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shì),啮,咬;嗑(hé),合。上下两阳而中虚,“初九”“上九”,上下唇;一阳间于其中,“九四”,障碍物。颐中有物间之,用噬的功夫达到合,把障碍物铲除。
卦体:离为明;震,动也,动而明。离,为电;震,为雷:雷电合,利用狱。
《序卦》:“可观(guàn)而后有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真正足以观,可以作为模范,“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中国人重视德行,可观,然后大家才有所而合。想合,遇障碍,必要有噬之术。用噬的功夫,铲除障碍物,达到合。噬嗑,两嘴合在一起,用牙咬断,比喻除掉障碍。这么讲,懂吗?得有噬的功夫,然后就嗑。里头有术、手段,包含的意义多。
每天一睁眼,就有障碍物。人生,天天在痛苦里,有障碍,必然的;顺利,乃偶然的。中间有物间之,如何除间?如何认识人生?如何除掉障碍?于是有噬嗑卦。噬嗑,用噬的功夫,达到嗑。
《杂卦》:“噬嗑,食也。”
看清什么东西,知道用什么方法咬。都是智慧的产物,哪有新旧?没有研究,怎么知如何咬法?圣人贵除天下之患,不杀无辜,但杀有辜者以除害。
何以要学《易》?“先迷失道”,好名、利、色、财;“后顺得常”,就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除奸,除害。大,除国之奸、害;小,除己之奸、害。既已观天下了,何以还要除奸?懂《易》,则知今后的必然性。
宇宙观,就看你怎么看宇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怎么观天下?如是“童观”,则宇宙观亦为“童观”。看你以什么看天下,王八蛋看天下都是王八蛋。你了不起,了(liǎo)了(le),起不来。我说的话,你们认为落伍,明白时,已经来不及了。
志同道合,至死不变。同志,应以道合,非以势与利合。社会是什么东西?戊戌时,如谭后死、康先死就好,康后来一点浩气都没了!
噬嗑,教除障碍之术。人生要没有障碍,就没有智慧,因障碍而生智慧。蚂蚁虽小,犹知分工合作。人愈了解自然,愈有前途。
嘴必看紧,才能除障碍。一言偾事,祸从口出。要你们看住嘴,许多事失败于此。王婆满嘴胡扯。“狱”,犬言犬,不用两条狗看住你的臭嘴,早晚出事。多说话者,我都不要,败事之根苗。现在许多年轻人反常,不正经,你和他谈正经,他却扯闲。我少造就女同学,不懂控制言。扁乐以忘形,能成大事?一举一动完全妾妇行,小老婆的行为。狗眼才识人,连狗眼都没有!
外防寇,内除奸,绝不可以手软。
“可观而后有合”,合天下不易,连尧都有“四凶”。
《尚书·舜典》中“四凶”是共工、欢兜、鲧(大禹父亲)、三苗,至舜始流放之,《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要练达有担当,什么来可以应付。消化不祥的东西,必得有术。无一人能躲开劫,得练习有担当。
十年可以驯一只猴子,百年也驯不了一个学生!我这两年受点气,“童观”,被纠正。小孩有意见应高兴,代表他有看法。爱心与耐力,优教并非易事。我没和家人发一点脾气。慈安说:“我没什么长处,就能忍。”一个女人对丈夫能忍,就没有什么不能忍。
噬的方法不同,但必得噬,为了合而噬。天下统一,要除梗,得有脑子。“噬嗑”了,则一举一动卑鄙,焉能做大事?
噬嗑,亨,利用狱。
王弼注:“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间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刑克以通,狱之利也。”想君临天下,必有德,大观在上,言为世法,行为世表。天下有许多间,想天下一统,得下啮的功夫,铲除障碍,杀有辜以除害,故圣人贵除天下之患。
“噬嗑”并不坏,把梗嚼碎,化除障碍才亨。噬嗑要能亨,就必“用狱”。狱事乃因不通而生,其利在于用狱,用狱专解决天下纷争之事。如懂“利用狱”了,焉能不胆战心惊?
