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口才-把握交谈的力量掌握说话的尺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掌握技巧、把握尺度,同时要看场合、时间。有时为了达到一种更好的交谈效果,还需要巧妙地运用语言,这就需要掌握与人交谈的方法。

    1.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

    在职场上,有些时候我们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有“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办公室文员张燕,性格非常内向,不太喜欢说话。如果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突然间说出来的话总是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一次,一个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等问张燕感觉如何时,张燕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只是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艳;还有你太胖了,穿起来有点儿紧。”

    听完此话,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这完全是由于张燕说的话有一部分是事实,有可能该同事的确比较胖。虽然有时张燕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可很多时候,她仍旧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话。时间一久,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不愿意和她说话。

    即使这样,她在发表意见时,仍然管不住自己,然后又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给说出来。结果弄得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搭理她。

    2.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说话是人的一种能力、一种本事、一种功夫,也是一门学问。大凡学问都有基本原理,说话这门学问也概莫能外。

    在人类说话发展史上,话语权及其效能是有等级的。识文断字的人说的话叫雅言,反之叫做白话、粗话。做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牲畜,说与不说一个样;做奴才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做帝王被法定为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神人了,写在纸上的话便叫做圣旨,随口骂人的话叫做圣训,说的话叫做圣谕。

    人们之所以说话,其目的就在于沟通。人说人语,鬼说鬼话,半鬼半仙的妖人放妖言。讲话以前要掂量听众的水平,弄不好就会犯错误;搭话以前要考虑一下问话者的人品,弄不好就出毛病。因此,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见妖人要说胡话。见人说鬼话是愚蠢的,见鬼说人话是愚昧的。见人说人话需要艺术,讲究一点艺术就不会伤害人了;见鬼说鬼话需要些技术,然后采用一点技术就不会被鬼咬伤了;见妖说胡话要揣着明白装糊涂,稍不注意就会被妖人“忽悠”。

    言为心声,说话完全体现在水平上面。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另外孔夫子还强调指出:“巧言令色,鲜仁矣!”电视连续剧《封神榜》、《聊斋》里,装神的云山雾罩,弄鬼的鬼话连篇,做人的表情达意。神话里面有鬼话,鬼话里面有人话,人话里面有神话,人说的很多大话听起来非常像神话,实质上也是鬼话,比如假话空话则是实实在在的一些鬼话。

    会说话的人从来不会用高调说话,他们说话会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聪明的人说话不直接说明;可有的人说话说了和没说一个样,而有的人说话没说比说了还厉害。有的人说的话听起来是坏话,可坏话里边却表示出他的菩萨心肠;有的说的话听起来是好话,当把它写在纸上时,看起来全是褒义词,可是里边藏的却是雷霆万钧。会说话的人与不会说话的人说同样的话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贵人开口慢,俗人就会抢着说话。那么,那种头脑发热的人手脚就非常麻利了,而且嘴巴比手脚更加地麻利。有理走遍天下,声高不代表有理,比如那些卖东西的人,吆喝声越大,就越有可能是假货。只要是有理是不需要任何解释的,越是反复兜售的越有可能是谎言。

    一般来说,学士善于说话,绅士善于听别人讲话,高士善于发问,而往往那些谋士善于沉默,因为他们懂得沉默的力量比千言万语还能制胜。说话有理可以说是一种智慧,但能在该沉默的时候保持沉默,那就是一种大智慧。比如:那些高士说话谨言,不说则罢,但一开口必能说出绝妙的话。大师说话慎言,话出口,必能达到一定的威力。而信士说话诺言,话语即出,必是一言九鼎。

    说话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如果你把话说巧了,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有人抬举你,你就变得高尚;如果有人贬低你,你就会变得低下。鼓励一个人能使他振奋,进一步开导一个人能使他明达,劝慰一个人能使他平和,贬斥一个人能使他萎糜,诽谤一个人能使他恼怒。

