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蹇卦第三十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水山蹇 坎上艮下)

    蹇卦卦体:坎为水,坎,险也;艮为山,艮,止也。险在前,见险能止。

    卦德:险在前,知止不进,知矣哉,反身修德。

    蹇卦以止为主,知难而止,“知止”(《大学》),“反身而诚”(《孟子·尽心上》),居正位,守正则吉,行为正就吉。

    蹇时,懂止之道,守正则吉,行为正就吉。吃亏,即刻回头,按部就班。懂止之道,非不进、不动也,以德为基,大本不立,坏!

    《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乖离必有难,故睽之后受之以蹇。“蹇者,难也”,所以次睽。

    《杂卦》:“蹇,难也。”

    前有难,遇难不知止,再往前走,就要遇害了。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应“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南,坤方,地也;东北,艮方,山也。在蹇难时,利于处于平易之地,不利处于险峻之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孙子·地形》)。

    在蹇之时,并非完全没有希望,“利见大人,贞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正己之位,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非至德,至道不凝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险在前也”,有险阻在前。

    杀蟒,遇困难必闯到底,利用其个性,利诱之,杀之。第一步走错,不知悔改,拉到底就遇害。

    今小家伙还有旧道德,准备送死?知彼己,很重要。

    见险而能止,知(智)矣哉!

    见险而能止,不能贸然前进,不是怕事,而是知险而止,智矣哉!

    遇险,非但不知险,还自以为喜,《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避)也。”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见险能止,反身,不再错一步。“往得中也”,“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各正其位。

    何以道穷?当位,才能正邦;净做副手,成不了事。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所依得人,往才有功;如所依非人,就坏了。人不能遗世独立,与人的关系重要,以德不以术。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如何正邦?“当位贞”三字重要。蹇卦,中间四爻皆当位,“以正邦也”。

    修己、当位,才能正邦。正己,是必然;当位,是偶然。不当位,虽才智高,成就仍不大。当位,缺正己功夫,“既得之而又失之”(《礼记·杂记下》)。天下绝无白捡的,不要心存侥幸。

    想国家正,本身得正,领袖人物“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蹇之时用大矣哉!

    蹇的时之作用太重要!

    不怕有外患,就怕有内忧。时代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好好体悟,非靠口头宣传所能济蹇。

    没办法叫别人好,但至少本身不能坏。自己知道最重要,不必在乎别人说。

    了解道理,不能用上,没用,体用不二。所列公式,证明体用不二。不是因统而一,而是因一而统,“一统”非“统一”。

    任何一事仔细看,才能增长知识。

    良知之所使,本着良知做事。人生固然苦,但仍必要活下去。《心经》“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着相。

    思想必“吾道一以贯之”,有系统。一本书真读明白,就用上了。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知险,求所以险,知其所以险,不怨天尤人,研究自己为何失败。

    “反身修德”,立修德之方、济险之方。

    本身能济蹇,才能济天下,此即一部《大学》。不怕昨日之错,自今天开始好好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德教加于百姓”(《孝经·天子章》),此为知识分子的责任。

    “爱敬尽于事亲”,孝是人最正常的责任。可以不孝,但懂了,心里会不舒服,会有自愧。

    昔日有地位的方赐姓,百姓、百诸侯,皆赐予的。《论语》中“人”与“民”有别。人,公务员;民,平民。

    能“反身”不易!懂得“反省”就好,看破世情惊破胆。

    “修德”,证严(1937—,1966年于花莲创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为慈济基金会前身)办慈善事业,是因果的事,老佛都不怕,还怕证严?争什么?

    真正悟,可不容易,有几人悟了?说良知的事,属于良知的。人生应做的事太多。

    应懂得怎么去学习研究问题的窍门。因爱心无量,才多说些。无一事看准确,太可怕!应好自为之。

    “反身修德”并非空话,智慧是培养的。从上至下完全是梦中人。梦何以达不到,被什么所阻?行有所不得,乃身之蹇。遇打击时,得撑得住。不冷静,能想出办法?“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可以遇事就慌乱。

    佩“孚”,因“诚”能动物。判断一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解谜?视智慧而定,如签。

    说没看懂,但即使错,对方亦按此八字行事。此八字的下文是什么?看完诏书,应打个批,以此测验自己。

    何以写文章要人不懂,又如何昭告天下?怎么面对问题,应特别慎重。此一文告得经过多少层次?

