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既济卦第六十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坎为水,离为火,水火既济,事之已成。成功了,即既济。

    凡事皆有个饱和,超过此饱和点了,就会回头,物极必反,故既济之后接着未济。

    过与不及,皆必调剂调剂。既济卦要好好玩味,真能发人深省。

    《序卦》:“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既济,各得其位,因事用人,各有专长。各得其位,表面看好,但一切都松弛,故次小过。

    《杂卦》:“既济,定也。”

    定,成也,事之已成也,成功了即既济。因为各正其位,知止而后有定(成)。“天下恶乎定(成)?”“定(成)于一”。有定,因有准。开始养正,最后能正,圣功也。

    知止,止于一,正。不能一,就没有定。一,惟精惟一,精诚合作。失于一,乃不能精诚合作。如两者一,就有定。想有成就,得一,绝对合作。团体不一,焉能成功?要一,则敌人无隙可乘。

    贪非分,有邪念,绝不能成大事。我无所求,绝不求得不到的事,在屋中喝茶琢磨,没有根据的话绝不相信。

    既济讲定,各正其位,各素其位。严格训练自己的脑子,行禅,坐禅,静禅,修养至行住坐卧皆禅,一切皆在自己掌握中,绝不被动,岂是吹牛所能?

    自己能主动,别人不能把你怎么样,真懂了才知道怎么做,程度低易受骗。

    人一妄,什么力量也没了。觉,不妄,成佛;没有分别心,众生平等,菩萨;不着相,罗汉。

    我没事坐着看《大汉和辞典》。做任何事,绝不可以急功近利,要养成炖牛肉的精神,细火慢炖,不急不躁。

    “千滚豆腐万滚鱼”,开一次叫一滚,豆腐、鱼之所以好吃,在经多次开滚。“治大国,若烹小鲜”,烹不同于蒸,是将小鱼直接放在锅中,热锅中不断喷水,用水气把鱼烹熟,仍保持其鲜度,非一次之工。煎、炒、烹、炸,都是功夫。油条,外脆内白,吃的是味。

    既济,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因事用人,各有专长,各得其位,在位谋政,无位不能发生作用。知止,定于各正其位,定于一,止于一。

    物极必反,过与不及皆必调剂调剂,成功了即既济。

    一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有远、近因,知道了,才知第二步要怎么做,不会有失,故曰“以性智解套”。

    “以欲智失败”,就因为贪功,光知往前,不知后有一小儿执弓箭待雀,以致骑虎难下,没想到的结果!欲智的结果,死后连裤子都穿不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既济,各正性命,如此好,何以还“亨小”“初吉终乱”?

    处处既济,并非好事,“狡兔死,走狗烹”。既济可真不易,麻烦可大。怎么应付人生?既济兼未济,应此事既济,而彼事未济。方济之时,需要而有用。真有智慧,应制造有用的机会。到处于既济了,如日中天,亦将衰之始。

    “非我不可”只能自己知,为人所知就快完了,说出就麻烦,应守口如瓶,战战兢兢,凡事要经大脑,同道才能说机密话。人必防未然。

    “利贞”,利艰贞。

    “初吉终乱”,日中则昃,月盈则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经·泰卦》),一治一乱,乃理数之常。

    “初吉”,刚开始打的江山。“终乱”,巅峰一过,就日落西山了!

    孔明能借东风,应理数之常,懂得用天文。人有一点先见之明,就能骗人。

    既济之后,人心恃其既济,“般(pán,大也)乐怠敖”,未有不乱者!

    《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我试验,不对,要拨乱,要另辟天地。何以古人赞美汤武革命?鼎卦《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以此去想,好好弄,文化革新就会成功。第一个“革”的即熊十力,说“六经皆伪”,整个翻版。

    熊十力于《原儒》序曰:“审定六经真伪。悉举西汉以来二千余年间家法之墨守、今古文之聚讼、汉宋之嚣争,一概屏除弗顾。独从汉人所传来之六经,穷治其窜乱,严核其流变,求复孔子真面目,而儒学之统始定。”

    不必争一时,骂也得有一套。一个人如一出手就卑鄙,真糟蹋自己。孔子至今犹争论不休,一个人树立一东西,如有所立,谈何容易!