    大家也非常明白,良言优化心境,恶语将会污染环境。沟通营造和谐,堵塞制造矛盾。厚道是忠厚之母,奸诈是奸佞之父。奸诈的上司喜欢听小报告,奸佞的下属肯定打小报告。打小报告自绝于人,听小报告也肯定会众叛亲离。

    熟不拘礼,对熟人讲话时一定要实话实说,直来直去则被视为信任、亲近。而对于陌生人,以及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地位、学识、经历、立场、观点、方法等等不一样的人不一定妥当。

    在历史事实中,往往那些君子大忠却似奸,他们说话疾言厉色,也是出自于苦口婆心,说话直截了当、显露山水,可是祸却从口出;而那些小人大奸却若忠,说话喜欢谄媚,拍别人马屁,其实他们内心非常可恶,计较利害,可是福却从口中来。因为他们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道理。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道理,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而说话之理,光用一个难字也表达不出它的深奥来,往往那些不会说话的人,也都是因为不会说话而感到特别地烦恼。说话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你去慢慢理解。

    3.实话巧说 坏话好说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很是避免不了的,同时说话的双方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因此,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那么该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去表达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欣然接受呢?在这里介绍几点,仅供参考:

    第一,由此及彼肚里明

    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样可能会避免一些麻烦。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丁厂长忙问:“疼了吧。”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哪。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实在是高!

    第二,抓心理达目的

    这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的方法,进而达到自己真实的目的。一位穿着华贵的妇女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这位营业员能让这位夫人买下时装,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她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夫人买下时装的目的。

    第三,藏而不露巧表达

    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4.“道人之短”易伤人说话添彩能赢人

    与人交谈时,目的在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要力求避免因说话不当而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所以,说话出口前应该先为听者想一想,不要以言语伤人,俗语说得好:“恶语伤人六月寒”!

    言语表达非常重要,说的不对,或是说的让人听着刺耳,这样就得罪了别人,所以我们在交谈的时候也就需要讲究一种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与人交谈要讲究艺术,有时候同样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我们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首先态度要诚恳,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双方都乐于沟通的氛围。态度傲慢并不能表现你的优越感,相反会暴露你缺乏修养,这是交谈的一大禁忌。而亲切友好的态度则会让对方、甚至你的对手心里放松,当然愿意与你畅谈、倾诉了。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语言要文明,这一点也相当重要。使用文明语言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粗话、脏话、黑话、荤话、怪话等先在脑子里过滤过滤再说,否则一句话没说对,就可能会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另外隐私和敏感话题也要尽量少说,否则,对方感觉如坐针毡,交谈还怎么进行下去呢?

    另外,身体语言也非常重要。目光注视对方,表情要自然,要不时地点头,适时地微笑。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根本听不清彼此之间所要交谈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太近,就会给对方以压迫的感觉。

    有时语言要有幽默感,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巧妙地使用幽默可以打破坚冰,化解尴尬的场面,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道人之短”易伤他人

    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为凡人皆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在谈话当中,你要极力避免说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使别人的尊严受到损害,而且还表现出你品德的缺点。

    第一,不可在谈话中刺探别人的隐私;

    第二,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宣扬。宇宙之大,谈话的资料取之无尽,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呢?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你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但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衷不是你所熟悉的事实。如果你冒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不是颠倒是非,就是混淆黑白。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一旦事后你彻底地明白了真相,你还能进行更正吗?有这样一个例子:

    “张某借了王某的钱不还,存心赖账,真是卑鄙。”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说,这话是从王某那听来的,他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人都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当然不易把话说得很公正。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张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然借了王某的钱,但有房屋契约押在王某那里。因为自己一笔钱被别人耽误了,到期不能清还,只好延长押期。当初王某表示若有需要延长押期时,随时可以延长押期,而今王某急于拿回现款,张某一时无法立刻付清,既然有抵押物,就不能说他是赖账。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半都是如此复杂,你若不知内幕,就不要信口开河。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道世间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虽然你不是这种人,而一旦谈论别人的短处时,也许你在无意之中就种下祸患的幼苗,而它要滋长到怎样的程度,并不是你所能想象的那样。