“狱”:名词,监狱;动词,诉讼,即祸患也。“狱”,指有不平事。“狱”包含多,从法到刑。讼的结果,才用狱。“必也无讼乎”(《论语·颜渊》),狱用不上了。“利用狱”,其利在于除患。能亨,乃“利用狱”,专解决天下纷争之事,其中含多少曲折。
自一个人得意忘形貌,就看出其修养如何。不知人,绝不能成事。《人物志》读了,会用?要逼自己看书。
用心思者,说话前后要有层次。读书,就如读棋谱。
好好过日子,得靠智慧、靠文化。写信不会用词,因上一代不识字,一点基础都没有,必要加倍用功。造就小孩,什么都要学。
亨,自“用狱”功夫来的。除梗多难!非一日成梗的。党中有派,利益集团,如得不到利,则成反对派,讼由此起,兴讼。必也无讼,整顿就得发狠,“用狱”才能解决纷争,自根上来,得有“用狱”之威、之仪。天下事之所以不得亨者,因其中有间,有间隔、有离间之言。理繁自间,因其间而理之、治之,此必冷静、沉着,经之、纶之。无威不能行,要恩威并施;不能偏私,否则失仪。能“用狱”者,多半是阴柔之士,其利在用狱威,阴险!杀人魔王,长得文质彬彬。
现在好好整理祖宗的遗产,对人类可以有莫大的贡献。成事,必得有修、有为。修,内圣;为,外王。想成事,必得有所修。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
“颐”,腮帮子。“颐中有物”,必得噬,才能合在一起。因噬而嗑,达到最完美的结果。
求的就是平,有水之德,才能平天下之不平,“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将坑一一填平了,再往前进。如不用噬嗑,即达不到这个平。战争是方法之一,终极目标是除障碍。“噬”,“用狱”的第一步。
王弼注:“有物有间,不啮不合,无由亨也。”怎么“噬”?“噬”的层次,如“用狱”。人生皆有阻,想法突破之,无不亨矣!
圣人贵除天下之患,其间必有技巧,即政术,用“噬”的功夫除掉障碍,才能达到目的。知所以用理为难,务必真明白,才能用上。
刚柔分,动而(能)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刚柔分”,社会,就刚柔、是非、善恶、黑白,两个层次,要明辨之。“动而明”,动能明,不能盲动;动不明,即盲动。一举一动,必知何以要动?
明而后动,必先分辨刚柔、是非、善恶、黑白,依此类推。大家都明而后动,则失败的机会少。
或动而明,或动而浑。明,日月之明,日月无私照。《易》真读好,真能应世,要稍用点心。
你们守不住口,最可怕!说话,非仅一说一而已。修宫殿式的书院,说成要在铜锣修皇宫,这一引申,完了!我只好一笑置之!幼稚病,完全无自知之明!
“雷电合而章”,“雷”,代表刚;“电”,代表明。“雷电合”,而章其光。法自然,那时简单,将之凑在一起,即成智慧的产物。《易》到底几千年?不得而知。应好好培养自己的智慧,将自己放得很大,与天地合其德。
嗑,恰到好处。威与明、威与德,恰到好处。没有不服的,即“章”。雷、电,两个作用,合了,才能章。要特别用智慧,人家都懂“合而章”。
“不当位”,固有所失,但言如能用两犬看之,以守言之利,可以补不当位之失。净嘴硬,就挨打;嘴柔些,就不挨打。
最高的外交官,是志在必得,非志在斗嘴。“无所不用其极、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在什么地方,无不用自己最高的手段、谋略,真是比法家还法家。《学》《庸》如精通,还得了!你们聪明过头,自以为没人比你们聪明,其实,再愚也不过,终成空入宝山回。懂太少,不知自己不懂。
“六二”中正,“六五”正中。“柔得中”,能上行,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刚没得中,就下狱。狱,有形、无形皆有之。
“虽不当位,利用狱也”,成王败寇,见恶必除,人人必为。改造,将嘴中物消掉。有大德用观(guàn),以观(guàn)化天下;不能,则“用狱”。化不了,就得争。
我一生没大成就,至少没大失败,就用笨方法,在屋中读五十年书,绝不动。人格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人有所守,然后才足以有为。
竹子有节,台南开元寺有七贤竹。竹子一冻就死,北京必放在木桶,下窖,明春再拿出。我去年回去带竹根,有所爱,用以勉励自己。用各种环境勉励自己。门口栽竹,警惕自己:难道不如竹子之有节?
贞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没有香味。“兰为王者香”,王,天下所归往也,此德可不易。我“竹梅堂”,竹,守节;梅,耐寒留香。我也喜兰,但不重视,因时间太短。
中国时代来临了,必要靠文化,要有奉元、华夏观。我自“长白又一村”后,确有思想。
人最重要的是过精神生活,精神如一颓废,就完蛋。我看每卦,皆亲密得不得了!有人仔细,懂得关心别人,许多地方表现出人性。今多少人盲动,不知自己为何要如此做。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诫,正也)法。
如雷之明、如电之刚,必公而无私,才能树威,再做噬嗑的事。以明于威来正法,得刚断。做公平的裁判,必得具有修养,柔而得中。
有法,再订罚则。“明罚”“敕法”,“用狱”的两个重要方法。依法处罚,不可以有偏私,不法则失仪。特权,立法而不守法。真明白,才能用,印证外边事。为学,要整理众人的事,“儒,人之需也”。
噬嗑,效雷之明、电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否则夜长梦多,除害可不能客气。老期待别人有善的回应,应知噬嗑是罚与法。
聪明男人,把钱交给太太,她是装钱的皮夹子。用激将法,问:“怎么不花?”反而不花了。懂得术?都交出去,反而给几千元。过家之道,两口子都没处好,还有学问?皆实学也。光知信佛,没学佛,把老婆气得生胃病。会背书,只是书呆子。吃素,还争口味如何?
