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洁语言的特点
语言简洁,指的是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简而意丰,言简而意准,言简而意新”,即要能用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惜字如金”,有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会说话的人,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反而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
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
他们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并慢慢地走入会场,走向讲台。
站在讲台上,丘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
“Never?Give?Up!”(“永不放弃!”)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他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语言贵精不贵多。丘吉尔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达到了这个目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教授格赖斯提出了说话的四条原则:量的原则,说话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质的原则,说话的内容是真实的;关系原则,话语与话题有关;方式原则,说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说话简洁要遵循这些原则。
说话简洁大致有三个特点。
概括性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在一次溯江视察途中与同船的船员们握手时,有一位工人却缩着手,面对总统腼腆地说:“总统,我的手太脏了,不便与你握。”林肯听后笑道:“把手伸过来吧,你的手是为联邦加煤弄黑的。”短短一句话,听似极为平常,却高度概括,得其要领,充满感情。
事实上,不管世事多么复杂,不管产生多么深奥的思想,说到底,就是那么一点或几点经过概括和抽象了的认识。而这些要求,是精华,是核心,是本质,只要抓住它,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产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恩格斯曾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难怪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等名言警句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准确性
说话场合确定以后,就需要正确地使用语言。在这里,正确地使用语言,就是语言运用的最大技巧,就是每个人驾驭语言的基本方式方法。在语言的驾驭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如果按标准性的要求来说,一般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要认识明确。对一种事物自己尚且不知其所以然,其语言的运用也必然暧昧不清。第二,要建立宏大的“词汇库”。一个领导者词汇贫乏,语言单调,是不会受欢迎的。第三,语言运用要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褒贬语词的正确使用,这种语词的使用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第四,对古语及国外的一些优秀语言的使用。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古代语言文字和国外的一些优秀语言,就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语言。
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还表现在语言的精炼上。即需要尽量使用最少的词句,而准确地陈述出所要叙述的内容。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应急性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有时由不得你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只能逼你三言两语,述其概要。例如在战场上、在抢险工地、在各种危急关头,甚至是一对情侣在汽笛已经拉响的月台上话别,谁也来不及去高谈阔论。在这种情况下,惟其简明扼要的话语,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锋芒。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仅用了四十几个字的话语,就向九百余名戍卒发出了起义动员:“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寥寥数语,精炼,概括,极富号召力。与此相反,在紧急关头作长篇大论,则事与愿违。
1812年英美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美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英宣战问题。会上,一位议员的发言竟从下午持续到午夜,而这时会场上大多数议员早已进入梦乡。结果,当另一位议员又急又怒地用痰盂向发言者头上掷去而结束发言、通过决议时,英国人已经打到了美国人的家门口。不难想像,这种“马拉松式”的发言,超出听众心理承受能力,让人无法接受是一方面,贻误战机所造成的损失更难以计算。
二、简洁语言的作用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人的智慧越是深奥,其表达想法的语言就越简单。”有些人说话非常冗长难懂。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如果对自己要讲的内容理解得很透彻,就不会把话说得那么长。
说话语言简洁,主要有两种作用。
言简意赅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最后一场中日之战,中国女排轻松地赢得了第一、二局,实际上已经取得世界冠军。第一次荣获排球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被高度兴奋激动得不能自己,因失控而打得毫无章法,导致第三、四局稀里糊涂地输给了日本。袁伟民一再暂停,面授机宜,却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镇定下来,获得全胜的真正冠军,不失中华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主教练袁伟民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姑娘们在这沉重的话语下,胜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在简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中,袁伟民似喷泉,流淌出含义广阔、内容丰富的带血之言:中国人的风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祖国人民的期待,以及这场球的关键意义,姑娘们自身利害得失等等,都在这几句话中或明或暗地展示。袁伟民的这段话言简意赅,既节省时间又有成效。
中肯实在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关键,是否说到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群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受精神折磨,是浪费时间。
有人问马克·吐温,演讲词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礼拜天,我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苦难的生活。当他说了五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十分钟后,我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我又在心里减到5元;最后,当他讲了一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并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个幽默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还是短一点、实在一点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耶稣讲的伟大的“登山宝训”,在五分钟内可以诵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历史上被誉为最优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说词!只有10句话,271个字,仅用了二分钟,却成为林肯一生不朽的纪念!而那位议员艾弗瑞特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但他讲了些什么,人们早已忘记了。