    想要有一个好的口才,最好是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把议论别人的短处来污辱你的口、污辱你的人格,否则的话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接触的朋友。

    如果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的短处时,你惟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样,谨缄金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

    和谈论别人的短处一样,不可就表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人家,除非这是好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了。

    人们好说女人最爱谈论别人是非,其实男人当中也不乏这种人。如果你茶余饭后要找谈话的资料时,则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无一不是谈话的好题目,倒不必一定要说东家长、西家短,才能消遣时间。

    孰不知,说别人的短处,说不定就是自己的短处。

    5.逢人只说三分话 留下七分自己赏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当然这里的意思就是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也许你会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有这方面经验的人,一定会只说三分话,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非常狡猾的,是不诚实的。其实,你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每个人说话时都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可以尽其所谈的人。你说出三分话,就不少了。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如果对方不是你深交相知的人,而你却畅谈所有的欲言,虽然你说出了自己的所有话,而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你所说的话,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事情,对方是否愿意听你讲呢?

    如果你们之间关系浅薄,而你与他深谈,会显得你没有一点修养;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而你又不是他的诤友,所以他会觉得你不配与他深谈,虽然忠言逆耳,但是却显出你的冒火;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社会的,可是你并不能明白对方的立场究竟如何,你也不会明白对方的主张究竟如何。可你偏高谈阔论、畅其自己所言,那样会很容易招祸的!

    所以,逢人只需说出三分话,也不是不可说,而是不需要说,不必说,不应该说,那么与事无不可对人言也就没有什么冲突了。

    所谓的“事无不可对人言”,就是指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是必须向别人尽情地宣布,只说三分就可以了。那些有经验的人,是不是每件事都对人言,那只是另一问题,而他的只说三分话,那是不需要说,不必说,也是不该说的关系,那决不是不诚实、狡猾的表现。

    原本说话就有三个限制:人、时、地。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虽然得其人而没有得其时,这时也是不必说的;即使是得其人,也得其时,但却没有得其地,那也是不必说的;没有得其人,而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已是很多了;如果你得其人,但是却没有得其时,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是在给他暗示,你要看看他听到这些真话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得其时,没有得其地,而你说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就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力了,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与他长谈下去,这样的人才能称做是通情世故的人。

    6.恭维要恰如其分 批评要有理有据

    恭维的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恰得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有好感。

    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爱受你的恭维。然而,在有的时候,一些人说自己不受恭维,愿意接受批评,但这是他的门面话,如果你是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直言批评,那么他的心里一定很不快乐的,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但内心却是十分的不悦,只有降低对你的印象,绝对不会增加对你的好感。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只有子路才有此雅量,一般自命为君子的人,尚容不下别人的批评,那么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

    善于说恭维话,让别人听了也感到舒服,而且自己也不降低身份。说恭维话是处世的一门重要功课。

    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希望,因为年轻人的希望寄予自身,老年人的希望寄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兴,引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至多说他是将门之子,把他与他的父母一齐称赞,才符合他的胃口。

    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曾达到他预期的目的,然而对于自己,已不复十分自信,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孙,你如果说他的儿子,无论学识能力,都胜过他,是跨灶之才,虽然你是当面批评他,抑父扬子,他不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口头连说:“你说得好”“未必,未必”“过奖了”。他的内心,却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啊!因此说恭维话应特别注意对方的年龄。

    然而,对于一个商人,你如果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绝无动于衷,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眼前,他听了才会高兴。

    对于官吏,假如你说他生财有道,定发大财,那么他肯定会不高兴的,这时你就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廉,劳苦功高,这样听来才能使他感到兴奋。

    相反,对于一个文人,如果你说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那么他听后心里也是非常地高兴的。

