当我们赴一个规模较大的宴会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最好避免和陌生的人同席,因为和熟人同席就有说有笑,和陌生人在一起就失去乐趣了。其实,这种想法真正是逃避学习应酬的意识在作祟,正如走进网球场而不想练球一样可笑。

    在陌生人的宴会上主动与人谈话,是获得更多朋友的方法之一,在应酬学上,我们可以引用一个名词,即“努力学习应酬的表现。”

    只有想办法去认识更多的人,并使这些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才是人生真正的应酬方针。

    你会说:“我又不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自己干自己的,我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著作,他只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认,马克·吐温是一个朋友最多,与朋友相处得最好的人。

    他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可以和一个跟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人都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一位女学生从某地幼儿师范毕业归来,在洗尘宴上,大家庆贺她的学业成功,但我只是赞许她选择了这门最好的学问,因为幼儿园者,求学之门的“人之初”也。而初入学的小孩子是最难教的,她专攻这一门,算是难能可贵了。目前进师范的人不少,但幼儿园的师资非常缺乏,没有多少人愿意应酬初入学门的小孩。

    我还当众向她请教一些应酬小孩子之道:“你在‘幼师’里一定会读到幼儿心理学吧,这比其他重要得多。”“对的。”她说:“我们几乎花了十分之七的时间去学习这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照你看,小孩子最难应付的地方在哪里?”“接受过幼儿园师资训练的人都不会觉得小孩子难于应付。”

    “就是说,在上课时,他们终将接受你的管教,但你要知道,幼儿还有很多事情要应付,比如怕陌生、啼哭、大小便等,我想这些事情你们一定有些秘诀。”

    “我不知道什么秘诀,但临场的时候,我大都可以应付,你要不信,我们开课时,请来看看我们怎样‘应酬’他们吧。”

    出于好奇,在幼儿园开课时,我就真的亲自去看看这些“幼师”专家怎样应酬那些淘气的小孩子了。

    去看看幼儿园开课也会领悟到为什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我去看的幼儿园设在郊区,说起来有点惊人,本学期他们一共开了十八个班,这数目远比他们原来设立的小学和中学班数要多。

    开学第一天,汽车来接,学生站满了指定的候车地点,陪来的人中,十有八九一望而知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保姆。由于汽车不允许家长搭乘,这些初离父母的幼儿多半是哭哭啼啼的,惹得家长们更不放心,他们唯一的办法是乘坐公共汽车,跟在校车后面,结果导致了交通的拥挤。

    好不容易抵达校门,校内校外哭声震天!你可以想象几百个小孩子加上几百位随来的家长啼哭的情景,啼哭,混乱,拥挤,呼男唤女,排队分班……但是在这一片混乱中,我看到教师们,包括女学生在内,那种镇定自若的样子,就开始不为他们担心了,知道他们必有办法平息这个混乱的局面。

    我听见学校用播音器向家长广播,请求大家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因为小孩子啼哭就向他们打骂,因为这是小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学校自有办法管教,请大家放心好了,第二天最好不要跟着小孩子到学校来了。

    幼儿园应酬小孩子的秘诀,其实只有一种,就是应酬学上所说的“适应别人的兴趣”。

    小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呢?只要你能揣摩他们的心理,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据说在刚上课时,有许多小孩子要家长陪坐在旁才行。但是,这情形只维持了一天,第二天,小孩子自动不要妈妈陪了,因为教师当众对她说:“玛丽,你看,杰克都不要妈妈陪呢,让妈妈回到家里替你准备午餐不是更好么?”小孩子的模仿性强,她一看,杰克果然没有妈妈在旁,那么自己也不好意思要了。

    有些小孩子在上课时一直哭,教师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他说:“你看大家都不哭了,你也不要哭吧,等一会我们每人有蛋糕吃。”那小孩子果然不哭了。

    和小孩子讲话要用小孩子的口吻,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接受,更谈不到要他自动听话了。

