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调是一种做人的艺术
低调是一种做人的艺术,也是感悟人生后的一种智慧,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持重。有志者欲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学会低调做人,磨炼自己的忍耐力,否则将很难成就大事业。
该低头时就低头,也就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要学会主动退让,自觉认输。学会认输并不等于真的认输,而是一种暂时的保全之道,只有保存实力,你才能有重新奋起的可能性。
人生在世,要学会保护自己,急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利避祸,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取得更大的发展。
这种“低调做人”的自卫自保之法,在拥有长矛利器的曾国藩那里也曾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毅勇侯,世袭承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聪明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飘飘然。他在这个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欣赏自己的成绩和名利,而是担心功高招忌,恐遭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
他想起了历史上许多身居权要的重臣,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的前车之鉴。因而湘军进了天京城后,曾国藩急办了三件事:一是盖贡院,当年就举行分试,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营房,请北京的闲散旗兵南来驻防,并发给全饷;三是裁撤湘军4万人,这三件事一办,立即缓和了多方面矛盾,原来准备弹劾他的人都不上奏弹劾了,清廷也只好不再追究。曾国藩在给清廷上奏的裁撤湘军的折子中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军队的恶习,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将湘军裁汰遣散。曾国藩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曾国藩的考虑是很周到的,他在奏折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但对个人的去留问题却是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有贪权恋战之疑;如果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则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既有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其实,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就准备解决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他拥有朝廷不能调动的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对清廷而言是一个潜在危险。
朝廷正在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清廷下令遣散了大部分湘军。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清廷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保持稳立不倒,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聪明人大都懂得保全自身最重要的道理,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锋芒太盛时,要适度地收敛一下,低调做人,免得惹来灾祸。先求生存,后谋发展。
对于有大志向的人来说,低头做人并不是苟且偷生,它包含着谦虚和忍让,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谋略。甘于低调做人者,总能以平常心面对喧哗的世界、纷扰的人群,在为人处世上从不表现出过于张扬的姿态,而是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融于常人当中。这是一个人聪明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样更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事也更容易成功。
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自觉学会低调做人。低调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修养越高的人,实际上也是越能成就大事的人。
低调是人谦和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是精神力量与心理素质完美结合的高尚风度。低调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美德!
2.低姿态生活,高境界做人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低姿态生活,高境界做人。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被称为“美国之父”、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科学的丰碑等等。然而在他死后,这个“科学的丰碑”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这样的碑文令人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富兰克林谦逊做人基调的最好体现。
富兰克林年轻时做人不懂得谦逊,他虽才华横溢,却骄傲轻狂。有一天,富兰克林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到老前辈的家门口,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额头“嘭”的一声重重地撞在门框上,立刻鼓起一个大包,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气愤地看着比他的身子稍矮一点的门。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富兰克林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谆谆教诲,他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谦逊列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著,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道:“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越是有成就的人,态度越谦虚、越低调;相反,只有那些浅薄地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觉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角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竞争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
当时,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车后安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站,就鸣炮30响,加上乐队奏乐,真是气派不凡,声势很大。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
林肯面对这种情形,一点也不在乎,他照样买票乘车。每到一站,他就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这样的竞选演说:“有许多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其实我只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不过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读。我自己既穷又瘦,脸也很长,又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你们。”
选举结果大出道格拉斯所料,竟然是林肯获胜。
聪明人总是把谦虚与恰当的自我标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而走上通向成功的大道。大智若愚的人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猜忌和伤害,又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使自己在适当的时候一鸣惊人。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这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陶俑多尊,但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这尊跪射俑保存得最完整,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这尊跪射俑为什么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导游解释说,这得益于他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的程度就小了很多。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这尊跪射俑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当成泥土,如果老是将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会有被埋没的痛苦。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保持谦虚态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处处受人欢迎,遇到困难别人也愿意帮忙。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喜欢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讨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这些愚蠢的人最终会使自己在交往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当然,我们提倡低姿态生活,并非要你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我们在原则面前要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摒弃庸俗的作风,成为一名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高境界的人。提倡低姿态做人,也绝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姿态而不低沉,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3.将对方的位置摆得比自己高