初九。屦(jù,意同“履”,足也)校(jiào,枷械)灭趾,无咎。
走路,是用趾,不是用脚。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屦校”,刑具加在脚上;“灭趾”,刑具超过脚的尺寸,使其行动不便,非毁其趾。脚上戴刑具,低头看不见脚趾头,并非最重的刑。初犯毛病,给予警告,小惩而大诫。
《系辞下传·第五章》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所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一般人不仁,没有爱心;仁者爱人,而无不爱。为政之不二法门,小人怀惠,“先之劳之”(《论语·子路》)。“世路难行钱为马”,绝不可以随便花钱,必要时“宁可填城门,不可填壕沟”,要会使钱。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我讲微言大义,并非讲字。
不听话,先限制你的行动,以刑具当鞋子,低头看,不见脚趾。给予教训,叫你“不行也”。“灭趾”的目的,在“不行也”,警戒不要再错下去,“履霜,坚冰至”。刚犯错,知所悔改,“过,则勿惮改”,就无咎。一个人开始犯错,学校、家庭不管,坏!应自“灭趾”时,就惩之。
“初九”阳居刚位,阳刚太盛,无人能化之,乃惹是生非,有“灭趾”之凶。初犯,如原谅,则成姑息养奸;积恶成习,则灭耳也。应惩之于初,使“不行也”,小惩而大诫,不至于“何校灭耳”。我对小偷打五十大板,要他父母领回,吃家里的。让他痛,却死不了,才知悔改。对贫穷的小偷,则宽些。不能除障碍,随社会走,坏。
没有“屦校灭趾”之智,就面临灭亡。贪心,狗屁都不如。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灭鼻”,如小孩吃蛋糕的模样。
二、三爻,管犯毛病的人,做事有表现,但并非成就。
除患,总有点过,狠狠咬一口,用劲过猛,把鼻子都埋上了,即失中。老头左看右看,恰到好处。虽失中,但无咎。
嘴好说,又好吃,一切祸端自此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想成大事,必得守口如瓶。逼不得已,也必顾左右而言他。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切肤之痛!
咬时,用口劲,咬肤,目标是骨头,用狠劲,故灭鼻。用这么大的劲,怕降不住里头的骨头。什么都不怕,刚;“乘刚”,骑住你的刚。
过犹不及。除患,得有经验者,明而后动,不必过火,要恰到好处,“乘刚也”。
“柔得中”,承势而行,至少保存既得利益。现实如此,不承认也不行。应与,唱和。中国思想就在“中”。龙德,最标准的德,但超过一步也不行,所以“亢龙有悔”。真懂中国文化精神,则百发百中。中国人多,有才识的人也多,后面总有一帮人。老谋深算者,得天天静静想事。
《易经》必要总琢磨。用世,见仁见智,事情发生了,就可以找到用世之道。许多博士讲,下面的就不敢笑。发生事了,再找方法,与没遇事者,两者绝对不同。经验太宝贵。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毒”,《说文》云:“厚也。”味特别重,陈年的。做腊肉必高手。吃腊肉遇毒,常有的事,吃坏肚子,拉完就好,无咎,不必大惊小怪。
反常的事虽小,也可能出大事。吃不新鲜的东西易得癌,罐头、腊肉少吃。同学为了省事,净吃罐头,得大肠癌死了!
最坚持,也是最可怜的一爻。常事,有吝,不一定有咎。但有吝,也可能出大祸。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小象》与爻辞不一。爻辞说常态,《小象》说“位不当”。碰到厉害人了!“位不当”,“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北京夏天,有几天特别热,说“今天太阳太毒了”,即太热了。“你这个人太毒了!”即太狠了!超过一般人接受的(常),即毒。
一个家真不容易!妈妈所受的罪太苦,孩子还天天发脾气,妈妈帮忙还不要。生那么多做什么?天天受气。“慈恩罔极,悲心无住”,无所住而生其心。人没有私心,不易!要小孩子多做事,是自理智来的,不使其成废物,将来懂得应事。告诉怎么做,就不懂用脑。
孩子问功课,说“明天问老师”,要他多想一想。写字、作文有老师。古人易子而教,自以为教得尽心,听者可是不尽心。从开始就要养正,“蒙以养正”,拨乱反正多不易!小孩一年、半年不注意,一生就完了。超过标准,就毒了!“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对事情、东西、环境了解不足,“位不当”,故不真知。人最要当其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因不称职。
好的厨子,拿出来就会做,不会有“遇毒”之患。自吃,可看出中国民族智慧之高。清末,大家不读书了,就天天玩。什么茶用什么壶泡,改变,味就不好。一过度,就不行。
以主观见解解决问题,绝对出事。中国东西下功夫,治事保证是高手。但读不通,因没工夫读书!
