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饭局口才术-把握语言禁忌,轻松玩转饭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禁忌一:用餐时身体语言不雅,未战先输

    在饭局中,当我们还没有和任何人交谈的时候,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身体语言。在吃饭之前,每个人的穿衣打扮,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等都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来,而这些表现都会给对方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在用餐的时候,优雅的身体语言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粗鲁随意的身体语言则会让人厌恶。因此,关注自己用餐时的身体语言,对于应付好饭局是至关重要的。

    在用餐的时候,身体语言就是一个人的表情。可以说,面部表情是一种世界语。比如:当一个人蹙眉的时候,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受挫;当一个人双眉上扬、双目张大的时候,表示惊奇、惊讶;当一个人皱眉的时候,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当一个人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抬、眼睛变小的时候,则表示心情愉快。

    面部表情就像是一张反映一个人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总是流露出这个人当时的情绪变化状况,进而让人读懂他的心理。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有一名陌生男子前来拜见刘备,并说有重大的事情要见他。侍卫看此人来者不善,就拦住了他。没想到,此人在殿外大喊:“玄德公,早就听说您是个爱才如命的人,为何不肯见我呢?”

    当侍卫推开男子时,他大声喧哗起来:“当今三国鼎立,谁都想一统天下。但这岂非易事,若得到我的良策便可使对方俯首称臣,玄德公!玄德公!”

    由于声音越来越大,刘备又听出了此人有治国良策,就迎接他进入了殿内。进入殿内后,男子谈起了各国的英雄,三国的地理、人文和各自施政的得失,等等。刘备认为此人谈吐不凡,觉得是遇到了可用之人,心生喜爱之情。

    可就当二人谈得十分投机的时候,诸葛亮突然走了进来。奇怪的是,诸葛亮还没有开口,此人就神色慌张地说要上厕所,便匆匆离开了。

    男子走后,刘备向极力夸奖此人,说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主公!我看此人并非善类,他见了臣,脸色骤变而神情紧张,都不敢正视我,而是左顾右盼、行色不安,奸相外露。从他那慌乱不安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此人心怀不轨,要不怎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呢?我想,他一定是暗藏杀机而来,幸亏我早来一步啊!”

    刘备听了,恍然大悟,连忙命人前去捉拿该男子。果然,厕所里没有人,那人早就翻越院墙逃之夭夭了。刘备此时才知道自己险些丧命,由衷佩服诸葛亮的识人眼光。

    从男子慌张的表情看出了他的不善,诸葛亮确实厉害。他的英明在于能够洞察人的身体语言,从而解析人的心理。

    在饭局当中,学会参透他人的表情,就能知己知彼,自如应对。不仅如此,读懂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还会看透人的本性,当一个人心术不正,心里打歪主意的时候,也能够从他的表情中看到其内在的险恶用心,从而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员。

    除了面部表情能够在用餐的时候表露出来,吃饭时的体态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在当今社会,体态所表达的信息不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还是用来表示仪表、传递信息的重要身体语言。

    一个人的雅与俗,都可以通过体态表现与显露出来。体态在礼节上是一种文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反映。优美的体态与一个人的心灵紧密相连,可以说是心灵舞姿的外化。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形体动作,各种动作不仅可以传情达意,更可透露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说语言不足以表达一个人的品位,那么身体语言则是一种很好的补充。那么,在饭局中用餐需要注意哪些身体语言呢?

    1.保持良好的坐姿。入座时,应尽量做到轻、缓、稳,动作要柔和,神态要从容。落座后,双目要平视,嘴唇要微闭,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并且尽力做到重心垂直向下,双肩平正放松,上身微向前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要并拢。

    2.注意着装整齐。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人的着装,会直接反映出他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如果能够以清爽的着装出现在饭局上,就会尽快让别人认识你,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学会保持微笑。一个经常面带微笑的人是备受大家喜欢的。微笑是人们美好心灵的展现,也是心地善良、待人友好的表露,同时是一个人有文化、有风度、有涵养的具体体现。在饭桌上经常微笑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更便于交谈。

