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医药方-妇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月经病

    月经不调

    艾附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主治】妇人血海虚冷,月水不行,脐腹疼痛,筋脉拘挛,及积年坚瘕积聚。

    【组成】白艾叶、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没药(别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砂锅内煮,令枳壳烂,同艾叶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空腹时服。

    四制香附丸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功用】调经种子,顺气健脾。

    【主治】月经不调,久不受孕。

    【组成】香附米500克(125克酒浸,125克盐汤浸,125克童便浸,125克醋浸,各3日,滤干,炒),当归120克(酒浸),川芎120克,熟地黄120克(姜汁炒),白芍药120克(酒炒),白术60克,陈皮60克,泽兰叶60克,黄柏30克(酒炒),甘草30克(酒炒)。

    【用法】上药共研末,以酒糊调和为丸。每服70丸,空腹时用白汤下。

    升阳举经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主治】妇人经水不止,右尺脉按之空虚,属气血俱脱者。

    【组成】肉桂(去皮,盛夏不用)、白芍药、红花各1.5克,细辛1.8克,人参、熟地黄、川芎各3克,独活、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炙甘草各5克,羌活、藁本、防风各6克,白术、当归、黄芪、柴胡各9克,桃仁(汤浸,去皮、尖)10个。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元归散

    【来源】《类证治裁》卷八。

    【主治】妇女血滞经闭。

    【组成】元胡索、当归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末。每服9克,加生姜,以水煎服。

    十全济阴丸

    【来源】《济阴纲目》卷六。

    【功用】养血,益气,调经。

    【主治】气血两虚,月经不调,久不怀孕。

    【组成】当归身(酒洗)、熟地黄、香附子(童便煮)各120克,干山药、白术各75克,枸杞子、人参各60克,蕲艾叶60克(去梗、筋,同香附用陈醋、老酒煮一时,捣烂焙干),川芎、白芍药、牡丹皮、紫石英(火煅淬)各45克,泽兰3克,紫河车1具(在净水内洗去秽血,用银针挑去紫筋)。

    【用法】上药咀片,同河车入砂锅内,用陈老酒750毫升、陈米醋250毫升、清白童便250毫升、米泔水750毫升和匀,倾入锅内,浮于药寸许,如尚少,再加米泔,盖密,用桑柴火慢煮,以河车溶化汁干为度。同取出,用石臼捣烂为饼,日晒露三昼夜,焙干为末,炼蜜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渐加至90丸,空腹时用温盐汤送下。

    九制香附丸

    【来源】《饲鹤亭集方》。

    【功用】开郁健脾,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经事不调,赤白带下,气血凝滞腹痛,胸闷胁胀,呕吐恶心,气块血块。

    【组成】香附420克,艾叶120克。

    【用法】将上药一次用酒,二次用醋,三次用盐,四次用童便,五次用小茴香60克,六次用益智仁60克,七次用丹参60克,八次用姜汁,九次用莱菔子60克,先后分别煎汁,按春三日、夏一日、秋三日、冬七日浸制,随后晒干研为细粉,糊丸。每服9~12克,开水送下。

    皱血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功用】散寒祛淤,理气调经。

    【主治】妇人血海虚冷,气血不调,时发寒热,或下血过多,或久闭不通,崩中不止,带下赤白,瘕癖块,攻刺疼痛,小腹紧满;胁肋胀痛,腰重脚弱,面黄体虚,饮食减少,渐成劳状,及经脉不调,胎气多损。

    【组成】菊花(去梗)、茴香、香附(炒,酒浸一夜,焙)、熟干地黄、当归、肉桂(去粗皮)、牛膝、延胡索(炒)、芍药、蒲黄蓬莪术各9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乌豆700克,醋煮候干,焙为末,再入醋400毫升,煮至200毫升,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或醋汤下;血气攻刺,炒姜酒下;块绞痛,当归酒下。

    姜黄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主治】子脏久冷,月水不调,及淤血凝滞,脐腹刺痛。

    【组成】川姜黄(成片子者)120克,蓬莪术、红花、桂心川芎各30克,延胡索、牡丹皮各60克,白芍药9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用水75毫升,酒75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珍宝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月经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

    【组成】当归、白芍、人参、白茯苓、生地各3克,蒲黄6克(炒黑)、香附、川芎、白术、甘草、黄连各2.4克。

    【用法】上药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温服。

    定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舒肝补肾,养血调经。

    【主治】肝肾气郁,经来断续,或前或后,行而不畅,有块,色正常,小腹胀痛,或乳房胀痛连及两胁。

    【组成】菟丝子(酒炒)30克,白芍(酒炒)30克,当归30克(酒洗),大熟地15克(9蒸),山药15克,白茯苓9克,芥穗6克(炒黑),柴胡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泽兰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主治】室女血气不调,经止后复来,脐腹冷疼。

    【组成】泽兰叶、牡丹皮、芎、当归(切,焙)、延胡索、蓬莪术(炮,锉)、京三棱(炮,锉)、芍药、熟干地黄(焙)各30克,肉桂(去粗皮)、青橘皮(去白,炒)、乌头(炮裂,去皮、脐)各23克。

    【用法】上药十二味,细捣为末,用酒面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理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异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功用】益肾健脾,活血调经。

    【主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痛,妇人经迟血滞。

    【组成】熟地9~21克或30~60克,当归6~9克或15~21克,炙甘草3~6克,干姜(炒黄色)3~9克或加肉桂3~6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

    【加减】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加深,但见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

    痛经

    延胡索散

    【来源】《济阴纲目》卷一。

    【主治】妇人气滞血淤,脘腹胀痛,或经行腹痛。

    【组成】延胡索、当归(酒浸)、赤芍(炒)、蒲黄(炒)、桂皮、乳香、没药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温酒空腹服。

    益母丸

    【来源】《奇方类编》卷下。

    【功用】调气活血。

    【主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腹有瘕,久不受孕,产后血淤腹痛。

    【组成】益母草50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归身30克,木香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一日2~3次。

    【禁忌】孕妇忌服。

    宁坤丸

    【来源】《采艾编翼》卷二。

    【异名】回生丹(《采艾编翼》卷二)。

    【功用】补气养血,解郁化淤,调经止痛。

    【主治】妇女崩漏带下,产劳虚损;室女经闭,痛经,月水不调。

    【组成】大黄500克(细末),红花90克(炒黄色,入好酒400毫升同煮三五沸,去红花不用,只存汁用),黑豆1.2千克(水2.25升煮取汁700毫升,去豆),苏木90克(锉,用河水2.25升煎取汁700毫升,亦去滓不用)。

