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地观”,风行地上,无物不受其惠,以德化民。观我生、观人观物,无所不观,无人不观。
巽为风,坤为顺,顺而巽。大观(guàn)在上,愈有样子愈是顺能巽。顺,并非谁说都得听,是要顺理、顺道,顺良知、顺本性,故曰“率性之谓道”,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标准。
《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临者,大也”,“唯天为大”,临天下先学大,重要的观念。“吾道一以贯之”,人能负担一之责,就大了。奉元,即担一的责任。昔日说“君临天下”,现为“众临天下”,谁都有资格,视有智慧与否,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物大然后可观”,怀天下志者必修天下之业,成大事业就可以观(guàn)天下。小两口过日子也要临,为争权而吵。不但要临,还要装样,即观。
《杂卦》:“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哪里都有“求”与“与”,一求一与,社会不是神化即是丑化。
“观”何以是“求”?观卦最重要的几个字是什么?“观(guān)我生”,故是求,求仁得仁。求学,学生,第一步即求为君子。“学而时习之”,学什么?学君子,“君子而时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话都必如此读才明白,没明白怎么用?未见同学有发愤好好读书者。
其次,学生学成了,进而“观(guàn)我生”,才能到“大人”的境界。中国人要是明白了,谁对他也没办法。人必得自强,不能认识自己就完了!我几十年绝对有阿Q精神,在伪满时代不是汉奸,别人怎么看不知。人要为自己活,非为别人活,不能掌握自己,谈何其他?
照我学,以我为准,其实都装腔作势。教宗在那个环境,也没把身体修好,百病丛生,那又何必学他?放诸四海而皆准,以此为标准才及格。准,测平的。见贤思齐,齐即平。《四书》中,许多古话的白话翻译。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礼记·学记》),亦是观。张君秋(1920—1997),梅兰芳(1894—1961)的学生,想青出于蓝胜于蓝,成“张派”,事实上距梅远甚。
人的欲望无穷,都想控制人,在家中都如此。观(guàn),有象以示人也。说“愈看愈像个真人”,对方高兴,请吃饭,净说假;吃完,说真。观痞,非好话。
《春秋》要求“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不拨就正了,有此一境界始能拨乱反正。今天犯罪的都是青少年,三千多人离家出走。
冷静看注,千万别怕麻烦,在学智慧,得一个即成。精力不能集中,最大的错误;精力集中,脑子才有反应。做事要脚踏实地。
读完一卦,思考其意义之所在。每次重复讲,是在提醒,否则读完犹不知什么。
大观(guàn)在上,愈有样子愈是“顺能巽”。顺,并非谁说都得听,是要顺理、顺道,顺良知、顺本性,故曰“率性之谓道”,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标准。
什么叫“爱”?将心摆在中间。人不能接受,则把心拿出,专门受气,“爱”也。对方将不合理加在你身上,你能忍受,所以爱是牺牲的。
尧就学大,“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是祖师,此后皆学尧。“唯我独尊”,人皆有独,最尊的即己独,故君子必慎己独也。人说我讲错,喜,证明有人听。讲久,就成奉元学派。
训练你们,一字讲八个小时,与电脑时代一样快速,逆其道而行;磨剩下的,“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就发明电脑者有脑,用电脑者没脑。
“观”:一、观(guàn),有象以示人也,观我,装腔作势,要人学。自上观下,观人,以德化民;“言为世法,行为世表”即观天下。佛像,人办不到的貌,要观(guàn)天下,要超乎人,大家才会拜。
二、观(guān),自下观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民俱尔瞻”(《诗经·小雅·节南山》)。
观(guàn)天下,为天下观(guàn);自下观(guān)上,人人皆想“见贤思齐”,观(guān)摩。伟大在德,“言为世法,行为世表”,则可观(guàn)天下。
