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著名的金融家南森·罗特希尔德,在谈到他和自己的几个兄弟时说:“我们在法兰克福的空间并不大,当时我经营的商品主要都是英国货。后来法兰克福来了一个挺了不得的商人,他的买卖做得很大,基本上控制了当地的市场。他真的很了不起,假如他供货给我们,就算是帮了我们大忙。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小心就得罪了他,他不肯给我看他的货样,我只好另想办法。在我的印象里,那天是星期二,我跟我父亲说:‘我想去英国进货。’然后星期四那天我就出发了。去英国的途中我发现,距离英国越近,货物的价格就越便宜。于是,一到曼彻斯特我就把随身带的钱全部拿出来买了货物。那里的东西价格都非常便宜,所以这趟生意让我赚了一大笔钱。”
有人听他讲了这件事后说道:“但愿你的孩子们别忽视了生活里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希望他们不要只对经商和挣钱感兴趣。我觉得你肯定也不愿意看到他们那样吧。”“我倒是很希望看到他们那样,”罗特希尔德这样回答道,“我希望他们把智慧、精力、体力、心力等等所有的一切全用在经商上,这是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好办法。”他还对一个年轻的酿酒师说道:“小伙子,你一定要坚持做好一件事。如果你坚持好好酿酒,那么你就能成为伦敦最出色的酿酒师。不过,如果你想酿酒,又想从事贸易,想当一个制造商,又想做一个银行家,那么到最后你哪件事都做不成。”
与其泛泛而平庸地涉足很多地方,不如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方面。当今社会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紧张,要求全神贯注的时代里,一个人如果总是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到不同的地方,那他是没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伦敦有一位在多项领域都表现平平的人在笔记中写道:“我搬运过东西、录入过信息、写过诗,还制作过地毯。”这个人的话让我们想到巴黎有一位科纳德先生,他是一个抄写员,能做一些会计账目的整理,为人们解读一些花的花语,他还卖炸薯条。
区别成功和失败的标志,是要看一个人完成的工作所具有的价值,而不是看他到底完成了多少数量的工作。在那些失败的人当中,有很多人付出的精力本来足以取得出色的成绩,可是他们的工作太缺乏计划性,就像盖房子,这边刚添上一块那头又给拆下来,最终还是支离破碎的一堆。他们没能正视失败并从中寻找到成功的契机,也没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为自己创造机会。他们明明有足够的能力,也有足够的时间——这两项是获得成功的基础。但是,他们辛苦摆弄的是一架空无一物的纺织机,真正的人生之网上连一根线都没有挂上。
卡莱尔说:“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只要他把全部努力都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也一定会取得一些成就;反之,再强悍的生命,假如他把注意力分散到很多不同的方面,那么最后也将一事无成。如果水滴不断从上面落下,就能够穿透最坚硬的岩石;如果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在这件事上,他能做得超过任何人。即便是种萝卜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假如他集中他所有的精力努力培育出最棒的萝卜,那么他就成为种植萝卜的权威,并且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一个人只要集中起全部的注意力,运用起所有的智慧,坚定不移地追求一件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他的人生就不可能失败。扔出去的子弹,无法穿透一个帐篷,但射出去的子弹,却可以穿透橡木板。寒冬里的阳光照射并不强烈,但是,如果把阳光聚焦起来,也能轻易燃起火焰来。
那些成功的伟人们都是注意力集中、目标坚定的人,他们在同一个地方,一锤接一锤地反复敲击,直到自己的愿望实现为止。那些对自己的领域十分精通,对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做事精益求精的人、勤奋努力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泛而不精是美国职场中一个致命的弱点。有相当一部分人如同道格拉斯·杰罗尔德的一个朋友那样,可以用24种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却不能熟练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合理安排时间,做事必须专心致志
英国著名政治活动家、文学家爱德华·利顿说:“很多人看到我整天忙忙碌碌,事无巨细都要照顾到,最后竟然还留有时间来做学问,他们都很好奇地问我:‘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完成这么多著作呢?你是不是有什么分身术,可以同时做这么多事情?’可能我的回答会让所有人惊讶,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我从来不会同时一下子做好几件事情。
“一个人如果能把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就不会使自己过于劳累;相反地,假如他头一天疲于奔命的话,紧跟着的一定是疲倦和困顿,那么到了明天他就会被迫放慢脚步,让工作节奏变得很缓慢,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我认为我真正开始全神贯注地学习是从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在生活经验和各种常识的积累上,我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相比毫不逊色。我去过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事情,在政界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上,我也获益匪浅。除了做这些事情,我还完成了大约60卷著作,其中有些课题需要做大量的专题论述。那么,按照这样的工作量来算,你觉得一天之中我能有多少时间用来做学问、阅读和写作呢?答案是:连3个小时都不到。而且如果是在国会开会期,可能连3个小时都没有。但是在这3小时内,我会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全神贯注,一心一意。”