    身体语言是饭局中的“招牌”,优雅地展现自己将会为自己增添意想不到的人脉资源,而如果拖沓散漫,自会让人反感,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已经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因此,注意自己用餐时的身体语言,会为自己加分。

    禁忌二:饭桌上说话不过大脑,因小失大

    饭局上的交谈与平日里的闲谈是不同的。平日里嘻嘻哈哈,随意聊天都是可以的,但是到了饭局上说话就要慎重了。无论是亲戚朋友结婚还是领导请同事们吃饭,在饭桌上都要管好自己的嘴,说该说的话,说合适的话。

    有一次,有个人请客吃饭,眼看时间过了,却还有一大半客人没来,这个人心里很是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不料,这句话被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耳朵里,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啦!”于是他们就气哼哼地走了。

    主人一看客人都还没有来全,却又走掉了好几位,心里万分焦急,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听了,心想:“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剩下的客人又走了一些。

    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他看主人在一旁纳闷,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可谁知,主人还是不能觉悟,急忙大叫冤枉,解释道:“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这位朋友听主人这样说,很是气愤地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于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们看到,本来是一次聚会,结果都还没上饭桌就都走光了,问题就出在这位主人说话欠考虑,说话太过伤人。也许他是无心的,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客人们由主人的话分析自己的角色,结果都不欢而散了。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饭桌上的每句话都不是无足轻重的,说话者如果不谨慎的话,很有可能会得罪对方,最后花了钱不说,还伤了感情。因此,不管在吃饭之前邀请客人的,还是在饭局中,都要选择合适的话题,在饭桌上说话不过大脑的话,很有可能因小失大。

    要想在饭局上说得巧妙,深入人心,首先就要学会在饭局中找共同话题。下面是几种在饭桌上找话题的方法:

    1.找出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所宴请的人,一般都是在生活或是事业上有共同交点的人。为此,可以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或是共同的生活环境,甚至是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争取让大家都有话可说,不让某些客人感到拘谨,无话可谈。

    2.试探探入法。很多场饭局中需要与陌生人坐在一起。因为之前从未了解过彼此,所以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投石”的方法,让交谈进行下去。当不知道对方的兴趣点在哪里的时候,可以询问他的家乡在哪里,进而多聊一些关于家乡特色的话题等。

    3.在宴请之前做好了解工作。这种方法最适合请领导吃饭的饭局。由于平时与领导接触不多,不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但是既然要请领导吃饭,就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可以留心领导平日的生活,或是通过领导的朋友了解他的喜好,这样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和领导顺利交谈了。

    通过这些话题找到了共同的交谈点还不够,若想让饭局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要在说话之前认真思考。很多时候,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话,会在无形中伤害倾听者,最后也伤了自己。因此,在餐桌上交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忌讳的话题:

    1.忌打断对方

    在双方交谈的时候要知道,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如果遇到对方与你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忌补充对方的话

    在交谈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总是想让自己显得比对方知道得多,技高一筹。实际上,他们没有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就会不同。不过,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的话,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是可以的。

    3.忌玩笑开过度

    在饭桌上与客人交流,可以适当开开玩笑,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但这并不意味着玩笑可以随便开。在开玩笑的时候,也要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灵活处理。

    4.忌探听他人隐私

    隐私问题是饭桌上一定要规避的话题。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总是过问对方的隐私就会让对方认为你很粗俗,没有礼貌。因此,要做到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家庭、不问健康问题等。

    饭桌上的一句话,很有可能会成为影响整场饭局的硬伤。因此,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过过大脑,做到不讲“粗话、脏话、黑话、气话”,讲话的时候多点礼貌用语,就会多几分温馨,多几分机遇,如果因为不恰当的一两句话因小失大的话,就非常不值得了。

    禁忌三:乱说一气,管不住臫的嘴巴

    说话是一门严谨的艺术,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经过头脑过滤的,会说话的人,往往把话讲得妥当,有余地,不会说话的人,往往因把话说得绝对而“祸从口出”。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面试时就会把话说得很满“我能给企业带来每年1000万的利润”,老道的面试官通常连具体操作都不用问,只轻描淡写地问一句“你了解行业动态和公司产品的规划么”,直接将年轻人淘汰出局。