没有德,有什么足以看的?许多老夫子为奸必先,习惯了!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道家的庙叫观,佛教和尚庙叫寺,尼姑庙叫庵。
“盥”,将祭而洁手。祭前净手,洗手,盆子没水,用手巾象征性地擦一擦。“荐”,奉酒食以祭,将祭品供奉鬼神面前。
“盥而不荐”,指空卖空,天下一大骗。自《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想,因有此毛病,才有观卦的存在。
王夫之注:“盥者,将献而先濯手,献之始也。荐者,已奠爵而后荐俎,献之余也……既献而荐,人之事鬼,礼交而情狎,过此而往,酬酢交作,则愈狎矣。惟未献之先,主人自尽其诚敬,而不与鬼神相渎,则其诚于礼者。”《船山易传》必看,有《大象解》,惜无作《彖传解》。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感叹祭礼太马虎了,不足以观(guàn),何足以观(guān)之?供品一摆,就往地上倒酒。灌酒之后,大家就马虎了,已无“有孚颙若”。“荐”,献酒迎神,不是祭之终。有“有孚颙若”,就会“盥而必荐”。
按礼,祭祀,如最后倒酒,错。出殡,执绋者在棺木前,意在亲身将死者拉到山上去。执绋者在后,等于往后拉。
王弼注:“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观荐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尽夫观盛,则下观而化矣。故观至盥,则有孚颙若也。”连王弼都错,百密而一疏。多言语失,前言戏之耳!
要用心,看书不可以照抄,练习用脑。自唐以后的注解都废了,《五经正义》在正什么?
“有孚”,“诚之者,人之道”,人皆有之,与生俱来的。了解,怎么去用心。“颙”,《说文》云:“大头也。”引申凡大皆有是称,大头在上,纪晓岚称乾隆“老头子”。“颙”,敬,严正。“颙若”,温恭貌,“温、良、恭、俭、让”同“穆穆文王”(《诗·大雅·文王》)的“穆穆”。
祭在诚,“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齐(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礼记·祭义》)。古时祭政合一,将祭看得重要。大孝,得“以祖配天”(《春秋繁露·王道》)。
养成每天看一卦,于心灵有莫大的鼓励,有如注入一支智慧的强心剂。
《彖》曰:大观(guàn)在上,顺而巽(悦),中正以观(guàn)天下。
“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如是谨慎!慎始诚终,才能达“观”之义。中正,即“九五”。阳大阴小,故曰“大观在上”。“大观在上”,下面仰观(guān),以法其观(guàn)。
观,得中正,“既中且正”之德,无此,乃拼命作秀。自己无德,要群众摇旗、鼓掌。
必要懂得行。如何养观德?要“顺而巽”,即顺着人性做事,当然能巽。政治家没学会受气就搞政治,开玩笑!无“顺”与“巽”的美德,就没有资格观(guàn)天下。观(guàn),做天下的偶像,得先修“顺能谦逊”,然后用中正之德。
不能观(guàn)天下,权没有用。“中正以观天下”,中犹不足,还得正。正,止于一,止于至善。一是什么?将中道华于天下,第一步得华“中”,结果“中”华了。中国应为天下立方。今后能济天下苦的确实只有中国人,德、量皆足。如真懂得国名,也不会不做“中国人”。
“致中和”,“致”是功夫,“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则“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修喜怒哀乐未发之“中”的境界。做中国人不易,是佛之母。中国东西到至高境界,非一般人能办到。我所论,皆有根据。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guān)而化也。
要能“有孚颙若”,绝对“盥而必荐”。“有孚颙若”,在治“盥而不荐”的毛病。
祭前,必要先洁手(身)、洁心,有许多的准备。且得“有孚”,即诚心,诚意,意诚而后心正。“颙若”,面貌、表情皆温和恭敬,不懈怠。“有孚颙若”,此为标准的祭祀态度,不仅是“望之俨然”了,人承认你是个模范。
“有孚”,内的功夫;“颙若”,外的功夫。合内外之道,内圣外王合而为一,体用不二,纯亦不已。必发之至诚,有诚,则“言为世法,行为世表”。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以中正之德观天下,装样,观德之修成,必叫下民在你未实现之前,就有了信心。