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是,他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他一直沉溺于内心的幻想中,这种幻想耗费了他的能量,榨干了他的精力,他就像一只脚踩在半空中一样虚幻地活着。所以,尽管他非常有才华,但从很多方面来说,他的人生都被笼罩上了失败的阴影。柯勒律治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订计划、下决心,可是一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那些决定和计划都仍是纸上谈兵,永远也没有被付诸实践的一天了。
“尽管他时时有新主意想去做些什么,但他从未坚持把一件事做完。”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这样说道,“柯勒律治死了,听说他身后遗留下四万多篇有关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论文,可是这里面一篇写完的也没有。”
需要竭尽全力的事情决不掉以轻心
查尔斯·狄更斯说:“任何一种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须集中注意力,这是唯一经过检验的正确的方法。我可以确信无疑地告诉你,我对小说的构思和想象都来自于我平时的工作习惯——即全神贯注地思考那些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每天都坚持这样做。书稿完成后,就耐心细致地不断修改,一遍一遍地字斟句酌。”还有一次,人们询问狄更斯,他到底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狄更斯说:“对于那些需要竭尽全力去做的事情,我从来不曾掉以轻心。”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总是在同一段时间内关注好几个不同的领域,导致注意力和精力过于分散,阻碍了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最终一事无成。这些人之所以无法实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一种更加智慧的做法,即坚持到底不松手,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个行业,努力成为该行业里最有资格的权威人士。相反地,他们选择四处出击,不论哪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但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最后只能学到一点皮毛。
假如一个人能够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失败的几率是很小的。成功的人之所以会超越其他的人而取得成功,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原因在就于他们可以持之以恒地坚持某一个目标,并且竭尽全力,坚持不懈。他们精力的集中程度和他们的成就往往是成正比的。
贺加斯是一名英国画家,他习惯将自己的视线和全部注意力放在某个人的脸上,直到这张脸像相片一样印在他的脑海里,以便他能随时随地将它呈现出来为止。他在观察和研究物体的时候,显出无比的谨慎、认真、细致的态度,仿佛这是能看到它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一样。这份观察仔细的习惯使他的研究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描述。在他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主要的艺术流派都受到了他的著作的影响。尽管贺加斯从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非凡的天资和卓越的才华,但是,他的勤奋、坚定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最终使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缺乏坚持和决心,必将一事无成
福威尔·伯克斯顿认为,他的成功来源于自己的勤奋和对特定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在确定目标之后,他会始终如一、全神贯注地努力前进。对自己目标的清醒认知和不懈的坚持,使他最后取得了成功。人们都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则百事可为;用心浮躁,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
所有伟大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具备坚定不移的目标。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背水一战,不在努力中成功,就在努力中灭亡。这种坚毅的性格使得他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正如亚当斯说的那样,同坎宁一样,布鲁厄姆勋爵也是一个满腹经纶、绝顶聪明的人物。作为一个律师,布鲁厄姆勋爵担任过这个行业内最具荣耀的一个职位——英格兰大法官,他还因为在科学领域的诸多成就而被科学界所称道。尽管如此,从更高层面的意义来看,他的一生仍然是失败的。他“总是在追逐新鲜的事物,而且每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尽管他拥有非凡的才能,但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文献上,他都没有能够留下任何真正卓越不朽的东西。事实上,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名声就已经日渐衰落了。
马蒂诺小姐回忆道:“有一次,布鲁厄姆勋爵正在戛纳的乡间别墅度假,一位艺术家准备给在别墅阳台上的一群客人照一张集体相。那时银板照相法还刚开始流行,他告诉布鲁厄姆勋爵必须一动不动地保持5秒钟。布鲁厄姆勋爵信誓旦旦地说他保证会一动不动。但是,唉——他还是动了。结果照片上布鲁厄姆勋爵所站的地方只有一团模糊的影子。”
“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马蒂诺小姐继续说道,“实际上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在我们这页世纪长卷上,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本应该成为众人瞩目的风云人物,本应该建立不朽的功勋,但是,因为他缺乏坚定不移的目标和精神,所以在历史的记忆中,布鲁厄姆勋爵留下的只有一个模模糊糊、若有若无的影子。其实,像这样的悲剧又何止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纵观古今,有多少人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和缺乏坚持而只剩一团模糊啊!”