    因此,在饭局中,最忌讳不假思索地乱说一气,这样的人会给人留下没有涵养,低级庸俗的印象。尤其是在接受他人宴请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深知宴请者的目的,就更要考虑好自己不能乱讲话了。

    李小倩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有一个偏好,就是喜欢从各方面去了解自己关心的人和事,并且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她都照单全收,她的朋友因此会开玩笑地对她说:“小倩啊,你再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变成特务。”她总是嘻嘻地笑,但是从没有当回事。

    在李小倩看来,自己多去了解别人的话,就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朋友帮助,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就是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朋友都愿意和她分享。

    有一天,恰好赶上小倩的朋友水水的结婚纪念日,她再次充当起了联络朋友聚餐的“负责人”,为了能够给水水庆祝这个开心的日子,她就自作主张地叫了很多朋友,大家看到小倩这么热心,也就定好了聚餐的时间和地点。就在这时候,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

    打电话的人说:“我是水水的一个朋友,你可能不认识我,但是我听水水提起过你。听说今天是水水的结婚纪念日,不知道我是否能够参加呢?我和水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了。刚才我打她的手机,也没有打通,所以就冒昧地给你打电话了。”

    “当然可以了,完全欢迎,你今天晚上8点直接到X X大酒店就可以了。”李小倩欣然答应了。

    在去饭店的路上,李小倩对这个陌生来电充满了好奇,她有点意识到这个男士应该不只是水水的普通朋友这么简单。于是,带着这些问题,李小倩来到了饭店,想知道让她最为关注的那个陌生男人到底是谁。

    在宴会上,李小倩很快就找到了给她打电话的那个男士。出于好奇心,她坐到那个男士身边后,就开始不断地问东问西。她对这个陌生男人的兴趣已经远远胜过了这次聚会。这个男人越是隐藏着不肯说,李小倩就越急于知道他与水水是什么关系,什么时候认识的,为什么水水没有提过而他,他却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

    结婚纪念日本来应该很开心,但是水水这顿饭吃得很不开心,因为那个男士是她的初恋男友,但是她又不能在老公面前表现出什么,在饭桌上她几次想冲到李小倩的面前叫她闭嘴。

    就这样,李小倩在饭桌上嘻嘻哈哈地与那位男士聊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她不知道,她已经失去了水水这个非常要好的朋友。

    像李小倩这样乱说话,在饭桌上爱讲“八卦”的人是很可悲的,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很容易丢失很多东西。

    和李小倩一样,很多人都因为嘴上没门,“八卦”害己。

    小王是一个很爱说三道四的人,在一次的宴会上,小王在酒桌上和邻座的人讲起校长的秘密来,言语中还表现出对校长的行为大为不满,并说了一堆指责的话。就在小王泄愤之后,有位太太问他说:“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小王回答说:“还没有请教您贵姓。”

    只见这位太太义正词严地说:“我正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一听这话,小王立时吓住了,满脸的尴尬立即涌现出来。

    没想到,这位太太很有教养,并没有当面指责他,只是小王的口无遮拦已经给别人留下了非常坏的印象。

    当然,管住自己的嘴巴,并不是要当哑巴,不说话,而是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插话。首先需要在饭桌上要学会倾听。学会了倾听之后,就要学会巧妙插话,引导或激起对方谈下去的兴趣,这样有助于交谈达到最佳效果。要不然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是个闷葫芦,当一场饭局结束,对方一直在发言,在唱“独角戏”,你却完全是个倾听者的角色的话,那你也就算是输了。因此,一定要在倾听之余学会插话。话插得太唐突,会让双方都难堪,只有插得巧妙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而有时候,插话太多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在必要的时候,要想把话说得漂亮,还需要适当的沉默。当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底牌时,保持沉默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爱迪生在做某公司电气技师时,他的一项发明获得了专利。一天,公司经理派人把他叫到办公室,表示愿意购买爱迪生的专利,并让爱迪生出个价。