“下观而化”,下面看装得很像,下观(guān)观(guàn)而化,使天下观(guān)而化,此以德化民,德化也。久了,就能化民成俗。
观卦于人生、社会有什么用?中国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可见人人皆可以当天子。自“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入手,成德了,则人人皆可以为尧、舜,“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论语·季氏》),在庶民,所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行王道,必先自霸道入手。由霸道而王道,而后大道,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但如书为书、尔为尔,则完全没有作用。胆小不得将军做,无勇不能成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小时的教育就没有扎根,十五六岁再学懂是非,太晚了!造就一个社会,很不容易。进屋就放火,什么样的社会?好、坏事一开始,停止,就不容易。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天神道,可由“四时不忒”看出。
神,“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论语·阳货》),四时不忒,没有一点差错,乃诚也,“诚者,天之道”,四时之运,有条不紊。
圣人以(因)神(动词)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神”,“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论语·阳货》),圣人观天如何神这个道,以此证明“四时不忒”,没有一点差错,乃诚也,“诚者,天之道”,四时之运,有条不紊。
圣人“设教”,是为了“神道”,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圣人为了“神道”,所以才“设教”,设教而天下皆服。
尧则天,以天为观(guàn),没有用神佛,法“天之神道”,为神这个道而设教,天天喊叫,在发挥作用,“而天下服矣”,万民化服。知此,则知尧是如何则天的。
《中庸》云:“《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有德,不言不语,大家皆服之、信之,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明白,要成为生活一部分,才会进步。这么多的同学,有一够分量的?半点作用也没。无分量,怎会有影响力?现找出一个领袖也没,不论学术或是政治。想问题,必要切实际。
我最恨侵略者,最看不起汉奸。你们要知道走哪一条路,如有智,就不会如此呆!
人做事不要太露骨,好狗不露齿。作秀太过火,打击就来了。这绝对是人祸,而非天灾。我最看不起多话者在此。要做真事,绝不能露骨。作秀是唱戏,成不了大事。有实力者绝不作秀,没实力才作秀。唱戏的是自显者,都没有实力。有把握者,能掌乾坤。
你们注意力不够,要严加训练。注意力惊人,别人才会提高警觉。一字之差,都能全军覆没。
“恶利口之覆邦家”(《论语·阳货》),某某的嘴永不停。我批评某些人,但你们及得上他们?扁食,即水饺。不骂了,浪费时间!
会花钱就是学问,如王永庆,人能活得像个样子,特别不容易,即成型了。
观,好好塑造自己成型,要善于培养智慧。中国人看星辰,此乃最高智,不会变。未来,我刚说完话,接着即未来,求最高境界办不到,要求有尊严的人生。
《象》曰:风行地上,观(guàn)。先王以省方观(guān)民设教。
“风行地上”,风无私吹,周遍庶物,即化。以观之德,修到与“天德”相合,望之俨然,则民俱尔瞻。
“省方”,到各方考察,不是在屋中闭门造车,考察四方善恶,看社会人是怎么生存的?昔有采诗之车,陈诗以观民风。“郑声淫”,“郑声之乱雅乐”,雅乐,国乐。郑声与雅乐相等,故能乱之。不相等,即不能乱。殷亡后居郑地,称郑声。殷乐保存久,尚有高贵之气,故能乱周的雅乐。“恶紫之夺朱”,因紫与朱不易分。
“观民”“设教”,看百姓需什么、缺什么,而弥补之,因民之好恶而“设教”。中国地大,民俗不同,治理不易,必“观民设教”。
教育必得普遍,特别重要。冷静看,要深入。许多大师讲道,遇到己事出不来。读书必要细心,有实用观。不了解就没有用,今正逢需用智之时。