    以上三味,先将大黄末用好米醋500~700毫升搅匀,以文武火熬成膏,复添醋750毫升,再搅匀,再熬成膏;次下红花酒、黑豆汁、苏木汤,共倾入大黄膏内搅匀,又熬成膏,取出待用。如有锅巴,即焙干研成药:

    当归、川芎、熟地黄(务自制)、白茯苓(去皮)、苍术(米泔浸)、香附米、乌药、玄胡索、桃仁(沸汤泡,去皮,炒,另研)、牛膝(去芦)、蒲黄各30克,白芍(酒炒)、甘草、陈皮、木香、三棱、五灵脂、羌活、山萸(酒浸,去核)、地榆各15克,人参、白术(去芦)、青皮(去白)、木瓜各9克,良姜12克,乳香、没药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大黄膏调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酒顿化服。

    延胡索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妇人室女,七情伤感,遂使血与气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经候不调,但是一切血气疼痛,并可治之。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锉,炒)、延胡索(炒,去皮)、蒲黄(炒)、赤芍药、官桂(不见火)各15克,片子姜黄(洗)、乳香、没药、木香(不见火)各90克,甘草(炙)7.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姜7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加减】吐逆,加半夏、橘红各15克。

    当归须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主治】妇人月经适来,血气凝滞,小腹疼痛;产后恶露不尽,心腹作痛;跌打损伤,气血凝结,胸腹胁痛,或发寒热。

    【组成】归尾4.5克,红花2.4克,桃仁2.1克,甘草1.5克,赤芍、乌药、香附、苏木各3克,官桂1.8克。

    【用法】上药用水、酒各半煎,空腹时服。

    吴茱萸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功用】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主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组成】当归、肉桂、吴茱萸、丹皮、半夏(制)、麦冬各6克,防风、细辛、藁本、干姜、茯苓、木香、炙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生血清热方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功用】养血清热,化淤调经。

    【主治】血虚有热,兼夹淤滞,经水过期而来,作痛者。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黄、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红花、木香、玄胡索、香附、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水煎,温服。

    桃核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桃仁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

    【功用】破血下淤。

    【主治】淤热蓄于下焦,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淤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

    【组成】桃核50个(去皮、尖),桂枝6克(去皮),大黄12克,甘草6克(炙),芒耗6克。

    【用法】以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至300毫升,每日3服。当微利。

    宣郁通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疏肝泻火,理气调经。

    【主治】妇女经前腹痛,少腹为甚,经来多紫黑淤块者。

    【组成】白芍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丹皮15克,山栀9克(炒),白芥子6克(炒研),柴胡3克,香附3克(酒炒),川郁金3克(醋炒),黄芩3克(酒炒),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连服4剂。

    闭经

    归芍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临经并经后腹痛。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各3克,白术、人参、生地、香附、陈皮各4.5克。

    【用法】加大枣2枚,以水煎,空腹时服。

    玉烛散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功用】养血清热,泻积通便。

    【主治】血虚发热,大便秘结;或妇女经候不通,腹胀作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疼痛;或胃热消渴,善食渐瘦;或背疮初发。

    【组成】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大黄、芒硝、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24克,水煎去滓,空腹时服。

    水蛭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功用】祛淤通经。

    【主治】室女月水不通,腹满有淤血。

    【组成】水蛭80只(糯米同炒,米熟去米),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100枚,虻虫(去翅、足,微炒)80只,大黄(锉,炒)90克。

    【用法】上四味,细锉。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有顷再服。当下血,如未下,明日再服。

    化血丹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功用】止血化淤。

    【主治】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并治妇女闭经成瘕者。

    【组成】花蕊石(煅存性)9克,三七6克,血余炭(煅存性)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分2次,开水送服。

    四物苦楝汤

    【来源】《医垒元戎》。

    【主治】杂症腹痛及经事欲行脐腹绞痛。

    【组成】当归、熟地黄、芍药、川芎、玄胡索、苦楝(碎,炒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15克,以水煎服。

    倒经

    三黄四物汤

    【来源】《审视瑶函》卷六。

    【主治】月经来前,内热迫血上壅,吐血,衄血。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锉碎。以水煎服。

    顺经汤

    【来源】《审视瑶函》卷六。

    【功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经。

    【主治】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冲眼,红赤生翳。

    【组成】当归身、川芎、柴胡、桃仁(泡,去皮、尖)、香附子(制)、乌药、青皮、红花、广陈皮、苏木、赤芍、玄参各适量。

    【用法】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加酒20毫升,食后温服。

    经前泄泻

    健固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功用】补脾渗湿。

    【主治】妇人脾虚湿盛,经前泄水。

    【组成】人参15克,白茯苓9克,白术30克(土炒),巴戟15克(盐水浸),薏苡仁9克(炒)。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连服10剂。

    顺经两安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主治】经前大便下血。

    【组成】当归15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大熟地15克(9蒸),山萸肉6克(蒸),人参9克,白术15克(土炒),麦冬15克(去心),黑芥穗6克,巴戟肉3克(盐水浸),升麻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术苓固脾饮

    【来源】《辨证录》卷十一。

    【功用】益气健脾,涩肠止泻。

    【主治】妇女行经前泄泻,日久不愈,腹痛喜按,倦怠神疲。

    【组成】白术30克,茯苓、人参、山药、芡实各15克,肉桂1.5克,肉蔻1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经前腹痛、吐血

    正经汤

    【来源】《百一选方》卷十八。

    【功用】益气补血,温经止痛。

    【主治】妇人诸虚不足,心腹疼痛。

    【组成】熟干地黄15克,人参、桂心、半夏(汤洗7次)、白芍药、牡丹皮、阿胶、麦门冬、当归各7.5克,吴茱萸(汤洗7次)6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温服。

    柴胡丁香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主治】妇人年三十岁,临经先腰脐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三二日。

    【组成】生地黄0.6克,丁香1.2克,当归身、防风、羌活各3克,柴胡4.5克,全蝎1个。

    【用法】上药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桃仁四物汤

    【来源】《万氏女科》卷一。

    【主治】经水将行,腰胀腹痛,由于气滞血实者。

    【组成】归尾、川芎、赤芍、丹皮、香附、元胡各3克,红花1.5克,桃仁25粒,生地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瘦人有火,加黄芩、黄连;肥人多痰,加枳壳、苍术。

    顺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补肾清肝。

    【主治】妇人肾阴不足,肝气上逆,经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

    【组成】当归15克(酒洗),大熟地15克(9蒸),白芍6克(酒炒),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经绝复行、绝经过早