    爱迪生想了想,回答道:“我的发明对公司有怎样的价值,我不知道,请您先开个价吧。”“那好吧,我出40万美元,怎么样?”经理爽快地先报了价,谈判顺利结束了。

    事后,爱迪生满面喜悦地说:“我原来只想把专利卖500美元,因为以后的实验还要用很多钱,所以再便宜些我也是肯卖的。”

    让对方先开口,使爱迪生多获得了30多万美元的收益。经理的开价与他预期的价格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便是沉默的艺术。在和人交谈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想说话不伤人,不妨先听听他人的意见,在整合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失为一种绝妙的说话艺术。

    禁忌四:事事都点破,不给对方留面子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为人处世不可逞能,聪明人最易成为众人眼中的靶子。看透不点透才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之道。

    第一,看破是一种眼力,点破是一种心力。

    在饭桌上说话,确实需要一些智慧。你虽然满腹经纶,但不会为人处世,一样玩不转饭桌。比如,看破和点破就是一种智慧。如果你总是喜欢直来直去,不懂得给别人留点面子,小则彼此尴尬,大则使人翻脸,丢失了人脉和财脉资源。

    第二,饭桌上,不要轻易伤害他人的面子。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一向把面子看得很重,所谓爱面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形象。要是有人在饭桌上揭别人的短,让别人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人也就等于惹祸上身了。懂饭桌上的事儿,就要把握好指责他人的分寸,看破别人的心思也不要点破,要保留对方的面子。

    有一次,王民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王民把大家聚到一起的目的就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谷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卖掉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感情和事业都进入了瓶颈期,他非常痛苦。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因此大家都刻意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没有这种眼力见。因为目前投资了一个项目,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王民看了都有些不舒服。王民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所以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找了一个理由提早离开了。

    王民送他出去,刚出门口这位朋友就愤愤地说:“老吴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们面前吹嘘嘛!”

    王民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十年前王民也有过低潮期,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王民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高,年终奖金如何如何多,那种感受就如同一根针插在心上一般,要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谈话高手,从不在饭桌上点破对方的敏感地带,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即使他早已看在眼里。他们宁肯给对方戴上高帽,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不愿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若必要时,你大可委婉地暗示对方的错误或隐私,给他造成一心理压力,也不可当众点破对方。

    齐国一位名叫隰斯弥的官员,住宅正巧和齐国权贵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颇有野心,后来欺君叛国,挟持君王,自任宰相执掌大权。隰斯弥最初便怀疑田常居心叵测,不过依然保持常态,丝毫不露声色。一天,隰斯弥前往田常府第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礼接待他之后,破例带他到邸中的高楼上观赏风光。隰斯弥站在高楼上向四面眺望,东、西、北三面的景致都一览无遗,唯独南面视线被隰斯弥院中的大树所阻,于是隰斯弥明白了田常带他上高楼的用意。隰斯弥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碍视线的大树。当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隰斯弥突然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询问究竟。隰斯弥回答道:“俗话说‘知渊中鱼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觉察出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所以我还是装作不明白,以求保全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得太多会惹祸,看破不点破也是一种明哲保身之策。现代的人心透视术也强调要注意此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就完全失去了透视人心的意义。如果被别人发现你已读懂了他的心,那么你就会在对方的掌控之中。

    第三,饭桌上,不要轻易点破他人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商务应酬中,人们也可能会因为紧张或其他情绪而做出超乎常理的事情来。这个时候,即使你已经看破他的心思,也要把握好分寸,最好不要点破,尊重对方。在饭局应酬中,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第四,饭桌上,不要轻易说出他人的内心想法。

    每个人都不愿自己的内心想法曝露在公众面前,特别是一些重要人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让他们恼怒或难堪。对每个人来说,内心世界也是每个人的隐私。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知道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但是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我们必须隐藏起来,以免招祸。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因为多次自以为聪明地戳穿曹操的心理才不得善终的。

    在饭桌应酬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即使你心里明白,也没必要说出来。适时地糊涂一些,百益而无一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事事点破,一览无余,谁愿意与你为伍呢?