    熊《原儒》,我《原元》。你们成才,才是我的成功。我们不喜朱子,亦不影响其成就。人必要每天培智,不要看低自己。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千年学府。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既济之亨,“小者亨也”,不以善小而不为,小之将为大,盈亏之道。

    “利贞”,贞有“固其正”之义,正固,仍须利于正,“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刚柔正而位当”,一、三、五都是阳爻,二、四、六都是阴爻,是不是刚柔各得其位了?刚柔得用得好,各素其位,“天地位焉”了。

    “既济,定也”,定于正,刚柔正而位当也。知止,止于一,正。懂得正,不见异,不受引诱。

    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济,刚柔适中,气机调和之象,由此而能生长万物。万物之长养,赖“中和”之力也,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国就两个符号:阴阳、刚柔、乾坤。阴阳相对,刚柔相对,“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传·第二章》),互相调和得中,即“致中和”。能得中和则定,定则不见异思迁,而能有恒,恒乃“久于其道也”,“君子而时中”(《中庸》)。

    看看历史,能留下的有几人?民国学人,衮衮诸公,而今安在哉?

    人之所以能立,就是有思想。美其名为博学之士,但无思想家。宣统帝,喜般若学,聪明,但没赶上时代。

    不恒其德,不能始终如一,故有始无终,乃“初吉终乱”。

    “其道穷也”,怠事胜敬事则凶,“主敬立人极”,“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其道穷,人道以理而穷;盛极必衰,天道以数而穷。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火之象,水润下,火炎上,危急之象。“水在火上”,水在上,终必润下;火在下,终必炎上,因势而穷也。

    道穷了,到这个时候要想什么?“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思患之所在而豫防之,思则不殆,豫则不疑;事豫则立,计划详细。

    来子注:“思以心言,豫以事言。思患者,虑乎其后;豫防者,图之于先。”外面愈乱,得思患深而豫防密,否则予人可乘之机。你们懂得想问题?最多想追女友。

    仔细玩《易》,确为智海。自讼,不必等别人责备。自试,“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易经·乾卦·文言》)。想改运,得反其道而行,发愤图强。每天应问自己:今天应做什么?怎么办?

    初九。曳(御,控制)其轮,濡其尾,无咎。

    “初九”处既济之始,在离火之下,阳刚躁动。“曳其轮”,控制不前,内圣功夫;“濡其尾”,过河,尾巴湿了,不要强渡,外王功夫。内圣外王功夫都控制好,不轻举妄动,才无咎,非吉。

    守位,不躁进,不求极,人生谈何容易,能如此,才能保既得利益。一个人绝不可以轻举妄动,必要谋定而后动,否则后悔也莫及!

    “博我以文”,启智;“约我以礼”,督导行为,“以约失之者,鲜矣”。

    是谋,还是梦?是志,还是妄想?不能把妄想当成志。谋,是有略、有纲。

    我冷眼旁观,你们哪有作为?你没用,我找你干什么?我哄你玩?要懂得利用既得的东西,此即既济之道。

    如活死人,焉有用?我一旦不在,你们怎么做?必要懂每一爻怎么用。

    守位、不躁进(不是不求进,进为其本能)、不求极,不轻举妄动。什么都不缺,才得思患。

    性既是善,何以还要修?“曳其轮”,曳,御,控制,内圣功夫,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什么都有了,也必要有进德修业的功夫。“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易经·乾卦·文言》),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成“圣之时者”。不要以为字面明白就懂了,会用?

    说出,机关就破了,太躁进了。得有智慧。

    我讲得随俗,写的可不是。读我的书,得先读《原元》,用心深细,岂是普通人能懂,我岂是盲目崇熊?可惜熊十力《大易新疏》没成!