    益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滋阴凉血。

    【主治】妇人49岁后,月经已停,因阴虚血热又来者。

    【组成】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当归15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枣仁9克(捣碎),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炒黑),人参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安老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益脾补肝,育阴止漏。

    【主治】老年妇女肝脾两虚,肾水亏耗,月经已绝,忽而复行,或下紫血块,或下血淋漓如红血淋。现用于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绝经后子宫出血,见上述症状者。

    【组成】人参30克,黄芪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15克(土炒),当归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胶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甘草3克,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蓬莪术散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主治】妇人气禀虚弱,经断太早,淤血未散,腹中常有块痛,头晕眼花,饮食少进。

    【组成】香附90克,当归(酒洗)、赤芍、熟地、蓬莪术、元胡、白术(土炒)、枳壳、黄芩、青皮各45克,川芎、三棱、砂仁(炒)、干漆各60克,红花、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服9克,空腹时用酒调下。

    崩漏

    禹余粮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异名】紫石英丸(《普济本事方》卷十)。

    【主治】妇人崩漏不止,面色萎黄,肢体消瘦。

    【组成】禹余粮30~60克(烧,醋淬7遍),龙骨30克,紫石英30克(细研,水飞过),人参15克(去芦头),桂心15克,川乌头15克(炮裂,去皮、脐),泽泻30克,桑寄生30克,川椒30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石斛30克(去根,锉),当归30克(锉,微炒),杜仲30克(去皱皮,炙微黄,锉),肉苁蓉30在(酒浸一夜,微锉,去皱皮,炙干),远志15克(去心),五味子15克,牡蛎30克(烧为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晚饭前以热酒下2~3丸。

    柏叶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渐加黄瘦,四肝无力,腹内疼痛,不思饮食。

    【组成】柏叶30克(微炙),续断22克,芎22克,禹余粮60克(烧,醋淬7遍),艾叶22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牡蛎30克(烧为粉),地榆30克(锉),熟干地黄30克,当归22克(锉,微炒),丹参22克,蛇甲30克(炙微黄),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鳖甲30克(涂醋,炙微黄),赤石脂3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空腹时以温酒送下。

    定崩四物汤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功用】去淤生新,止血定崩。

    【主治】产后风湿袭于冲任,不能去淤生新,以致崩漏如豆汁,腹胁阵痛,脉浮涩微数。

    【组成】生地15克(炒松),白芷4.5克(炒黑),白芍4.5克(醋炒),川芎3克,当归9克(醋炒),蒲黄9克(炒炭),阿胶9克(血余炭炒),小蓟根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去滓温服。

    牡蛎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功用】补肾养血,敛血固冲。

    【主治】妇人血海虚损,月水不断。

    【组成】牡蛎粉30克,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当归22.5克(锉,微炒),芎22.5克,续断22.5克,鹿茸22.5克(去毛,涂酥,炙令微黄),干姜22.5克(炮裂,锉),代赭石30克,赤石脂30克,甘草7.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以温酒送下30丸。

    赤石脂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主治】妇人胞宫虚寒,漏下不止,腹内冷疼。

    【组成】赤石脂30克,艾叶23克(微炒),干姜23克(炮裂,锉),慎火草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令微黄),龙骨30克,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送下6克。

    如圣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主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无血块者。

    【组成】棕榈30克(烧黑灰),乌梅30克,干姜30克(烧过,存五分性)。

    【用法】上三味药,捣罗为散。每服3克,空腹时用乌梅汤调下。久患甚者,不过3服。

    二、带下病

    固经丸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主治】带下属湿热者。

    【组成】黄柏(酒浸,炒)、香附(炒)各30克,山栀(炒黑)60克,苦参15克,白术(去芦)、白芍(酒炒)各23克,贝母(去心)、干姜(炒)各6克,败龟板(酒炙)60克,山茱萸(酒蒸,去核)、椿根皮(酒炒)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末,以酒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0丸,空腹时用开水送下。

    易黄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主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

    【组成】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抱龙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保肝丸(《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四)。

    【主治】小儿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盛咳嗽,惊风抽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

    【组成】天竺黄30克,雄黄(水飞)3克,辰砂、麝香(各别研)各15克,天南星120克(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炒干用)。

    【用法】上药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如皂子大,温水化服。百日小儿,每丸分3~4次服;五岁1~2丸;大人3~5丸。伏暑用盐少许,嚼1~2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一法用浆水或新水浸天南星3日,候透软,煮三五沸,取出乘软,去皮,只取白软者,薄切焙干炒黄色,取末240克,甘草75克,拍破,用水500毫升浸一夜,慢火煮至250毫升,去滓,旋洒入天南星末,慢研之,令甘草水尽,入余药。

    茅花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三一。

    【主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组成】茅花1握(炒),棕树皮15克,嫩荷叶3张,甘草节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5克,空腹时用酒调服。

    补宫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主治】妇人诸虚不足,久不妊娠,骨热形羸,腹痛下利,崩漏带下。

    【组成】鹿角箱、白术、白茯苓(去皮)、香白芷、白薇、山药、白芍药、牡蛎(煅)、乌贼鱼骨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

    完带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健脾燥湿,疏肝理气。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色中淡黄,清稀无臭,倦怠便糖,面色挑白,脉缓或濡弱者。

    【组成】白术(土炒)30克,山药(炒)30克,人参6克,白芍(酒炒)15克,车前子(酒炒)9克,苍术(制)9克,甘草3克,陈皮1.5克,黑芥穗1.5克,柴胡1.8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银杏汤

    【来源】《竹林女科证治》卷二。

    【主治】妊娠白带。

    【组成】熟地黄30克,山萸肉、薏苡仁、淮山药各12克,茯苓9克,泽泻、丹皮各6克,黑豆80克。

    【用法】先将黑豆煎汁400毫升,取200毫升,入银杏(即白果)10个,大红枣20个,煎好再入诸药,加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分服。服此2剂,永无白带。

    黄柏牛车散

    【来源】《辨证录》卷十一。

    【主治】妇人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脾土不运,肝血不藏,湿热随血气同下,以致带下色赤。

    【组成】牛膝30克,车前子9克,黄柏6克,白芍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桂附汤

    【来源】《东垣试效方》卷四。

    【主治】妇人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组成】肉桂3克,附子9克,黄柏1.5克(为引用),知母1.5克。

    【用法】上药咀。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热服。

    【加减】不思饮食,加五味子;烦恼,面上麻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芪4.5克,人参2.1克,炙甘草、升麻各1.5克。

