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要你走,你伯母说你应该走了。”
“这若是她的意思,她为什么不写封信来?她可以找人给我写封信。这不是一件小事儿。”
“她跟二舅说的,那当然够了。你不信二舅的话,是不是?”
“并不是我不相信二舅。但是这是一辈子的一件大事,为了我自己,我一定要有家里写的一点儿东西。我们苦命的丫头,人家要把我们怎么样,我们就得听人家摆布。太太若是不要我,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得走,但是我一定要有一张字据。”
银屏现在哭了。姚太太觉得自己是失败了,但是又说:“你若一定要字据,那也可以。我已经打定了主意。我有了消息,再告诉你。”说完,十分不悦。
银屏擦了擦眼泪,走了出去,既恐惧,又混乱,又伤心。她觉得自己受了骗,觉得自己没有错,觉得太太欺骗了自己的儿子,因她儿子要银屏等,而且有诺言。但是这些话她却无法说出来用以自卫,也不能用以挽救自己陷入的危局。银屏到了自己屋里,躺在床上大哭起来。她哭道:“儿子一走,他妈就撵我走!”
银屏的哭声全家都听见了,引起了一阵混乱。但是大家也听见太太高声说:“我们没有对不起她。女大当嫁。我们不能养活她一辈子。那么个小丫头,不要心比天高。”全家的男仆女仆,都知道太太的话是什么意思。
现在珊瑚、木兰、莫愁都听到了,可是母亲正在生气,谁也不敢说一句话。最初,姚先生以为他太太不过像往常一样,在那儿教训某一丫鬟,等一听见情形严重,他就走到太太屋里来,问一问到底为了什么事。两个女儿也凑到妈妈屋里来,丫鬟则都跑了,没有人敢来听。冯舅爷没在家,正在店里照顾生意。姚先生一问这件事,太太说是舅爷从杭州带来的话,说银屏的伯母要把银屏嫁出去,就嫁在北京。木兰的父亲问:“这话可靠吗?他怎么没告诉我?”
太太说:“你是个男人,这是家里的事,所以他没跟你说。”
木兰的父亲又问:“银屏怎么说?”
“她说要一封她伯母寄来的信,才肯走。我告诉她应当嫁出去,她跟我要一封伯母的信!我从来没听说这么霸道的!”
莫愁说:“这也不难。有一封她家寄来的信,让咱们也占得住理。他们不是直接把她卖给咱们的,咱们没有权随便处置她。咱们若不能把那张合同拿回来,人家会向咱们要人的。”
“丫鬟们若是生病,若是跑了呢?那该怎么办?她在北京若有家,有亲戚,我立刻就叫她卷铺盖给我走。”
事情只好暂时搁置。父亲走了之后,母亲低声叫木兰去叫罗大,让他去告诉舅爷,说他一回来就来见太太。木兰觉得这件事情暗中有文章,但是没说什么。她觉得她母亲正在做一件迟早要做的事,不过不应当做得这么快。
半点钟之后,锦儿进来,木兰问银屏怎么样。
锦儿说:“她还哭呢。她说自幼父母双亡,伯父把她卖了,卖了两百五十块钱还了赌债。又说契约上说的是十年,去年就满了。那时候她愿回去,可是少爷不让她走。她说少爷要她等,并且少爷从太太那儿得到保证,一定会让她至少再待三年,可是这也不能跟人说。我告诉她:‘你别扭也没用。少爷不在家,没有人护着你。’她说:‘太太若一定要我走。我就走。可是一定要家里一张写的东西才行。’您等着看。她脾气固执,还有下一出戏看呢。”
木兰说:“真的呀!她说的是绍兴官话。你可别把她的话告诉太太,一句也别说。这话传出去可不好听。这种事应当在我哥哥走以前解决才好。我哥哥倘若是真答应过她,这么做就有点儿对不起她。”
锦儿又说:“我可以斗胆再说句话吗?少爷对她很体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您看,那天早晨少爷走的时候,狗的样子都不对。狗一定也感觉出来主人要出远门儿了。人还用说吗?承认这件事,固然不怎么体面,可是年轻男女在一块儿,那也是难免的。若是被迫非走不可,我也是一样难过。”
木兰说:“可是你和我,情形又不同。”
锦儿坚持说:“可是,您也得想想。自从小孩子时候起,她就照顾少爷。早晨给他梳头洗脸,梳辫子,找这个,找那个,直到少爷让她伺候惯了,别人谁也伺候不了他,谁也不记得他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儿。少爷走后,她没有什么事情做,忽然好像六神无主,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这是当然,谁也不应当怪她。而现在,忽然又叫她走。她伤心难过,还用说吗?”