《周官》不论是谁作的,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列四百零二种职官,什么官管什么事,多么致密!中国人确有长才。有人批评《周官》为“六国阴谋之书”。但值得学,防人之心不可无。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以重金购得《周官》古文经后,献给朝廷,深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刘歆最早奏请列《周官》于经,而称其为《周礼》,认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迹”。
《周礼》所体现的制度设计,包括器用、衣冠、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政治制度。《周礼》与《仪礼》《礼记》统称“三礼”。唐代立为“九经”,为《十三经》之一。《周礼》成书于何时,也是今古文之争的一大内容。王莽托古改制,以《周礼》为本。何休认为该书是“六国阴谋之书”。
你们遇事,反应慢。智不低,是入途糟蹋了。培元,智慧可以培养,把自己塑造好,然后奉元而行,可以有大成就。成就必要有创见,发前人之所未发。
早得结论:“愚者好自用,贱者好自专”。“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中庸》),注重舆论的反映。“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又)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察言观色,见时怒目以视,有机会就说。你们太不懂自己不懂,坐井观天,所见者小。
应培养自己:培元,元培,奉元行事。蔡元培,清末翰林,留德,对中国教育有贡献。奉元行事,才没白元培,必要深求。
笨人,就别太管闲事,太分心。智高者,可以多管。我愈放假愈忙,忙着教书。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早晚惹祸上身。
知足即愚,独断即贱。自己把脉,看自己患什么病?你们时间不多了,快的话还有转圜的余地。你们愚得出奇!净以自己所知衡量别人,非失败不可。
每卦,都有莫大的启示。乘势、顺势,《易》即讲理与势。袁了凡有《了凡四训》,我写《奉元五课》。自清逊位以来,中国文化败坏至此,应好好振兴。《论语·子张》云:“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九四。噬干胏(zǐ),得金矢,利艰贞,吉。
“九四”,重臣,管国家大事,斗梗,要灭梗,在第一线。
“干胏”,干肉又有骨的环境,最艰难的环境。
干肉里头犹有骨头,不用“金矢”灭不掉。“金”,最刚、锋锐的;“矢”,直也,不能有点偏私。“得金矢”,得如金之矢,有点偏锋,就完了。
有“金”与“矢”两个宝的修养与才智,如金之刚、如矢之直。守住正道,碰到环境就能。大家有灭的对象,“九四”要灭同僚。“矢”,代表直,得正直,其直如矢;“金”,纯、刚,得无私、无欲,无欲乃刚。金之刚,还得直,才可除“干胏”之凶。好贪,则不刚;直,没有突不破的。“利艰贞,吉”,有了刚、直,还得经过艰贞之苦,才能吉。
用刚,易引起误会,想除同僚之梗,谈何容易!本身站得住很重要,修德不易。
我五十年,遇见不少年轻人。回忆自己年轻时,陈宝琛反对“满洲国”,有人批评他落伍。我失业半世纪,但结果仍算最好。没有一人会说我有先见之明。现在盖棺论定,那些人,今天活着的已不多。我现在是“梁惠王治国,尽心焉而已矣”,说一说,听不听在乎自己。
是中国人,就好好做中国事,中国有十几亿人。我好坏事皆经过。应善用己智,为己之所当为。唯有做千古事业,才不是个点缀。中国人要做千秋事业。
天文,自日月星辰入手。人文?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非学文章,经天纬地之谓文。“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泛爱众,仁也;能亲仁,安仁。没有此高深的修养,不配做经天纬地的事业。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得金矢”,还有要“利艰贞”的修养,才“吉”,但仍“未光也”。
“未光”,即屯(に)“九五”“屯其膏,施未光也”。你的吉,是自艰贞来的,未足以光大天下也,故不足为法。
“听讼,吾犹人也”,未光也;“必也使无讼乎”,才是高手。天下无贼,根本没有贼,才是高手。“必也使无讼乎”,光大也,真正观天下了!
难,不一定艰;艰之难,才难。噬嗑的时代,不容易!突破困难,非一下即得。人做事,不能光想得便宜。怎么突破障碍?“得金矢,利艰贞”,才能吉。一层层上来,事一步比一步难。
环境,实际之逆境,有障碍。随时,时一直在变,半个小时即不同,客观环境影响大。“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论语·八佾》),心正矢直,争的是德。谈容易,但临事能应,难!
