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交易是痛苦,分享是幸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交易是痛苦

    有两个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但路况很坏,到处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道歉,但游客对麻坑道依然不满。而另一个车上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摇篮大道。”结果旅客皆大欢喜。

    同样的客观现实,用不同的心态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职业也是这样,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与老板之间的交易,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一份经济收入而已。从事一项职业,意味着要遵守企业既定的规章制度,要按时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处处受束缚,事事有压力。这样的职业观导致其在工作中没有热情,干好干坏无所谓,常常是消极怠工,对企业没什么认知感,遇到困难就选择跳槽,这样的职业是痛苦的。

    交易,意味着你与老板之间是赤裸裸的劳动力与金钱的交换,一手交钱,一手出力,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交易更多是从过程来定义的,比如你想挣钱,就要付出,包括脑力的和体力的。而痛苦则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更多是从状态来定义的。痛苦是你心理上焦虑不安,忧心忡忡,心胸狭隘,茶饭不思;身体疲惫不堪,陷于人事倾轧,勾心斗角,终究一事无成。痛苦是身心紧张,整日惶惶不安,噩梦连连,满怀痛苦的人们好像是在铺满了炭火的舞台上的舞者,停止不下来。

    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对事情错误的认识。把职业当做是与老板之间的交易,通过自己出卖劳动力来换取金钱,就将自己置于被动的、被剥削的地位,注定是职场中的剩余者,永远没有归属感,没有根,没有方向,永远是职场中的漂泊者。

    当你认定职业就是交易,你就不那么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每一次的升职机会都意味着个人地位与薪金的增长,每一位同事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你就会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将他们一一铲除,平日里闲谈中的内幕就成了你打击对手的武器,长此以往,同事们都唯恐避你不及,没有朋友,只有敌人,你就成了职场中孤立的那一个。

    当你认定职业就是交易,你就会注重工作中的利益得失,只要付出就想得到,每为企业做一件事就想着得到多少金钱的回馈,没有回馈就绝不多付出一分辛苦,付出了得不到就会抱怨、咒骂,甚至想着跳槽,渐渐地,你就会形成斤斤计较的性格。

    当你认定职业就是交易,你就只会关心竞争中的输赢,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一旦赢得订单,就会欣喜若狂;一旦失去订单,就会沮丧失落。在与同事的竞争中,职务升迁、薪酬增减都会引起你情绪的大起大落,这样,你就会整天在情绪的波动中将怨气转移到从事的工作中,越来越感到工作的无趣,甚至将它认为是痛苦的根源而仇视它,于是形成恶性循环,你在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微不足道。

    当你认定职业就是交易,你就只看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整天计算着怎么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多的价值,而你每逃避一项工作就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经验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经过锻炼就永远谈不到成长,更谈不到有自己的事业。

    在人的职业生涯中,不要投机,要投入。好工作是干出来的,只有把不好的工作干好了,好工作肯定就来了。所以,当你想换一个工作环境的时候,请先不要把眼光聚焦在新的工作能给你提供多少薪水或者如何没有压力上,因为有压力往往意味着你还没有搞定它。此时,你应该回过头来检查一下你要离开的这份工作,你是否吃透了它,它是否已经毫无营养?现在许多年轻人频繁地换工作,他们眼睛总是往更高的职位和薪水上看,有时可能只是负气就放弃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当然浅尝辄止的心态也在作祟。

    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呆久了人可能会倦怠,没有了闯劲。这时候可以适当变动一下工作,这种变动就是局部的微调,是一种平行移动,而这种积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会非常有帮助。但是,无论怎样,前提条件是你已经吃透了当前的这份差事,因为每一份工作都是有营养的,我们要把它的营养吸收干净。怕就怕你还没来得及吸收此刻的营养,就去追逐下面的那个了。这就像狗熊掰玉米。结果是哪一个你都没有吃透,学无长进,长此以往你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停止生长的局面。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你还身在其中的时候,你不懂得珍惜,而当你身在其外之后,才后悔莫及。善于学习和成长的人往往用或长或短的时间吸取其中的营养精华,然后消化,从而丰富自己。而不懂珍惜的人,往往浪费身边的有益资源,白白错失良机,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曾经有个女孩,她生性可爱,是公司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但是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喜欢在工作中耍小聪明。在本职工作没做好的情况下,竟然去外面揽活。同事私下里劝她,说:“一个人的确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比如你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发展你的第二条腿。两条腿走路更稳,不会摔跤。但是前提是搞好本职工作,就是先保持那条工作的腿稳健有力。”当时她听了很感动,但是行动上却依然如故。最后的结果是她呆不下去主动提出辞职。在她离开之前,曾经哭着跟领导说:“我怎么老是工作上不顺心?”是啊,她没法顺心。如果她不改掉那些毛病,无论到哪里都会犯同样的错误。负气而走只能把失败的阴影延续到下一个新的环境中去。

