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弃当下是为谋取未来
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善于放弃,就无法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人的一生,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必须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行。
鲁迅弃医学文,成了文学巨匠;梵·高放弃了他的传教事业,成了最著名的画家。
人生最难是放弃,你选择眼前一个的同时,不自觉地放弃了其他的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眼光放得高,看得远,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行。
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一定要善于选择,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人的一生无不是在选择。有所选择就要有所放弃,有所选择当然也要有所拒绝。应该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拒绝做某事,其中最重要的拒绝是拒绝为你本人做某事或拒绝为他人做某事。有些活动并不太重要,徒耗宝贵的时间。而更坏的事情是只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这比什么事都不做还要糟糕。莫管他人闲事,还得防止别人来管你的闲事。能做到有理有节是很可贵的,这将使你永远受益无穷。一个人要有充分的自由,热情关怀尽善尽美的事物,绝不要糟蹋了你自己的高雅趣味!只有懂得拒绝之后,我们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时间与精力去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心上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一时的放弃只是为了日后更多的得到,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当不计一时之得失。
放弃是一种明智,一种宽容,一种豁达。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暗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更多的选择,是新的开始。
2.急流勇退也是一种勇气
有人认为:急流勇进,是一种美,需要勇气。实际上,急流勇退也是一种美,它更需要勇气。
在传统的教育中,锲而不舍是一种美德,没有人喜欢轻易放弃的人。虽然放弃会让人感到痛苦,但如果及早决断,及早抛弃,那么结果也许会好些。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拿出一定的勇气来。对于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士兵的做法可以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美国士兵被俘之后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就义,而是忍气吞声地度过了屈辱的岁月。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没有人嘲笑他们,大家都把他们当作英雄那样看待。
试想,如果这些士兵被俘之后,他们没有忍耐,没有想到重回故土,没有足够的勇气使自己生存下来,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有战争结束以后与家人团聚的欢愉。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决定放弃的时候,或许会有人在一旁嘲笑:瞧,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家伙,畏惧前进,不敢去正视眼前的现实。但是,说这些话的人,他们并不明白“放弃”也需要勇气。
人生中有太多的追求与渴望,只有学会放弃,才能生活得洒脱;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不被世事玩弄;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得之毅然,失之坦然”。
有一位先生买了一双昂贵的名牌皮鞋去乘火车,由于乘车的人太多了,他不小心挤掉了一只鞋子,当火车开动以后他才发现盒子里少了一只皮鞋。当周围的人都替他痛惜时,这位先生却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那只鞋子连同鞋盒子一同抛向窗外。这一奇怪的举动,令车厢内的乘客们大惑不解,这位先生微笑着说:
“这只鞋无论多贵,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了,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他希望拾到一只鞋子的人能拾到一双皮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样大家都不会留下遗憾了。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放弃是一种懦夫行径,当然有它的道理。但在某些时刻,放弃却是需要很大勇气、冒很大风险的。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
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在玩耍的间隙,母亲从包里拿出了一只精致的口琴,吹出了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孩子有心要母亲的口琴,但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突然停止了吹奏,笑眯眯地看着他。就在这一瞬间,他作出了选择——他松开了手,毫不犹豫地放飞了气球,然后扑向母亲索要口琴。
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口琴,而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件事获得了一个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启示:当人生需要作出选择时,该放弃的就必须勇敢地放弃。这之后,他考上了音乐学院,虽然这对他无异于游鱼得水,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对音乐并不是那么钟爱时,他又毅然选择了放弃,转而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学习自己更感兴趣的经济。1950年,他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在这所大学里,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曾在尼克松总统麾下效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亚瑟·博恩斯教授。从此,他勇敢地放弃了一切该放弃的东西,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经济学的研究上,并很快成为了这个领域的行家、高手。1987年,当里根总统任命他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时,他一下子便成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难道格林斯潘是懦夫吗?显然不是。他在放弃气球时具有失去心爱气球以及万一不喜欢口琴的勇气;他在放弃音乐时也有着不后悔的勇气,以及可能讨厌经济学的勇气。由此可见,放弃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像小格林斯潘那样,手中抓满各种各样的“气球”,比如金钱、权力以及已有的成绩与地位等。这些既得的利益与成果,虽然能给我们一种保障与安全感,但同时也很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与勇气,阻碍我们去追求更远大的人生目标。因为当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时,面对已经取得的利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格林斯潘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
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与放弃的过程。应该放弃所有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转而抓住自己真正愿意用一生的精力去体验的东西。只有放弃,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值,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放弃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因为放弃之后可以有更多、更高的追求。淡泊名利,淡看成败得失,急流勇退,明天你可能会有更好的进步!
3.坚持与放弃,人生两大智慧选择
科学家曾经用马林鱼做过一个实验:在水池中用一大块玻璃隔着,马林鱼总想着能够冲过去,就狠命地用头去碰撞玻璃,一次、两次、三次,十多次,马林鱼碰得头破血流,可是它毫不放弃,仍然向着玻璃冲去……马林鱼为什么这么拼命地想冲出去?科学家研究发现,马林鱼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来换取生存的权利。用这种过分“执著”来换取一种不可能的结果是明智的做法吗?显然,马林鱼不“懂得”该放弃的道理。
放弃不是舍弃,而是一种等待,等待更好的时机。义薄云天的武圣关公,不也有过“降汉不降曹”的经历吗?可他“人在曹营心在汉”,心中总想着扶刘复汉,最终才有了“千里走单骑”
的壮举!