说人家是假的,自己绝对是假的。
必要懂善用智慧。我真想找个庙写点东西,给后人留个借鉴。做汉奸的,绝没好下场。在任何团体,绝不可以出卖团体。人活着,必要有格,才有价值可言。
观,得以德观(guàn)天下,否则有何可看?得有应付环境的智慧,秦桧主和,岳飞主战。我坐屋中五十年,不写一篇文章。我钱再多,生活如一,绝不改变,怕短寿。
何以一无贡献,而外国会给予荣誉博士?一个人必要有所守,真是人,什么都不用怕。人必得有德,才能健康。我过学生生活,绝不做违心事。我谁的账都不买,倚老卖老。
养成有理由必说。站在理上,要说理。要学会站在理上,然后说话。面对历史、现实。在什么环境,必有生活条件,必要懂用脑。我失败了,就知怎么对付自己的下半生,整个都有通盘计划,怎么想、怎么做事业。不告诉怎么办事,但告知结局。作秀,也得会作,必知怎么用脑。不读书,天天如热锅之蚂蚁。不多读书,就没有智慧。要以前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智慧。
有些人一句话也不听,失败了,穿不上裤子。事未发生,预估,是一大纲;环境变了,必随时变。
“学而时习之”,此为孔子立学之本。《论语》每章的深意,均不得了。“好仁不好学”(《论语·阳货》),毛病出在哪儿?“其蔽也愚”。“愚者好自用”(《中庸》),得除弊,弊在固,疾固,毋固,学则不固。“守位曰仁”(《系辞下传·第一章》),无权无职但有位,“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素其位而行。
必要从头把《四书》的基础打好。《四书》《五经》必要下功夫,才有资格讲中国学问。在学问上好好下功夫,讲学必要有所本,思不出其位,不务乎其外。不要把时间空过了,知自己有所不足,更要加倍努力。
做观(guàn)者,本身无缺失才可观(guān),民俱尔瞻,肯定之。“可观而后有所合”(《序卦传》),去自己的毛病,见贤思齐,德合,把短除掉。六爻,去毛病之术。《易》为悔吝之书,“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系辞上传·第二章》)。读完《易》,不适合的都得去掉。
毛病都是欲,名、利、色。去欲,多么痛苦!谈何容易?所以要“利用狱”(《易经·噬嗑卦》)。人、社会、国家有毛病,如何去之?“以明罚敕法”(《易经·噬嗑卦》),“敕”,“饬也”(《释名》),“正也”(《小尔雅》),法得公道。不去掉梗,就没法合。一个权臣能够除梗,本身必要不失德。
没有“用狱”的狠心,则连毒也戒不了。“狱”,犬言犬,《说文》云:“二犬所以守也。”“用狱”,第一步即讼,内自讼。自讼,痛改前非。弘一(1880—1942)自荣华富贵走入宗教,得如何的自讼?多言,永远是大害,两只犬也看不住。自讼,知自己毛病去之,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毛病。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先把是非、好恶、好坏分开,而后才能“动而明,雷电合而章”,生,从雷动,一阳生;震动,帝,主宰义。章有德,无德,民无得而称。惠众,惠即德,以惠德众,小人怀惠。
读《大易》《春秋》,将之变成实用之学。不恒己德,必承其羞,早晚都得露了。
文以载道,《离骚》至少描写愚忠。
初六。童观(guān),小人无咎,君子吝。
“初六”居观之初位,只有“童观”的见解,在老百姓无咎,于君子就有吝。“童观”之德,小焉者也。君子应为民、为国家做事。
大学生一说话,人一听,“童观”之见,吓了一跳!男孩见地不可太窄。“童观”,孙子老说:“爷爷没学问,还教书?”人的常识要丰富,否则净“童观”之见。不要自以为说什么即了不起,看自己是否是“童观”?人之私心,比不上人,还要批评人家,对社会没有公正的看法,专自卑鄙去看,净挑毛病说。发念,先试问自己卑鄙与否?没工夫读书,却喜欢批评。
观天下,看是谁来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是君子赞美孔子有三变;“童观”则不然,认为太可怕。小人把君子看成小人则可,如君子亦然,则为吝。吝是什么?“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中庸》)。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童观”,不成熟的观察,不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小人道也”,小人的看法,还自以为不得了!