冯舅爷回来之后,跟太太关在屋里秘密商量了约莫半个钟头。吃饭的时候,银屏照常出来伺候,和别的丫鬟一样,不过她看来并不快乐,大部分时间闲着。乳香现在接替青霞的事,所以她过去接太太的碗,说给添饭,太太说:“不要。我要银屏来添。”银屏过去接过碗,添了碗饭来。她正把饭碗放在桌子上,一滴眼泪掉在米饭上,她赶紧又把那碗饭拿回去。
太太没看见眼泪掉在饭上,就大声叱骂道:“贱货!你不愿伺候我,是不是?走开!”说着用力推了银屏一下子,紧接着又说:“我养你养了这么大,一点感恩图报的意思也没有。你把这个家已经搅和得天翻地覆,家里一点儿安宁也没有。为了你,不得不把少爷送出国去。你就害得我们母子分散。你打的好算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羞辱的话伤人太重,银屏号啕大哭起来,用一只胳膊挡着脸说:“我也没有吃了大少爷?我把大少爷吃了吗?”
太太大怒,从椅子上站起来就冲向银屏,但冯舅爷给拉住了,锦儿赶紧告诉银屏不要再说话。
冯舅爷说:“小奴才,你这不是在太太面前无礼吗?”
姚先生只是坐着看,一句话没说。
银屏转过身来,脸上显得受了委屈,流露着反抗的神气。
她立刻停止了哭,就像刚才立刻开始哭,同样地快。银屏说:“老爷,太太,二舅爷,请您原谅我。我在您府上这么多年,我若犯了什么过错,我愿立刻受处罚。大少爷是出洋念书去了,这跟我做丫鬟的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罪全怪到我头上来呢?我伺候少爷,讨少爷高兴,这是我的本分。他若待下人好,那是您儿子的事。请您告诉我,我犯了什么罪搅得您府上人仰马翻?您愿怎么处罚我都可以。”
姚太太说:“你们听听这张厉害嘴!”
珊瑚这个和事佬说:“银屏,你若有话说,就好好儿说。不要失礼。”
银屏说:“您若要我走,我就走;您若要我死,我就在您眼前死。”
寻短见的威胁是仆人惯来用作克制太太的。舅爷赶紧说:“谁说要你死?你们家和我们订的合同是十年。去年我要带你回去,你不肯,也许不能走。这一次你伯母说让我给你安排一下,我们也是按着你伯母的意思办。你若要你伯母伯父写个字儿,那也可以办。我给她去封信,也就没有什么可争吵的了。你觉得怎么样?”
银屏回答说:“老爷若不认为我无礼,我要这么说。我的合同已经期满。您找个人送我回去,要不然就在北京找个人家儿,我总得要我伯母写在纸上的一句话。我知道我死我活,我伯母也不关心,但是嫁人是人生大事。我不是阔家小姐,有父母照管,我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嫁谁不嫁谁,要我自己认可才行。我不会嫁到蒙古云南去的。”
姚先生最后说话了。他说:“那么事情就决定了。我们一定在北京给你找个好人家儿。我想你不会受人欺负的。”
所以事情就暂时到此为止。但是姚太太的话越来越难听,所以银屏除去一走,是别无办法,只是早晚而已。姚太太一提到银屏,就说:“不要脸的小婊子。”可是银屏总能设法把她的话向太太回过去。她的话是:“养了十年的狗也不忍心把它赶出家门。人怎么会还不如狗呢?”