    话得说回来,以上说的,不过是一般的情形,譬如幼儿园开学时那种混乱场面,究竟是怎样收拾好的?不久之后,我就此问及那位幼师毕业的女学生,她说:“我们都按一个原则去理解这场面:第一天,哭哭吵吵;第二天,还是哭哭吵吵;第三天,大家都乖了;第四天,小孩们开始顽皮了。”

    看了幼儿园教师对待小孩子的应酬术,我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她们能牺牲,应该说是:“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小孩子们的兴趣和思想。

    这种做法出于热诚,而热诚却永远是应酬成功的要素。

    当你的内心充满热诚时,你向别人提出的,将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他乐于回答或者是她所熟悉的问题。

    你知道某人去过美国,如果你向他问及美国的事情,他一定非常高兴,或滔滔不绝地讲到美国的许多事情,即使你的目的只不过想问问有关美国入境的手续,而他也会连带告诉你纽约帝国大厦的电梯快到什么程度,旧金山市的街道有些地方像香港等等,因为你迎合了他的兴趣。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发现人类有生以来就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正如有些人力主男女平等,但另一方面,内心却希望维持男性的特权;所以在言谈中,会造成对方一种难以理解的情形。据说日本某名人在某一应酬场合中,与人说到了男女平等问题:

    问:阁下认为女性应有参政权么?

    答:当然,我认为给予女性参政权已嫌太迟。问:你认为应否禁绝私娼?

    答:私娼应立即扫荡。

    问:你对男人纳妾的看法如何?答:纳妾实为男性之耻。

    问:太太应该出来做事么?答:应该,应该!

    当你听了上面几个答复,你会有一个印象,觉得此人是一位标准的男女平等论者。你继续听下去。

    问:阁下赞成男女同校么?

    答:男女各有特性,如一同就学,则难免失去各自的特性;不过,同学也有同学的好处。

    我请大家注意:他对于男女同校的问题,是保留着赞成或反对两种意见的,换句话说,他采取中立,未置可否。

    但是和他对话的人,却把他的“中立”理解作“赞成”了;因为他在以前的回答中,说了许多赞成男女平等的论调,听众就受了这种影响,硬把他“中立”的意见也算作是“赞成”了。

    美国心理学家海曼在类似的测验中,测出一百人之中,有七十三人是把对方的答复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去理解的,这一点在应酬时也不可不了解。

    应酬的学问和艺术不是一早一晚就能学尽的,所以也有赖于经验的积累。应酬学家甘保博士在他的论述中,把“经验”放在第一位。

    其次才是:

    (一)对于话题的内容应有专门的知识——当你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你必须对此的确有所认识,否则说起来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让对方发生兴趣。

    (二)充分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真理——有许多事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是永不能改变的,这种“永不能改变”的道理,自己要常常放在心里。

    (三)要培养忍耐力——切忌凡事小气。经验证明“小气”常使自己吃亏。

    (四)能够利用语气来表达你自己的愿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为态度模棱两可是一种技巧,其实是相当拙劣的。真正懂得运用应酬技术的人,都会让自己的立场迅速公开。

    (五)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观——按照经验,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争取更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党”,你也不必口口声声去对他表明,只要事实上是“死党”就行。

    (六)对事物要有衡量种种价值的尺度,不要只是坚持某一个看法。

    (七)对事情要守密——一个人不能守秘密,会在任何事件上发现很多过失。

    (八)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九)对人亲切、关心——竭力去了解别人的背景和动机。

    没有经过准备而进行一项应酬,常常不只是不成功,而且会遭受无可挽救的失败,尤其做推销员的,要当心这一点。

    美国有一个人寿保险商,就靠他的“准备”工作,成为此中之“王”。他的秘诀是:在他去劝服一个客人之前,先了解他究竟有没有买别家的人寿保险,如果在别家已买人寿保险,你还要去劝他多买你公司的,这事成功的希望已减去一半。

