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天,刚刚从奏章堆里摆脱出来的家光,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屋外烂漫的樱花激起了他出游的兴致,一时心血来潮,便吩咐侍从备马出去打猎。傍晚,他们满载猎物,尽兴而归。家光回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将军洗澡是有人侍候的,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个侍从稀里糊涂地将烧得滚烫的开水浇在家光身上。家光被烫得跳起来,他勃然大怒,重重打了侍从一个耳光,迅速穿上衣服,不再理会惊慌失措、跪地求饶的部下,愤愤地回到殿上,当下派人唤来总管阿部丰后守,命令道:“那个替我冲水的家伙简直是个混蛋,立即处死,拖出去给我砍了?”
丰后守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他对将军的命令感到震惊。他知道家光将军一向处事周密稳重,对待部下如同自己的家人,今天如此盛怒,纯属一时冲动。但若一再规劝,不但不会产生作用,而且是火上浇油,会招来更重的惩罚,只好唯唯诺诺地奉接旨令:“是,遵办。”
按照往常的习惯,丰后守退下去后会立即着手办理这件事。但这次,他悄悄地来到侍从们的房间,对将军的贴身侍从们说:“等会儿,待将军的心情好一些,情绪平静了,你们就出来叫我。”
却说家光和家人用过晚餐后,脸上乌云散尽,心情也愉快起来,他开始和侍从们聊天,谈起了当天打猎的所见所闻和一些趣事,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时,侍从就暗暗地通知了丰后守。
丰后守一接到消息,立即来到殿外,请求将军接见。他禀告道:“刚才主公曾经下令处置那个冲洗澡水的家伙,臣一时疏忽,忘了您是怎么说的。特来请主公重新指示,究竟如何处置那个人?”
家光将军听后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似笑非笑地盯着丰后守,考虑了一会才告诉他:“那个人严重失职,判处他流放八丈岛好了。”
丰后守闻言大喜,高声应道:“是,立即遵办?”便退下去了。
丰后守退下殿后,家光身边的侍从们纷纷议论:“真奇怪?将军先前是说将那个人处死,丰后守竟然忘记了。连总管也会忘记将军的指示,这种差错在我们身上也极少出现呢。”
听着侍从们的议论,家光笑了笑,说:“丰后守这个‘老狐狸’怎么会忘呢?他记得比我们都清楚。只是人命关天,人死不能复活,丰后守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故意说自己忘了,其实他是在提醒我收回成命,重新考虑,只不过是不明说罢了。他想得真是周到,我一时冲动就判人死罪,现在想起来觉得还很惭愧。”
侍从们听了,对丰后守的智慧更加佩服了。
(岑睿)
哲学先生评曰:
人的一举一动看去简单明了,用哲学眼光剖析,却也复杂得很。一般说,较有感情色彩或需要犹疑一下的行为,内中都包含知、情、意三方面,即在一刹那间通过自己理智、感情和意志的检验。但为了实际利益,人有时会去干明明在这种检验中通不过的行为,或牺牲真情(压抑“情”),或强以为之(损害“意”),这就是人有意扭曲自己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情急之下,三者中的某一方突然膨胀,在短时间内掩盖了其他,这时做出的行为,事后往往要后悔。三者中,最任性霸道的,无过于“情”了。家光将军的屠杀令,就是在一怒之下发出的。事过之后,此种膨胀和掩盖已不复存在,他当然要收回成命,而代之以通得过自身知、情、意三者检验的新命令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