要教将相,非教妓女。除弊,没除尽,就“未光”。如本身没除好,又如何改造别人?“得金矢”,只得利器而已,本身还得有“艰贞”之德。想改造,得从自己开始,团体得清清白白的。
人都有长短,要用其长,避其短。孟尝君养鸡鸣狗盗之徒,什么人都得养,有时必得说假话。“时乘六龙以御天”,每爻都不落空。
文天祥临危致命,灭梗,代代有文天祥,就求一死。不言之斗,“九四”要灭不忠的同僚。今天如有,要怎么斗?一个个衍。不识奸,怎么除奸?斗同僚,太难!势均力敌。自以为有绝对把握,最后都失败了。
找人才,非拉帮,多有何用?不要多,是要能。好好读书,得启示。太愚了!可用之才没有。你们真正是乡下孩子,什么也不懂。再不建设文化,就没有办法。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黄金”,“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中道。“金”,至刚也。
“贞”,正固。“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得无咎。
冷静想,得太多的启示。不是完全以德化天下,还得含术。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得当”,恰当,不多不少,不肥不瘦。两个东西配在一起,正好,“得当”。
伏生(伏胜)背书,谁也听不懂,只有他女儿懂。
秦焚书时,伏生壁藏《尚书》。汉文帝闻之,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逾九十,不能出行。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亲受。但伏生年迈,话难懂,只有他女儿羲娥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晁错。终于将《尚书》整理出来,补出所失篇章,使《尚书》得以流传。
朱子不够冷静,也未必有真智慧,命名《周易本义》,证明其吃天下人。
“中的”还容易,“得当”可不易。父子之亲,都有代沟。一拍即合,相见恨晚,谈何容易?
“六五”,合法的头头,“得当也”。柔处事,必要有“黄、金、贞、厉”的功夫。
治狱之事,即行威之事,要面对,贞可无咎。乱了,证明无智;有智,就不乱。大家都要谋国,血气方刚,却成先烈了。
谋国之忠者,莫过于黄兴(1874—1916);谋国之成者,莫过于周恩来。曾文正说“做大事业以造就接班人为第一要义”。
人最重要的是功满全期一般同。盖棺论定,历史值得论的没几人。八十多年,学术上仅熊十力一人。胡适,胡适乎?而今安在哉?
奋斗要有目标,在自己本分内好好做。最低限度,得把家弄得很温暖。家,人生最重要的地方,还斗?
到观了,要防未然,因为乐极生悲。必要知怎么读书。文子问道,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通玄真经·卷五》)
东坡语曰:“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和子由论书》)
卖国求荣,为夷人之奴,一群无耻之徒!何以一事无成?就因为什么都不精,顺嘴胡扯。要永远具英雄本色。人到无耻,则无不为矣!知耻,才近乎勇。
上九。何(荷,负也)校(刑具,又厚又重)灭耳,凶。
“校”,枷械,是最轻的刑罚,如《女起解》中的玉堂春。重则没耳,自脚至耳套上刑具。仍不知悔改,则用刑益重。
《系辞下传·第五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而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屦校灭耳,凶。’”知有问题,快快解决,灭耳,就凶。不能防未然,则有“灭耳之凶”。
宋早晚“何校灭耳”!宋,历史不放过,现世也绝不放过。弄不好,李亦在“上九”一爻内。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积恶之所致。顽固分子,不听善言规劝,故用重刑。
由“履霜,坚冰至”到“何校灭耳”,乃根本不了解外面环境。外面环境没好好听,“聪不明也”,连听都没听明,听,察迩言,“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聪的功夫。尧、舜“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尚书·舜典》:“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史记·五帝本纪》:尧使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潜夫论·明暗》:“夫尧、舜之治,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天下辐凑而圣无不昭。故共、鲧之徒弗能塞也,靖言庸回弗能惑也。”
观世音,寻声救苦,即听之道,听得明。
好坏仍留下名,如杨度,至少自我满足。弘一大师,细究之,是成或败?弘一法师乃天津名门,无所不好,害多少人,光自己成佛了,如说是“律宗祖师爷”,也太自私了。左右环境没弄好,留下多少人的遗憾。歌颂一人,究竟歌颂什么?在环境走不通时,遁入空门。可以为人夫、为人父乎?净走极端,最后走入绝地,无转圜余地。
人要不怕死,还有什么不成功?自知,特别难。不能谋国,至少要能谋家。无谋家能力,就不要结婚。家,必营造成安乐窝,父父子子,其乐也融融。
为小丑者,一阵风来,乌云即散。
培己,有自知之明;不能,要多接触。王船山作《读通鉴论》,有社会经验;《通鉴辑览》,枭雄之主(乾隆帝)批的。要学人家的经验。本身智不高,又不学,能够应事?花花公子还有一套,历史犹留名。
齐家,亦为八德之一。如一德都无,即缺德。活着只一次,没有来生。学生,亦得知生。求学,学什么?中国之学,即生之学。仁,二人偶也,必得生。《易》之道,就讲生生,终始之道。
何以周恩来能成谋国之功?中国史上特别值得学的一个。人不能都谋国,但最低要齐家。家如不愉快,就活得没意思了。