同学有想法也要有做法,到处跑,有无目标、重心?没有人好好严格研究自己。
一个地方文化的深浅,看人的智慧、修养,有几个人不“童观”?必自己去求,没有什么秘诀。
小人之行,无往而不利于君子。人家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六二。窥观(guān),利女贞。
“窥观”,不能正面看。懂得“窥观”,可见已经有礼了,至少在周公制礼作乐后的思想,与伏羲时代不同。
昔日女子不参与外事,足不出户。相亲时,男的看不到女的,女的则“窥观”,有的从屏风后看,有的自屋中阁楼窗户看。满族女人手拿大手绢,一如水袖,必要时可以遮脸。或是拿扇子,也可以遮面。
大丈夫得“不家食,吉”(《易经·大畜卦》)。客家女人做活,男人在家中睡觉,此中原风俗,因那时男人少,是个宝。
不要“童观”,“窥观”更糟。现在人不敢训练说话,所以年轻人什么事也不懂。为政,必走正途,懂时势,知大势所趋,累积经验,慢慢有成,必登泰山以小天下。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见识浅,看得窄,即“窥观”,“亦可丑也”,在男人身上可不是光彩的事。男子应有大丈夫的行为,做事应正大光明,不要有“窥观”的小人行为。大丈夫志在四方,宇宙内事乃我分内事,居天下之广居,怎可净窥观?
更卑鄙的是从门缝看人,斜眼看人。“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北方人不直接骂人,间接地骂。我对女子有偏见,尤其是西太后。
讲得通神,才能用上。六十四卦,多少爻即有多少道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童观”“窥观”,胆子就大。天下人的智慧不同,智慧不足者不能窥其全貌。
社会就“童观”“窥观”,人批评,又何必动气?多读书,就有主张,并非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只要无愧于心,则“童观”也好,“窥观”也罢,都可不在乎。你有德,天下人都会说你好?
六三。观(guān)我生,进退。
前三爻为内圣功夫,有了内圣的功夫,才可以进而观天下。好好观察自己,看在日常生活、进退行事中,有无失道之处?
第三爻,苦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不能有“观国之光”,得先修己、立己,再决定进退。
做事,有进必有退。“观我生”,讲进退,观自己的德能,看进退行事中,有无失礼之处,以决定进退。此爻有持己的功夫。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观我生,进退”,一个“生”字,包含无尽意!人生就好坏、善恶、高下、美丑,以“进退”包括一切。我怎么生?我要怎么生活?得永远生生不息。人的长短寿,与环境没有多大关系,而在精神生活。生,非人所能逆料的。
世界观,应扩大自己的眼光。人活着,懂得有智慧,得立个标准。只要儿子不死,父母没有不原谅儿子的。我改了世界观,题“长白又一村”,我母亲知儿子不会死。天德,尊生,好生,反战;奉元(体),华夏(用)。
《大学》讲“天下平”,《中庸》“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华夏,大同,天下一家,因都是一个源来的,即元。元、一,指体、用而言。“吾道一以贯之”,要好好悟“一”是什么。
“观我生”,观我怎么活。看看自己,别净看别人,然后知所进退。进退,好的保留,不好的去之;都如此,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就成君子国。
《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之美,在以光华天下。
《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chāng)乎鼓之,轩乎舞之。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于予论乐,配天之灵。精华已竭,褰(qiān)裳去之。”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华了,以中华天下。我天天叫,在制造21世纪的中华文化,要拨乱反正。《春秋》最后一句话“拨乱世,反诸正”,是真的。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三爻为进爻,或进或退,教人如何为天下的模范。
此爻,观我日常生活、进退行事中,看有无失礼之处?研究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所得(态度)、生活环境,进退在乎自己,“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未失道也”,“率性之谓道”,责己也厚,不失己道,不失己正,在知止,止于至善。自知,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
人每天皆在进退中,洒扫、应对、进退,言谈笑貌,言行举止。进退,指应世、应事。应事最难,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乡下老太太没有读书,但家里治理得井井有条;收入不丰,却什么也不缺,胜过读书的。你妈妈都比你老婆是“人”。
有几个人懂得管理自己的人生?要将自己的一生考察、研究、观察得很好。能“观我生,进退”,才能发挥大力量。讲五十年,也没有出一有担当者。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进退亦不一。人不可以失道,进退绝不可以违背人性。都是自己的修为。
成就如何来?如何成事?必修理自己。自己面对的如不能整理,又如何能治国平天下?家庭教育,习以为常。昔奶妈到家来,生活习惯相同。一个人必能自立,才能立人。不能自立,焉能立人?自欺!
