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需要常为心灵解压
生活中,有人活得很累,很沉重,有人却活得很轻松,很潇洒。活得累的人,是因为有外物的牵绊,自己划是为牢,向心灵上加压。活得轻松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摆脱自我的限制,不受外物的牵绊,完全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心灵自由了,自然就会感觉轻松、舒坦。
在泰晤士河畔,住着一个农场主,据说他是全英国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那样忙碌,同时像云雀一样快活地唱歌。他非常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许多人。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他。终于,烦恼的国王想见他一面。
“我要去找这个奇异的农场主谈谈,也许他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愉快。”
国王找到了农场主,农场主一见面就对他说:“我不羡慕任何人,因为我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国王说:“我十分羡慕你,我的朋友。只要我能像你那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
农场主笑了,给国王鞠了一躬说:“我肯定不和您调换位置,先生。”
“是什么使你如此快乐呢?而我,身为国王,却每天忧心忡忡、烦闷苦恼呢?”
农场主笑着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快乐。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爱我的朋友们,他们也爱我。我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钱。我为什么不应当快乐呢?”
“我明白了。”国王说,“我羡慕你,你戴的这顶普通的帽子比我这顶王冠更有价值。你的农场给你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王国给我带来的还多。
如果人们都像你这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对那些乐观的人来说充满了希望,他们所遇到每一件事都相当美好、可爱。而在那些悲观的人眼里,却充满了荆棘和危险,无论任何事情,都只能引起他们的恐惧和悲哀。我们平日或许会认为这种差异是由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致,但我们却曾看到许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自得其乐,而另一些人则虽处于颇为优越的环境,却终日郁郁寡欢,有如大难将临。
在生活的旅途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欢乐也有忧伤。不过有的人容易看到其中美好的一面,另一些人则只记住了另外的悲哀一面。这样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上面故事中“国王”为什么不快乐了。
忧和喜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心情,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想问题善于从两面或多个角度去思考,善于为心灵解压,哲理就在你身边,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以下是为心灵解压的一些经验之谈:
爱你周围的人并使他们快乐。
真正地去关心你的亲人、朋友、工作和四周细微的事物。
享受人生,别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忧虑上。
献身于你的工作,但别变成它的奴隶。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己澄心静虑,使心灵宁静。
凡事多往好处想。
抓住瞬间的灵感,好好利用,别轻易虚掷。
偶尔忘记思考,随心所欲吧!
2.心灵纯洁,才能活得更轻松
要想活得轻松,并实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唯有不断地纯洁心灵,并用积极的心态和善良的天性去弥补心灵的空虚。当我们用内心的慈善、勇气、高尚和真诚等美好的品质取代压迫心灵的种种负担之时,我们便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和心灵的纯净。反之,当我们用内心的恶念、狭隘、卑劣和欺骗等邪恶的品质搅扰心灵的纯净之时,心灵便滑向了黑暗的深渊。
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诚、善良等高尚的思想和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等积极的行为是实现内心宁静与轻松的绝佳方式。为了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轻松,我们必须首先去除内心的种种负担。我们需要摒弃内心的一切消极思想,比如想要伤害他人的恶念,对他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苛刻等。
只有去除内心的负担,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真正的问心无愧。当心存恶念或做过伤害他人的事情之后,人们会因为担心他人报复或自身的惭愧后悔而内心疲惫。而当人们消除恶念,以一颗充满爱与善的心去对待他人之时,所有的忧虑、后悔与疲惫便会一扫而光,拥有的也必将是欣慰、愉悦和幸福。
只有去除内心的负担,我们才能拥有宽阔的胸襟和健康的心态。当人们尖刻地批评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心灵非但不会感到愉悦和轻松,而且会受到怒气和恶气之累。而当人们摒弃内心的怒气与恶气,以学习和理解的精神以及关心和赞赏的态度去看待对方时,不但会获得自身灵魂的升华和心情的愉悦,还会获得他人的理解、关心与尊重。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善行总是产生无数的善行,善行从来不是独一无二的,恶行也是如此。”让我们以善去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摒弃恶念,使灵魂得以涤净,放下一切心灵的包袱,轻装上阵。