遇事就生疑,乃乱。黄代表中,“黄中通理”。贞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素富贵行乎富,素患难行乎患难,富贵、患难都一样。人在富贵前后,脸上笑容多不同。忘记富贵自何来,却回头咬给予富贵者。造谣也得有智慧,要造得中肯。
杭辛斋(1869—1924)看过八百多种《易》注,作《辛斋易学》。虽浏览多,但中无所主,不能立说。
台湾地区的《四库全书》不全,在北沟被水淹了,也不知毁了多少卷,黎东方大骂。
故宫文物于1948年底至1949年初,分三批运抵台湾。在台中糖厂仓库暂存一年后,1950年起全部文物迁往台中雾峰吉峰村(今吉峰里)北沟,直至1965年台北外双溪新馆落成后运往新馆。
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像,水准如何可知。要懂得修,改变器质为第一要义。净骂老贼,连老贼都不如,如跳蚤每天吵。器质没改变,等于没读书。每天斗,太没人味。以前人至少有点修养,还言中有物。今天的大学生,何以没有知识分子的风味?老像小孩子。
我天天读完书后,晚上两个小时发发闷气。听课如同听京剧,听完又有何用?没有比你们再没有智慧了,见男人就嫁,两条腿的畜生都不如。一句话不明白,绝不放松。每个人都要天天训练智慧,坐着想,“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有智慧者,绝对精神饱满。写注的,都是失业的读书人。你们笨如猪,谁的话都相信!有小错,就得教训之。
“噬腊肉”“噬干胏”“噬干肉”,每个肉代表什么?此卦弄通,绝对得统一之术,不必用战争。我于此卦,得三术焉。
中国人的智慧,履霜,知坚冰至,“屦校灭趾,无咎”。智慧放诸四海而皆准。
时很重要,制造气氛。现都后悔了!写历史,是非都得明白。
人许多智慧是天生的。百姓糊涂,但想多,就不糊涂了。
一个人必要有政治智慧。是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必懂本身的价值,然后求生存,而不是欲望。
你们应知怎么好好学,“时乘六龙以御天”,六龙是怎么动的,必要明白。人生是剧场,没有天天排戏,怎么演?
遇事,要用哪个成方子治?治世之方没看明白,则白用了。你们要精明,就是坏,也坏出个样子。做什么事,都要有原则,艰贞。口耳之学,不能生根。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从小就要训练,要随时锻炼,他说东,你说西,得有爱心。仁,讲两个人的关系。仁,讲生,两人在一起,生。爱,指心居中,偏了不行。严正,就没有转圜余地,乃“盥而必荐”。
我讲经,能养德也养寿,一乐也。你们挨骂,也得交学费,“作之君,作之师”。
灵,“人为万物之灵”,灵魂。我解释字,王氏父子得逊位。
王念孙花费十年时间,搜集汉魏以前的古训,详加考证,成《广雅疏证》,为训诂学研究贡献颇大。其子王引之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人称“高邮二王”,著有《经传释词》《经义述闻》三十二卷。阮元称:“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
读书,就是功夫,必要练习自己能想,造谣也必要有根据。
我不喜的人,不接触;如有用之人,绝对主动。不喜一个人的卑鄙。人必走得正,行得正,不可以卑鄙。
曾文正转战二十多年,延长清廷之寿命近五十年,其间死了多少人,是否识时?一朝到应亡了,谁也挽回不了。历史是一面镜子,故可资治通鉴。识时,何等难!刘备临终之际,如何交代阿斗的?但是阿斗最后仍乐不思蜀。可见识时、识人、知人是何等难!会著书,也不过是知识骗子!
“噬嗑”,除恶务尽。“耻不从枉。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管子·牧民》),写好话,净男盗女娼。会读书,是你一辈子的财产。我近四十,犹有老师。
“噬嗑”,“初九”至“六五”,均“无咎”,唯“九四”言“吉”。四爻何以吉?
“初九”至“上九”,“履霜,坚冰至”,要防未然,否则姑息养奸,“何校灭耳”。应不客气,除恶务尽。中间皆讲“除奸”,此即“噬嗑”之义。
人必要懂历史,是一面镜子,才懂得爱国。读书要深入。
什么都有,就没有脑子,结果堪怜!你们的知识,一点也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太缺德了!骂人,都有根据:“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屦校灭趾,无咎”。
《春秋繁露》如何解释《春秋》?圣人绝不和后人捉迷藏。必要学会用脑,圣人想得绝对比坏人多。有书不看,空想有什么用?
朱子释“九四”:“《周礼》‘狱讼,入钧金束矢而后听之’。九四以刚居柔,得用刑之道,故有此象。言所噬愈坚,而得听讼之宜也。然必利于艰难正固,则吉。戒占者宜如是也。”朱子讲错。
看王船山注:“初、上,不审势度德,强欲折服之,四必亢而与之争,操矢相加,所必然矣。不受噬者,正也,孤立于中,上下交噬,非艰而无以保其贞。四不恤其艰,而贞不听命,故吉。”听讼者遇艰险,必如金矢之刚与正直,虽艰难,必守正之道,终吉。
书要一部部读,不可以“獭祭鱼”。我绝不高明,但绝对不错,至少比你们用功。人有良知,如说不出口,就是不合良知。不能逆天行事,否则如曾文正,成名了,也没成功。
到南朝,有成就的都是讲学的,必要更新,立说。人得识时,告知好坏、结果。许多事有必然的,“率性之谓道”。敢说出口的,即合乎道。明辨之,然后笃行之。知一人说话的目的。人的毛病,在于义利不分。
《易》为智海,非辞海。《春秋》“加吾王心焉”,“王”,名词当动词。新王之心,即素王之心。多看书,才有自愧心。要发愤。
要成文学家,得诗词歌赋都行。人要脚踏实地造就自己。
你们不知在什么环境活,太不努力,没学问,必说有学问,还为人师。脑子不灵光,因人世的事也不懂。人必自己求,哪有送上门的?邪不侵正,谁也侵害不了。有功夫,何不好好修己?