    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工作其实就是你的支点,支点不同,你撬起的那个地球当然有所不同。不要歧视你手里的那份工作,尽管它现在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但正是一个又一个的支点撬起了你的成功人生。

    如果职场生活真是让你感觉痛苦不堪,可以试着暂时离开职场,回家休养,重新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规划和设计,校正方位,树立前进目标,而且经历这一次洗礼,人生也会变得更为精彩。或者想减轻或缓释压力,也可以考虑适时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大假,以便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只有当你只为内在的自己而活,把认真工作当成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不再在乎外在的虚荣时,幸福感才会滋润你干枯的心灵。你的工作是自由选择的、升华生命的有益活动,它与你的生活经纬紧密交织、融合在一起;工作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追求个人成长、自我价值实现;是另一种形式的闲暇,会给人带来乐趣。

    第二节分享很幸福

    人生的乐趣,在于分享。正如孟子所说:“独乐乐,不如与众同乐”。我有一份快乐,分给你一些,我还是一份快乐,你也有一份快乐。跳跃的时代,我们渴望简单的快乐。而分享是幸福的,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把自己的东西拿来与人分享时,我们的胸怀因而变得更加宽广,我们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只有分享,才能快乐。人生丰盛,比不上浓浓温情,而分享的快乐,在于让温情一路延伸。

    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分享。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沃尔玛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花费大量时间飞往各地的商店,通报公司所有业务情况,让所有员工共同掌握沃尔玛公司的业务指标。在任何一个沃尔玛商店里,都定时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的情况,并且不只是向经理及其助理们公布,也向每个员工、计时工和兼职雇员公布各种信息,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沃尔玛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全美最大的股东大会,每次大会公司都尽可能让更多的商店经理和员工参加,让他们看到公司全貌,做到心中有数。萨姆·沃尔顿在每次股东大会结束后,都和妻子邀请所有出席会议的员工约2500人到自己的家里举办野餐会,在野餐会上与众多员工聊天,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讨论公司的现在和未来。为保持整个组织信息渠道的通畅,他们还与各工作团队成员注重全面收集员工的想法和意见,通常还带领所有人参加“沃尔玛公司联欢会”等。

    萨姆·沃尔顿认为让员工们了解公司业务进展情况,与员工共享信息,是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干好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是与员工沟通和联络感情的核心。由此员工也产生了责任感和参与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的重要性,感觉自己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信任,积极主动地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而沃尔玛也正是利用共享信息和分担责任,适应了员工的沟通与交流需求,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为了生存,每个人都逃不开这个圈子,那么,不一样的工作心态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工作效率。或许你把工作当成是交易,是金钱与劳动力之间的交换,累死累活地干到最后,只是老板的赚钱工具,若形成了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必然令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工作绩效也越来越差,也必然让老板对你丧失信心。一旦公司有裁员的打算,你必是第一号人选,这样对你个人、你的家庭必然是个打击。而当你把工作当成是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在企业提供的大环境中,以一颗事业之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把企业看成是挣钱、谋生的场合,更是学习、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那么,你就会享受到事业成功的满足、愉悦和欢乐,这一过程也就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我们平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想要成功,没有班底的帮助,就很难成事。要认清团队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个人对团队的贡献度愈高,在团队里的分量也愈重,个人的价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团队的集体凝聚力就越强。在这一过程中,大家一起分享艰辛、分享汗水、分享收获、分享成功。

    分享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分享的前提就是让我们与企业一起面对现实。关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大家共同考虑的问题,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加入企业那天,我们的命运就和企业绑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和企业是一体的,企业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企业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把我们的未来交给企业,在企业的繁荣强大中实现自己的事业。

    懂得分享才能更好的懂得享受!尊重是相互的,大家要角色互换。你需要企业怎么对待你,就要怎么对待企业。以一颗事业之心投入工作,为企业的成长献计献策,可能这样的工作很辛苦,但你会从中得到无上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且不断得到提升,综合来看还是很快乐的。

