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与军事——四渡赤水出奇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几乎陷入绝境的红军开始神奇般地恢复活力。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恢复领导地位后指挥的第一个漂亮仗。

    1935年1月1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川黔边境的赤水河前进。当时,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妄图把红军一举消灭在川黔边境,红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毛泽东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制定出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

    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准备进入四川,但敌人在红军前进的路上已布置重兵,红军北上入川面临困难。毛泽东此时果断放弃原来的计划,命令红军西进,在云南扎西地区休整。蒋介石急忙调兵遣将,向扎西地区扑来。但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出其不意,乘贵州境内敌人空虚之际,突然从扎西挥戈东进,于2月中旬在太平渡等渡口二渡赤水河,进入贵州,把敌人远远抛在后边。随即红军攻克娄山关,再度攻占遵义。不久蒋介石又派大军追赶而来。蒋介石亲自到重庆“督剿”,妄图采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老办法把红军消灭在遵义周围。毛泽东洞察其奸,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周围徘徊,诱使更多的敌人前来,然后寻机甩掉他们。蒋介石果然中计,派各路大军在遵义“会剿”。这时毛泽东突然率领红军北进,在茅台一带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南部,作出准备北渡长江的姿态。

    蒋介石扑了空以后,又调集军队前去堵截,在川滇黔边境大量修筑工事,建立封锁线,想趁红军北渡后加以围歼。不料,红军并没有北渡,而是突然掉头东进从四川南部重返贵州,在二郎滩一带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这样,红军就把敌人主力全部抛在后面,使敌人苦心修筑的工事完全失去了作用。

    【活学活用】声东击西讲的是出奇制胜,其目的在于转移敌人的目标,使其疏于防范,然后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之际,善用“声东击西”之计,以少量兵力诱使敌军主力上当,而将我方主力调到敌方疏于防备的地方,是保存我方实力的高明之策。因进可以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退可以牵着敌方鼻子走,令其疲于奔命。

    四渡赤水,本是逃避,却能打出如此柳暗花明形势,实在是计谋之高所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