    学会用脑,不然疯言疯语,行为完全像动物,就懂利害而已。你有智慧,人家才来和你谈。应在此地失败,有能力爬起,才算能耐。“好汉跌倒,好汉爬”,惊天动地。

    轮子的本能是往前走,但不知怎么走得对。“曳其轮”,是人在控制车轮走得快或慢,所以用绳子“曳”之。不是不使它不发挥本能,是由人控制其快慢。我天天自试,必有智慧用上。

    看环境之变,以六变控制天下事,此即“御天”。今天办事必看环境,时乘六变以控制天下事。

    “濡其尾”,识时,不渡河,“义无咎也”,此为传统之解。培智,环境不好不动,外王之业。

    一爻一世界,一爻一乾坤。讲完,用不上,又明白什么?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知大始”,乾以“知”来大始;“坤作成物”,坤以“作”成物。“乾以易知”,“易”为知之父;“坤以简能”,“简”为能之母。“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可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不懂“易简”,做事不会成功。要练习知一东西的层次。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位,万物育”,成功了,“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将《易经》之体,变成《中庸》之用,故《大易》与《中庸》相表里。《中庸》有许多地方是解释《易经》的,许多注解完全不明白。一东西读明白,真得千锤百炼。看一个思维经过多少层次?

    今之大师无古人功夫,书愈写愈糊涂。通一点我所言,今后才知怎样去谈古书,此即依经解经。

    读书要如此下功夫,不是会背书就懂。不会用脑,不要自称是奉元书院的学生。

    你们再不努力,真不知子孙几万代才能翻身。

    智慧不是一天得来的,你们下二三十年功夫,要如何休下十七年功夫,成千锤百炼的东西。

    “知”与“易”的关系如何?何以天下易简之理得,“成位乎其中”,就成功了?不但成功,还“与天地合其德”,可以御天。天生万物,人能役物,使天下无废物。这些都是精神力量。

    苏轼一辈子得罪权贵,被贬至海南岛讲学,而且不只一次,最后开自己玩笑说:“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何以他永远干到底?因为良知就是生命。

    一些同学学技术,净出卖良知,所以同学非同志。《孙子兵法》讲“全”,还用杀?书不好好读,不肯下功夫,就想当“娼妓”。

    你们练达智慧,目的是要任事。为什么而活?天天学什么?有一句话启发人的智慧?教授看概论讲课,根本没看原典。以他的程度,中国任何一本书也看不懂。

    奉元,元是种子,用肥料培元。有智慧、有肥料,培养得当,绝对有用。以肥料培祖宗之元,绝对结时代之果。中国人要强了,一千年不会软弱,要为人类谋福利。

    奉元的学生得会用脑,每一东西要前后想。我看不懂的,绝不放松,认为古人绝不和我们捉迷藏,我什么东西都慢慢磨,忙着用脑子。除孙子外,绝不说话。绝不浪费时间与媳妇吵。

    你们要努力,一无所得岂不可怜?不明白,要研究。愈研究,愈明白。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曳其轮”,知其所止,不使达于极,超速,控制其动。

    “义无咎”,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御万物,放诸四海而皆准。

    “曳其轮”,控制好,不失中——内圣功夫。“濡其尾”,环境不允许,绝不勉强——外王功夫。内圣外王功夫都控制好,才无咎,而非吉。人生谈何容易,能如此,才能保持既得的利益。

    学无止境,今天不再考据训诂,时代已不同了。今后研究思想,视你们的智慧。我用“夏学”,不谈今古文,每一团体都有其宗旨,自己不明白,就别胡扯。

    接受中国人的东西,融化在个人的智慧中。中国东西自元来,现在要原元。将过去的当作堆肥,用以培元,再开今天所用的花果,即“盘皇另辟天”,天地之始也。此乃我们的立场,但不一定每个皆达到。要接着讲,不要照着讲。我天天所讲,乃是开门的钥匙。

    现实的感触:想有力量得有团体,组织就是力量。不要遇一件好事,如同狗争骨头般。

    要了解价值,自己没价值了还不知,人家以为你走错路,非有钱就有用。

    今天小孩天真,自己犯罪犹不知,是谁之过?花木兰何以成名?从军的女人不止她一个,因时也,故人人皆讲。

    要懂怎么做,是智慧问题。我好坏主意都会出,天天想,想得多微妙!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儿孙好,得祖宗有德,文,魁星,“卖牛郎独占花魁女”,焉有头脑、智慧?扁就会表演。你们不比他们差,就看你世故够不够。凡过去的经验,都叫世故。

    如在需要而有用时不能有点贡献,那书岂不是白读了?要造时,时势能造英雄,英雄也能造时势。现在多重要,还当儿戏?