3.卸下你沉重的思想包袱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很多人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生活中的,学习中的,事业中的,或是感情中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感到生活的负担越来越沉重,眼看无力支撑,只得去请教智者。智者将他带到一条五彩石铺就的小径,然后交给他一只背篓,要他顺着小径走下去,把他认为喜欢的石头都捡进背篓里。
这人依言而行。红色的,他感觉热烈奔放,绚烂夺目;白色的他认为晶莹剔透,纯洁无瑕;黑色的他认为庄重严肃,铮光闪亮……于是他把这些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捡进去,渐渐地,背篓里的石头越捡越多,双肩也越来越沉,后来,他终于支持不住,一跤跌坐地上。
智者见状,又吩咐:从现在起,你把最喜欢的石头留下,其余的统统扔掉,再往前走试试。这一下,他顿感轻松无比,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让自己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似乎哪一样你都放不下,哪一样也不舍得放下。结果在沉重的负累面前,我们的步伐近乎蹒跚了。难道非要等到承受不住的时候才去寻找解脱的方法吗?有位诗人说过:放弃是一种解脱,只有放弃困扰,我们的思想才能解放;只有放弃了思想包袱,我们才能面对种种困难。种子放弃了花朵才能再次生长,小鸟放弃了鸟巢才能飞翔。世间道理,莫不如此。
一位禅学大师与他的道友在一条泥路上走。一路上,俩人有说有笑,十分自如。到了一个拐弯处,但见一位美貌女子,穿着丝绸长衫,对着脚下的泥泞犯愁。她美丽的裙衫已经沾上斑斑泥点,而脚下,却又有一个大大的水洼让她无法跨越。
“来吧,姑娘。”大师站在水洼旁,坦然地伸出双臂,将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
道友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欲言又止。此后的行程,道友一直没说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直到天黑后寄宿,他实在按捺不住,就对大师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哪个女子?”大师笑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可怜的道友,背着一件沉重的心事,走过一程又一程。而大师本人,在将姑娘放下之后,便将此事从记忆中抹去,不留一丝痕迹,脚步轻快,因而,他笑容坦荡。
有一种包袱,看似无形,却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是思想的包袱。
有一种羁绊,无影无形,却挥之不去,让你无法前行,那是心灵的羁绊。
对于行路人而言,背负的东西越少,脚步越轻盈;对于思索者而言,放下包袱,才能天马行空;对于创业者而言,尽早走出失败的阴影,走出一切的纷扰,轻装上阵,才能有未来。
所有过去了的,无论留下多少故事,都只属于昨天。如果有人一再提起,如果有人愿意评说,那就任他评说吧,而你,只需轻松地去步你的前程。有一天,当你走出很远很远,或许已经到了一个山巅,回头望时,会看到那些议论者还站在你出发的地方,述说你的从前。他们可以说得唾沫飞溅,他们可以说得眉飞色舞,而他们所说的一切,在你看来已经很遥远。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已经远远地落在了你的后面。
有人说,过去是山;有人说,唾液是河。可只要自己放下了思想的包袱,则此山可越,此河难挡。
4.修炼好心性,抛弃坏心态
心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它是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
心性健康的人,会注意到阳光、友情、温暖,寻找到欢乐,不缺乏自我安慰的办法,并有回避危险的能力。在这个自然的层面上,好心性的人,会把日子过得舒畅,就是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整,能较自然地处在一种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中。这种健康的心性,使人保持了一种起码的生活基调,并能获得此生的和谐。
而心性糟糕的人,生活起来便会遇到问题,总是事多,往往也总处在不顺畅中,内心黯淡,日日阴郁。这种人,往往也是过分自利的人。人在过分自利的状态下,本身就是一种艰难,负担会很重。心性丑恶的人,自然常常存有不好的念头,生出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容易走入褊狭,自身也会产生郁闷,步入迷雾,常与谬误为伴而不知。这样的人,就是不做什么事,也已经活得很累,很不开心了。
好的心性与坏的心性,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区分开的。但它却明明白白作用着一个人对事物和生活的整体看法,指导着人的每一个行为,紧密联系着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感往往就从这里出发。人生的幸福与不幸福,命运的好与坏,甚至你到底能做多大的事,你的成功与失败,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往往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性。
所以心性首先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关系着他的命运与实际的生活。