    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对于对方的职业,是应该特别注意的。讲个笑话,某甲是个拍马屁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屁?我最痛恨这种人!”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屁,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出半句恭维的话。”阎王听了,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实则阎王岂不爱恭维话,不过说恭维话的方式,与普通人不一样罢了。这个故事,也表现了世人之情,都喜欢恭维,你的恭维话有相当分寸,不流于谄媚俗气,不但无伤人格,而且还是得人欢心的方法。

    7.生硬地质问只会坏事 善意的谈吐赢得好感

    以前从杂志上见过这样一则故事:

    某日在一辆公交车上,其中前排有两位乘客在谈话:

    第一个说:“昨天看一部‘孤儿的春天’演得实在很好。”

    “有什么好?”第二个质问。

    “剧情实在不错,对改良社会风气别有见解。”第一个说。

    “有什么见解?”第二个仍然用那种语调说。

    “还用问吗?它不就是指出不良少年都是被迫走上歧路的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第一个似乎有点不悦了。

    “这算是什么别有见解?”第二个依然用质问语气说。

    当时这两位乘客谈的很不投机,气氛很尴尬,毛病是第二个乘客用质问的语气谈话,这种话是最伤感情的。像现在有些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

    刚才那两位乘客,如果第二个乘客改变他的态度,当第一个提出他对“孤儿的春天”的意见而认为不同意时,他可以坦白说出他对该部电影的见解,而不要用质问的方式窘迫对方?这样谈话则可以愉快地进行下去。

    谈话习惯质问对方的人,多半胸襟狭窄,好吹毛求疵,与人为难,或性情怪僻,或自大好胜,所以即使在谈话小节上,也把他的品格表现出来。其实除了在不得已的场合,如在法庭辩论过程中,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

    同样地,也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

    “昨天我想是今年以来最酷热的一天了。”

    “你怎会知道?”

    在有的时候,对方虽然说错了,但你何必要先给他一个难堪的质问呢?你既知道昨天热度不过34℃,而前天却达到35℃,那么你说出来好了。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向对方打了一拳,然后再向他解释为何打他一拳。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假如他是个脾气坏的人,肯定会恼羞成怒,而激起彼此的争辩。

    诚实、虚心、坦白和尊敬别人,这几则都是谈话艺术所必备的条件,相反把对方为难一下,以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不愿别人损害你的自尊,你也不可损伤他人的自尊。甚至对于你的子弟或部属,如果有不足之处,你可以询问原因,可以向他们解释,但方法、态度要来得真诚大方。质问是不适宜的,如果你想让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被你的质问所窘迫时,在形势上他失败了,但他必定会抱恨在心。

    在朋友的笑谑中,偶然以质问的语气开玩笑是可以的,可是不要常常用,以免成了习惯。

    因此时刻都要提防着,倘若你爱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又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压倒时,你将会失面子。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用力了,如果摔下来时,那么伤痛就会相当地大。不侵害别人,就是在保护自己,你轻易地进攻别人,如果估计失当,必然惨败。

    8.说圆场话 听弦外音

    与人交往,要善于听他的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这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就会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如果用话中之刺,会让你身败名裂的。无论说话之人是不是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搞清楚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

    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

    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视策略,更重视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为主动,更为巧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往手段,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家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深深地明白。

    但怎样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是不太容易的。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则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武器。

    第一,要侧面点拨

    所谓的侧面点拨,就是指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不要直言告诉他,而让他能够更明白自己的不满,从而打消了他失当的想法。这个技巧往往会借助于一些问句的方式而表达出来。

    例如:张杰与刘强是一对不错的朋友,他们之间也都视对方为知己。

    有一次,单位中的一个青年赵磊对张杰说:“张杰,我总认为刘强这小子的为人有点太认真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顽固的程度,你说是不是呀?”张杰听到赵磊的话后,顿然产生了一种反感,当时张杰心里就想:你还说别人,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你觉得自己缺德不缺德呀?可是他也不好发作,他假装一本正经地反问道:“赵磊,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他的缺点,他要是知道了,那他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呢?他又会怎么的看你呢?”赵磊听了张杰那句话后,脸“刷”地就红了,也不再吭声了。