    懂得分享就要在工作中避免一些坏习惯,比如:

    1.遇到问题事不关己。

    2.凡事三缄其口。

    3.总是墨守成规,没有创新。

    4.背后议论上司。

    5.随遇而安。

    6.追名逐利。

    7.拒绝加班。

    8.不善交际。

    9.不可改变预定了的假期。

    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自己相关的素质,比如:

    1.心中要有成长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企业里,需要的是心中有成长目标且与企业发展方向一致的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把自己从对现状的不满中摆脱出来,并在心中产生一种力量,激励自己前进。

    2.工作中乐于帮助同事。

    帮助别人搬开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也是为自己铺路——帮助同事即是帮助自己。帮助同事,既赢得了同事的尊重,更容易得到上司的器重,因为你在帮助同事的同时也向上司显示了自己的能力。

    3.要敢于尝试、创新。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员工乐于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意,在为公司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自然也会得到企业的特别重视,并成为上司眼里非常有潜力的员工。

    4.能够随时与同事合作。

    分工明确,使员工各专其职,提高效率;善于合作,能产生巨大效能,使任务更容易完成。所以,老板都喜欢在企业里创造一种合作的气氛。经常和别人合作,在合作中追求更好的业绩,追求与同事的共同成功,必然会得到企业的赏识。

    5.能完成100%就不做99%的员工。

    工作态度是一面镜子,认认真真对待工作的员工,迟早会获得晋升。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努力会被别人忽视,当你认真工作时,企业绩效的增加也会记上你的一功的。

    6.能发现和挖掘工作意义的员工。

    赋予工作价值的大小,往往能决定你从事的事业最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能够发现工作的意义,就能发掘自身的价值。不要只停留在工作本身,尤其不能停留在工作表现,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工作深层的意义,这样才能让企业重视你的存在。

    7.能主动增加工作价值的员工。

    人生的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对工作的探索却是无限的,要把工作完成得精致再精致,久而久之,你必然会在企业中显出与众不同的价值。

    8.处处为企业着想的员工。

    多为企业着想,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你这样做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因为你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时也就等于为自己带来了利益,增加了自己在企业里的价值。记住,处处为企业着想的员工,企业也同样会为你着想。

    具备上述八项特质的员工,正是企业最希望获得的人。让我们跨越员工与雇主这一心理鸿沟,靠近企业,深入企业,思考怎样的方式方法对于企业有利,在这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台,实践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第三节持一颗感恩心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捕上了岸,渔夫看它太小了,而且很漂亮,便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养在一个鱼缸里,但每天它游来游去时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了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连转身都困难了,小女孩就给它换了一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又会黯淡下来。它开始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小女孩见它这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到了另外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呀!”它叹了口气说:“哎,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不停地埋怨,“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股票又被套上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同样在事业的旅途中,很多人常常对工作充满了抱怨,根源就在于你只看到了诸事中不如意的一面。其实幸福来自于你的内心,心中充满感恩,可以沉淀许多浮躁、不安,消融许多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时刻都会感觉幸福。有幸福感的工作,才是值得我们真正追求的事业。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 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怀有一颗感恩心,感谢工作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你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工作,自动自觉抓住每一个机会,以一种事业之心来担起这份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这一切。我们要感恩于企业,是他们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自己才华的良好平台,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充满激情,不断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展示自己。在这个提升自我的空间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吸收社会知识,充实自己的社会阅历,沉积自己的综合素质。成功守则中有条黄金规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自然能赢得企业的欣赏和器重。

    我们要感恩于公司的前辈,是他们的不断鼓励,让我们更坚定地走下来,是他们的经验让我们真切地掌握了一些实战方法和技巧并加以发挥,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各方面都很成功、很优秀的前辈,千万不要错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前辈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企业这个提供着实战的学习环境中,免费提供标杆和榜样,没有理由我们不以发奋的工作报答企业的知遇之恩,成就企业同时也就成就自己。

    我们要感恩于我们的团队,这里我们要好好的体会汉语中的“众”字,这个普通的汉字中蕴含了太多朴素的哲学元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枪匹马闯沙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打造出整体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尽管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独当一面,但是,在更多复杂的情况下,还是要依靠一个团队的力量,靠着团队的智慧力量在征服市场,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才会铸就不朽的辉煌。