    “碰到这种情形,”他说:“一定不再提到人寿保险的事,可能提到另外一种保险,例如意外保险之类。”

    低能的人寿保险商,会攻击客人所购的别的人寿保险,然后推荐自己的公司。

    某书报社派员上门推销,承接各种报刊订户,他去一家客户,人家本来已长期订阅了甲杂志,他还冲口而出,叫人订一本乙杂志,客人一句话就回绝了:“我们没有同时订两本杂志的必要。”这话一经讲出,气氛已很不愉快,再要介绍另外一种杂志已来不及了。

    有许多事情,心理上本来可以稍加准备的,有了准备,一切好办得多,可惜一般人都漠视这种应有的准备,放过了大好的成功机会。

    甚至在电话应酬中也有这种情形,预先准备好别人说“是”或“否”时你应该如何应对,就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不快了。

    二人谈话,从“非特定话题”转入“正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有许多人喜欢说一大堆题外话,然后说:“言归正传,我今天来找你并不为什么,而是为了……”或者:“今天来访,其实是为了……”这样转入正题,表面看来似乎直截了当,但这样会使得刚才你说的所有题外话完全失去效果,因为对方的脑子已把你的谈话划分为二。如果你说话有这种习惯,不懂“转题”,倒不如开门见山,一见到人就讲正题。

    某洗衣机推销员去拜访朋友,目的当然是推销洗衣机,如果他首先和别人说了一大通题外话,然后说:“今天拜访,无其他目的,实在是想推销……”我想他多半要失败的。但他一开头便谈论近来天久不雨,水库干,停水,然后说:“这几天热得很,天天要换衬衫,每天单是洗衣服就大伤脑筋啊……”由此转入推销洗衣机,真有天衣无缝之妙,即使对方发现了这条“缝”,也不会觉得不舒服的。

    有些场合需要声明“闲话少说,言归正传”的。比如对方已知你来意,或者彼此已约定此次是谈些什么,来一个正式宣布,反可使对方的情绪拉紧,把精神集中一下,来谈你们之间要谈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绝不可能立刻得到答案的,你事前要自己作一个判断才好,遇到这类事情,最好不要等候答复就告辞:“你很忙,我不耽搁你了,请多多考虑吧!”这样也是讨人好感的方法,同时你也留下了下次再来的信号。

    我发现,我们很多的父母只是在滋养我们的子女、朋友和员工的身体,却很少滋养他们的自尊心。我们供给他们牛肉和洋芋,培养精力;但我们却忘了给他们可以在记忆中回响好多年的像晨星之音的称赞。

    一次,保罗·哈威在他所主持的一项广播节目“故事的结尾”中述说了表达真诚的赞扬和欣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他说,几年前,底特律的一位教师请史提夫·莫瑞士帮她找寻在教室中跑失的一只老鼠。她了解老天给了史提夫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在我们这间房子里的人所没有的。老天给了史提夫一双了不起的耳朵,以补偿他双眼的失明。所以那位老师的请求,使史提夫第一次感到他的特长得到了别人的欣赏。几年以后的今天,史提夫说,那次他得到的重视和欣赏,正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从那次开始,他开始发展他听力的天赋,终于成为七〇年代最伟大的流行歌曲歌手和作曲者。他的艺名就是史提夫·汪德尔。

    有些读者看到上述的例子后会说:“这种拍马屁的方法我试过了。没有用——对有知识的人都不会产生效果。”

    当然,拍马屁是骗不了明白人的,那是肤浅、自私、虚伪的,它应该失败,而且真的是常常失败。有些人非常渴望别人的赞赏,任何东西都可以接受,就像一名饿得要死的人,连青草和鱼饵都会吃下去。

    举例来说,为什么结过多次婚的迪凡尼兄弟,在婚姻市场上会这么一帆风顺?为什么这两位所谓的“公子哥”,有办法娶到两位著名而美丽的电影明星,一位是闻名世界的首席女歌星,一位是身价数百万美元的芭芭拉·何顿呢?他们怎么做的?