遇风雨富商庇寒士 开蟹宴姚府庆中秋(1)
那年夏天,一连十天,大雨倾盆,实在少见,因为在北京,夏天的雨总是来势汹汹,转眼就过。雨一停,全城清凉舒适。连日下大雨,过往应酬都不方便,姚氏姊妹便待在家里,跟红玉一起玩儿,要她说杭州的故事。姚家要给银屏找个婆家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青霞的耳朵里。一天,青霞来串门儿,来与银屏做个说和人,她答应帮着给银屏找个合适的丈夫。
大出家人的意外,体仁来的一封信,说他在香港没赶上船,现在正住在旅馆里。这让母亲很发愁,这分明是他还不能照顾自己,他父亲则大为震怒。信上写得也不清楚。显然是他的行李已经上了船,因为信上说他已经给新加坡的轮船公司打电报,叫公司把他的行李送回来。这就叫人难解了,因为他坐下一班船到新加坡再取行李,才合乎情理。
事实是,他在天津开出的船上结识了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学生,那个学生告诉他英国私立学校怎样欺负新生,打架、受苦,还有新生要给高班学生端饭,擦皮鞋。说话的那个留英学生为了动听,自然难免渲染几分,那种生活听来当然可怕。当时体仁已经完全忘记他从《孟子》上引证的那句古话,在“降大任于斯人”之前,一定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了。他拿不定主意。在把行李都送上了船之后,终于决定不去了。
在香港,他有足够的钱可以用,在前所未有的自由之下,又有了花钱的机会。因为他天性好交友,又有足够的钱花,在饭店里就交了好多朋友,那些朋友就带着他去花天酒地乱混。他越看香港的生活,越觉得香港可爱,因为他自己心里打算怎么样,自己也不清楚,自然在信里也写不清楚。
三天以后,家里收到他的第二封信,告诉家里他喜爱香港,打算在香港把英文念好再出洋。他打算进个香港的书院先念英文。他父亲更是怒不可遏。
这一次,也有一封信寄给木兰,说他就要给木兰和莫愁各寄一套象牙扣子,给银屏寄一个银粉盒,他让木兰转交给银屏。没有什么东西寄给父母。姊妹二人想不跟银屏提这件事,而把那粉盒交给母亲,但是又怕体仁既然在香港,不久就得到风声。
体仁的母亲岂止是悔恨羞愧而已。因为在家里当时的情形之下,给银屏寄来礼物,分明是直接存心破坏母亲正在进行的计划。她生怕儿子回来,于是就想把银屏赶快嫁出去。
但是银屏却大为欢喜,决定拖延。一天下午,她在倾盆大雨中请假出去看青霞,说是应当去回拜。可是木兰心里想她是出去找人给体仁寄信。
大雨一直下到八月初才停,自从体仁走了之后,立夫始终没到姚家去,他母亲也没去。姚家为银屏的事,忙得也想不到什么别的事。体仁给曾家少爷们寄回香港的风景明信片,一个给立夫,由家里代为转交。这时姚太太想起立夫来。她说:“孔太太和立夫怎么好久没到咱家来?”所以大雨停了之后,她派了个仆人给孔太太送点儿礼物去,顺便邀请他们来坐坐。仆人回来回禀说,四川会馆一棵大树干折断,掉在孔家的屋顶上,砸了个大窟窿,现在他们在厨房里住,家里箱子等都堆在门道里。
第二天,立夫来道谢。他的前来也一部分是由于仆人透露的体仁放弃到英国的事。他认为那是不可相信的事。问到他们房子的情形,立夫说那件意外是夜里风狂雨暴的时候发生的,房子已经不能住。院子里也淹了水,南城有些别人家,房子也倒了。
姚先生问:“你们为什么不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呢?”
“会馆里别的房子都住着人,雨下个不停,怎么搬动呢。”
“我们不知道,不然会请你和你妈妈、妹妹搬到我们这儿来,你们现在好不好?体仁的房子是空的,你们三个人可以住。”
立夫说:“多谢您。雨已经停了,我们就可以雇瓦匠把房子修理修理。”
姚太太说:“可是修理也要费几天工夫。修房子的时候,你和你妈妈也不能老住在厨房里。请你妈妈搬来住吧,修好之后,可以再搬回去。”
立夫不喜欢这个办法。他觉得住在富人家不舒服。他于是说他要在家看着工人修理。姚先生因为是真心关怀这个孩子,他说:“你不能决定,我自己去和你母亲说。”
立夫说:“姚伯伯,我告诉我母亲好了,您不要为我们的事操心。”
姚先生说:“我也老没出去。我要出去坐车转转。”
所以他同立夫坐马车回去,劝立夫的母亲把东西整顿好之后,尽快搬去。立夫的母亲也是一样不愿意,可是姚先生是真正出于好心肠。因此姚先生说:“您若一定不肯搬到舍下去,叫我没脸再见傅先生。”这么一说,立夫母子才答应搬过去。他们把贵重的东西收拾在一块儿,随身带着,把其余的东西交由老门房照顾。老门房前一天由姚家仆人嘴里,已经听说姚家的情形,现在姚先生又赏了他一个厚礼。在老门房眼里,还有四川会馆住的别人家的眼里,立夫家的地位忽然升高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