你们这一代,聪明过火,一点守都没有,不能有所守,就不能有所为,有守有为。见利思义不易,即有所守,即使有苦也必守住,才能成就。成就事业,必律己严;其次,家庭愉快,好好活。人生就此二事。
六四。观(guān)国之光,利用宾(名词,当动词)于王。
“六四”阴居阴位,当位。重臣之位,承“九五”,是观(guàn)国,或是观(guān)国?其利在于宾近于王。
《论衡·别通》:“浅者则见传记谐文,深者入圣室观秘书。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观也。”
以礼求贤,为王者宾。有德之君,特别重视宾的人格,故能以德化民。人人皆为尧舜,则为“观国之光”。
观光,看其光华之处,看此国是否崇“尚宾”。王所用的都是宾,非奴。《广韵》称:“臣者,伏也。”我解,奴也。德足,即为宾。
两口子要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结论:可要好好保持那个神圣。如谁也不服谁,就打。何不跳过服,直接为宾?
昔日娶公主、格格,曰“尚主”,没有强迫,没人要。崇尚,心之所尚。《打金枝》剧,郭子仪六儿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吵架,说:“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只是不想做天子!”郭子仪急向皇帝请罪,皇帝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旧剧很能启发人,何时用智,必要冷静。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六四”离“九五”近,“观国之光”,亲炙其盛,使自己有所进益,“得其天爵,则人爵随之”。
入室弟子,又叫“亲炙”。盛馔,太太亲手做的菜,叫“亲执”。
宾者,未仕而刚入仕,未正式应命,君以宾礼兴之。祭祀,磕完头,起来时喊“兴”。喊兴,起来吧;免参,不必跪。
“尚宾”,特别尊重对方的人格,“君使臣以礼”(《论语·八佾》)。教化一个人,必尊重对方。不尊重他,又如何感化他?待民、敬民如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
求智慧,多读书,但无身体力践的毅力,亦无用,故曰智、仁、勇三达德,缺一不可。到国外讲家务事,谁懂?要得启示,重点在此。“扁食”,自以为智高,其实所闹笑话,大小而已。
九五。观(guàn)我生,君子无咎。
“我”,在关于我者切也。“观我生”,帮助我的人生,由低到高,装饰自己的人生,使其愈来愈伟大。立己,观察自己的生活,此即中国人的德行。想做天下人的模范,必要好好看自己的生活,必要有内圣的功夫。
观天下,“中正以观天下”,己立立人,自己绝无失德,故无咎。如光有位而无德,不能观乎下,下民就不服,就有咎。
《象》曰:观我生,观(guàn)民也。
“观我生”,塑成有德之象,具有偶像之德,得有多高的修养。不论到哪儿,人都看你是偶像,放诸四海而皆准,准,名词当动词用,自准看出平不平。百姓以你为准,此“观民”也,叫他见贤思齐。观己以察民,彼此互勉。
国家领袖,言为世法,行为世表。将自己生活表现没有失德,可为天下观。以自己生活经验为准,足以观民。天下都以“九五”为观(guàn),作之君,作之师,为配上帝。观民,必看看民对你的反应如何。
我受尽千辛万苦,所背的书,一辈子也忘不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用脑得缓,慢慢读,慢慢想。坐不住,怎会有功夫?坐,不用垫子,才显功夫。“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读书就一个“勤”字。学中国东西,《四书》基础没打好,绝不明白。为学,绝不可以躐等。
搞政治,一本书烂熟在胸,就足矣。但必要以德为本,才有善终。做什么事,都得有德,能静下,懂应变。《易》讲趋吉避凶,如连吝都没,当然吉。
千万不可以胡扯。羲皇人祖庙,不可以烧冥纸,要烧帛。
上九。观(guàn)其生,君子无咎。
来子注:“不曰‘观我生’,而曰‘观其生’者,避五也。是‘我’字甚重,而‘其’字甚轻也。”天下无二君,故“上九”“观其生”。“其”与“我”,一字之别,就不同,必要有分寸。
“上九”,元老级,反省自己是否有观之德?观己生,修己,将自己一生装潢好,塑成有德之象,使百姓见贤思齐。但不敢与“九五”同观其民,故“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都是“志”,但这个“未平也”。如都兑现,即平了。光有志,未行,所以用“其”。再读“其”字,警醒!此为志、目标,但志未得也。
“得”与“平”,意境不同。平了,即参,“与天地参矣”,与天地平了。“立,则见其参于前也”(《论语·卫灵公》),眼前平视对方,即参。同参,同学,平也,天地参矣!