    孔子在几千年前,许多小事都准备了,都可以解决问题。遇事,必要找专家讨论、研拟、草创、构思。“行人”,是懂外交的,包含多少意思。

    《论语·宪问》: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周礼·秋官》: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和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早晚的时间特别宝贵,要读书,慢慢读。自己学过,才不白学,才能应世、应事。学完没用上,白学了。

    看一东西,必要注意时、地、人,但非一日之功,万般不与政事同。

    练达,注意学。遇问题,怎么研究?文章看完,注意批评的人、时、地。开记者会,传达老板的话。不了解此八字评语,焉知下面要怎么处理问题?政治瞬息万变,要点要抓住。

    初六。往蹇,来誉。

    初爻居艮之初,处蹇之始,“往蹇”,“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来誉”。

    “往”“来”,两个动作,用错方向就不同。“往蹇,来誉”,一刹那间,或成圣,或入地狱。有智之誉,或糊涂一辈子,二者判若云泥。偶一不慎,弄反了,结果也相反。

    往来、进退,“变化者,进退之象也”(《系辞上传·第一章》)。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见时、识机而止。识险,才能知止,但太难!遇事,冷静客观对付,没有利害,才易见真理。当活东西读,无一不是教训。

    儒家要天下平,所讲均为平天下之术。平天下,而后天下平。

    见时、识机而止。识险,才能知止,但太难!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自己树敌,对抗,命都豁出。

    “美国不做世界警察”,不是狗,何以要为你造成孤儿寡妇?一无后援,一有无穷后援。资政都不资政,愚也!

    济蹇之人,焉能制造敌人?有时退才是成功,一般人以为退没面子。尝粪时,还知有面子?结果,成功了。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可进则进,可止则止,“知其进退而不失其正,其唯圣人乎”。

    必要“耳听八方”,不能不看四外环境就往前跑。政治家,阴险家,示弱,击出致命的一掌。

    知蹇而止,“宜待也”重要!“待”字最难!没有信心,能等得住?盖有待也。

    不可进,止,知蹇而止。人不识时,应进不进。知进而进,亦不易!

    教五十年,没教出一个领袖人物,你们的根基“雄厚”,难化!

    六二。王臣蹇蹇,匪(非)躬(身)之故。

    蹇,不在初爻错,而在乎二爻之后的不犯错,此即颜回之“不贰过”。

    “王臣”,“九五”与“六二”,均当位;“蹇蹇”,难中难,不一定本身有毛病,乃环境使然。蹇而又蹇,非身之故也。

    蹇得太甚,你死我活,均在不可知之数,拼了再说,而波及百姓。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蹇而又蹇,“终无尤”,能尽力,终无怨尤。

    济蹇之不二法门:立身行道。不可掉以轻心。不以成败论英雄论,而是以事迹论,板荡识忠奸。

    注解皆一家之言,但反对以史事解《易》。因易即变,“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以史事印证,容易僵住。

    “王臣蹇蹇”,主忧臣辱。说“适当身份”,知你不如此来,免得拒绝你。眼睛能表达对你的尊或辱。

    政治家最忌制造敌人。造就对立,必要时谁怕谁,完了!不可言,不可言!

    文盲不识字,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生之苦,贪心苦必多。赚不多也吃饱,千亿财产也一样吃饱,死了一个也带不走。真有智才不苦。

    孝是责无旁贷的,会自愧,“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莫及!不反对性善说,因为静下来会懂得自愧。多少人带着惭愧回去,不作恶,多少叱咤风云人物,而今安在哉?

