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0.2 运营这件事的苦与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2

    运营这件事的苦与乐

    在我写完了“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时代”之后,我收到了一个朋友L发来的消息,如图0-1所示。

    图0-1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百感交集。

    运营太苦了,干的事太容易杂乱和琐碎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比苦更让人觉得失望和灰心的,是得不到重视。

    我还记得,一年多前我曾经在知乎回答过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位薪水明显较低?

    在那个问题下,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大家普遍觉得运营薪水低的原因,我觉得有如下几点:

    (1)“运营”的概念太广了。从写文案、陪用户聊天、做活动到填充审核内容,各种无所不包的杂事,都可以丢进“运营”的范畴内,以至于行业里大家都在说,运营就是个打杂的。

    运营的“杂”和“广”带来的现实情况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人员”从业门槛相对较低,并且从业基数巨大,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每天干的却只是各种纯人工式的体力活,这类工作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的薪水必然不会高。

    (2)整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决定了现阶段整个行业对于研发和产品的刚性需求是更大的(注意这个答案发布的时间是2015年年初,互联网创业最火爆的时候)。整个互联网行业现在正处于一种爆炸式增长和发展的阶段,不仅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也在纷纷尝试要去做一些互联网的事。但你想干互联网或者想做个网站和APP,第一步一定得是先把产品做出来吧?如果产品都看不到,何谈运营?但恰恰,N多人目前就是卡在看不到产品或不能很快地看到产品这个坎上……于是,整个行业开始疯了似的缺研发或缺好的产品经理。

    至于运营,整个行业里目前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产品要么就是巨头公司,产品已经成熟,流量和用户均巨大,不太需要运营来发挥多么关键的作用。要么就是创业早期,产品都还不成熟,还没到需要运营来持续发挥作用的时候……

    (3)研发需要懂技术懂代码,产品经理需要懂一堆方法论和各种原型工具,但运营……似乎好像是个人都能够跑出来说两句,是个干互联网的就能出来聊聊一个产品该怎么推广,一个活动该怎么做。于是乎,对于很多团队来说,运营的权重就被调低了,虽然本来不应如此……

    (4)行业里绝大多数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多都采用的是一种“产品驱动运营”式的组织架构,这个事跟公司基因和创始人背景也会有很大关系。但在这种架构下,整个运营团队基本是被产品来领导的。且从定位上,所有运营团队成员的角色就更像是一个螺丝钉,只需要定期生产或整合出符合标准的内容,定期做些活动,或维护好核心用户即可,既不会对于运营团队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也不会给运营团队更大的空间。

    从根本上来说,这类架构本身就没有打算给运营人员更多发光发热的机会。这类架构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真的在运营岗位上有能力很突出的人,他们八成也已经寻求内部转岗去做产品了。

    (5)因为运营的从业门槛低,再加上也基本没有什么系统的方法论,这导致大部分运营从业者(尤其是3年以下经验的)基本是不太懂产品的。进而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去做一些可以驱动产品的事,例如从运营端出发去提出一套可以更好为运营目的服务(例如一套核心用户维护和激励的东西)的需求。于是,更多时候,他们也往往就只能等着被产品驱动和主导,而没有能力去做驱动和主导产品的事。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要你用心做事,仍然有相当大的机会是能够发现运营的乐趣和“美”的。

    我就来讲点儿我经历过的事儿吧。

    我曾经做过一个500人QQ群的管理员,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在那个QQ群里我带着一堆人聊应试教育、聊社会现象、聊历史文学、聊书和电影……以至于,后来那个群里超过一半的人来北京时,都点名要来见我。他们后来跟我说,在那5年里,那个群,好像是个家一样。

    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做一个学习类项目时,某次网站改版,我给网站的2万用户们写了一封长达五六千字的长信,里面讲了我觉得我们的网站此前诸多烂得要死的地方,讲了我所理解的教育和学习,还讲了一些我觉得我们应该有的坚持和念想。就是这么一封冗长的破信,通过EDM发出后,我居然不可思议地收到了近百封邮件回信——任何一个搞过互联网的都知道,一封群发的EDM居然能收到回信,这本身就很不可思议,更何况是近百封?在那些回信里,用户们纷纷告诉我,我的信感动了他们,有人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封从垃圾邮箱里翻出来居然还全文看完了的邮件,有人说后悔没有多来上我们几次课,还有人说,要来给我们做志愿者。甚至是,到了半年后我出去参加一些行业活动时,都还会反复听到有人跟我提起这封信。(上面提到的这封信,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搜索三节课微信公号(ID:sanjieke)并回复“长信”即可看到)

    我也曾经办过一次新年聚会式的线下活动,那是一次由超过20个志愿者帮忙完成、超过150人参与、为时一整天的活动。在那次为时一整天的活动结束后,至少有20个人跑来跟我说,这是他们有生以来参加过的最好的活动,没有之一。

    我还曾发起过一个众筹,在那个众筹里,我仅开放了3个每人10万元的名额,试着要筹30万元。结果,我的众筹发布后就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忙和支持,有朋友为我的众筹加码、有朋友说一定要在3个众筹之外额外购买我的一些东西,还有无数人帮我转发扩散和介绍合适的众筹对象,最后,在发布仅仅不过12小时的时间里,我就已经成功筹到了30万元。

    在以上所有的这些时刻里,我都有一种特别幸福和满足的感觉。我认为在这样的一些事情里,天然就是存在着一种美感的。那种美,来自于你和用户之间的某些心心相印,来自于互相被对方打动的时刻。

    我觉得,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所以,那天晚上,在跟L聊了两句之后,我突然心里一动,于是我跟他又有了如图0-2所示的对话。

    图0-2

    L的回复,让我一整个晚上都很回味——回想起来,在我的运营生涯早期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支撑着我要往下走的,不也正是那些可爱的用户们的期望和肯定吗?

    有一句话,我也忘了是哪一本书里看到的了,但从看到的第一天起,它几乎就成为了我运营生涯中座右铭式的存在。对于每一个从事着运营岗的人来说,我也特别想要把它分享给你。

    这句话是这样的:

    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借此话,与每一位互联网人共勉。

    希望,你可以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发现更多运营的价值与乐趣所在,甚至是,找到一些关于运营的“信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