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做到最好
化学家告诉我们说,如果把一英亩草地中所蕴藏的能量全部聚集起来,作用于蒸汽机的活塞杆上,那么它所产生的动力足以推动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机和蒸汽机汽车。可问题是这种能量是分散存在的,根本无法聚集在一起,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它基本上毫无价值可言。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虽然针尖之小几不可见,斧子和剃刀的刀口如纸片那么薄,但是,突破障碍、披荆斩棘,发挥关键性开路作用的正是它们。针和刀如果没有针尖和刀口,就没法发挥它们的作用。在生活中,最后能够取得成功的人,肯定是在某一个领域内做到了精于学、专于业,达到如同刀刃般锐利锋芒的人。
一方面,我们要避免钻牛角尖或者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角的那种狭隘的观念,因为那样的话我们的心智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避免自己成为普瑞德笔下的那个“无所不能的悲剧人物”——他的话语就像是滔滔不绝的河水,千回百转,在岩石之间碰撞。一会儿是庄严的政治,一会儿又是幽默的戏谑;刚才还在谈穆罕默德,转眼却又聊起了摩西;一开始是高深的天体运行规律,教我们知道行星发光发热的原因,突然又把话题转到了细碎的生活琐事,比如怎么给赛马钉马掌和怎么剥黄鳝的皮,等等。
现在的年轻人在找工作时,经常会被问道“你能做些什么”,而不是问他毕业于哪所学校,或者家世如何、家庭成员都是干什么的,专业方面的训练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大多数知名公司的领导者都是从最底层经过不懈的努力一点一点提升上来的。
有规律显示,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双手的劳作,我们往往能够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东西。同样,知识、财富和成功的起伏变化就像大海的潮起潮落一样,也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对许多成功者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条相当普遍的成功轨迹:全身心地集中注意力,把所有的能量都坚定不移地集中作用在某个可实现的目标上,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勇敢地忍受所有艰难困苦,披荆斩棘,顽强地踏着幸福而光荣但也无比艰险的道路前进。
明确目标,切勿抱着投机的态度学习
沃特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说:“永远不要抱着投机的态度学习,这种学习态度只能导致一事无成。首先给自己确立一个行动目标,然后制定好计划,最后脚踏实地去努力,把你全部的本领和精力都用在上面,这样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里所说的投机的学习态度,是指那种自己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认为学到的东西可能会在以后给自己带来利益,才选择了某个目标的学习态度。”
拥有明确的目标是所有伟大的艺术家的共同特征。如果一位画家想在一张画布上同时表达多种创作理念,而且想对所有对象一视同仁,那么,这位画家肯定称不上艺术大师。真正的艺术家是那种非常细腻地赋予不同的对象以不同的表现程度。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心中必然只有一个主题,一个位于主体地位的形象,所有居于非主体地位的人像、光影和阴影都需要为这个主题和中心形象服务。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也是同样如此。在一个发展和谐的人生当中,无论他具备了多少才能,也无论他的学识修为多么深厚广大,其内心必定有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意识和目标,所有的能力和内在的力量都会从属于这个核心目标,并且能在服务于它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虽然年轻人经常被教导要有远大的志向,但是,我们的理想也一定要契合内在的追求并且不能脱离实际。如果你随随便便给地自己定一个大致的目标,预备在以后的行动中再临时改变或者调整,那样即使你的目标再远大,也只能如空中楼阁一般虚无缥缈。
不要被各种诱惑误导而离开自己目标
我们都知道,射出去的箭不会在被射出之后,中途观察几分钟,看看哪个靶子比较容易命中就飞向哪个靶子,它只能笔直射向被瞄准的目标。
磁针也没有把天上的星星都看一遍,然后才确定自己想指的方向。
实际上,所有的天体都在对它发出邀请:太阳光芒四射、灿烂耀眼,流星在对它招手,星星们不停地向它眨动着眼睛。但是,磁针从不曾迷失自己的方向,不管是在温暖的阳光下,还是在肆虐的风雨中,它的指针始终指向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北极星。
从远古到现在,星辰在不知疲倦地绕着自己的中心轴转动的同时,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断地在变动。但是,北极星却在它2.5万年才循环一次的轨道上,缓慢地运行着,所以,对于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相对静止的,这也是航海者和旅游的人一直依靠它识别方向的原因。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会向我们招手示意,企图让我们偏离既定的目标,放弃自己的职责,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然而,月亮虽然银光四溢,却是借了太阳的光辉;流星在天空中灿烂耀眼,却只是一划而过,无法给路人以明确的指引。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一定不要因形形色色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最终远离真正适合我们的那颗“北极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