    我们要感恩于我们自己,在今天这个年代,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之所以失败,并不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是最为根本的,所以,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把心放平,踏踏实实地去做,一步一步的来,时刻保持着阳光般的心情与火一般的激情,远离情感的瘟疫,远离社会的阴影,亲近真实,亲近勤奋,才能走向成功。好好地感恩自己吧!一个真诚、坦诚、忠诚、赤诚的人无不都是快意恩仇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蜜蜂采花而去,嗡嗡的一番表白,这是感恩;葵花向着太阳,永远注视着天空,这是感恩。对有精神作支柱、文化为底蕴的万物之灵来说,知好知歹,有恩当报何其重要。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感恩成为一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身心和灵魂便有了一种超拔。

    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去抱怨企业环境不好,老板的素质太差,员工的水平太低,给的薪酬太少。指责别人不能提高自己,只会让自己郁郁寡欢,整日做怀才不遇的痛苦状,要么业绩平平,既浪费了老板的金钱,又虚度了自己的光阴;要么愤而出走,频繁跳槽,终生漂泊;要么经常被老板炒鱿鱼,一事无成。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自己的价值,将自己的希望断送,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消耗了生命应该有的那种创造力。

    将目光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上,心怀对工作的感恩之心,多花一些时间,想想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如果你每天能怀着一颗感恩而不是抱怨的心态去工作,那么所做的工作就不再是苦役,不是服务于他人,而是一种回馈,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做好今天的工作,自然就会成就明天的事业。

    人与企业、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即感恩与舞台的循环。你给企业、社会带来的“感恩”越多,投资者和社会给你的舞台就越大;反之,你给予企业、社会越来越少,你的发展空间也就会越来越小。

    懂得感恩,就要对职业充满热情,并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按自身的规律要求与计划坚持到底,创造适当的机会感恩你拥有的一切:

    1.定位自我,创造机会。发现市场需求,并通过充分而客观地分析,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看看自己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求,从中找出更好、更快、更便宜或更高质量去完成它的方法。

    2.营造自我,创造机会。选择了一个自己擅长而且钟爱的领域之后,你一定要想办法营造专业的自我形象,并成为这一领域的高手。如建立、提升或领导一个与你的专业领域相关的网站、网络日志或是在线论坛;写文章并向相关的杂志、报纸、网站投稿;写书并出版发行;进行公开演讲;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咨询、指导服务等。这些营造自我的措施,将使你在对该领域不断加深了解的同时,提高你的专业能力,扩大你的社会影响,并逐渐奠定你的行业地位。

    3.乐于付出,创造机会。成功是需要付出的。当你在自己拿手的领域付出时,这种方法将收到双倍的功效。无论你是主持一个免费的产业趋势“博客”论坛、撰写并发表免费文章,还是在产业活动中充当志愿者,你都在以有意义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你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4.确定目标,创造机会。你的目标是什么?是得到一个职位?是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还是为了出名?对于努力工作可能产生的结果,你必须给自己界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对于不可预见的结果应当持有一种十分开放的态度,不要让最初的想法蒙住了双眼。

    5.执行计划,创造机会。抓住机会的最重要部分莫过于执行。选择适合你的战略战术,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机会就在你手中。

    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和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此变得愉快而又健康。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好运常在,远离烦恼。人常说:“施恩予人共分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第四节跳槽前要三思

    有这样一则故事,印第安人来问他们的酋长:“今年冬天冷不冷?”酋长也吃不准,但也不好直说不知道,就说:“肯定很冷,大家要多准备过冬用的劈柴。”于是大家就都去准备劈柴。

    酋长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星期之后,他跑到电话亭里打电话给国家气象服务中心,问:“今年冬天冷不冷?”气象中心的人说:“冷得很。”酋长这才放心,回来后又通知了他的子民们一遍:“要多准备柴火过冬。”又过了一星期,酋长有点不放心,又给气象中心打电话,被告知“非常非常冷。”酋长再次通知子民们加大准备柴火的力度。两个星期后,酋长又打电话,被告知:“非常非常非常冷。”酋长急忙通知子民们一定要把收集柴火当头等大事来抓,尽一切努力收集柴火。三个星期以后,酋长再次打电话,气象中心的人用极其肯定的语气来说:“可以肯定地说,今年的冬天将是有史以来最冷的,因为我们看到印第安人正疯狂地收集柴火。”