    保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

    【组成】生地、熟地、芍药各6克,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三、妊娠病

    妊娠中风、腰痛

    木防己散

    【来源】《太平怪圣惠方》卷七十四。

    【主治】妇人妊娠中风,口眼斜,手足顽麻。

    【组成】木防己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去芦头),羚羊角屑30克,桂心15克,荆芥穗15克,薏苡仁30克,麻黄30克(去根、节),桑寄生15克,黄松节30克,甘草15克(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碎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1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僵蚕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主治】孕妇中风痰多,口噤脉滑者。

    【组成】白附子30克,僵蚕30克(炒),半夏30克(制),南星30克(制),天麻30克(煨),蝉衣30克。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次15克,水煎去滓,入姜汁5毫升,温服。

    乌蛇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主治】妇人中风,牙关紧急,手足顽麻,心膈痰涎壅滞。

    【组成】乌蛇肉30克(酒拌,炒令黄),天麻30克,白附子30克(炮裂),乌犀角屑15克,半夏15克(汤洗7遍,以生姜15克去皮同捣,炒令干),白僵蚕15克(微炒),天南星30克(炮裂),干蝎15克(微炒),麻黄15克(去根、节),独活15克,当归15克(锉碎,微炒),晚蚕沙15克(微炒),麝香7.5克(研)。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肾着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主治】妊娠腰脚肿痛。

    【组成】茯苓、白术各120克,干姜(炮)、甘草各60克(炙),杏仁(去皮、尖,炒)90克。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前服。

    妊娠腹胀、转胞

    滋肾生肝饮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异名】生肝饮(《医级》卷八)。

    【功用】滋肾疏肝。

    【主治】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胸,小腹急痛,不得小便;肝火郁于胃中,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小便自遗,频数无度;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

    【组成】山药、山茱萸各3克,熟地黄(自制)6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2.1克,五味子(杵,炒)1.5克,柴胡、白术、当归、甘草各0.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举胎四物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功用】补气养血,升提举胎。

    【主治】孕妇转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饮食如常,心烦不得卧者。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人参、白术各6克,陈皮、升麻各3克。

    【用法】上药锉碎。以水煎服。服后用探吐法,吐后再服再吐,如此三四次。

    举气汤

    【来源】《杏苑生春》卷八。

    【主治】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

    【组成】当归、川芎、橘皮、人参、白术各3克,甘草1.5克,熟地黄、半夏各2.5克,白芍2克。

    【用法】上药咀。水煎,空腹时服。服后探吐,再服再吐。

    茯苓升麻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主治】孕妇转胞,小便不通。

    【组成】茯苓、赤白各15克,升麻5克,当归6克,川芎3克,麻根10克。

    【用法】急流水煎服;或调琥珀末6克服更佳。

    参术二陈汤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

    【主治】妊娠气虚,胎不能举,下压膀胱,尿闭腹肿者。

    【组成】人参、白术(蜜炙)、当归、白芍、陈皮、半夏(姜制,炒黄)、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苓麻饮

    【来源】《卫生鸿宝》卷五。

    【主治】妊娠转胞,小便不通。

    【组成】白茯苓、赤茯苓各6克,升麻4.5克,当归6克,川芎3克,麻根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或调琥珀末6克服,更妙。

    升麻黄芪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妇人转胞,小便滴沥不通。

    【组成】生黄芪15克,当归12克,升麻、柴胡各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妊娠血症、便秘

    疏气黄芪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主治】妊娠大便不通。

    【组成】黄芪(锉)、枳壳(去瓤,麸炒)各30克,威灵仙60克。

    【用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用面糊调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服。未通,稍加之。

    当归寄生汤

    【来源】《广嗣纪要》卷七。

    【主治】气血亏耗,虚热内生,妊娠漏血,脉弦细者。

    【组成】当归、川芎、艾叶、白术各3克,人参、续断、桑寄生、熟地黄各6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助气补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止血。

    【主治】妊娠气虚血热,小便时常出血,但胎不动,腹不痛者。

    【组成】人参30克,白芍15克(酒炒),黄芩9克(酒炒黑),生地9克(酒炒黑),益母草3克,续断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芎归人参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广济方》。

    【主治】胎漏腹痛。

    【组成】川芎、川当归、人参、阿胶(炒)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15克,加大枣2枚,以水煎服。

    妊娠恶阻

    保生汤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主治】妊娠恶阻,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脉滑大而六部俱匀者。

    【组成】人参7.5克,甘草7.5克,白术、香附子、乌药、橘红各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研末调服。

    【加减】如觉恶心呕吐,加丁香,并加重生姜用量。

    【附注】方中乌药,《校注妇人良方》作“乌梅”。

    茯苓丸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主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恶闻食气,呕吐痰涎,胸腹痞闷,四肢重弱。

    【组成】赤茯苓、人参、桂心、干姜、半夏(泡洗7次,炒黄)、橘红各30克,白术、葛根、甘草、枳壳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米汤饮下,一日3次。

    山芋面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主治】妊娠恶阻呕逆,头痛,食物不下。

    【组成】生山芋150克(于砂盆内研令尽,以葛布绞滤取汁),麻根1握(去皮,捣碎)。

    【用法】上药研匀,入大麦面90克,和匀细切如棋子大。于葱薤羹汁内煮熟,旋食之。

    人参丁香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主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反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组成】人参15克,丁香、藿香叶各7.5克。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干姜人参半夏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主治】妇人妊娠呕吐不止。

    【组成】干姜、人参各14克,半夏28克。

    【用法】上药三味为末,以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一日3次。

    妊娠腹痛、伤寒

    神验胎动方

    【来源】张文仲引徐王方(录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三)。

    【异名】佛手散(《普济本事方》卷十)、当归汤《易简方》)、神妙佛手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芎归汤(《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主治】妊娠伤胎腹痛。

    【组成】当归9克,芎6克。

    【用法】上二味,切碎。以水800毫升,酒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3服。若胎死即出,此用神验。血上心腹满者,如汤沃雪。

    安胎丸

    【来源】《仙拈集》卷三。

    【主治】妊娠腹痛,腰酸作胀。如惯于小产者,可预服之。甚至见红将坠者,亦能保足月。

    【组成】茯苓120克,黄芩、白术、香附、益母草各60克,玄胡、红花、没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蜜调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以7丸为限,空腹时用白汤送下,不宜多服。如胎不安,一日4~5次。胎安则仍一日一服。甚效。

    当归芍药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异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功用】疏肝健脾。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组成】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3次。

    地黄当归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功用】补血安胎。

    【主治】妊娠冲任血虚,腹中疼痛。

    【组成】当归30克,熟地黄60克。

    【用法】上药咀。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顿服。

    胎动不安

    安胎当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

    【组成】当归、阿胶(炙)、芎、人参各6克,大枣(擘)4枚,陈艾6克。

    【用法】上药以酒、水各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内胶令烊,分2服。

    加减安胎饮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主治】妊娠日月未足,因劳役怒气,调养不节,或房室所伤,或负重闪肭,或因宿有冷气,而痛如欲产者。