在生活中发生一些不甚严重的矛盾纠葛时,一定要学会“太极功夫”。别人打过来你让一下,随后再顺势不轻不重地送回去,留有余地。如果此时“长衫一掼,露出短打”,逞一时匹夫之勇,把事情搞得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其实也就断了自己的后路。
这种做法往往还会被其他旁观者视为初出茅庐之举,属于不稳重之流,气数不长。人与人之间的分歧有时甚至不是因是非问题、利益问题,而是面子问题。把事情做得极端,不给面子,就如当众打对方一个耳光一样,令对方记恨。
在生活中,人与人打交道的目的、期望值等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得讲究听“弦外之音”。各怀心机的两个人初次打交道,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风险,能否从对方的言语中体察到他的真实想法,便成为一件重要的事。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如果对方的态度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你已将其想法完全掌握,并提前办妥摆平,这就给足了对方面子,而你的运气则想不顺都不行。
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将对方的位置摆得比自己高。无论是“太极功夫”也好,还是善解人意也罢,关键在于战胜自己的虚荣心、面子观念。要做到“我没面子,别人有面子”,而这种处世的实质就是友善处事、真诚待人。
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若强加给别人,只能把关系搞僵。聪明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但凡人都会有些“职业病”。一个有进取意志敢冒风险的人,难免处世不周;一个敢于奋争不畏艰难的人,难免自以为是;一个有胆识、行事果断的人,很有可能失之武断,如此等等。这些蕴藏在积极因素之中的消极因素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些通病——自我意识过强、不能正视自己,正是人际关系中的头号大敌。
美国心理学家杜拉克曾告诫人们:“所谓‘全人’,或者所谓‘成熟的个性’,事实上忽略了人最特殊的卓越性。因为人仅能在某一个领域,最多也仅能在两三个领域之中达到卓越。在激烈的竞争中,个性越突出,也就越容易遭受挫折。”
无论是身处逆境的人,还是一帆风顺的人,都应当时刻记住:与人诚实、处事友善,时时将对方摆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
4.勇敢地放下虚荣的架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而这些定位是由本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性格等因素综合决定的。自我定位无形中使人们有了某种架子。勇敢地放下架子,在生活中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有一次,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丈夫艾伯特因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艾伯特独自走进卧室闭门不出。夜晚忙完公务的维多利亚女王准备回房睡觉时,却发现卧室的门依旧被紧紧反锁着。维多利亚敲门,艾伯特在里面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地回答:“我是女王。”没想到里面既不开门也无声息。
维多利亚只好再次敲门。里面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用缓和一些的语气回答。里面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再次敲门。
“谁?”这回维多利亚放下大不列颠女王的架子,柔声地回答道:
“我是你的妻子啊!”话音刚落,门开了。
维多利亚女王正是意识到自己没有摆正位置,所以才放下了架子,并最终得到了丈夫的谅解。在职务上她是大不列颠的女王,而在家中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与丈夫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更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
这也就是说,放下架子,你得到的将是家庭的和睦、爱情的幸福。同时,放下架子你也将能得到事业的成功。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代表着当时世界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均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该公司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自己的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不计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办法。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的产品改造设计图。詹姆斯的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已出现的缺陷。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内行,便询问他的背景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洁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做了详细记录,发现了公司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为最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詹姆斯不愧是一个聪明人,他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能够放下架子,不争一时的先后,才华不外露,锋芒内敛;他目光远大,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最终获得了成功。
诚然,有些时候,等待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悲观、绝望,但我们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将来的美好,勇敢地迈出脚步。我们应该放弃空洞的幻想和无谓的天真去迎合社会,虽然可能需要你牺牲一下形象,但却给了你一往无前的力量,让你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放下的是虚荣的架子,得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家世不错的人觉得自己的身份很高;有学问的人觉得自己不同凡响;有钱财的人觉得自己不同旁人;有名位的人认为自己比较有尊严,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依赖这些作为身份,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这本来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怀有这种认同感的人常常会这样想: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所以,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没有文化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于自己的身份。
其实这种所谓的身份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去。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份的人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许多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因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就得放下身份,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在交往中对方就会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多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即使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身份来对待你,好像要让着你一样,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
其实,你放下身份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与你合作。实际上,表面上越是谦虚的人,就越是非常聪明的人,越是工作认真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你谦虚就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就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地,你若以高身份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内心里就会感到紧张,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