    这虽是一则笑话,但在生活当中,有多少结论是你认为可靠的,又有多少结论是你经过理性分析得出的?比如作决策,该不该人云亦云,蜂拥而上呢?看到别人跳槽,自己也蠢蠢欲动,甚至觉得不跳槽是无能的表现。现在的工作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自己,是不是到了非跳不可的时候了,这些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不要盲从,否则,一时的头脑发热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荒废自己所学的专业

    我们应该给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和打算,以避免受外界错误信息的影响,而改变和影响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相信自己是个人才,无论在什么岗位或什么地方工作,迟早会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事业顶峰的;如果大家不安心在自己岗位上踏实工作,努力钻研,那么自己的专业技术就很难达到一定的境界,一旦跳槽的话,不但荒废自己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花时间去钻研新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新专业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基础,学习上就很难进步,更不要说能取得什么成就了。

    2.面临信任危机

    一旦用人单位的主管或者领导,看到求职者的履历上有经常跳槽的痕迹,用人单位可能就会对这些频繁跳槽者心存芥蒂,担心他们在自己的公司后也干不长,所以这些求职者自然就面临着信任危机。一般来说用人单位的主管往往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用人单位的领导对员工有疑心,那么这个员工日后可能就很难有出头机会,所以这是每一个频繁跳槽者必须要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跳槽不应只是对高薪或高一级职位的追逐,而是对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追求。

    3.无形之中可能贬低自己的身价

    许多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分析道,一般大学生在刚毕业的几年中,其跳槽的经历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即使每次在跳槽时,都能很幸运地被录用的话,也只能被当做新手来看待;要是在大学毕业后,跳槽者本身就已经有了几年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的话,才能有资格被列为初步有经验的人员,从而被用人单位当做熟手来看待,用人单位多半也会让这些跳槽者自己在一岗位上独当一面;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跳槽的次数越多,自己在某专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就贬值得越厉害,从而无形之中在不断贬低自己的身价。

    4.导致自己收入减少

    收入的高低往往是和过硬的本领联系在一起的,而过硬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们,往往得不偿失,常常会由于频繁跳槽导致自己原来的专业本领不过硬,或者使自己以前过硬的本领在频繁的调换岗位中逐步减弱或者丧失;那些频繁转换工作的求职者很有可能被用人单位怀疑为是“次品”,所以这些人在二手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是比较低的,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有些人找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跳一个地方,明天跳一个地方,结果是越跳越找不到合适的。还有一些人的跳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市场需求状况也不了解,往往出于意气用事,见异思迁,结果越跳越差。狗熊掰棒子式的职业生涯,只会让自己的能力在不断适应新工作中遗失殆尽,最后无所专长,成为职场“毒药”。

    有一个舞厅歌手对自己拼命唱歌,却要将收入的一半交给经纪人不满,不想与其合作了,双方闹得很僵。歌手的父亲是个农民,他千里迢迢赶到城市劝女儿,说,当初小李(经纪人)找到你,又花钱将你捧红,他付出了那自然应该得到回报。你一个山里伢如今在城市买房落户,站稳脚跟,也得到了你想要的。人呐,不能翅膀硬了就忘本,多想想现在得到的,不要嫌少,要不是他,你还在地沟里割禾呢。女儿听了父亲的话,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与经纪人的矛盾消除了,合作得很好。

    其实有时候事情本来就这么简单:别看别人拿得比你多就眼红,就觉得干得没劲,想想从前,没准儿现在的你还在地沟里割禾呢!

    由此,我们应该对手头的工作倍加珍惜。尽管工资不是很高,但相较别人也不低,努力工作,可保一家三口生活无忧。我们的上司每月收入是你的好几倍,但你不要眼红,这是他该得的,因为他的工作量也是你的好几倍,而且动不动就要挨老板训,在你准时下班后享受天伦之乐时他还在办公室里为第二天的策划主题赶工。还有我们的老板,保守估计一年百万多不成问题,但这也是他相应的回报,不用说他的艰辛付出和一身本事,单就他每月解决了我们百多号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就应该感激他。没有他,可能我们又要失业。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我们要怀着感恩心情工作,努力做好手头事情,对自己的薪水满意,因为要知道老板生活也不易,公司生存艰险。

    有些人开口就是加薪,闭口就是跳槽,一点不如意就心生怨恨,就消极对待手头工作。工作得过且过,可红眼病却挺重,眼瞅着人家多拿一分钱就暴跳如雷,争个面红耳赤,四处发泄心头的不满,或借故挑起事端,唯恐公司不乱。实在不满就抽身而退,全然没想到自己要先为公司付出点什么。指望天上掉馅饼不可能,欲获得丰厚回报,先以超常心来换取,在我们暂时还不能获得超值回报时,对照手头工作,想想自己得到的,内心深处该有一些满足吧?