    六二。妇丧其笰(古代挽发定冠的簪子),勿逐,七日得。

    “笰”,古代挽发定冠的簪子。“妇丧其笰”,失去掩护体,不能往前进,处于孤军奋斗中甚为危险。

    “六二”在明之中,柔而中正,与“九五”相应与,“刚柔正而位正当也”。然承乘皆刚,挟于二阳之间,难以前进。处既济之时,不是不能突破,要另觅掩护体,必须变,“穷则变,变则通”。

    “七日得”,达变以求中也,任何环境皆有中。只要变,指日可待。“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有所变,才有所得。怎么用上?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王弼注:“夫以中道执乎贞正,而见侵者,众之所助也。处既济之时,不容邪道者也。时既明峻,众又助之,窃之者逃窜而莫之归矣。量斯势也,不过七日,不须己逐,而自得也。”时一变,就有得到的希望,故“丧其笰,勿逐”。此爻以王弼解得好。

    程颐注:“中正之道,虽不为时用,然无终不行之理,故丧笰七日当复得,谓自守其中,异时必行也。不失其中,则正矣。”解得不好。

    来子注:“变乾居一,前坎居六,离为日,七日之象也……”此解愈解愈难懂。

    六爻,“始壮究,始壮究”,生生不息,到第七爻必变,因时变了,“七日来复”,“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道有变动,故曰爻”,“爻者,言乎变者也”,要懂爻义,才有用,承乘应与。

    开始,必求真知,自己能读,才能深入,注入式的都没有用,不能变成生命。人都有野望,我苦一辈子,能叫时光空过?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人生之不易,特别苦,用什么补己之苦?否则这一生岂不是白活了?

    你们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岂有嫉妒之理?我看你们幼稚得可怜,愚得可把人气得发疯。“长白又一村”,你们要好好努力,自吃苦中得一无穷的富贵,如孔老夫子。

    好好用心,代代相承。你们像活死人一样,会接班?不知为何而活,岂不是等死?谁有脑子谁成就。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九三”阳居刚位,为进爻,处既济之时,在离明之终,坎险在上。“高宗伐鬼方”,三年乃克也。“小人勿用”,不能以小人用事,必判断其智慧,而后用其言。

    既济之时,天下太平,怠忽般乐,佞幸之小人得势。处既济,岂是易事?

    《象》曰:三年克之,惫(病)也。

    用兵,时久师老,劳民伤财,财匮力困,“惫也”,焉可轻于用兵?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用兵之难,怎可轻信小人之言?

    我一到假日,就忙着“调兵遣将”,借东西南北风。

    不能再浑下去了。我这一代的人无不爱国,没有过一天太平日子,故特别喜国家强。

    君贤,臣才敢谏。唐太宗生魏徵的气,长孙皇后马上向他贺喜,真比刀快,将其心中气放了。如一句说错,“早看不是好人”,则将死多少人。人都喜听对自己有利的话,故任用小人。听谏,太难太难!

    想成事先修德,扩充自己的量。到处说人坏话,人就相信?到哪儿,说话要特加小心。请吃一餐饭,人就相信你的话?

    你们不懂自己应做什么,不会有成就。人在面前说某人闲话,连嗯都不可嗯,一动容等于默认。做事可太难,想混则太容易。

    我到山地吃甘薯。人自小所受的影响,很有关系。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没有德发挥不了作用。穷朋友也能处,富朋友就完了。既济,过富日子可不容易!