德与志,未相称,故曰“志未平也”。人皆有志,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上九”,“志未平”;“九五”,志平,志达到了,完全兑现了。
高而必危,知此,才能长守贵。有德,还必要知时与位。时与位不同,不能平分。失败,只能怨自己不能怨人。
“德”的含义很多,必要有丰富的知识,与“专学”为二事。无知识,如何应世?谈判,必要有专学。
“生生之谓易”,中国人尊生,仁也。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母难日。我不过生日,为我母亲过百岁。“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泷冈阡表》),一句话可使天下有心人孝。你们早“戒定慧”了,而我还在“贪嗔痴”,故时时提醒你们。
今天要怎么设教?设教,是为了厚生。怎么活?必要活得愉快。《大学》“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为设教的根本。得诺贝尔奖,亦必自此精神来。中国思想之可贵,在此。
生很不易,既尊生,得优生、优育、优教。孩子不听,就骂,孩子仍照旧错;打,孩子跑了。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不听,应该高兴,因为他有想法了。此优教也。
我与孙子喝茶,他什么都学,就不按我的方法,研究何以如此?教他做几遍,几次牛头不对马嘴后,就从了。此时,再搬像观天下。强迫,则鸿沟深。
教育完全是爱的力量,慢慢建立信用。如玉,得天天盘,才会亮。视自己有无优的头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应举一反三。
知识分子应勉励孩子做,不对,再纠正,则心服口服。从头至尾调整孩子,好好玩这个宝。为人父母,谈何容易!我的老母凶,但有道理。慈安能忍,不易!学会受气。
没有思想,被前人牵着鼻子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今天,就是孔子来,也不能解决。“学而时习之”,“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都非观民,谁也没有省方,谁也没资格设教。21世纪了,还净说鬼话,皆不识时务。应善用头脑。
存三统,张三世,因而不失其新、不失其时。今天,必要“正辞”,不能再人云亦云。必要有“合时”的思想,得省方、观民,然后设教。狗嘴,焉能吐出象牙?正视问题,好好面对世情的演变。新闻,时学;他说,证明其无知。
容忍,认识真;推己及人,恕。想做,不让做,心里多苦,一定要他自由发展。差一会儿,心理影响大。识时,识环境。净心,不过少数中的少数。坐着琢磨。省方、观民、设教,思想家跳不出此。
有个明白的父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最老,其实最进步。实学,要能用上。知其人,不得不研究其环境背景、人事。孟子,儒丐;孔子不然,固穷。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卦与卦有关系,反复印证。一样想事,有些是书呆子。读书,要静心,经大脑,多看几遍。
奉元书院,是“长白又一村”的一点。我、你、伊。伊,他,伊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是承学。读书,少读一遍,没有多读一遍的深刻。我今天仍比你们用功。
没有将相之才,叫他做将相,是暴力。能观天下者,绝对有大志。观,物极必反!共患难易,但共福难!日正当中,作梗者出,必有噬嗑之才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