恶除尽了,接着要做什么?除掉口中之梗,除完,要“自求口实”。“自求口实”有深意,不一定都好。作用不能空,必要动,主动求口中应充实的东西,得求圣洁的人才充实社会、国家。凑在一起,好好研究。读史,如脑子都不苏醒,社会焉有希望?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庄子·逍遥游》),道家养生之道。皇宫有承露盘,每早接露水煮喝。
“噬嗑”到“颐”(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天地才翻新。颐卦《大象》“慎言语、节饮食”;卦辞“自求口实”,自求多福,谁也不会给你。
我九月后,少在东北,太冷。人老了,必浑,早晚而已,一定的。
性相近,自养;习相远,所养。必主动组织,利用环境。
道理与利益,不一样。我不在了,你们绝听不到骂你们的话了。唯消灭同等地位之梗,才吉。想除恶,依此类推,擒贼先擒王。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二、“居肆,才能成其事”,环境。在什么环境,都会发挥作用。我自登上这块土,就按计划行事。必企划要怎么做,如零件,都一一预备好,到时凑在一起,即可启动。
以什么方法除梗——难碰的“干胏”,败类?必要懂得深思,观其所养,观其自养。什么都有一定的路子。识时、知人,才能成事。瓜熟蒂落,则力难回天了。曾文正背着“圣相”的包袱,要尽愚忠。
《资治通鉴》人人可用,但书成,国亡了,并没能救时。自此,可知自己要怎么做事。
这个社会,没办法不养奸人,贪污。知钓多大的鱼?人之小器,绝成不了大事。不花钱,怎么赚钱?不叫他满足,他会给你拉套?如见人就想“利”字,最后狗屁都得不到。不好好行礼,下次陪客都没你。我绝不给任何人写字,找代笔的。
遇事,即知所学如何用上。“世路难行钱为马,愁城易破谁为兵?”宁填城门不填阴沟,大力集中攻一人。要找城门,小门也比阴沟好。没门,做事不成。你们脑子通一通,早做准备。你们能办事?我母亲精到极点,说:“关打通,可以躺在床上办事。”“钱,平素不可浪费;有用时,愈多愈能动人心。不要满街撒芝麻。”怎么做法,是有一定的。
除恶务尽,还得“自求口实”,此为真学问。最笨的人,也要懂得分层负责,全身是铁,能打几个钉?再有能,一个人也不能成事。“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大学》),不到一个境界,没有用。如一个人对你印象好,你更要好好努力。人都有智慧,笨人想几天,也会明白;聪明人,一见即知。亲近你,想利用你,要叫你死。你们太天真了!不知买什么好,何不送钱?送什么不行,你认为好,他没有用。
看你和谁交往,知你是谁,哪一流的?真会吃的,把肉埋在碗里吃,自己香。自一举一动,即知其属于哪一流。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1823—1964)与曾文正有一次对话。在这个环境中,得立大志,绝不可因利而动摇,为一时之贪欲,而出卖子孙。事情发生了,问自己:到底明白多少?用智慧,什么逆境来,都得面对。哪有几个好人?为文,得有环境,才有成就。岂止行贿?无所不用其极,无入而不自得也。
求才,有两方面:一、观颐,观其所养也。二、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怎么制造核心人物?没有有德之民,哪有有德之时代?“慎言语,节饮食”,不懂慎言、慎语,永远打不进核心。核心,必有机密。叫人知,作秀,声东击西,假、空。“非上智,不能使间”(《孙子·用间》),不是一般人能的。重要事得转使,是那边相信的。使间,用间。转使,非最高机密人物不懂。
“蛊、临、观、噬嗑”四卦必知,防人之心不可无,周公还有管、蔡之乱。社会,不是利就是色,两大诱惑。你们太笨了,不吃小亏,私心太重。人多一分私心,就多一分失败的机会。人心一卑劣,就无不为矣,不入流!我有生以来,最讨厌人的卑鄙。
懂得政治,不在乎什么职业。分二组:一、归仁组,克己复礼;二、安仁组,天下一人,没有分别心,则可以担点责任。读这么多书了,得有知识分子的力量,多一分知识,少一分危险。不到用事时,绝不能多事。灵,万物之灵,辞灵。独,慎独。独与性,有何不同?