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命运的畅顺,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性,有意地修炼出一种好的心性,它会给你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益处,并让你拥有快乐的人生。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别,而且每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心态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消极的情绪,从而使你成为更加消极的人。
陈女士和刘女士一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服装卖不出去,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陈女士动摇了,她以认赔5000元钱的价钱把服装店盘了出去,并发誓从此不再做服装生意。而刘女士却不这样想。她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觉得赔钱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刚刚进入市场,没有经营经验,要抓住顾客的心理,当然应该交一点学费;二是当时正赶上服装淡季,每年的这个季节,其他的服装生意人也都不赚钱,只不过是因为别人会经营,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罢了。而且,刘女士对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适合做服装生意。果然,转过一个季节,刘女士的服装店开始赚钱了。3年后,她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服装生意人。而陈女士在3年内改行几次,都未成功,仍然一筹莫展。
刘女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她的心性是积极的,她总是将事情向好处看;陈女士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她的心性是消极的,她总是将事情向坏处看。
最大的敌人就是消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常常把我们吓倒,要想走向成功,就得彻底清除和控制消极的想法。
5.不要让坏心情左右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被各种各样的痛苦与烦恼包围,不自觉地让坏心情左右了自己。
失恋,被老板炒鱿鱼,生意失败,股票套牢,没评上职称,与邻居吵架……这些都会使我们变得郁郁寡欢。有时甚至连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让我们烦恼、忧郁、愁眉不展。
坏心情是有害的。首先,它会损坏我们的健康。坏心情会使一个人老得更快,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皱纹增多、头发脱落,会使我们得糖尿病、抑郁症,甚至精神崩溃,从而缩短我们的寿命。得过诺贝尔奖的医学博士亚力西斯·柯瑞尔说:“不知道怎么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
坏心情也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还会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古语说:“一人向隅,举座不欢。”你垂头丧气,周围的人也很难高兴起来。
一位西方人说:“烦恼是具有最大破坏性且不利健康的心理恶习。”
因此,我们必须战胜坏心情,要设法摆脱坏心情的纠缠。
一些年轻人有一种排解坏心情的办法,叫“情绪化消费”。
一位叫小立的女孩子,月收入不到2000元。接到男友分手的电话后,她什么也没说,下班后逛遍了北京的大商场,不管有用没用,买了不下1万元的衣服。她回到家把买来的东西丢到柜子里,抱着毛绒玩具痛哭了一场。另一个男青年小周,被单位辞退的当夜,满腹委屈地跑到市里最豪华的酒店,要了最昂贵的洋酒,喝了一个通宵,然后被送到医院,花了一生中最多的一次医药费。
当自己有坏心情时,我们一定要设法化解它,但不能采取像小立和小周那样的“情绪化消费”:原来的愁闷不但没去掉,还添了新的心病。像小周,清醒后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冒的是什么傻气呀?别的不说,光心疼那一夜扔出去的两万多块钱,就让他经历了多次情绪低潮。这种代价太高了,图了一时之快,却弄得自己经济拮据,实在是划不来。这种“情绪化消费”方法不值得采纳。
其实,要化解坏心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种很超然、很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引发坏心情的事实。要自我安慰,不要长久地陷在已发生的不幸事件中,要多去想想那些能令我们愉快的事。要明白这样的道理:“烦恼与欢欣,仅在一念之间”,“自寻烦恼者永远也不会寻不着烦恼”。
有的人能将坏心情变为好心情,是因为他们知道,事实是现实存在的,人不可能熟视无睹,说没有就没有,但心情却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好比你口渴了,有人给了你半杯水。如果你想破坏自己的心情的话,你就可以愤愤地说:“太小气了,才给半杯!”如果你想快乐,你就会很高兴地想:
终于有半杯水可以解解渴了。你就会感谢对方,而你的快乐也会使对方快乐。
卡耐基说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是好的,百分之十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神放在这百分之九十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担忧、操劳,就把精神头放在那百分之十的坏事情上吧。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我愿意扮演一个小丑,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老去;我宁可用酒温暖胃肠,不用悲哀的呻吟去冰冷自己的心。”
