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长篇小说全集Ⅱ-尘埃飞扬(40)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站在街上,看着人们坐着三轮车来来去去。看着那些三轮车夫,按报纸上的说法,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无业人员。他们因为汗渍而显得灰暗的衣着,他们的脸上带着自认倒霉的那种人茫然的神情。这时,你不太相信这种人会碰到这样有点诗意的事情。我以为碰到女鬼总是件有点诗意的事,女的吊死鬼除外。在我读过的鬼故事里,碰到的吊死鬼总是女人,而不是男人。

    飞机有好些天没有来了。它们总是连着出现好多天,然后就连着好多天不再露脸。世界杯还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城里的人们开始对那个故事的真伪有了强烈的兴趣。先是把菜市场门口布告栏里黄纸写成的讣告都看了,一直看到两个月以前的,没有找到三轮车夫碰见的那样一个女人。打电话到派出所,回答没有失踪女人的案子。居然还有人找到医院停尸房去,看那里是不是为火葬场送去了那样的业务。医院看停尸房的是个壮实的大汉,每当太阳出来,就拖着一根橡皮水管给病房周围的花坛浇水。他对来人说,你之前就有人来过了,你们都疯了,你们不是疯了还是咋个?喇嘛说,鬼,早在解放前就叫我们庙子用法术撵光了。两相比较还是守停尸房的人回答得有意思,你们不是疯了还是咋个?受了抢白的人还因此有些高兴,说,不要叫,还有人要不断地来找你。

    现在,每一天的考证结果都成了满城流传的话题。但有一个问题没人注意,那就是,真想把这事弄个水落石出的话,可以到两个地方。一个是到火葬场,一个是找到那个八十一号三轮车的车夫。但没有人这么做,也没有人对没有人这么做提出疑问。

    我想,没有一个人想会要显示自己的聪明,而去破坏公众的游戏规则。

    于是,自己也丢开了那个鬼故事做自己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在一个过去只是一片荒滩上建有一座寺院的地方,我的出现也算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在一个万余人口的小城里当一个作家。因为原来单位由于缺钱而只保工资,不能开展业务工作,我几乎就是一个专业作家,每月四号去领了干巴巴的一份工资,剩下的时间就在家里读书、写作、冥想。这几天,又借看足球赛而戒烟,心里难受就丢下闹鬼的事不再理会。世界杯决出了八强,我为被保加利亚淘汰出局的墨西哥感到难过,才又走近人群,却听到他们还在闹鬼。

    我听到人们还在闹鬼。但知道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考证进一步深入。已经靠近结尾部分。一说,是有这样一辆八十一号三轮车,是这辆车和这个车夫拉过这样一个女客,但不是在这个小城,而是有着几百万人的省会。在大地方。这个故事在大地方流传开去以后,那个车夫就载不到客人了,只好来到这个小地方。这符合汉人在自己地方不太如意才来这些地方的规律。现在,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像疯狂蔓延的火焰一样。那个人在这里再也找不到生意了,带上他那拉过一个怪客的三轮车到别处讨生活去了。再有一说是,自从小城里有了三轮车就有了八十一号。据说这个挣钱不多的行业也是有赚有赔,甚至有弄到把车卖了抵偿债务的。但这个八十一号一直有着很好的生意,同行们嫉妒,便编了一个有鼻子有眼的故事。据说,有了这个故事,车夫就没有生意了。只好把号牌还到交警队,卖了车子到别的地方讨生活去了。但大多数人都不愿相信后一种说法。为一种未曾有过的事情付出那么多的激动总是令人尴尬的。后一种说法也就没有多大市场。但这后一种说法的作用在于使人们觉得这事情再津津有味地说下去实在是没有多大意思了。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短暂的夏天正在来到。

    晚上满耳的雨声,早上起来满眼的阳光。我知道自己爱着这个小城。

    走在街道上,洁白的槐花已经稍稍有点泛黄,这就是说,它们也快到凋谢的时候了。黄昏时分,人们的脸隐入了朦胧的光线里。我们知道,人们的脸总是显露些不叫人喜欢的东西。现在,这些东西都隐藏起来了。只剩下一个一个的轮廓,穿过一团树阴,又穿过一团树阴。我不知道那些树阴像不像他们不断获得又不断丢弃的话题。要是你知道他们刚刚对一个鬼故事失去了兴趣,正在等着一个新的话题来烧灼嘴唇的话,眼前的情景还是像一个隐喻。现在,作为一个过渡性的题材,他们选中了已经半个月没有出现的直升机。他们争论的不是飞机的什么,而是三架飞机里是不是有一个驾驶员是这个地方出去的人,回家时是不是开了飞机回去,飞机是不是降落在房顶上的,降落的时候房顶是不是给压塌了。电视里说,一颗什么四分五裂的彗星就要撞到火星上去了。明知撞击是发生在火星背着我们的一面,但我还是感到有些可惜,好像要是发生在正面,在一个没有天文设备的地方,自己能看到什么一样。