    很多人在跳槽的时候,只是从东家挑水跑去西家挑水,并没有考虑到以前的积累是否要延续保存下来。累是他们换工作的心态,换一个环境常常成为他们放弃原来的井或者原来水桶的借口。

    有时候他们本来已经熟悉了某一行,觉得换那一行做做,也许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大部分人并不是已经有新的工作计划、目标公司和目标职位,但他们总是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总是觉得自己走出去,一定会比现在更有发展。觉得自己可能会去一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空间,也许,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是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份信心和对未来的希冀。但是,这样并不理智。因为这只是可能。其实当你想离开一个公司的时候,要好好想想有什么更加具体的理由让你离开,你未来的方向和定位是什么,谋定而后动。

    也许你会说,嗨,现在年轻,就算碰碰钉子,怕什么,大不了不好再跳一次。然而,很多人就是在跳来跳去中,浪费了以前所有的积累。也许过去3年,你已经积累了为自己挖井的一些基础,也许你在自己的公司并不是真的到“槛了”,就算是,换一家就可以没“槛”吗?你是从头再做起而已!其实“槛”产生于你自己的心中,你不敢跨过去,而选择逃避。

    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跳槽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方向。不要为了高薪和高职而跳槽,要使自己有所作为,就要找准岗位,爱岗敬业,兢兢业业钻研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埋头苦干,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别把“跳槽”当能耐

    一只斑鸠正在草原上觅食,突然看见猫头鹰飞过来。

    斑鸠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猫头鹰大白天就跑出来了,便问道:“猫头鹰老兄,你怎么这么匆忙,要赶去哪里呀?”

    “我正在搬家呢!我要从东边的树林搬到西边的树林去。我的生活是昼夜颠倒的,又喜欢在夜里唱歌,东边的动物都讨厌我。他们嫌我晚上不睡觉,歌声又难听,吵得他们不能安心睡觉,所以就想赶我走。”猫头鹰苦着脸说。

    斑鸠说:“我看你也不用搬到西边的树林了,因为不久,你就会再一次被赶出来的。”

    “为什么呢?”

    斑鸠对猫头鹰叹了口气说:“那是因为你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去改善它。首先,你可不可以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和其他动物一样呢?如果不行,那你可不可以在晚上不要唱歌呢?如果晚上一定要唱歌,能不能唱一些轻柔动听的歌呢?如果这三个本质问题不能改变,不论你搬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受欢迎的。”

    现实中,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在抱怨“怀才不遇”,感慨工作环境不好,而在频繁地跳来跳去之后,结果仍然不见起色?这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根本没有找到自己与工作不合拍的本质原因,更没有从根源上想办法解决它,而总是从外部找理由。殊不知,研究自己是远比研究别人要更经济、更有效率的。

    在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权利平等划分的今天,“跳槽”成了一件极不新鲜的事情。有一些人,往往将自己已经跳了几次“槽”作为能力的体现,同时更把“跳槽”当做更加适合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好选择。表面看上去,员工频繁的“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养成的“这山望见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自身价值有所降低,同时,“跳槽”也使员工自身的忠诚度大幅降低,终将成为其择业的障碍。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我们把工作想象得太过完美,稍一出现与我们预想不一样的结局,我们就会失望。假如你给老板汇报工作,因为不够清楚受到老板的批评,你怎么想,老板不理解你的辛苦,下属没有做得详细,数字有太多的错误?可我们没有想过,我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给下属足够的指导、足够的提醒,工作布置得是否合理得当?老板的意图是否理解得有偏差?也许或多或少都有。这时候应该认真分析工作的问题,下次我们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首先检查一下这份工作是不是很适合你。这分两个方面看:一是工作内容本身,这方面的技能你是否掌握得很好,这份工作与你的个性特征是否很合适,检查一下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多听听领导的意见,多向他们请教请教;二是看一下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职业发展,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工作本身很适合自己,很有前景,而通过短期的吃苦又能看到前途,那么问题还不大,为了明天更美好,先吃一点苦也值得。