    【组成】知母、杜仲、木香、续断、香附、陈皮、乌药、紫苏、白芍、川芎、当归、白术、酒芩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味圣愈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功用】养血安胎。

    【主治】妊娠伤胎,腹痛不下血者。

    【组成】熟地(酒拌,蒸半日)、白芍(酒拌)、川芎、人参、当归(酒洗)、黄芪、杜仲、续断、砂仁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枳芩散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主治】妊娠胎漏下血。

    【组成】枳壳(麸炒)、黄芩各15克,白术9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芎归补中汤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三。

    【功用】益气补中,养血祛淤。

    【主治】气血虚弱,半产漏下。

    【组成】艾叶、阿胶(炒)、川芎、五味子(杵,炒)、黄芪(炙)、当归、白术(炒)、芍药(炒)、人参、杜仲(炒)各3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15克,以水煎服。

    宜胎饮

    【来源】《大生要旨》卷二。

    【主治】怀孕四五月,阴虚火旺,咳嗽,或痰血,或鼻衄,五心烦热,胎动不安。

    【组成】生地9克,归身、麦冬(去心)各4.5克,白芍6克(酒炒),真阿胶、杜仲(盐水炒)、续断(盐水炒)、条芩、枳壳各3克,加川贝4.5克。

    【用法】上药以河水煎服。

    堕胎小产

    保胎资生丸

    【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异名】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功用】益气健脾固胎。

    【主治】妊娠三月,阳明脉衰,胎无所养,而胎堕者。

    【组成】人参(人乳浸,饭上蒸,烘干)90克,白术90克,白茯苓(研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45克,广陈皮(去白,略蒸)60克,山楂肉(蒸)60克,甘草(去皮,蜜炙)15克,淮山药(切片,炒)45克,白扁豆(炒)45克,白豆蔻仁(不可见火),10.5克,藿香叶(不见火)15克,莲肉(去心,炒)45克,泽泻(切片,炒)10.5克,桔梗(米泔浸,去芦,蒸)15克,芡实粉(炒黄)45克,麦芽(炒,研磨,取净面)30克,川黄连(如法炒7次)9克,薏苡仁(炒3次)45克。

    【用法】上药共十七味,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6克。用白开水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

    【禁忌】忌桃、李、雀、蛤、生冷。

    千金保胎丸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主治】妇人气血不足,冲脉有伤,受胎经二月而胎堕者。

    【组成】当归(酒洗)60克,川芎30克,熟地(姜汁炒)120克,阿胶(蛤粉炒)60克,艾叶(醋煮)、砂仁(炒)15克,条芩(炒)60克,益母草60克,杜仲(去粗皮,姜汁酒炒)120克,白术(土炒)120克,陈皮30克,续断(酒洗)30克,香附米60克(酒、醋、盐水、童便各浸2日,炒)。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用米汤送下。

    安胎丸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主治】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条芩各30克,白术(去芦)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以酒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茶汤送下,每日3服。妊娠宜常服之。

    死胎、难产

    达生散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功用】预防难产。

    【组成】大苏梗、当归(酒洗)、白芍(酒洗)、广陈皮各3克,川芎2.1克,炙甘草1.5克,大腹皮2.4克(黑豆汁洗净,晒干)。

    【用法】上药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孕妇每月服3帖,至5个月服5贴,6个月服6帖,逐月递加。至10月停服。孕期如未服过此药,临产前用本方加大剂量服一帖。

    【加减】体虚者,加入参2.4克;大便秘结,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加姜汁炒川连3克,姜汁炒山栀3克;有痰,加天花粉2.4克;胸膈痞闷,加焦神曲3克。八九月后,可加白芷4.5克,川贝母3克,麸炒枳壳2.4克。

    送子丹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血虚难产。

    【组成】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酒洗),麦冬30克(去心),熟地15克(9蒸),川芎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连服2剂。

    胜金散

    【来源】《产育宝庆集》卷上。

    【主治】败血裹子,胎位不正所致的难产。

    【组成】麝香3克(研),盐豉30克(以旧青布裹,烧令通红,急以乳捶碎为末)。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取称锤烧红,以酒淬之,调下3克。

    自生饮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主治】临产生育艰难。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枳壳(炒)6克,益母草3克,白芷1.8克,火麻仁(炒,去壳)3克。

    【用法】上药共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温服。

    加减黑神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主治】妊娠热病六七日后,脏腑极热,熏蒸其胎,致胎死腹中,不能自出,产母舌色青黑者。

    【组成】生地、赤芍、桂心、归梢、蒲黄、鹿角屑、红花、白芷、陈米、益母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四、产后病

    胞衣不下

    送胞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异名】送胎汤(《辨证录》卷十二)。

    【主治】妇人正产,胞衣二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昏晕。

    【组成】当归60克(酒洗),川芎15克,益母草30克,乳香30克(不去油),没药30克(不去油),芥穗9克(炒黑),麝香0.15克(研,另冲)。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血竭散

    【来源】《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

    【异名】夺命散(《云岐子保命集》卷下)、夺命丹(《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

    【主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上喘,语言颠倒,健忘失志;以及胎衣不下。

    【组成】真血竭(如无,紫矿代)、没药各等分。

    【用法】研细过筛,再研,取尽为度。每服6克,用童便合好酒120毫升,煎一沸,温服。分娩后即下一服,上床良久再服。

    回生保命黑龙丹

    【来源】《寿世新编》卷上。

    【主治】产后胞衣不下,血迷血晕,不省人事,危急垂死者。

    【组成】五灵脂(净)、全当归、大生地、川芎、良姜各60克,百草霜、乳香、生硫磺、真血珀、花蕊石各6克。

    【用法】前五味入砂罐内,纸筋盐泥封固,煅红,待冷取研细末;后五味研末,同前药和匀,米醋煮面和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炭火煅通红,用生姜汁浸碎,陈酒、童便调服。

    夺命丹

    【来源】《产育宝庆集》卷上。

    【功用】破血逐淤。

    【主治】产后胞衣不下,血上冲心,心痛胸闷,喘促头汗;或胎死腹中。

    【组成】附子15克(炮,去皮、脐),牡丹皮30克,干漆7.5克(捣碎,炒烟尽),大黄末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酽醋200毫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温酒下5~7丸。