6.常给自己一份阳光心情
当下流行一些时尚话语,如“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些男孩女孩们的身上有着一种阳光的味道,是永远很乐观,很开心的那一种,他们有着阳光心态——年轻人应该拥有的就是这种心态。
每个人都向往憧憬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现实中的奋斗与遥远的成功也许在你的心中折磨了很久,也许,那种失落、苦闷的心情让你颓废了好久,让你甚至觉得自己是如此失败,从而一度产生退缩的想法。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而烦恼,拥有一份阳光心态也许才是正确的选择。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括号是出生,右边括号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用靓丽多彩的事情、好心情把括号填满。
云南有一座古城,气候宜人,土地富饶,物产丰富,人们生活悠闲,节奏慢悠悠的。有一个英国绅士看到这里的人们生活悠闲,就问一个老太太:“夫人,你们这里的人生活节奏为什么是慢悠悠的?”老太太说:“先生,你说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英国绅士想了想说:“是死亡。”老太太说:“既然是死亡,你忙什么?”
当你以另一种心态去看现实,看世界时,你就会另有一番感受。
何必让你的心处在阴晦之中呢,给自己的心开一扇窗,让阳光进来,当明媚的阳光抚摸你的心时,你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阳光心态。
拥有阳光心态,你将拥有超然达观的人生;拥有阳光心态,你就不会在苦闷失落中迷失自己;拥有阳光心态,你就不会在色彩缤纷的社会中失去方向;拥有阳光心态,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生命会更灿烂,更美好。
7.做人想得开,才能过得好
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快乐。心胸狭窄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太过分地专注于个人的利益,而容不下别人的利益。
波尔赫特是一位著名的话剧演员,从年轻时起,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活跃了50年之久。但当她71岁时,突然遭遇了破产的打击。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很严重,而且引发了静脉炎。
给她治病的医生认为,必须把腿截去才能使她转危为安。然而,医生迟迟不敢把这个可怕的决定告诉波尔赫特,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
可事实证明,这位医生想错了。当他最后不得不把这个决定说出来时,波尔赫特注视着他,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波尔赫特高声朗诵了戏里的一段台词,毫无悲伤的神色。
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的回答是:“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特继续顽强地在世界各地演出,又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阿根廷著名高尔夫球手温森德和波尔赫特一样,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又有着善良而乐于助人的品格。
温森德因为赢了一场比赛而得到了一笔可观的奖金,他拿到支票后,微笑着走出记者的重围,准备开车回俱乐部。
这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德表示祝贺后,就开始诉苦,说自己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如果拿不出那笔昂贵的医疗费,孩子就可能会死掉。
女子的讲述把这位球星深深地打动了,温森德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他说:“这是我参加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
过了几天,温森德在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管理人员走过来,问他是否曾碰到过一个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女子,并且给了她一张支票。
温森德点了点头,感到很奇怪。那个人对他说:“这是停车场的服务生告诉我的。不过,那个年轻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结婚,更不可能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我的朋友,你让人给骗了!——对你来说这一定是个坏消息。”
“哦?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温森德急迫地问道,“谢天谢地,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做人要想得开,只有这样才能过得快乐。商品经济使很多人把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于金钱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这种人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不会真正过得开心,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同此类人比起来,温森德的境界可谓高尚。他的善良、无私与爱心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坚信:快乐幸福将伴随他的一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