    “迪凡尼兄弟对女人的魅力,”亚迪拉罗吉尔圣约翰在《自由》杂志中的一篇文章中说,“……好久以来,对许多人来说,一直是一项神秘。”

    波拉尼格妮,一位见闻广博的女人,一位男人的鉴赏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一次对我提出了她的解释。她说:“他们比我所遇见的任何男人还懂得恭维之道。而恭维之道,在这个现实而没有情感的时代里,几乎是一样被遗忘的东西。我可以跟你保证,这种恭维就是迪凡尼兄弟吸引女人的秘密。”

    甚至维多利亚女皇也被恭维所动。德莱里承认,他在女皇面前常常使用恭维。引用他自己的话,他说自己“厚颜无耻地恭维”。但是,德莱里是所有统治过大英帝国的人中最老练、最懂技巧、最有办法的人之一。在他那一行中,他是一名天才。

    当然,对他有效的方法,不见得对我们有效。恭维对你害多于益,因为恭维是假的,就像假钞一样,如果你要使用,最后总会使你惹上麻烦。

    赞赏和恭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很简单,一个是真诚的,另一个是不真诚的;一个出自内心,另一个出自牙缝;一个为天下人所喜欢,另一个为天下人所不齿。在墨西哥城的查普特培克宫,我见到了一尊奥布里冈将军的半身像。在那座半身像之下,刻着奥布里冈将军的哲学智慧之语:“别担心攻击你的那些敌人。要担心恭维你的那些朋友。”所以,我在这一章中不是提倡恭维!我所说的是一种生活的新方式。英王乔治五世在他白金汉宫书房的墙上,展示着一幅六句的格言。其中有一句是:“不奉承,也不接受廉价的赞美。”

    恭维只是廉价的赞美。有一次,我读到一句恭维的定义,也许值得向大家介绍:“恭维,是对另一个人说出正好是他对自己的想法。”

    “不论你使用什么语言,”爱默生说,“你所说的还是对你自己的写照。”

    如果只要恭维就能够达到目的,大家就会争相恭维起来,那我们就都是做人处世的专家了。

    当我们没有思考一些确定的问题时,通常会把我们时间的百分之九十五用来想着我们自己。现在,如果我们停止时时为自己打算,开始想想别人的好处,我们就不会诉诸于那些廉价的还没有说出来就知道是虚情假意的恭维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被忽视的许多美德中的一项,就是对别人表示的欣赏和赞扬不知怎么回敬。当我们的儿子和女儿带回一份好的成绩单的时候,我们竟然忽视掉,而没有对他或她加以赞扬,或者是当他们第一次成功地做出一块蛋糕或做好一个鸟笼的时候,我们却没有给他们一番鼓励。没有任何东西比父母对子女的这种关注和赞扬更能使他们感到快乐了。

    我要向所有的人建议,下一次你在饭店吃到一道好菜时,不要忘记说这道菜做得不错,并且把这句话传给大师傅。当一位奔波劳累的推销员向你表现出礼貌的态度时,也请你给他赞扬。

    每一位传教士、教师以及演讲的人,都曾经历过掏出肚子里所有的东西却没有得到听众一句赞扬的话的泄气情形。

    这些人会碰到这种情形,那些在办公室、商店以及工厂的工作人员,还有我们家里的人和朋友,更会遭遇这种情形。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所有的同事都是人,也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扬。欣赏和赞扬是所有的人都欢迎的东西。

    在你每天所到的地方,不妨多说几句感谢的话,留下一些友善的小小火花。你将无法想象,这些小小的火花如何点燃友谊的火焰,而当你下次再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这友谊的火焰就会照亮你。