    恶露不尽、不下、顿绝

    三黄宝蜡丸

    【来源】来源14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主治】跌打损伤,淤血奔心;妇人产后恶露不尽,痰迷心窍,致成怪症;癫狗、蛇虫咬伤及恶疮肿毒。现临床有用于头部外伤,脑震荡昏迷。

    【组成】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头羊血拌入,晒干)120克,天竺黄(无真者,九转南星代之)、红芽大戟、刘寄奴、血竭各90克,孩儿茶、雄黄各90克,朴硝30克,当归尾45克,铅粉、汞(即水银)、乳香、麝香各9克,玻珀6克。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末,称准和一处,将水银同铅粉在铁锅内火上热研成末,入前药内;用炼净黄蜡750克,放瓷器内,坐滚水中化开,将药入内搅匀,待半冷,作小丸,贮瓷罐内,病重者每服3克,病轻者每服1.5克,热黄酒调服;倘受伤至重,连服数次。服药后,饮酒出汗更妙。如外用治疮,以麻油隔滚汤化开,敷之甚效。泽兰汤【来源】《各急干金要方》卷三。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除,小腹急痛,痛引腰背,少气力。

    【组成】泽兰、当归、生地黄各60克,甘草45克,生姜90克,芍药30克。

    【用法】上药六味,咀。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一日3次分服。

    乌金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丸。

    【主治】产后血迷,血运,败血,沥沥不断,脐腹疼痛,头目昏眩,无力多汗;崩中下血不止。

    【组成】麒麟竭、百草霜、乱发(要男子发,烧灰)、松墨(煅,醋淬)、鲤鱼鳞(烧,为末)、延胡索、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赤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

    当归血竭丸

    【来源】《产育宝庆集》卷下。

    【主治】妇人产后恶露不下,结聚成块,心胸痞闷,脐下坚痛。

    【组成】当归(炒,锉)、血竭、蓬莪术(炮)、芍药各60克,五灵脂120克。

    【用法】上五味,共研为细末,以醋面糊调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温粥饮下。

    地黄粥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

    【组成】生地黄150克(捣,绞取汁60毫升),生姜(捣,绞取汁40毫升),粳米(净淘)100克。

    【用法】先将粳米煮粥,临熟下地黄及生姜汁,搅匀,空腹食之。

    桃仁汤

    【来源】《全生指迷方》卷四。

    【功用】破血下淤。

    【主治】产后恶露顿绝,或渐减少,淤血留于经络,腰部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刀刺者。

    【组成】苏木、地黄、桃仁(去皮、尖)各15克,虻虫(去头、足、翅、炒)、水蛭(炒)各30枚。

    【用法】上药共研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恶露行即住服。

    血崩、血晕

    升举大补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主治】产后血崩。

    【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各1.2克,人参6克,炙甘草、升麻各1.2克,当归、熟地黄各6克,麦门冬3克,川芎3克,白芷1.2克,炒黄连0.9克,荆芥穗(炒黑)1.2克。

    【用法】加大枣,水煎服。

    【加减】汗多,加麻黄根3克,浮小麦9克;大便不通,加肉苁蓉3克。

    生化夺命汤

    【来源】《产宝》。

    【功用】活血散淤,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阳虚血淤,血崩血晕,形脱气促,或有汗晕厥,牙关紧闭,昏乱将绝。

    【组成】川芎6克,当归12克,干姜(炙黑)1.5克,甘草(炙)0.9克,桃仁(去皮,研)11粒,肉桂0.9克(服2剂后去此味)。

    【用法】上药加黑枣1枚,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热服。

    【加减】汗多,加人参6克,生黄芪6克;两手脉伏,或右手脉绝,加麦冬3克,五味子10粒;如灌药得苏,其块痛未除,当减去参、芪,只服生化汤,除块定痛。

    更生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功用】益气扶正,养血止血。

    【主治】产后失血过多,或出血不止。眩晕目暗,口噤,发热憎寒。

    【组成】人参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荆芥穗9克,干姜(炒黑)9克,熟地(姜汁炒)30克。

    【用法】上药锉末。水煎,空腹时服。

    花蕊石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八引《产经》。

    【异名】花蕊石丹(《救伤秘旨》)。

    【功用】化淤止血,温阳散寒。

    【主治】产后血晕,败血不尽,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等证属阳虚血凝,淤积壅聚者;外用治创伤出血。

    【组成】花蕊石500克,上赤硫磺120克。

    【用法】上药相伴匀。先用纸和胶泥固瓦罐子一个,内可容药,候泥干入药在内,密泥封口,纳焙笼内,焙令透热,便安在四方砖上,用炭一称笼叠周匝,自巳、午时从下生火,令渐渐上彻,有坠下火。放火上,直至经宿,火令定,取出研细,以绢罗过,盛于细瓷盒内。治外伤,急于伤处撒药。内损血入脏腑,用童便入酒少许,煎热调服。

    愈风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引《华佗方》。

    【异名】如圣散(《政和本草》卷二十八引《经验方》)、荆芥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华佗愈风散(《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主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急,手足瘈疭如角弓状;产后血晕,四肢强直,不省人事者。

    【组成】荆芥(略焙,为末)。

    【用法】上药每服9克,用豆淋酒或童便调下。其效如神。口噤者灌,齿龈噤者吹鼻中,皆效。

    产后虚劳

    内补当归建中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异名】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卷六)。

    【功用】温中健胃。

    【主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疠痛,呼吸少气,或苦小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

    【组成】当归12克,芍药18克,甘草6克,桂心9克,生姜18克,大枣10枚。

    【用法】上六味,咀。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一日令尽。

    【加减】若大虚,纳饴糖18克;若失血过多,加地黄18克,阿胶6克。

    佛手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组成】当归、川芎、黄芪各30克,北柴胡、前胡各7.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桃、柳枝各9厘米,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

    【加减】如有痰,去乌梅。

    五石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产后虚羸寒热,四肢酸弱,不思饮食,心神虚烦,夜卧不安。

    【组成】紫石英(细研,水飞)45克,钟乳石粉45克,白石英45克(细研,水飞过),赤石脂30克(细研),石膏30克(细研,水飞过),五味子30克,熟干地黄45克,麦门冬45克(去心,焙),黄芪30克(锉),白茯苓30克,白术30克,当归30克,(锉,微妙),人参30克(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桂心各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薤白汤下30丸,每日3服。

    产后心痛、腹痛

    香桂丸

    【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

    【主治】妇人产后脐下痛,脉弦沉涩者。

    【组成】当归90克,川芎45克,桂心45克,木香4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炒砂糖糊调和丸。每用9克,用炒荷叶汤送服。

