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吃亏做人是一种气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只有真正看透人生的人,才懂得吃亏做人的真谛。也只有真正世事洞明的人,才悟得出吃亏是福的道理。凡事计较、寸利必争、从不想吃亏的人,实则已经在吃大亏。因为,这种人在失去人心的同时也在失去机会,争得微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危险。聪明人做事虽不愿吃亏但绝不怕吃亏,因为在他们看来,吃亏是一种投资,吃亏是一种机会,敢于吃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1.吃亏是福:洒脱的人生智慧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然而,不仅对西方人来说,即使是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此语都有些困惑难解。

    但是,吃亏是福,却包孕着最为深刻的含义,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深层的人生哲学:它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豁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

    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

    “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施舍出去的,对自己来说总是吃亏,但救助一个人后的快慰,却绝非是物质上的得与失可相比拟的。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

    “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正是在这种哲学的基础之上,使得中国人有了一种和平、容忍、简朴、谦虚和知足的理想。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总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稍微隐藏一些,将自己的所得分给别人一些,而且必要时会故意装一下糊涂,以便于与周围的人取得和谐,不至于让别人总是防范自己。

    吃亏主要强调了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风,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挨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人更多的时候要面带善意,一味地黑着脸去重拳打人是不足取的。

    这种放弃、让步、“吃小亏”,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想要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争、去比、去要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然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更好吗?这本身就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是他争取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入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能吃小亏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他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无碍大事。

    2.吃亏也是一种未来人生的投资

    吃亏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投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应该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对自己不值得的或者是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应该倾向于疏远和逃避,甚至中止这种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社会交换本质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必须让对方觉得与自己的交往是值得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常常需要我们首先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有位名叫林达德的企业家,他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辉煌的家庭背景,但却很快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当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总是乐意向别人付出,因此也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帮助。

    正是由此建立起来的良好人际关系,使我很快便走向了成功。”

    平凡的林达德最初也是一个孤独的人,没有谁乐意与他交往。在忍耐了一段寂寞的人生之后,他逐渐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若要受到别人的欢迎,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真正的与人交往之道,就是适当地给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有时是物质方面的,有时则是精神方面的。

    对于像林达德这种在物质方面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所牺牲的“利益”主要就是精神方面的。比如说,无论多么忙碌,当有人来找他时,林达德都不会向对方表现出厌恶或不耐烦的样子,更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除非是真的无法抽身,他才会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歉意,并在事后设法补偿缺憾。

    林达德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时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想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不让对方感到与我交往是愉快、欢畅的。”

    林达德是一个很会体贴、关照别人的人,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自己的想法。每当有人说要到他那里玩,他都表示十分欢迎,并希望来人能在自己这里住上几天。背地里他无论多么拮据、多么苦恼,但从不表现出来。他好像随时都在欢迎他人的光临,并竭诚予以接待。当别人回去的时候,他甚至还想着给人带点小礼物、土特产之类的东西。

    林达德总是尽自己所能来满足别人的某些欲求,而他这种不怕牺牲自我利益的做法,也使别人对他有所助益,从而满足了他心中的很多欲求。

    事实上,每个人对周围的人都会怀有不同程度的期待,都想让与自己接触的人给自己带来某些利益。如果你能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就一定能获得他们的好感从而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助益。

    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把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就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但事实上,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种东西,要么是物质的、利益的,要么是精神的、情感的,或者是兼而有之。

    在进行交换的时候,人人都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企求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至少应是得失相当。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进行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继续维持,否则就无法保持心理的平衡。

    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方面去“投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即使原来非常亲密的关系也会逐渐变得疏远、淡漠,使人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

    就普通人之间的交往来说,大家往往都遵循着付出和回报等价这一相似的原则。然而,要想让别人觉得与自己的交往确实是“值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地付出,首先作出自我牺牲。这样做,会使人觉得你很豪爽、大度、重感情、乐于助人等,从而很快被他人接受和信赖。

    我们所给予对方的,将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

    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反过来可以增加我们的自尊和自信。显然,“吃亏”将带给人们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世界。而那些总是喜欢占便宜的人,其实是在损伤自己的尊严和信心、声誉。不愿牺牲自我利益而只想向别人索取的人,必将在社会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3.赢大利常从吃小亏开始

    人要善于吃小亏才能赢大利。人人都有贪图的心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但当你想得到大的利益时,你必须要先放弃一些小的利益,否则,你会一无所有。只有善于发现、舍得付出的人,才能小中见大。

    从最功利的目的而言,吃亏的目的在于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

    唐代窦公在京城有一块宝地,与某个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中了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献给了这位大宦官,根本不提价钱。

    在讨得宦官的欢喜之后,窦公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策军中的护军(由宦官担任)的信,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

