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与处世——奸诈的朝鲜地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87年,朝鲜上演了一部话剧,名叫《女儿的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本世纪30年代,朝鲜有一个名叫何泰叔的农民,他的女婿被日本侵略者抓到中国东北服劳役,女儿动身到中国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何泰叔一直未得到女儿的消息。

    终于有一天,一个卖油的小贩带来一封何泰叔女儿的信。但他没碰到何泰叔,又急着赶路,于是把信放在何家门前的台阶上便走了。何泰叔是一个文盲,他以为这封信不过是卖油小贩随便扔掉的一张废纸,便从上面撕下一条卷了烟丝,剩下的部分被他用来补贴窗洞了。

    不久,传来了中国东北发生水灾的消息。 何泰叔惦念女儿的生命安全,决定向本村的大地主借一笔钱,以便让妻子到中国找女儿。地主早就想把何泰叔的侄女弄到手,见何泰叔有求于他,便心生一计,满口答应借钱,还让何泰叔在借钱的契约上按上了手印。

    就在何泰叔的妻子准备动身的时候,那个卖油小贩又路过该村,他问何泰叔是否收到了他女儿的信。何泰叔这才知道那张用来糊窗户的废纸的重要。他拿着这封残缺不全的信四处奔走,可就是找不到一个人能把信读懂。后来,他终于碰到了一个识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封报平安的信。何泰叔为此感到欣慰,不过他马上又陷入痛苦之中。原来,这个识字的人告诉他,他按过手印的借钱契约上赫然写着:“何泰叔愿意以20元的价钱将自己的侄女卖给本村地主。”

    【活学活用】趁火打劫,用在正道上,则可用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利益;尤其在关键的时候,往往能起到独特的作用。用于邪道,则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趁火打劫”有明有暗,明着是趁人救“火”,无暇顾及时抢;暗着是偷,神不知鬼不觉,得到好处。对于小人打劫,须严加防范。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萃:指丛生的野草,引出下文的萃卦。不虞:意料不到。坤下兑上:萃卦由下面的“坤”和上面的“兑”构成。

    【译文】 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计名出处】 此计名出自唐代杜佑编纂的《通典》:“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讲解】 《百战奇谋》中说:“声东而击西,声此而击彼;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一句话,声东击西就是制造假象,扰敌视听,使其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其不备,攻其要害,夺取胜果。

    此计一般用于我方主动进攻之时。“声东”是虚,“击西”是实,使敌方以虚为实,然后避虚就实便是“声东击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