    六四。??有衣袽,终日戒。

    “六四”阴居阴位,当位,近君,居坎之初,在既济之中,终日戒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弼注:“??,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夫有隙之弃舟而得济者,有衣袽也。邻于不亲而得全者,终日戒也。”

    “衣锦尚?,恶其文之著也。”(《中庸》)“锦”,《释名》:“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一寸锦一寸金。绫、罗、绸、缎为织物统称。

    织锦,是中国技术水准最高的丝织物,用彩色的金缕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现今市场上统称之绫罗绸缎,大别之,绫罗属于薄者,绸缎属于厚者。薄者中提花为绫,平织为罗;厚者中提花为绸,素底为缎。细分之,绫罗绸缎中,又各因组织结构之差异,名称更为复杂而繁多。厚者曰绢,薄者曰绫,厚而有光泽者曰缎,轻软而有疏孔者曰罗。以厚缯为地,用五色彩线织成者曰锦,抽引茧绪纺而织成者曰?,?之粗者曰,锦绣之文者曰纹。

    “终日戒”,每日在心中警戒小心。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有所疑”,祸福有一定轨迹,上智之士才知祸福之变。

    “六四”柔处退位,处既济之中,“终日戒”,慎不害也。

    乾隆帝皇后有德,皇帝不德,到了德州投河自尽。

    女孩更应好好读书,贤妻良母,贤母可不易,今天“闲妻凉母”,专给小孩吃凉东西。女人不尽责,今街上卖快餐的多。必要有像样的家庭,父母不标准,孩子绝对不标准。

    引书时,一定要对书本,也许有笔下误。做事要细心,绝不可掉以轻心。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九五”居坎险之中,太极端,坎中满,月满、日中之时,处既济之时,虽居尊位,然居坎险中,穷时必要懂得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济变未济,既济兼未济,豫解无穷。

    “禴祭”,四时之祭最薄者。孔子封过王,祭孔用太牢,全牛。

    《礼记·坊记》:“敬则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故食礼,主人亲馈,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应为“知”)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祭在合时,不在丰盛。

    此何时也?要知时。知时,时至而不失之,故吉大来,“实受其福”。

    上六。濡(浸湿)其首,厉。

    “上六”处既济之终,居坎之极,“濡其首”,如小狐狸涉险渡水,惨遭灭顶,危险!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太过志得意满,不知已临“既济”尽头了,时局将转为“不济”。

    不知深渊在前,而暴虎冯河,所以有灭顶之象,危险而艰辛。

    元,初,一。初与一,两者有何不同?刚想画,一动念,即初。一念,初,皆系于初,哪儿来,哪儿去。

    好好看《序卦传》,六十四卦有序,一卦接一卦,一爻接一爻,多会想!想造下个世纪的思想家,有自己的思想,即是思想家。要为自己活,可不能白白活。奉元,第一步得把“元”悟通,本立而道生。

    宋美龄102岁,说话还那么清楚。我如活到102岁,必将《大易》与《春秋》用白话写明白。我对《大易》与《春秋》,非研究形而上学。找媳妇看是否懂。如所写,外行人看不懂,能有用?外面净是骗子,就说假话骗钱,多可耻!

    中国医学必有大聪明人去发挥。中国思想发挥,绝对能成大同。不是博士接受,而是要一般人接受才有用。

    你们还不快快努力,有问题问老师才会进步。读文史哲的要选一专学,终身研究之。

    屈万里爱喝酒,死于胃癌。我绝不能白白受一生的苦,一个人过一辈子,未在家说“我喜吃什么”,被骗了还不服输。他们买回来的,我都说喜欢吃,不喜欢的少吃,从不敢说:“又买这个!”

    一个人有志以后,才有方向。有些人就争利,为一根骨头争得无人形。

    十三岁小孩偷香油钱,犹不知自己犯法。你们再不努力,下一代将成什么样子?自左右邻居讲,讲做人道理,从浅入深,至少使他们懂得怎么做人。

    同学要竞相学会用脑,以古人的书当作肥料,用以培元,以开时花,结时果。是中国书都得看,要广搜博览。

    五十年无大成就,最后我无可奈何,退而求其次,将气出在写几本书上,但必要实用,人人看得懂,不说鬼话。你们能看出道理,懂得怎么用?我讲完,你们必要懂理事有何作用。

    说不能接受,他们有资格接受?我们重视思想,一步步怎么运用,经过多少层次。一步比一步紧,最后成了,如螺丝钉般,慢慢扭转。

    是人,有人性,也不可以胡扯。我启发你们要懂得用智慧,将智慧用于实际上。

    《大学》“止于至善”,多少注解所讲的都用不上,不知怎么做。至善,乃善之至,无比得上的,是老大。我找到《易经·乾卦·文言》“元者,善之长也”,故善为元,意义深刻。止于至善,即止于元。孔子“变一为元”,故止于一,即正。