    以下几点应注意:

    1.与人交往时,对对方自以为得意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加以赞扬;对方有不愿提起的事情时,要忘掉不提。

    2.当对方因为怕被别人议论为自私而不敢放手去做的时候,应该给他冠上一个大义的名分,使他充满信心,放手去做。

    3.与人相处时考虑对方的立场,在避免刺激对方的情况下展示个人的学识和辩才,对方就会比较乐于接受你的意见。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在不使对方洞察你的意图的情况下,让对方自己去体会、认识。其间的技巧,就在于从旁策动,使对方以为自己原来就打算这样做,丝毫没有发觉自己正被你所左右!

    总而言之,当自己看穿对方的心意之后,千万不要露出破绽,让一切计划进行得自然而然,才能使你的策略实施得圆满顺利。

    看破是一种眼力,点破是一种心力。偶尔点破,能示震慑,无论是饭桌对局还是人际交往,人人都在暗自较量心机,都在心里暗自谋算自己的利益。你要看穿别人的心机、意图和心思,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能透视对方的内心,只不过是使你得到一种有利的武器罢了,但不是获胜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如何使用这把利器胜敌于无形。如果胡言乱语,到处宣扬,很有可能伤害到自己。所以,饭桌上要给别人留足面子,不要轻易点破别人的敏感地带。所谓小糊涂是大智慧。

    禁忌五:急于展开饭局话题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就像你要追一个女孩,要先认识,再追求,交往一段时间后才能提出结婚的请求,如果你一上来就求婚则很可能被人认为心怀不轨而拒绝。同样,在千变万化的饭局中,如果想一口吃个胖子,就很有可能被“噎死”。聪明的设局者早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由话题带动交往也就成了饭局中的潜规则。

    饭局话题第一步,寒暄。

    客人刚到饭店,聪明的设局者总是会热情相迎,安排包间内的工作人员将宾客的大衣和皮包等物挂放整齐,设局者一面邀请客人入座,一面告诉服务员准备茶水和毛巾给客人,客人则是忙着整理自己的衣着、形象按设局者的安排自然反应。而这时主客之间的话无非是一些“哎哟,王总,您到了啊”“今天外面很冷吧”“路上堵车么”,客人的回答也很简单“嗯”“挺冷的”“不堵”“有点堵啊”,这就是双方心照不宣的第一轮过招。如果这时设局者劈头就说“哎呀,怎么拖了这么久还不签合同啊,还吃什么饭”,可真是很不识趣的举动。还没有开始吃饭就火药味十足,很可能激起对方的反感,最终玉石俱焚。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一步很重要,千万不要贸然跃进。

    饭局话题第二步,引人入局。

    主与宾边等上菜边闲谈,饭局进入正式的开场白。然而这还仅仅是开场白阶段,作为被动的一方,宾客在这个阶段通常是静观其变,等着设局者出招,而设局者也要谨慎,不能操之过急。此时谈话的主题仍然不能过于正式和深奥,毕竟菜还没上,不能让人有压力,要以轻松为主,通常这个阶段的话题是“一直以来感谢您的帮助,今天终于有幸能与您共同进餐”,“听说王总您是个美食专家呀,今天一定要品品这家饭店的厨艺”,在简单的客套之后,设局者还可以做这样的引导“这家的菜系是正宗的粤菜呢,听说厨师是老板特意从广东挖到北方来的,我们今天一定得鉴定一下他的手艺”,这样大家就桌聊菜,谈一些和吃有关的话题,互动来了,状态也就来了。

    饭局话题第三步,饭中交流。

    虽然已经是正式开始吃饭了,想要成大器,设局者还是要沉住气,毕竟这是在饭桌上,不同于办公室,不用正式得一板一眼的。请人吃饭,就是得让人吃得自在,吃得轻松。这个阶段,设局者可以以席中表现得比较健谈的人为突破口,进而带动整个桌上客人的友好交流。讨论一些大家都能涉及或了解的话题,比如,桌上的菜做得怎么样,最近一次的足球比赛怎么样,最近又上映了什么大片了。谁都得食人间烟火,总有话题符合大家的兴趣,聊些和局中人利益相关不大的话题,大家继续心照不宣地等着最后的战役。