    是的,彗星正一天天接近它的陨灭,树上的槐花在风中开始飘零。新的话题还没有出现。但炎炎的烈日却高挂在夏日的天空。小城和城里的人们都有些昏昏欲睡的样子,再次醒来,可能要到秋天,蘑菇下来,天气渐渐凉爽的时候了。

    我在这里

    我在重新诞生

    背后是孤寂的白雪

    面前是明亮的黑暗

    啊,苍天何时赐我以最精美的语言

    ——阿来

    宝刀

    1

    我从乡下回城里,登上长途班车,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事情就这样开始了。那人是我和妻子韩月在民族学院的同学,是个藏汉混血儿,名字叫做刘晋藏,而且,他还是韩月的初恋情人。

    都说,女人永远不会忘记初恋情人,韩月是不是时常想起刘晋藏,我没有问过。我倒是一直想忘记这个人。我想就当没看见他。不想他却对我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手热情有力,就像亲密朋友多年不见。其实,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亲密关系。读书时,我们不在一个系。

    虽然同是一个地方出去的,但他老子在军分区有相当职位,我跟这种人掺和不到一块儿。刘晋藏身上带着干部子弟常有的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做派:有钱下馆子喝酒,频繁地变换女朋友,在社会上有些不正经的三朋四友。好多不错的女同学却都喜欢他们。韩月就是那些女同学中的一个。

    我知道韩月,是我们班上一个女同学为了刘晋藏跟她在咖啡屋撕扯了一番。

    韩月因为被扯掉一绺头发成了爱情土的胜利者。她跟刘晋藏的事比他那些前任女友更轰轰烈烈。直到快毕业时,刘晋藏因为卷进一件倒卖文物案被拘留,后来靠他当政委的父亲活动,没有判刑,学籍却被开除了。

    韩月在民族学院里是少数民族,汉族,常常在联欢会上弹一段琵琶。

    关于她,在学校里我就知道这么多。也是因为刘晋藏是出风头的人物,她也连带着有些知名度。

    我跟韩月是在一起分配到这个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小城时认识的。

    刚刚到达小城的那天,在刺眼的骄阳下走下蒙满尘土的长途汽车,我才认出头上一直蒙着红纱巾的姑娘竟是学院里的风流人物。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皮箱,整个身子都为了和那只皮箱保持平衡而扭曲了。我从她手里接过了箱子。她道了谢。我问:“里面有你的琵琶吗?”

    “我以为到了一个人也不认识的地方。”她说。

    我们就这样正式认识了。

    两年后,她成了我的妻子。我没有提过刘晋藏。她当然不会以为我不知道那个人。

    现在,这个人却出现在我的面前。穿着新潮但长时间没有替换的衣服,还是像过去一样,说起话来高声大嗓。他拉住我的手,热烈地摇晃:“老同学,混得不错吧,当科长,还是局长了?”

    “坐这种车会是什么长?看来,你的生意也不怎么样,不然,也该有自己的车了。”

    他很爽朗地说:“是啊,目前是这样,但这种情况马上就要改变了。”

    他说,这次重回故地,是来找一个项目,有港商答应只要他找到项目,就立即投资,交给他来经营管理。他十分大气地拍拍我的肩膀,说:“怎么样,到时候来帮忙,大家一起干吧!”这一路,刘晋藏都在谈生意。车窗外掠过一道瀑布,他就说办旅行社。看到开花的野樱桃,他想办野生果品厂。

    讨野菜的女人们坐在路边树阴下,他又要从事绿色食品开发与出口。我不相信他会办成其中任何一件,却佩服他这么些年来,一事无成,脑子里却能像冒气泡一样冒出那么多想法,而且还能为每一个想法激动不已。

    最后,他从腰里摸出了一把古董级的藏刀,让我猜猜有多少年头。想起他曾涉嫌文物案,我说:“这才是你此行的目的。”

    他否认了,说:“第一是找项目,顺便收购了一两把有年头的藏刀。”

    我问一把刀能赚多少,他说纯粹是为了收藏。他还给我讲了些判定藏刀年代与工艺的知识,这使我感到多少有些兴趣。

    突然,他搂住了我的肩膀:“这回,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了。”

    弄得我身上起了点疙瘩。

    到了目的地,该分手时,他却说:“不请我到你家去看看吗?”