    张杰用的就是委婉点拨的技巧,即侧面点拨。张杰在面对赵磊的发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出答案,而只是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度,他给赵磊出了一道难题,而他出的这道难题也正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他既表明了“刘强是我的好朋友,我决不会和你一起议论他”,在他的话中又隐含了对于赵磊在别人背后议论纷纷、贬损别人的不满。

    同时,因为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含蓄,所以不会给对方一个太难堪的局面。

    第二,要类比警告

    类比警告就是指通过两种具有某一个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较,从而能够达到暗示或敬告对方言行不当的效果,使他明白自己心中的不满。

    例如:某公司的经理人张亮,在参加一次业务谈判时,遭到了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李某的顶撞。张亮就怒气冲冲地给李某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公司不能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顶撞我的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你们公司就没有与我们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

    李某公司的经理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地说:“经理先生,对于我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对他是处以批评还是处以撤职,这应该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向贵公司做任何保证吧!这就好比是我们公司并不要求你们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们公司某个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一样,难道我们要那样才能算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一样吗?”张亮听了他的话后,说不出一句话。

    在这里,李某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敬告的技巧。虽然说他们两个公司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公司对于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没有任何关系。

    李某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个相似点作比较的,从而敬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也隐藏了对张亮态度蛮横的不满。

    第三,要柔性敲打

    柔性敲打,其重在柔,即在警告对方的时候,要避免一定的冲突,借用另一种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例如:大部分的女孩子为显示自己有个性,就经常地生男友的气,如果这个女孩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家庭兄长中的一个娇妹妹,她就更不能容忍他人对她的抱怨与不满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痴情的男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哪一句话引起女朋友心中的不快,怕得罪自己的“小公主”,而忙不迭地向她赔礼道歉,甚至还会为了所谓的原谅而贬低自己,才能表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里就可以用柔性敲打了。

    小丽是某局长的一位千金小姐,她和某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她总是显示出她在某方面的优越感。可能是因为小李出生在农家,大学毕业时被分到局里当科员,也没有什么靠山。小丽总认为她这方面比他优越。

    有一次,小丽到小李家做客,她总对小李家人的某些生活方式流露出不顺眼的情绪,而且还不断地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地发牢骚。特别是吃过晚饭后,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一会儿是让烧水,一会儿又是让拿擦脚布,可以说是当做一个仆人用了。小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宜直接说,他就借助这个机会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当徒弟嘛!你现在可得加紧培训一下呀,将来你要嫁到别人家里时,也可以摆起师傅的架子来了。”

    小丽似乎从小李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本意,以后在小李面前就没有表现自己的某些过分行为了。小李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柔性敲打的方式来表示对小丽的不满,他用一句“要当师傅先当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丽,这就避免了一些直接冲突,也表达对对方当时有点不满意,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第四,要进行幽默式的提醒

    幽默可以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润滑剂,在一定的时机可以利用幽默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小幽默故事:在一个饭店里,有一位非常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看了看女侍者,就挑剔地说:“这种煎蛋要求,蛋白全熟,蛋黄是生的,而且还能在里边流动。不能用太多的油去煎,盐放得稍微少一点,还要加一点点的胡椒。其次,我要的是一个新鲜的鸡蛋,而是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

    女侍者听后就温柔地说,“请问您一下,那只母鸡的名字叫阿珍,不知道能否适合您的心意呢?”

    在这个小幽默故事中,那位女侍者用的就是幽默式的提醒技巧。她在面对这个爱挑剔的女顾客时,她并没有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女顾客所提出苛刻要求的不满,她是依照对方的思路,从而提出了比她更荒唐的一个可笑的问题来提醒对方:我们难以满足您过分的要求,用一个幽默的反问从而明显地表达对这位女顾客的过分要求不满。

    另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拼个鱼死网破,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那些粗鲁的家伙冒犯你,这样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那么才可及时松松手。置人于死地的事最好不要做,要做一位可方可圆之人,就能立足于这个世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