    相信许多人都认为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确实如此,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估计都不是非常的准确。对公司来讲,我们总抱怨薪酬太低,工作量太大。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公司的贡献有多少?假如你刚到公司的时候期望的月薪是1500元,可没想到正式录用以后是2000元,自然是满心欢喜,年底老板还给了一个不小的红包。可工作一年以后,你就不满足了,因为第二年虽然工资涨了,可老板到年底没有给红包,而且,别的公司和你同样职位、工资却比你多一点点,当然心存抱怨。可再想想,你到底是在抱怨什么?你比较的对象不是我的工作业绩,而是和以前的薪酬,和别人的薪酬比较,并没有和自己的工作业绩比较。难道第一年的2000元就是最合理的吗?

    所以在我们索取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贡献。我想每一个老板看到做出贡献的员工都不会漠视的,但是你的加薪是要去赢得,而不是索取。

    不要轻易跳槽。不要相信网上那些说人才流动比例之类的瞎话,那些就像现在的媒体一样,除了日期是真的,没有真的东西。你要的是什么?薪水是首要的,所以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工作之前一定不要冲动的辞职,不要看雪花啤酒的成长篇广告,难道成长就一定需要辞职吗?所在的企业就不能帮助你成长吗?

    跳槽中最危险的当属转行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跨行业转换可以拓宽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尝试不同的行业,寻求最佳的发展。但35岁以上,除非是高走高跳,应该更注意转行的安全性。转行的动机是什么要认真分析,是因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好奇想试试看,还是真的对那个行业有兴趣。对于跳槽者来讲,兴趣还是很重要的。

    刚工作没有两年的人还不了解自己,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而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找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职位。跨行业其实挺难的,比如做地产的,转行做IT 销售可能未必很容易接受。特别是他有了相当的积累经验,比如做了10年的地产换过来做其他如医药的、保健的东西,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跨行业不是那么简单。

    跳槽或者转行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很好地了解自己,特别是跨行业的跳,这样其实也能摸索很多东西,只要你认真体会和总结,这样来丰富自己再升值经验的积累。其次,小的调整应该服从大的方向。频繁跳槽的人往往会认为自己很不幸或怀才不遇,其实这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走进的误区。为什么有人能够适应下来,有人不能适应下来?比如说他自己是读工商管理的,做项目的时候教授挑你最不喜欢的人一起做,那你就要把这当成一种挑战。所以进了这个误区以后最重要的是怎么克服,而不是怎么去逃避。其实改变别人比改变自己容易得多。

    所以,身在职场中的你,谨记别把“跳槽”当能耐,如果以为频繁“跳槽”能够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那只说明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本不了解。一般习惯“跳槽”的员工,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认真地反思,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没有清晰地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改变自己才是关键。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一个人只要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观,才可能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的实践,向着好的方向奋斗,取得成绩。每一位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事迹,无不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提高个人素质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其次,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当前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社会在前进,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因此,要努力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以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品位。

    再次,要加强工作技能的钻研。它是个人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企业最有帮助的一个环节。所谓“岗位成才”就是让员工通过对自身岗位的不断钻研,熟练掌握工作技能,以达到精通岗位技能的目的。这就需要平时发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对岗位的熟练程度,同时也应尽可能掌握相关工作的方法和流程,融会贯通,这样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个人的一生恐怕要走许多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难免要调换几种工作,但是这种转换必须依托于整体的人生规划。“跳槽”是职业生涯的致命缺陷,盲目“跳槽”,虽然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收入可能有所增加,但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跳槽”就不再具有目的,而就成为一种惯性。久而久之,自己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下回避、退缩。其实,这往往导致工作中的问题越来越多,而忠诚敬业的精神却渐渐消逝了,个人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本章小结

    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把工作看成是交易,员工出卖劳动力,企业购买劳动力,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那么,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换个角度,把工作看成是分享,企业为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员工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大展拳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那么,这一过程是幸福的。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工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分享,意味着企业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指挥;是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压榨;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分享,意味着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关注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学会分享,乐于分享的员工,才能够享受到与企业分享文化、分享成长、分享成功的快乐。学会分享,不仅仅意味着员工要有一颗事业之心来对待工作,还要学会走进企业的世界,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尤其是要谨慎对待“跳槽”;更意味着企业也要走进员工的世界,试着从员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为员工成长提供动力。这种分享是双向的,是相互的,是一种以心换心的交流,是一种彼此的期待和倾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