    饭局话题第四步,点题收网。

    眼看酒足饭饱,设局者不能再扭捏,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可以直接就事论事,该谈生意谈生意,该谈请求谈请求。如果你觉得火候已够,就可以直接敞开天窗说亮话“王总,您看这个单子咱们已经拖了这么久了,现在我们财务也在催我,您看如果您没有意见的话,咱们就把合同签了吧,款也在最近打过来吧”。如果客户还是犹豫不决,则可以蜻蜓点水似的暗示对方,“王总,过几天我再专门带合同去拜访您,到时咱们再好好谈谈”,如果你还想在事成之后再一次答谢以期长久合作,可以说“王总,事成之后我再请您去吃海鲜”。而被宴请者也会表明他的态度。至此,一场饭局就告一段落了。

    中国人在几千年以前就明白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诗人屈原用他的毕生追求告诉人们: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当然饭局也不能例外。

    饭局是一个“人吃人”的场子,同时也是一个“能交人”、“能帮人”的交际场所,想在中国式的饭局中收获友谊或者获得利益,就要遵守中国式饭局谈话的潜规则:含蓄渐近、步步为营,当话题与情感的基础都建立扎实之后,再开始谈最主要的事,就很容易谈得美事归。

    禁忌六:肆无忌惮嘴挂口头禅

    口头禅是一种相似的言语模式,听来平淡、枯燥。有人甚至把口头禅比做“语言的肿瘤”。商务应酬中,有人喜欢在谈话中,用太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口头禅。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有人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口头禅过多,而引起客户的反感,甚至吓跑客户。

    有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很多的意思,而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含义。例如,有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在他的话中,什么都“伟大”:“你真是太伟大了!”“这文章太伟大了!”“今天吃了一餐伟大的午饭!”“这批货物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

    最妙的是有人喜欢用“那个”代表一切的形容词,你听他说的是些什么意思吧:“今天太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我觉得这点事未免有点那个。”这一类的口头禅,大概是由于偷懒,不肯动脑筋找一个恰当的词所致。多记一些词语,才能生动而恰当地表达你的想法。

    人们在商务应酬的时候应尽量使用专业性的商务用语,讲话要干净、利落、文雅,这不仅是交际的需要,也是培养个人良好谈话修养的要求。如果你的语言中加入过多的口头禅,就好像被玻璃蒙上一层灰一样,大大减少了语言原有的光彩。

    一般情况下,别人能够通过你的口头语言(尤其是口头禅)来快速地了解你,因为口头禅带有很深的性格烙印,是最容易了解对手的一种渠道。下面分析一些常见的口头禅:

    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他们经常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想法。

    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表现欲较为强烈,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犟,并且多少有点自负。

    经常使用流行词汇的人,热衷于随大流,喜欢夸张。这类人独立意识不强,没有自己的主见。

    经常使用外语的人,虚荣心强,爱卖弄和夸耀自己。

    经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的人,自信心很强,富于独特的个性。

    经常使用“这个……”“那个……”“啊……”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小心。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好先生”,他们绝对不会到处惹是生非。

    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人。

    经常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知,还常常自以为是。

    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不是软弱无能、总想求助于别人,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大多缺乏自信,害怕自己所说的话无人相信。遗憾的是,他们这样再三强调,反而让人起疑。

    经常使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命令式词语的人,多专制、固执、骄横,有强烈的领导欲望。

    经常使用“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之类词汇的人,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不独断专行,能够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经常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大多思想单纯,喜欢意气用事,情绪不是十分稳定,让人琢磨不透。

    经常使用“绝对”这个词语的人,做事十分草率,容易主观臆断,他们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太有自知之明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只能自己是主角。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他人的谈话内容,更不要指望他能成为一个热心的听众。

    口头禅使用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意志不够坚定。如果你在商务应酬时屡屡使用口头禅,那你已经在对方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你们的合作也很难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