    他是讨厌的,又是不可抗拒的。

    韩月打开门,看见旧情人一下站在面前,十分慌张。平时,她心里如何我不知道,外表上总是从容镇静的。就连我跟她第一次亲吻,她也在中间找到一个间隙,平静地对我说:“你不会说我欺骗你,因为你了解我的过去……”倒是我急急忙忙用嘴唇把她下面的话堵了回去。第一次上床时也是一样,我手忙脚乱地进去了,她依然找到间隙说:“现在你知道我不是……”我又用嘴唇把她下半句话堵了回去。

    女主人举措失常,空洞的眼神散失在灯光下。倒是客人落落大方。他频频举杯祝酒,每次都有得体的祝词。到后来,酒与祝词的共同作用消除了这对旧情人相会带给我的痛楚。刘晋藏虽然在这个小城出生,但他在军分区当官的父亲已经离休,到省城去安度晚年了。他说:“我在这里没有朋友,就是老头子在,我也不去找他。”

    这一来,我们就非收容他不可了。

    这个小城,是中西部省份的西部,一个让人不愿久待的地方。人员流失带来一个优点,住房不紧张。结婚后,单位分给韩月的房子就一直空在那里,还保留着她单身时的家具,床铺,锅碗瓢盆。我把刘晋藏送去那边,天上挂着一轮很大的月亮。他突然问我:“朋友,告诉我,你有过几个女人?”

    我不明白他问我这话是什么意思,也不愿意实打实地回答他,迄今为止只有韩月一个。

    “你至少有三个女人,不然,你不会看着我跟韩月会面,还这么大度。”

    进了屋,他在床上坐下,拍拍枕头,“这里肯定是你平时约情人的地方。”

    我差点说这是韩月的房子,韩月的床,但这话终于没有出口。

    刘晋藏从包里取出了几把藏刀。在车上,他只给我看了其中一把。现在,他把这些刀取出来,轻手轻脚,像是从褓里抱出熟睡的婴儿。他把墙上挂着的几幅画取下来,把刀子挂上去,说,入睡前看着这些刀子,心里会踏实一些,他说:“也许,我还能梦见一把更好的刀。”

    韩月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对待旧日情人,完全像对我那些喝酒吃肉的朋友一样,不温不火。她几乎没有朋友。照她的说法:“酒肉朋友,酒肉朋友,我不喝酒,也不喜欢吃肉,怎么会有朋友。”

    刘晋藏常来吃饭,来谈他那些多半不会实现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是谈他的刀子。有时,他消失几天,再出现时,肯定又寻访到一把有年头的好刀。在这个初春,在山间各种花朵次第开放的季节,我见过的好刀,比我三十年来所见过的都多。我学会了把刀从鞘中抽出来,试试锋刃,看看过去不知名的杰出匠人在刀身上留下的绝不重复的特殊标记。

    2

    我是独子,父母去世后,舅舅就是直系亲属中最近的亲人了。他出了家,一直在老家一座规模不大,据说又是非有不可的小庙里修行。这些年,有时也到小城后边山上的大寺庙挂单。舅舅在喇嘛中算是旁门左道,虽然给释迦牟尼佛上香磕头,却不通一部最基本的佛典。他通的是咒魔之术,有相当的功力。在我们这个地方有相当名气。

    刘晋藏想和我舅舅交个朋友。

    见面的那天,刘晋藏提了两瓶酒,喇嘛舅舅笑眯眯地收下了。他既然被人看成了旁门左道,有时,把脸喝得红红地坐在屋外晒太阳,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舅舅并不因为喝了别人的酒而放弃原则,他说:“侄子的朋友不能做我的朋友,最多也就跟我侄子一样。”

    刘晋藏很扫兴,悻悻地走下寺庙前灰色的石阶。舅舅叫住我说:“你的朋友一身刀光。”

    我身上寒凛凛地,像是自己也被一身刀光裹住了。

    舅舅却又安慰我说,不要紧的,那些刀子都已经过劫数,只是刀子本身,不再带有刀子的使命和人的仇恨与野心了。

    我追上刘晋藏,把舅舅的话告诉了他。他没有说什么,而是带我去看他的收藏。他叫我在床边坐下,脸上升起一种近乎庄严的神情,说:“好吧,看看我们的刀子吧。”他从床下拉出一个旧纸箱,从中拿出一只塌了帮的旧靴子,从靴筒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上了锁的里屋。正是太阳下落的时候,外面,阳光格外地金黄明亮,屋子里却很晦暗。里屋没有开灯,却被一种幽微的光芒照亮了。我记得韩月住在这里时,她第一次在我面前赤裸身体,我也是这样的感觉,觉得整个世界都笼罩着静谧而幽深的光芒。

    刀子错错落落地挂在一面墙上,却给人一种满屋都是刀子的感觉。

    他送我出来时,投在身上的是路灯光芒,却有一轮月亮挂在天上。刘晋藏说:“你该给州长热线打个电话,建议有月亮的晚上不要给路灯送电。”

    我说:“就是不搞项目,你也狠赚了一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