    桃仁芍药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功用】活血化淤。

    【主治】产后血淤腹痛。

    【组成】桃仁10克,芍药、芎、当归、干漆、桂心、甘草各6克。

    【用法】上七味,咀。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3次服。

    蜀椒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功用】益气养血,温中散寒。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感寒心痛。

    【组成】蜀椒70克,芍药30克,当归、半夏、甘草、桂心、人参、茯苓各60克,蜜6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

    【用法】上十味,除蜜与生姜汁外,以水5.4升,煮椒令沸,然后纳诸药,煮取1.5升,去滓,内姜汁及蜜,煎取1.8升,一服300毫升,渐加至360毫升。

    【禁忌】禁勿冷食。

    醋煎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主治】妇人血气,腹胁刺痛不可忍;产后败血。

    【组成】高良姜30克,当归(洗,焙)、肉桂(去粗皮)、白芍药、陈橘皮(去白)、乌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醋150毫升,同煎至21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肠宁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产后血虚,小腹疼痛,按之即止。恶露量少色淡,大便干结者。

    【组成】当归30克(酒洗),熟地30克(9蒸),人参9克,麦冬9克(去心),阿胶9克(蛤粉炒),山药9克(炒),续断6克,甘草3克,肉桂0.6克(去粗,研)。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产后腰痛、胁痛

    匀气饮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产后腰痛,不能转侧,恶血不甚下者。

    【组成】乌药、当归、梢桃仁各4.5克,杜仲、牛膝、官桂各3克,川芎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临服时加酒适量。

    济阴大造丸

    【来源】《胎产心法》卷上。

    【主治】妊娠胎气不充,产后肾虚腰痛。

    【组成】人参、熟地各45克,当归身75克,麦冬(去心)天冬(去心)、山药(炒)各30克,五味子15克,黄柏24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加头胎壮盛紫河车1具,水洗,挑去经络污血净,酒蒸捣烂,入诸药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用温开水或桂元汤送下,早、晚服。

    【加减】如脾胃虚患泄泻,去黄柏,减地黄,加土炒白术30克。

    当归黄芪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主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悸。

    【组成】当归(锉,焙)、黄芪(细锉)、芍药各30克,生姜(切,焙)75克。

    【用法】上四味,粗捣筛,分作八服。每服2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产后中风、发热

    血风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主治】产后诸风。手足痿软无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润,脉细。

    【组成】秦艽、羌活、防风、白芷、川芎、芍药、当归、地黄、白术、茯苓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温酒调下50~70丸。

    竹叶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功用】温阳益气,疏风解表。

    【主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组成】竹叶20克,葛根9克,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3克,附子6克,大枣5枚,生姜15克。

    【用法】上十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温覆使汗出。

    愈风四物汤

    【来源】《妇科玉尺》卷四。

    【主治】妇人产后头风。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荆芥、细辛、麻黄、防风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愈风汤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朱丹溪方。

    【功用】养血祛风。

    【主治】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急,手足瘈疭,角弓反张。

    【组成】荆芥穗、当归各等分(焙干)。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豆淋酒或童便下。豆淋酒,用大黑豆不拘多少,炒焦,投好酒中。

    三物黄芩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滋阴。

    【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组成】黄芩、苦参各6克,干地黄12克。

    【用法】上药咀,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

    产后浮肿、便秘、失禁

    宣气汤

    【来源】《妇科玉尺》卷四。

    【主治】产后浮肿,由于水气者。

    【组成】白术、郁李仁、葶苈、桑白皮、炙甘草、赤茯苓陈皮、川芎、当归、白芍、生地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葶苈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主治】产后遍身浮肿,腹胁妨闷,上气喘促,不欲饮食。

    【组成】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45克(锉),当归22克(锉,微炒),大腹皮30克(锉),木香15克,紫苏茎30克,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30克(汤浸,去皮)。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归苓散

    【来源】《杏苑生春》卷八。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当归、茯苓、芍药、生甘草梢、木通、陈皮、白术、灯芯各等分。

    【用法】上药咀。水煎,空腹时温服。

    补遗补脬饮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主治】妇人产时伤脬,终日不得小便,便淋湿不干者。

    【组成】生丝绢(黄色者)1尺,白牡丹根皮木、白芨各3克。

    【用法】上药用水250毫升,煎至绢烂如饧服之。

    完胞饮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主治】妇人产时,损伤胞胎,小便淋漓不止,欲少忍须臾而不能者。

    【组成】人参30克,白术300克(土炒),茯苓9克(去皮),生黄芪15克,当归30克(酒炒),川芎15克,白芨末3克,红花3克,益母草9克,桃仁10粒(泡,炒,研)。

    【用法】上药用猪胞或羊胞1个,先煎汤,后煎药。空腹时服。

    阿胶枳壳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主治】产后虚羸,在便秘涩。

    【组成】阿胶(碎,炒)、枳壳(浸,去瓤,麸炒)各60克,滑石(研飞为衣)15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水送下。半日大便仍未通,再服。

    产后缺乳、乳汁不通

    涌泉散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八。

    【功用】破气行血,通经下乳。

    【组成】瞿麦穗、麦门冬(去心)、王不留行、龙骨、穿山甲(炮黄)各等分。

    【用法】上五味共研为末。每服3克,热酒调下,后食猪蹄羹少许,一日3次。服药后,用木梳在左右乳上梳30余次,一日3次。

    涌泉汤

    【来源】《良朋汇集》卷四。

    【功用】催乳。

    【主治】妇人乳汁微少。

    【组成】王不留行(炒)9克,穿山甲(炒)9克,天花粉、归身各4.5克,木通、甘草各9克。

    【用法】上药用猪前蹄1只煮烂,取汁750毫升,煎药至250毫升,分2次顿热,空腹时服之。外用旧木梳火烤热,梳乳上。

    下乳汤

    【来源】《揣摩有得集》。

    【主治】妇人气血两亏,产后无乳。

    【组成】生芪9克,当归9克,白术4.5克(炒),川芎4.5克(炒),甲珠0.9克,通草3克,王不留行15克(炒),川贝3克(去心),漏芦6克,白芷1.5克,桔梗2.4克,生草1.8克,藕节3寸。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主治】产后乳汁不行。

    【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9克,临卧时用黄酒调下。

    五、杂病

    不孕

    白薇丸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主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饮食减少,渐觉虚乏,以致不孕。

    【继成】白薇、柏子仁、白芍药、当归、桂心、附子、萆薢、白术、吴茱萸、木香、细辛、川芎、槟榔各15克,熟地黄60克,牡丹皮30克,紫石英30克,人参22克,石斛、白茯苓泽兰叶、川牛膝各22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吞下。