    大哉、至哉、至善,均有“至高无上”之意,如大儿子(长子),给人提示,《易》“元者,善之长也”,可以相印证。

    父母在一起就要生,生了什么也不明白,就懂得哭、吃,即蒙。蒙要上学,向第一个老师——启蒙师磕头。“蒙以养正,圣功也”,从蒙时就要养正,本身的正,培之,不使之跑掉。有此功夫,结果“成圣功”了,非普通的成功,而是高得不得了的圣功。此正,非教的(外来的),而是养的(与生俱来的)。

    正是什么?性命也。“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把性命变成正,含有作用,即养性命。止于至善,即止于性命,止于正。做事,顺着人性做即道,率性之谓道。如此讲,马上就能用。此正的作用大,“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必也正名乎”。

    “蒙以养正,圣功也”,是《易经》的第一个圣训。既然养正了,平常得居(守)正;此事太重要,故曰“大居正”,《春秋》讲大居正。

    止于一了,变一为元,为最高境界。养正,圣功→居正,一统。用一统天下,非统一,“王者孰谓?谓文王也”,“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志在《春秋》,大居正、大一统。《春秋》与《大易》相表里,一为用一为体。《春秋》与《大易》这两部书,都是“元”的成就,所以要奉元,开始叫“天德黉舍”,成其天德,以达到王道、大同。

    知中国人的思想,才知中国人的责任。夏→诸夏→华夏。止于一,大一统;宇宙间大一统、太平世,大同。

    《大学》《中庸》,学大、用中,完全非空话。有此观念,再看朱子注的书,不是禅宗是什么?

    以蒋庆《公羊学引论》作为入门。要懂得读书的技巧,才得出结论。所有注解都没有用。

    《大易》与《春秋》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将来真可为弱小民族谋幸福,可用自己的所长,教其耕田种地养蚕。精神的表现,有始有卒,干到底就是圣人。精神一到,何事不成?当兄弟看,民胞物与,同元共生,可以共存共荣,不用枪炮打人,此即大志、大事业。不分种族,在有智慧,如南非曼德拉。

    一个“私”字害尽天下苍生!一个错误,贻下无穷的后患。

    你们要养正,自己会想,不是我教正,每天以此解决问题。我书摸太久,对每个问题都有解答。孔子何以志在《春秋》?社会不应用武力,应用一统。一、元,生生不息、终始。资始,要经知、易,乾知大始,乾以易知。生完又生,叫明,大明终始。始,叫易;生,叫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刚阳合德,刚柔有体,生生不息。结婚就得生,不是自己做主。由始到生,几十年即断绝,必使之终而又始,生生不息,其机即“明”。

    《乾坤衍》将乾坤衍得相当好,就熊十力一人说明白了。看《易经》是什么?我们老祖宗何以那时就有如此致密的头脑?后人有讲明白的?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所以我整天坐着猛想。平日打坐,坐板子上。没有秘诀,就精与一,不贰,不想入非非。每天想得不精不一,没有智慧。

    一个人没比做人再难的,做学问也是做人的一部分。我就佩服王弼有才华,必要有功夫。一,心无旁骛;精,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用不上,就没明白。

    不分男女都有大师,但女思想家少。一个人必得自己设计。我一辈子没有说过:“我喜吃什么。”得有多大的修养!必用许多方法约束自己,才心无旁骛。头脑清楚,何不做自己喜欢的事?中国人这么多,还在乎你生一个?

    我半夜喜喝茶就喝茶,不必听训。人生太不容易了,就没有真想通。想通了,万事皆休!麻烦,都是自己制造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