坚持与放弃并不矛盾,坚持代表一种执著的态度,放弃则代表一种知难而退、迂回躲闪的应变能力。很多人也许认为“放弃”就是不具备顽强的意志,才把它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等等词汇联系到了一起。
其实,苦学不辍,持之以恒,只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之一,而其他条件,譬如机遇、天赋、爱好、悟性、体质诸项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行业确实条件太差,而且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
比如高考,一年一度高考风起云涌,一番拼搏,分出高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受教育资源限制,不论考生如何“坚持”,使尽浑身解数,也必然要有近一半的考生自愿或不自愿地“放弃”上大学的愿望。如果差距不大,偶尔失手,自然不妨厉兵秣马,来年再战;倘若成绩实在差距太大,再考几次也难有多大提高,那就应当机立断,学会“放弃”。
有道是“成才自有千条道,何必都挤独木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中途退学毅然创业,大发明家爱迪生不过小学毕业,照样不耽误成名成家,你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
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师老无功,不如学会放弃,“见异思迁”。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图。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学文,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
可见,如果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理想、憧憬和追求。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必须学会放弃!
4.放弃是一种更高的跨越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明智的放弃胜过于盲目的执著。”是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到,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应学会放弃。放弃并不等于丢掉;放弃并不是什么懦弱与泄气的表现;明智的放弃是智能的选择、是对生命和生活中更高层次追求的一种途径,是生命的一种跨越。
有一位经过多年奋斗已经有所成就的商人,想在后半生写点东西,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无处下笔,因此,心中郁结,难以排解。于是,他找到一名得道高僧请教。
高僧闻知他的困惑后,拿出一个钵盂,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
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往钵盂里装沙子,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再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
这时,僧人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皱皱眉头,思考了许久,说:不能了。这时,僧人拿起钵盂,将钵盂里的水、沙子、石头全都倒掉,又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顿悟。接受新的事物,必须首先将以往所有的旧观念放弃掉,才能真正地、完全地接受新事物。
这次的请教,商人受益匪浅,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他的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为了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第二次去请教僧人。僧人依旧拿出了那个钵,对商人说:“你仔细看这个钵,很小,却可以无穷尽地装载很多东西,是因为这个钵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商人经过再三斟酌后回答:“不是,这只是个普通的钵,是因为使用钵的人思想在不停地转变,才使得它更有价值!”僧人听后,笑了笑,从身后又拿出了一个钵,对商人说:
“一个钵所能承载的毕竟有限,但是,如果你肯放弃以前装载的东西,那么再装载任何东西都是无穷限的。”商人听后,回到家中,反复思考,终于大彻大悟,从此他放下手中所有事情,悉心研究写作事业,多年后,他终于步入巅峰!
人生就如同一个钵,里面装的是快乐与烦恼,当不能再容纳新鲜事物的时候,索性把钵里“昔日的余晖”倒出来,一干二净,再把快乐与新鲜装进去。人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要实现生命的某种跨越,我们就要善于放弃。
一天,一位少年背着一个砂锅前行,一不小心绳子折断了,砂锅也随着掉在地上打碎了,但他还是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
路边有人喊住他:“你不知道你背上的砂锅打碎了?”少年回答:
“是的,我知道。”那人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回头看一下呢?”少年笑着说:“它已经碎了,看了又有何益呢?”
是的,该属于我们的我们竭力去承受去追随,但不属于我们的,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去硬对、去死守呢!放弃让我们爽快地说声再见,因为学会大胆的放弃,才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放弃是一种跨越,当你放弃一切,从容地生活的时候,你阴暗的低谷也就过去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让我们作一次明智的选择——无后悔的放弃。
5.放弃完美是人生的真谛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雨·布兰登举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
许多年前,一位叫洛蕾丝布的24岁的年轻妇女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找他来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布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骂起街来却粗俗不堪,她曾经吸毒、卖淫。布兰登写道:
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讨厌,可我又喜欢她,不仅是因为她的外表相当漂亮,而且我确信在堕落的表象下她是个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术使她回忆她在初中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当时很聪明,但是不敢表现自己,怕引起同学的嫉妒。她在体育上比男孩强,招惹来一些人的讽刺挖苦,连她哥哥也怨恨。我让她做填空练习,她哭泣着写了这样一段话:“你信任我,你没有把我看成坏人!你使我感受到痛苦,也感受到了期望!你把我带到了真实的生活里,我恨你!”
一年半后,洛蕾丝布考到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她成为一名记者,并结了婚。10年后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我几乎认不出她了:衣着华丽,神态自若,生气勃勃,丝毫不见过去的创伤。寒暄后,她说:
“你是没有把我当成坏人看待的那个人,你把我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也使我自己看到了这一点。那时我非常恨你!