    毓麟丸

    【来源】《仙拈集》卷三。

    【主治】女子不孕。

    【组成】丹参90克,香附、川芎、当归、白芍、茯苓、丹皮、益母草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空腹时用桂圆汤下。

    毓麟珠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或带浊,或腹痛,或腰酸,或饮食不甘,瘦弱不孕。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茯苓、芍药(酒炒)各60克,川芎、炙甘草各3克,当归、熟地(蒸,捣)、菟丝子(制)各120克,杜仲(酒炒)、鹿角霜、川椒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2丸,空腹时用酒或白汤送下。亦可为小丸吞服。

    【加减】如男子服,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

    必孕汤

    【来源】《仙拈集》卷三。

    【功用】调经种子。

    【主治】经期准而不孕。

    【组成】续断、沙参、杜仲、当归、香附、益母草、川芎橘皮各6克,砂仁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附注】原书云:此方治“经期准而不孕,照方服四剂,下期再服四剂,必无不孕者。”

    宁坤至宝丹

    【来源】《卫生鸿宝》卷五。

    【功用】益气补血,调经种子,安胎催生。

    【主治】妇人月经不调,久不受孕,带下崩淋,虚劳,胎前产后诸病。

    【组成】嫩黄芪(蜜炙)90克,白术(陈壁土炒)、枣仁(炒香)、归身(酒炒)、香附(杵,米酒制)、川断(酒炒)、条芩(酒炒)甘枸杞、血余炭(炼,不见火)、阿胶(蛤粉炒)、杜仲(盐水炒)各60克,茯苓(乳制)、白芍(酒炒)、丹参(酒炒)各45克,北五味(焙)18克,甘草(蜜炙)、朱砂(飞,为衣)各30克,大生地(酒煨)120克。

    【用法】上药各为细末。称准分量,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按症照引调服。凡妇人久不生育,经脉不调,腹疼酸胀,或赤淋白带,腰痛胃疼,夜热心烦,食少,每日用莲子汤送服1丸,诸病皆愈,即能受孕;孕妇胎气失调,恶心呕吐,虚烦阻食,浮肿气急,腰腹酸痛,胎漏下血,或伤胎见红,用莲子汤服1丸;临产阵痛时,白汤送服1丸,胎自顺下;如有横逆异产,白汤和童便送服数丸,保全母子;或难产者,用冬葵子9克,煎汤调服;产后下血过多,白汤和童便送服;恶露不行,腹痛块淤,用山楂9克,红花3克,煎汤调服;或寒热往来,有外感者,荆芥穗3克煎汤送服;兼虚汗者,人参汤送服;虚烦狂躁,腹满气急,血崩尿血,或因血虚,周身筋骨疼痛者,均用白汤送服。

    阴户疼痛、交接出血

    黑白散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妇人阴中肿痛。

    【组成】小麦、朴硝、白矾、五倍子、葱白各适量。

    【用法】上药煎汤频洗患处。

    引精止血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主治】妇人交感血出。

    【组成】人参15克,白术30克(土炒),茯苓9克(去皮),熟地30克(9蒸)、山萸肉15克(蒸),黑姜3克,黄柏1.5克,芥穗9克,车前子9克(酒炒)。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菖蒲散

    【来源】《术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功用】祛风活血,行气消肿。

    【主治】妇人风湿下浸,阴户肿痛。

    【组成】菖蒲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秦艽15~22克,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以水200毫升,入葱白16厘米,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加减补阴益气煎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主治】妇人交接出血,脉软数者。

    【组成】生地15克,人参4.5克,黄芪9克(蜜炙),柴胡1.5克(盐、醋炒黑),白芍4.5克(醋炒),升麻0.9克(盐、醋炒),阿胶9克(蒲黄灰炒),山药9克(炒),血余炭9克(炒灰),赤石脂9克(醋炒)。

    【用法】上药以水煎,去滓温服。

    阴挺、外阴白斑

    复元汤

    【来源】《济阴纲目》卷十四。

    【主治】产后子宫不收。

    【组成】荆芥穗、藿香叶、臭椿皮各等分。

    【用法】上药咀。煎汤熏洗。子宫即入。

    铁粉散

    【来源】《妇科玉尺》卷三。

    【主治】子宫不收。

    【组成】当归、磁石各15克,铁粉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米汤下。

    当归益荣散

    【来源】《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五。

    【主治】产后失血,肝经虚极,不能摄血束筋,7日外玉门不闭;兼治阴脱阴挺。

    【组成】当归、黄芩、牡蛎、赤芍、防风、龙骨、陈皮、蛇床子、白芷、黄芪、川芎、生地、升麻、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磁石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二。

    【主治】产后用力过度,子宫下脱,痛不可忍。

    【组成】磁石、归尾、白芷、蛇床子、赤芍药、丹皮、发灰、荆芥穗、川芎、生地、陈皮、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空腹时服。

    【加减】7日后,去白芷、赤芍、归尾,加熟地、当归、白芍、人参、黄芪。

    阴痒、阴疱

    化毒生肌散

    【来源】《石室秘录》卷二。

    【主治】产门外生疮,久久不愈;兼治诸疮。

    【组成】黄柏9克(炒,为末),轻粉1.5克,儿茶9克,冰片1.5克,麝香0.9克,白薇9克(炒,为末),蚯蚓粪9克,炒铅粉9克,炒乳香6克(出油),潮脑9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末,和匀。以药末掺患处。

    银杏无忧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异名】银杏散(《嵩崖尊生》卷十三)。

    【功用】杀虫解毒。

    【主治】肝肾气浊生热,阴部生虱瘙痒,抓搔成疮。

    【组成】水银(铅制)、杏仁(去皮,捣膏)、轻粉、雄黄、狼毒、芦荟各3克,麝香0.3克。

    【用法】除水银、杏仁膏外,余药共研过细筛,入上二味再研匀。先用土菖蒲煎汤洗之,用针挑去虱孔,随用津唾调擦,使药气入内。愈,则不复生。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牛、犬、鳖肉。

    银杏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主治】妇人湿热下注,阴中作痒内外生疮。

    【组成】杏仁(去皮、尖,研)、水银(铅制)、雄黄各3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细末,共和一处。每用1.5克,以大枣肉1枚捣烂和丸,丝绵包裹,留1绵条,捻线在外;用塌痒汤洗净阴部,药囊安入阴道内,留线在外,一日一换。重者只4~5枚痊愈。仍兼服凉荣泻火汤。

    秦艽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主治】妇人阴户忽然肿而作痛者。

    【组成】秦艽18克,石菖蒲、当归各9克。

    【用法】上药加葱白5个,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