    一个成功的商业性会谈的秘密是什么呢?根据那位和蔼的学者查尔斯·伊里亚特的说法,“成功的商业性交谈,并没有什么神秘……专心地注视着对你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么做更具恭维效果的了。”我们注意到,常发牢骚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这样的听者,在被人家鸡蛋里挑骨头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都会保持沉默。

    举例说明:纽约电话公司在几年前发现,该公司碰上了一个对接线员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他怒火中烧,威胁要把电话连根拔起,拒绝缴付某些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的。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做了无数次的申诉,也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

    最后,电话公司最干练的“调解员”之一被派去会见那位惹事生非的用户。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快地把他的不满全部吐出来。电话公司的“调解员”耐心地听着,不断地说“是的”,同情他的不满。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我倾听着,几乎有三个小时。”这位“调解员”把他的经验在我的培训班上叙述出来。“然后,我又继续倾听下去。我见过他四次,在第四次会面结束之前,我已经成为一名他要成立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把它叫做‘电话用户保障协会’。我现在仍然是这个组织的会员,而据我所知,除了那位老兄之外,我今天是世界上这个组织的唯一会员。”

    “我倾听着,对他的这几次见面中所发表的每一个论点都抱着同情的态度。他从来没见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跟他这样谈话,于是他变得友善起来。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没有。但是第四次的时候,这件事就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都付了,而且撤销了对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申诉。”

    无疑,那位老兄自认是一位神圣的主持正义者,维护大众的权利,免得受到剥削。但事实上,他所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牢骚的方式得到这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当他从一位电话公司的代表那儿得到了这种感觉后,那无中有生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辛格曼·弗洛依德要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依德的人描述了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他的那种特质,我从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我也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的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要知道如何使别人躲闪你,在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这里有一个方法:决不要听人家讲三句话以上,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就不要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明,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倾听他的闲聊?

    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谈论自己的人,所想到的也只有自己。而“只想到自己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斯巴特勒博士说,“是不可救药的未受教育者。”“他没有受过教育,”斯巴特勒说,“不论他读过多少年的书。”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家,就请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正如查尔斯·诺山里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提出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

    本章小结

    规则一:对你所爱的人永远不要忘了:

    (1)永远不要害怕说出这三个奇妙的字眼:我爱你!

    (2)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赞美他人的机会。

    (3)永远对你爱的人留下爱的语言——那可能是你最后一次看他们。

    (4)如果你将要死去了,而你可以打一个电话,你会希望打给谁?你会说什么?还有,你还在等什么?

    规则二:热情点燃爱,并使它永生。持久的热情并不单单来自于肉体的吸引力,而是从深层的承诺、关怀、感兴趣和兴奋而来。过去让你有过热情的经验,可以让你重新创造出新的热情;惊喜或发自内心的言行,都可以创造出热情;爱和快乐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只是让每天都活得有热情。

    规则三:岁月可以产生一种渴望和力量。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不可知的宝藏,生活会因此而变得更丰富、更快乐。其实生命的果实,要看你最初如何去培植。

    规则四:假如你认为“幸福人生”就是到处玩乐,假如你正在日夜盼望早日退休,好坐进安乐的摇椅里面,那么,你便是生活在傻瓜的乐园里了。

    规则五:如果你可以真诚地赞美别人,你懂得与人交际的技巧,你就会是一个很成功很快乐的人。

    相关名言

    我们对环境的反应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缔造者。我思故我在,我们的思想伴我们成长,我们的思想造就我们的世界。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只有快乐的人,才珍惜今天,也只有珍惜今天的人,才是快乐的人。

    没有任何外界的力量能够统治你。欢乐来自你潜能的发挥。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是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即使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也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能磨炼。赋予我一个美好的灵魂,我的外表也将一同美丽。启发我并永远使我充满生活乐趣的理想是真、善、美。

    我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凡配称为理想的事物,就必带有善美的本质。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和谐一致。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是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是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是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是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是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改变你的学历,但是你可以改你的智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