承认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人,这是我一生中从未遇到的事。人们常说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承认自己的优点更是多么的难。”
为什么真正做到放弃完美、自我接受不容易?因为自我肯定这个事实,使你必须真正保持清醒的头脑,振作精神,抓住机遇,迎接生活的挑战,这就是自觉的生活,积极的心态。
如果你对朋友没有诚意,即不能自我接受、自我肯定,那么自己也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由此可见,自我接受是自信的意识和勇敢的行为!
你站在一面穿衣镜前,观察自己的面孔和全身。你可能喜欢某一部分,而不喜欢另一部分。如果你看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请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触,不要否认自己的容貌。
这个时候你需要放弃完美。
要想真正拥有幸福就必须要学会放弃完美,不求完美,因为我们的确不是完美无缺的。这是一个令人宽慰的事实,我们越是极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极早地向新的目标迈进,这也是人生的真谛。
6.以放弃成人之美方能互惠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但急功只能取小利。经商做生意必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放长线钓大鱼。
有时候,欲先取之,必先失之,放鸭得凤,欲擒故纵。这是商战中必胜之道。
商业中的“盈泽养鱼”办法很多,例如,守法讲信誉、让利优惠、广告造舆论等等。下面是一种独特的“付出眼前利益”法。
美国有一家公司专门经销煤油及煤油炉。公司创立伊始,“池塘无鱼”,一个顾客也没有。于是他们大量刊登广告,极力宣扬煤油炉的好处。然而,收效甚微,产品依旧无人问津,货物大量堆积,公司还未跨出摇篮便有了窒息的迹象。
有一天,老板突然宣布他要“培养顾客”,他挥手招来手下职员,叫他们挨家挨户去给居民无偿赠送煤油炉。职员们大惑不解,以为老板愁疯了。但令在必行,他们只得分头行动。
住户们无偿获赠煤油炉,自然大喜过望。街头巷尾,一时到处都是该公司的免费“宣传员”。公司有了名气,打电话到公司索要煤油炉的人也不断增多。不多时,公司所有的积压煤油炉便被索赠一空。
当时炉具还未进入现代化,煤气、电饭锅、微波炉等都还未出现。煤油炉在传统的木柴灶和煤炭灶中鹤立鸡群,其优越性更使那些家庭主妇们乐得以为一步登天了,她们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它了。
家庭主妇们很快便发现白赠的煤油炉中的煤油烧完了,于是赶快“送鱼上门”,跑到公司去买。煤油的价格不低,但因为烧煮方便,顾客倒也乐意掏钱。再过一阵子,煤油炉也用旧了,于是她们又心甘情愿地成为公司的“鲜鱼”,购买新的煤油炉。
从此,这家公司的煤油和煤油炉都旺销不衰。
让别人获利,自己也会得利,让别人赚了钱,自己也就赚了钱。这正是吃亏学所说的“成人之美,方能惠己”。经商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亦可如此。
7.选择放弃绝不等于抛弃
放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然而,在适当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成功。因为,适时的放弃能让你腾出精力、集中力量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能避免浪费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效率最大化,这样往往更容易成功。
说放弃令人痛苦不堪,不仅表现在它犹如割爱般痛苦,还表现在实在难以把握放弃的时机,掌握这个度是非常困难的。当你确认现有的资金无法让你支撑到新的资金注入时,就应该果断地放弃。如果你一定要坚持到弹尽粮绝,那麻烦就会更大,千万别去赌天上会掉下馅饼来。当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使你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而你又无法拿出应对措施时,应该放弃,别让自己死得太惨,如果那样,也许你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成功商人的事迹大家看过不少,看看他们的经商历程,很少有人是在最初的项目上一次成功的,基本上都经历了许多次坎坎坷坷,进行了多次业务转型。这是因为实际情况总是跟经商者初创时的主观意愿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调整和转变,而每一次的调整和转变都意味着一次放弃,直到最终转变到市场机遇与企业资源相对吻合的状态。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们还得转变,还得放弃,转变不断,放弃就不断。这或许就是做生意的基本法则。所以,放弃不等于抛弃,放弃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成功。
许多经商者都曾盲目地坚信“胜利往往就来自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尽管他们把企业成本一压再压,甚至连个人的生活费用都被降到不能再低,但最后还是难有转机。
这种行为实在是幼稚和无知。说幼稚是指违背了“生意不是赌博”这个基本原则,明知无望还赌能出现奇迹;说无知是指不完全理解经商的真实目的所在。其实,创业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而这出自哪个项目并不重要。商场上的机会比比皆是,只要你有心,放弃一个肯定还会找到另一个。“非你不娶、非我不嫁”的理念属于爱情,不属于生意。
选择放弃并不等于抛弃,只要不是在伤痕累累、弹尽粮绝时放弃,你完全还有可能东山再起,你还可能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开始。放弃不过是要你把拳头收回来,休养生息,蓄势待发,准备再一次出击而已。
选择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也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
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有胆略的军事家会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面对将要破产倒闭的厄运,有眼光的企业家会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那么,作为一个志在成功的人,你是否会选择放弃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