    “爱敬尽于事亲”,事亲,不在于买好吃的东西,而是看自己有多少能力,尽多少能力。一个“尽”字,真圣人之意,“家贫出孝子”,能用“尽”字。

    注意思想,讲中国文化是思想的力量。《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系辞下传·第一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思想,不是讲文字。

    诸子均要利天下,何以今人连“自顾之智”都无?何以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活?“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因为“德教加于百姓”。流亡,无定所、无定业。我这一代完全为环境而活,就为了使中国不被瓜分豆剖。

    自《东方时空》节目,证明中国人才辈出。天生之才,活着有目的,肯奋斗。行行出状元,在行行中干状元的事。

    懂得为什么而活了,就不会失业。兢兢业业,还会失业?一个集团的寄生虫,树倒了就没得吃。活着有目标,则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熊十力的思想能影响人。

    先立志,士尚志,就有走不完的路。有几人饿死了?何以要为人活,而没有己志?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如无所立,即为国家的消耗品,是“吃”才。有志,是“人”才,才可以贡献给别人。

    我第一次回去,觉昨日之非,方觉得我母亲的伟大。空想,完全没有用。

    立志,立完志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都想赚钱,净用骗术,乃人格开始堕落之时。当《大悲咒》念,没有用。

    《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为梵语构成的咒文章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罗尼。”

    学文的太可怜了!立身行道,如立不住,只是时代的消耗品而已。将各校教文史哲的集合在一起,因其退休后无所依,儿子不和他在一起,且身体都衰弱,因净靠别人生存。曹操(155—220)确有智慧,“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惊醒迷人,一语惊醒梦中人。

    解决社会之道太多。建设成一独立人格很苦,我就一人过。饥寒交迫时,什么格都没了。必得养成独立的人格,积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自己谋一个位,“在其位,谋其政”,最后都成为专家。

    不可以学文而净要饭,女孩子可以学医、卖药,小孩路走错要拨正,否则如为了吃饭,则无不为矣,坏!“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人有所守,必得吃苦。分内的东西不多,想得多,必得分外的东西。

    许多事要冷静思考。建设一个时代,必要有人才,必要有远见、魄力。

    好好开始为自己布局,不要落空。做事、修行,做于人好的事。为和平而奋斗,埋葬一切野心家,绝对守“群而不党”。是精神力量,没有明白,就用不上。

    讲《中庸》,先讲公式;公式明白,再充实之。

    生死关头,都愿和平,否则埋葬你。要懂原理:人人都要活。对策:以“生之道”号召天下,绝对成功。术:看怎么摆,以智慧做先锋。

    九三。往蹇,来反。

    “来反”,“来反”比于二。刚克、柔克能并用,特别重要。

    “九三”阳居阳位,当位,为下艮之主,与“上六”正应,处蹇之时,前有坎,“往蹇”,来反比于“六二”。不怕困难,就怕不能各正其位。“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就怕自己既无能又嫉才,跋扈无能!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九三”与“六二”,阴阳相比,故二有所喜,“内喜之也”。

    成大功、立大业者以客观应天下。如各以主观,当然格格不入。

    训练自己的见地,看出好在哪儿、毛病在哪儿。如看活了,将来就懂得应世。

    《论语》完全讲中道,所以人人都能接受。帝王只讲一部分,有所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两种点法,主观不同。前者思想家,后者帝王。

    你们社会经验少,无注意社会动态,光是书本知识。处世,得活学问。

    六四。往蹇,来连。

    “六四”阴居阴位,当位,思济蹇,入于坎中,“往蹇”;乃退而结众,“来连”,得众。出蹇之道,用群力以渡蹇。四与二,同功异位;与三,相比得助。

    国家困难之时,不要孤军奋斗。如“非我同类,其心必异”,终死无葬身之地。贵乎有自知之明,知自己不能,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故必要有容人之量。

    大小事皆可占出其人之品德,不贤则想不贤之事,团体乃乱,“自贤其贤”者最可怕。

    “六四”近君,当能济蹇,但“往蹇”,行动入于蹇;“来连”,与志同道合者相连。想做事,各为己私,难!每个人皆置自己于第一位,以“遇事将己置于第一”做衡量,能够担负起重任?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当位实”,当位,还得实。自己必有“当位”之中,求其所实。孔子有阳刚之德,但不得其位之中,亦不能有所作为,故周游列国。

    当位无实,具臣也,哪有实学?不看敌人强否,就看自己能否对抗敌人。

    日正当中,日落西山。安排位子,均摆不平,最高境界也不过乡公所,有担当责任的实力?