史上六个伟大皇帝,边疆民族占四个。康熙帝那一村,为中国留下金瓯,金饭碗,版图。我开的这一村,没有界与际,天下为公,“公则说”(《论语·尧曰》)。“又一村”的雄心,我要做“村长”,不做皇帝。
好好努力,与历史争长短。天天无所事事,太可惜!不懂人的价值。极乐世界,哪有那一回事?人之为道。
“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观天下。除恶务尽,得内外皆充实,而后文饰。捧自己,也得绕个弯。捣毁,对方绝对狠狠下手。孔子有德,上台先诛少正卯。千万不可贸然行事,障碍了别人,绝对死路一条,千万“慎言语”。
近代史区分多,中国近代史、人类近代史……在人类近代史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坏人能出卖你,绝对能出卖任何人。“自求口实”,造就自己的干部。真肯干,几个就成事。造成一最清新的头脑,则足以有为。必要知自己为什么而活。
我虽没成事,但绝对始终如一,有一目标,永不改变,耻不从枉。
思想演变的历程,要清楚,精细,深思、练达。中国思想源于《易》。明德,为天地立心,智周万物,道济天下。许多事,人算不如天算。搞政治,必无所挂念,如我。
每天之乱,就贪就欲。千万不要染上颜色。必要以组织对组织,不可以私人关系,会有障碍。人都有嫉妒心,立场必要把持住。人真明白,太难!文饰,得去伪。好名者,必作伪。看破世情惊破胆!
你们要知怎样活,再几年,看能自保者有几人?何以不好好学做人?好好玩味《易》,智慧无量。没有文化基础,才傻。
“为往圣继绝学”,每个人的责任。“继志述事”,活着必要有意义。想留点东西,得真有点“精”的功夫。有明一代,勉强出一个王阳明。熊十力讲《大学》,用王学。但明代最大成就是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夏学归元,所以要另辟天地,恢复中国学问的本来面目。奉元,非空言,有目标,多少会有一点成就。无论看什么,先把握住元。元朝,大元,大哉乾元!修北京城,以《周礼》为结构。
退休教师是至宝,有经验。讲学,得绝对讲专学。
天下文化,天下一家,天下太平,天下为公,“人力所至,舟车所通……日月所照,霜露所队”,皆应做事的范围。得有入手处,在哪里?自知止入手。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得一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得元,思想境界高。知止,就很难,人亦得知止。如对中国东西懂得怎么做,则境界高。
六祖,没有人祖的聪明。我、你、伊(他)。“伊真美!”闽南话文明。本来面目——元,断了。
“太太死,满街白;老爷死,无人抬”,这就是人世。何不把有用的精神,用在正经事上?说造就人的话,做对得起人的事。好好聚精会神,做微元未断的学问。《大易》与《春秋》为我们的显学。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之,在其位,必谋其政,按己位行事。搞革命,原本骑虎难下;入狱,正好可休息,造就自己。许多人专看人的毛病,不在其位,必谋其政。好坏,皆谋政,做小偷也是。政谋好,就有绝招,有高明的办法。
在位,应无所不用其极。位,无分高低。五十年所成何在?天天诊断毛病何在?每人皆想自己打江山,没有群德,不知自己的位,怎会有成就?
天津的大麻花,又长又粗,入口即酥。北京王致和腐乳,专卖一样,卖完为止。坐这想那,什么也没有落实。画蛇添足,画虎不成,反类犬。各行各业,都有高手,要识势。
做大事业,不要做大官。现在很少读书人,以前人人读书,翰林不知有多少。看历代史书的《儒林传》,人才济济,又认识几个了?妇孺皆知,多不容易!是以没世不忘也。何以如此?
《大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心(性)生万法,要会想。则天,日月星辰之运,“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北辰何以居其所?众星何以必拱之?不明白,怎能悟出为政之道?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摸透、参透道理。明白,则既不欺心,也不欺人。
《读通鉴论》有许多事印证,王夫之启发了熊十力。了解真理,非文章家,必要慢慢读。学为文,读《孟子》,但其思想不若《荀子》《韩非子》。道理不难,用理特别难。没能至日月光华的程度,则是非多。
今天稍有机心,也能占一席之地。历史没有空档,只要不荒腔走板,绝对可以留下去。时代虽不好,仍有承续,不会断,或骂名千载。人要有所专,三五年也可以有成。
要正视问题。在旧书中,找出许多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有机心者,应知自何处入手。不懂天文,如何则天?忙一辈子,所学不合时,也没有用。
到大陆旅游,要吃特产。杭州的臭豆腐席,比肉席贵。泰安有豆腐席,四川亦有。北京便宜的特产,还没失味;高贵的特产,已不行了,完全变了。
熏肉,熟的熏,吃火候。人生最重要的是吃,赌最糊涂,一夜就完,吃永不穷,走不正的路才穷。尝新,不要太早吃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