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大都在3000字左右,少的只有几百字,好多已成为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
讲短语并且讲的精彩,这是讲话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把握好讲短语的分寸,要比讲长话难,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提高讲演效率
有人说:“说话要和女孩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看。”这是很有道理的。
美国参议员爱兰德尔为了反对通过“私刑拷打黑人的案件归联邦法院审判”的法案,在参议院高谈了5天时间。他在台上踱步75公里,共做了1万个手势,其间,吃了300个夹肉面包,喝了40升清凉饮料。
这样的演讲别说听,就是看了这一组数字就已可怕了。相反,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只有10个句子,仅500字,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却赢得15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讲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炼,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因此该演讲被称为英文演讲的最高典范而铸成金文。
另外,戴高乐向法国人民发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法西斯演讲仅400余字;廖仲恺在广州市政委员会成立会上的演讲仅200余字;华盛顿连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仅100多字。
“长而空”、“稀而松”的说话是没有挤掉其中的“水分”,没有净化、纯化表达内容。
要使说话精炼,主要是语言的净化和纯化。与题无关,离题万里的废话不要;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空话不要;违背事实,言不由衷的假话不要;重复啰嗦,信息冗余的多余话不要。同时要保持语言的含蓄,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记得艾森豪威尔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校长时,经常应邀出席各种宴会。在一次宴会上,几位名人作了长篇发言,可主持人最后还是请他致辞。此时听众已有厌烦感,只见艾森豪威尔站起来说道:“每一篇致辞不管它写成书面的或其他形式,都应有标点符号。今晚,我就是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语句精巧,意趣深远。
三、说话简洁的艺术与分寸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洗炼,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名句中,我们似乎揣测到古人追求语言简洁精当的用心何等良苦。
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少而准”、“简而丰”呢?
抓住关键点
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们其实只要能抓住关键点不放,将主要的意思说到,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了。
林肯曾说: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这里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林肯是怎样用他的办法打赢一场著名官司的。
在那个官司审判的最后一天,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总结此案。林肯本来可以针对他所提出的论点加以驳斥,但他并未那样做,而是将论点集中到了关键点上,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最后,林肯赢得了这场官司。
无论我们平时和什么样的人说话,都要让对方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自己的意思,要让对方被自己说服,就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也叫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便能使人兴味不减。
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也是培养说话简洁明快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代有一首“制鼓歌”,原文16个字:紧蒙鼓皮,密钉钉子,天晴落雨,一样声音。
后来有人将其压缩为12个字: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一样音。更有大胆者将其删后留下8个字:紧蒙,密钉,晴雨,同音。从意义上说,这8个字与20个字相比,丝毫不比原意逊色。
需要一提的是,简洁绝非“苟简”,为简而简,以简代精。简洁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简得适当,恰到好处。否则,硬是掐头去尾,只能捉襟见肘,挂一漏万,得不偿失。
应予承认,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简短的语言有时很难将相当复杂的思想感情十分清晰地表达出来。与人交往,过简的语言则有碍于相互间的了解,有碍心灵的沟通。同时,简短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邹韬奋先生在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只讲了一句话,短得无法再短,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长达15分钟,却也是世所公认的短小精悍的演讲。总之,简短应以精当为前提,该繁则繁,能简则简。
不落俗套
简洁朴实的语言风格既能体现领导者亲切待人、不摆架子的优良品质,又能显示领导者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能吸引、打动听众的是那些真话、实话、心里话,他们听够了、听厌了那些大话、套话、假话。
有一位领导干部在就职欢迎会上,考虑到自己对新单位的情况还不了解,就职即席讲话就没有涉及“施政纲领”,而是讲心里话、实在话。想不到,五分钟的就职演说,赢得了热烈掌声,给群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件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无论在何时何地发表即席讲话,都要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本人及现场的实际出发。多讲老百姓关心的事和想听的话,表明领导机关的态度,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不要着意罗列组合优美华丽的辞藻,也不必推敲斟酌新颖时髦的观点,而是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动真情、讲实话、表实态。千万不要装腔作势,盛气凌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虚假的东西都逃不过他们的目光。
即席讲话不仅要简洁朴实,还要力求有新意,不落俗套,更不能一味重复别人讲话。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善于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心理态势,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选准角度和时机切入,使所讲的话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这样才能使讲话有的放矢,让群众感到亲近、实在、可信、可行。如某新任县委书记走马上任,在县里召开的一个会议上,他作了即席讲话,他说:“我的原籍在长沙,且读书、工作多年,那里是我的第一故乡。从昨天到县里起,我就是县里的公民了(听众掌声)。现在,不但我是县里的公民,我爱人、小孩的户籍关系也一同转来了,应该说,他们也是大家中的一员(听众掌声)。我到这里来工作,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家了。是家,只有首先安家,才能当好家,把故乡建设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听众掌声)。我相信,只要我们各级领导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齐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听众热烈掌声)这位县委书记的即席讲话,实在是质朴无华,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给群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收到了化平淡为新奇的精彩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