    什么是圣之时者?以《易经》演一演。怎样才能入中庸之门?

    要用脑,千万不能读死书,没脑绝办不了事。读《易》,必得活用,“时”非空的。怎样才能有头脑?

    九五。大蹇,朋来。

    怎么联合志同道合者?济蹇之才居第三位,非比又非相与,能受重用?

    “九五”,“大蹇”;“九三”,“朋来”。“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系辞下传·第九章》)。各居其位,各尽其责。举国上下共赴患难,才能济蹇。

    《象》曰:大蹇朋来,以(因)中节也。

    蹇难之中,必要有“朋来”。但处危难之时,亦不可乱了阵脚。“朋来”,必要中节,中规中矩,无私心,否则为朋比营私。

    无朋来,人才寥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大蹇就来。

    国家领袖必要有容人之量。分析分析,才知怎么对付事。

    胆小不得将军做,我在娘胎就开始学。空想解决不了问题,必要知其所以。

    好自为之,锻炼头脑,好好学几招,练实把式。

    上六。往蹇,来硕(大也),吉,利见大人。

    “上六”居上坎之极,处蹇之极,往则蹇之至也。人到极点,能回头,能求人,不易!退而求助于能助之人;“来硕”,“九三”乃济蹇之才,以其丰富的经验,共济时艰,结果必成其大。并非因人成事,必要找好人、大人,“利见大人,往有功也”。不可以临蹇而乱了方寸、脚步。

    解经不易,今天必要注意实用之学。有志之士,应如诸葛亮,三二人在“隆中”好好研究,有朝之日出来,可以棋逢对手。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志在内”,指“九三”,回头与人合作;“以从贵”,指“九五”,严分(fèn),以贵从贵,从五应三,得阳刚之助以出蹇,故吉。

    蹇卦,上下二爻均柔,“初六”柔在下,“见险而能止”;“上六”柔在上,知倚刚才济蹇。后五爻均能素其位而行,各正其位,各尽其分,“当位贞吉,以正邦也”。举国上下皆各当其事,不可以病急乱投医。

    读任何书,都得分析。公式,必要演。

    四时:先时、治时、因时、违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易经·乾卦·文言》)“先天”,即先时;“天弗违”,治时;“后天而奉天时”,即因时。违时,“愚者好自用,贱者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返)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因时制宜,马后课也。“圣之时者”,时中,时时都得中。

    先时,“可与权”的境界,但非天天用。人活着,不能天天用最高境界。“君子而(能)时中”,天天用,“中行”之士,颜回为其代表。曾子则为“忌惮”之士,“戒慎恐惧”“狂狷”的代表。

    必要深入,书不是读过即完,应当时常玩味。要从正面、反面、侧面,翻来覆去地看。“放之则弥六合”,自六方面看完,“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中庸章句序》程子语)。

    勇者,“见义必为”(《论语·为政》),是牺牲的。救国如救火。卖呆:人家出事,你不帮忙,还看热闹。

    “大”与“夏”有何区别?有何不同之处?第一个则“大”的为尧,大即天。大学,学大,学天。“夏,大也”(《尔雅·释诂》),夏,诸夏,华夏。尧则天,何以不则夏?《尚书·尧典》“蛮夷猾夏”。夏与大,中国文化的总代表号。《原儒》中讲很多“夏”,《读经示要》称“中夏”。从大到夏,是怎么一回事?

    今后必要如此整理中国文化。我自四十岁立“长白又一村”的志向,绝不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混在一起。

    把思想立体化,自八面看,拿来就能用。注的时代单纯,今天看来,如喝白开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