    窦公借这些信总共获得了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东市有一片洼地,地势低洼有积水,窦公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引诱儿童:哪个孩子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块,这样那片洼地逐渐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窦公又用好土铺垫,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家客店,专门留波斯客商居住,每天能获利一缗。

    选择吃小亏,方能赢大利。所以,在商场竞争中,一个人要学会放眼未来,不要盯着眼前的利益,以致因小失大。

    一个青年非常羡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于是他跑到富翁那里询问他成功的诀窍。

    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来意后,什么也没有说,转身到起居室拿来了一个大西瓜。青年迷惑不解,只见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块。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会如何选择呢?”富翁一边说,一边把西瓜放在青年面前。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眼睛盯着最大的那块。

    富翁笑了笑:“那好,请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青年还在享用最大的那一块的时候,富翁已经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块。接着,富翁得意地拿起剩下的一块,还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其实,那块最小的和最后一块加起来要比最大的那一块大得多。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没有自己的大,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的利益,那么富翁得到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的多。

    接着富翁向青年讲述了自己致富的秘诀:“要想得到大利,就要放弃眼前的小利。”

    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你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就“吃亏”而言,上代人和下代人比较,历代人和当代人比较,上代人、历代人总是吃亏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吃亏”,人类社会的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社会才会发展、进步。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孝顺父母、歌颂祖先、赞美历史。倘若“吃光用光”,断了子孙的生路,不只要遭后人怨怪,就连当代人也是要责骂的。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均要吃亏,不愿吃亏的人永远不能成为社会的脊梁。

    我们可以说,“讨巧”是在挥霍财富,而只有学会“吃亏”才能够最终寻得人生的宝藏。

    一般人都爱占便宜怕吃亏,其实,只有善于吃亏、不怕吃亏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二是能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三是这次虽吃点亏,但因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会得到更多,何亏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却不能安静:一是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二是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

    4.主动吃亏的人往往并不吃亏

    “吃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吃亏,一种是被动吃亏。

    “主动吃亏”指的是主动去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事、困难的事、薪酬少的事,这种事因为无便宜可占,大部分的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去做,如果你主动争取,主人当然会对你感激有加,一份情绝对会记在心上,日后无论是什么时候,他都有可能帮助你,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投资。最重要的是,你什么事都尝试去做,可以磨炼你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你不仅懂得的比别人多,也会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你的无形资产,绝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

    做事可以是“主动吃亏”,做人呢?做人比做事难,但如果也有“主动吃亏”的心态,那么做人其实也并不难,因为人都喜欢占别人便宜,你吃一点亏,让别人占一点便宜,那么你就不会得罪人,人人都当你是好朋友。

    何况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他们今天占你一点便宜,心里多少也会过意不去,就会在恰当时候回报你,这就是你“吃亏”之后所占到的“便宜”。

    “主动吃亏”,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做事能力,扩张人际网络最好的方法。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有一次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于是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亨利·霍金士作出这样的举措之后,使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

    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

    亨利食品加工公司一举变成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

    生活中总有一些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

    “主动吃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害怕吃亏的人,最后往往却难以占到便宜。因为每个人都不傻,周围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想一想,如果不主动吃亏,只想着占便宜,便宜都让你占了,谁还和你共处呢!成了孤家寡人还去占谁的便宜啊!

    西汉时期,有一年春节前夕,皇帝一高兴,下令赏赐每个大臣一只羊。在分羊时,大臣们却犯了难,不知怎么分。因为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他,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只羊就走。该大臣如此举动,不仅得到了同僚们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

    “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无一不是胸怀广、不怕吃亏的人。相反地,那些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人,多半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家伙。

    善于吃亏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难得糊涂”。

    5.学会吃亏一时,方能受益一生

    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最好的办法是先要有能吃亏的打算,只有吃亏一时,才能受益一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可是联合国设在什么地方,一时间成了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按理说,联合国的地点应该设在一座繁华的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的城市建立联合国的总部都必须有大量的土地来建造楼房,而这块土地必须花费大量的资金。可是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却是无力支付这样一大笔巨款的。

    正当各国的首脑们商量去商量来的时候,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并立即出巨资870万美元在世界级的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同时买下了这块土地周围的全部土地。

    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洛克菲勒家族把这块花870万美元买来的土地无偿捐给了联合国。

    联合国大厦建起来之后,其周围的土地价格立即飙升了上去。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够收获如此丰厚的回报,就是因为他们播种了一粒财富的种子,一粒看似让人吃亏赔本,实际上却能给人带来滚滚财源的种子。

    生活从来不会主动向人们诉说什么,只有时间会告诉人们真理。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有勇于先吃亏,后收获的心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